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果蔬食用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390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果蔬食用菌
分类号: S646
页数: 5
页码: 506-510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安溪县境内层峦叠翠,山环水绕,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光能适中,雨量充沛,十分适宜多种果树、蔬菜、食用菌生产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安溪县 农业 果蔬食用菌

内容

安溪县境内层峦叠翠,山环水绕,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光能适中,雨量充沛,十分适宜多种果树、蔬菜、食用菌生产。1991年后,在巩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不断推广新技术,加强果蔬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促进果蔬食用菌生产发展。至2007年,全县果树栽培种类44个,种植面积10317公顷,产量2.60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0704.07公顷,产量16.80万吨;菇类干品680吨,鲜品3077吨。
  第一节 果树
  一、面积 产量
  1991年,全县果树有44个栽培种类,按果树生长习性、生态条件、栽培历史为依据,将全县划分3个果树生产区域,即凤西北低山柑橘、柿、梨、李、板栗适宜区;凤中部低山丘陵柑橘、柿、杨梅、李适宜区;凤东部丘陵盆地热带、亚热带水果适宜区。是年,全县果园面积10418公顷,总产量5628吨,形成以龙眼、油柿为主(占总面积的68%),柑橘、芒果、荔枝、桃、李、油柰、杨梅、香蕉等为辅的品种格局。1995年后,全县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果树生产布局更趋合理。2007年,全县果园面积10317公顷,总产量26039吨。
  二、栽培技术
  (一)油柿丰产规范栽培
  2003年,建立安溪县油柿栽培标准示范区,制定油柿丰产栽培技术规范(简称规范栽培),对油柿幼树和成年树进行量化管理,各项指标切合当地实际,通过省、市验收。2004—2006年,全县完成油柿推广示范面积1789.33公顷。3年规范栽培后,示范区内成年油柿树增产效果明显,平均公顷产17460公斤,比示范前3年(2001—2003年)平均公顷产增加1755公斤。2007年,全县完成油柿推广示范面积1877.33公顷,累计完成油柿推广面积3666.67公顷,占全县油柿总面积76.5%。是年12月,经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安溪油柿规范栽培技术向全省发布施行。
  (二)龙眼早投产技术
  1991年秋,在湖头镇湖一村新建山地龙眼园3.37公顷(福眼2.04公顷,乌龙岭1.33公顷)。经过园地选择、高标准建园、挖穴压青、高压假植大苗,于是年4月栽种,株行距为6米×5.5米,每公顷300株。1992—1993年,分别进行扩穴压青、合理施肥;每年春季利用幼树空隙地套种花生、大豆等豆科作物。龙眼定植后翌年开始轻度修剪,尔后整形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1995年8月,进行全园调查,1010株龙眼树株株挂果。福眼最高株产鲜果41.25公斤,乌龙岭最高株产鲜果39.56公斤。
  3.37公顷龙眼园,种植头5年总投入为12.9万元,第5年共采收龙眼鲜果12.2吨,平均株产龙眼鲜果12.05公斤,总产值为19.4万元,投入产出为1∶1.51,获利润6.5万元,折合每公顷产值、利润分别为5.76万元、1.94万元。
  (三)果树病虫害防治1991—2007年,全县果树病虫害防治,采用果树栽培技术防治和选择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农药防治相结合,确保果树高产优质。
  三、基地建设
  (一)龙眼基地
  1990年12月3日至1993年8月10日,侨胞慈善家李尚大出资帮助安溪建设龙眼基地。1991年1月至1993年8月10日,他先后出资200万元人民币,由县果树基地办公室组织调运龙眼优良品种苗332951株,分给16个乡(镇)、229个建制村、23463农户种植,平均每个农户种植龙眼15株。其间,李尚大又出资260万元人民币,创办慈山果园(包括琥珀、大寨、飞凤、大岭、农中5个龙眼场),面积33.34公顷。同时邀请龙眼专家、技术人员,加强对山地龙眼园的科学管理和经营的深度研究,使山地新建龙眼园获得早产、优质、高效的效果,为全县龙眼生产基地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二)建设龙眼带
  1997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在清溪、蓝溪两岸建设龙眼带,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整体水平,形成规模效益。两溪沿岸9个乡(镇)经过全面规划设计,科学开垦果园533.33公顷。县政府拨出专项资金215万元支持各相关乡(镇)购买龙眼苗木。至1999年春,完成龙眼定植任务。2007年,清溪、蓝溪两岸形成一条1071.60公顷初具规模的龙眼果树带。
  (三)慈山水果示范基地
  1998年秋,县委、县政府在湖头慈山农业学校建立安溪慈山农科教示范基地,包括粮豆、林竹、水果、花卉、蔬菜、茶叶、食用菌、畜牧8大基地,作为发展高优农业、生态农业的实验实习基地。2000年底,水果示范基地引进美国黑桃、美国黑李、美国红桃、东魁杨梅、芒果(台农1号、金煌、爱文)、番石榴(泰国2号、新世纪1号)、荔枝(东刘1号、妃子笑、桂味)、水蜜桃(大久保、85007)、早钟6号枇杷、蜜丝杨桃、台湾蜜枣、棕色梨、黄花梨、黄皮果、龙眼(立冬本、水南1号)、龙抽、橄榄冬至圆等25个品种。2007年,慈山水果示范基地建设日臻完善,科研、教学、示范效应日渐凸显。
  四、果品加工营销
  (一)油柿加工
  1991年,全县油柿年产量800余吨,是安溪最大宗果品。油柿饼加工专业户主要分布在城厢、湖头等乡(镇),加工柿饼(鲜果)6400吨,约占总产量80%。1998年3月,成立由县茶果局、县科技局有关科技人员组成的安溪油柿深度加工、系列产品研试开发科研组。该组与福建省轻工研究所等科研部门合作,经多方探讨、研试,成功研制出油柿果酒——柿露酒、柿霜小香槟与柿霜粉含片,以及油柿蜜饯、柿果酱、柿饼粉、柿罐头、柿膏、柿饼八宝粥等系列试产品。1999年元旦,柿露酒参加福建省农业新产品展销会;2月,又参加武夷山首届年货交易会,被评为名优新产品。2000年,对柿霜粉含片的加工工艺、配方进行改良、改进。是年,加工生产0.5吨的柿露小香槟,参加在福州举办的2000年国际酒文化展销会,获得消费者的好评。《福建经济快报》《福建工商时报》对该系列产品作专题报道。
  (二)龙眼营销
  1991年,全县龙眼产量2000多吨,也是安溪大宗果品。龙眼鲜食约占40%,加工桂圆干约占60%。加工桂圆干以传统烘焙为主,集中于湖头镇湖二村、湖三村和城厢镇砖文村、土楼村。2000—2005年,全县龙眼鲜果保鲜、深度加工尚未形成主导产业,出现了卖果难现象。2006年6月,成立县龙眼行业协会,为全县龙眼行业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是年9月,县龙眼协会组织龙眼种植专业大户和加工销售企业参加在南安举办的泉州市龙眼品尝订货会,并选送2吨龙眼鲜果参加在上海举办的泉州龙眼展销会。
  第二节 蔬菜
  一、面积 产量
  1991年,安溪蔬菜品种近50种。按菜类分,叶菜类有芥菜、白菜、甘蓝菜(包菜)、芥蓝菜、莴苣菜、苋菜、蕹菜(空心菜)、菠菱菜(赤根菜)、牛皮菜、苦菜、甘薯叶等。茎菜类有球茎甘蓝、薯蓣、竹笋、芋头、马铃薯、薤(藠头)。根菜类有萝卜、胡萝卜、豆薯。花菜类有花椰菜、金针菜。果菜类有番茄、茄子、辣椒。瓜菜类有南瓜、冬瓜、苦瓜、黄瓜、丝瓜、角瓜、掌瓜、瓠、土瓜、青皮瓜。豆菜类有豆芽菜、四季豆、豇豆、碗豆。香菜类有姜、葱、蒜、芹菜、韭菜(荤菜)、茼莴、芫荽。水生菜类有茭白、莲藕等。是年,全县种植蔬菜面积7489.53公顷,总产量92649吨。2000年,全县种植蔬菜面积10114.53公顷,总产量16192吨。至2007年,全县种植蔬菜面积10704.07公顷,总产量168028吨。
  二、栽培技术
  (一)大棚蔬菜
  1991年,城厢、湖头镇一带的蔬菜基地和蔬菜专业户,采用装配式镀锌薄壁钢管型大棚和竹木半圆拱型大棚,进行周年茬口种菜,群众称为“反季节蔬菜”。菜农大棚种菜根据市场需求,有春季夏菜早熟栽培,如提早播种的苋菜、木耳菜、空心菜等喜温绿叶蔬菜,提早上市。还有夏菜秋冬延后的蔬菜栽培,以及夏季遮阳防雨栽菜等多种形式。2000年后,城厢、湖头镇一带菜农经过几年大棚种菜的生产实践,逐步摸索、掌控大棚种植叶菜类不同品种对温度、湿度的需求;同时也掌握了瓜果类的搭架整枝、保花保果技术和棚内蔬菜的防虫灭病、克服生理障碍及其矫治措施,达到蔬菜高产优质。
  (二)无公害蔬菜
  1991年,城厢、湖头、龙门镇一带发展无公害蔬菜。2004—2005年,龙门镇桂林村经联社、山头村经联社,湖头镇登贤村经联社,城厢镇中标村经联社、光德村经联社、过溪村经联社种植的茭白、丝瓜、空心菜、冬瓜、黄瓜、苦瓜、甘蓝菜等7种蔬菜,获得无公害标志使用权。至2007年,全县种植无公害绿色蔬菜面积206.67公顷。生产无公害蔬菜的专业户或经联社,都严格按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生产无公害蔬菜。
  三、基地建设
  (一)茭白生产基地
  1991年,建立龙门镇桂林村茭白生产基地。2001年,桂林村茭白被评为高级名优蔬菜。2004年,桂林村生产的茭白获得无公害标志使用权。2007年,桂林村500多户种植茭白,面积53.33公顷,公顷产值15万多元,茭白畅销县内外,供不应求。是年底,桂林村成立茭白专业合作社,走品牌化、专业化、市场化道路。在桂林村的辐射带动下,周边的桂瑶、翠坑、龙美和观山等村也相继大规模种植茭白。是年,龙门镇茭白种植面积扩大到133.33公顷。
  (二)“菜篮子”基地
  2000年,安溪抓好“菜篮子”工程基地建设,并实施治理“餐桌污染”。2004—2007年,全县“菜篮子”基地有龙门镇桂林村、桂瑶村茭白生产基地,山头村茎球甘蓝生产基地,湖头镇登贤村空心菜、丝瓜生产基地,魁斗镇大岭村蔬菜基地,城厢镇中标村冬瓜生产基地,过溪村黄瓜生产基地等,基地面积达240公顷。这些基地都取得省级资质认证。
  第三节食用菌
  一、品种资源安溪食用菌品种多样,有香菇、草菇、蘑菇、凤尾菇、金针菇、茶树菇、草薪菇、野生红菇、黑木耳等。1991—2007年,不断加大对珍稀菌类的引进力度,全县共引进姬松茸、茶薪菇、杏鲍菇、灰树花、大球盖菇、阿魏菇、鸡腿蘑、虎奶菇、长根菇、大杯蕈等品种。
  二、食用菌生产
  县境内安溪以种植香菇为主,外安溪以种植蘑菇、草菇为主。1991年,全县生产干香菇64.7吨,鲜蘑菇955吨,鲜草菇55.5吨。是年始,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作为健康食品畅销国内外市场,给食用菌生产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安溪农业生产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1998年,在蓝田乡筹建食用菌新品种示范基地,完成拌料场、接种室、平压炉、水塔等基地设施建设,并从三明等地引进灰树花2000袋、杏鲍菇500袋、阿魏菇500袋、猴头菇2500袋等新品种种植,获得成功后,分别推广种植155万筒、1.3万平方米。全县食用菌鲜菇总产量10437吨,总产值5555万元。2000年起,在龙涓、长坑乡开展利用茶树屑替代杂木屑种植茶薪菇、杏鲍菇、香菇试验获得成功;对松毛菌室内栽培改为塑料袋室外架棚人工栽培获得成功,并大面积推广,食用菌生产逐年增多。2003年,全县产菇类干品654吨、鲜品1391吨。至2007年,全县产菇类干品680吨、鲜品3077吨。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