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茶叶生产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42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茶叶生产体制改革
分类号: F326.12
页数: 2
页码: 535-5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安溪茶叶生产体制改革,分别记述了茶园承包与流转、、“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茶业专业合作社等。
关键词: 体制 安溪县 茶生产

内容

一、茶园承包与流转
  1991年后,全县继续稳定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茶叶生产责任制。1998年,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土地“在原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的精神,全县开展第二轮茶园延包工作,签订茶园承包合同,颁发茶园经营权证,茶园承包期统一30年。至2000年,全县全部完成茶园经营权证发放工作。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正式施行,赋予农民长期而稳定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全县茶乡认真贯彻、执行、落实。2004年,县委、县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引导茶农进行承包茶园使用权流转。2005—2007年,农村部分茶农外出务工、经商,将承包茶园使用权在当地茶农之间流转。
  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2000—2002年,安溪县着力创新茶叶生产体制,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导茶叶企业建立茶叶生产基地,由公司向茶叶生产基地和相关农户提供生产资料、生产技术培训,提升茶叶产量、质量;符合标准要求的茶叶产品,再由公司开拓茶叶市场,广开销路,提高经济效益。至2003年,全县有八马茶业、安溪茶厂、龙馨茶业、祥华茶厂等10多家茶叶企业实行“外接市场、内连基地、带动农户,贸工农一体化”的茶叶产业经营模式,还有外引内联的福建三和茶业有限公司、安溪郁泉茶业有限公司、安溪县三合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安溪县润怡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安溪县鹿谷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台资茶叶企业20多家。2004—2007年,全县逐步引导茶叶企业走集团化发展道路,进行兼并、联合,逐步向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模式转变。
  三、茶业专业合作社
  2006年3月2日,长坑乡珍田村成立安溪县第一家村级茶业专业合作社。该社有116户茶农户、14家茶商,茶园面积44.80公顷。茶叶生产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购买农资,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喷洒农药,统一质量检测,统一品牌经营,有效地促进茶叶生产发展。是年,全社茶叶生产成本节约10.05万元;茶叶销售价比2005年提高30元/公斤,增长25%;茶农人均纯收入5154元,其中,3100元来自茶业。2007年,珍田茶业合作社网上交易信息化正式启动,有50户茶农开通茶叶网站,信息交流、技术指导、产品交易都在网上进行。至是年年底,全县建立茶业专业合作社27家。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安溪县志 下册》

本册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本册设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3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