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口构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06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人口构成
分类号: C922.257
页数: 3
页码: 113-115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安溪县人口与计划生育的人口的人口规模与分布的人口构成的民族构成、姓氏、性别构成、职业构成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安溪县 人口 构成

内容

一、民族构成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共有26个民族,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2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1000527人,占总人口98.92%;畲族8673人,占总人口0.86%;壮族1266人、土家族184人、苗族175人、布依族99人、蒙古族82人、回族77人、藏族74人、瑶族63人、侗族57人、满族40人、彝族36人、朝鲜族22人、维吾尔族18人、黎族8人、傣族5人、白族5人、水族5人、高山族4人、土族4人、毛南族4人、仡佬族3人、京族2人、拉祜族1人、景颇族1人、外国人加入中国籍2人,合计2237人,占总人口0.22%。全县少数民族人口合计10908人,比1990年增加299人。少数民族人数最多是畲族,占全县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9.51%。主要居住在官桥镇善坛畲族村,湖上乡盛富畲族村、长林村白山同,白濑乡寨坂村圆潭仔、长基村五龙,凤城镇祥云居委会,剑斗镇潮碧村欧树等。
  二、姓氏构成
  2007年,据县公安局人口统计显示,全县有姓氏436个,其中,单姓433个,复姓3个(上官、欧阳、诸葛)。人口数在5000人以上有35个姓,分别是:10万人以上有陈、林2个姓;5万人—10万人,有王、李、黄、苏、吴5个姓;1万人—5万人有谢、许、刘、张、廖、郑、杨、白、高、萧、叶、詹、汪、周、蔡、钟16个姓;5000人—10000人有胡、柯、上官、徐、傅、余、颜、沈、翁、洪、施、郭12个姓。
  三、性别构成
  1991年,全县总人口男女性别比(指男性对女性的比率,通常是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101.48∶100。此后,呈现逐年增高态势。2000年有所下降,2001年又回升。2007年,全县总人口男女性别比106.84∶100,比1991年上升5.36个百分点,年均上升0.32个百分点。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不同年龄组性别比差异较大,10岁—24岁、30岁—39岁、70岁及以后各年龄组性别比小于100,即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其他年龄组性别比均大于100,即男性人口多于女性,其中0岁—4岁年龄组性别比高达137.82,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同年龄组性别比90.74上升47.08个百分点。2000年60岁及其以后各年龄组性别比,比1990年有明显上升,表明男性寿命提高。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县总人口中0岁—14岁人口31.62万人,占总人口31.26%;15岁—64岁人口64.34万人,占总人口63.61%;65岁以上人口5.18万人,占总人口5.12%,分别比1990年下降1.78个百分点、上升5.38个百分点和1.40个百分点。14岁以下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65岁以上老年人口呈上升趋势。
  五、职业构成
  1991年,全县人口职业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87.70万人,占总人口94.46%;非农业人口5.14万人,占总人口5.54%。此后,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一部分外出务工,一部分向二、三产业转移。全县非农业人口比重逐年上升,农业人口比重逐年下降。2007年,全县农业人口93.17万人,占总人口87.06%;非农业人口13.85万人,占总人口12.94%。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