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县城规划编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31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县城规划编制
分类号: TU984.2
页数: 2
页码: 420-421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安溪县,1984年至2004年规划修编工作的情况简介。
关键词: 安溪县 规划编制 县城

内容

一、1984年规划编制
  1984年,县政府聘请上海同济大学首次编制《安溪县城总体规划》。1985年,规划完成。县城定位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的开放城镇。结构为“一城两区”(旧城区、溪西区和溪南区)。范围为东至凤城镇先声村美寮,西至城厢镇同美村,南至城厢镇土楼村,北至凤冠山麓及凤城镇吾都村,面积2平方公里—3平方公里,用地面积1平方公里—2平方公里。人口近期(1985—1990年)2.2万人,远期(1985—2000年)3万人—4万人。
  二、1994年规划修编
  1994年,聘请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1984年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对县城进行规划修编。1995年,修编完成。县城定位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厦、漳、泉经济地区中以轻工业、茶叶加工为主的闽南重要城镇。结构为“一城五片区”(旧城、北石、城西、光德—同美、圆潭—过溪、土楼工业区)。范围为东至过溪村龙尾,西至光德村大寨山脚,南至土楼村寨内,北至中标村福岗,面积25平方公里,用地面积近期6.5平方公里,远期11.2平方公里。人口近期(1994—1998年)7万人,远期(1998—2014年)15万人—18万人。
  三、1999年规划修编
  1999年,聘请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1994年规划修编的基础上,对县城进行规划修编。2000年,修编完成。县城定位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著名茶乡、侨乡,以发展轻工业为重点,第三产业较发达的工贸型山水城市。结构为“一轴一心两组团七片区”(一轴,以蓝溪走向形成自西向东城市空间主轴;一心,以自然山水形成空间分隔,强化形成旧城区为城市单一中心;两组团,以旧城为中心,新城建设向东、西拓展形成“东翼”与“西翼”两个城市组团;七片区,旧城片区、砖文片区、圆潭片区、过溪片区、同美片区、光德片区、吾都片区)。范围面积101.3平方公里,用地面积27.5平方公里。人口近期(2000—2005年)11.5万人,远期(2020年)17.5万人。
  四、2004年规划修编
  2004年6月,聘请福建省城乡建设规划院在1999年规划编修的基础上,对县城进行规划修编。2006年4月,修编完成。县城定位为全国著名茶乡,以轻工业为重点,第三产业较发达,集水光山色、闽南特色于一体的工贸型山水城市。结构为“一轴双城三组团”(一轴,城镇发展将沿蓝溪和省道206线主轴展开;双城,主城区和辅城区姐妹城;三组团,中心组团,东翼组团、西翼组团),使大县城形成“南展北仰,东跃西联,主辅双城,一线展开”的双城双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城区面积38.4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24.4平方公里,辅城区13.9平方公里。人口近期(2006—2010年)25万人(主城16万,辅城9万),远期(2010—2020年)31万人(主城20万人,辅城11万人)。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