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输变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31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输变电
分类号: TM72
页数: 3
页码: 411-413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安溪县输变电,包括了输变电网、安溪县城电网、农村电网、电网管理。
关键词: 安溪县 输变电 输电技术

内容

一、输变电网
  1991年,安溪电网通过110千伏井溪线连接220千伏泉州井山变电站联入省电网,形成以110千伏电压等级为主的主网架、35千伏电压等级相配套的输变电网络格局。1992年9月,新建的110千伏城关变电站由原110千伏井溪(湖头)线开断接入,联入省电网。1998年10月,新建的110千伏官桥变电站投入运行。1999年6月,城关变电站进行二期扩建;官桥变电站扩建,增容5万千伏安。2002年,为满足三安钢铁厂及龙涓乡用电需求,开工建设110千伏三安变电站,并对35千伏龙涓变电站进行扩建。2003年5月,三安变电站投入运行,通过110千伏湖头变电站和“T”接安桥线的110千伏安三线专供福建三安钢铁有限公司厂用电;6月,110千伏祥华变电站竣工投入运行。2004年10月,龙涓110千伏变电站一期工程投入运行。2005年7月,安溪首个220千伏仙苑输变电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全县主网架跃升为220千伏,6座110千伏变电站分别接入该变电站,县电网形成以220千伏仙苑变电站为枢纽的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的网络格局。2007年,续建或新建的输变电工程有110千伏洪佑变电站、110千伏员宅变电站、110千伏龙涓变电站二期、110千伏祥华变电站二期。至2007年底,全县拥有35千伏变电站30座,主变压器60台,总容量33.53万千伏安;35千伏线路63条(含发电厂、站送出线路),总长687.45公里。110千伏变电站6座,主变压器10台,总容量44.3万千伏安;110千伏线路17条,总长361.64公里。220千伏变电站1座(不含在建变电站),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36万千伏安;220千伏输电线路4条,总长127.06公里。全县35千伏及以上主变压器总容量108.77万千伏安;6(10)千伏配电线路3039.61公里;公用配电变压器2880台,总容量41.38万千伏安;专用配电变压器1715台,总容量29.75万千伏安;最高供电负荷33.7万千瓦。
  二、安溪县城电网
  1991年,县城电网有35千伏城西、城东变电站,10千伏配电有30回区域馈线。1994年9月,110千伏城关变电站投入运行,架设10千伏配电线路城北623线、城南Ⅰ634线、上场632线3回馈线,线路总长32.20公里;并将旧城区及上场片区改由110千伏城关变电站直供。1995年10月,整改10千伏配电线路2.50公里,专供自来水公司用电。1996年,架设城南Ⅱ624线5.25公里,增供城区居民生活用电;架设魁斗625线6.80公里,联络魁斗镇供电区;先后对北石、同美开发区的10千伏配电网络进行整改,调整部分馈线负荷分布,整改双凤616线、北石619线,更新换大导线线路6.20公里,保证开发区的工厂和居民小区的用电;将中山路、河滨北路、八三一路、新安路、东岳路以及部分城区主干道的裸铝导线更换为绝缘导线5.3公里;更改8路原架空线为地下电缆敷设38.30公里;新增城区配电变压器121台,容31690千伏安;新建配电室2座,组合变箱式变电站2座,更换油浸开关为无油开关5台。是年8月,35千伏城东变电站建成投入运行,先后架设10千伏5回馈线,线路长35.10公里,供新加坡花园小区、安溪火车站、中国茶都、凯鹰电池厂和员宅、土楼、路英村用电。2002年5月,从110千伏城关变电站10千伏间隔出线,架设仙苑631线、光德636线2.70公里;同塔架设10千伏城北2回馈线和参内621馈线6.80公里。2006年,架设10千伏配电线路2回4.20公里,由220千伏仙苑变电站直供德苑及同美开发区用电。是年10月,同塔架设10千伏沼涛I638线、沼涛Ⅱ626线3.80公里;并沿河滨南路同塔架设10千伏清溪Ⅰ637线、清溪628线8.70公里。至此,110千伏城关变电站10千伏出线,增至15回。至2007年底,县城电网有10千伏配电线路30条,总长189.35公里,低压线路451.80公里;公用配电变压器314台,容量89258千伏安,专用配电变压器299台,容量74765千伏安,供电量2.5亿千瓦时。
  三、农村电网
  1991—1994年,参内、官桥、湖头建设10千伏开闭所3座,架设10千伏出线4回、5回、6回;35千伏蓝田变电站、蓬莱变电站和青洋简易变电站先后运行,架设10千伏线路6回、6回、1回。1995年底,安溪县有6千伏—10千伏配电线路1767公里,0.4千伏线路3407公里。1996—1999年,35千伏祥华变电站、城东变电站、龙门变电站、西坪变电站、桃舟简易变电站、龙涓变电站(安溪县最后一个乡实现与县电网联网)、大坪简易变电站和金谷简易变电站先后运行,分别架设10千伏出线9回、8回、11回、9回、4回、11回、6回、12回;110千伏安桥变电站竣工运行,架设10千伏出线7回。2000年,安溪县开始实施农村电网改造,一、二期农改工程涉及24个乡(镇),400个建制村,546个单项工程,新建与改造10千伏线路719.9公里,0.4千伏线路3248.87公里,接户线路4915.98公里;同时,安溪县电力公司垫资3453万元(包括更换配电变压器)改造农村电网工程,涉及48个建制村,新建与改造10千伏线路526.64公里,0.4千伏线路365公里。是年底,全县有6千伏—10千伏线路2015公里,0.4千伏线路3541公里。2002年6月12日和2003年11月10日,一、二期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分别通过省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办公室、农村电网改造办公室验收。至此,全县有448个建制村电网改造完成。2007年底,全县拥有6(10)千伏配电线路3039.61公里,0.4千伏线路4942.6公里。
  四、电网管理
  1991年,电网分为省属电网、地方电网(县、乡),实行分级管理。全县20个乡(镇)供电企业有6家采取集体管理,其余实行承包经营,个别供电企业承包给个人,承包者与乡(镇)政府签订上缴利润基数。多数供电企业设备老化严重,供电可靠性差,隐患多,综合网损高。1999年,国务院出台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安溪县全面实施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农村电网改造。2000年9月,县电力公司公布《供电所管理制度》,县、乡(镇)电网实现一体化管理,实行“三公开”(电量公开、电价公开、电费公开),“四到户”(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和“五统一”(统一电价、统一票据、统一抄表、统一核算、统一考核),农村实现一户一表制;推行“双满意”(政府满意、群众满意)工程,管理逐步规范。2002年,全面开展农村电网管理年活动,制定供电所的电费收费率、抄表率、线损率的考核指标,推行电网规范化管理和规范化服务。是年底,全县11个供电所被省电力有限公司授予“规范化管理供电所”。2003—2005年,县电力公司被福建省农村电网“两改一同价”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先进集体”称号,全县23个乡(镇)供电所中的22个达到规范化管理标准。2007年,全县供电可靠率99.61%,综合线损率7.98%,县供电有限公司实现连续安全生产记录3123天,被省电力公司评为“农村电网安全生产管理标杆单位”。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