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民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35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民生活
分类号: F126
页数: 3
页码: 468-470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91-2007年安溪县农民生活,就业状况、收入水平、居住条件、消费水平情况的简介。
关键词: 安溪县 人民生活 农民

内容

一、就业状况
  1991—2007年,随着全县经济发展,个体私营企业的崛起,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迅速发展,拓宽农村就业和劳动力输出渠道,改善农民就业环境和就业结构,农村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大大增加,大批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1991年,全县农村劳动力34.03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分别为26.22万人、2.31万人、5.50万人,各占劳动力总量77.05%、6.8%、16.17%。2007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达50.71万人,比1991年增加16.68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分别为23.68万人、10.11万人、16.92万人,各占劳动力总量的46.69%、19.94%、33.37%。是年,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中的比重达53.3%,比1991年22.95%提高30.35个百分点。
  二、收入水平
  1991年,安溪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递增。199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272元,首次突破千元大关,是1991年617元的2.07倍。
  1996年,安溪农村经济发展较快。是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302元,比1995年增长40.94%,消除绝对贫困。199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709元,比1996年增长17.68%,摘掉贫困县帽子,农村初步完成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199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185元,比1991年增长4.16倍,在全省农村县中的位次由1991年的倒数第6位上升到全省第22位,前进36位;全县小康乡(镇)22个、小康村432个、小康农户21.22万户,分别占乡(镇)总数的91.7%、建制村总数的94.1%、农户总数的95.4%。全县小康进程综合得分97.6分,通过福建省小康建设验收。
  2001年,全县实施“工业强县、茶业富民”发展策略,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是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510元,至2005年增加到5156元,突破5000元大关,比2000年增长54.14%,年均递增9%
  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781元,从2005年全省第12位上升到第7位,年均增幅比省、市高出近一倍。2007年,安溪进入“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第四次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的第97位。农民人均纯收入6435元,比1991年增长9.43倍,年均递增15.6%。
  三、居住条件
  1991年,随着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安溪被列为全国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县后,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农村第三产业结合起来,按照“人口入城(镇)区、住宅入小区、工业入园区、商贸入市(街)区”的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不少乡(镇)中心区域及附近的村庄不但改变环境脏、乱、差现象,而且实现居住楼房庭院化、房屋装饰城市化。全县出现经岭、经兜、仙苑、奇观、溪坂、美溪、尤俊等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的精品村、示范村。2007年底,全县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14平方米,比1991年增长73.96%,比2000年增长16.39%。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22.86平方米,占65.05%;砖木结构面积10.87平方米,占30.93%,土木结构面积1.41平方米,占4.02%。是年,全县农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1036.56元,比1991年增长8.38倍。
  四、消费水平
  (一)消费结构
  1991年,全县农民食品消费支出331.93元,恩格尔系数58.34%。2007年,全县农民用于吃、穿、住的基本生存类消费比重下降,文化教育、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服务性支出等消费比重上升。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869.81元,恩格尔系数41.87%,比1991年下降16.47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支出252.43元,比重5.65%,比1991年下降1.1个百分点;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345.27元,比重7.73%,比1991年提升4.4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95.59元,比重2.14%,比1991年下降0.9个百分点;交通通信消费支出529.42元,比重11.86%,比1991年提高10.8个百分点;服务性消费支出1064.79元,比重23.84%,比1991年提高22.9个百分点。
  (二)消费商品化
  1991年,安溪茶业、藤铁工艺、建材冶炼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改变农村原来自供自给的生存型消费模式。不少农民家庭对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高,生活消费的现金交易越来越多,商品化、社会化不断提高。是年,全县农民人均购买商品支出426.81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75.02%。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购买商品支出4315.49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96.63%,比1991年提高21.6个百分点。
  (三)消费质量
  食物结构 1991年,许多农民生活追求饮食的多样化和营养价值。在食物结构中,主食份额下降,副食品份额上升并超过主食。是年,全县农民人均主食消费支出129.98元,占生活消费品支出24.73%;副食品消费支出142.35元,占27.08%,超过主食2.35个百分点。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主食消费支出315.34元,占10.48%;副食品消费支出1104.68元,占36.72%,超过主食26.24个百分点,比1991年增长6.76倍。
  衣着消费 1991年,全县农民衣着消费的主要变化是布料购买量下降,成衣购买量逐步上升。着装由一衣多季变为一季多衣,从过去的低档、耐用型向高档、新款、舒适型转变,“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的着装观念几乎成为历史。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236.36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5.29%,比1991年增长6.24倍。
  家庭设备 1991年,大部分农村居民家庭设备用品拥有量迅速增加,档次提高,品种多样。2007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支出252.43元,比重5.65%,比1991年增长5.59倍。每70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洗衣机36台、电冰箱39台、空调机11台、微波炉18台、热水器48台、彩色电视机73台、影碟机9台、家用计算机3台。
  交通通信消费 1991年,全县农民交通、通信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1.05%。2007年,支出529.42元,占11.86%,比1991年提高10.81个百分点。每70户农村居民拥有电话机65部、移动电话86部、摩托车68辆,有的农民还购买小轿车。
  文化教育娱乐消费 1991年,全县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学习文化技术,重视培养子女的风气日盛。2007年,全县农村居民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345.27元,占生活消费支出7.73%,比1991年的19.25元增长16.94倍。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