卷二十二 旅游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532
颗粒名称: 卷二十二 旅游业
分类号: F592.757
页数: 12
页码: 646-657
摘要: 本卷记述了福建省安溪县旅游业经济发展情况,包括旅游景区、景区规划与建设、旅游市场、旅游服务、旅游管理几部分内容。
关键词: 旅游 景区 安溪县

内容

第一章 旅游景区
  安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遍布各乡(镇),旅游资源丰富、品位较高、功能较多。至2007年,全县有国家AA级旅游区1处(清水岩),国家AA级旅游区1处(凤山),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中国茶都),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安溪文庙);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云中山),省级森林公园3处(凤山、阆苑岩、龙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清水岩、安溪文庙、安溪古窑址、李光地故居),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处(湖头)及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县博物馆)。安溪名胜古迹旅游线、生态茶园观光线和休闲度假旅游线,构成富有特色的安溪茶文化旅游线,被列为中国三大茶文化黄金旅游线之一,旅游业前景十分广阔。
  第一节 国家级旅游景区(点)
  一、清水岩旅游风景区
  位于县城西北海拔500米的蓬莱山(古称张岩山)。蓬莱山奇峰耸立,怪石嶙峋,鸣泉清澈,岩壑幽奇,古木奇树参天,素有“泉石无双地、蓬莱第一峰”之美誉。景区面积11.1平方公里,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有蓬莱祖殿、岩图碑、海会院、三忠庙、觉亭、狮喉、祈雨台等景点66处,其中,宋代29处,元代1处,明代8处,清代5处,近代拓展23处,是闽台佛教圣地、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目的地。清水岩寺始建于宋元丰六年(1083年),依山而建,背靠狮形龙脉,前面三峰拱峙,远处蓬莱盆山环合,主殿呈“帝”字形结构,全国唯一。1998年,清水岩管委会筹集巨资,按照古文献记载的整体布局和建筑风格,对岩寺进行全面整修,包括翻修屋盖、雕梁画栋、饰金上漆等,既保留原有风貌,又兼有时代风采。2002年3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级旅游区”。
  二、凤山旅游风景区
  位于县城凤冠山南麓。占地面积179.7公顷,由茶叶大观园、朝圣区和健身游览区组成。景区内,人文古迹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有千年古刹东岳寺、朝圣古地城隍庙、朱熹读书处、向天锣、太公岩、观真岩、廖长官纪念馆、詹敦仁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孔子龛、涵虚阁以及碑林等景点300多处。
  2002年3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级旅游区”。2004年11月,又发现“孔圣显灵巨石”“弟子刻苦读”和“寿龟送金冠”等天然象形石头组成的一组儒教景观。
  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茶都
  位于县城城东。依山傍水,由两个茶叶交易大厅(3000多个摊位)、1500间商铺、464套套房、茶都客运站、茶都酒店、茶文化博览馆、茶叶精品展厅等闽南特色与欧式风格的建筑群组成,占地面积16.7公顷,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是2007年国内规模最大、投资最多、品位最高、功能配套最齐全的新型茶叶市场,也是中国首家集茶叶贸易、茶信息交流、茶文化研究、茶科技咨询、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极具特色的茶业新都市。2006年8月,被省旅游局确定为“福建省农业旅游示范点”。12月,被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委员会、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溪文庙
  位于县城东南隅(今大同路东侧),俗称孔庙。背踞凤山,前临龙津,笔峰拱峙,是历代崇祀孔子的地方。始建于宋咸平四年(1001年),自始建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历经重建、重修、增建30多次,是中国现存较完整的文庙,为江南现存同类建筑物中最完整的古建筑艺术群,其建筑法式曾经传播日本,是中日文化科技交流史的重要例证。今存建筑是清初重建之遗物,左右呈对称排列。自南至北有泮池、照墙、棂星门、戟门、东西庑廊、大成殿、崇圣殿、教谕廨,东有明伦堂,周围绕以围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方性特征以及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素有“秀甲江南”“名冠八闽”之誉。该庙为宫殿式建筑,贯穿于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总建筑面积9495平方米。1994年,由侨亲李陆大捐款,县政府组织对整座文庙重新油漆,新建“泮宫”“腾蛟”“起凤”门楼,整修崇圣殿、训导、教谕廨,并对明伦堂进行修葺。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节 省级旅游景区(点)
  一、云中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福田、感德、桃舟三乡(镇)交会处。总面积3986.4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381公顷,缓冲区面积1513.8公顷,实验区面积1091.6公顷。区内海拔超过1400米的山峰有5座,其中,太华尖海拔1600米,是全县最高山峰。2001年1月,邀请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所大学的专家教授对云中山进行科学考察,形成科考报告和总体规划报告。是年10月,云中山自然保护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该区地处中亚热带南缘,是福建省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气候和植被的过渡带。区内峰峦起伏,沟谷纵横,加之海洋季风气候的影响,构成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孕育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陆生野生动物25目69科283种,维管束植物152科496属939种,珍稀濒危植物28种及兰科植物。主要景点有大坑峡谷、太华岩遗址、太华尖、五湖十八窟、龙潭坂、格口温泉、格口阔叶林等。
  二、阆苑岩森林公园
  位于城厢镇同美村和芹内村境内。占地总面积390公顷。2005年,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主山海拔755.2米,森林密布,山半腰为阆苑岩。岩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年代无考,祀清水祖师。历史上以产白茶闻名,今尚存数株,是研究茶叶品种的实证。
  三、志闽生态旅游区
  位于龙门镇(省道206线旁),是龙门森林公园的主要景区。2000年,开设有漂流、野战、滑索、攀岩、划船、狩猎、穿越峡谷、野外生存、素质拓展等参与性较强的项目,集旅游、运动、休闲为一体,休闲服务设施配套较齐全。
  四、李光地府第和贤良祠
  新衙 位于湖头镇湖二村,又名昌佑堂。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建筑面积3120平方米,五进庭院,双护厝,东西巷道,四周绕围墙,门庭广阔。东巷北端入口处,早建报官亭和报房,门亭对联为“赞元重万国,高志局八区。”大门一联:“相门知理学,府第传乾坤。”
  旧衙 位于湖头镇湖三村,又名昌和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旧衙非李光地所建,乃满洲人宁海将军喇哈达为报答李光地献策解泉州之围,又为其申功之恩而建。先为借口调任而委托李光地夫人代管,后又假借喇哈达欲回满洲而把房子转赠李光地夫人。因李光地夫人自建新屋“新衙”,此屋故称“旧衙”。旧衙纵深五进,双护厝,悬山式。厅堂里有一副遗存对联:“罗绮日暖将军府,弦管春深宰相家。”
  贤良祠 位于湖头镇湖四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厅堂内外环墙嵌大理石,镌刻康熙御书《太极图说》《巡子牙河建坝诗》等诗文,是研究康熙书法和清初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1991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节 其他旅游景区(点)
  一、城区旅游景区(点)
  大龙湖旅游区 位于县城。总面积30多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12万多平方米,各小区建筑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绿化面积14万多平方米。2002年11月,分三期建成十里诗廊,全长12.11公里,耗资600多万元,镌刻7800多首经精选的先秦至现代的诗词、名文(其中茶都公园,集中镌刻了600余首历代茶诗名句)。2003年,城东水闸桥建成蓄水后再现“龙津夜月”“葛磐坐钓”“东皋渔舍”等景观。该旅游区以湖上特色游为主导,开设有水上乐园、文化娱乐、休闲度假、餐饮购物等项目。
  城隍庙 旧庙位于县政府东侧(县城富民街原县实验小学校内);新庙位于东岳寺东侧。始建于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建造时间之早领全省县级之先,今存旧庙为清代建筑,素有“八闽第一,五邑无双”之誉。据台湾《中寮安溪城隍庙沿革志》载:安溪城隍庙自清初在台湾传衍至今,庙宇已达222座,是研究安(溪)台(湾)关系史的实证。
  东岳寺 位于凤城镇凤冠山麓。始建于唐末至宋初,宋县令李铸重建。今存主体建筑为清康、乾年间(1662—1795年)文物。寺宇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构造独特,俯瞰城廓,远近尽收眼底,尤以夜景蔚为壮观。
  安溪茶叶公园 位于参内乡圆潭村,地形状如“龙虾出海”。全园面积24公顷,有科研生态茶园、茶叶品种园、抗金名将刘锜陵园和水上娱乐园,其中,高标准茶园6公顷,茶树品种64种,主要有铁观音、黄旦、本山、梅占、大叶乌龙、毛蟹、奇兰等。
  二、北线旅游景区(点)
  清风洞 位于魁斗镇水湖山主峰的大岩山上。始建于明代,景区南北纵深5公里,总面积134.5公顷,突出“奇”“特”“险”“幽”四特点,是集旅游、观光、休闲、朝圣、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区。主要景点有岱屏岩(宋代古建筑)、仙脚印石、老鹰石、谷柜石、大平岩、清风古洞、仙跳崖等。2000年,王泉成等海外侨亲鼎力资助,多方筹资450万元,完成第一期工程(包括清风主殿、水泥路、彩门、灵芝亭、洞天亭、甬道等旅游配套项目)建设。是年12月,清风胜景暨景区公路完工。
  九峰岩 位于蓬莱镇上西村三笏山。始建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主祀三代祖师,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三笏摩天、九峰插汉、狮仔参前、酿泉时出等八大自然景观。白头格古民居群位于蓬莱镇上智村。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新安宅、联安楼、娱山楼等12幢古民居及遗址组成。红色旅游景点分布于凤城、金谷、魁斗、长坑等乡(镇)。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莫耶故居、佛仔格革命遗址等数十处景点。
  威镇庙 位于金谷镇河美村与尚芸村交界处的蛇仑山麓。始建于宋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物为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重修。庙中3对辉绿岩石柱,工艺造诣精深。碑刻2方,为宋代与清代遗物。
  太王陵 位于金谷镇河美村蜈蚣山麓。始建于五代,系广泽尊王郭忠福之父郭亮、母林素娘的墓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陵墓规模庞大,风格古朴。
  泰山岩 位于湖头镇西南隅。始建于宋绍兴四年(1134年),内奉祀显应法师,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景点有斜圃豁坪、三浮开泰、仙人足迹、白鹤洞天等28处。玉湖殿位于感德镇石门村境内。始建于宋代,内祀北宋时期闽南地区灵医吴夲,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殿坐北朝南,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尚存宋代柱础等遗物。
  泰湖岩 位于长坑乡田中村境内。始建于宋代,内祀惠应祖师张道源,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达摩岩 位于长坑乡长坑村狮峰山。始建于宋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尚存“达摩岩”摩崖石刻三字,是县内最大的宋代石刻。
  普陀岩 位于长坑乡山格村凤形山麓。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灵惠庙 位于祥华乡美西村佛耳山麓。始建于五代,内祀清溪(今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夫妇。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南线旅游景区(点)
  犀山 位于官桥镇西南部,是新兴的旅游风景区。区内山峰雄峻,层峦叠翠,石奇洞异,自然风光独特,动植物资源丰富,据考察存有野生动物33科60种,植物79科200种,系安溪东部目前原始森林保护最完好、分布面积最大和珍稀动植物资源最集中的林区之一。区内文物古迹众多,有将军石、仰胜土楼、清代虎橱、“枝枝朝南”古松、蝙蝠洞、红军洞、野生“茶树王”、奇石等景点。2002年11月,该风景区由厦门诚华旅游规划设计研究所规划完成,总建设面积186.7公顷,投资6000万元。
  龙门温泉 安溪温泉分布较广,魁斗、金谷、蓬莱、湖头、龙门、剑斗、丰田均有。其中,龙门温泉最为著名,水温高达30℃—87C,含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温泉度假和
  疗养功能。
  洪恩岩 位于虎邱镇圭峰山。据传于南宋建圭峰岩,史记明万历移建洪恩岩。岩寺历史悠久,崇祀洪恩显应祖师(主佛)诸佛,香火鼎盛。岩寺重建于莲花石座上,龙凤翘脊,宏伟壮观。主要景点有释子堂、和尚塔、禅师塔、放生潭(又称为人间瑶池)等。
  骑虎岩 位于虎邱镇金榜村北侧2公里处。因地形结穴“飞凤朝天”,又名飞凤岩。寺院始建于南宋绍定五年(1232年),共有三殿。骑虎岩又是名茶佛手发源地,相传该茶为寺院和尚嫁接栽培而成。景区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观丰富,有醉仙石、仙人洞、姑嫂潭、出水芙蓉、五鼠争槽、仙公殿、品茗阁、拳头埔、坐化处等景观。
  护国岩 位于龙涓乡内灶村与鹤林村交界处海拔1000多米的乌石山上。岩宇以天然岩洞拓宽,上覆帽形巨石。晴天站在岩顶可远眺厦门鼓浪屿全景。大坪生态茶园 位于大坪乡。有迎仙埔观光茶园、“亿岁松”化石、叶飞视察大坪纪念亭、百丈瀑布、千年古杉、“小上海”街等景观。
  铁观音发源 地位于西坪镇。由魏荫铁观音发源地(观音托梦说)和南岩铁观音发源地(皇帝赐名说)组成。
  第二章 景区规划与建设
  第一节 规划编制
  1997年,安溪聘请省旅游学会、南京大学编制《安溪县旅游业发展规划(1997—2010年)》(简称规划)和《清水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年,县政府颁发《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提出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任务和措施,确立旅游业在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1997—1999年,完成洪恩岩、清风洞风景区和大坪观光茶园规划。1998年1月,召开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规划》论证会。4月,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规划》。5月,颁发《规划》文件。2002—2006年,编修《清水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大龙湖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凤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和《官桥犀山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2007年,着手编修《安溪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第二节 景区建设
  1991—1996年,全县旅游资源开发与景区规划建设处于自发状态。1997年,县旅游开发公司开始开发旅游资源,加强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培植旅游产业,景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1999年4月,县政府出台《安溪县鼓励外来投资旅游项目的优惠办法》,全县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至年底,共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清水岩、凤山森林公园、洪恩岩、骑虎岩、九峰岩、华侨大酒店和三德大酒店7个单位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2000—2001年,实施政府主导发展的旅游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多形式筹集旅游发展资金,增加景点建设投入。全县筹资1.9亿元,用于中国茶都、清水岩、凤山森林公园、洪恩岩、志闽旅游、李光地故居、西坪铁观音发源地、太王陵、九峰岩、阆苑岩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2002—2006年,投资3000多万元,开发凤山森林公园、大龙湖和金钱山公园,建设龙津公园和泰山岩旅游区,完成金谷莫耶故居、苏维埃政府旧址、魁斗佛仔格中新厝等红色旅游点和李光地故居修缮。
  2007年,落实《关于加快发展“海峡西岸乡村游”的实施意见》,投资500多万元,完成凤山森林公园、龙门森林公园、洪恩岩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第三章 旅游市场
  第一节 旅游宣传
  1991—1997年,安溪旅游宣传和市场拓展力度较弱,影响较小。1998年,安溪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1999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并运用新闻媒体、各种交易会和节庆活动,整体推介安溪旅游业,进一步拓展客源市场。其间,组织清水岩、凤山森林公园、志闽旅游、洪恩岩、华侨大酒店、安溪茶厂、湖头金禾米粉厂、永发工艺品有限公司等一批涉旅游企业,参加国内外旅游交易会;在《华东旅游报》《海峡都市报》《泉州晚报》等报刊杂志上,刊登旅游专刊;邀请厦门、漳州、莆田、泉州等地150多家旅行社经理,到安溪景区踩线,签订组团旅游接待协议书。2000年,安溪茶文化旅游观光线被纳入全国三大茶文化黄金旅游线之一。2002年,20集古装电视剧《婀娜公主》在清水岩、清风洞、洪恩岩、大坪生态茶园等地拍摄,把景区的旖旎风光、茶趣民俗搬上央视荧屏。
  2003—2005年,加强与兄弟县、市、区合作,多形式、多渠道、宽领域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扩大“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品牌效应,提高安溪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组织旅游推介团赴漳州、厦门、汕头、潮州、揭阳等城市和东北、华东、西南等地区进行旅游促销;在中央电视台、台湾东森电视台、日本朝日电视台和福建电视台播放安溪旅游风光片,在《羊城晚报》《厦门日报》《深圳日报》《揭阳日报》《汕头晚报》等报刊专版报道安溪茶文化旅游。
  2006年,注重调动乡(镇)政府、景区(点)和旅游企业参与宣传促销的积极性,扩大安溪旅游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拓展周边旅游市场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2007年,参与省山海旅游协作首届联谊活动,实现互动双赢;完成全县主要景区导游解说词(近14万字)撰写和汇编;编印安溪旅游小折页;在福建电视台、《福建日报》《上海航空》等电视报刊杂志上宣传安溪旅游资源,强化茶乡旅游形象宣传。
  第二节 旅游线路
  1998—2007年,安溪旅游线路精选有:
  一、一日游线路精选
  (一)朝圣古迹之旅 A线:国家A级旅游区清水岩,李光地故居(新衙、旧衙),湖头贤良祠,太王陵风景区,国家AA级旅游区凤山(东岳寺、城隍庙),千年“国保”安溪文庙。
  B线:清风洞风景区,泰山岩,品尝湖头风味小吃,骑虎岩风景区,阆苑岩森林公园。
  (二)茶都观光之旅
  西坪铁观音发源地,洪恩岩风景区,国家AA级旅游区凤山(茶叶大观园),中国茶都(读茶史、购茶叶)
  (三)绿色生态之旅
  大坪生态茶园,国家AA级旅游区凤山(茶叶大观园),安溪茶叶公园。
  (四)运动休闲之旅
  龙门森林公园,志闽生态旅游区(漂流、滑索、野战、战船、烧烤等),凤山森林公园,坐船游览大龙湖。
  (五)红色朝圣之旅
  安溪革命烈士纪念碑,魁斗佛仔格革命斗争史遗址,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莫耶故居。
  二、二日游线路精选
  (一)茶文化与古迹朝圣二日游
  D1:洪恩岩风景区,西坪铁观音发源地,安溪茶叶公园,志闽生态旅游区(滑索、野战、战船、烧烤等)。
  D2:国家AA级旅游区凤山,国家AAA级旅游区清水岩,李光地故居(新衙、旧衙),湖头贤良祠,品尝湖头风味小吃,太王陵风景区,安溪文庙,中国茶都(读茶史、购茶叶)。
  (二)茶文化与运动休闲二日游
  D1:中国茶都(读茶史、购茶叶),安溪茶叶公园,千年“国保”安溪文庙,国家AA级旅游区凤山,西坪铁观音发源地,洪恩岩风景旅游区。D2:志闽生态旅游区(滑索、野战、战船、烧烤等),官桥犀山风景区,大坪生态茶园。
  三、跨县、市线路精选
  (一)绿色生态特色一日游
  国家AA级旅游区凤山(茶叶大观园),志闽生态旅游区,永春牛姆林,德化岱仙瀑布,石牛山风景区。
  (二)绿色生态特色二日游
  D1:南安九日山,安溪中国茶都,安溪县博物馆,国家AA级旅游区清水岩。
  D2:永春牛姆林,永春东关桥。
  第三节 旅游收入
  1997—2007年,安溪县旅游业不断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也逐年增长。
  第四章 旅游服务
  第一节 服务设施
  一、酒店(宾馆)
  1991—2000年,安溪旅游业开始起步,尚未形成规模,旅游住宿设施较为简单,无专门旅游宾馆。
  2001年起,随着旅游业逐步发展,推进酒店评星升级。2002年12月,安溪华侨大酒店通过市旅游局评审组复核,晋升三星级酒店。
  2003年10月,安溪明园大酒店(新加坡连泉建筑私人有限公司投资)正式开业。该酒店集餐饮、商务、客房、会议、休闲、娱乐、度假等功能为一体,设有中西餐厅、宴会厅、卡拉OK厢房、咖啡厅、DISCO厅、桑拿房、美容厅、商场、游泳池、健身房、多层停车场等综合性服务,提高对外旅游接待档次。2004年6月,安溪三德大酒店通过三星级旅游饭店评定。
  2005—2006年,推进全县星级饭店申评工作。明园大酒店、华侨大酒店分别通过四星级、三星级酒店评定,全县星级酒店数量达到3家。2007年,全县有酒店(宾馆)15家,其中,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2家;床位1597张。
  二、旅行社
  1991—2000年,安溪的旅行社业务比较单一,旅行社的作用尚未得到发挥。
  2002年起,安溪航空假日旅行社、安溪恒达假期旅行社、安溪新中航空旅行社、安溪县中国旅行社、安溪县茶都假日旅行社陆续成立。
  2005—2007年,全县旅行社(门市部)增至9家,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具备一定的旅游接团与组团能力。
  三、旅游交通
  2000年,开通县城至清水岩、洪恩岩、威镇庙风景区的公交线路。2003—2004年,编制完成《安溪旅游交通图》。至2007年,县内外公路密布,融入闽南“金三角”快速公路网络。由安溪至泉州、安溪至厦门长途交通实行城市公共交通模式发车,绝大部分景区(点)有公共交通车辆抵达。
  第二节 购物美食娱乐
  一、购物
  2000年,旅游购物逐步发展。2006年,安溪利用铁观音茶发源地的优势,开发铁观音茶、藤铁工艺品等土特商品,旅游购物步入有序阶段。至2007年,形成以中国茶都为代表的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商贸中心,特色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有:安溪茶叶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和湖头米粉、官桥豆干、后垵柿饼、橘红糕、蜜橘、蓝印花布等,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
  二、美食
  2000年,组织部分旅游企业到漳浦天福茶庄学习,并自主研究开发制作,推出上百款茶叶套餐,丰富安溪茶饮食文化。是年11月,举办以“迎两节、颂茶都”为主题的华侨酒店美食展。2003年,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对资源整合、包装,推出一些适合不同游客需求、风味独特的湖头小吃系列。是年8月,在首届泉州(丰泽)烹饪比赛上,湖头米粉、咸笋包、芋包、官桥豆干获“泉州名小吃”称号。2004年12月,湖头阆山小吃获“第六届泉州旅游节美食大赛小吃宴”金奖。
  湖头米粉 以湖头镇福寿、汤头两村所产最为出名。湖头米粉精选优质大米和阆山甘泉,经浸水、磨浆、蒸炊、压制排粉、晒干等数道独到的农家精细手作功夫精制而成。成品白如丝、细如线、韧如簧,经煮耐炒,煮后滑而不涩,松软适口。
  咸笋包 湖头特有的食品。先将糯米磨成浆,放进细布袋中压去水分,制成糯米泥,另选野生肥嫩的紫菊(野菜名),煮熟捞出压干,放在石臼里舂到匀化无渣,再和糯米泥、红糖搓拌均匀,手捏成团后压扁成皮,包上笋和肉泥等,底部垫上一小块粽叶,放入蒸笼蒸熟,表面抹上少许葱油,即可食用。咸笋包香气扑鼻,咸香软韧,冷热可食。
  芋包 湖头特有的食品。芋包的皮由白米和芋头按适当的比例制成。制作时先将芋头磨成糊,拌上白米浆,加入硼砂、五香粉和盐等调味品,用勺子将浆舀进蒸笼里作底,放上馅(一般用肉、葱头、炒花生等调制而成),再用浆盖上面,文火蒸熟,是一种很有特色的美食。
  莲兜美豆干 祖传的民间制作工艺,在官桥镇莲兜美村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以优质大豆为主要原料,佐以石膏、八角等,经过洗净、磨浆、煮沸、过滤、牵路(放入适量石膏)、搅拌、包压等数道传统工序精制而成。形方块状,色浅黄或白,质硬且韧,紧握不断块,放开复原,撕开成鸡肉丝状。品尝时硬而不烂,香韧可口。
  湖头鸡卷 以半瘦肥五花猪肉、葱头、虾米和香菇,一起剁碎,加上茴香粉、味精、食盐、鸭蛋、地瓜粉等拌匀后,用猪内脏的“网纱”包卷,蒸熟后,油炸而成。其颜色黄橙,气味香喷,口感脆酥,佐以莞荽和黑醋食用,味道更加浓郁,风味尤显独特。
  白粿 制作方法极其古老。选用粘性好的上等白香米,洗净浸透,放到蒸笼里蒸透,然后倒进石臼里用手工春,每臼要春数千下,直至饭粒全都匀化,取出捏成富有韧性而不粘手的大糍团,再用雕花的圆形模印压成为一个个形如圆月的白粿,上呈牡丹或缠枝花等花样,十分漂亮、好吃。
  三、娱乐
  1991年,安溪注重挖掘本地特色节目,调动游客参与的积极性。至2007年,安溪有电影院、歌厅等具有旅游娱乐功能的设施,但档次不高,没有特色,缺乏新潮娱乐设施与项目。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茶歌茶舞、南音、高甲戏、茶王赛、茶艺等,经常加入旅游表演类行列,进一步增强安溪旅游娱乐的吸引力。
  第五章 旅游管理
  第一节 机构
  县旅游事业局1999年8月,安溪县旅游事业局成立,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内设综合股、市场开发股、行业管理股,编制5人。2004年,编制没变。至2007年,机构、编制没变。县旅游开发公司1996年3月,安溪县旅游开发公司成立,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编制10人。至2007年,编制没变,实有2人,为县旅游局直属单位。
  第二节 管理
  1991—1999年,县旅游部门与县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对无证照、超范围经营、擅自招揽出国(境)旅游业务等违规行为予以整治,规范行业经营。依据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游览参观点服务质量等级标准》,做好各景区(点)整修工作。狠抓旅游安全工作,组织安溪宾馆、三德大酒店、清水岩等涉外宾馆、酒店和景区(点)参加“百日消防整治”活动,完善消防设施。在清水岩、洪恩岩、凤山等景区设立质量监督管理站,公开投诉电话。
  2000—2003年,制定《安溪县发展假日旅游方案》,成立假日旅游协调小组,出台《关于假日旅游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组织旅游企业练好内功,抓好旅游接待各个环节对“非典”防控措施及应急预案的落实,有效防止“非典”疫情通过旅游渠道传播。
  2004—2006年,开展旅游安全“双百”专项整治活动,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竞赛,全县旅游系统未发生任何旅游安全事故;以“诚信旅游,平安旅游”为主题,查处变相转让旅行社经营权、超范围经营、非法经营和无证照经营旅行社业务;清理虚假旅游业务广告,查处使用“黑车”“黑导”和纵容导游员私拿回扣行为,全县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2007年,加强和规范旅行社经营,清理虚假旅游业务广告,查处旅行社超范围经营行为;整治“零团费”和“负团费”行为;加强对星级酒店经营管理的引导和监督,明园大酒店实现经营重组,三德酒店集团休闲旅游购物点全面启动;开展“诚信旅游”和“文明旅游”创建活动,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制,凤山、志闽、航空假日旅行社等一批旅游企业受到省、市表彰。
  第三节 培训
  职工培训 1997—1999年,建立健全旅游从业人员上岗资格和技术等级考核培训制度,全县3家涉外酒店200多名员工接受岗位复训和培训,实现持证上岗。2000—2003年,以景区(点)医疗救护、茶文化基本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组织500多名旅游服务人员培训。2005—2006年,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技巧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2007年,采取专业培训和委托代培相结合的办法,提高行业管理人员和员工整体素质,实行全员“持证上岗”制度,在全县多项重大活动中,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导游培训 2000—2001年,先后举办第一期、第二期安溪县导游解说员培训班,分别有48人、70人参训,全部合格。2002年10月,组织22人参加全国旅行社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和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全部合格。2003年,组建导游管理服务中心,并开办解说员培训班4期,参训100多人次,其中,取得全国导游员资格20人。2004—2007年,组织70人参加全国导游员资格等级考试,全部合格;开办解说员培训班2期,参训100多人次,较好适应全县旅游业发展和重大活动接待的需要。至2007年,全县有全国导游员45人及部分兼职解说员。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安溪县志 下册》

本册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本册设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3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