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开发利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05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开发利用
分类号: F407.1
页数: 3
页码: 101-103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安溪县的自然资源与管理的矿产资源与管理的开发利用的金属矿与非金属矿、地热水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安溪县 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

内容

一、金属矿与非金属矿
  1991年,全县矿山总数427座,其中,省属矿山1座,地方国有矿山3座,乡镇集体、个体矿山423座。开采主要矿种有:铁、硫铁、煤、石灰石、花岗岩(安溪红G3535)、粘土、建筑石料等。从业人员1.6万人,开发矿产品原矿总产值1.24亿元(当年价,下同),占全县工业总产值4.88亿元
  25.4%。省属潘洛铁矿潘田采区职工315人,开采铁石34.2万吨,产值1481万元。
  1992—1994年,全县矿山总数438座,年从业人员1.6万人,开采主要矿种新增温泉水,开发矿产品原矿总产值4.03亿元。1995—1999年,矿山总数499座,年从业人员1.5万人,开发矿产品原矿总产值8.75亿元。
  2000—2003年,全县开展矿业治理整顿,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矿山,走联合办矿、集约经营道路,矿山总数下降到192座,减少228座;年从业人员3.6万人,开发矿产品原矿总产值12.05亿元。2004—2006年,对开采矿山进行联合改造,矿山总数155座,年从业人员3.5万人,开发矿产品原矿总产值12.18亿元。
  2007年,全县矿山总数123座,比2006年减少32座,开采主要矿种有铁、锰铁、硫铁、煤、石墨、石灰石、花岗岩(安溪红G3535)、粘土、碎石(花岗岩、凝灰岩)、河卵石、河沙、温泉水、矿泉水等。从业人员3万人,开发矿产品原矿总产量548.95万吨(不包括在县外投资开采量),产值5.13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0.68亿元2.7%。
  二、地热水
  1992年,县政府决定开发利用龙门镇榜寨村地热水资源,把地热水引至县城。3月,安溪县地热工程开发指挥部成立。工程由省地热专业委员会和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设计,采用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无补偿直埋技术及半循环机械输送与重力输送相结合的区域供水方案。5月,开始钻探、建设。工程输水距离21.5公里,主管道21.8公里,供水网总长23公里,输水主干管人口水温72℃—74℃,城关主干管出口水温62℃—67℃,温降仅为0.4℃/公里,输水距离之长和温降幅度之低均创全国纪录。1993年10月23日工程竣工,总投资1700万元。日供地热水2400立方米,用户7500户居民和47家宾馆、酒楼,使安溪县城成为当时全国闻名的“温泉城”。
  1994年1月,安溪县地热水开发公司挂牌营业。1997年还清贷款。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地热水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地热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1999年,地热水二期工程建设议案经县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计划投资695.5万元,并由县招投标办公室进行工程招投标。2000年,地热水二期扩容工程动工。是年12月6日,在龙门镇金狮村地热水取水口施工与当地村民发生纠纷,被迫停工。2002—2004年,县地热水公司连续亏损,加上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一些地热水管道需更改路线,有的管道严重老化,沿途漏水,供应城区的地热水达不到抽水量的40%,供热水成本每吨10多元,地热公司无力缴交电费。2006年6月21日,地热水公司全部停产。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