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461
颗粒名称: 卷十九 工业
分类号: F427.55
页数: 19
页码: 572-5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1991—2007年工业的发展情况,分别记述了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工业结构、主要工业门类等。
关键词: 工业 安溪县 工业企业改革

内容

第一章 国有工业企业改革
  1992年7月起,安溪县根据国务院《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对国有工业企业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进行改革。从扩权让利到推行“利改税”到“三项制度”(用工、分配、社会保障)改革,层层深入,步步落实,加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工业企业的活力,促进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
  一、落实企业自主权
  1991—1993年,县政府对国有工业企业管理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法律、经济、行政手段相结合,同时,废止一批与之不相适应的文件,赋予企业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自主权。1994—2001年,国有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从依靠国家转向依靠市场,进一步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2002—2007年,国有工业企业除投资、资产处置、联营兼并需县政府职能部门审批外,其余由企业自主经营。
  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及“三项制度”改革
  1991年,全县51家国有工业企业有13家推行和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两包一挂”(包上缴基数,包技改还贷,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1992年8月,县印刷厂率先推行租赁经营,在企业内部实行公开投标,中标人与县财政局、县经委签订为期5年的租赁经营合同。是年10月,县电冶厂、县彩印纸箱厂、县化肥厂、县造纸厂、县酒厂、县水泥厂、县钢铁厂、县农械厂、县煤矿由企业内部职工实行风险抵押承包经营,与县财政局、县经委签订定期承包经营合同。是年,全县国有工业企业全面推行用工、分配、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至1995年年底,全县32家国有工业企业全部实行“三项制度”改革,涉及职工3859人。
  第二节 产权制度改革
  一、股份制改革
  1991年,发展与培育多元投资主体,鼓励支持集体、个体、私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推进国有工业企业股份制改革。1992年11月,县彩印纸箱厂与香港富亨实业有限公司合作经营,成立安星纸品工业有限公司,实行合作经营期限50年。1994年7月,福建省湖头水泥厂通过直接融资办法,吸收社会法人及企业内部职工资金1188万元,改制为福建省湖头水泥有限公司。1996年7月,县制药厂通过资产重组,组建有限公司。1997年11月,县印刷厂吸纳职工每人投股资金5000元,组建县印刷有限公司。2007年1月,县电力公司改制为县供电有限公司。是年底,全县有5家国有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革。
  二、以“两个置换”为核心的产权改革
  1993年11月,县皮革厂实施关闭拍卖,解散45名在册职工,并进行一次性补偿安置。1996年后,县政府把“两个置换”(置换企业的国有性质,置换职工的全民身份)作为国企改革主要模式,采取因企制宜、一厂一策或一厂多策。对湖头水泥厂、安溪茶厂、县印刷厂等企业规模较大,净资产较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有一定市场,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对县制药厂、县酒厂等地处城区,土地尚未抵押的企业,采取异地改制发展的办法。对县化工机械厂等微利或亏损的企业,通过租赁或转让,实行国有民营方式。对县化肥厂、县农械厂、县煤矿、县彩印纸箱厂、县冷冻厂等产品滞销、长期亏损、又不具备破产的企业,在妥善安置职工的前提下进行关闭解散。对县瓷厂、县耐火材料厂等资不抵债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拍卖。
  1998年3月,县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10种产权改革方式(规范化公司制、股份合作制、联合、兼并、租赁经营、出售转让、嫁接改造、分立、解散、依法破产),加快国有企业改造,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至2007年,全县有15家国有工业企业实施产权改革,占国有工业企业96%,1336名国有企业职工实行身份置换,占国有工业企业职工54%,共支付一次性经济补偿金1651万元。
  第二章 工业结构
  1991—2007年,安溪工业经济成分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逐步从以国有经济为主,转向以私营经济和股份合作经济为主。投资结构以基本建设投资为主,更新改造投资为辅。工业产品则以精制茶、藤铁工艺品、水泥、钢铁、石材、服装鞋帽、药品(大输液和中成药等)、食品饮料、机制纸及其制品(包装盒)、电子机械产品等为主。
  第一节 经济成分结构
  一、国有企业
  1991年,全县有国有工业企业51家,工业总产值1.53亿元(现价,下同),占全县工业总产值29.11%。至2007年,全县有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7家,工业总产值8.5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3.11%。
  二、集体企业
  1991年,全县有集体工业企业112家,工业总产值0.8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6.76%。1992—2006年,集体工业企业经过改制,部分成为私营企业,部分关闭或拍卖。至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集体工业企业7家,工业总产值1.7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0.63%。
  三、股份制企业
  1995年,全县有股份制企业1家,工业总产值0.37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4.18%。随着国企改革的逐步推进,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得到蓬勃发展。至2007年,全县有规模以上股份制工业企业68家,工业总产值53.09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9.34%。
  四、私营企业
  1991年,全县私营工业企业1072家,工业总产值1.1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22.74%。1995年,全县私营工业企业571家,工业总产值4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6.6%。2007年,全县有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84家,工业产值39.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4.26%。
  五、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991年,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加快发展。是年,有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4家,工业总产值1.3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27.32%。至2007年,全县有规模以上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72家,工业总产值86.8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31.64%。
  第二节 投资结构
  一、基本建设投资
  1991—2000年,全县基本建设投资主要投向国有工业企业,重点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2001—2006年,基本建设投资以私营工业企业、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为主,重点是建材、食品饮料、冶炼及铸造、服装鞋帽、竹木藤铁工艺品、箱包及印刷等行业的基础设施。至2007年,全县基本建设投资投向工业企业34.1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1.10%。其中,制造业投资23.1亿元,占工业投资总额67.56%;电力、热力、燃气、供水投资9.99亿元,占工业投资总额29.26%;采矿业投资1.08亿元,占工业投资总额3.18%。
  二、更新改造投资
  1991—1998年,全县工业更新改造投资1.8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4%。主要用于安溪钢铁厂、县电冶厂、湖头水泥厂、县化肥厂、县制药厂、安星纸品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更新改造。
  1999—2003年,全县工业更新改造投资1.6亿元,占全社会投资固定资产总额1.0%。主要用于三安钢铁厂、县水泥厂、县电冶厂、县第二水泥厂、县电网、县制药有限公司、湖头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百余个项目的技改和扩建。
  2004—2006年,全县工业更新改造投资10.6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57%。主要用于八马茶业有限公司、恒星工艺有限公司、煤矸
  石发电有限公司、闽华电池有限公司等企业196个项目的技改。
  2007年,全县工业更新改造投资2.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实施技改项目50个。其中,三安钢铁厂、闽华电池有限公司、英发家具有限公司、八马茶业有限公司、泰兴特纸有限公司、曲斗香酒业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重点技改项目建成投产;煤矸石发电厂二期工程与富华工艺有限公司、厦丰工艺有限公司、曲斗香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异地搬迁技改;三元集发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项目投建。
  1991—2007年,全县工业更新改造投资总额16.1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01%。
  第三章 主要工业门类
  1991—1998年,安溪县工业经济初步形成以食品饮料、建材冶炼、竹藤工艺、服装鞋帽、包装印刷六大产业为重点的工业体系。199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63.39亿元,比1991年增长13倍。1999—2007年,全县实施“工业强县、茶业富民”发展策略,发展传统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形成以茶业、工艺业、建材冶炼业三大特色产业和纺织服装鞋帽业、包装印刷业、电子机械制造业三大优势产业为主体的工业结构,培育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生物制药三大新兴产业。200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74.41亿元,比1998年增长3.3倍。
  第一节 采矿业
  一、非金属矿采选
  1991年后,全县开采的非金属矿有硫铁矿、煤矿、石灰岩矿、萤石矿、硅灰石矿、高岭土矿、钾长石矿、叶蜡石矿、粘土矿、花岗岩(安溪红)、河沙、温泉水等12种。是年,县政府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国务院150号令、地质矿产部17号令、省政府10号令,对煤炭、花岗岩石料实行归口管理,对开采矿产资源实行依法申请制度、“四证”(采矿许可证、矿产品经营许可证、矿产品准运证、矿长资格证)制度,煤炭运销统一征收“三金”、税费,花岗岩石料运输实行准运证制度,采矿业秩序得到好转。全县采煤企业主要有县煤矿、福前农场煤矿、御屏村煤矿3家和分布在东阳村、剑斗村、后井村零星私营煤矿,产煤6.34万吨,产值392万元。列入统计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企业有官桥铁峰石料公司、龙门资源开发公司2家,从业人员141人,产值70万元。1995年,全县采煤企业9家,从业人员1548人,产煤16.60万吨,产值1100万元,缴纳税费102.4万元。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企业29家,从业人员513人,生产石灰石64.30万吨、硫铁矿56万吨、石墨720吨,产值2803.4万元,缴纳税费195.5万元。
  1996年,贯彻国务院《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转让管理办法》和《福建省矿产资源条例》,全面进行矿山整顿,把煤矿、花岗岩、石灰石矿列入重点整顿。是年5月,关闭小煤矿井5个;12月,关闭御屏牛姆林煤矿井19个、后井村煤矿井1个、剑斗村煤矿井1个、东阳村煤矿井1个。并责成停产整顿的有福前农场煤矿井3个、后井村煤矿井4个、剑斗村煤矿井5个。1999年,全县有国有、集体、私营采煤企业79家,产煤21.80万吨,产值2628万元。规模以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企业1家,从业人员75人,产值907万元,缴纳税费33.7万元,亏损111.1万元。是年,全县生产石灰石矿197.60万吨、硫铁矿7万吨、高岭土矿20万吨、粘土矿120万吨、石墨矿0.2万吨、温泉水50万吨,产值6258.7万元。
  2001年,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关闭整顿小煤矿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加大整顿小煤矿工作力度。6月下旬,全县乡镇煤矿一律停产整顿。至10月底,国有煤矿各类小井、无证非法矿井和“四证”不全矿井一律关闭。2002年底,全县规模以上采煤企业1家,从业人员143人,产煤2.50万吨,产值388.2万元;规模以上非金属矿采选企业1家,从业人员48人,产值451.6万元。
  2003年,县政府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工作的通知》,重新关闭、取缔“四证”不全的小煤矿井28个。2004年2月,县煤矿因发生透水事故,实施关闭解散。至2005年末,全县采煤企业有剑斗东阳煤矿、剑斗后山坑煤矿2家,从业人员102人,产煤3.32万吨,产值797万元。规模以上非金属矿采选企业3家,从业人员182人,产值2078万元。
  2005年,根据国务院及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等文件精神,县政府加强对剑斗镇已关闭的28个煤矿井进行重点巡查,未发现关闭矿井死灰复燃的现象。2007年,全县采煤企业仅剑斗东阳煤矿、剑斗后山坑煤矿2家,从业人员145人,产煤6.45万吨,产值1613万元,比1991年增长2.8倍,实现利润144.6万元,缴纳税费172万元。规模以上非金属矿采选企业10家,从业人员1353人,产值3.56亿元,比1991年增长5.08万倍,实现利润7116.2万元,缴纳税费2251.2万元。
  二、金属矿采选
  1991年后,全县开采的金属矿有铁矿、锰铁矿等。是年,全县对金属矿开采实行归口管理,做到“三统一”(统一签订合同、统一申报车皮计划、统一结算),金属矿开采逐步走向制度化。全县金属矿采选企业有潘田铁矿、尚卿乡选矿厂等5家,从业人员94人,生产铁矿石10.24万吨、锰铁矿0.03万吨,产值156.4万元,缴纳税费7.6万元,实现利润5.6万元。1998年底,全县金属矿采选企业34家,从业人员150人,产量220.38万吨,产值3亿元,其中,精铁矿粉产量55万吨,产值6050万元。
  1999年,县政府修订《安溪县矿产资源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安溪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是年,全县金属矿采选企业4家,产量25.15万吨,产值1525.3万元;精矿粉厂6家,产量9.82万吨,产值1227.5万元。2000年,规模以上金属矿采选企业1家,从业人员40人,产值3027.2万元,缴纳税费449.3万元,实现利润12.7万元。
  2001年,县政府对无证开采矿山进行清理整顿,关闭28家无证开采矿山企业,对尚卿青洋锰铁矿、湖珍铁矿等矿山企业违法采矿行为进行查处。2007年,全县开发利用金属矿产值35.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黑色金属矿采选企业12家,从业人员6554人,产值3.55亿元;规模以上有色金属矿采选企业1家,从业人员65人,产值3019万元。
  第二节 冶炼与压延加工业
  1991年,冶炼与压延加工企业有三安铁合金联营公司1家,产值1188万元。1992年10月,由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公司与福建三安(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创办的三安炼铁厂,年生产能力12万吨,为泉州市最大的钢铁冶炼企业。1993年,外商独资企业集安锰铁(安溪)有限公司投建,总投资1.5亿元,年产生铁能力8万吨。1995年,全县冶炼企业以三安炼铁厂与集安锰铁(安溪)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到21家,生产生铁3.02万吨,铁合金2837吨,产值4.73亿元。1996年12月7日,福建省安溪县三安炼铁厂改制为福建省三安钢铁有限公司。1997年12月,三安钢铁有限公司炼钢车间开始投产,结束泉州市“无产钢”的历史。1998年,全县生产生铁19.14万吨、成品钢材12.70万吨。2000年,全县创办冶炼与压延加工企业75家,生产生铁19.71万吨、成品钢材23.78万吨,产值8.43亿元,比1991年增长69.2倍。
  2001年,三安钢铁有限公司经改建、扩建,形成包括烧结、炼铁、制氧、炼钢、连铸、轧钢等工序在内的冶金联合企业,成为福建省第二大钢铁联合企业。2005年,全县冶炼与压延加工企业69家,从业人员9066人,产值54.73亿元,比2000年增长5.5倍,其中,规模以上冶炼与压延加工企业3家,产值47.09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3.17%。2006年1月,县委、县政府把整合提升建材冶炼产业纳入《安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启动三安钢铁厂尾气余热发电工程等一批产业链延伸项目,重点协调三安钢铁厂做好与福建三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的工作。
  2007年1月,三安钢铁有限公司与三钢(集团)有限公司实现资产联合重组。是年,全县冶炼与压延加工企业77家,其中,规模以上冶炼与压延加工企业5家,从业人员3598人,产值41.63亿元,缴纳税费2.24亿元,实现利润8.09亿元。
  第三节 建材工业
  一、水泥
  1991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全县国有、集体、股份、私营等不同经济成分的水泥企业竞相发展。是年,全县水泥企业有县水泥厂、湖头水泥厂等4家,从业人员1247人,产量16.12万吨,产值3070万元,缴纳税费446万元,实现利润240.3万元。1995年,全县有水泥企业27家,从业人员4829人,产量51.40万吨,产值2.27亿元,比1991年增长6.4倍。是年,金谷水泥厂、三兴石凤水泥厂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成为泉州市首批进入质量体系认证的乡镇企业。1998年,湖头水泥有限公司“五龙山”牌商标被认定为泉州市知名商标。至1999年底,全县有水泥企业23家,从业人员4355人,生产能力220万吨,产量158.1万吨,产值3.95亿元。涌现出三元岩水泥有限公司、三兴石凤水泥有限公司、龙山水泥有限公司、湖头水泥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
  2000—2003年,全县开展水泥行业污染治理。2004年,对剑斗镇水泥生产企业粉尘污染进行治理,由县环保部门组织监测、验收。2005年,全县水泥企业14家,从业人员3105人,产量225.3万吨,产值5.68亿元,比1991年增长17.5倍,其中,规模以上水泥企业12家,从业人员2657人,产量222.6万吨,产值5.60亿元,缴纳税费2307.7万元。是年,三元岩水泥有限公司“三元岩”牌普通硅酸盐水泥获得过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授予“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并获得2002—2005年“产品质量国家免检”认证,成为省重点乡镇企业。
  2006年,全县加强水泥企业调整和品牌建设力度。2007年,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关于印发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和省政府《批转省经贸委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水泥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安溪县对顺达水泥厂等8家亏损、污染水泥企业实施淘汰。是年,全县有水泥企业12家,从业人员2969人,产量250.2万吨,产值9.10亿元,缴纳税费4068.4万元(有5家纳税超300万元以上),实现利润1.50亿元。涌现出“五龙山”“三元岩”“华剑”“冠光”“建坤”“石凤”“星岩”“新安”“佳乐”“荣升”等一批水泥品牌,安溪成为闽南地区主要水泥生产基地。
  二、石材
  1991年后,全县石材开采加工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安溪的支柱产业。是年,全县石材开采加工企业有官桥铁峰石料公司等2家,从业人员141人,产值70万元,缴纳税费3.2万元,实现利润1.8万元。1995年,全县石材开采加工企业89家,从业人员10178人,加工石板材76.35万平方米,产值8392万元,比1991年增长119倍。1996年,全县石材开采加工企业快速发展,产品远销国内外。2000年,全县石材开采加工企业287家,从业人员6175人,加工石板材1568.3万平方米,产值11.08亿元。是年,官桥镇被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石材基地镇”。
  2001年,全县石材开采加工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增大。2005年,全县石材开采加工企业573家,从业人员10178人,加工石板材1300万平方米,产值14.7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石材开采加工企业21家,从业人员1138人,产值3.08亿元,缴纳税费1441.6万元,实现利润2187.6万元。
  2006年,全县石材开采加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不断优化。2007年,全县石材开采加工企业474家,从业人员2407人,加工石板材912.99万平方米,产值4.11亿元,缴纳税费4339万元,实现利润9461万元。
  三、新型墙体材料
  2006年6月,福建省宏泰鑫轻质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在安溪县湖头镇美坂村落户。2007年,该公司加气混凝土砌块投产,产品处于试生产阶段,产量低,产值少。是年,安溪县华建轻质墙体建材有限公司创办,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夹心复合轻质墙板、玻纤增加轻质墙板和废渣砼空心砌块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处于试生产阶段,产量低,产值少。
  第四节 饮料食品工业
  一、茶叶精制
  见本志卷十八《茶业》第三章第三节。
  二、饮料
  1991年,安溪饮料制造业由国有独家经营向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转变。是年,全县列入统计饮料制造企业有县酒厂1家,从业人员85人,产值152.1万元,缴纳税费43.9万元,实现利润14.3万元。1995年,全县饮料制造企业43家,从业人员987人,生产饮料、酒407吨,产值1.09亿元,缴纳税费194.9万元。
  1996—2000年,全县饮料制造业在外地饮料的冲击下,企业数量锐减。2000年,全县规模以上饮料制造企业5家,从业人员742人,生产白酒140吨(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白酒122吨),产值8507.6万元,缴纳税费47.1万元,亏损280万元。
  2002年,安溪县发挥地理优势,外引内联,振兴饮料制造业。是年,安溪厦华啤酒有限公司首期工程年产啤酒3万吨生产线投产。7月,安溪制药有限公司利用制药配套设备,生产“泰能”“风雪”葡萄糖饮料,产品销往泉州、厦门等地。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酒制造企业2家,从业人员134人,产值2056.2万元,缴纳税费87.9万元,亏损142.1万元。是年4月,县酒厂引进厦门市晨海工贸有限公司,在城区西二环路(城厢镇古山村)投建新酒厂。2006年初动工,县酒厂更名为福建省曲斗香酒业有限公司。该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一期工程为传统手工酿造,年生产能力2500吨优质白酒;二期工程设计为机械化生产。
  2007年,规模以上酒制造企业有曲斗香酒业1家,处于试产阶段,从业人员95人,产值396万元,缴纳税费31.7万元。
  三、食品
  1991年,食品行业由国有、集体向私营发展。是年,全县食品加工企业有县糖厂、县食品厂等11家,从业人员567人,生产机制糖2454吨,产值1015.6万元,缴纳税费83.4万元,亏损21.2万元。1993年底,县糖厂关闭。1995年,全县食品加工企业有县食品厂等24家,从业人员327人,生产蜜饯果脯4吨,糕点40.49吨,饼干9吨,产值3040万元,缴纳税费29.8万元。
  1996年,食品行业在开发传统特色产品的同时,开始引进现代食品生产项目。2000年,全县食品加工企业32家,从业人员435人,生产湖头米粉、成珍橘红糕、官桥豆干、山珍豆签、龙门生酪、长坑麦芽糖、后垵柿饼等多种传统特色食品,产值8183万元。是年9月,“成珍”橘红糕系列产品获首届泉州国际互联网名优特新产品博览会金奖。2001年,引进台湾旺旺集团创办泉州瑞麦食品有限公司,在龙桥工业园落户,投资3500万元,兴建两条生产线。2003年6月,泉州市味博食品有限公司在凤城镇吾都工业区落户,投资400万元,采用美拉德反应生产工艺,开发生产食品添加剂、香精、香料及乳制品稳定剂等产品。
  2004年,全县食品加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2005年,全县食品加工企业64家,其中,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2家,从业人员563人,产值8999.9万元,缴纳税费498.6万元,实现利润1237.8万元。2007年,全县食品加工企业70家,其中,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2家,从业人员629人,产值1.51亿元,比1991年增长14倍,缴纳税费802.4万元,实现利润2618.4万元。
  第五节 藤铁工艺品业
  1991年,藤铁工艺产业作为安溪主要支柱产业纳入县乡两级经济发展规划。是年,全县有藤铁工艺品企业5家(“三资”企业2家),从业人员6382人,产值3458.9万元,缴纳税费6万元,实现利润137.5万元。1995年,藤铁工艺品企业64家(集体企业42家),从业人员11152人,产值1.01亿元。
  1996年,对藤铁工艺产业进行扶持,引导企业走产业化道路,涌现出以安星藤器、永发工艺品、诚志工艺品、尚卿工艺品等一批骨干企业。1999年,全县藤铁工艺品企业217家,从业人员32450人,产值9.07亿元,比1995年增长7.98倍。2000年5月,县政府出台《安溪县鼓励藤铁工艺产业化建设优惠办法》,制定《安溪县竹藤工艺“百亿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和《安溪县2000年竹藤工艺“百亿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在用地、税费、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藤铁工艺品企业发展。县财政设立100万元藤铁创业基金、500万元扶持外贸出口退税基金,优先用于新产品开发、周转贴息和藤铁产品“先征后退”扶持专项资金;专门设立500万元工艺产业建设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创办工艺产业加工点。是年,全县藤铁工艺品企业280多家,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出口创汇1.33亿美元,形成以县城上规模的大公司为中心,城厢、尚卿、参内等乡(镇)为主要生产基地,西坪、龙涓、龙门等乡(镇)为主要配套发展区域的藤铁工艺品企业联合群体,走产业化发展道路。2002年7月,安溪被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藤铁工艺之乡”称号。
  2003年,引导藤铁工艺品企业技术创新,推动行业调整、转型和优化升级。是年3月,成立安溪县藤铁工艺办公室,负责行业转型和优化指导。2005年,全县藤铁工艺品企业266家,从业人员17140人,产值31.35亿元,出口值16.2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藤铁工艺品企业44家,从业人员13888人,产值12.02亿元,缴纳税费2756.8万元,实现利润7144.2万元。
  2006年,藤铁工艺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优化,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年3月,县政府制定《关于促进藤铁工艺业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5月,成立安溪县藤铁工艺行业管理委员会,加强对藤铁工艺行业发展的协调管理。2007年,全县藤铁工艺品企业425家,从业人员101247人,产值46.53亿元,比1991年增长133.5倍,其中,规模以上藤铁工艺品企业59家,从业人员25048人,产值30.46亿元,缴纳税费1.85亿元,实现利润3.10亿元。
  第六节 服装鞋帽加工业
  1991年,安溪服装鞋帽业有凤华制衣有限公司、魁斗鞋帽服装厂、新成服装有限公司、安星服装有限公司、华发制衣有限公司等13家“三资”企业,从业人员2923人,生产服装797万件,产值9144.8万元,缴纳税费57.2万元,实现利润243.5万元。1995年,全县服装鞋帽企业21家,从业人员4419人,生产服装958万件,产值1.75亿元,缴纳税费360.6万元。
  1996年,全县服装鞋帽业数量和规模进一步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0年,全县服装鞋帽业企业62家,产值5.1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服装鞋帽企业8家,从业人员7247人,产值2.87亿元,缴纳税费827.8万元,实现利润322.4万元。
  2001年,全县服装鞋帽业注重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年,鑫兴亿鞋业(台商独资企业)落户龙门龙格工业区,投资280万美元,创办旅游鞋生产线。2003年,颖新机绣厂投资930万港元,对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扩大生产规模。2005年,全县服装鞋帽企业57家,从业人员8889人,产值9.93亿元,出口交货值4.7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服装鞋帽企业7家,从业人员3519人,产值1.57亿元,缴纳税费226.8万元,实现利润625万元。2006年10月,纬璇服装厂在龙桥工业园购置土地,投建新厂房和服装加工生产线。是年,凤华制衣厂有限公司因旧城区改造,迁建于城区二环南路城区工业园,2007年8月搬入新厂房。2007年,全县服装鞋帽加工企业67家,其中,有凤华制衣有限公司、恒豪制衣有限公司、颖新机绣服装有限公司、佳胜针织服装有限公司、波特(安溪)鞋业有限公司、鑫兴亿鞋业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从业人员7027人,产值8.30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出口值3.02亿元,实现利税6542万元。其中,规模以上服装鞋帽企业9家,从业人员3977人,产值3.59亿元,缴纳税费1842万元,实现利润2945.1万元。
  第七节 造纸及纸制品印刷业
  一、造纸及纸制品
  1991年,全县造纸及纸制品企业迅速发展,共有造纸及纸制品企业5家,从业人员544人,产值2288.5万元,缴纳税费52.5万元,实现利润104万元。1995年,全县造纸及纸制品企业25家,从业人员1145人,产值7813.5万元,比1991年增长2.4倍,缴纳税费341.2万元。
  2000年,全县规模以上造纸及纸制品企业25家,从业人员1679人,产值1.66亿万元,缴纳税费500.8万元。2007年,全县造纸及纸制品业规模扩大,涌现出泰兴特纸有限公司、恒祥纸箱、永发纸箱厂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全县规模以上造纸及纸制品企业10家,从业人员4977人,产值4.97亿元,缴纳税费3185万元。
  二、印刷业
  1991年,全县印刷企业3家(国有企业1家),从业人员116人,产值194.6万元,缴纳税费8.6万元。1995年,全县印刷企业10家,从业人员222人,产值475.2万元,比1991年增长1.44倍,缴纳税费30万元。1999年,全县规模以上印刷企业仅县印刷有限公司1家,从业人员90人,产值1300万元,缴纳税费29.7万元。
  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印刷企业1家,从业人员60人,产值1050.9万元,缴纳税费318万元,实现利润11.8万元。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印刷企业5家,有泰兴印务有限公司、广福包装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从业人员1231人,产值1.99亿元,缴纳税费1760.5万元,实现利润1788万元。
  第八节 制药与化工制造业
  一、制药
  1991年,全县医药制造企业有县制药厂1家,从业人员143人,产值509.9万元,缴纳税费12.6万元,实现利润31.3万元。1994年6月,经省医药管理局和省经济委员会批准,成立安溪神龙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1995年,全县医药制造企业2家,从业人员146人,产值1000.8万元,比1991年增长96.3%,缴纳税费88.1万元,实现利润70.5万元。
  1996年7月,安溪制药厂改制为安溪制药有限公司。2000年5月,该公司大输液生产线通过国家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是全省首家通过GMP认证的大输液生产企业。2003年6月,该公司与香港成发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在城区二环路进行异地改造,项目投资6000万元,资金由企业自筹。香港成发控股有限公司占该公司股份80.17%。
  2004年,县制药有限公司嫁接港资未成功。是年4月,安溪茶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位于城区西二环路工业园,采用江苏江南大学提供的茶叶伽马氨基丁酸的生物设备和提取技术,投建茶叶γ-氨基丁酸(GABA)分离提取及生物转化等加工项目。2005年,县制药有限公司因企业异地改造外资未能到位和原厂生产线GMP认证期满而停产;安溪神龙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嫁接外资迁往厦门集美火炬高科技园,更名为厦门特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是年,全县医药制造企业1家,从业人员26人,产值325.6万元,缴纳税费4.8万元,亏损153.4万元。2006年6月,安溪制药有限公司合资方将40.17%股权转让给香港恒发国际股份有限公司,40%股权转让给工程承建方。新股东注入资金1572.45万元,重新启动项目建设。2007年,全县医药制造企业有安溪制药有限公司1家,从业人员150人,该公司处于认证、试产阶段。
  二、化肥
  1991年,全县化肥生产企业有县化肥厂、县电冶厂2家,从业人员703人。其中,县化肥厂生产合成氨6341吨、碳铵4609吨,产值161.2万元,缴纳税费16.8万元,亏损68.6万元。1992年,县电冶厂由于生产钙镁磷的主要原料磷肥、蛇纹石产于云南、江西,运输成本高,加上国家取消支农产品补贴,该厂因亏损而停产。1995年,县化肥厂从业人员378人,生产合成氨5018吨,碳铵20381吨,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共3481吨,产值1060万元,比1991年增长5.58倍。
  2000年,全县生产合成氨3556吨,肥料(折纯)11488吨。8月,根据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和省经贸委《关于实施小化肥企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精神,经县政府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县化肥厂实施关闭。2006年,福建省中挪化肥有限公司落户龙桥工业园,投资5000万元,引进挪威高塔技术,建设高塔复合肥生产线,专业生产复合肥,年生产能力20万吨。2007年,全县化肥生产企业有中挪化肥有限公司1家,从业人员80人,处于试产阶段,产量低。
  三、电石 电极糊
  电石 1991年,全县电石生产企业有县电冶厂1家,生产电石947吨,产值104.2万元。1995年,该厂生产电石1814吨,产值330.1万元。1997年,该厂电石产量2200吨,产值412.5万元。2004年底,因电石生产属于高能耗、高污染,加上电石出现替代产品,该厂电石全面停产。
  电极糊 1990年6月,县电冶厂电极糊试产成功,产量1250吨。1992年,组织生产电极糊1200吨,密闭糊20吨。1993年,由于缺乏对市场的了解,仓促上马,原材料来源紧张,成本高,价格下跌,企业严重亏损而停产。2006年,该条生产线拍卖。
  四、纯碱 松香 蚊香
  纯碱 1991年,生产纯碱企业有县化工厂1家。企业规模小,生产能力低,亏损40万元。1995年企业进行破产拍卖。
  松香 1991年,全县较具规模生产松香有县松香厂1家,生产松香151吨,产值36.6万元,缴纳税费5.9万元,实现利润4.4万元。1995年,生产松香12吨。1997年,生产松香56吨。1998年,由于原料缺乏而停产。
  蚊香 1991年,生产蚊香企业为县蚊香厂1家,生产“茶花”牌保健蚊香3966箱,产值100.9万元,缴纳税费3.6万元,实现利润1.6万元。2000年12月,该厂因亏损而拍卖。
  第九节 电气机械制造业
  1991年,全县电气机械制造企业有县机电厂1家,从业人员71人,产值27.8万元,缴纳税费0.9万元。1992年,泉州闽华电器实业有限公司在城厢镇后垵开发区创办。1995年,全县电气机械制造企业有闽华电器实业、县机电厂2家,从业人员159人,生产蓄电池3000千伏安,产值1334万元,比1991年增长47倍,缴纳税费41.8万元。
  1996年,泉州闽华电器实业有限公司更名为安溪闽华电池有限公司。1998年,县机电厂因企业经营效益差,实施停产关闭。是年,全县规模以上电气机械制造业有闽华电池有限公司1家,从业人员295人,产值4698万元,缴纳税费343万元,实现利润1622万元。2000年8月,泉州凯鹰电源电器有限公司在城厢镇涝港村创办,投建电子低压电器、蓄电池及电极板生产项目,2001年9月竣工投产。2003年,闽华电池有限公司在龙桥工业园异地改造。
  2005年,安溪私营电气机械制造企业产能和效益有较大提升。全县规模以上电气机械制造企业有闽华电池有限公司、凯鹰电源电器有限公司2家,从业人员2051人,产值8.23亿元,缴纳税费1348.1万元,实现利润768.3万元。2006年5月,异地改造的闽华电池有限公司全部竣工投产。2007年,全县有闽华电池有限公司、凯鹰电源电器有限公司、仟富美电子有限公司、雅斯达电器有限公司4家规模以上电气机械制造企业,从业人员2909人,产值12.83亿元,比1998年增长26.3倍,缴纳税费4192.6万元,实现利润2.04亿元。
  第十节 电力工业
  一、发电
  1991年,安溪县有水电站308座,装机370台,总容量36705千瓦,年总发电量1.14亿千瓦时;火电站1座,总容量1500千瓦,年总发电量92万千瓦时;水电、火电年总发电量比例为99∶1。2002年,建设福建省首座燃用煤矸石火电厂。2007年,全县有水电站285座,装机563台,总容量29.32万千瓦,年发电量11.23亿千瓦时;火电厂(车间)5座,总容量10.9万千瓦,年总发电量1.29亿千瓦时;水电、火电年总发电量比例为89:11,分别比1991年增长8.82倍和139.12倍。
  二、供电
  1991年,安溪有110千伏(湖头)输变电站1座,安装主变压器1台,容量3.15万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与220千伏井山变电站连接,形成以110千伏主网架与35千伏相配套的供电格局,年供电量1.33亿千瓦时。2005年7月,安溪县首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主网架跃升为220千伏,并将6座110千伏变电站,分别接入220千伏仙苑变电站,县电网形成以220千伏仙苑变电站为枢纽的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的供电格局,年供电量14.24亿千瓦时。至2007年,35千伏线路遍布全县24个乡(镇),共有63条(含发电厂、站送电线路),总长687.45公里;35千伏输电变电站30座,主变压器60台,总容量33.525万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17条,总长361.64公里;110千伏变电站6座,主变压器10台,总容量44.3万千伏安;220千伏输电线路4条,总长127.06公里;220千伏变电站1座(不含在建变电站),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36万千伏安。全县35千伏及以上主变压器总容量108.77万千伏安;6(10)千伏配电线路3039.61公里,公用配电变压器2880台,总容量41.38万千伏安,专用配电变压器1715台,总容量29.75万千伏安;最高供电负荷33.7万千瓦,年供电量17.11亿千瓦时。
  三、调度
  1991年,根据《电网调度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县电力公司制定《安溪县电网发、供、用电的实施细则》,实行统一指挥调度。1992年9月,枯水期缺电严重,适逢“亿元镇”官桥用电猛增,又有新增用电大户欲在县城兴办企业,县电力公司动员新兴大户至湖头镇办厂,并采用削峰填谷和特价方式,保证官桥镇用电。1993年4月,执行泉州电业局《电力系统事故紧急拉荷序位表》拉荷命令,对超用电量单位采取拉闸停电措施。
  1995年2月,县电力公司决定丰水期时段经泉州电业局调度所(简称市调)调度,将富余电量转趸售供南安、晋江等县市用电;并鼓励群众用电,就地消化富余电力。5月,电力紧张,除保证县蔬菜基地用电外,对其他农业排灌采取核定用电基数,其他大宗用户排列限时序位表。1998年,做到负荷电量就地平衡,减少倒送省电网,经市调与蓝田水库电站、县电力公司签订调度协议,4月—9月丰水期蓝田水库电站正常运行调度权由市调委托县调。
  2003年12月,为解决三安钢铁有限公司扩建项目投产时的用电,泉州电业局从泉州直供区挤出1万千瓦负荷,专供该公司用电。2004年夏季,县电力公司制定“迎峰度夏”方案,对企业实行轮休生产,对城区采取分片限时措施,挤出部分电量供产茶区用电。2005年,县电力公司采取错峰用电措施,在迎峰度夏期间尽量不限电或少限电。2007年,加强电网经济调度,优化购电结构,对影响公司售电量的重要负荷实行跟踪服务,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检修方式,停电作业实现“一停多用”,尽最大可能减少电量损失。
  四、用电与营业
  (一)用电
  用电面 1991年,全县乡(镇)、村(居)通电率达100%,通电户数186980户,户通电率98.46%。2003年7月,全县农网改造,祥华乡白玉村村民詹江河最后一户用上电,实现全县260796户户户通电目标,安溪乡(镇)、村(居、社区)通电率达100%,户通电率100%用电量1991年,全县社会总用电量1.33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0.78万千瓦时。1999年,全县社会用电量5.32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3.19亿千瓦时。2007年,全县社会总用电量17.11亿千瓦时,比农网改造前的1999年增长2.21倍;其中,工业用电量10.02亿千瓦时,比1999年增长2.13倍。
  (二)营业
  1991年,县电力公司总购电量0.81亿千瓦时,售电量0.73亿千瓦时,线损率9.88%,销售收入826.74万元,缴纳税费128.70万元,实现利润188.42万元。2000年,总购电量5.28亿千瓦时,售电量4.81亿千瓦时,线损率8.93%,销售收入2.03亿元,缴纳税费2665.33万元,实现利润2560.73万元。2007年,总购电量15.11亿千瓦时,售电量13.91亿千瓦时,线损率7.98%,销售收入59564.79万元,比1991年增长71倍;缴纳税费5740.67万元,比1991年增长43.61倍;实现利润1763.70万元,比1991年增长12.7倍。
  五、农村电力与“两改一同价”工程
  1999年,安溪县除直供区用电户电价执行县政府核定电价外,其余20个乡(镇)供电片区营业由各供电企业经营,电价没有统一标准,“三乱”(乱加价、乱收费、乱摊派)现象严重,有个别建制村照明电价一度高达2.3元/千瓦时。2000年,贯彻国务院“两改一同价”(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政策,进行农电体制改革。11月,各供电企业的供电权收归县电力公司,实行统一管理,农村照明电价执行每千瓦时0.8元—0.9元最高限价,“三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2002年,县政府决定在“两改”期间实行过渡电价,从6月起,直供农户照明电价调整为0.69元/千瓦时,趸售农户照明电价调整为0.8元/千瓦时。2003年底,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2004—2007年,全县实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执行省定电价0.535元/千瓦时。实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后,年可减轻农民电费负担6000多万元。
  附:企业选介
  一、福建省三安钢铁有限公司
  位于湖头镇美溪村,前身为1996年林秀成创办的安溪县三安钢铁厂。2001年,成立福建省三安钢铁有限公司,占地面积122公顷,注册资本1.8亿元。2004年7月,该公司100万吨钢生产线全面建成投产,形成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在内的冶金联合企业,结束泉州市“无产钢”的历史,成为福建省第二大钢铁生产基地。产品有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焊条钢、冷镦钢、弹簧钢等,规格有〓16—50毫米光面圆钢、〓124—
  毫米螺纹钢筋、〓5.5—6毫米光面圆钢盘条、中队委6—16毫米螺纹钢盘条,适用于建筑业、机械加工与拉拔、高速公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2006年,产铁98.5万吨,产钢101万吨,产材23.8万吨,钢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目标。2007年,三安钢铁有限公司与三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资产联合重组。该公司员工227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3人;工业总产值35.94亿元,销售收入35.37亿元,缴纳税费2.08亿元,实现利润1.53亿元。二、福建省湖头水泥有限公司位于湖头镇湖泥路1号。1978年9月创办,属国有企业,占地面积18.6公顷,注册资本3613万元。1994年7月,吸收6家社会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改制为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1993年,该公司生产的“五龙山”牌水泥质量通过国家认证,为全市首家“五龙山”牌商标被市工商局认定为泉州市知名商标,“五龙山”牌水泥被省政府评为“福建省优质产品”,被省建材工业协会评为“福建省建材放心产品”,广泛用于闽东南地区的高速公路、铁路、桥梁、码头等国家级重点工程和其他工民用建筑。2007年,该公司员工37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6人;有2条机立窑水泥生产线,生产规模为年产32.5#R、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20万吨,实际生产水泥16.04万吨,工业产值4447万元,缴纳税费591.54万元,实现利润162万元。
  三、安溪铁观音集团
  见本志卷十八《茶叶》第三章第一节。
  四、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
  见本志卷十八《茶叶》第三章第一节。
  五、安溪县英发家具装饰有限公司
  位于城厢同美开发区。1999年创办,外商独资企业,注册资本269万美元,固定资产9000多万元,占地面积13.34公顷,厂房面积10多万平方米。主要生产藤、铁、竹、木等系列工艺品、家具装饰及花园用品。产品销往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该公司不断进行新产品开发,先后引进自动喷漆、电泳生产流水线等先进设备。2000年1月,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2007年底,该公司在全县设立加工点50多个,员工158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0多人;产值2.5亿元,创汇3400万美元,缴纳税费2000多万元,实现利润3000万元,成为安溪竹、藤、铁工艺品行业的龙头企业。
  六、安溪县凤华制衣有限公司
  原位于凤城镇河滨北路。1985年6月创办,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本1200万元。1987年8月,股权改制变更为中国香港聚恒兴制衣厂有限公司独资企业。2006年10月1日,因旧城改造迁建于城区工业园(城区二环路)。2007年8月,新厂房落成搬入新厂,占地面积3公顷,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制衣设备先进齐全,实现生产订接单网络化,排图制版电脑化,洗水烫熨电蒸汽化,各项管理微机化。主要生产“凤华”牌、“熔爆岩”牌各类中高档运动短裤、运动套装、风衣、夹棉褛、茄克衣、羽绒服等运动系列休闲服装。产品全部销往欧美、大洋洲等42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该公司员工近10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6人;生产服装53.5万套,工业总产值4950万元,销售收入5931万元,缴纳税费670.86万元。
  七、安溪闽华电池有限公司
  原位于城厢镇砖文村,前身为1992年创办的泉州闽华电器实业有限公司,占地面积6.87公顷。1996年,嫁接中国香港资金,成为中外合资企业,更名为安溪闽华电池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360万元。2006年,该公司迁建于安溪县龙门镇龙美工业区,占地面积20公顷,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产品为免维护阀控铅酸蓄电池极板,有汽车型、摩托车型、UPS(不间断电源)系列420多个品种,各项技术性能均达到行业及国际标准。该公司分别于2005年和2007年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和中东等国家。2006年,被评为“福建民营300强”。2007年,该公司拥有总资产3.6亿元,员工17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0多人;生产蓄电池及蓄电池极板190万千伏安,年产值超10亿元。
  八、福建省曲斗香酒业有限公司
  位于城区北石村,前身为1956年创办的国有安溪酒厂。2005年,县政府引进民营资本对该酒厂进行改制,成立福建省曲斗香酒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是年,该公司迁建于城西西二环路(城厢镇古山村),占地面积10公顷,总投资7000万元,一期工程为传统手工酿造,年生产能力2500吨白酒;二期工程设计为机械化生产,将建设集酿造、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酿酒基地。2007年,该公司开始试投产,员工2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多人;生产白酒205吨,工业总产值396万元,缴纳税费31.7万元。该公司独家首创海底窖藏技术工艺,产品“曲斗香”高档白酒销往全国各地,先后被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厦门9.8投洽会)组委会指定唯一国宾专用白酒和第六届全国农运会指定宴会用酒。
  第四章 机构与管理
  第一节 机构
  县经济贸易局 1991年,安溪县经济委员会内设秘书股、人事股、工业股、经营股、生技股5个股。1996年6月,全县党政机构改革,撤销县经委、县财委、县商业局,成立安溪县人民政府经济贸易局,加挂安溪县技术监督局牌子,履行原县经委、财委、商业局管理的职能。2002年7月,县委、县政府重新组建安溪县经济贸易局(加挂安溪县乡镇企业局牌子),内设办公室、工业企业股、市场商品流通股、综合股4个股室,行政编制16人,事业编制2人。至2007年底,机构、编制没变。
  县乡镇企业局 1996年12月,安溪县乡镇企业局成立,内设办公室、生产管理股、质量安全股、经营管理股、外经股5个股室,编制17人,实有20人。2002年7月,全县党政机构改革,与县经济贸易局合并。
  县第二轻工业总会 1991年,安溪县第二轻工业局内设人秘股、供销股、财务股、生产股4个股。1996年6月,县第二轻工业局转为县第二轻工业总会,事业单位,科级建制,内设综合股、资产管理股,编制5人,实有5人。2007年,机构、编制没变。
  第二节 管理
  一、政府对企业的管理
  (一)规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1991—1993年,国家和省先后颁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福建省实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办法》。安溪县按照这些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企业成为享有独立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按市场经济的需要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政府的职能向规划、协调、监督、服务转变。1994—2007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依靠国家转向依靠市场,国有企业自主权逐步落实。
  (二)支持企业改革与发展
  1994—2007年,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把拨改贷资金转为国家资本金、部分财政周转金转增国家资本金。对全额贷款项目和企业给予部分财政贴息。对困难企业盘活土地存量资产、转让土地使用权的收益只要用于冲抵亏损、安置职工或新增资本金,可免缴土地出让金。对债务沉重,陷入困境的企业,可用土地资产抵偿银行债务。落实出口供货企业预缴退库政策,扶持外向型企业发展,及时办理应退税款,加速企业资金周转。
  (三)国有企业资产管理
  1992年12月,县国有资产管理经营公司成立。1996年7月,县国有资产管理局成立。1999年3月,县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承担授权或委托范围内的国有资产优化配置、合理使用的责任。是年11月,县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成立,行使所有者权力,对国有资产进行宏观管理和行政管理。2007年,安溪县存续7个国有企业,资产总额7.55亿元,负债总额4.43亿元,所有者权益3.12亿元,利润总额2522万元。
  二、企业内部管理
  (一)企业领导体制变革
  1991—2007年,未实行股份制改革的安溪县水泥厂、安溪县第二水泥厂、安溪县电冶厂均实行厂长负责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实行股份制改革的湖头水泥有限公司及其他股份制企业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机构。
  (二)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手段
  1991年,安溪工业企业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在总结、继承传统管理经验和方法基础上,积极推广运用现代管理方法,把市场机制引人企业内部管理。2007年,全县企业围绕扭亏增盈、增收节支,推广运用价值工程、量本利分析、目标成本管理、ABC分类法、微机辅助管理、大宗原材料招标采购等20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
  (三)企业管理内容和重点转变
  1994年起,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由政府计划调配逐步转变为面向市场,企业管理的内容和重点也随之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方面转变。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制定技术创新方向、目标和规划,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向社会招聘优秀科技人才,实行项目成果奖、新产品新增利润提成等分配办法。企业围绕增加品种、提升质量、防治污染、提高效益进行技改。2006年,安溪茶厂有限公司、泰兴特纸有限公司、三元岩水泥有限公司、聚丰工艺品有限公司、八马茶业有限公司、永发工艺品有限公司、安溪县韵和机械有限公司、长盛茶叶机械厂8家企业被市政府确认为“泉州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建立营销机构,配备3%以上精干人员,由厂级领导分工负责,承担企业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和市场开拓等工作。2007年,企业建立以成本核算为中心的财务管理,科学合理确定各种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准确计量验收各项原材料、能源,逐步建立跟踪市场价格的内部价格核算体系。企业所需人员由政府统招统配转变为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自主向社会招聘,并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关系。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安溪县志 下册》

本册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本册设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3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