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国内贸易与服务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500
颗粒名称: 卷二十一 国内贸易与服务业
分类号: F727.42
页数: 33
页码: 612-645
摘要: 本卷记述的是安溪县国内贸易与服务业情况包括商业、国有商业经营体制改革、经济成分结构、供销合作、体制改革、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与经营创新、粮油经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
关键词: 安溪县 国内贸易 服务业

内容

第一章 商业
  1991—2007年,安溪县不断深化国有商业企业流通体制改革,以减员增效和“关、停、并、转”劣势企业为重点,逐渐向国有民营过渡,全县逐步形成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建立服务型的商品流通体制。商业流通体制的根本性变化,促进全县市场繁荣、物价稳定、经济发展。199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亿元,2000年,增加到21.99亿元,至2007年,达到55.52亿元,比1991年增长16.41倍。
  第一节 国有商业经营体制改革
  1991年,全县国有商业企业实行“上缴利润、基数包干、超收分成、欠收自补”的承包经营,彻底打破“铁饭碗”“铁工资”,建立“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逐步向承包、租赁、“国有民营”过渡。是年,全县国有商业企业172家,在职职工1401人。1992年,县商业局所属11个公司实行由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岗位技能工资、效益工资和违纪失职工资组成的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1993年,贯彻落实《全民所有制商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对国有商业企业所有门点实行“合理定标、定员,公开投标,优化组合”的经营机制。1994年,全县国有商业企业实行“机构合并、减员增效、盘活资产”的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先后有县石油公司、五交化公司、糖烟酒公司、县食品公司基层食品站、县商业冷冻厂等实行租赁经营。1996年,县医药公司所属零售门市部实行企业出场地、出资金,由职工承包经营。1998年,县百货公司与县华友公司合并重组为县百货公司;县百货公司仓库、县食品公司基层食品站仓库、营业场所公开拍卖,资金用于偿还企业债务和改造营业设施。2000年,县医药公司采取竞标承包,实行“独立核算、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保证上缴基数”的经营机制。
  2001年,全县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企业经营体制改革,推出“整体推进、全员置换、资产重组、体制创新”的具体办法。2002年7月,县商业冷冻厂关停,对11名在册职工按实际工龄,每个工龄一次性发给补偿金500元,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2003年,县燃料公司、县百货公司改制为股份合作企业,干部职工按实际工龄,每个工龄一次性发给补偿金500元,与原公司解除劳动关系;愿意用身份置换企业资产的职工,按职工实际工龄,每个工龄按900元标准进行置换,参加股份合作制企业。
  2004年,全县国有商业企业继续深化和完善经营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实施“两个置换”(国有企业产权置换、职工身份置换)。至2007年,全县国有商业企业改制2家,改制面2.63%;置换职工128人,未置换职工52人,置换率40.6%。
  第二节 经济成分结构
  一、国有商业
  1991年,全县有国有商业企业172家,从业人员1401人,分别占全县商业企业3.12%、从业人员15.6%。2000年,全县有国有商业企业118家,从业人员862人,分别占全县商业企业1.31%、从业人员5.4%。2007年,全县有国有商业企业76家,从业人员548人,分别占全县商业企业0.72%、从业人员2.98%。
  二、集体商业
  1991年,全县有集体商业企业1109家,从业人员2505人,主要集中在县供销联社和县二轻工业局供销网点,分别占全县商业企业20.12%、从业人员27.9%。2000年,全县有集体商业企业513家,从业人员1087人,分别占全县商业企业5.67%、从业人员6.82%。2005年,全县有集体商业企业656家,从业人员1102人,分别占全县商业企业6.45%、从业人员6.19%。2007年,全县有集体商业企业652家,从业人员1034人,分别占全县商业企业6.19%、从业人员5.61%。
  三、股份制商业
  2003年,全县有股份合作制商业企业1家,从业人员60人,分别占全县商业企业0.01%、从业人员0.23%。2007年,全县有股份合作制商业企业2家,从业人员52人,分别占商业企业0.02%、从业人员0.28%。
  四、个体私营商业
  1991年,全县有个体、私营商业企业4230家(户),从业人员5073人,分别占全县商业企业76.76%、从业人员56.5%。2000年,全县有个体、私营商业企业8410家(户),从业人员14001人,分别占全县商业企业87.78%、从业人员93.02%。2005年,全县有个体、私营商业企业9430家(户),从业人员16040人,分别占全县商业企业92.69%、从业人员90.04%。2007年,全县有个体、私营商业企业9804家(户),从业人员16788人,分别占全县商业企业93.07%、从业人员91.13%。
  第三节 经营网点建设
  一、综合农贸市场
  1991年,安溪城区仅有1个占地面积5040平方米的综合农贸市场。至2000年,县工商局先后在城乡新建翻建综合农贸市场22个,总投资4009万元,总占地面积75406.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706.5平方米。
  二、专业市场
  1999年,县政府在凤城镇深内建设水果批发市场,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投资100多万元。2000年3月,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在城厢镇后垵开工建设,2004年竣工,占地面积16.67公顷,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有大型茶叶交易大厅2个,商住两用店铺1500间,成为全国乌龙茶集散地。
  2003年5月,中国(安溪)特产城在城厢镇砖文村后割动工兴建,2005年竣工,占地面积6.67公顷,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有商业街15条,商铺700多间、大型交易市场4个以及特产展厅、大型冷库、管理中心、电子商务交易厅等设施。
  2007年5月,县政府在城厢镇光德村二环路旁建设县蔬菜、水果、粮食、水产品批发专业市场,占地面积6.6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是年底,全县有专业市场8个,布局逐步完善。
  三、超市连锁店
  1995年,全县首家超市连锁店——爱华超市商场在凤城镇八三一路开业。1996年10月,旅新侨胞李玉富、李文宏、李庆南合资在凤城镇北石三德兴大厦开设金岭超级商场,员工50人,营业面积647平方米,经营日用百货。1997年5月,个体户林月清在凤城镇八三一路开设协兴自选商场,员工30人,营业面积350平方米,经营日用百货。1997年10月,中闽百汇超市商场在凤城镇大众街开业,营业面积1300多平方米,以百货零售业、仓储超市为主,实行连锁经营。1998年5月,县百货公司与县华友公司合并重组,开设国有商业首家大型超市——安客隆商场。
  2001年底,联谊润家购物广场在凤城解放路开业,营业面积1100平方米,员工100多人,经营百货。2004年底,联谊润家购物广场成立有限公司,并扩大经营规模,成为集生鲜食品、加工食品、日用百货于一体的超市企业。2006年1月,新安溪百汇商场在凤城镇大众街开业,营业面积6600平方米,员工240人,年销售额2750万元。9月,协兴商场在凤城镇大众街开设大众分店,营业面积1200多平方米,员工90人。
  2007年,联谊润家购物广场有限公司在全县开设250家农家店,营业面积1.8万多平方米,主营商品2万多种,从业人员1000多人,年营业额超亿元。该公司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改造日用消费品农家店302家,经营品种6000多个,直营店配送率100%,吸纳就业人员380人,推进全县农村商业体系建设,成为全县首家规模化、综合性的量贩式商业企业。
  第四节 百货五交化文体用品经营
  一、百货
  1991年,国有县百货公司主要经营大小百货、布匹、文化用品、金银首饰、床上用品、化妆品、针纺织品、服装鞋帽、五金、家电、音像等类商品,计10多万个品种,营业额850万元。1994年,高压锅、电饭煲等厨具、化妆品类、皮鞋等商品销量不断上升,手表、布匹、热水瓶、搪瓷面盆等传统商品销售逐渐萎缩,营业额1020万元。1995年,个体百货商业兴起,国有县百货公司停止营业。
  二、五金交电化工
  1991年,国有县五交化公司主要经营元钉、铁丝、自行车、摩托车、电视机、纯碱等类商品,共30多个品种,营业额660万元。2000年,个体经营五金、交电、化工的商店逐步增加,县五交化公司主营业务销售额逐年下降。2001年,营业额2130万元。2002年,县五交化公司不再经营五金、交电、化工商品,只经营摩托车。
  三、文化体育用品
  1991年,文化体育用品主要是县百货公司设专柜经营,经营品种有纸张、簿籍、账册、毛笔、牛皮纸、书包、哑铃、气枪、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400多个品种,营业额36万元。1992年,文化体育用品经营逐步由个体商店取代。至1994年底,县百货公司文化体育用品营业额53万元。1995年,国有县百货公司停止营业。
  第五节 副食品经营
  一、肉类
  1991年,畜肉供应以猪肉为主,牛羊兔肉为辅,购销放开经营。供应来源以自产和外地调入相结合,形成国有、集体、个体经营格局。是年,全县肉类销售总量18113吨,其中,猪肉销售量15658吨,占销售总量86.4%。牛羊兔等草食畜禽肉销售量2455吨,占销售总量13.6%。全县人均占有肉类19.5公斤。
  1992—1998年,县食品公司加强肉类经营管理,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
  1999年,全县肉类销售总量34578吨。2000—2004年,开展在饲料和畜产品中严禁使用“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的专项整顿,确保上市肉品安全。2005年,全县肉类销售总量52574吨。2007年,全县肉类销售总量41268吨,人均占有肉类38.56公斤。
  二、禽、蛋
  1991年,禽、蛋市场放开经营。是年,全县鲜蛋收购量256.8吨,禽、蛋销售量592.4吨。1992年,禽、蛋销售量566吨。1998年,禽、蛋销售量上升到3752吨,比1992年增长5.63倍。2000年,禽、蛋销售量5438吨。2004年,禽、蛋销售量达到6901吨,为1991年后最高峰。2007年,禽、蛋销售量5672吨。
  三、蔬菜
  1991年后,蔬菜产销进一步放开,大大调动生产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形成国有、集体蔬菜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菜农多渠道经营的格局。县城蔬菜由周边蔬菜基地供应和从同安等地调进补充。1993年,县城蔬菜销售总量10.98万吨。
  1994—1998年,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菜篮子”工作的通知》精神,举办菜农科学种菜知识培训班和产销员、贩运户市场营销知识培训班,全面提高管理者、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素质。及时调剂蔬菜余缺,保持价格平稳。
  1999—2003年,积极拓宽新型蔬菜销售渠道。县城各大超市相继开设新鲜蔬菜经营销售区,将新鲜蔬菜分门别类上架,明码标价,日夜营业,更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004—2006年,培育和完善蔬菜市场建设,搞活蔬菜市场流通。2007年,安溪城厢光德蔬菜批发市场建成,蔬菜上市品种由以往的20余种增加到40多种,蔬菜年供应量16.80万吨。蔬菜市场已基本实现“淡季不淡,旺季不烂”。
  四、酒类
  1991年起,酒类市场发生较大变化,酒类敞开供应,白酒销量下降,葡萄酒、啤酒上升。国有商业全年酒类购进1456吨,其中,白酒378.6吨,占26%;葡萄酒、啤酒1077.4吨,占74%。酒类销售1390.4吨。1994年,国有商业酒类购进8774.3吨,销售8622.8吨。
  1995年,各地啤酒厂产大于销,啤酒厂家敞开供应,个体批发商直接向厂方进货,减少中间环节,国有商业啤酒销售大幅下降。是年,酒类购进1229.5吨,销售1200.7吨。1998年,国有商业酒类购进仅44.9吨,销售31.1吨。是年底,国有商业退出酒类经营业务。
  五、食盐
  1991—1995年,县城、厂矿的食盐由县商业系统供应;农村的食盐由县供销联社系统供应。全县年均供应食盐3420吨。
  1996年,执行国务院《食盐专营办法》《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和省政府《福建省碘盐管理办法》,对碘盐实行专营制度,碘盐的分配调拨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碘盐的批发实行许可证制度。是年12月,县供销联社茶果食杂公司获省盐务局颁发的碘盐委托批发许可证。碘盐零售业务以各基层供销社为主经营,全县供应碘盐2764吨,查获私盐320吨。2000年7月,安溪县成立盐务局,负责全县的盐业行业管理、盐政执法和食盐专营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年,全县销售碘盐4410吨。2003年4月起,碘盐调拨由市盐业公司负责配送到各供应网点。2004年,全县碘盐销售网点46个,销售量4283吨。2005年后,在统一计划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新品种盐上市,提高营养保健盐和生活用盐的市场占有率,开拓农牧业用盐市场,努力形成盐品多样化。2007年,全县销售食(用)盐4624吨。
  六、食糖
  1991年,县城的食糖由县商业系统供应,农村的食糖由县供销联社系统供应。县糖厂大部分自产自销。是年,全县购进食糖2476.4吨,销售2336吨。1992年,取消食糖指令性计划,实行市场调节。国有、集体、个私商业都可以经营,对城乡居民敞开供应。1994年,县糖厂停产,市场供应食糖主要从长泰、漳州和广西、云南等地购入。1996年,全县购进食糖99.6吨,销售94.8吨。是年,国有商业停止食糖经营。
  第六节 燃料经营
  一、石油
  1991—1993年,石油供应由国家计划调拨逐步过渡到计划调拨和市场供应(平价、议价)并存的“双轨制”。3年间,县石油公司共购进石油成品油(简称成品油)6266吨,销售6275吨,金额3013万元。
  1994年,取消指令性计划供油,成品油由石油公司、个私加油站(点)经营。1995年,县石油公司购进成品油2200吨,销售2188吨,金额696万元。个私加油站(点)40家,销售成品油2.7万吨,金额8505万元。
  2000年,县石油公司通过改革,成立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溪石油分公司,整合建立成品油加油站9家;个私加油站(点)68家;共销售成品油5万吨,金额1.76亿元。2007年,全县国有加油站10家,个私加油站(点)75家,购进成品油8.14万吨,销售8.2万吨,金额2.58亿元。
  二、煤炭
  1991年,安溪煤炭主要来源于安溪剑斗煤矿和永春天湖山煤矿。全县煤炭取消专营,个体经营户参与竞争。是年,县燃料公司城关3个煤场生产民用蜂窝煤1.01万吨,约占县城蜂窝煤销售量40%左右,供应烟煤4088吨、焦炭366吨。至1994年,北石煤场和后垵煤场先后被征用,民用蜂窝煤停产,由个私煤炭经营户生产供应。
  1995年,煤炭市场竞争激烈,国有、集体销售企业难以为继。是年,新建县城北石煤场,重新投产蜂窝煤,因市场竞争激烈,购销价格倒挂,无力扭亏为盈,于1997年倒闭。2000年,县燃料公司销售居民生活用煤1416.5吨。2002年,县燃料公司销售居民生活用煤6000吨,工业用煤、焦炭2000吨,占县城地区需求量50%。2003—2007年,全县煤炭供应实行市场调节。
  第七节 药品经营
  一、药店
  1991—1993年,全县药品经营企业仅县医药公司(批发、零售)1家。1994—1995年,县医药公司经营网点不足,支持职工自开药店,“让利不让地”经销。先后在城关地区开设5家医药经营部、4家医药营业处、8家医药零售门市部,医药零售网点遍布城关地区的中、西、南、北各主要街道。
  1996—2000年,医药市场逐步放开,全县经营医药个体药店逐步增多,具有省核发药品经营企业合格证5家。2001年,实施新修订《药品管理法》,申请新开办零售药店解禁。2002年,县政府制定新开办零售药店规定,是年,新开药店45家。2007年,全县药品经营企业187家,其中,药品批发企业2家,国有零售药店22家,个体零售药店163家;医保定点零售药店12家,具有药师资质药店45家。
  二、经营
  1994年起,医药经营体制逐步改革,全县医药购销由计划调拨改为市场营销,医药总销售额2008万元。1995年,全县医药逐步走向承包、租赁和个私经营。
  1997年,县政府下发《关于加强药品购销管理、规范药品经营秩序的通知》,在全市率先实行药品购销属地规范化管理制度。取缔和关闭无证行医售药210多家,打击地下药贩子,没收非法经营药品价值20多万元,查处一批假冒伪劣药品。1998年6月,县卫生局设立药品质量监督投诉箱,公开药品质量监督举报电话。
  1999年,为解决药品采购中的不正之风问题,实行药品招标采购,杜绝不正之风,降低医药成本,保障药品安全。2003年,利民药店等发展连锁药店,店内配有导购员。县医药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变坐商为行商,实行“直配为主,中转为辅”办法,在全市率先实行药品配送制度,直接配送客户533家。2006年,县医药公司药品配送实施“放心工程”,统一配送率95%,直接配送客户833家。2007年,全县医药销售额11489万元,比1991年增长7倍。
  第八节 物资供应
  一、种类
  1991—2007年,县物资总公司经营物资种类主要有四大类:
  金属材料 建筑用材,线材、螺纹钢及生产性用材,碳结钢、圆钢、方钢、扁钢、冷热轧板、钢板、焊接管、镀锌板、镀锌管、镀锌线等。
  机电产品 国产汽车、电动机、发电机、钻床、变压器、轴承、布电线、漆包线、电焊条、钢蕊铝绞线及各种电动工具等。
  化工建材 纯碱、烧碱、油毛毡、轮胎、有机玻璃、水泥、水泥玻纤瓦、PVC管件等。
  民用爆破器材(国家管制物资) 硝铵炸药、黑火药、导火索、火雷管、电雷管等。
  二、经营
  1991—1993年,物资经营以市场调节为主,物资市场趋于活跃。县物资总公司实行任务自选、分档计奖的目标经营管理责任制,把目标任务按高、低两个档次分解到站,高档高奖,低档低奖。对全县33家生产企业和建筑公司实行“二优一照顾”(时间上优先、价格上优惠、品种规格上照顾)的办法,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和“三信一优”(价格、计量、质量信得过和优质服务)无假冒活动。1994年,县物资总公司自筹资金162万元,在城厢镇美法工业区建设第二物资贸易部,专门经营钢材等物资。
  1995—2002年,县物资总公司转换机制,在经营中做到“三快一便利”(快提货、快结算、快送货,方便顾客),销售额逐年增长。2003年,县物资总公司投资54万元在城厢镇同美村狗尾山建设核定炸药库、雷管的标准民爆器材仓库。
  2004—2007年,县物资总公司贴近市场需求,抓住全县小水电和工艺品行业大发展机遇,拓展钢材等物资销售。
  第九节 烟草专卖
  一、卷烟销售
  1991—1998年,县烟草专卖局(公司),拓展卷烟销售渠道,建设农村卷烟批发网点,做到“下伸一点、管理一片、服务一方”,全县卷烟销售网络逐渐完善,新的卷烟销售市场格局和流通形式逐步形成。至1998年,全县建成乡(镇)卷烟网点12个,当年实现利润342万元,比1997年增长4.59%,8年共上缴税利2523万元。
  2001—2006年,推进卷烟销售网络建设,先后4次组织人员到省内外网建先进地区厦门、安徽考察学习。考察回来后,撤并2个网点,建立城关物流配送中心、3个访销部、3个派驻点的卷烟“一库式”大配送网络体系。根据“访(上门访销)、送(送货上门)、管(市场管理)”三线的需要,改革用工制度,实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机制,在全局(公司)范围内聘用访销部主任、26名访销员、24名送货员,配备14辆送货汽车、51辆摩托车,组成较强队伍,为全县3000多个卷烟零售客户提供全方位、优质周到的服务。
  2007年,认真贯彻市烟草专卖局提出的“做精细、求优化、促和谐”网络建设总体工作思路,按照“突出服务、注重效率、优化流程、提高素质”的网建要求,大力开拓农村边缘卷烟市场,全面发挥卷烟网络控制零售终端,提高卷烟网络运行质量和水平。
  二、烟草专卖管理
  机构 1991年,县烟草专卖局(公司)内设人秘股、财计股、生产管理股、业务股、批发部,干部、职工19人。1993年2月17日,成立县烟草公司贸易部,属集体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2001年4月22日,成立城关、官桥、湖头、长坑、龙涓5个烟草专卖管理所。4月24日,成立县烟草专卖局烟草专卖管理稽查大队。7月1日,撤销福建省烟草公司安溪公司,保留安溪县烟草专卖局,成立泉州烟草分公司安溪营销部。2006年12月,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改为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2007年,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内设办公室、专卖管理办公室(下辖专卖稽查大队、专卖管理所)、客户服务中心(下辖客户服务部),干部、职工80人。
  管理 1991—1992年,以“打私”“打假”为突破口,全县共查处各种烟草违法案件24起,没收及销毁假冒商标卷烟1196条,查获和处理走私香烟4400多条,罚款金额1.02万元。2002年,查处各种烟草违法案件82起,总案值20.96万元,罚没款3.71万元,捣毁制假卷烟窝点2处,查获烟丝7.48吨、假冒商标卷烟287条。2003—2004年,重点清理整治卷烟非法批发户,共检查烟草市场1600人次,查处烟草专卖案件556起,查获各类违法违规卷烟27364条,其中,一、二类卷烟17843条,非法生产卷烟18964条,烟丝16吨,烟叶0.6吨,总案值达251.54万元。2007年,全县检查烟草市场637人次,查处烟草专卖案件191起,查获各类违法违规卷烟20883.3条,总案值达135.75万元,罚没款14.67万元;查处制假售假卷烟案件58起,捣毁制假卷烟窝点3处,制假卷烟机械3台套,查获非法生产卷烟11736.7条,烟丝1.8吨,卷烟纸2.45吨,滤嘴棒149万支;移送公安机关案件4起,卷烟市场得到净化。
  第十节 机构管理
  一、机构
  县财贸委员会 1991年,安溪县财贸委员会(简称县财委)内设人秘股、业务股,编制10人,实有12人。主管县商业、金融、财政、税务、石油、供销、粮食、医药等部门。1996年7月,撤销县财委,组建安溪县经济贸易局(简称县经贸局)。
  县商业局 1991年,安溪县商业局内设秘书股、人事保卫股、业务股、计财股,编制18人,实有16人。下辖县百货、食品、五交化、饮服、糖烟酒公司和冻库。1996年7月,撤销安溪县商业局,组建安溪县经济贸易局。
  县乡镇企业局 1991年,安溪县乡镇企业局内设办公室、生产管理股、质量安全股、经营管理股、外经股,编制16人,实有17人。2002年1月,撤销县乡镇企业局,并入县经贸局。
  县经济贸易局 1996年7月,组建县经贸局,内设办公室、企管股、工业股、商贸股、副基股,编制23人,实有30人。2002年,县经贸局内设办公室、综合股、工业企业股、市场商品流通股,编制18人,实有35人。2007年,机构没变,编制17人,实有20人。
  县物资局(总公司) 1991年,安溪县物资局内设人秘股、业务股、财会股,下辖金属材料供应站、机电设备供应站、化工建材供应站,编制15人,实有35人。1996年7月,撤销安溪县物资局,组建安溪县物资总公司,内设办公室、财会部、第一物资贸易部(经营机电产品及化工材料、民爆器材)、第二物资贸易部(经营金属材料),实有干部职工37人。2007年,县物质总公司内设办公室、财务部、民爆物品经营部、金属材料经营部、机电产品经营部,实有干部职工40人。
  二、管理
  (一)生猪定点屠宰管理 1996年,全县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在凤城及部分乡(镇)所在地修建生猪定点屠宰场,并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利流通、方便群众、便于检疫和管理”的原则进行建设。
  1997年12月,建立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机构,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制度。1998年2月,健全稽查执法机构和人员,依法对生猪屠宰进行监督管理。1999年,有城厢、魁斗、金谷等14个乡(镇)所在地实行生猪定点屠宰。
  2000年,完善生猪定点屠宰场配套设施,推进环保屠宰工程建设,加大对生猪屠宰场的监管力度,规范肉品经营行为。2002年,县食品公司规范和完善官桥、湖头等生猪定点屠宰场配套设施建设,年生猪屠宰量11.5万头。2003年,县食品公司投资300多万元,完成凤城、官桥、湖头3个定点屠宰场升级改造和污水处理系统配套设施建设。2005年3月,实行“牲畜定点屠宰生猪进场准入证明”管理制度,对没有有效检疫证明和耳标的生猪禁止进入定点屠宰场。2007年,金谷、蓬莱、尚卿、龙门、感德、长坑6个牲畜定点屠宰场因当地乡(镇)政府拆迁征用等原因,先后停业。全县剩下8个乡(镇)实行生猪定点屠宰。
  (二)“餐桌污染”治理
  2001年,全县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治理“餐桌污染”。在凤城中心市场设立蔬菜农药残留量检测室,配备农药残留速测仪,建立商品质量检验制度,定期对上市蔬菜、水果、水产品、冷冻品等进行检测,使这些食品“农残”指标合格率达到94%以上。
  2002—2003年,开展肉品、蔬菜、水产品、饮用水和调味品五项餐桌食品污染专项治理。把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开展治理“餐桌污染”,取得阶段性的成效。生产和流通环节生猪“瘦肉精”尿样检出率下降到7.1%,蔬菜“农残”超标检出率降为4.19%,水产品、水发产品浸泡甲醛和贝类浸泡污水的现象得到有效治理,饮用水、酱油、食醋和食盐等卫生质量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明显提高。
  2004年底,全县设立茶叶检测中心1个、生猪“瘦肉精”检测站1个、治理“餐桌污染”工作室3个,配备蔬菜“农残”检测仪器3台。2005—2007年,开展畜牧业产品、农产品、水产品、饮用水、加工食品和餐饮业食品污染专项治理。畜牧业产品,城区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95%以上;生产和流通环节生猪“瘦肉精”检出率控制在5%以内;上市猪、牛、羊肉卫生指标合格率达到90%以上。种植业产品,上市蔬菜“农残”和重金属、亚硝酸盐超标检出率分别控制在5%以内。水产品,上市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检出率控制在10%以内,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检出率控制在2%以内。饮用水,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的水质合格率达99%,二次供水4项常规指标合格率达到92%以上;矿泉水和纯净水生产企业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加工食品,酱油、食醋、食盐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餐饮业,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酒店、宾馆、饮食摊点、熟食摊点各项卫生指标达到国家和省卫生标准。
  (三)农业生产资料管理
  1991—1993年,全县对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商品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由县供销联社专营。1994年,根据省政府《关于改革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的通知》,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农资商品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和代销制,由省农资集团公司批发,县农资与基层供销社批零结合;化肥价格实行分级管理,统一费率。1996年4月,成立县农业生产资料管理办公室,加强对农资商品的管理。
  1997—2003年,严格把好农资市场经营主体的准入关,加强农资市场执法管理。经营农药等农资商品由县工商部门会同县农业部门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布局,规范经营,方便群众”的原则,确立“一村一点,集镇三到五点”的农资经营布局。
  2004年4月,全面整顿规范农药市场经营秩序。县政府规定从事化肥、农药、农膜的经营者,必须向县以上各自主管部门专项申请,确认经营资格,经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发证后,方可在规定范围内经营。2005年4月,县政府颁发《关于禁止销售和使用部分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告》,组织开展农药经营网点清理整顿和布局调整,同时实行农药经营许可制度。是年,全县农药经营网点425家。2007年,化肥、农药列入化学危险品管理范围。
  (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1991—1999年,县财委(经贸局)加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常年坚持抓农资市场、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整治,重点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商标侵权、商业欺诈;同时抓劣质机械设备整顿,假冒注册商标和虚假违法广告整治,营养保健品和药品购销回扣整治,假冒伪劣商品和粮食市场秩序整治。全县共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和市场15853家(个)次,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970起,总案值1868.6万元,罚没款266.5万元。
  2000—2002年,加大打假治劣力度,全县开展“万人打假大行动”,查获一批假冒伪劣香烟、食品、香皂、化肥、农药等商品,以及盗版音像制品和书刊;配合县粮食、城建、石油、邮政等部门开展粮食流通秩序、装饰装修材料市场、成品油流通秩序、邮票市场等专项整治活动。全县共检查市场879个次,检查企业29932家次,受理举报、投诉381件,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1663起,总案值2499.6万元,罚没款805.5万元。
  2003—2004年,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保护商标专用权,整治违法广告;打击制售“黑心棉”“黑中介”,查缴“毒鼠强”等禁用剧毒杀鼠剂;取缔黑网吧,防抗禽流感;整顿食品、粮食、茶叶、农资市场等。开展整治行动70多项,检查经营企业19115家次,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1666起,罚没款335.45万元。
  2005—2007年,强化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开展食品安全整治,虚假广告整治,文化市场整顿,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打击商业贿赂等专项执法行动。共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和市场2035家(个)次,受理举报、投诉381件,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937起,总案值126.79万元,罚没款247.42万元。
  第二章 供销合作
  1991—2007年,安溪县供销联社系统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形成比较健全的组织体系、经营网络体系和为农服务体系,成为农村现代流通领域的主体力量、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量。17年间,商品总购进18.32亿元,年均1.08亿元;商品总销售21.13亿元,年均1.2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21.29万元,年均42.42万元;上缴税费2283.82万元,年均134.34万元,为促进全县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节 体制改革
  一、管理体制改革
  1983年12月,安溪县供销合作社(简称县供销社)和各乡(镇)供销合作社(简称基层社)召开第三届社员代表大会。大会通过《安溪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章程》;民主选举理事会和监事会的组成人员;决定对供销合作社进行全面改革,恢复“三性”(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兑现股金分红,继续扩股集资,拓展经营,努力办成集体性质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县供销合作社更名为安溪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简称县供销联社)。基层社名称不变。
  1994年,县供销联社推行科室岗位工作目标责任制和科室挂钩基层企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制定考评细则逐年考评。1995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加快管理体制的改革,坚持为基层社服务的原则,强化指导、协调、监督和教育培训的职能。1996年,县政府决定:县供销联社退出政府行政机构序列后,人员经费和离退休费用由县财政实行定额补贴;实行政社分开,县供销联社是全县基层社的联合组织。基层社是县联社的成员社,有经营、用工、分配的自主权,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属集体企业,独立法人。1998年,县供销联社成立社务公开领导小组,制定社务公开目录,推行社务公开,接受职工和社会的监督。2004年,组建社有资产运营管理中心,并授权管理历年来在县城兴建的经营性房产,包括直属企业的经营性房产,县供销联社不再承担这些资产的经营管理职能。2006年5月,县供销联社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确定为全国县级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07年,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组织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县供销联社被县政府评为“安溪县基层满意县直涉农部门”。
  二、经营体制改革
  1991年,县供销联社系统基本沿袭以往集体统一经营的体制。1993年,试行以个体经营为主、集体经营为辅的二元经营体制。对生活资料经营门点,实行集体所有、定额管理、个人经营的联销、联利、计酬、计奖(或全奖全赔)的经营责任制;打破原有的工资制度,让职工报酬与经营成果挂钩。
  由于商品为企业所有,企业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并承担因经营性、政策性变化而产生的风险,县供销联社对一些长期亏损的门点和边远分销处门点,采用利润大包干的方式,由职工承包经营。有的改为由职工租赁,或向社会出租,企业收取租金。大多数基层社实行这种二元经营模式(碘盐、化肥、农药、烟花爆竹仍由集体经营),魁斗、湖头、剑斗、感德4个基层社仍坚持集体经营。
  1994—1995年,引进和推广股份合作制经营体制。县供销联社车队与司机共同入股,购买车辆,由司机承包经营。县供销联社对直属公司试行资产经营效益承包责任制。1996—1998年,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化县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意见》,以放开搞活增效为核心,深化经营体制改革。除湖头社外,所有的生活资料经营门点一律采用利润大包干的形式由职工承包经营。门点原铺底资金限期收回,经营资金由职工自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1999年,县供销联社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在分清产权归属的基础上,实行社有资产有偿使用制度。职工向基层社租赁经营场所,缴交资产使用费和管理费。承包职工与基层社保持劳动关系,基层社代缴税金、社会统筹与医疗保险金。承包者接受基层社的经营指导。2006年,县农资公司推行内部职工股份合作制,由职工入股筹集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继续做好农资供应服务工作,扭转企业亏损的局面。2007年,所有企业都实行社有资产有偿使用的经营方式,形成供销联社新的经营体制,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二节 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与经营创新
  一、村级综合服务站与经营网络建设
  1998年,开始调整农村服务网点,整合农村经营网络资源,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站,加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金谷供销社在洋内村开展村级综合服务站试点,由叶水龙经营。其添置设施,采用开架式小超市的经营方法,扩大经营规模,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000年,营业额75万元。2001年6月,该服务站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命名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百家示范村级综合服务站”。
  1999年,县供销联社及时总结推广洋内村综合服务站的经验,各基层社全面整顿农村双代店。通过整顿,全县创办村级综合服务站142个。2000年,村级综合服务站增加到151个。抓紧县、乡、村三级经营网络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整合经营网络资源,逐步把县农资公司、土产日杂公司、供销贸易公司改为以连锁经营为主体的龙头企业,把16个基层社改为区域性商品配送中心。
  2005年,安溪被市贸发局列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县供销贸易公司、土产日杂公司被列为试点企业。县供销联社在各乡(镇)建设乡(镇)级农家店21家,在各建制村组建村级日用消费品农家店177家和农资农家店38家,并对这些农家店进行改造、改建和升级。至2007年,经市贸发局验收合格的农家店224家,其中,乡(镇)级日用消费品农家店17家、村级日用消费品农家店169家、农资商品农家店38家(其中农资配送中心1家),农家店商品销售额5000万元。
  二、“新网工程”建设
  2003年,根据上级社“新网工程”建设规划,因企制宜,立足于原有经营门点的利用、改造,整合供销社的经营网络资源,加强组织创新、经营创新和服务创新,努力建设县、乡、村三级现代流通网络。至2007年,基本建成以县农资公司为龙头,基层社为中心,村级农资商品农家店为终端的农资商品经营网络;以县供销贸易公司为龙头,各基层社乡(镇)级农家店为中心,村级日用消费品农家店为终端的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还有以县土产日杂公司为龙头,15个基层社代批点为中心,110家烟花爆竹连锁店为终端的烟花爆竹连锁经营网络。全县70%的建制村设有供销合作社的经营网点。
  三、基本建设项目与网点改造
  1991—2007年,县供销联社系统完成基本建设项目和网点改造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其中,祥华供销社肥料仓库综合楼、农资门市等1296平方米,尚卿供销社综合商场218平方米,剑斗供销社办公宿舍综合楼1419平方米,县联社车队加油站392平方米,县联社供销社大厦7200平方米,魁斗供销社化肥门市综合楼和门市综合楼963平方米,金谷供销社办公综合楼570平方米,虎邱供销社商场375平方米,湖头供销社综合楼和商场2032平方米,龙门供销社门市综合楼417平方米,感德供销社商场综合楼和化肥超市2574平方米,长坑供销社蓝田分社商场429平方米,城厢供销社大厦3624平方米,芦田供销社综合楼551平方米。
  四、经营创新与经营业态转换
  1991年,开始创新经营模式,减少商品购销中间环节。门点实行承包经营,扩大经营范围,改单一商品经营为综合经营。拓展商品来源渠道,既向国有公司调拨,也向民营商业批进,大宗商品名牌产品还直接向厂家进货,实行总经销、总代理,初具商品直销新业态。1992年,原官桥供销社五交化门市部开始总经销四川长虹和广东康佳电视、杭州松下电冰箱、空调等名优产品。城厢供销社与上海、厦门、泉州等地的自行车生产厂家和代理商合作,在城关开设自行车专卖商场。1999年,县供销贸易公司推行仓储式经营模式,把原来的仓库改造成开架式批发商场,批零兼营,以批发配送为主,品种增加,消费者能自主选择。大件商品,大批量购买,可以免费送货上门。2002年12月,县供销联社系统总经销总代理的主要商品品种42个,销售额2500万元。2006年,金谷供销社东溪百货门市部,把旧仓库改造成商场,添置电脑,安装监控,实行超市经营,是供销社在农村设立的第一家管理比较完善的小超市。2007年12月,县供销联社系统开办农村小超市45家。供销社改变经营业态,比较成功的有县农资公司代理山东中美合资史丹利化肥有限公司“史丹利”牌复合肥,虎邱供销社总代理湖北“洋丰”牌复合肥,感德供销社总经销南京产“红三角”牌复合肥、挪威海德鲁复合肥,剑斗供销社总代理湖北“三宁”牌复合肥。
  第三节 农业生产资料经营
  一、化肥
  1991—1993年,全县化肥由县供销联社系统专营,年销量6.33万吨。1994年起,化肥经营适度放开。是年,县供销联社系统化肥销售量降至2.16万吨。1998年后,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实行自主购销,适度竞争,建立政策指导下市场价格机制,化肥经营全面放开。至2007年,县供销联社系统累计销售化肥69.1万吨。
  二、农药农药械
  1991—1993年,农药及农药械由县供销联社系统专营,年均销售量分别为620吨、15.62万件。1994年,农药市场开始放开。1995年,农药实行多渠道经营,县供销联社系统仍是主渠道。1997年后,推行农药经营许可证制度,农药经营完全放开。2005年4月,县政府颁发《关于禁止销售和使用部分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告》,部署整顿规范农药市场经营秩序,组织开展农药经营网点清理整顿和布局调整。至2007年,全县有16个基层社、97个农药经营网点办理《化学危险品经营许可证》。17年间,全县供销联社系统销售农药6674吨,农药械57.71万件。
  第四节 生活资料经营
  一、日用消费品
  1991年,基层社经营日用消费品按品种分类设立门市部,实行专业经营。是年,全社日用消费品销售额4002万元。1992—2002年,基层社日用消费品普遍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2003年后,由于不断调整农村经营网点,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日用消费品销售额不断增长。至2007年,全社日用消费品销售额1.59亿元,比1991年增长2.97倍。
  二、烟花爆竹1991年,烟花爆竹一直是县供销联社系统的传统经营项目。1998年,县公安机关开始实行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制度,县土产日杂公司独家获准烟花爆竹经营(批发)许可证,准许向厂家直接进货并向社会有证商贩批发销售,当年销售额90万元。1998年,市政府颁发《加强烟花爆竹管理暂行规定》。是年,安溪县烟花爆竹管理办公室成立,明确烟花爆竹由县供销联社归口经营,县公安局主管烟花爆竹安全监督工作,县土产日杂公司承担批发业务。烟花爆竹零售网点,按安全主管部门的要求,由县土产日杂公司统一布设,经营管理办公室核发经营许可证。1999年,县土产日杂公司设立基层批发点7个,零售网点216个。2005年,县土产日杂公司在城厢镇光德村巷内角落设立烟花爆竹专用仓库,改造后经省、市安全管理部门验收合格,投入使用。2007年8月,县烟花爆竹经营管理办公室依照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重新核发经营许可证。12月,县土产日杂公司获准烟花爆竹经营(批发)许可证,15个基层社和12个经营网点获准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证。县土产日杂公司与代批点、零售点签订安全经营责任状。
  第五节 农副产品收购加工与废旧物资回收
  一、农副产品收购
  1991—1998年,县供销联社系统农副产品收购主要有磨菇、草菇、茶叶、水果、蔬菜等,收购金额5515万元,其中,蘑菇、草菇收购金额3038万元。1999—2007年,磨菇、草菇、茶叶、水果、蔬菜先后停止收购。
  二、农副产品加工
  1991年,县供销联社有农副产品加工厂13家,从业员人员54人,其中,茶叶加工厂7家,加工销售茶叶341吨,产值890万元。1992年,龙门、官桥、龙涓供销社茶叶加工厂因茶叶市场变化停业。1993—1994年,蓬莱、龙门、湖头供销社的糖品加工厂承包给个人经营。1995年,虎邱、湖头供销社食用菌菌种加工厂因蘑菇、草菇栽培逐年减少而停业。1998年,西坪供销社茶叶加工厂,因管理不善,经营亏本而停业。2003年,剑斗、尚卿、虎邱供销社茶叶加工厂因管理不善,亏本而停业。至此,县供销联社没有农副产品加工厂。
  三、废旧物资回收
  1991—1996年,废旧物资回收一直是县土产日杂公司的一项主要业务。1997年10月,成立县供销联社再生资源回收股份有限公司,由县土产日杂公司职工承包经营。至2004年,共收购废旧塑料、废旧金属、废纸等283吨,收购金额189万元。由于经营场地长期得不到解决,废旧物资回收业务日渐减少,至2006年3月停业。
  第六节 服务农业
  一、庄稼医院
  1991年,县供销联社在城厢、蓬莱,湖头等乡(镇)试办庄稼医院,由有实践经验的职工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咨询。1993年,县供销联社对庄稼医院进行总结推广。县农资公司和18个基层社共配备27名兼职庄稼医生,添置19套专用设备,办起19家庄稼医院。各庄稼医院积极开展活动。新溪供销社庄稼医生林加木,毕业于漳州农校茶果专业,有丰富的茶果树栽培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担任庄稼医生后,常年带着茶果树病虫害标本挂图和农药深入农户,向农民传授病虫害防治知识,为茶果树诊病开方、配药,并现场演示。庄稼医院还与农民设立友情服务卡,农民庄稼有问题,一个电话立即上门服务。感德供销社庄稼医院在槐植、洪佑村建立铁观音茶园测土施肥示范点,根据不同的土壤,指导茶农合理施用复合肥、生态肥。1995年,两次选派15名庄稼医生到省供销干校参加技术培训。
  1998年,县供销联社创办的19家庄稼医院,经市社考核达到“十有”(有房屋,有医生,有物资,有制度,有责任目标,有实施细则,有设备,有技术资料,有诊断卡,有处方笺)庄稼医院标准,并统一授牌。2001年6月,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新溪供销社庄稼医院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百个示范庄稼医院”称号。2003年,省供销社在安溪召开全省庄稼医院规范建设现场会,总结推广安溪县庄稼医院规范建设的经验。2006年5月30日,聘请挪威化肥专家海德曼到庄稼医院和县供销联社为400多名茶农举办茶园平衡施肥专题讲座。至2007年,全县庄稼医院19家,专业(兼职)医生27人,举办化肥农药知识讲座108场(次),培训农民6480人次。
  二、农副产品信息服务
  1991—1996年,各基层社在门市部等经营场所设立信息广告栏50多个,不定期登载有关商品的信息资料,或印小报,随商品散发。1998年,县供销联社成立县农副产品信息中心,配备专人,添置电脑,开设网站,并与全国、省、市社信息中心联网,开展信息服务。各基层社成立信息服务站,并在有代表性的建制村和农产品生产销售大户设立信息点,把信息网延伸到村落农户。1999年,县供销联社信息服务中心发布茶叶、香菇、龙眼、石板材、蔬菜、竹笋加工等信息25期,并在网上接受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客户对安溪名优农副产品的信息咨询,推销安溪的名优农产品,促成网上交易。至2007年12月,全县基层社建立信息站(点)20个,覆盖317个建制村,发布农副产品信息网刊232期,促成网上交易2000多万元。
  第七节 专业合作社与行业协会
  一、专业生产者协会与专业合作社
  1998年,县供销联社在龙门、蓝田、龙涓和新溪分别创办草菇、香菇、瓷凉席和果树4个专业生产者协会,共有会员299人。1999年,在湖头、长坑、芦田、金谷创办果树、茶叶、柑橘、草菇4个专业生产者协会,共有会员380人。2003年,又创办城厢麻笋专业生产者协会。2007年,长坑供销社创办安溪县山格淮山专业合作社,有会员300人,拥有固定资产24万元和标准化生产基地34公顷。推行无公害种植,机械化加工,引进淮山保鲜、包装新技术。其产品“山格淮山”获注册商标。是年,产值500多万元,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确定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千社千品富农工程专业合作社”。1998—2007年,全县共创办专业合作社5类9个,会员435人,辐射带动农民2100户,年均助农增收200多万元。
  二、行业协会
  2005年,安溪县农业生产资料行业协会成立,单位会员21个,个人会员97人。2006年12月,县烟花爆竹行业协会成立。至2007年底,单位会员18个,个人会员39人。
  第八节 机构与管理
  一、机构
  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1991年,县供销联社内设秘书科、人事教育科、财务科、业务物价科、基层科、生产科、保卫科、监察室,干部职工43人。1996年,内设办公室、人事教育科、财务审计科、业务物价科、基层工作科、保卫科、监察室,编制36人。2003年,内设7个科(室)没变,编制30人。2007年,内设办公室、人事教育科、财务审计科、基层工作科、业务物价科、保卫科和县农副产品信息中心,干部职工25人。
  县供销联社直属企业 1991年,县供销联社有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县茶叶果品食杂公司、县土产日杂公司、县供销贸易公司、县联社汽车运输队和县羽绒制品厂6家直属企业,干部职工144人。1997年12月,县羽绒制品厂撤销。2004年3月,新组建县联社社有资产运营管理中心。至2007年,县供销联社直属企业6家,干部职工80人。
  基层社 1991年,县供销联社有城厢、魁斗、金谷、蓬莱、湖头、尚卿、官桥、龙门、西坪、虎邱、龙涓、芦田、长坑、蓝田、祥华、剑斗、感德、福前18个基层社。基层社一般设有批发部、分销处、经营门市部等分机构。1995年6月,官桥供销合作社由县人民法院裁定破产。12月,组建新溪供销合作社。2002年10月,蓝田供销合作社撤销,其资产、人员及服务范围并入长坑供销合作社。2006年10月,福前供销合作社由县人民法院裁定破产。至2007年,县供销联社有16个基层社,干部职工538人,离(退)休人员565人。
  二、管理
  (一)劳动人事管理
  职工管理 1991年,依照国务院《职工条例》,对本系统职工进行管理。1993年制定《关于严肃劳动纪律严格职工队伍管理意见》。1995年1月,根据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劳动局《关于我省企业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意见的通知》精神,县供销联社系统企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1999年,对99名擅自离岗、违反劳动纪律、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职工分别给予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理。2000年,开展职工队伍整顿,实行定岗定员、减员增效的措施。至2007年底,有124名职工申请辞职,自谋职业;有176名职工因违反劳动纪律被解除劳动合同处理。
  劳动工资 1991—1993年,县供销联社系统统一执行国有企业干部工资标准和企业工人工资标准。1994年,实行工资改革,原工资标准以档案工资形式予以保留。
  社会保障 1991年,县供销联社系统的合同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992年,根据市政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暂行规定》,基层社干部职工全员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县供销联社人员参加县直机关社会基本养老保险。2003年12月,基层社人员开始参加医疗保险、职工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2007年12月,职工参加各种保险人数1180人(包括退休人员)。
  离退休人员与遗属管理 1991年,县供销联社系统离退休人员由所在企业管理,支付离退休费。县供销联社成立退休人员管理办公室和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离退休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2005年,县供销联社系统退休人员实行社区管理,由原企业支付社区管理费,退休费由社保公司发放。离休人员16人,由县委老干部局管理,逢年过节,生老病死,原企业都组织慰问。县供销联社系统干部职工遗属实行抚恤和生活补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遗属由原企业按月支付抚恤补助费。至2007年,供养遗属320人,其中,离休人员遗属11人。
  (二)财务管理
  资金管理 1991年,县供销联社系统企业自有资金2031万元。1993年,组织企业进行政策性亏损专项清理。1999年,县计划局《关于安溪县供销社财务清理检查报告》,并报市政府核准,县供销联社系统至1998年12月,财务挂账1405.4万元,其中,1992年前亏损挂账229万元,1993—1998年,新增未弥补损失1176.1万元(政策性亏损挂账533.8万元)。2004年3月,县财政局《关于安溪县供销社系统财务挂账分解落实的报告》称,县供销联社系统地方政策性挂账641万元。针对存在问题,县供销联社根据企业当年经济效益情况,安排消化各种财务挂账。至2007年12月,县供销联社系统拥有固定资产净值4221.66万元,实收资本1985万元,资本公积金1010万元,盈余公积金1311万元,实际所有者权益4075万元。
  扭亏增盈 1991年后,县供销联社系统企业利润额逐年减少。为扭转局面,县供销联社组织各基层社从拓展商品经营、加强企业管理、控制费用支出、实施资产经营等方面,开展扭亏增盈活动。1998年,县供销贸易公司采取职工承包经营方式,切断亏损源。2000年开始,县供销联社对亏损企业实行计划单列管理,逐年下达企业控亏计划。2006年,县农资公司实行内部职工股份合作制,有效控制企业亏损。2007年,县供销联社系统亏损企业4家,亏损额6.67万元,比2006年减亏20.53万元。
  内部审计 1996年,县供销联社成立审计监察室后,就对企业年度财务收支、综合经济效益、领导人工作目标、重大经济责任、领导人离任、大宗固定资产投资以及上级审计机关委托的专项审计等进行审计。至2007年,县供销联社审计室组织开展385个专题项目的内部审计,查出违纪金额135.8万元,处理上缴金额12.5万元,提出审计合理建议132条,促进企业增收节支金额89.25万元。
  (三)社有资产管理
  产权界定和权属登记 1997年10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产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县供销联社向县政府土地和房产主管部门提出产权界定和权属登记的申请。1998年12月,县国土资源局确认县供销联社系统拥有土地使用权为国家划拨性质,面积152081.52平方米,并发给土地使用权证书。1999年,县规划建设局确认县供销联社系统房产性质为集体所有,面积165893.94平方米,并发给房屋所有权证书。由于政府公益性建设需要和城乡规划拆迁,至2007年,县供销联社系统拥有的土地使用权面积减为117336平方米,房产面积减为124205平方米。
  资产有偿使用 1993年,县供销联社将解放路58号综合楼向外出租,引进外地资本发展服务业,首次试行社有资产有偿使用。2000年,实施社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有偿使用的制度,规范房产出租的程序及合同文本。同时,逐年分类测算所属企业的资产效益,作为企业经营承包的基数,力求做到保值增值。
  闲置资产处置 1991年开始,县供销联社采用由基层社提出申请、再经县供销联社研究批准的程序,向社会公开出售急需处置的闲置资产。1999年,县供销联社向县政府提出《关于处置部分闲置资产,解决供销社有关遗留问题和困难的报告》,县政府批复同意。按照文件的规定,县供销联社对处置闲置资产做到程序化、规范化、公开化,并接受土地、国资、司法公证等机关监督;聘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委托拍卖机构公开拍卖或委托土地主管部门公开挂牌出让;所得收入专项用于企业偿还债务、新建改建经营网点和解决离退休人员生活费用等。至2007年,处置闲置资产收入650万元。
  第三章 粮油经营
  1991—2007年,安溪县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步伐,实行政企分开、主附营分开、“两条线”运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从传统的粮油经营向现代粮油经营过渡。至2007年底,全县国有粮食商业企业16家,国有粮食加工企业2家;个体粮油商店135家,从业人员155人。全县粮油市场繁荣,品种齐全,优质优价,群众满意,社会安定。
  第一节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一、粮油价格和经营放开
  1992年10月,按照县政府《转发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粮油购销体制改革的决定》,组织实施粮油购销体制全面改革,取消国家粮油定购和计划调拨,放开粮油购销价格和经营。城镇居民口粮供应证作为档案关系予以保留,军粮、军油按国家规定的统销价供应,统销价与市场价之间的差价及其经营费用由财政负担。实行储备粮管理制度。国有粮食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照经营、价格、用工、分配“四放开”的原则,大力发展粮油购销业务,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坚持以经营粮油为主,掌握粮源,为稳定粮食市场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粮食企业内部富余人员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责任制,由企业提供原有经营场所,经营粮油和烟酒食杂、土产等。2004—2006年,根据市政府《关于短期粮食周转库管理办法》和市粮食局、财政局《关于下达增加大米应急储备计划》,国有粮食企业逐年增加短期粮食库存,作为经营性补充库存,并建立定期大米储备轮换制度。县财政补贴费用,扶持国有粮食企业在转换机制过程中应对粮食市场价格波动,保证应急情况下的粮食调控。1993—2007年,县级储备粮每年4月—6月按计划组织竞价拍卖,陈粮差价损失与县财政按实结算后,由县财政拨补。
  二、粮食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
  1995年,根据省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粮食部门深化改革实行两条线运行的通知》,实行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两条线运行。县粮食局及下属各粮站、公司负责政策性业务,主要包括国家定购粮、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的收购,粮食进口、储存、批发、调运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口粮和农村需救助人口的粮食供应,军粮、救灾救济粮和水库移民口粮的供应,吞吐粮食,平抑粮价等。至2007年,政策性业务执行地方专项储备粮油政策,组织购入粮食76014吨,充实储备粮轮换库存,对预防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或者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组织粮食供应,平抑市场粮价,起到一定的作用。商业性经营除接受地方专项储备粮等政策性业务以外,主要是面向粮食市场自主经营,以“购得进、销得出”为原则,从事议价粮食的经营活动。
  三、粮食流通“四分开一完善”
  1998年5月,执行国务院及省政府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全县实行政企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储备与附营业务分开、新旧财务挂账分开、完善粮食价格机制的“四分开,一完善”改革,对市场粮食流通进行管理,对粮食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是年,成立安溪县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和湖头中心储备库,分离出来的附营企业实行兼并、改组、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实现政企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粮食定购价和保护价由省政府统一调整确定。
  四、粮食购销市场化
  2001年,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省政府《关于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关于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全县所需的新增储备粮、储备粮轮换粮源、军供粮、粮食企业自主经营的粮食,采取签订粮食购销合同形式,向省外江西、安徽,省内邵武、尤溪等粮食主产区采购。2003年,农业税(公粮)继续征收实物。2004年,取消农业税,放开粮食购销价格。粮食购销价格由市场供求规律确定,原则上不再实行粮食收购保护价。放开粮食市场,实行经营主体多元化。同时,采取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配套措施,完善粮食储备制度,落实粮食储备数量,加快位于城关德苑工业开发区的安溪县中心粮食储备库的建设;完善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县级每年自筹粮食风险基金320万元,纳入财政预算,足额安排到位;与粮食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粮食购销关系,在合作上讲效益,重实效;改进农发行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办法,保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及经营性企业收购、储备、调销等业务所需的资金供应。
  第二节 粮油购销
  一、粮食购销
  (一)粮食收购
  定购粮 1991—1992年,粮食合同定购改为国家粮食定购,县政府下达国家粮食定购任务6000吨(稻谷,含公粮2700吨),并于当年完成。收购价格早籼稻每50公斤17.5元,价外补贴4.5元。继续执行粮食定购“三挂钩”政策:每交售50公斤稻谷,奖售平价化肥12.5公斤和柴油1公斤,另加奖化肥7.5公斤作差价2.5元补给农民。继续执行贫困县粮食定购任务价外补贴,每收购50公斤粮食价外再补贴3元。1993年,取消国家粮食定购,改为经济合同定购。全县定购任务4500吨(稻谷),7年不变,每年均完成定购任务。是年,收购价格每50公斤早籼稻33元。粮食定购奖售化肥、柴油,改按平价供应实物为平、议价差以价外加价的形式付给农民。价外加价的标准:(1)按国务院规定的标准,每收购50公斤稻谷加3.75元;(2)按省规定的标准,增加挂钩化肥1.7公斤,差价0.46元;(3)省增加的生产资料价外补贴,每50公斤稻谷2.5元,3项合计6.71元。1994年,恢复国家粮食定购,收购价格每50公斤早籼稻53元,晚籼稻58元,取消“三挂钩”物资定购奖售化肥和柴油价差补贴。1995年,每50公斤定购粮食价外补贴15元,奖售化肥12.5公斤。1996—1997年,收购价格每50公斤早籼稻75元,晚籼1稻80元,价外补贴10元,奖售优质化肥不变。1998年,收购价格每50公斤早籼稻62元,晚籼稻67元,继续保留价外补贴10元。1999年,收购价格每50公斤早籼稻53元,价外补贴10元,奖售化肥12.5公斤。2000年上半年,粮食收购改指令性任务为指导性计划。全县早籼稻指导性收购计划1800吨,因群众没有余粮出售,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未收购;晚籼稻继续实行定购制度和保护价政策,全县定购任务2700吨,全部为公粮。2001年后,每年定购任务为2700吨(稻谷,含公粮),均当年完成国家定购任务。至2002年,共完成定购粮任务64722吨。2003年起,全县没有国家粮食定购任务。
  议价粮 1991—2007年,县粮食部门积极发挥粮食经营的主渠道作用,多方组织粮源,从外县、外省购进大量的议价稻谷、大米、小麦和面粉;议购价格随行就市,逐年提高。议价稻谷每50公斤从1991年32元左右提高到2007年88元左右,大米从44元提高到150元左右,小麦从32元左右提高到84元左右,面粉从40元左右提高到130元左右。17年间,全县共购进议价粮食392438吨。
  (二)粮食销售
  平价粮 1991年4月前,实行平价粮价格政策,城镇供应口粮价格为:每50公斤标一早籼米27.75元,标一晚米29元,标准面粉(中等)28.50元。1991年5月,根据省政府理顺粮食购销价格的政策,每50公斤标一早籼米提高到44元,标一晚籼米46元,标准面粉42元。1992年4月,每50公斤标一早籼米再提高到48元,标一晚籼米53元,标准面粉46元。至是年9月,全县共销售平价粮26912吨。销售价格的调整,为全面放开粮食价格奠定基础。10月起,根据省政府“统一政策,分散决策”,及市、县政府关于粮油购销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城镇居民不再凭购粮证买粮,平价粮停止供应。
  议价粮 1991—2007年,县粮食部门做好议价粮食的销售,以保证农村缺粮人口和粮食市场放开后城镇人口的粮食供应。议销价格逐年提高,议价稻谷每50公斤从1991年37元左右提高到2007年95元左右,大米从52元左右提高到165元,小麦从36元左右提高到90元,面粉从47元左右提高到145元左右。17年间,全县累计销售议价粮食445144吨。
  二、食油购销
  1991年1月至1992年9月,粮食部门供应城乡居民的食油都由外地调入。平价食油的购入执行市粮食局食油调拨计划,调拨价格一级花生油每50公斤182元,累计购入平价食油300吨;销售价格241元(省定标准),销售210吨。购入议价食油665吨,议价销售904吨。1992年10月起,取消平价食油调拨计划。至2004年,累计购入议价食油1934吨,销售2240吨。2005年起,粮食部门没有食油购销业务。
  第三节 粮油储运与加工
  一、粮油设施
  1991年,全县有粮食储备仓库库点39个,仓库79座,其中,城厢粮站9座,粮油贸易公司(同美库区)1座,魁斗粮站3座,蓬莱粮站5座,金谷粮站5座,湖头粮站6座,官桥粮站5座,龙门粮站5座,虎邱粮站7座、西坪粮站2座、芦田粮站2座、剑斗粮站3座、感德粮站5座,龙涓粮站7座,尚卿粮站6座,长坑粮站4座、祥华粮站4座,总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总库容3.12万吨。1996年,县粮油贸易公司(同美)库区新建仓库2座。1997年,城厢粮站参内点、官桥粮站被征用各拆掉仓库1座。1999年,湖头粮站拆掉仓库2座,龙门粮站科榜点仓库转让,感德粮站槐植点仓库拍卖1座。2000年3月,蓬莱粮站龙居点征用拆掉仓库1座。2001年,城厢粮站拆掉仓库2座,县粮油储运公司(湖头库区)新建仓库5座。2003年,剑斗粮库拆掉。2005年,立项在德苑工贸园兴建省级粮食储备库,用地面积5.86公顷,首期用地2.67公顷,建筑面积7314平方米,总投资2055万元。2006年,立项在德苑工贸园兴建县中心粮食储备库,用地面积4.81公顷,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库容2.50万吨,总投资5256万元。2007年9月14日,安溪省级粮食储备库在福州进行投标,福建省永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标,中标价1278.7544万元;12月4日,县中心粮食储备库投标,福州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中标,中标价2530.9981万元,建筑面积15382平方米,库容2.50万吨。至2007年,全县粮食储备仓库分布于13个粮站、2个公司,库点33个,仓库58座,总建筑面积2.88万平方米,总库容4.38万吨。
  二、粮油调运
  (一)粮油调入1991年1月至1992年9月,根据粮食调拨计划,全县从三明、长泰、邵武、尤溪等地调入平价粮食13422吨;从泉州油厂、晋江龙湖调入平价食油300吨。1991—2007年,从安徽、江西、省内邵武等地调入议价粮食392438吨。
  1991—2004年,从河南、省内晋江、南安等地调入议价食油1934吨。
  (二)粮油调出
  1991—2007年,全县调往莆田、晋江、南安、永春等地议价粮食267086吨。1991—2004年,调往南安等地议价食油1344吨。
  (三)粮油运输
  1991年至1992年10月,粮油运输主要由县粮食局汽车队承担。1992年11月至2007年,粮油运输由民营汽车企业营运。
  三、粮油储存与保管
  1991—1992年,全县库存平价粮食29825吨,平价食油197.20吨;议价粮食9877吨,议价食油90.10吨。1993—2007年,建立粮食储备,县级粮食储备264208吨。1993—2003年,议价食油储存323.40吨。17年间,县粮食系统贯彻《国家粮油仓库管理办法和储藏技术规范》《福建省地方储备粮油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三卡一折”(粮情检查记录卡、囤头卡、粮油进出仓登记卡,保粮折)自查制度;落实储备粮“一符、三专、四落实”(账物相符,专仓储藏、专人保管、专账记载,数量、质量、品种、地点落实)管理制度;对粮仓进行“四无”(无鼠雀、无虫害、无霉变、无事故)鉴定;采用外墙刷白、机械通风、密闭过夏、吊顶隔热、槽管密封、环流熏蒸和电子测温等技术进行保管与检测,平均每年采用塑料薄膜密闭粮食16937吨,普查粮食23676吨,鉴定仓容量27647吨,全县粮食储存安全无事故。
  四、粮食加工
  1991年,有城关粮油加工厂、县粮食局饲料厂、湖头粮食加工厂、官桥粮食加工厂、西坪粮站加工厂、龙涓粮站加工厂、长坑粮站加工厂、感德粮站加工厂8家加工厂,从事大米、粮食副食品、饲料加工,加工大米3864吨,加工米制品、面制品21吨,加工混合饲料477吨。1992年后,没有稻谷加工任务而全部停业。至2007年,尚存湖头、官桥、西坪等6家粮食(粮站)加工厂的稻谷、饲料加工车间等闲置资产。
  第四节 机构与管理
  一、机构
  县粮食局 1991年,安溪县粮食局(简称县粮食局)内设人秘股、购销股、财计股、储运股、加工基建股,编制40人。1992年,县粮食局内设业务科、储运科、财会科、行政科,编制40人。1996年,县粮食局更名为安溪县人民政府粮食局,内设人秘股、财计股、储运股、购销股、业务股,编制11人。2002年,县人民政府粮食局更名为安溪县粮食局,内设人秘股、计财股、储运购销股,编制8人。2007年,县粮食局内设人秘股、财计股、储运购销股,编制8人。
  基层粮管站、公司、加工厂、中心 1991年,县粮食局下设城厢、魁斗、蓬莱、金谷、湖头、官桥、龙门、虎邱、西坪、芦田、剑斗、感德、龙涓、尚卿、长坑、祥华粮食管理站和县粮油贸易公司、县粮油标准化验中心,干部职工677人。1992年4月,安溪县粮食局粮油储运公司成立。1995年6月,安溪县粮油工业公司成立。1998年12月,撤销安溪县粮食局粮油储运公司,成立福建省安溪县粮食收储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8月,福建省安溪县粮食收储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安溪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是年,撤销魁斗、芦田粮食管理站,人员及业务分别并入城厢和西坪粮食管理站。2007年,有城厢、蓬莱、金谷、湖头、官桥、龙门、虎邱、西坪、剑斗、感德、龙涓、尚卿、长坑、祥华粮食管理站和县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县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县粮油标准化验中心及湖头、官桥、西坪等粮食加工厂,干部职工302人。
  二、管理
  (一)财务管理
  粮食风险基金管理 1993年,市政府《关于落实粮食储备和风险调节基金制度的通知》和市财政局《关于下达粮食风险调节基金规模的通知》,下达安溪县粮食风险调节基金规模250万元,分3年配套到位,即1993年100万元,1994年100万元,1995年50万元。根据管理办法规定,粮食风险调节基金由粮食部门具有粮食储备管理能力的同级财政负责配套管理,实行专户存储、专款核拨。粮食风险基金主要用于3个方面的差价补偿:粮食市价低于保护价时,按保护价收购;粮食市价上涨过多时,按较低价格或最高限价出售;向省内外合同采购的粮食调节后出现跌价。1994—1998年,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先后下发《关于印发粮食风险基金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规定》,对粮食风险基金的来源管理和使用提出新的要求。县级粮食风险基金的资金来源由省财政补助和县级财政预算安排构成,县财政部门负责具体执行。县粮食部门执行粮食风险基金的使用范围包括:县级粮食储备粮油的贷款利息和费用补贴,粮食储备定期轮换差价补贴,清理核定历年来政策性财务挂账占用贷款的利息补贴等。至2007年,全县调整配套粮食风险调节基金规模为320万元。
  财务挂账处理 1998年,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和《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清理消化国有粮食企业新增财务挂账和其他不合理占用贷款办法的通知》,粮食部门全面清理粮食企业1992年4月1日至1998年5月31日期间发生的新增财务挂账和其他不合理占用农业银行的贷款。是年,经福建省审计厅组织的审计清查小组审计和省政府认定:安溪县该期间新增粮食财务挂账和其他不合理占用贷款878万元,其中,政策性补贴未补挂账774万元,生产性固定资产占用贷款104万元;账务处理由安溪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负责核算,清理出的财务挂账余额由原在安溪县农业银行贷款划归安溪县农业发展银行承贷,设立贷款专户,1998年7月1日起,在粮食购销企业停止计息,当月起利息由中央财政和县财政各负担50%;本金按政策性规定分若干年归还。2005年5月,根据省财政厅、审计厅、粮食局、农发行《关于做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财务挂账处理工作通知》,国有粮食企业的历史政策性财务挂账,在上述期间发生的余额全部从企业剥离,由县级以上(含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管理,由原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划归县粮食局承贷,设立专户管理,有关贴息按原规定执行。至2007年底,在财政政策性补贴到位的前提下,粮食企业政策性经营没有再出现新的亏损挂账。
  财务核算管理 1992年,根据审计机关的要求,建立粮食部门内部审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强化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业务接受县审计局指导和监督。1995年,严格粮食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收购资金按照“库贷挂钩”的原则,切实做到收购资金封闭运行。1996—1998年,会同县财政部门与产粮区理顺、协调对口调拨粮的有关事项,采用“有利则调、不利则补、调补结合”和给予没调粮或者没全部调粮的产区发放补贴的办法,减少粮食购销价格倒挂和利息的支出,为县财政减亏506万元,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省内地区之间的指令性调拨稻谷16650吨的任务。1998年,根据县《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案的批复》精神,成立清理债权债务领导小组,加大催收力度,收回欠款50万元;政策性购销企业所需财产从现有的粮食企业中分离出来,财产的划拨手续,由县粮食局会同县国资局负责组织办理,划归粮食购销企业管理的粮食仓库固定资产437万元;是年起,粮食系统将定额管理和费用包干管理办法有机结合,切实加强企业各项经营资金的有效管理。
  (二)证票管理
  1991年至1992年9月,粮食证票使用“以证为主,以票为辅”,粮票方便流动人员因粮需要,经申请后顶量换发。县内流通使用的粮油证类有:《市镇居民粮油定量供应证》,由粮食部门印制,根据核定的供应数,填发到户(单位),每户1本,凭证在指定粮店购买当月定量粮油,城镇居民每人月供应粮食(成品)为10周岁以上12公斤,6周岁—10周岁11公斤,3周岁—6周岁9公斤,3周岁以下5公斤,干部职工按工种划分每人月供应粮食为14公斤、15公斤、16公斤、17.5公斤、18公斤、20公斤,食油不分定量等级标准每人月供应250克;还有《军粮供应证》(证票合一)、《市镇粮食供应转移证》(根据公安部门的户口迁移办理)和《农村粮食供应转移证》等。粮票类有:全国通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全国通用粮票,面额有半市斤、壹市斤、叁市斤、伍市斤4种,其中,伍市斤的为淡紫色,票面印有电网架、水利工程等图案;军用供给粮票,分供大米、面粉等,面额一般较大,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军用供给粮票有大米面额壹佰市斤或伍拾市斤及面粉面额壹佰市斤等,粮票正面印有品种、数额、年份以及火车、拖拉机、电力网架、山峰梯田、田间劳作农民等图案。全省通用的有:福建省(地方)粮票有半市两、壹市两、贰市两、伍市两、壹市斤、叁市斤、伍市斤、壹拾市斤8种,壹拾市斤的为淡棕色,伍市斤的为淡蓝色,叁市斤的为浅青色,这些票面一般印有收割机、拖拉机和工业设施等图案,低额粮票多用于购买点心、副食品等,一般印有桥梁、水电站、拖拉机等图案,其中,壹市两与半市两票面左上角还印有毛泽东语录,如“备战、备荒、为人民”“要节约闹革命”等,票面印有“福建省粮食局”红色圆形印章,而其他粮票印章通常置于背面;福建,省侨汇粮油票有10元、50元、100元3种,每100元供应粮食20市斤、食油1.5市斤。县内通用的安溪县油票有半市两、壹市两、贰市两、半市斤、壹市斤5种。群众可凭粮、油票在各处粮店限量选购。粮油票管理,县粮食局设专职2人,粮站配专、兼职各1人,实行账、票分开,日清月结,定期盘点,设专柜、专库、专人负责保管。1992年10月1日起,取消城镇居民粮油定量供应,保留粮籍改用粮籍证。
  1993年起,除保留《福建省市镇粮籍证》《军粮供应证》和军用供给粮票外,其他粮油证、票一律取消,居民购买粮油到市场自由选购。2001年5月1日,停止办理《市镇粮食供应转移证》。2007年,继续使用《军粮供应证》和军用供给粮票。
  第四章 服务业
  第一节 餐饮业
  一、中式餐饮
  1991年,安溪县注册登记中式餐饮业经营网点192家(户),从业人员1000多人,营业额1236万元。其中,国有(含县办集体)中式餐饮业经营网点34家,从业人员473人,营业额660万元,分别占其总数17.7%、47.3%和53.4%。主要经营网点有茶叶大酒店、县招待所、县饮食服务公司及各乡(镇)供销社开办的饮食店等22家。其中,茶叶大酒店是安溪县首家经营餐饮服务业的私营企业。该酒店设有中餐厅、卡拉OK、KTV包厢、多功能会议室、歌舞厅、洗浴室、健身美容室等,成为安溪餐饮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1993年,陈福耀在县城大同路开办安溪首家自助火锅店——安溪县凤城集友火锅城,一度生意非常火爆,为安溪餐饮业带来生机与活力。1994年,第二届世界安溪乡亲联谊大会召开之际,一批综合服务、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酒店、宾馆应运而生,主要包括三德大酒店、万隆大洒店、港源大酒店、辉煌大酒店、粮华宾馆、华光大酒店、龙泉大酒店、南市酒家、安溪宾馆、商业宾馆等,使安溪餐饮业迈上新台阶。1995年后,安溪县餐饮业逐步向家务劳动社会化转变。不少家庭遇有亲朋好友来访,或节假日尤其是春节,均在酒店(宾馆)定餐,形成餐饮消费新趋势,促进餐饮业稳步发展。
  1996年,快餐业在安溪渐露头角。此后,因其价格实惠、服务快捷,深受消费者青睐,发展迅速。快餐店遍布于全县居住小区、工贸园区、旅游景区、建筑工地、车站、医院和学校周边。1999年后,国有(含县办集体)餐饮业因经营机制不完善,以及城区、乡(镇)区改造建设,部分经营网点被拆除,其餐饮网点大幅度减少。就城区而言,仅存安溪宾馆和商业宾馆2家。
  2007年,全县注册登记餐饮业经营网点334家(户),从业人员2200人,营业额1.23亿元。其中,个体和私营餐饮业经营325家(户),从业人员近1950人,营业额1.13亿元。全县规模较大、设施较配套的酒家有三德大酒店、明园大洒店、华侨大酒店、华厦大酒店、茶叶大酒店、万隆大酒店、富华商务酒店、怡都大酒店、怡和大酒店、商业宾馆、茶都大酒店、隆兴大酒店等。
  二、西式餐饮
  2000年,县内首家经营西式餐饮企业——安溪新佳美快餐食品有限公司在县城解放路开业,其经营品种有童子鸡、鸡翅、鸡腿、汉堡包等中西式套餐。此后,肯德基、安德堡、豪客来、华莱士等10多家西式快餐店(馆)陆续在安溪开业。这些快餐店虽提供西式餐具和采用西餐烹调方法的西式小菜,但并未经营真正意义上的西式大菜。不过西式快餐在用料选择、卫生标准、环境氛围、服务质量、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均有其独特的做法及观念。其营业,不仅深受居民特别是年青人的喜爱,而且促进全县餐饮业向新阶段发展。2007年,全县有西式餐饮业56家,其中,分布在县城以外的连锁店8家。
  三、地方小吃
  小吃 1991年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吃业在安溪餐饮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各地悄然兴起的夜市,风味小吃比比皆是,其中,名小吃有湖头炒米粉、湖头鸡卷、湖头芋包、湖头咸笋包、湖头小笼包、湖头春饼、湖头油葱粿、湖头牛肉冻、官桥豆干面,还有沙县小吃等。2007年,全县注册登记经营小吃店(摊)70户,从业人员119人,注册资金56万元,营业额280万元。
  糕饼 1991年,全县注册登记生产经营糕饼企业(个体工商户)9家(个),营业额35万元。其中,规模较大的是安溪县凤城永丰糕点店,主要经营品种有绿豆饼、椰子饼2种。1996年3月,安溪成珍食品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除生产百年老字号“成珍”橘红糕外,还开发生产珍珠酪(芝麻酪、花生酪)、寸枣等产品。其产品质量上乘,畅销闽南及东南亚地区,广受赞誉。著名茶叶专家张天福教授曾为该公司题词:“品安溪铁观音,尝成珍橘红糕。”1998年,厦门特香包连锁店人驻安溪,该店经营的面包、蛋糕、饼等品种齐全,极大丰富县内糕饼市场。糕饼以其食用方便、营养价值高等优势,深受居民的欢迎,生产经营糕饼企业(个体工商户)不断增多,门店装潢设施日臻完善,经营品种繁多,档次高低兼备,满足不同消费需求。2007年,全县注册登记生产经营糕饼企业(个体工商户)35家,营业额360万元,主要经营品种有橘红糕、雪片糕、蛋糕、肉饼、素饼等近50种。规模较大的糕饼生产经营企业(个体工商户)除上述几家外,还有城关瑞雪糕点加工店、凤城伍氏特香包店、凤城皇家蛋糕店、凤城一品葵糕饼铺。
  第二节 旅馆业
  1991年,城区有茶叶大酒店、劳武大酒店、安溪中国旅行社、大众旅社、安溪旅社、凤芸旅社、祥云旅社、安溪县宾馆、县干部招待所、富民宾馆、武装部富力招待所、食品公司招待所、南市酒家等13家,床位615张。是年10月,食品公司招待所违规经营被吊销营业执照。全县共有旅馆59家,客房699间,床位1398张。
  1993—1995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县旅馆业迅速兴起,有的扩大规模,大搞装修,增添设备,如安溪宾馆投资300万元加层扩建,提高档次;有的投资新建,如城区新建三德大酒店、天龙大酒店、龙泉大酒店、远芳旅社、河滨旅社、中山旅社、安乐兴旅馆、临家宾馆,兴业大酒店、金航大酒店、公安警民宾馆;龙门新建温泉猛美饭店、原福大酒店,新增客房335间,床位636张。1995年10月,安溪旅社更名为安溪县商业宾馆。
  1996—1997年,城区主要旅馆实行统一服装及持证上岗制度,配备消防员、保安员。安溪中国旅行社、三德大酒店、商业宾馆、安溪县宾馆,聘请专业人员对400多名部门经理、服务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县消防大队、保安公司、治安部门派员指导,为旅馆培训消防员、保安员200多人,加强消防安全保卫工作。1997年,新建新源大酒店,新增客房26间,床位62张。
  1998—1999年,城区新建隆兴大酒店、粮华宾馆和三星级华侨大酒店,新增客房134间,床位242张。三德大酒店投资200万元,进行内部整修。天龙大酒店更名为万隆商务酒店。兴业大酒店、龙泉大酒店,富民宾馆亏本停业。
  2000—2001年,城区新建辉煌大酒店、南星大酒店、金福旅社,北石旅社,龙门新建志闽度假村,新增客房193间,床位298张。隆兴大酒店投资200万元,进行内部装修,添置设备。2年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旅客96.21万人次,其中,国外旅客12.37万人次。2002年,三德大酒店被泉州市公安局授予“旅馆业‘创安’工作先进单位”。华侨大酒店、茶叶大酒店、三德大酒店被泉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定为全市“二级公共娱乐场所消防监督单位”。2003年,新建广三和大酒店、阳光招待所、金兴旅社,新增客房84间,床位126张。是年10月1日,按四星级标准设计的明园大酒店正式开业,内设豪华客房149间(套),床位189张;采用中央空调、卫星电视、自动直拨电话等;还设有大中型多功能宴会厅、咖啡厅、歌舞厅、KTV、会议厅、商务中心、停车场等各项综合服务设施,引领旅馆业经营新潮流。
  2004—2005年,新建华厦大酒店、怡都大酒店、茶都大酒店、龙湖宾馆、龙凤旅馆、三友旅馆、茶苑旅馆、龙镇旅社、金山旅社、经作局招待所、广大美食城,新增客房286间,床位505张。2年间,共接待国内外旅客94.5万人次,其中,国外旅客15.8万人次。2004年10月,龙泉大酒店更名为怡和大酒店;粮华宾馆、新源大酒店因旧城改造被拆除。
  2006—2007年,新建龙湖大酒店、特产城饭店、农茶旅馆、特产城休闲馆、江滨宾馆、江锋旅社、宏盛招待所、金太阳招待所、新新招待所、龙门桫椤谷招待所,新增客房374间,床位621张。辉煌大酒店更名为富华商务酒店。金航大酒店亏损停止营业。安溪县宾馆、县干部招待所、南市怡和餐厅因旧城改造被拆除。至2007年底,全县共有旅馆116家,客房2098间,床位3717张,其中,城区58家,客房1359间,床位2618张;乡(镇)58家,客房739间,床位1109张。
  第三节 广告业
  1991年,安溪县广告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全县仅有兼营广告单位3家,广告形式也较单一,多为传单式小广告,营业额36万元。
  1992年,成立全县首家专营广告企业——安溪县广告公司,从业人员5人,营业额30万元。此后,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广告业随之发展壮大。1993年,全县广告业经营单位增至7家,其中,专营广告公司6家,从业人员35人,营业额350万元。
  1994年后,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和鼓励广告业健康发展,培训广告管理和经营人员,提高其经营素质,指导企业运用广告策略拓宽市场,增强企业广告意识。全县广告业市场进一步活跃。至2007年,全县注册登记广告经营企业84家,广告形式多样化,主要包括电视、报刊、彩页、电子屏幕、互联网等,从业人员850人,营业额8400万元。
  第四节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1991年,安溪县从事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仅4户,服务处于起步阶段,以维修计算机硬件及提供相关咨询服务为主,主要分布于城关、湖头、官桥等经济较发达的镇区,从业人员7人,营业额2.6万元。1994年后,计算机逐步成为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必备办公用具,并纷纷进入居民家庭,促使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大发展。1998年,黄少辉、黄少华兄弟在县城河滨路成立安溪县县直机关电脑培训中心,是全县首家大型计算机应用服务机构。该机构除为用户提供软硬件维护和软件开发外,还举办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培训班,为普及计算机应用提供人才支撑。2007年,全县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经营户37个,从业人员123人,营业额675万元。
  第五节 其他服务业
  一、家政与搬家服务
  家政服务 1991年,安溪县家政服务范围较小,主要是提供家务保姆、家庭缝纫服务。1992年后,随着改革开放带来居民收入的增长,城乡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对家政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家政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主要包括家庭保洁、产妇坐月子护理、接送儿童、老人与病人陪护、家宴代理、家教育儿等。家政服务计酬形式多样,如钟点工资、月工资等。有的雇主对服务时间长、质量优的家政服务人员,年终还发给“红包”,以资鼓励。2007年,全县注册登记家政服务企业11家。
  搬家服务 1991年,安溪县搬家服务主要依托各乡(镇)汽车站的搬运站,共有24个。服务项目为货物搬运、搬家等。1992年后,城乡居民家居条件的改善和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场所的变动,家庭、企业乃至机关单位的搬迁业务持续增加,服务项目不断扩展,主要包括货物搬运、搬家、疏通管道、更换门窗、上门开锁等。经营搬家单位随之增加。2007年,全县有搬家服务单位36个。
  二、理发美容及保健业
  1991年,城区有注册登记的集体理发店1家,个体理发店5家,从业人员15人。1992年,县城中山街改造,集体理发店拆迁;个体理发店增加3家。
  1993年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理发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引进设计新颖、时尚的男女发型,普遍应用电动工具理发、烫发,增设染发、修眉、修面、洗头、盘头、新娘化妆等新的服务项目,逐步向美容、美发、保健为一体方向发展,传统的理发行业逐步发展为现代的美容美发保健业。至1995年,全县理发业注册登记49家,从业人员296人。
  1996—1997年,城区开设环泉美容城、花仙子雕剪城、名都创意形象沙龙、雅迪摩丝发屋、女士美容美发店、盲人按摩店,增设推拿、按摩、踩背、桑拿、足浴、洗面、面膜等美容保健项目,生意十分红火。
  1998年后,许多待业人员看中理发美容及保健服务业投资少、收益高的优势,纷纷加入美容美发保健业,以适应各种消费层次的需求,活跃市场经济。至1999年,全县个体美容美发保健场所有78家。是年,县工商、公安机关联合开展对无证照、超范围经营的美容美发保健服务场所进行整治,重新换发新证59家,发出整改通知书16份,吊销违规经营证件3份,取缔一批无证经营及以医疗保健、推拿按摩为名变相从事色情服务的美容美发保健场所,逐步规范理发美容保健业管理。
  2000年,全县理发美容保健服务业经营户猛增,美发美容技术迅速发展,服务项目增设焗油、染色、拉直、干洗和各种发型设计,并经营各种美发美容护发护肤健体用品。至2005年,全县理发美容保健业发展到128家,其中,城区有环泉美容城、花仙子雕剪城、伟信美发沙龙、三唯造型美发店、君子兰美容美发店、新风美发店、古刀坊造型美发连锁店、阿明梦幻发型设计、名都创意形象沙龙、只爱你化妆屋、新形象创艺吧、相约非凡烫染会所、阿布罗形象沙龙、自然美纯中药女士美容会所、香港力锋国际美容美发连锁店、佳美形象创意中心、千姿理容中心、四季美人美容店、羽西国际美容美生会馆、佳红美容美体中心等31家,乡(镇)理发美容店97家。
  2006—2007年,城区新增章光101生发养发防脱发美容店、佳人形象烫染连锁店、金火集团名角女士护肤美体养生馆、倾城专业烫染沙龙、名美时尚造型沙龙、亮点染烫机构、阿牛发型设计、雅文形象设计、精剪世家发型公社、韩炫东尼染烫吧、响当当专业染烫设计中心、紫罗兰美发厅、北石欣款形象沙龙、好兆头形象设计、时尚风形象设计、珍妮形象设计等25家。至2007年,全县理发美容保健服务业共有153家,从业人员1360人,其中,城区56家,乡(镇)97家。
  三、沐浴业
  1991年,伴随着人们的需求,沐浴业开始起步。全县有金谷汤内、魁斗鼓内、湖头汤头、剑斗东阳4个温泉浴池。是年10月,龙门出现家庭式温泉桑拿浴2家。至1993年,温泉桑拿浴发展到12家。1994年,华昌大酒店在蓬莱开设温泉洗浴房50间。是年,县地热开发公司投资1700万元,把龙门镇榜寨村温泉水引进县城。随后,城区58家主要宾馆、酒店、美发美容店纷纷开设温泉洗浴服务,增设足浴、盐浴、药浴、桑拿等服务项目。
  1999年,龙门开办志闽生态园。2000年,志闽生态园投资100万元,建设蓄水坝,开设漂流和洗浴场所。2003年,城区金水桶足浴城、环泉足浴城、重庆富桥足浴城开业。2004年,城区开设足容道松骨中心。2005年,新增金手指足浴店、大脚丫足浴店。至2007年,全县沐浴业共132家。
  四、婚介服务
  1999年,县内首家兼营婚姻介绍服务的机构——安溪县社区服务中心凤城社区服务所在城关河滨北路320号成立。该机构主营国内劳务中介,兼营婚姻介绍。首先由婚龄单身男女各自填写相关资料,然后由该机构介绍他们彼此相识,并提供会面的场所,为他们牵线搭桥,使有情人终成眷属。2005年,安溪县凤城缘圆婚姻介绍所在凤城镇凤仪园5号楼67号成立,是全县首家专业婚介服务机构。该机构利用登入互联网、发布平面广告、举办联谊活动等形式,帮婚龄单身男女寻找“另一半”。至2007年,全县注册登记婚介服务机构3家,经婚介服务机构促成的结婚登记460对。
  五、摄影及扩印业
  1991年,县城中山路有国有照相馆1家。1992年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彩色照相越来越普及,照相业的规模、设备、技术、服务项目均有很大发展。照相行业推出各种艺术照、明星照、结婚照、化妆照、时装照和照片过塑、放大、烫金等服务项目。
  1994年,县城大同路扩印社、南门柯达好得数码影像馆相继开业,由单一的照相发展为兼营照相器材、胶卷、相纸、相框、相册、相机等服务。1996年后,城区照相业引进国际先进的相机、光源、彩扩、冲洗、胶卷、相纸等配套的先进设备和器材,机械化、自动化取代手工操作,降低成本,提高行业经济效益。1997年,城区注册登记照相业4家,从业人员24人,注册资金3000万元。
  1999年起,城区“钟爱一生”婚纱店开展套拍、打折、送礼等活动招揽顾客。同时,更新服务设施,购置高档相机和彩扩设备,引进先进技术,用广告灯箱嫁接婚纱摄影,用数码摄影制作证、卡、片,用电脑复制旧照片,把照片记录在VCD光盘上,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2001年,新增佳美数码照相馆、向阳坊兰兰婚纱摄影、婚纱礼服连锁店、宏伟柯达数码影像馆,全方位推出照相、洗相、录像、影视制作,兼营电脑刻印、背胶、制牌、制证、过胶、复印、喷绘、传真、布条标语、喷字、大型广告制作、名片制作等服务项目。
  2002年,全县所有照相网点普遍采用彩色摄影。2003年,城区新增白雪公主皇室精品婚纱城堡。2004年,新增北石佳丽照相馆。2005年8月,新增雅典娜国际婚纱棚野外立体全套实景拍摄服务新项目。2007年,新增米兰国际婚纱摄影门市部、西门钟爱一生婚妙摄影楼,推出全套由经理、顾问、设计师、化妆师、摄影师、数码师、美工师、礼服师专业服务项目。是年底,全县摄影及扩印业共18家,从业人员108人。
  六、日用品修理业
  1991年,安溪县注册登记日用品修理业经营户48个,从业人员56人,注册资金2.88万元,主要从事修补铝铁锅、水壶、鞋、伞,修理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液化石油气炉等日常用品,营业额86万元。1992年后,空调机、收录机、电视机、电饭锅、电冰箱、电磁炉、微(光)波炉等家用电器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日用品品种和档次不断增多和提高,日用品修理业也得到较快发展,其修理技术更是今非昔比。2007年,全县注册登记日用品修理业经营户191个,从业人员313人,注册资金
  285.77万元,营业额近400万元。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安溪县志 下册》

本册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本册设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3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