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基础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296
颗粒名称: 卷十二 基础设施
分类号: F294.3
页数: 28
页码: 395-4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基础设施,包括了交通设施、铁路建设、机构与管理。
关键词: 安溪县 基础设施 交通

内容

第一章 交通设施
  1991年,安溪公路通车里程1525公里,公路密度49.9公里/百平方公里,且大多路面窄、等级低,制约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年,安溪着力交通网络建设,根据“十五”计划国家东部公路网络发展目标要求和省交通厅省道干线“八纵九横”网络规划,结合县情,编制实施《安溪县农村公路网“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规划》。至2007年,全县形成以4条省道(S206、S207、S307、S308线)为骨架,以11条县道(通乡镇)为支线,以通436个建制村乡道为辅线,以通各自然村村道为延伸的四通八达公路网络,公路通车里程4697公里,比1991年增长2.08倍,公路密度153.6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通建制村公路混凝土路面硬化率100%。漳泉肖铁路安溪段全线贯通,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交通条件逐步向等级化、现代化迈进。县交通、公路部门实施公路建养并举,加大养护投入,公路建设养护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安溪实现“工业强县、茶业富民”战略目标创造条件。
  第一节 公路建设
  一、高速公路
  金安高速 2003年5月,安溪县规划建设第一条高速公路(南安)金淘—安溪高速公路,起于泉三高速公路南安金淘亭川枢纽互通,经南安金淘镇眉山乡,安溪参内乡、城厢镇、官桥镇、龙门镇,至同安区双溪口进入厦门境内,全长57.18公里,总投资49.82亿元。其中,安溪实验路段,起点为龙门镇溪坂村跳头,经龙门镇溪坂、溪瑶、内瑶、碧水电站、潮顶、后溪,终点为安溪县与同安区交界的双溪口处,全长6.82公里,由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按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有4座隧道、6座大桥,路面为双向4车道,全封闭、全立交,并设有交通安全、服务和管理设施、监控、通信等系统,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2004年6月,县政府授权县路桥建设发展公司采用BT模式(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进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融资模式)进行招标,确定该工程由厦门恒兴实业有限公司投建,核工业长沙中南建设工程集团公司承建,总投资3.89亿元。此举开创福建省县级自筹资金建设高速公路的先河。7月29日,安溪实验路段开工建设。2007年10月,竣工验收。经省交通质检站检测,该工程项目所有工程合格率均超过90分(百分制)。金安高速公路通车后,安溪到厦门的路程可从1小时30分钟缩短为40分钟。
  二、普通公路
  (一)省道
  1991年,安溪的省道过境线有S205线、S212线、S306线3条,也分别称为新集、郊柏、围禾公路安溪路段,总长193.86公里,基本完成双车道沥青路面建设。
  1992—1996年,安溪的省道进入大规模、高标准建设时期,先后对S306线泉安公路、S205线安同公路、S205线安湖公路计77.4公里繁忙路段实施“先行工程”建设。工程均采用部颁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标准设计,砼路面,汽—20、挂—100载重标准进行施工。
  1997年,安溪的省道建设进入再完善和延伸阶段,共对142.8公里省道进行完善或拓改和新改建建设。2002年,省政府批准省道干线“八纵九横”规划后,调整为S206线、S207线、S307线、S308线4条,对比1991年的省道网络增加了元口至尚卿至华安界的路段。至2007年,县内4条省道总长277.7公里(含重叠路段23.8公里),实际省道总长度253.85公里。
  (二)县道 1991年,安溪有湖植、虎龙、剑潘、潘南、巨科、湖珍、长多、华蓝8条县道,实际总长218.4
  公里,大多路面窄、等级低、通行能力差。1996年起,全县实施通乡(镇)或乡镇间连通的县道分期进行提级改造和路面硬化建设(第一期1998年完成沥青路面硬化建设,第二期进行路基提级改造和直接进行砼路面硬化或将沥青路面改为砼路面)。1998年2月至2000年6月,拓改X342线虎邱—西坪路段,总长6.8公里。2002年,县农村路网规划调整为X331、X337、X338、X339、X340、X341、X342、X343、X344、X354、X356共11条县道,境内总长376.47公里(含重叠长度26.44公里),实际长度350.03公里。2002年2月至2006年12月,拓改X340线剑斗—感德路段,总长11.3公里。2002年8月至2006年12月,拓改X343线芦田阔格—祥华石狮格路段,总长23.4公里。2005年4月—11月,拓改X339线桃舟—南坑路段,总长19.09公里。2005年底,县道全部完成沥青或砼路面建
  设。2006年8月起,拓改X344线罗岩—龙涓路段,总长26.96公里。至2007年,全县有县道11条,实际总长350.03公里,路面全部高级或次高级化,实现提级加宽及高级砼路面硬化218公里,次高级沥青路面硬化132公里。
  (三)乡村道
  1991年,安溪乡道村道不分,统称乡村道,共484条,总长2768公里。1995年,全县完成建制村的村村通路基工程。1992年起,乡村公路开始起步砼路面硬化。2002年,安溪完成全国第二次公路(包括桥梁)普查,把乡村道划分为乡道和村道,进行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2003年,安溪实施省政府、省交通厅启动的“年万里农村路网建设工程”,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开展农村路网建设。2005年10月,全县436个建制村通村公路全面实现砼路面硬化目标,砼路面硬化里程1546公里。2006年,启动通自然村公路硬化建设工程。至2007年,全县有乡道168条,总长958公里,村道1317条,总长3135公里,乡村道砼路面硬化总里程1796公里,乡村道连接省道、县道,联通境内村庄,形成纵横交错的公路网。
  三、公路桥梁
  1991—1992年,新建和声大桥、白濑大桥。1993年,新建颖如大桥、罗内大桥、石壁大桥。1997—1998年,新建蓬庭大桥、溪美大桥。1999—2000年,新建蓝溪大桥、铭选大桥、鲁藤大桥。2001—2004年,新建双安大桥、云林大桥、三安大桥。2006—2007年,新建迎宾(清水岩)大桥、横坑大桥。至2007年,全县有大、中、小公路桥梁1373座32317米(不包括卷十三《城乡建设》第二章第二节第二目记载的城区桥梁及西二环路的桥梁),其中,大桥29座4283米、中桥185座9969米、小桥1159座18605米。
  四、隧道
  龙门隧道 位于省道205线安同公路龙门镇与厦门市同安区交界的马鞍格,海拔337.7米。1993年1月3日开工建设,1995年5月1日竣工通车。隧道长1006米,行车道宽9米+人行道宽2×0.75米,高7.35米。该隧道是当时安溪有史以来最大的交通建设项目,在建设资金困难时,有1048个单位和53295名安溪海内外乡亲、台港澳同胞及各界人士捐款2202.95万元投入建设。国务院总理李鹏亲自题写隧道名“龙门遂道”。
  五、公路养护
  (一)专养公路
  1991年,安溪公路分局承担安溪境内423.42公里专养公路的养护工作,其中,省道4条209.67公里,县道6条210.65公里,乡道1条3.1公里;水泥路面166.94公里,沥青路面235.19公里,沙土路面19.09公里,隧道1006米/1座,桥梁3997.5延米/117座,涵洞1250道,是泉州地区负责专养公路养护里程最长的公路分局。县交通局协养专养公路(县道X340线的部分路段)30.64公里。
  1992—2000年,每年完成近2000万元的路基防护、路面大中修、公路绿化、房屋修缮、大中小桥梁加固改造、交通安全标志标线等专案工程以及小修养护工作。
  2001—2007年,专业养护有较大发展。专养公路路面有水泥路面、沥青路面、沙土路面。养护工具由先前用锄头、土箕、手推车、小铁桶、小铁勺等,后发展到使用沥青洒布车、沥青搅拌机等半机械化、机械化机具,路面保洁使用安全高效的“扫地王”专用车辆,水泥路面修补实行机械化击碎、拌料、摊铺一条龙作业。至2007年,全县专养公路421.69公里,其中,省道209.67公里,县道209.04公里,乡道2.97公里。
  (二)群养公路
  1991—2007年,全县除县公路分局专业养护的省道、县道公路外,其余135公里县道和4090公里的乡道、村道都作为农村公路,由所在区域的乡镇、建制村作为责任主体进行建设管理养护。县交通部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技术业务指导和监管。
  (三)公路绿化
  1991—2003年,公路绿化工程极少。2004年,安溪公路分局按照“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结合、花草并举、见缝插绿”的原则,有计划地打造“绿色通行”环境。是年,投入资金4.14万元,在省道S206线(219K—236K)两侧路肩新种芒果树129株、省道S307线(106K—118K)
  两侧路肩新种芒果树262株、垂枝松372株。2007年,投入资金249万元,先后完成省道S206线城区至龙门段,魁斗至城区段,省道S207线虎邱至罗岩段,县道X344线罗岩至举溪段,县道X340线剑斗至感德段的综合整治及绿化美化建设。
  第二节 铁路建设
  一、漳泉肖铁路(安溪段)
  漳平—泉州—肖厝铁路(简称漳泉肖铁路),东与福厦铁路毗邻,西与鹰厦铁路相连,全长191.746公里,其中,安溪段(格口至经兜)98.76公里,分为4个阶段建设:大深至福德段,全长23.10公里,(其中格口至福德段15.854公里),1958年冬始建,1970年8月1日建成通车;福德至剑斗段,全长22.04公里,1971年9月动工修建,1978年12月建成通车;剑斗至湖头段,全长19.138公里,1979年1月动工修建,1990年建成通车;湖头至肖厝段,全长127.468公里,(其中湖头至经兜段,全长41.728公里),199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动工修建,计划投资8.05亿元(其中贷款日元65亿元,折合人民币2.5亿元),列为福建省“八五”计划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为全省第一条由地方政府集资兴建的铁路,1995年,全线建成通车。1996年5月1日,开通全国直达货运。1997年5月1日,试通客运。1998年12月30日,正式挂牌营业。1993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漳泉铁路题词:“建设漳泉铁路,繁荣侨乡经济。”
  二、桥梁
  1992—1995年,修建的漳泉铁路湖泉肖段县境内建桥梁18座,总长2118.60米,其中,200米以上的大型铁路桥梁5座。
  三、隧道
  1992—1995年,修建的漳泉铁路湖泉肖段县境内共建有金谷下仔隧道,全长1319米;魁斗鲁庭隧道,全长173米;魁斗岩顶隧道,全长2595米;城厢虎崎隧道,全长152米;4座隧道,总长4239米。
  四、火车站
  1992—1996年,修建的漳泉铁路湖泉肖段县境内设有湖头站(三等站)、金谷站(四等站)、安溪站(三等站)及南山头一个预留站。安溪站列入城市规划区内县级火车站,位于城厢镇砖文村后割,与特产城毗邻,1996年12月落成。站房建在铁路右侧,长87米,宽25米,高6层21米,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内设候车室63平方米,售票厅280平方米,行包房260平方米。站房前设有广场,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站房后设站台一座,长450米,宽10米。至2007年,全县有安溪站、金谷站、湖头站、长基站、剑斗站、感德站、福德站、小舟站和格口站9个火车站。
  第三节 机构与管理
  一、机构
  县交通局 1991年,安溪县交通局(简称县交通局)内设人秘、交管、计财、工程、安全企业管理5个股,编制9人,其中,行政7人,工勤2人,实有9人。1996年,内设人秘、计财、工程、运政运务、路政管理、安全企业管理6个股室,编制17人,其中,行政16人,工勤1人,实有17人。
  2002年,内设办公室、计财、工程、路政、安全5个股室,编制15人,其中,行政13人、工勤2人。2003年,县交通运输管理所更名为县运输管理所,级别、编制没变,加挂县地方海事处牌子。2006年,县交通工程建设管理所成立,事业单位编制5人,财政全额拨款。至2007年,县交通局内设办公室、计财股、工程股、路政股、安全股5个股室,编制15人,其中,行政13人,工勤2人。下辖县运输管理所、县地方海事处、县路桥建设发展公司和县交通工程建设管理所。
  泉州市公路局安溪分局 1991年,为泉州公路分局安溪公路段,内设3股1室2站,分别为工程股、财务股、机材股、办公室、养路费征收站、路政站,事业编制58人。下设38个班组、2个沥青站、1个机修班、1个驾驶班,职工307人,其中,道班工人261人,工程技术人员6人,其他人员40人。1993年1月30日,根据省政府及省交通厅《关于改革省属公路管理体制的实施办法》,泉州公路分局安溪公路段更名为泉州市公路局安溪分局;安溪公路段下属的养路费征收站更名为安溪公路稽征所,2月与公路分局分离,属市公路稽征处管辖。1996年,安溪公路分局内设3股1室1所,分别为工程股、财务股、机材股、办公室、路政所,事业编制48人。下设31个班站及彭亭通行费站,班站中有4个公路站。职工编制337人,实有职工274人,其中,道班工人207人,技术人员24人,其他人员43人。2002年,安溪公路分局内设3股1室1所,分别为工程股、财务股、机材股、办公室、路政所,事业编制40人。下设16个公路站及彭亭收费站,并隶属管理泉州市公路局安溪物资供应站,职工编制337人,实有职工228人,其中,道班工人187人,技术人员9人,其他人员32人。2007年,内设股室和编制没变。下设13个公路站及彭亭收费站,并隶属管理泉州市公路局安溪物资供应站。职工编制337人,实有职工214人,其中,道班工人182人,技术人员15人,其他人员42人。
  县公路稽征所 1993年1月1日成立,为福建省公路建设筹集专项资金的正科级交通行政执法单位,隶属于福建省公路稽征局,内设办公室、征费股、稽查股、财务股3股1室,事业编制21人,实有干部职工15人。2007年,内设股室与编制没变,实有干部职工17人。主要职能是负责安溪县辖区内所有汽车的公路养路费、客运附加费和货运附加费的征管和稽查工作。
  二、管理
  (一)道路运输市场管理
  1991—1993年,以交通稽查队为主,各交管站密切配合,开展经常性的路检、路查,开展“110”社会服务联动活动,查处各种违纪案件901起,查处投诉案件620起。1994—1999年,道路运输市场管理从原来的“重收费、轻管理”走向管理规范化、法制化。1996年,民营汽车出租公司创建营运,县交通管理部门加大对一些非法营运行为的打击力度。1999年,进行城区公交车运行线路、站点分布规划工作,开发4条公交线路,设立37个停车亭。
  2000—2003年,对客运线路进行运力调整,合理布局,规范专线12条。县交通局与物价局联合下发《关于安溪县营运客车规范化贴挂客运价目表的通知》,保障旅客的合法权益。2004—2007年,加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管理与汽车客运站场监督,完成道路客运企业、道路货运企业各3家、危运企业1家、道路运输车辆960辆的年审工作。查处非法营运车辆30辆次,纠正违章148起,及时处理“110”联动案件32起,打击取缔无证维修厂家29家,督促无牌无证工程运输车辆上牌办证82辆。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和非正常“外挂”工作有序开展,外挂车回迁及新增209辆895.29吨。
  (二)机动车维修市场管理
  1991—1998年,县交通局先后设立专门维修管理机构,严格执行二级维护合同制,严把资质准入关,并按时年审。1999年,对全县机动车维修企业核发经营许可证,举办岗位培训,培训汽车维修人员95人、摩托车维修人员340人。2000年,培训维修工81人,办理道路运输岗位服务证120人。
  2001—2004年,着重加强二级维护管理,建立健全档案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2005—2006年,执行机动车维修行业管理工作规范,督促维修经营者按照《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的规定,申请办理经营许可手续,健全车辆维修档案及人员培训、设备管理、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2007年,对未取得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或使用无效、伪造、变造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证件,以及超越经营许可,非法从事机动车维修经营的,依法进行处理。督促机动车维修企业(户)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质量检验和保修等制度。是年,新增4家二类机动车维修厂。
  (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
  1991—2000年,规范驾培市场,严格市场准人。加强交通从业人员上岗前的办证、培训、考核工作,培训驾乘人员6596人次,交通从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2001—2003年,加强道路运输行业管理,严格人员资格关和车辆技术状况关。3年办理客货运驾驶员从业人员资格证培训8期,发证790人次。
  2004—2005年,按照“规划、协调、监督、服务”的行业指导方针,建立健全机动车驾驶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驾驶培训市场监管体系。办理货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培训3期、303人次;办理行政许可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7家。
  2006—2007年,执行行业标准,加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把好经营资格准入关。组织人员深入实地检查,核实教练场地设施和教学车辆配备,督促培训机构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健全各项制度,公开收费标准。全县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企业10家,经营类别为二级、三级,经营范围为小型车和大型货车培训。
  第二章 通信设施
  1991—2007年,安溪投入10多亿元,敷设电话线路,建设程控电话模块局和数字移动电话基站,购置先进通信设备,具有一流先进水平的各种通信设施基本完备,通信能力显著增强,通信服务项目层出不穷,通信面貌发生历史性的变化,较好地满足安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一节 固定电话网
  一、市内电话网
  (一)线路
  1991—1992年,敷设县城旧城区和新安路、中山路、民主路、解放路、新华路、祥云路及大同路至安溪六中市话电缆线对9320线。1994年,对县城旧城区线路进行扩容,主干电缆延伸至龙湖小区、铭选小区、美法、吾都村和城厢镇砖文、土楼、员宅、同美等村,电缆81.5皮长公里,线对扩容8680线。1997年,主干电缆延伸至城厢镇光德、仙苑村、参内乡圆潭村,电缆550.8皮长公里,线对扩容
  1.54万线。1998年,电缆线对扩容3.8万线。2005年,全县主干电缆31万线,配线电缆44万线。至2007年,全县农市话主干电缆929皮长公里,线对33万线,配线电缆6831皮长公里,线对48万线。
  (二)市话传输终端应用设备
  1995年,利用市话传输复用设备,解决参内线路紧张问题。
  (三)交换机设备
  1991年,市话交换机为HJ09长途市话农话合一自动交换机,容量2000门。全自动来、去话电路容量各32条,半自动去话电路容量32条。1992年,县投资1300多万元,购置F-150程控电话交换机1万门,其中,城关6000门。1994年,全县程控电话交换机扩容至3万门,其中,城关扩容9000门,官桥镇扩容2000门,西坪镇扩容1000门,湖头镇扩容2000门,剑斗、感德、虎邱镇、龙涓乡新建模块局各2000门。同美、长坑新建模块局各3000门,金谷镇、尚卿乡新建模块局各1000门。是年,安溪自动电话网并入泉州本地网,与泉州共用同一个区号(0595)。
  1995年,全县程控电话扩容至59720门,龙门镇新建模块局4000门,魁斗镇新建模块局2000门,城厢镇经兜村新建模块局2000门。1997年,全县程控电话扩容至97720门。1998年,全县程控电话扩容至106720门,同美采用华为C08设备建交换局5000门。2000年,全县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131720门。2002年,250000门。2005年,290000门。2007年,307648门。
  二、农村电话网
  (一)线路
  1991年,全县农村电话线路580线对公里,明线中继线16对。1992年底,凤城—湖头、凤城—西坪敷设8芯光缆,湖头、蓬莱、官桥、西坪镇采用光纤通信实现数字传输。1994年,明线68线对公里,电缆372.3皮长公里,其中,光缆191.3皮长公里。1997年,电缆1713.9皮长公里,中继光缆558.9皮长公里。
  (二)农话传输终端复用设备
  1991年,县城至各乡(镇)农话传输全部为明线,16对直达明线,51路直达中继电路,载波终端机38
  部,其中,单路10部、3路24部、12路4部;环3路1套。1992年底,蓬莱、湖头、官桥、西坪镇开通程控电话后,明线及载波电路停用。随着各乡(镇)程控电话的开通,全县明线及载波电路逐步减少。
  1995年9月,安溪安装第一套从美国引进的线路速率622Mb/s的朗讯SDH(数字传输同步系统)设备。1996年12月,全县各乡(镇)均安装具有环网保护能力的SDH设备,实现线路传输数字化和乡(镇)业务环网保护。县城至各乡(镇)明线及载波电路全部停用。2004年,全县大半乡村传输设备实现环网保护。2005年5月,安溪开始大规模建设传输MSTP(基于SDH多业务传输平台)设备,实现传输多业务接入能力。2007年12月,全县乡(镇)及发达村(居)均安装MSTP设备。
  (三)交换机设备
  1991年,安溪农话交换机均为磁石式人工交换机,全县各乡镇(除福前农场,白濑乡外)设有交换点,共有交换机22台,总容量1420门。1992年底,蓬莱、湖头、官桥、西坪镇建程控模块局各1000门。1993年,魁斗、金谷、虎邱镇、尚卿乡采用美国SLC(光环设备)开通程控电话各120门。1994年,金谷、剑斗、感德、虎邱镇、长坑、龙涓乡、同美新建程控模块局。2月,龙门镇采用美国SLC设备开通程控电话。1995年,龙门镇、魁斗镇、城厢镇经兜村新建模块局。6月,芦田镇、大坪、桃舟乡采用DLM(光环设备)开通程控电话。1996年,龙门镇美顶村、美内村、龙美村、炙坑村、后坂村采用无线接入实现村通电话。是年,全县实现各乡(镇)开通程控电话。1997年,湖上乡、桃舟乡新建程控模块局。9月26日,福田乡白桃村通程控电话,全县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
  三、长途电话网
  (一)传输网络
  1991年,安溪至县外电话线路均为明线载波电路,有4对铜线及4套12路载波设备,提供52条长途电话电路,容量为全自动去话32条,全自动来话32条,半自动去话32条。1992年,建设县内程控电话,同时敷设安溪至泉州12芯光缆线路,长途设备容量500路,实现长途传输数字化。1994年,长途光纤数字复用设备容量为3840路,实际占用3720路。1998年,安溪至泉州长途电话线路3840路。2002年,敷设安溪—金谷东溪—永春达埔长途光缆,实现长途通信光缆双路由。2003年,安溪至泉州长途电话线路9600路。2007年,安溪至泉州长途电话线路16000路。
  (二)交换设备
  设在泉州电信通信机房。
  第二节 无线通信网
  一、模拟移动电话网
  1992年12月,在县城凤山建成第一个模拟移动电话(俗称“大哥大”)基站。1996年,新建湖头、龙门2个模拟移动电话基站。1997年,新建县城河滨路、魁斗、感德、西坪、龙涓5个模拟移动电话基站。1998年底,安溪第一个模拟移动电话基站扩容至54话音信道和6个信令信道。1999年,全县建有8个模拟移动电话基站,信道扩至220个,比1992年增长21倍,模拟移动信号基本覆盖全县各乡(镇)和经济较发达的村落。各基站均为美国摩托罗拉设备,采用中国一号信令(MFC),传递速率2Mb/s。2000年,开始模拟网退网工作,撤销8个模拟移动电话基站。
  二、数字移动电话网(GSM)
  (一)中国移动
  1995年11月,在县城凤山建成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俗称“全球通”)基站,引进芬兰诺基亚公司设备,有6个载频48个信道,能容纳近千个用户。“全球通”实现全省自动漫游,但信号仅覆盖凤城、城厢等几个主要区域。1996年,建成湖头、官桥、龙门数字移动电话基站。1998年,新建GSM基站17个。1999年,全县有县城凤山、新安路、河滨路、旧车站、龙湖、城西、城厢同美、经兜、参内、魁斗、蓬莱、金谷、湖头、湖头三安、剑斗、感德、桃舟、长坑、蓝田、祥华、尚卿、西坪、龙涓、大坪、虎邱、官桥、龙门山头、龙门邮政支局28个数字移动电话基站。
  2000年,网络传输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新建GSM基站17个,直放站28个,完成县至乡(镇)环一、环二线路,安溪至南安方向的管线沟通。2001年,引进芬兰诺基亚公司NOKIADX—200型MSC59数字移动电话交换机1台,容量15万户。新建GSM基站30个,DCSI800基站6个,直放站53个,管线150公里,形成覆盖全县80%建制村的移动通信网络。
  2002年,新建GSM基站18个,管线50公里。至年底,安溪移动通信投资2.3亿元,建成15万门独立移动交换系统及GSM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技术领先的2.5代移动通信系统——GPRS系统,移动通信网络覆盖85%以上建制村,为客户提供无线宽带上网,移动通信多媒体服务。
  2003—2004年,新建GSM基站40个,边际网基站41个,室内覆盖系统2个,搬迁基站12个,完成直放站建设、搬迁35个,建设架空线路200公里,管线60公里。全县建成30万门独立交换系统及GSM移动通信网络,网络覆盖95%建制村。
  2005—2006年,新建GSM基站26个,边际网基站139个,室内覆盖系统4个,完成直放站搬迁57个,建设架空线路433.9公里,光缆437.5皮长公里,管道63.2孔公里,光缆直埋2公里,网络覆盖100%建制村。
  2007年,新开通移动基站站点143个,其中,新建站128个,搬迁站11个,直放站4个。全县移动基站站点总数450个,新增载频970块,总载频数3070块。完成城区EDGE扩容替换、BSC51A安装、调测、开通、割接入网、BSC591/592/593/594/595/596基站调整优化、割接工作。
  (二)中国联通
  2000年10月,安溪联通始建基站20个,信号覆盖县城区域。2001—2003年,引进美国摩托罗拉基站子系统设备及德国西门子公司交换机,基站总数105个。2004年,安溪联通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县乡(镇),实现联通移动通信网络“乡乡通”。至2007年,建设联通移动电话基站240个,网络覆盖全县乡(镇)、村(居、社区)。
  三、无线寻呼网
  1994年9月,开通无线寻呼台,信号覆盖凤城、湖头、西坪等12个外安溪乡(镇)。1995年底,覆盖全县24个乡(镇)。1998年,无线寻呼网从电信剥离,划归中国移动,后并入中国联通。2001年,无线寻呼用户减少,退出市场。
  第三节 数据通信网
  一、分组交换网
  1995年8月,安溪引进加拿大北方电信公司DPN—100型分组交换机,容量24个端口,用以转接、传送接入本节点的各类计算机、终端和链路间的信息。1996年,官桥、蓬莱、湖头镇开通分组交换。1997年起,每年进行小规模分组交换端口扩容。至2001年,分组交换端口128个。
  2002年,分别在魁斗、金谷、剑斗、龙门等15个乡(镇)新增15台分组麦普延伸设备,开展分组交换业务。2003年后,分组交换业务逐步被帧中继、2M专线等替代。
  二、数字数据网
  1995年,安溪引进美国NET达科公司IDNX—20设备,建成数字数据通信网(DDN)。1996—2001年,建设县城新安、同美、官桥、蓬莱、湖头5个站点,容量端口40个。2001年12月,开始建设宽带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在同美建成ATM交换机,建设同美、新安、联谊、吾都、光
  德5个ADSL节点,实现ADSL业务接入。2002年,建设DN延伸设备,覆盖全县各乡(镇)。是年,建设同美帧中继设备,新增1台CBX500(交换处理器)设备,容量端口32个,实现银行等行业帧中继业务接入。
  三、计算机互联网
  2002年,新建ADSL节点5个,端口总数116个,新建宽带小区6个,全县实现各乡(镇)ADSL覆盖。是年,建成县城7个小区LAN(局域网)交换机和1000个信息点布放,初步实现小区用户接入速率10M以上。2003—2004年,完成发达村(居)的宽带覆盖建设,新建ADSL节点120个,宽带容量3万线。至2007年,全县建成ADSL节点250个,建成LAN小区20个,宽带容量6万线。
  第四节 电报网
  一、网络
  电路 1991年,安溪电报电路有县城至各乡(镇)、安溪至泉州有线电报电路。电传电路有安溪至泉州、县城至蓬莱、湖头、官桥镇。县城至其他乡(镇)均为话传报路。
  电报传输终端复用设备 1991年,安溪至泉州采用8路插报机。1994年,增加16路插报机1部。1999年,所有插报机停用。
  二、终端设备
  有线电报设备1991年,有线电报终端设备有电子电传机3部、双机头2部、55型电传打字机10部、光电发报机3部、真迹传真机1部。1999年,所有有线电报终端设备停用。
  无线电报设备 1991年,无线电报终端设备有八一小型双边带15瓦无线收发报机1台(作为应急通信工具)。2004年12月,增加海事卫星电话1部。
  第五节 邮政设施与设备
  一、设施
  1991年,全县有邮电支局10个,邮电所9个,邮电代办所14个,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是年起,先后投入3736万元,兴建(装修)新安路邮电大楼和大坪、芦田、官桥、经兜、湖头、蓬莱、龙门、城西、北石、虎邱、龙涓、福前邮电支局,新建建筑面积32267平方米,其中,新安路邮电大楼建筑面积3941平方米。1992年8月1日,设立龙门邮储专柜。1994年10月1日,设立中山邮储专柜。1996年6月4日,全县邮政第一台ATM自动柜员机投入使用。12月20日,设立经兜邮储专柜。2002年2月26日,剑斗邮储专柜搬迁至中国茶都,设立中国茶都邮储专柜。2004年1月8日,龙涓邮储专柜搬迁至北石,设立北石邮储专柜。2005年12月6日,设立龙湖邮储专柜。2006年,县邮政局投入65万元,对11个邮储网点、金库的安全设施进行改造。2007年,又投入310万元,对新安路等8个邮政网点的场所进行改造。是年底,全县有邮政支局(所)21个,邮政代办所12个,邮储网点11个,特快邮政收寄点24个,报刊零售点16个,集邮品销售点1个;ATM自动柜员机16台。
  二、设备
  1991年,全县邮电设备比较简单,邮件处理几乎依靠人工操作,邮件运输能力不足。1992—1997年,先后投入使用信函捆扎机、过戳机、邮政营业多功能电子秤、邮政计息计算机、特快专递邮件查询传真机、订销报刊汇总要数微机、邮政储蓄微机等,结束繁杂的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1998年,县邮政局实施邮政综合网计算机工程建设,实现函件、包件收寄、挂号登单全省联网。1999年,配置商函自动处理系统、邮资机,实现函件处理自动化。2002年,实施报刊订销系统工程建设,实现报刊发行全省联网。2003年,实施电子汇兑工程建设,实现电子汇兑全国联网。2004年,实施邮储统一版本工程建设,大大提高跨行业交易、异地通取成功率。2005年,实施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全国统一版本工程建设。5月16日,储汇业务两网互通工程正式上线。2006年,实施报刊订销、报刊零售全国统一版本工程建设。9月4日,指纹认证系统上线。至2007年,县邮政局拥有微型计算机208台,从函件、包件、邮储、汇兑到报刊发行等各个系统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并先后购置汽车17辆,投入邮运。
  第三章 电力设施
  1991—2007年,县委、县政府加快电力建设改革步伐,制定“自建、自管、自用”等办电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民间资本,推行招商引资、股份办电,并对部分电力设施进行改造、扩建;实施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水电农村电气化县、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先后建成全省首座中外合资的蓝田水库电站、全省首座燃用煤矸石的安溪煤矸石电厂等,电力建设事业迅速发展。2007年底,全县有水电站285座,装机563台,总容量29.32万千瓦,发电量11.23亿千瓦时,比1991年增长8.82倍;火电厂(车间)5座,装机7台,总容量10.9万千瓦,发电量1.29亿千瓦时,比1991年增长139.12倍。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位居福建省县级前列、泉州市首位。
  第一节 水电
  一、水电站建设
  1991年,安溪大部分集体水电站进行改制,实行拍卖或租赁经营。1995年,采取中外合资、股份制形式,建设具有蓄水调节功能、总容量2.5万千瓦的蓝田水库电站。至2000年,因淘汰或改造一些径流小的水电站,全县水电站减至182座、装机326台,容量增至12.39万千瓦。2001年,相继开发祥华溪梯级五级电站,白濑溪一、二级电站以及城东水闸桥电站等一批股份制电站。至2007年,全县总投资12.91亿元,建成水电站285座,装机563台,总容量29.32万千瓦,总发电量11.23亿千瓦时。
  二、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
  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安溪县被列为全国第二批(200个县)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试点县,县委、县政府作出全面规划并加以实施。1992—1995年,总投资1.35亿元,新增发电机组
  2.79万千瓦,发电量1.2亿千瓦时。1995年6月,安溪县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通过省政府组织省水电厅等有关部门的验收。1996年4月,国家计委、水利部批准安溪县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2001年11月,经水利部批准,安溪县被列为全国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试点县之一,在实现全国第二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水电农村电气化县,按《水电农村电气化标准》进行规划,是年起开始实施。至2003年底,全县小水电装机容量22.2万千瓦,发电量6.1亿千瓦时,总用电量8.57亿千瓦时,比1999年基准年增长43%;人均年用电量805千瓦时,比1999年增长42%,全县户通电率100%;丰水期实行小水电电能代燃料户数5.1万户,占全县总户数20.6%;供电可靠率100%,高峰时段农村用电保证率96%,达到部颁标准。2005年3月,通过省政府组织省水电厅等有关部门的验收,确认安溪县为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
  三、水电站选介
  蓝田水库电站
  位于蓝田乡蓝田村,晋江西溪支流长坑溪上游,是福建省首座中外合资建设的水电站。1993年10月开工,1997年11月竣工。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61平方公里,控制集雨面积101平方公里,并引入南斗溪支流集雨面积60平方公里之水,总库容2226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599米,死水位580米,调节库容1883万立方米;设计水头245米,发电引水流量12.12立方米/秒,装机容量2.5万千瓦,设计年均发电量9627万千瓦时,以发电为主,兼具旅游、灌溉功能。该电站由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大坝工程由福建省水电工程局承建,引水隧洞、主厂房和机组安装由泉州市水电工程局承建,南斗溪支流引水工程及机组安装由福建省水电工程局第四工程处承建。总投资1.32亿元,其中,马来西亚万能集团万能投资有限公司投资5280万元。蓝田水库电站库区淹没耕地61.04万平方米,民房34420平方米,迁移人口988人。1998年12月,蓝田水库电站被国家计划委员会、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部选为“改革开放20年利用外资成果展”项目。2007年,发电量1亿千瓦时;该电站职工154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0人;固定资产原值12582万元。
  白濑电站 位于白濑乡白獭村,晋江西溪上游湖头溪左岸,为股份制水电站。2001年10月开工,2002年7月投产发电。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035平方公里,水库库容234.7万立方米,死水位65.5万立方米,调节库容69.9万立方米;设计水头43米,发电引水流量47.66立方米/秒,装机容量2万千瓦,设计年均发电量8000万千瓦。总投资9300万元,该电站工程采用招标方式,栏河坝及厂房由福建省水电工程局承建;引水隧洞由泉州市水电工程局承建。2007年,发电量7360万千瓦时;该电站职工2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5人。
  城东水闸桥电站 位于参内乡圆潭村,晋江西溪中游,距离安溪县城5.7公里,为河床式开发。1998年8月,该电站经泉州市计委批准立项建设。1999年9月,征得福建省水电厅同意,并特邀省水电专家黄柏荣、吴家林、程光化参加泉州市水电局在安溪召开的城东水闸桥电站工程初设会审。该电站工程由漳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惠安县建筑发展公司安溪分公司承建。2001年10月开工,2003年8月投产发电。总投资1.32亿元,主要工程枢纽由桥闸、进水闸、引水道、厂房、开关站等组成。该电站2台主变压器容量为6300千伏安和3150千伏安,由35千伏输电线路送电至35千伏城东变电站,与县电网联网。2007年,发电量2850万千瓦时;该电站职工2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人。
  第二节 火电
  一、火电厂建设
  1991年,安溪火电厂仅有仙荣电厂1家,该厂装机4台,总容量6000千瓦。1992—1999年,先后建成万隆冶炼厂发电车间,装机1台,容量1500千瓦;三安钢铁厂发电车间,装机2台,容量3000千瓦;集安锰铁厂发电车间,装机1台,容量1500千瓦;三元水泥厂发电车间装机1台,容量3000千瓦。2003年2月,仙荣电厂4台火电机组停止运行。2006年3月,安溪煤矸石电厂装机2台,容量10万千瓦。2007年底,全县总投资5.20亿元,建成火电厂(含车间)5座,装机7台,总容量10.90万千瓦,总发电量1.29亿千瓦时。
  二、火电厂选介
  安溪煤矸石电厂
  位于湖头镇湖二村、湖四村境内,厂区占地面积15.23公顷,属股份制电厂。2002年,福建省天湖山能源实业有限公司与泉州市晋江流域水利水电综合开发总公司、泉州市发电公司、安溪县发电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组建福建省安溪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3亿元。2003年1月,经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同意立项建设。利用天湖山矿区的煤矸石和脏杂煤为燃料发电。总投资5.20亿元。2004年3月开工。2006年3月和12月,两台机组(总容量10万千瓦)分别投产发电,发电量2300万千瓦时。2007年,发电量5.5万千瓦时。该厂发电经主变压器升压至110千伏后,分别联入220千伏仙苑变电站、110千伏湖头变电站和110千伏三安变电站,并入省电网统一调度运行。
  第三节 输变电
  一、输变电网
  1991年,安溪电网通过110千伏井溪线连接220千伏泉州井山变电站联入省电网,形成以110千伏电压等级为主的主网架、35千伏电压等级相配套的输变电网络格局。1992年9月,新建的110千伏城关变电站由原110千伏井溪(湖头)线开断接入,联入省电网。1998年10月,新建的110千伏官桥变电站投入运行。1999年6月,城关变电站进行二期扩建;官桥变电站扩建,增容5万千伏安。2002年,为满足三安钢铁厂及龙涓乡用电需求,开工建设110千伏三安变电站,并对35千伏龙涓变电站进行扩建。2003年5月,三安变电站投入运行,通过110千伏湖头变电站和“T”接安桥线的110千伏安三线专供福建三安钢铁有限公司厂用电;6月,110千伏祥华变电站竣工投入运行。2004年10月,龙涓110千伏变电站一期工程投入运行。2005年7月,安溪首个220千伏仙苑输变电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全县主网架跃升为220千伏,6座110千伏变电站分别接入该变电站,县电网形成以220千伏仙苑变电站为枢纽的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的网络格局。2007年,续建或新建的输变电工程有110千伏洪佑变电站、110千伏员宅变电站、110千伏龙涓变电站二期、110千伏祥华变电站二期。至2007年底,全县拥有35千伏变电站30座,主变压器60台,总容量33.53万千伏安;35千伏线路63条(含发电厂、站送出线路),总长687.45公里。110千伏变电站6座,主变压器10台,总容量44.3万千伏安;110千伏线路17条,总长361.64公里。220千伏变电站1座(不含在建变电站),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36万千伏安;220千伏输电线路4条,总长127.06公里。全县35千伏及以上主变压器总容量108.77万千伏安;6(10)千伏配电线路3039.61公里;公用配电变压器2880台,总容量41.38万千伏安;专用配电变压器1715台,总容量29.75万千伏安;最高供电负荷33.7万千瓦。
  二、安溪县城电网
  1991年,县城电网有35千伏城西、城东变电站,10千伏配电有30回区域馈线。1994年9月,110千伏城关变电站投入运行,架设10千伏配电线路城北623线、城南Ⅰ634线、上场632线3回馈线,线路总长32.20公里;并将旧城区及上场片区改由110千伏城关变电站直供。1995年10月,整改10千伏配电线路2.50公里,专供自来水公司用电。1996年,架设城南Ⅱ624线5.25公里,增供城区居民生活用电;架设魁斗625线6.80公里,联络魁斗镇供电区;先后对北石、同美开发区的10千伏配电网络进行整改,调整部分馈线负荷分布,整改双凤616线、北石619线,更新换大导线线路6.20公里,保证开发区的工厂和居民小区的用电;将中山路、河滨北路、八三一路、新安路、东岳路以及部分城区主干道的裸铝导线更换为绝缘导线5.3公里;更改8路原架空线为地下电缆敷设38.30公里;新增城区配电变压器121台,容31690千伏安;新建配电室2座,组合变箱式变电站2座,更换油浸开关为无油开关5台。是年8月,35千伏城东变电站建成投入运行,先后架设10千伏5回馈线,线路长35.10公里,供新加坡花园小区、安溪火车站、中国茶都、凯鹰电池厂和员宅、土楼、路英村用电。2002年5月,从110千伏城关变电站10千伏间隔出线,架设仙苑631线、光德636线2.70公里;同塔架设10千伏城北2回馈线和参内621馈线6.80公里。2006年,架设10千伏配电线路2回4.20公里,由220千伏仙苑变电站直供德苑及同美开发区用电。是年10月,同塔架设10千伏沼涛I638线、沼涛Ⅱ626线3.80公里;并沿河滨南路同塔架设10千伏清溪Ⅰ637线、清溪628线8.70公里。至此,110千伏城关变电站10千伏出线,增至15回。至2007年底,县城电网有10千伏配电线路30条,总长189.35公里,低压线路451.80公里;公用配电变压器314台,容量89258千伏安,专用配电变压器299台,容量74765千伏安,供电量2.5亿千瓦时。
  三、农村电网
  1991—1994年,参内、官桥、湖头建设10千伏开闭所3座,架设10千伏出线4回、5回、6回;35千伏蓝田变电站、蓬莱变电站和青洋简易变电站先后运行,架设10千伏线路6回、6回、1回。1995年底,安溪县有6千伏—10千伏配电线路1767公里,0.4千伏线路3407公里。1996—1999年,35千伏祥华变电站、城东变电站、龙门变电站、西坪变电站、桃舟简易变电站、龙涓变电站(安溪县最后一个乡实现与县电网联网)、大坪简易变电站和金谷简易变电站先后运行,分别架设10千伏出线9回、8回、11回、9回、4回、11回、6回、12回;110千伏安桥变电站竣工运行,架设10千伏出线7回。2000年,安溪县开始实施农村电网改造,一、二期农改工程涉及24个乡(镇),400个建制村,546个单项工程,新建与改造10千伏线路719.9公里,0.4千伏线路3248.87公里,接户线路4915.98公里;同时,安溪县电力公司垫资3453万元(包括更换配电变压器)改造农村电网工程,涉及48个建制村,新建与改造10千伏线路526.64公里,0.4千伏线路365公里。是年底,全县有6千伏—10千伏线路2015公里,0.4千伏线路3541公里。2002年6月12日和2003年11月10日,一、二期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分别通过省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办公室、农村电网改造办公室验收。至此,全县有448个建制村电网改造完成。2007年底,全县拥有6(10)千伏配电线路3039.61公里,0.4千伏线路4942.6公里。
  四、电网管理
  1991年,电网分为省属电网、地方电网(县、乡),实行分级管理。全县20个乡(镇)供电企业有6家采取集体管理,其余实行承包经营,个别供电企业承包给个人,承包者与乡(镇)政府签订上缴利润基数。多数供电企业设备老化严重,供电可靠性差,隐患多,综合网损高。1999年,国务院出台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安溪县全面实施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农村电网改造。2000年9月,县电力公司公布《供电所管理制度》,县、乡(镇)电网实现一体化管理,实行“三公开”(电量公开、电价公开、电费公开),“四到户”(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和“五统一”(统一电价、统一票据、统一抄表、统一核算、统一考核),农村实现一户一表制;推行“双满意”(政府满意、群众满意)工程,管理逐步规范。2002年,全面开展农村电网管理年活动,制定供电所的电费收费率、抄表率、线损率的考核指标,推行电网规范化管理和规范化服务。是年底,全县11个供电所被省电力有限公司授予“规范化管理供电所”。2003—2005年,县电力公司被福建省农村电网“两改一同价”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先进集体”称号,全县23个乡(镇)供电所中的22个达到规范化管理标准。2007年,全县供电可靠率99.61%,综合线损率7.98%,县供电有限公司实现连续安全生产记录3123天,被省电力公司评为“农村电网安全生产管理标杆单位”。
  第四节 机构
  1991年,安溪县电力公司内设办公室、用电管理科、财务科、调度室,下辖安溪县电厂、剑斗电厂、枷楠电厂、村内电厂和城西、剑斗、虎邱、城东4座35千伏变电站以及湖头、城关、安桥3座110千伏变电站,职工330人,其中,技术人员34人,管理人员27人,生产工人269人。1992年,安溪县电力服务公司成立。1999年,安溪县电力公司由福建省电力工业局实施代管,其劳动人事由福建省电力工业局统一调配。2000年,撤销原乡(镇)20个供电企业,由县电力公司实行一体化管理。2002年,县电力公司划归县经贸局管理。2003年,安溪县益安工程有限公司成立。2006年,美溪发电公司成立。2007年1月,福建省安溪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内设总经理工作部、人力资源部、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信息中心、营销部、政工部、监审部、财务部、调度所、工程建设部、送电部和变电部13个部(所),下辖23个乡(镇)供电所,职工57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5人,管理人员98人,生产工人277人,服务人员55人。
  第四章 水利设施
  1991—2007年,安溪县开展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水利工程建设,防洪防汛工作常抓不懈,确保水利工程发挥长远效益。17年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4万多处,初步形成饮水、防洪、灌溉、调引水和发供电等相配套的水利工程体系。
  第一节 饮水工程
  2000年,县水利局着手实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至2003年,筹资445.08万元,采取引山泉水集中供应等办法,兴建饮水工程46处,受益建制村23个,受益人口4.92万人。2004—2007年,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投资6808.5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工程254处,兴建蓄水池6788立方米,铺设主管道380.25公里,受益人口23.16万人。至2007年,全县农村供水人口28.0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32.5%。
  第二节 蓄水工程
  一、水库工程
  中型水库 1993年10月,在蓝田乡蓝田村兴建蓝田水库。集雨面积161平方公里,坝高42米,坝顶长162米,库容2226万立方米。1995年6月,拦水坝下闸蓄水。水库以发电为主,设计灌溉面积
  0.13万公顷。
  小(—)型水库1996—2004年,全县新建成小(一)型水库8座,总造价35926万元,总库容2909.5万立方米,发电装机46430千瓦,灌溉面积126公顷。
  小(二)型水库1992—2007年,全县新建小(二)型水库27座:凤城镇中寮水库(1992年12月建成,下同),蓝田乡铜口水库(1995年),桃舟乡新宅水库(1997年9月),大坪乡双美水库(1998年),龙涓乡长岐水库(1999年)、茶门水库(1999年),魁斗镇东洋水轮泵水库(2000年),虎邱镇百丈漈水库(2001年7月),龙涓乡岭溪水库(2001年12月),龙门镇锦华水库(2001年),魁斗镇蓬洲水库(2002年),金谷镇大演水库(2002年),龙涓乡汤洋水库(2002年)、狮形溪水库(2003年),祥华乡祥春水库(2003年4月)、新寨水库(2003年)、祥华溪一级水库(2003年),桃舟乡下畲水库(2003年5月),城厢镇曾坑水库(2003年8月),凤城镇闽华水库(2004年6月),祥华乡祥华溪三级水库(2004年8月),福田乡祥华溪四级水库(2004年12月),福田乡后溪五级水库(2004年12月),祥华乡郑坑水库(2005年2月),剑斗镇仙荣三兴水库(2005年5月),西坪镇西坪水库(2006年),金谷镇金桥水库(2007年8月);总造价34428万元,总库容1081.29万立方米,发电装机54835千瓦。
  二、病险水库加固
  1991年,根据水库的不同险情,采用坝体灌浆、溢洪道整修护砌石、更换放水闸门、增设反滤坝、防治蚁害、改建放水卧管、植草皮护坡等措施除险加固。至2007年,总投资862.02万元,完成除险加固水库45座次,工程量11.5万立方米,基本消除水库病险隐患。
  第三节 防洪防汛工程
  一、防洪工程
  1991年,城区晋江西溪两岸防洪堤工程开始建设。工程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6160立方米/秒,城区排涝标准按5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干。工程设计等级四等,主要建筑物四级。防洪堤顶设计标高49.5米—41.5米,堤高7.50米—14米,堤顶宽度为0.7米—1.30米;堤身持力层为砂卵石层,堤面坡度为1∶0.3米—0.5米,堤背垂直;底板(承台)宽度为4.93米—2.70米,下设防冲槽。工程建设全面实行招投标制和监理制。至2002年,城区晋江西溪两岸、蓝溪两岸防洪堤工程建设全部竣工,总投资7955.69万元,防洪堤总长度20.14公里,完成土石方122.55万立方米。
  1998—2007年,全县乡(镇)防洪工程建设总投资约2004.95万元,防洪堤总长度10.3公里。
  二、防汛抗旱
  (一)防汛减灾制度
  防汛安全大检查制度 1991—2007年,每年的3月汛前和4月—10月汛期都轮番组织进行防汛安全大检查。检查做到“七定”:定存在问题,定加固处理方案,定度汛措施,定抢险及转移预案,定资金落实,定行政及技术负责人,定完成时间。检查实行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乡(镇)政府负责辖区内小(一)型及以下水库、堤防、引水及其他工程;县规划建设局与市政公用事业局负责城区及工业园区的防洪排涝工程与低洼地带;县水利局、县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全县辖区内的重要小(一)型及以上水库、重要水闸及城区防洪堤等防洪工程和水利工程的检查;县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其他成员单位负责检查系统内的安全。检查工作由各乡(镇)政府、各有关单位组织自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复查。对没有进行防汛大检查或没有及时检查的,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给予通报,对因此造成的损失追究其责任。
  汛限水位审批制度 1991—1997年,汛期限制水位由县级以上防汛抗旱指挥部审批。1998年,改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1999—2007年,中型水库、小(一)型及重要小(二)型水库分别由市、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或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防汛责任制 1991—2007年,贯彻落实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部门岗位责任制、包库包堤责任制等一系列责任机制;实行水库、山塘、电站等水利工程由包库领导、责任领导、技术负责人和专管员按照工程等级进行分级负责的机制。
  防汛气象水文情况通报会商制度 1992年3月,执行《福建省灾害性天气情况通报、会商制度》。至2007年,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坚持每年3月初、12月末举行会议,分析预测各种灾害情况;4月下旬和6月下旬,会商、预测雨季强弱、雨季高峰期等;季节性雨季结束后进行通报、小结;发生突发性灾害天气时,水文、气象部门及时向指挥部办公室通报信息,防汛部门迅速作出反应。
  灾情统计制度 1992年3月,执行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洪涝灾害统计报表制度(试行)》。至2007年,每次严重水、旱、风灾之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组织人员深入灾区,调查灾害原因,提出工程修复建议和预防措施,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防汛现代化信息化建设
  洪水预警报系统 1997年,建设洪水预警报系统工程。1998年6月,第1期洪水预警报系统竣工验收并投入运行。至2007年,县洪水预警报系统有中心站1个,中继站1个,河道水位站1个,河道水位雨量站6个(含永春县境内的中坂、坑仔口站),水库水位雨量站17个,乡(镇)雨量站15个。
  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 1993年,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开展“三化”(正规化、规范化、现代化)初级达标建设。2003年9月,建设防汛办视频会议系统。至2007年,建成防汛指挥信息处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卫星云图接收系统、洪水预警报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工情信息数据库查询系统、防汛物资及抢险队伍管理系统、防汛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传真、录音电话系统等。同时,装备办公文字处理软件、洪涝旱灾害报表统计软件等。
  (三)防汛队伍和资金保障
  1991年,全县先后建立防汛抗灾专业队、巡逻队和抢险队。专业队由水库、闸坝等工程管理单位人员组成,汛期投入防守岗位。巡逻队由水库、山塘和闸坝工程的专职安全管理员,周边基干民兵、角落干部及危险区域的监测员等组成,汛前进行技术培训,台风暴雨时,做好巡查、监测。抢险队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县人武部牵头的县级应急抢险队、乡(镇)、村(居)以民兵为主体的民兵应急抢险队和水库、闸坝工程管理单位人员等组成,汛前登记造册,汛期投入抢险救灾。防汛抗旱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实行专项管理。并发动企业和群众捐资捐物、投工投劳。1997年,县政府批准建立县级特大防汛专项基金。水旱灾害时由县财政局、县水利水电局联合向上级申请补助经费。
  (四)抗旱
  1991—2007年,不断完善《安溪县抗旱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抗旱领导机制,整合相关部门力量,构建指挥平台。当重大旱情发生时,进行水量科学调度。每年及时补充更新抽水机、引水设备、人工增雨弹等抗旱物资。同时,组建抗旱服务队伍,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及时播报旱情。17年间,全县发生中度以上干旱4次,受灾面积57.84万公顷,其中,2003年6月29日至8月上旬,持续晴热高温造成严重夏旱,有22座小型水库干涸,蓄水量占正常蓄水量的12%,中型水库占正常蓄水量8.5%。因旱影响缺水人口8万人,全县投入抗旱7143人,投入机动抗旱设备7098台(套),抗旱用油150吨。7月27日在蓝田水库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第四节 机构
  一、县级机构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1992年3月,安溪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成立(简称县防汛办),挂靠县水利局,编制2人,设专职副主任1人,负责全县防汛抗旱日常工作。1995年5月,县防汛办更名为安溪县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指挥部由副县长担任指挥长,由县人武部副部长、县委办主任、县政府办主任、县农办主任、县水利局局长、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副指挥长。成员由县、乡(镇)及35个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
  县水利局1991年,安溪县水利水电局内设人秘股、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服务站、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站,编制49人,实有45人。1996年12月,县水利水电局内设人秘股、计划财务股、水政水资源管理股、电力股,编制53人,实有50人。2002年7月,安溪县水利水电局更名为安溪县水利局,内设办公室、水政水资源股、水利水电股、水政监察大队、水利水电技术服务站、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站,行政事业编制60人,实有46人。下辖县水土保持办公室。2007年,机构没变,编制44人,实有43人。
  二、基层机构
  1991年,全县有24个乡(镇)水利水电工作站(双重管理)和村内水库管理处、澳江渠管理处、三英渠管理站、火烧桥水库管理站,干部、职工408人。1995年5月,全县24个乡(镇)分别成立防汛抗旱领导组,组长由乡(镇)长或分管领导担任。2002年,全县24个乡(镇)水利水电工作站并入农业服务中心。是年7月,县发电有限公司划归县水利局管理。2005年4月,澳江渠管理处更名为安溪县澳江渠管理站,编制6人;三英渠管理站编制3人。2007年,基层机构有国有发电企业1个和村内水库管理处、澳江渠管理站、三英渠管理站、火烧桥水库管理站4个水管单位,干部职工102人。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