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外经贸合作与经济开发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357
颗粒名称: 卷十五 外经贸合作与经济开发区
分类号: F114;F127.9
页数: 16
页码: 473-488
摘要: 本卷记述了安溪县外经贸合作与经济开发区的进出口贸易、招商引资、经济技术合作、经济开发区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安溪县 外经贸合作 经济开发区

内容

第一章 进出口贸易
  1991年,安溪进出口贸易步入稳定、持续、快速发展时期,以乌龙茶、工艺品、粮油食品、轻工业品、建材、纺织服装、电子化工7大类为主的1000多种产品,远销世界6大洲115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国家下放进出口贸易经营权,安溪获得进出口自主经营权的企业119家,打破单纯为国家经营的进出口公司收购提供货源的框框,进出口贸易跃上新台阶。2007年,全县进出口贸易总额4.3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4.19亿美元、进口额0.12亿美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11.36倍、13.88倍和81.40%。
  本章记述中使用的外贸术语,是指与外国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进出口贸易。
  第一节 出口贸易
  一、乌龙茶出口
  见本志卷十八《茶业》第三章第六节。
  二、工艺品出口
  1991年,安溪工艺品外贸出口550万美元,其中,“三资”企业出口410万美元,内资企业出口140万美元。主要出口产品有竹藤编工艺品,主要出口地有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此后,工艺品不断更新换代。1995年始,竹藤编工艺品转为藤铁工艺品,主要品种有500多种。全年出口贸易980万美元,比1991年增长78.18%。
  1997年,全县工艺品外贸出口2690万美元,其中,安星藤器企业有限公司出口1000余万美元,成为全县外贸出口的龙头企业。1999年,全县工艺品外贸出口7060万美元,其中,通过春、秋两季广交会交易金额4338.6万美元。2000年后,藤铁工艺再次改革创新,增加藤木、树脂等系列产品,品种增至1000多种。外资工艺品企业纷纷增资扩营,形成规模化生产,工艺品外贸出口迅速增长。2005年,全县工艺品外贸出口突破1.23亿美元大关。
  2007年,工艺品外贸出口增至1.76亿美元,占全县商品外贸出口总额的53.75%。主要出口产品有家具装饰、灯饰、烛台、花架、园艺等5000余种,出口地115个,主要有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全县工艺品生产企业427家,其中,外资工艺品企业82家。工艺品外贸企业中,年出口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有14家,分别是县外贸公司3690万美元,英发家具装饰有限公司3121万美元,聚丰工艺品有限公司1566万美元,恒星工艺有限公司1342万美元,永发工艺品有限公司1300万美元,恒发工艺品有限公司1008万美元,富华工艺品有限公司942万美元,兴辉工艺品有限公司763万美元,贤发工艺品有限公司681万美元,集发工艺品有限公司649万美元,佳诚工艺品有限公司599万美元,达辉工艺品有限公司562万美元,茂盛工艺品有限公司526万美元,新唐家具有限公司500万美元。该14家公司出口总额1.43亿美元,分别占全县同类产品外贸出口总额和全县商品外贸出口总额的81%和42.43%,成为全县外贸出口的重要增长点。
  三、粮油食品出口
  1991年,安溪粮油食品外贸出口33万美元,其中,诚津食品有限公司出口30万美元。出口产品包括盐渍姜、笋干、芦柑等,销往日本、新加坡等。1997年后,粮油食品由生产经营企业自营出口。至1999年,县外贸公司自营出口芦柑456吨,出口总额10.98万美元。2007年,全县粮油食品出口100万美元,其中,泉州瑞麦食品有限公司出口“旺旺”牌系列食品,出口总额22万美元。全县粮油食品出口产品达到33种,主要有姜制品、菜干、笋干、柿饼、荔枝、芦柑、牛奶制品、糖果、饮料等。出口地11个,主要有日本和中国香港等。
  四、轻工业品出口
  1991年,安溪轻工业品外贸出口566万美元,其中,县外贸公司出口18万美元。出口产品主要有包袋、雨衣、纸制品,出口地为新加坡、中国香港等。1998年后,鞋类产品出口逐渐成为轻工业品外贸出口的主打产品。2007年,全县轻工业品外贸出口3505万美元,其中,鞋类产品出口979万美元,占27.93%。轻工业品出口产品主要有运动鞋、Pu二层牛皮、牛津箱包、旅行袋、家具、农具、渔具、水暖器材、五金配件、电子钟表、化工原料等30多种。出口地20多个,主要有美国和中国香港、台湾等。轻工业品出口企业有18家,出口在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3家,分别是县外贸公司1020万美元,波特(安溪)鞋业公司537万美元,泉州世珍工程车辆配件公司500万美元。
  五、建材产品出口
  1991年,安溪建材产品外贸出口以石板材为主,出口13万美元。此后,石板材生产迅速发展,成为安溪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石板材外贸出口量不断攀升。1999年,石板材出口112万美元。2000—2007年,石板材累计出口2011.71万美元,年均出口251.46万美元。1991—2007年,全县石板材出口主要集中于6家企业,分别是福龙石材有限公司938.05万美元,台安石材有限公司362万美元,龙门石材有限公司192万美元,雅特建材有限公司153万美元,县外贸公司133.66万美元,三美石材有限公司97万美元。这6家企业共出口1875.71万美元,占全县石板材出口总额93.24%
  六、纺织服装产品出口
  1991年,全县纺织服装产品外贸出口1350万美元,占全县商品出口总额的47.96%。2000年始,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逐步实现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规模化,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呈逐年增长趋势。是年,出口1752万美元,比1991年增长29.78%。2007年,出口2633万美元,比2000年增长50.29%,创历史新高。出口产品增至300多个品种1000多项款式,主要包括高级西装、夹克衣、衬衣、休闲服、西装裙、百叶裙、风褛衣、棉褛、恤衣、运动短裤、运动套装、功夫服、时装、童装、婴儿毯、羊毛衫、织带、橡胶织带、汗布、棉纱布、针织布等。出口地57个,主要有欧美等。纺织服装产品出口企业96家,其中,外资企业56家,内资企业40家。出口在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3家,分别是佳胜针织服装有限公司796万美元,凤华制衣有限公司716万美元,圣利人服装有限公司502万美元。
  七、电子 化工产品出口
  1991—1992年,安溪电子、化工产品外贸出口50万美元,其中,东成钟表配件实业有限公司向中国香港出口40万美元,安达磁带有限公司向中国香港出口录像磁带26.2万盒,出口总额10万美元。1996年后,生产出口电子钟表有较大进展。2005年,仅恒骏电子有限公司电子钟表外贸出口638.2万美元(包括加工贸易出口额)。2007年,全县电子、化工产品出口540.49万美元。出口产品有洗发露、护发素、石英表配件、录像磁带、电子钟、电子线圈、塑料袋等10余种。出口地8个,主要有中国香港等。
  第二节 进口贸易
  1991年,安溪外贸进口以外商投资企业设备、购买生产原辅材料为主,当年进口值672万美元。主要进口企业有凤华制衣有限公司,进口值526万美元,新成服装有限公司,进口值105万美元。主要进口品种有纺织服装等原辅材料580万美元,机器设备81万美元。主要进口地为日本、朝鲜、韩国和中国香港、台湾等。
  1999年,安溪外贸进口大幅增长,当年进口值首次达到1077万美元,其中,外资企业1023万美元,占当年进口值94.99%;内资企业54万美元,占当年进口值5.01%。主要进口企业有凤华制衣有限公司,进口值610万美元,宝星包箱公司,进口值125万美元。主要进口产品有布料、服装辅料、洋藤等。主要进口地为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和中国香港、台湾等。
  2002年,安溪外贸进口值1927.14万美元,为历年之最。此后,中国市场货源充足、价格适宜,外资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设备及原辅材料逐步转向在中国境内采购,商品进口额逐年减少。2003年,全县外贸进口值减至1809万美元,比2002年下降6.13%。2007年,外贸进口值再减至1219万美元,比2002年下降36.75%。主要进口企业有:凤华制衣有限公司进口值430万美元,波特(安溪)鞋业有限公司进口值290万美元,福龙石材有限公司进口值126万美元,华城实业有限公司进口值125万美元,宝星箱包有限公司进口值108万美元。主要进口产品有布料、服装和包袋辅料、皮革原辅料、木材、特色石材、电子配件等。主要进口地为澳大利亚、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印度尼西亚、芬兰、巴西、挪威、沙特阿拉伯、英国和中国香港、台湾等。
  第二章 招商引资
  1991—2007年,安溪继续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着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兴业,投资来源逐渐扩大到世界5大洲19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领域几乎涵盖国家政策允许外商投资的所有行业。1999年后,县内外资企业进入产业转型、优化升级时期,引进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密集型、产业链头项目,实现由劳动就业、加工型向科学技术、资产投资型转化。17年间,全县累计兴办外商投资企业404家,总投资93.84亿元,合同利用外资9.7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72亿美元。2007年,外资企业工业产值86.26亿元,出口额3.37亿元,纳税近3亿元,吸纳就业人员5.7万人。
  本章记述中使用的外资、外商等术语,外资指外国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资本(金);外商指外国投资者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投资者。
  第一节 环境营造
  1991年,安溪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的再宣传、再发动,树立“人人都是招商主体,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理念。县政府采取“四个一”(一个收费窗口、一个纳税申报厅、一张收费卡、“一条龙”服务)措施,营造透明、优质、高效的投资服务环境。1992年4月13日,县政府颁布施行《安溪县鼓励外来投资优惠办法》。是月30日,成立县外来投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包括利用外资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成立县外商投资服务公司,专门为外商投资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1997年3月,县政府下发《关于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的通知》,全县各级机关、单位建立健全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多项制度,改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优化投资软环境。1999年4月1日,县政府颁布施行《安溪县鼓励外商投资科技型企业优惠办法》《安溪县鼓励外商投资农业综合开发和农副产品、食品加工优惠办法》《安溪县鼓励外来投资旅游项目的优惠办法》,对外商投资上述相关企业(项目),在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使用费、排水设施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是月30日,编印新的中英文版《安溪县投资指南》。此后,县政府每年度都根据国家有关投资政策和全县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状况,组织编印新的中英文版《安溪县投资指南》,并建立外商投资项目库,及时为外商投资提供指导性资料。
  2000年,实行外资重点项目领导挂钩责任制,做好外资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工作。申请并获准在安溪设立检验检疫机构,方便县内进出口企业报检通关。2003年1月,安溪县外商投资服务中心成立,为外商投资企业(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使外商投资环境更优化。2007年7月,县外经贸局增设行政审批股并进驻县行政服务中心办公,授权直接审批和批转外商投资呈报手续,使外商投资审批服务更便捷、高效。
  第二节 利用外资
  一、投资来源
  1991—1999年,安溪外商投资来源仍以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为主,其中,中国香港、台湾的投资分别占全县外商总投资51.35%和37.09%。2000—2007年,对外经济合作不断发展,安溪投资来源逐步扩大到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的19个国家和地区。至2007年底,全县获批准的外资企业404家,总投资93.84亿元,合同利用外资9.7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72亿美元。
  二、投资方式
  1991年,安溪以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方式投资企业共7家。此后,每年以这两种方式投资企业15家—38家。1993年和1999年,以中外合作方式投资企业各1家。至2007年,全县批准成立中外合资企业140家、中外合作企业2家、外商独资企业262家,分别占总数34.65%、0.50%、64.85%。
  三、投资领域
  (一)农业
  农业综合开发企业 1991年,安溪外商投资农业综合开发企业1家,投资110万元,合同利用外资22万美元。1993年,引进农业综合开发企业7家。1994年后,每年降至2家—3家。1998年,又进入发展时期,引进9家。1999年起,再次出现下降,每年徘徊在1家—5家之间。至2007年,全县外资农业企业47家,总投资2.77亿元,合同利用外资0.41亿美元,其中,在产企业15家,投资规模较大的有新加坡高铭莉独资经营的安溪天龙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100万港元,年产值1663万元。
  茶业企业 1991年,外商投资茶叶加工企业1家,投资160万元,合同利用外资15.4万美元,主要从事速溶茶生产。1994年,引进外资茶叶企业2家,总投资2430万元,合同利用外资279万美元。1998年后,外资茶业企业稳步发展,每年新增1家—3家。2005年,外资茶业企业趋向规模化,利用外资增幅较大,年增至280万美元—310万美元。至2007年,全县外资茶业企业23家,总投资1.99亿元,合同利用外资0.24亿美元,其中,在产企业8家,投资规模较大的有天福集团(萨摩亚)控股有限公司独资经营的安溪天福茶业有限公司,总投资500万美元,年产值716万元;香港丰亚国际有限公司独资经营的福建大自然茶业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4000万港元。
  木材 水产企业 1997年4月,台商陈春泰投资18万美元,独资经营安溪元丰木业有限公司。1999年和2004年,外商投资创办水产养殖和木业有限公司各1家。至2007年,这3家外资企业均因规模较小,经营效益不佳,先后停业。
  (二)工业
  食品饮料企业 1992年,外商投资食品饮料企业1家,投资150万元,合同利用外资16万美元。此后,外商投资该类企业时断时续。至2007年,全县外资食品饮料企业10家,总投资4.31亿元,合同利用外资0.35亿美元。投资规模较大的有新加坡旺旺控股公司独资创办的泉州瑞麦食品有限公司,投资2312万美元,年产值1亿元。
  纺织服装企业 1991年,外商投资纺织服装企业3家,总投资288万元,合同利用外资56万美元。1994年,引进6家,为历年引进外资纺织服装企业最多的年份,合同利用外资284万美元。1995年后,每年保持新增1家—3家。至2007年,全县外资纺织服装企业38家,总投资6.0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0.64亿美元。投资规模较大的有中国香港聚恒兴制衣厂有限公司独资经营的安溪凤华制衣有限公司,投资3500万元,年产值6000万元;香港新远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独资经营的泉州市天纶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7亿港元;安溪湖头东兴水电有限公司与香港志诚国际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福建华诚实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亿元;安溪佳胜针织服装厂与香港卓瑞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安溪佳胜针织服装有限公司和佳益服饰有限公司,总投资1056万元,年产值7009万元。
  包袋 包装企业 1993—1994年,外商投资包袋、包装企业2家,总投资697万元,合同利用外资102万美元。2005年,全县外资包袋、包装企业5家,总投资1.22亿元,合同利用外资0.12亿美元。至2007年底,全县在产外资包袋、包装企业仅安溪宝星箱包有限公司1家,产值780万元,产品出口额104万美元。
  皮革制鞋企业 1996年,外商投资皮革制鞋企业1家,投资600万元,合同利用外资22万美元。此后,发展断断续续。至2007年,全县外资皮革制鞋企业10家,总投资3.1亿元,合同利用外资0.38亿美元。投资规模较大的有中国台湾波特鞋业有限公司独资经营的波特(安溪)鞋业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美元,2002年产值1亿元;中国香港兴亿贸易公司张金春独资经营的安溪鑫兴亿鞋业有限公司,总投资3486万元,年产值1376万元。
  藤铁工艺品企业 1992年,外商投资藤铁工艺品企业1家,投资110万元,合同利用外资15万美元。1994—2005年,每年利用外资兴办藤铁工艺品企业5家左右,其中,2003年兴办10家,合同利用外资8243万美元。2006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际贸易市场波动影响,外商投资藤铁工艺品企业减至2家。至2007年,全县外资藤铁工艺品企业80家,总投资8.7亿元,合同利用外资0.84亿美元,其中,在产企业49家,投资规模较大的有安溪县尚卿竹编工艺有限公司与中国香港黄文成合资经营的福建安溪富华工艺品有限公司,总投资2000万元,年产值8000万元;安溪宝丰工艺厂与中国香港汇豪企业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安溪聚丰工艺品有限公司,总投资2860万元,年产值1.2亿元;安溪西坪竹藤工艺厂(恒星集团公司)与中国香港雅俊贸易公司合资经营的安溪恒星工艺有限公司,总投资2850万元,年产值1.2亿元;英国詹姆士米尔纳鲍曼独资经营的安溪英发家具装饰有限公司,总投资2233万元,年产值2.5亿元。
  电力企业 1993年,外商投资电力企业2家,总投资6308万元,合同利用外资658万美元。此后,陆续引进。至2007年,全县外资电力企业10家,总投资3.1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0.53亿美元。投资规模较大的有安溪水电开发总公司、泉州亿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万能集团投资公司合资经营的安溪蓝田水库电站有限公司,总投资1.2亿元,年产值3151万元;安溪双安水电开发公司、厦门恒兴建筑公司、安溪砖文投资公司与中国香港吴为民合资经营的安溪城东水闸桥电站有限公司,总投资6000万元,合同利用外资90万美元,年产值970万元。
  建材加工制造企业 1992年,外商投资建材企业1家,总投资300万元,合同利用外资38.2万美元。此后,县内建材尤其是石材资源优势逐渐受到外商青睐,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每年外商投资石材加工企业都在1家以上,2003年达到8家,合同利用外资932万美元。至2007年,全县外资建材加工制造企业45家,其中,石材加工企业36家、水泥制造企业7家、砖瓦制造企业2家,总投资10.06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11亿美元。投资规模较大的有新加坡和隆私人有限公司独资经营的安溪新安水泥有限公司,总投资1400万元,年产值1300万元。
  五金制造企业 1992年,外商投资五金机械制造企业4家,总投资788万元,合同利用外资78万美元。1994—1999年,未再引进。2000年起复苏。此后,外商投资五金机械制造企业呈快速发展趋势。2004—2006年,共引进11家,合同利用外资额4703万美元。至2007年,全县外资五金机械制造企业30家,总投资7.7亿元,合同利用外资0.95亿美元。投资规模较大的有菲律宾林双婷独资经营的泉州市沪辉卫浴洁具有限公司,投资700万美元,年产值907万元;韩国KANGJINHAK(姜珍学)独资经营的泉州世珍工程车辆配件有限公司,投资500万美元,年产值3816万元。
  化工制造企业 1999年,外商投资化工企业2家,总投资608万元,合同利用外资73万美元。此后,呈发展快、投资大趋势,每年兴办企业不下2家,合同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2002年,引进2家,合同利用外资1428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比1999年增长18.56倍。至2007年,全县外资化工制造企业27家,总投资9.79亿元,合同利用外资0.79亿美元。投资规模较大的有泉州闽华电器实业有限公司与香港鹰洋贸易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福建省安溪闽华电池有限公司,总投资1.08亿元,年产值5亿元;香港凯鹰集团有限公司独资经营的泉州凯鹰电源电器有限公司,投资1058万美元,年产值1.17亿元;香港新远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独资经营的福建天纶纤维有限公司,总投资2.18亿港元;菲律宾蒋锦源独资经营的福建奇信镍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300万美元,年产值5821万元。
  电子企业 1991年,外商投资电子企业1家,投资300万元,合同利用外资46万美元。1992—2001年,每年持续引进1家—2家,合同利用外资在13万美元—58万美元之间。2002年,引进1家,合同利用外资215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比1991年增长3.67倍。2004年,引进2家,合同利用外资1232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比2002年增长4.73倍。至2007年,全县外资电子企业14家,总投资5.93亿元,合同利用外资0.44亿美元。投资规模较大的有香港远东实业公司独资经营的安溪恒俊电子有限公司,总投资1785万元,年产值842万元。
  采矿冶炼企业 1994年,外商投资采矿冶炼企业2家,总投资8254万元,合同利用外资502万美元。2000年,引进1家,合同利用外资2410万美元。至2007年,全县外资采矿冶炼企业6家,总投资5.47亿元,合同利用外资0.63亿美元。投资规模较大的有新加坡集发私人建筑有限公司独资经营的集安锰铁(安溪)有限公司,总投资8167万元,合同利用外资984万美元,2005年产值1.5亿元;英属维尔京群岛HFA/ne.汇匡义与福建省冶金(控股)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福建三安钢铁有限公司,总投资16亿元,年产值34.84亿元。
  家具雨具制造企业 1997年,外商投资家具雨具制造企业2家,总投资850万元,合同利用外资43万美元。2002年和2006年各引进1家,合同利用外资共398万美元。至2007年,全县外资家具雨具制造企业4家,总投资3243万元,合同利用外资484万美元。投资规模较大的有香港洪艺冰独资经营的泉州金洋兴伞业有限公司,总投资280万美元。
  纸品 印刷企业 1993年,外商投资纸品、印刷企业2家,总投资2100万元,合同利用外资182万美元。1994年后,引进外资印刷企业5家。至2007年,全县外资纸品、印刷企业7家,总投资4028万元,合同利用外资542万美元。
  陶瓷制造企业 1992年,外商投资陶瓷制造企业1家,投资100万元,合同利用外资6万美元。此后,只有少数外资投向该行业,其中,2006年,引进1家,合同利用外资600万美元。至2007年,全县外资陶瓷制造企业6家,总投资1.01亿元,合同利用外资0.11亿美元。投资规模较大的有香港中泉国际股份公司独资经营的安溪马斯特陶瓷有限公司,总投资600万美元。
  (三)房地产 住宿和餐饮业
  房地产开发企业 1991年,安溪兴办首家外资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加坡三德兴投资私人有限公司独资经营的安溪三德兴开发有限公司,投资880万元,合同利用外资136万美元。此后,随着县内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升温,这一领域逐渐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1993年,引进2家,合同利用外资850万美元。2001年,引进1家,合同利用外资1280万美元。至2007年,全县外资房地产开发企业16家,总投资13.58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15亿美元。投资规模较大的有香港陈章明与浙江龙柏集团有限公司、绍兴市龙柏房地产开发公司合资经营的泉州龙凤置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66亿元;香港鸿业贸易公司独资经营的安溪县鸿业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1.9亿元;香港御泰发展有限公司与厦门新嘉园置业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安溪凤冠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1.16亿元。
  住宿 餐饮 娱乐企业 1993年,外商投资经营住宿、餐饮,旅游、娱乐企业2家,总投资2880万元,合同利用外资335万美元。此后,该行业逐渐被外商看好,年投资1家—3家,合同利用外资增幅较大。至2007年,全县外资经营的住宿、餐饮,旅游、娱乐企业19家,总投资6.31亿元,合同利用外资0.70亿美元。投资规模较大的有香港理源(远东)集团有限公司独资经营的福建天湖生态旅游休闲中心有限公司,总投资3276万元,实际利用外资415万美元。
  (四)金融企业
  2001年,安溪开始引进外资金银首饰加工企业。中国香港谢松齐独资经营安溪县万安首饰工艺有限公司,投资1258万元,合同利用外资150万美元。2007年,商务部特批安溪设立融资担保外资企业2家,从事开展中小型企业银行融资担保业务。全县共有外资金融企业3家,总投资1.3亿元,合同利用外资0.23亿美元。投资规模较大的有香港新远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独资经营的福建天宇担保有限公司,总投资1330万美元。
  第三章 经济技术合作
  1991—2007年,安溪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成效显著。加工贸易拓展到30多种,仅2000—2007年,获取加工贸易差额1.05亿美元;引进先进生产线及管理技术12条(项),先进生产设备7615台(套)。
  本章记述使用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术语,系指与外国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
  第一节 加工贸易
  1991年,安溪来料加工装配客商和加工企业陆续转移到创办外商投资企业,承接加工贸易的国内企业逐渐减少。1992年,仅有县对外加工装配公司签订加工合同2份,合同工缴费3.3万美元,实收工缴费1.75万美元。1999年9月,国家把进料、进配件加工贸易统一规范为加工贸易。县外贸公司签订加工贸易合同3份,实收工缴费1.72万美元。
  2000—2007年,安溪承接加工贸易业务拓展到包括服装、箱包袋、运动鞋半成品、木雕家具、洋藤家具、洋藤工艺、丝花、玻璃工艺、布工艺、聚脂、树脂工艺品、彩色石板材、石材工艺品、塑胶制品、电子钟表、手电筒、塑料盒、塑料杯、电感器、电子线圈、雨伞等30多种,签订加工贸易合同累计235份,获取加工贸易差额1.05亿美元。委托加工贸易的国家与地区主要有美国、英国、德国和中国香港、台湾等20多个。承接加工贸易业务企业23家,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有波特(安溪)鞋业有限公司,共签订加工运动鞋合同75份,获取加工贸易差额4027.54万美元;凤华制衣有限公司,共签订加工服装合同33份,获取加工贸易差额2268.11万美元;宝星箱包有限公司,共签订加工包袋合同26份,获取加工贸易差额752.41万美元。
  第二节 设备引进
  1991年,安溪新成服装有限公司陆续从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引进卷布机、双针车、电平车、钑骨车等制衣设备1354台(套)。1992年,颖新服装有限公司、佳胜服装有限公司从中国香港引进缝眼车、电平车、双针车、卷布机等制衣设备900台。1994年,宝星箱包有限公司从中国香港引进电脑绣花机、特种电脑衣车等制袋设备292台。1998年,波特(安溪)鞋业有限公司、益民皮革化工有限公司分别从德国和中国台湾引进CF—6110型EVA射出机、32型热压成型机、耐驰砂磨机等制鞋设备1266台。2001年,三安钢铁有限公司从美国、法国、加拿大、英国、瑞士、日本和中国台湾等8个国家和地区,引进ATLAS空气压缩机、约克特/特灵冷水机组、科艺烟烙尽灭系统、CRTO—51AR液体泵等炼制钢铁技术设备74台(套)。2006—2007年,天纶纺织有限公司、天纶纤维有限公司和华诚实业有限公司分别从意大利和中国香港引进ORION—M自动络筒机、粗细纱机和差别化化学纤维制造设备等1750多台(套)。
  第三节 机构
  一、行政机构
  县外经贸局1991年,安溪县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简称县外经贸委),内设秘书科、外资引进科、贸易劳务科,行政编制7人,事业编制10人。1996年7月,全县党政机构改革,县外经贸委更名为安溪县对外经济贸易局(简称县外经贸局),内设人秘股、外资管理股、引进股、贸易劳务股,行政编制11人,事业编制10人。1998年1月,安溪县招商局成立(简称县招商局),隶属于县外经贸局。2002年7月,县对外经济贸易局更名为安溪县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简称县外经贸局),撤销县招商局,其工作职能并入县外经贸局。县外经贸局内设办公室、招商引资股、行政审批股、对外贸易管理股、WTO事务协调股,行政编制11人,工勤编制1人。2007年,县外经贸局内设机构、编制没变。
  二、事业机构
  县对外加工贸易服务中心 1991年,安溪县对外加工装配公司(简称县加工装配公司),编制5人。2003年7月15日,县加工装配公司更名为安溪县对外加工贸易服务中心。至2007年,机构、人员编制没变。
  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1991年,安溪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简称县国际合作公司),编制5人。至2007年,机构、编制没变。
  县经济技术协作公司1991年,安溪县经济技术协作公司(简称县经济协作公司),内设办公室、招商股、山海合作股,编制7人。1998年,县经济协作公司并入县招商局。2002年7月,撤销县招商局,保留县经济协作公司,隶属于县外经贸局,编制7人。2004年,该公司改为股级建制,至2007年没变。
  县外商投资服务中心 2003年1月,安溪县外商投资服务中心成立,编制3人。至2007年,机构、编制没变。
  县国际商贸促进机构 2003年7月,分别成立安溪县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中国国际商会安溪县商会(均为正科级),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并与县外经贸局合署办公,编制3人;业务受县政府和市贸促会双重领导。至2007年,机构、编制没变。
  三、企业机构
  1991年,安溪县对外贸易公司(简称县外贸公司),内设人秘科、业务科、经营科、茶叶科、财计科,职工35人。1993年3月,进出口部和下属企业安溪县银河纸铂厂成立。1996年3月,下属企业安溪县兴贸工艺品有限公司成立。12月,县外贸公司内设办公室、财务部和进出口一部、二部。1998年,进出口三部成立。1999年,进出口四部成立。2007年12月,县外贸公司内设机构没变,职工29人。
  第四章 经济开发区
  1991年后,安溪县逐步建成城区工业园、德苑工贸园、龙桥园、湖头工业园。该四大工贸园是全县经济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2006年4月30日,省政府批准安溪经济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推动四大工贸园建设步伐。四大工贸园的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区位品质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态势良好。2007年底,四大工贸园入驻企业共295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11家,实际投资总额202.8亿元;投产(运营)企业24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6家),产值146.75亿元,纳税6.83亿元,共吸纳就业人员5.81万人。四大工贸园已成为安溪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第一节 城区工业园
  一、规划布局
  2005年3月,县政府先后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和美国易道公司分别对城区工业园进行控制性规划、详细性规划编修和园区的景观设计、地块功能定位等。城区工业园作为大县城东拓南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定位为“构建一个产业高科技、经济高效益、管理高水平、布局合理化、设施现代化、环境园林化的工业新区、城市新区和生态新区”。其范围以二环路沿线、省道308线(中国茶都至南安段)沿线为主,用地总面积2500公顷,可开发面积1450公顷,包括过溪、参洋、城南和下长泰四大片区。其中,过溪片区规划建设面积90公顷,以茶叶加工、茶叶包装等涉茶产业为主;参洋片区规划建设面积460公顷,以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较大的轻工产业为主;城南片区规划建设面积1000公顷,以茶叶深加工、纺织服装、制药、食品等产业为主;下长泰片区规划建设面积950公顷,以机电阀门、水暖卫浴产业为主。力争经过5年—8年的建设,园区企业年产值达到250亿元,税收1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万个。
  二、园区建设
  2005—2007年,城区工业园着力抓好平整土地、通路、通水、通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征用土地224公顷;动迁、拆迁各类建筑物面积13012.29平方米,其中,民房9幢、面积2430.71平方米,宫庙1座、面积423.1平方米,企业4家、面积10158.48平方米。完成回填平整用地约178公顷,基本用于道路建设和出让给企业作为建设用地,其中,河滨南路过溪段全线贯通,河滨北路参洋段一期工程、参内大街等市政道路基本竣工。完成道路硬化4.5公里,形成路网1.4平方公里;完成排水、排污、供水、供电和通信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城南片区(员宅)110千伏变电站工程投入使用。同时,对园区核心区域路段进行绿化、亮化,构建特色景观,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区位优势,为投资企业大规模入驻园区创造有利条件。
  三、园区经济
  2005年,城区工业园管委会在招商引资中,按照“科学定位、突出功能、彰显特色、配套延伸”的方略,通过上门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乡贤(经济能人)招商等方式,把园区招商引资同发展特色经济、完善城市功能结合起来,注重引进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加快形成企业、产业集群。是年,入驻企业有广福包装有限公司、凌云印刷包装有限公司、魏荫名茶有限公司、龙发建材有限公司、安溪酒厂有限公司、远安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天福茶叶有限公司、茶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绿如蓝园艺有限公司9家,总投资4.66亿元。2007年底,城区工业园入驻企业共149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34家,总投资89.3亿元,共吸纳就业人员2.91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家,产值71.35亿元,纳税3.25亿元。英发家具有限公司、凯鹰电源电器有限公司、泰兴特纸有限公司、佳胜针织服装有限公司、波特(安溪)鞋业有限公司、聚丰工艺品有限公司6家企业,年产值均在亿元以上。
  四、机构与管理
  2005年3月,安溪县城区工业园城东片区管理委员会和安溪县城区工业园后垵片区管理委员会成立。2006年8月,上述两个管理委员会分别更名为安溪经济开发区城东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和安溪经济开发区城南工业园管理委员会。2007年8月,上述两个管理机构整合,成立安溪经济开发区城区工业园管理委员会,人员8人。
  2005—2007年,城区工业园管委会认真履行招商引资、协调服务和发展经济的基本工作职责,为入驻企业提供咨询、审核、办证、收费“一条龙”服务;坚持每月项目协调会议制度,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项目遇到的实际问题;实行项目建设责任制度,对重点项目进行归口跟踪服务与管理;强化“你投资,我服务”意识,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小事快办,为投资者提供安全、文明、高效的创业环境。
  第二节 德苑工贸园
  一、规划布局
  德苑工贸园位于安溪县城西侧、蓝溪与清溪的汇合处,地势较为平坦,城区西二环路主干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被誉为安溪的西大门。2004年,德苑工贸园按照“规划先导,夯实基础,市场导向,招商带动,持续发展,构建平台”的工作思路,聘请福建农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对园区进行总体规划。规划总面积800公顷,分两期开发建设。首期规划面积为547公顷,范围涉及“两镇五村一场”(凤城镇吾都村,城厢镇光德村、仙苑村、中标村、雅兴村,冬青场)。其定位是:以商业物流为主导,以工业配套为支撑。具体是以安德物流为龙头,以“四大市场”(粮食、蔬菜、水果、水产品市场)、粮食储备库、家居工艺城、龙凤都城为配套,建设集物流、商贸、工业、文卫、科研、商住为一体的工贸园区。园区分为德苑、中标、闽商投资、澳江和冬青5个小区:德苑小区面积347公顷,为商贸物流区;中标小区面积70公顷,为食品产业区;闽商投资小区面积69公顷,为电子、机械制造区;澳江小区面积21公顷,为工艺品加工区;冬青小区面积40公顷,为轻工业区。二期规划面积为253公顷,范围包括城厢镇雅兴村、团结村、码头村。其定位是:以具有科技含量、高效益、无污染的轻工业为主,配套建成生态型的工业区。二期开发建设计划在适当时机启动,争取用3年—5年时间完成。一、二期园区建成后,预计年产值40亿元。
  二、园区建设
  2003年,县政府以土地预登记方式向银行贷款,建设园区重点工程——城区西二环路德苑段。2004年,完成德苑段道路和园区河滨西路路基建设、潘田移民安置小区“三通一平”(通路、水、电、平整建设用地)等,共投入资金4500万元,开发面积70公顷。2005年,德苑工贸园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盘活资金。同时,认真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创建园区和谐开发建设环境。共动用拆迁民房15幢、面积1800平方米。完成园区河滨西路一期土地平整、路面2.5公里硬化等工程,共投入资金9500万元,开发面积110公顷。2006年,完成园区河滨西路二、三期路面2公里硬化,电信、自来水、排水、排污管网铺设和环境绿化等工程,共投入资金9680万元,开发面积122公顷。至2007年底,园区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开发面积367公顷,占首期规划面积67.09%。城区西二环路(德苑段)6公里贯通,园区道路5公里互通,园区防洪堤2.3公里、闽商投资小区防洪堤0.8公里、区间道路1.8公里竣工,德苑220千伏变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园区经济
  2004年,安德物流中心率先入驻德苑工贸园区。该企业总投资1亿元,主要经营物流、仓储,当年实现产值2000万元。接着,有华威建材有限公司、宏迪工艺品有限公司、厦丰工艺品有限公司、佳益服饰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入驻,总投资6亿元。2006年,德苑工贸园管委会创新园区建设新模式,尝试由民营企业投资开发建设工贸园区的新途径,引进惠安汾阳投资有限公司(民营企业)独资开发建设闽商投资小区。该公司计划总投资9.6亿元,当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亿元,预计2008年建成投产。该公司的引进,突破县财政资金紧缺的“瓶颈”,实现利用民间资金投资小区开发建设零的突破,产生“引进一个,带来一批”的效应。是年,入驻园区企业还有农渔产品“四大市场”、粮食储备库、味博食品有限公司等8家,总投资8.74亿元。2007年底,园区入驻企业共47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42家,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44家(项目49个);协议总投资28.6亿元,实际投资8.5亿元;投产(运营)企业21家,产值3.5亿元,纳税3200万元,共吸纳就业人员1.25万人。
  四、机构与管理
  2003年10月,安溪县城区工业园德苑片区管委会成立,人员12人。2006年,该管委会更名为安溪经济开发区德苑工贸园管委会。同时,在德苑、中标、闽商投资、澳江和冬青5个小区各设开发建设办公室。2007年没变。
  2003—2007年,德苑工贸园管委会根据县委、县政府授权,对工贸园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为入驻园区企业的项目选址、建设用地与工程规划等办理审核报批手续,提供优质服务;根据安溪县情和园区的功能定位特点,做好项目招商的可行性研究和包装工作,推出适应园区功能定位的规模项目;做好项目筛选工作,争取引进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并有适度规模的企业(项目),带动园区上下游项目并产生聚集效应;组织招商小分队和委托安溪驻外办事机构协同招商引资。
  第三节 龙桥园
  一、规划布局
  2003年前,龙门、官桥两镇在其北、南接壤处自行规划开发建设零星工业小区。2004年后,县委、县政府为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将上述工业小区整合,成立安溪经济开发区龙桥园。该园位于安溪东南部,省道206、207线穿过中心区域,交通便捷;距厦门经济特区仅45公里,区位优越。县政府先后聘请泉州、厦门城市规划设计院对龙桥园进行控制性规划及辅助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其定位是“南旅游、北工业”:以“生态工业园,厦门后花园”为目标,以工业、旅游、城市“三位一体”为主题,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工业园区,控制面积6000公顷,可开发用地面积3950公顷。其产业布局:西、南侧发展旅游产业,重点建设休闲旅游房地产、温泉度假、养生保健等项目,并根据其地理、生态、资源等特点,打造以温泉疗养、山地运动为基本功能,以休闲娱乐为提高功能,以商务会议、康复保健为专门功能,形成多层次、多功能旅游开发建设格局;东、北侧发展工业产业,重点建设食品、电子、机械、服装、建材等项目。其空间布局:沿溪(境内清溪、蓝溪)布局,沿溪开发,建设新区,吸引两头(官桥、龙门两镇),打破现有两镇行政区划界限,引导人口向新区集中,形成新的城市核心区。
  二、园区建设
  2004年,龙桥园实施“南北延伸、跨江西拓”发展战略,进行分期分片开发建设,以环东大道为纽带,向南推进梧桐内食品加工小区、拥军产业园建设,向北推进莲峰小区、塘垅工业小区、乌冬格小区建设;以环西大道为纽带,向西推进和平、上苑、善益三大工业小区建设。抓好路、电、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至2007年底,整个园区投入开发建设资金近3亿元,开发面积243.3公顷,正在开发200.87公顷。中心区域建成道路15公里、110千伏变电站2座,日供水能力1万吨自来水塔2座,铺完配套供水管网,建成覆盖全区的电信网络。
  三、园区经济
  2004年,龙桥园管委会按照“政府引导、公司运作、自求平衡、滚动发展”的原则,做好园区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入驻园区生产经营企业35家,产值15.5亿元,纳税6825万元,吸纳从业人员5000人。2007年,入驻企业共67家,在建21家,总投资20亿元,其中,中外合资企业11家,合同投资金额4900万美元,实际投资3800万美元。入驻企业主要包括食品、电子、机械、服装、建材5大产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6家。规模以上企业不乏高新项目,其中,特库克汽配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的研究开发,是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之一;纬璇服装有限公司是世界名牌服装“乔丹”“特步”的生产基地,其生产流水线是目前国内同行业最为先进的。是年,园区生产经营企业46家,产值24.1亿元,比2004年增长55.48%,占全县工业总产值8.5%;纳税1.06亿元,比2004年增长55.22%,占全县财税收入6.8%。其中,闽华电池有限公司、泉州瑞麦食品有限公司、纬璇服装有限公司、八马茶业有限公司、铁观音集团有限公司5家企业年产值均在亿元以上;闽华电池有限公司、泉州瑞麦食品有限公司2家企业年纳税均在千万元以上。园区企业吸纳从业人员共1.3万人。
  四、旅游开发
  2002年,志闽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首家进入园区,进行旅游开发建设。至2007年底,建成志闽、野山谷和观山农家乐等旅游区,辟有情人幽谷、滑索、漂流、攀岩、烧烤、野战、野营、野炊、垂钓、篝火、划船、游泳等游乐活动项目;在建天湖旅游休闲中心,投资30亿元,占地360公顷,建设高尔夫球场、酒店、别墅、会展、商务、购物、餐饮、娱乐、疗养等项目,已采运土石方200万立方米、浆砌石1.3万立方米。
  五、机构与管理
  2004年,安溪县城区工业区龙美片区管委会成立。2005年12月22日,该管委会更名为安溪工业区龙桥园管理委员会。2006年8月9日,安溪县工业区龙桥园管理委员会更名为安溪经济开发区龙桥园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招商服务部、工程建设部,人员12人。2007年没变。
  2004—2007年,龙桥园管委会以服务园区为宗旨,对入驻企业所需的各种手续均予无偿代办,并实行“一条龙”服务;对入驻企业一律给予享受省级经济开发区优惠政策待遇,属高新企业(项目)可优先、优惠提供建设用地;采取公司化运作、社会化服务、专门化招商、各部门协作的方式,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
  第四节 湖头工业园
  一、规划布局
  1991年起,湖头镇先后规划开发云林、美坂、火车站工业小区。2002年,湖头镇将上述3个工业小区进行整合,成立湖头工业小区。2007年9月,县委、县政府决定结合湖头新城建设,扩大湖头工业小区规模,成立安溪经济开发区湖头工业园。聘请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厦门分院对园区进行规划。其定位是:以工业为主导,充分发挥湖头镇已形成的工业重镇优势,聚集资源、产业、人才、科技等要素,以“大招商、招大商”为工作格局,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园区规划建设面积3000公顷,可开发面积1980公顷,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两个功能区。轻工业区规划建设面积1520公顷,主要发展工程机械配件、塑料制品、轻质墙材和装饰材料等产业;重工业区规划建设面积1480公顷,重点发展钢铁、镍、水泥和焦化等产业,逐步形成以建材、冶炼为支柱的产业体系。短期内完成园区物流中心、高科技园等配套项目建设,使园区工业总产值超80亿元;中长期内,使园区的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成为安溪西北部的工业中心,带动半径100公里范围内各乡(镇)及邻县经济发展。
  二、园区建设
  2004—2007年,湖头工业园在开发建设中严格遵照县政府制定的征地拆迁安置规定,做好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安置工作。共征用土地250公顷,动迁、拆迁各类建筑物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民房16万平方米,安置居民4000人。完成回填平整用地250公顷。2006年,投入资金8500多万元,启动湖头新城17.5公里环城路建设,完善水、电、通信等各项配套设施,优化投资环境,“筑巢引凤”,吸引企业向园区聚集。
  三、园区经济
  2002年,构建园区、镇、村、企业“四位一体”的招商引资体系,各显神通,同心招商。是年,福建三安钢铁有限公司率先入驻园区。此后,陆续有三元集发有限公司、安溪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其中,规模最大的企业福建三安钢铁有限公司,是福建省第二大钢铁生产基地,泉州市百家重点企业和福建省“纳税百强企业”。该公司占地面积120多公顷,总投资55余亿元,年产铁160万吨、钢200万吨、钢材200万吨,销售总额超60亿元,从业人员2500人。2005年,湖头工业园投产企业22家,产值35亿元,纳税0.7亿元。2007年,园区入驻企业共32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4家;总投资85亿元,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企业有11家;共吸纳从业人员3500人。园区基本形成以钢铁冶炼、水泥建材、电力、服装、食品加工为支柱的产业体系。是年底,投产企业32家,产值47.8亿元,纳税2.2亿元,其中,福建三安钢铁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年产值均在1000万元以上。
  四、机构与管理
  2007年8月前,工业园由湖头镇党委、政府管理。是年9月,安溪经济开发区湖头工业园管委会成立。管委会坚持“以培育建材冶炼产业集群为中心,轻、重工业并举,以工业化推进产业化,以产业延伸升级,做大做强工业园”的理念,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按照“统一规划、有序推进、政府支持、公司运作、独立核算、滚动发展”的模式,建立健全运作机制,增强园区开发功能。加强市场运作,多方筹集资金,坚持集约用地,提高园区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率,增强园区效益。严格执行入园项目限期投建、限期投产制度,杜绝土地资源浪费,实行灵活的优惠政策,增强园区吸引力。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