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道德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10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道德建设
分类号: D64
页数: 3
页码: 167-169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91-2007年中共安溪县精神文明建设小组关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诚信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的情况简介。
关键词: 安溪县 中共精神文明建设组 道德建设

内容

一、社会公德
  1991—1995年,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倡导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1994年,在蓬莱、湖头、官桥、剑斗4个镇开展“四抓四治”(抓思想教育、治旧变新,抓文化科学、治愚变智,抓环境卫生、治脏变净,抓生产发展、治贫变富)活动。2月,安同公路改建工程资金告罄,县委领导带头捐资并号召海内外乡亲支持工程建设,一时间“靠自己的骨头长肉”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共有1048个单位、53295人为工程捐款22029519.33元,形成关心公益风气。1996—1998年,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学美岭,创五好”活动,学习孔繁森、何福财,宣传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爱国、敬业、守法、奉献”的先进典型。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1999—2000年,“讲文明、树新风”,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遏制“六合彩”赌博,扶正祛邪,培育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2001—2002年,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按照“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个字基本要求,加强社会公德和机关效能建设。实施《安溪市民文明公约》《城区居民基本守则》《市民行为道德规范》。开展“手拉手,献爱心”“向不文明交通告别”“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2003年,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实施结对帮扶、爱心助学、关爱女孩、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救助贫困母亲等公民道德实践工程。全县接受公益捐赠3000多万元,资助农村贫困学生1200人,扶助贫困户1000多户,帮助残疾人825人。2004年,报道一批安溪人诚信务实、团结拼搏、自强不息、开拓创业的新时期安溪精神,结集出版《安溪儿女》一书,评选“孝敬老人”广电新闻奖,弘扬传统美德。印发《致全县人民一封公开信》,宣传殡葬改革的意义,改变群众的旧观念。2005年,组稿《一个贫困县何以跃为“百强县”》《福建安溪引领传统茶业走向现代化》《一壺茶,指望“泡”出新农村》等文章,宣传安溪人的创业精神。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改变女孩不入族谱的旧习。2006年,在《安溪乡讯》、有线电视上开设“知荣辱、树新风”专栏,开展“见荣而为、遇耻而拒”教育活动,组织宣讲团,到各中小学举行报告会88场次。宣传报道安溪人吴高明在山西太原见义勇为,勇斗歹徒的英勇事迹,营造“学英雄、知荣辱、树新风”的氛围。在各乡(镇)、公共场所张贴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挂图3500张、公益广告3000张,开辟宣传园地2700个。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爱我中华,兴我茶乡,艰苦奋斗,共奔小康”宣传活动。2007年,倡导市民参与道德建设实践,开展“文明春风暖万家”“树文明新风,过祥和的节日”和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普及文明礼仪知识,规范文明礼仪行为。修订《安溪市民文明公约》《市民行为规范》。
  附:安溪市民文明公约
  1.爱国爱乡,建设安溪;2.遵纪守法,维护稳定;3.诚信经营,优质服务;4.勤俭自强,敬业奉献;5.尊老爱幼,助弱扶残;6.见义勇为,弘扬正气;7.讲究卫生,美化环境;8.移风易俗,崇尚科学;9.计划生育,利国利民;10.文明和谐,树立新风。
  二、职业道德
  1991年,开展“创文明机关,做人民公仆”“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活动。1992年,县服务公司商业宾馆提高服务水平,被市公安局定为涉外旅游宾馆之一。1995年,商业宾馆被省贸易厅命名为“放心店”。税务部门坚持“以人为本,从严治队”原则,开展向王振民、袁庭钰学习活动,严风正纪,纠正不正之风。1998年,金融系统制定《安溪县金融业制止高息揽存变相提高存款利率不正当竞争同业公约》,加强金融活动监管。1999—2000年,号召向先进工作者及全省人民满意公务员学习,深入开展“创文明机关,做人民公仆”活动。开展“微笑服务”“一条龙服务”“温馨服务”活动,推进职业道德建设。2001—2002年,开展信用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制订企业、公民诚信公约和公务员诚信守则。2003—2006年,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开展第四届“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竞赛活动。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能,进一步推进行业职业道德建设活动。交通部门制定《安溪县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实施方案》,新开通30个村客运班车。电信部门在全省首次提出“数字安溪”建设。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建精神文明活动。2007年,以“四比四创(比满意度、创优质服务,比诚信度、创优良秩序,比整洁度、创优美环境,比规范度、创优化管理)为内容,开展职业道德建设。县电力公司、县(铭选)医院、国税局等单位,开展行业测评活动,改变作风提高群众满意度。县文明办与县电力公司开展“安全、法制、服务、文化”四下乡活动,宣传安全用电知识。
  三、家庭美德
  1991—1996年,以凤城、官桥两镇为试点,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扶贫活动。举办“千万农家女,百项新技术”培训。提倡“饲养一头猪,种植一亩果,增收百斤粮”,帮助贫困家庭寻找脱贫致富路子。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尊老、养老传统美德,配合有关部门查处辱老弃老案件5起。1997年,全县表彰“五好文明家庭”4003户,家庭系列好角色359人。1998年,有8名女能手分别受国家、省、市表彰。官桥镇马狮村妇女白允长期为亲人尽责尽孝,被民政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老龄委联合评为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1999年,全县乡(镇)、村(居)开展评选“敬老文明家庭活动”,获市表彰41户。县文明办、县妇联联合表彰“文明家庭”146户,乡(镇)表彰“五好家庭”372户、“家庭好角色”203户。2001—2002年,开展家庭妇女问卷活动,广泛征求促进家风好转意见。评选文明家庭191户,“家庭好角色”7户。2003—2004年,开展“美德在农家”“学习型家庭”“节约型家庭”“文明楼幢”创建活动。全县获得省级“五好文明家庭”2户,市级“学习型家庭”3户;凤城镇新安路48号1幢、2幢楼评为全市“文明楼幢”,参内乡大厝村、蓬莱镇蓬溪村、龙门镇观山村被市文明办、妇联、广电局定为“美德在农家”试点村。2005年,成立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组织家教宣讲团老师到各乡(镇)巡回演讲15场。2006年,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以凤城镇凤山、东岳社区和尚卿乡尤俊村为试点,总结推广全县。2007年,评选表彰“五好文明家庭”727户,其中,省级3户,市级34户,县级690户,获得“家庭好角色”称号210对(人)。全县评出平安家庭24.3万户,占总户数的90%,平安家庭示范户2.71万户,平安示范村240个,平安示范乡(镇)15个。
  四、诚信建设
  2001年,在全县工商企业界开展“重合同,守信用”竞赛活动。2002年,开展以“诚实守信”为内容的信用道德及职业道德教育,评选诚信企业、诚信商店活动,表彰诚信药店、诚信经营单位41家。2003年,开展“诚信安溪建设年”活动,打击经商诈骗、伪劣假冒行为,建立企业、个体户“经济户口”台账,实行信用公示,进行“诚信商店”初评,设立“12315”消费者投诉服务台,组织市场巡查,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在魁斗镇、长坑乡等乡村,开展“诚信守法经营”教育活动,打击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电脑发送虚假信息进行经济诈骗行为。打击传销、变相传销、“六合彩”赌博违法活动。2004—2006年,实施“放心食品”工程,开展农贸市场打假专项行动和高毒农药大检查。开展手提电话走私贩私专项行动。开展“扫黄打非”,查处盗版音像制品、非法出版物活动,净化文化市场。开展药品专项检查,严防哄抬物价。在全国各茶叶主销区开展诚信经商,携手打造安溪铁观音品牌宣传活动。2007年,配合打击虚假信息诈骗“猎狐”行动,在凤城、魁斗、长坑等乡(镇)36所学校举行“诚实守信是立身之本”报告。开展文明诚信经营和“光彩之星”活动,打造安溪茶乡诚信形象。
  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004年,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县文明办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进行调研,分赴24个乡(镇),对中小学、部分老年大学、居委会进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意义的宣传。教育、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分别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2005年,县文明办与县关工委编写《道德故事读本》。沼涛小学实施“新三好”教育模式,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行有益探索。制定《安溪县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在凤城镇先声、凤山、龙湖3个社区首先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示范点,各乡(镇)创建1个—2个示范点,把家庭教育与创建“五好家庭”活动结合起来。重视对单亲家庭、特困家庭、下岗职工家庭及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子女、孤残、流浪儿童的教育。加强对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管理,县青少年宫、文庙、茶都展览厅、文化馆、体育馆等活动场所实行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县文明办、文体局、关工委协同有关部门整治网吧、游戏机室、娱乐场所,严查接纳未成年人出入网吧、迪吧、舞厅等场所。
  2006—2007年,全县中、小学实施“六大工程”专项行动。为了明天工程:县妇联、县老年大学开办爷爷奶奶学校,开设家教课程,进行隔代教育;建设校园法制教育阵地、在校学生安全文明活动阵地和校园绿色网吧,其典型经验被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简报刊载。荣辱观教育工程:在教师中开展“见荣而为,知辱而拒”、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共铸诚信小公民”活动,配合打击虚假短信息诈骗活动,营造校园诚信氛围。感恩教育工程:让学生在家尽孝心、在校尽关心、在社会献爱心,促进学生从小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勇担责任,立志成才。心理导航工程:全县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104个,配备心理咨询教师163人,举办专项讲座179场,听众达12.7万人次。关心助学工程:县财政每年拨出60万元,资助特困应届大学生就学,处级、科级干部挂钩646户计生困难户。基地教育工程:县筹资600多万元在慈山农中创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革命传统及法制教育,进行军事训练、劳动锻炼,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同时,开展“五个一工程”(一个“扫黄打非”宣传栏,一个“扫黄打非”负责人,一个优秀图书柜,一份《村规民约》、一项举报制度)活动,继续整治网吧,游戏机室、娱乐场所和书刊亭(店),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