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公路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29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公路建设
分类号: U412.36
页数: 8
页码: 392-399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安溪县的公路建设,包括了普通公路、公路桥梁、公路养护。
关键词: 安溪县 公路 公路建设

内容

一、高速公路
  金安高速 2003年5月,安溪县规划建设第一条高速公路(南安)金淘—安溪高速公路,起于泉三高速公路南安金淘亭川枢纽互通,经南安金淘镇眉山乡,安溪参内乡、城厢镇、官桥镇、龙门镇,至同安区双溪口进入厦门境内,全长57.18公里,总投资49.82亿元。其中,安溪实验路段,起点为龙门镇溪坂村跳头,经龙门镇溪坂、溪瑶、内瑶、碧水电站、潮顶、后溪,终点为安溪县与同安区交界的双溪口处,全长6.82公里,由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按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有4座隧道、6座大桥,路面为双向4车道,全封闭、全立交,并设有交通安全、服务和管理设施、监控、通信等系统,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2004年6月,县政府授权县路桥建设发展公司采用BT模式(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进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融资模式)进行招标,确定该工程由厦门恒兴实业有限公司投建,核工业长沙中南建设工程集团公司承建,总投资3.89亿元。此举开创福建省县级自筹资金建设高速公路的先河。7月29日,安溪实验路段开工建设。2007年10月,竣工验收。经省交通质检站检测,该工程项目所有工程合格率均超过90分(百分制)。金安高速公路通车后,安溪到厦门的路程可从1小时30分钟缩短为40分钟。
  二、普通公路
  (一)省道
  1991年,安溪的省道过境线有S205线、S212线、S306线3条,也分别称为新集、郊柏、围禾公路安溪路段,总长193.86公里,基本完成双车道沥青路面建设。
  1992—1996年,安溪的省道进入大规模、高标准建设时期,先后对S306线泉安公路、S205线安同公路、S205线安湖公路计77.4公里繁忙路段实施“先行工程”建设。工程均采用部颁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标准设计,砼路面,汽—20、挂—100载重标准进行施工。
  1997年,安溪的省道建设进入再完善和延伸阶段,共对142.8公里省道进行完善或拓改和新改建建设。2002年,省政府批准省道干线“八纵九横”规划后,调整为S206线、S207线、S307线、S308线4条,对比1991年的省道网络增加了元口至尚卿至华安界的路段。至2007年,县内4条省道总长277.7公里(含重叠路段23.8公里),实际省道总长度253.85公里。
  (二)县道 1991年,安溪有湖植、虎龙、剑潘、潘南、巨科、湖珍、长多、华蓝8条县道,实际总长218.4
  公里,大多路面窄、等级低、通行能力差。1996年起,全县实施通乡(镇)或乡镇间连通的县道分期进行提级改造和路面硬化建设(第一期1998年完成沥青路面硬化建设,第二期进行路基提级改造和直接进行砼路面硬化或将沥青路面改为砼路面)。1998年2月至2000年6月,拓改X342线虎邱—西坪路段,总长6.8公里。2002年,县农村路网规划调整为X331、X337、X338、X339、X340、X341、X342、X343、X344、X354、X356共11条县道,境内总长376.47公里(含重叠长度26.44公里),实际长度350.03公里。2002年2月至2006年12月,拓改X340线剑斗—感德路段,总长11.3公里。2002年8月至2006年12月,拓改X343线芦田阔格—祥华石狮格路段,总长23.4公里。2005年4月—11月,拓改X339线桃舟—南坑路段,总长19.09公里。2005年底,县道全部完成沥青或砼路面建
  设。2006年8月起,拓改X344线罗岩—龙涓路段,总长26.96公里。至2007年,全县有县道11条,实际总长350.03公里,路面全部高级或次高级化,实现提级加宽及高级砼路面硬化218公里,次高级沥青路面硬化132公里。
  (三)乡村道
  1991年,安溪乡道村道不分,统称乡村道,共484条,总长2768公里。1995年,全县完成建制村的村村通路基工程。1992年起,乡村公路开始起步砼路面硬化。2002年,安溪完成全国第二次公路(包括桥梁)普查,把乡村道划分为乡道和村道,进行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2003年,安溪实施省政府、省交通厅启动的“年万里农村路网建设工程”,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开展农村路网建设。2005年10月,全县436个建制村通村公路全面实现砼路面硬化目标,砼路面硬化里程1546公里。2006年,启动通自然村公路硬化建设工程。至2007年,全县有乡道168条,总长958公里,村道1317条,总长3135公里,乡村道砼路面硬化总里程1796公里,乡村道连接省道、县道,联通境内村庄,形成纵横交错的公路网。
  三、公路桥梁
  1991—1992年,新建和声大桥、白濑大桥。1993年,新建颖如大桥、罗内大桥、石壁大桥。1997—1998年,新建蓬庭大桥、溪美大桥。1999—2000年,新建蓝溪大桥、铭选大桥、鲁藤大桥。2001—2004年,新建双安大桥、云林大桥、三安大桥。2006—2007年,新建迎宾(清水岩)大桥、横坑大桥。至2007年,全县有大、中、小公路桥梁1373座32317米(不包括卷十三《城乡建设》第二章第二节第二目记载的城区桥梁及西二环路的桥梁),其中,大桥29座4283米、中桥185座9969米、小桥1159座18605米。
  四、隧道
  龙门隧道 位于省道205线安同公路龙门镇与厦门市同安区交界的马鞍格,海拔337.7米。1993年1月3日开工建设,1995年5月1日竣工通车。隧道长1006米,行车道宽9米+人行道宽2×0.75米,高7.35米。该隧道是当时安溪有史以来最大的交通建设项目,在建设资金困难时,有1048个单位和53295名安溪海内外乡亲、台港澳同胞及各界人士捐款2202.95万元投入建设。国务院总理李鹏亲自题写隧道名“龙门遂道”。
  五、公路养护
  (一)专养公路
  1991年,安溪公路分局承担安溪境内423.42公里专养公路的养护工作,其中,省道4条209.67公里,县道6条210.65公里,乡道1条3.1公里;水泥路面166.94公里,沥青路面235.19公里,沙土路面19.09公里,隧道1006米/1座,桥梁3997.5延米/117座,涵洞1250道,是泉州地区负责专养公路养护里程最长的公路分局。县交通局协养专养公路(县道X340线的部分路段)30.64公里。
  1992—2000年,每年完成近2000万元的路基防护、路面大中修、公路绿化、房屋修缮、大中小桥梁加固改造、交通安全标志标线等专案工程以及小修养护工作。
  2001—2007年,专业养护有较大发展。专养公路路面有水泥路面、沥青路面、沙土路面。养护工具由先前用锄头、土箕、手推车、小铁桶、小铁勺等,后发展到使用沥青洒布车、沥青搅拌机等半机械化、机械化机具,路面保洁使用安全高效的“扫地王”专用车辆,水泥路面修补实行机械化击碎、拌料、摊铺一条龙作业。至2007年,全县专养公路421.69公里,其中,省道209.67公里,县道209.04公里,乡道2.97公里。
  (二)群养公路
  1991—2007年,全县除县公路分局专业养护的省道、县道公路外,其余135公里县道和4090公里的乡道、村道都作为农村公路,由所在区域的乡镇、建制村作为责任主体进行建设管理养护。县交通部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技术业务指导和监管。
  (三)公路绿化
  1991—2003年,公路绿化工程极少。2004年,安溪公路分局按照“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结合、花草并举、见缝插绿”的原则,有计划地打造“绿色通行”环境。是年,投入资金4.14万元,在省道S206线(219K—236K)两侧路肩新种芒果树129株、省道S307线(106K—118K)
  两侧路肩新种芒果树262株、垂枝松372株。2007年,投入资金249万元,先后完成省道S206线城区至龙门段,魁斗至城区段,省道S207线虎邱至罗岩段,县道X344线罗岩至举溪段,县道X340线剑斗至感德段的综合整治及绿化美化建设。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