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干部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25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干部管理
分类号: D630.3
页数: 5
页码: 347-3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1-2007年安溪县干部管理情况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干部调配与流动、培训教育、干部分流轮岗、考核奖惩、干部档案管理等。
关键词: 安溪县 人事 干部管理

内容

一、干部调配与流动
  1991年,在干部调配上,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有任教条件且要求改为教育工作的调出从宽;企业干部调入机关、事业单位和从基层调入县直单位及教师改行的从严;企业干部调入机关、事业单位的,须经县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同意,报县委分管领导批准,方能办理调动手续。1992年,冻结党政群机关行政编制和控制事业编制。大中专毕业生、农村招干、军转干部安置严格按照缺编单位才能进人、超编单位先出后进的原则。在干部流动上,选调部分干部到乡(镇)、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社会创办、领办企业,发展第三产业。是年12月,县人事局与县委组织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完善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借调到企业受聘或离岗创办经济实体制度的通知》,机关、事业单位(除教育、卫生部门外)的工作人员到“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受聘或离岗创办、领办、承包、租赁企业,实行离岗后其政籍、工资、户粮挂靠原单位,2年工资照发,3年免交退休养老金、待业金等优惠政策。至1994年底,全县办理借调到“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和离岗领办或创办企业共61人。至1995年,全县共调配干部429人,其中,调出县外89人,县外调入68人,县内调整211人。
  1996年,贯彻市人事局《关于做好在机关干部岗位上工人分流录用干部工作的通知》,规定在机关干部岗位上的工人要求转为国家干部的,必须分流到企业或自收自支、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是年,全县报市审批分流干部38人。1997年,由于党政机构改革、机关人员分流,全县干部调动人数由1996年113人增加到330人,为1991年以来全县干部调动人数最多的年份。
  1998年,根据省人事厅《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调配宏观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事业单位调配干部职工的若干规定》,干部调配按照“有利于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高队伍素质和合理流向、保证重点、适当照顾”的原则,各级行政机关急需补充国家公务员的应在核定编制内,从其他机关调剂,一般不得从企事业单位调入,从企事业单位调入行政机关的按录用国家公务员有关规定办理;严格控制干部从企业单位调入事业单位;严格控制教师改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派师范专业毕业生和借调、接收中小学教师;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及有一定经济、技术管理能力的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
  2000年5月,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冻结机关事业单位调入工作人员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2007年,根据县委、县政府推行人事制度改革部署,对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通过合理的交流、调配、流动、调动,激活干部队伍的活力。配合县委组织部抽调干部到县重点项目工程交流、挂职。同时,引进人才,为发展经济服务。
  二、培训教育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培训教育
  1991—1994年,着重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教育。共举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共必修课培训班5期,参训3000多人次。1994年,举办全县党政群机关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必修课培训班2期,参训2237人次。举办招干考试辅导培训班,参训95人。
  1995—1997年,举办党政机关干部岗位的职工参加分流转干培训班3期。1996年,举办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过渡培训班4期,参训2000多人次。举办公务员电脑培训班8期,参训216人次。举办各类考前(包括招聘、任职资格等)辅导班4期,参训385人次。
  1998年,组织青年干部1047人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B类考试。1999年,举办全县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B类考试培训班1期,参训465人。举办全县青年干部因特网知识培训班1期,参训105人。2000—2001年,举办全县青年干部因特网知识培训班4期,参训581人次。2002年,举办全县计生、卫生工作人员招聘考前培训班2期,参训153人次。举办全县税务人员执法资格考试培训班1期,参训164人。举办全县公务员依法行政考试培训班3期,参训1036人次。1998—2002年,举办全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班8期,参训1784人次。
  2003年,组织35名新录用公务员和1475名机关工作人员参加初任培训和依法行政业务培训。2004年,举办全县公务员学习《行政许可法》培训班6期,参训2039人次。2005年,抓好《公务员法》的学习、培训,举办《公务员法》培训班8期,参训2235人次。举办公务员进修班3期,参训134人。2006年,举办全县学习《公务员法》培训班12期,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14期,参训3758人次。举办首次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4期,参训613人次。2007年,举办公务员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培训班10期,参训2103人次。举办全县职工岗位继续教育新知识培训班7期,参训765人次。5年间,以县委党校、县进修学校为依托,抓好公务员培训基地建设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选派县委党校、进修学校的优秀骨干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各项师资培训,为公务员培训提供高水平的师资保证。
  (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1991—1995年,对全县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理论和专业资格统考培训。其间,举办乡(镇)招聘农机干部和农民技术员培训班2期,参训98人次。举办全县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国经济、会计系列资格考前培训班3期,参训205人次。颁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2000本,选送8人到集美财经学校财会专业进修。举办外语培训班5期,参训人数204人次。
  1996—1999年,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其间,举办经济、会计系列职称资格考前培训班6期,参训1704人次。举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岗前、岗位培训班10期,参训2590人次。举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15期,参训人员3345人次。对1996—1998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进行验证,验证11765人。
  2000年,举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18期,培训内容为公共必修课《创造力开发》,参训12000多人次。举办经济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4期,参训300人次。2001—2002年,配合建筑、教育、农业、农技等部门举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10期,参训945人次。2003年,举办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与WTO知识培训班12期,参训1456人次。举办评定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电脑知识培训4期,参训199人次。
  2004—2006年,县人事局制定《加强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管理的实施意见》,规范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其间,举办全县非公有制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必修课和专业课培训班13期,参训1896人次。
  2007年,举办全县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与职业道德》继续教育培训班45期,参训12094人次。举办非公有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课培训班2期,参训400多人次。
  三、干部分流 轮岗
  1996年,全县党政机构改革,县人事局率先进行内部岗位轮换,为全县行政机关开展干部轮岗和竞争上岗起示范作用。
  1998年,县委、县政府出台《安溪县国家公务员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逐步推行轮岗和竞争上岗,特别要求对从事人、财、物管理,证、照、牌核发,项目、经费、配额审批的重点职位及在一个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符合轮岗条件的公务员,要有计划地轮岗。是年,全县机关工作人员分流40人到企事业单位工作。
  2000—2001年,根据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安溪县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副科级(不含)以下干部轮岗的实施办法》,实施国家公务员轮岗和竞争上岗工作,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对410名副科级以下干部实行岗位轮换,其中,跨乡(镇)、跨单位轮岗143人,单位内部轮岗267人。
  2002年,全县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人事部门重点抓好机构改革人员定岗、分流工作。是年,全县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分流244人,其中,县直机关126人;乡(镇)分流118人。2003年,全县干部轮岗人数37人。
  2004—2007年,没有进行全县性干部轮岗。
  四、考核奖惩
  (一)考核
  1991—1993年,县人事部门坚持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有计划、有目标地对所属干部进行考核。每年对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进行一次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任免的依据。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年度目标责任奖由县人事局审批。
  1994年起,对干部、职工的全面考核以考“绩”为主。实行领导评与群众评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设立优秀、称职(合格)、不称职(不合格)、不定等次4个考核等次。考核结果作为工作人员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的依据。
  1996—1999年,建立健全平时考核制度,对干部奖惩、转正定级、确认职务、晋升工资等事先按程序予以考核。4年间,全县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参加考核人员28662人,其中,优秀3511人,称职24763人,不称职39人,不定等次349人。
  2000—2007年,全县参加考核人员119538人,其中,优秀14677人,占12.28%;称职103222人,占86.35%;不称职198人,占0.17%;不定等次1441人,占1.20%。
  (二)奖惩
  奖励
  1991—1995年,县人事部门对在“两个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给予及时表彰奖励,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资奖励为辅。全县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各种奖励1120人。
  1996年,贯彻执行市人事局《关于加强对市政府工作部门开展评选表彰先进工作管理的通知》,规范奖励工作,严格评选方法和审批程序。对国家公务员的奖励分为记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嘉奖和授予荣誉称号5种,对获记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和嘉奖的国家公务员,发给奖品或奖金;对授予荣誉称号的国家公务员,给予晋升职务工资档次奖励或给予一次性奖金。至2007年,全县有公务员受到各种奖励1590人。被评为市级以上各系统先进个人114人次。
  惩戒 1991—1995年,对违纪失职人员,采取“教育与惩戒相结合,以教育为主”的方针,并按照《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纪律处分条例》和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的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分种类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8种。全县行政处分公职人员223人,其中,警告10人,记过9人,记大过8人,降级4人,撤职3人,开除留用察看96人,开除93人。
  1996—2007年,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处分改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6种。受撤职处分的同时降低级别和职务工资,触犯国家刑事法律的公职人员,提请司法部门依法惩处。全县公职人员受行政处分464人,其中,警告39人,记过14人,记大过209人,降级11人,撤职9人,开除182人。至2007年,全县被判处有期徒刑缓期执行人员执行临时工资35人。
  五、干部档案管理
  1999年7月,县人事局设立干部档案室,对全县干部人事档案进行管理。2000年,完善干部档案室基础设施,按干部档案室达标工作要求,实行库房、办公室、阅档室“三室”分开,投入20万元购置计算机、打印设备、空调机、去湿机、冰柜、复印机、切纸打孔机、铁皮柜等办公设备。并聘用5名退休党员干部和7名品学兼优的大中专毕业生参加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档案收集、审查、分类和装订,制定干部档案管理10项职责、8项制度。2001—2007年,县干部档案室共收集各种档案材料61314份,已装入干部个人档案61016份。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