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39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水产
分类号: S9
页数: 2
页码: 513-514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安溪县农业的畜牧水产的水产的养鱼水域、品种资源、水产养殖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安溪县 畜牧水产 水产

内容

一、养鱼水域
  1991—2007年,安溪淡水养鱼的水域有溪河、山塘、水库、池塘和利用部分水稻田等,面积5127.80公顷,占全县水域总面积74%,其中,溪河面积4823.80公顷,占总面积94.07%;山塘、水库可供养鱼面积304公顷,占总面积5.93%。
  二、品种资源
  (一)地方品种
  据1989年调查,安溪淡水鱼类共有58种,分隶8目14种6亚科42属,以鲤形目和鲈形目为主,其中,鲤形目有38种,占鱼类总数65.52%;形目有8种,占总数13.79%。余者是鲶形目6种、鳗鲡目2种,鲑形目1种、合鳃目1种,鳉形目1种,脂鲤目1种。还有淡水经济水生动物14种:爬行类有龟、鳖;甲壳类有虾、蟹;瓣鳃类有河蚌、三角帆蚌、河蚬;腹足类有田螺、福寿螺、玛瑙螺;两栖类有青蛙、牛蛙、棘胸蛙(石鳞)、大鲵(娃娃鱼)。
  (二)引进品种
  1991年,全县引进鱼类品种5目7科28种,经济水生动物7种。1992—1998年,引进中华鳖、彩虹鲷、吴郭鱼、罗氏沼虾、美国斑点叉尾鮰和美国青蛙等,2000年,又引进南美白对虾及观赏鱼类锦鲤等。
  三、水产养殖
  (一)鱼种繁殖
  1991—1998年,全县引进美国斑点叉尾等品种进行繁殖推广。2001—2007年,全县引进彭泽、湘云鲫鱼种繁殖。鱼类品种从原来5种发展到30多种,大大改善养殖品种结构,丰富水产品市场。(二)鱼类养殖1991年,全县渔业生产主要抓住继续完善养殖承包责任制,改造中低产养殖水库,捕养结合,促进渔业生产持续发展。至2001年,水库养鱼面积80公顷,单产从90公斤上升到1369.5公斤;山塘养鱼面积53.34公顷;单产从945公斤上升到17015.25公斤。2007年,全县淡水水产品产量1653吨。
  (三)放流增殖
  2003年,安溪加强对溪河水域鱼类放流增殖。是年,投入资金13万元,于6月23日将20万尾各类鱼种放流于大龙湖水域,其中,鳙鱼1.5万尾、鲢鱼2.5万尾、健鲤3.5万尾、草鱼0.5万尾、鲫鱼2万尾;7月1日将10万尾光倒刺鲃放流于尚卿、魁斗、凤城、城厢、参内河段及福前溪。2004年7月—8月,对放流水域进行调查,放流效果以鲢、鳙和鲫鱼最佳。是年,再投入资金8万元,于9月21日将13万尾各类鱼种放流于大龙湖水域和魁斗河段,其中,鲢鱼4万尾、鳙鱼2.5万尾、草鱼1万尾,鲤鱼4万尾、光倒刺鲃3万尾。
  (四)鱼病防治1991—2007年,县内常见的鱼病有赤皮病、白皮病、打印病、烂鳃病、水霉病、肠炎病、竖鳞病;病毒引起的有草鱼血病;寄生虫引起的有虱病、锚头蚤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和水蜈蚣敌害病等。鱼病的发生与水域环境差、病原生物感染和鱼体抗病弱有关。渔民采取相应措施,如池塘放养鱼类前对池塘及食物进行消毒,加强管理,严格技术操作,保持水质清新,增强鱼体抗病能力,减少鱼病发生。
  (五)渔政管理
  1991—2002年,县渔政管理部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有关政策规定,严禁电、毒、炸鱼,实施鱼类繁殖季节禁渔期等措施,配合乡(镇)、村(居)加强执法力度,使群众自觉保护渔业资源,达到以法治渔、以法兴渔的目的。2003年,制定《安溪县水域养殖许可证试行方案》,并发动各乡(镇)对本辖区范围内的养殖水域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登记汇总造册;对申办养殖许可证的养殖水域进行现场勘察、测绘、公布;对符合条件的5个水库和2个养殖场,按规定要求给予办理《水域养殖许可证》,办证水域总面积114.33公顷。至2007年,县农茶局组织渔政和农业执法大队联合县公安机关,加强对溪河水域管理,共出动300多人次,行程数百公里,沿溪两岸来回巡查,查处非法电鱼47起,没收电鱼工具47套。在大龙湖水域内制止非法捕鱼27起,没收刺网12条,“火车网”11条,扣留无证船只一艘。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