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土壤 植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03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土壤 植被
分类号: S15
页数: 4
页码: 70-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自然环境土壤类型及分布和植被区划情况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安溪县 自然环境 土壤

内容

一、土壤
  (一)耕地土壤类型及分布
  1991—2007年,全县耕地土壤有水稻土、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潮土等5个土类,8个亚类,19个土属。
  1.水稻土
  系全县主要耕地土壤,分为河谷平原区和山坡、山垄地片。因受地形、母质、水文、农业生产条件及人为等综合因素影响而呈区域性分布,面积25740公顷。有3个主要亚类:
  渗育型水稻土 遍布全县各地,以山地丘陵坡地、山垄坡地、河谷两岸阶地为主,面积14040公顷。其耕作底层、犁底层表潜现象明显,心土层处于氧化状态,形成氧化淀积层(黄泥层),为该土壤的主要标态。有4个土属:(1)黄泥田土属:全县分布较广,面积13841公顷。成土母质以花岗岩、凝灰岩的坡积、残积及部分冲积母质发育而成,耕作层厚度14.9±1.49厘米,有机质含量1.68±0.35%,速效钾59±24.28ppm,全氮0.98%,碱解氮123.5ppm,速效磷3.16±1.96ppmpH值5—6。有乌黄泥田、灰黄泥田、黄泥田、灰黄泥沙田、黄泥沙田5个土种。(2)红土田土属:布于山坡分,地梯田上,面积19公顷。由花岗岩、流纹质凝灰熔岩等风化物残积或坡积物发育而成。水耕年限短,土体发育弱,土层浅薄,耕作层厚度13.8±1.33厘米,有机质含量1.6±0.43%,全氮0.066%,碱解氮126ppm,速效磷2.7±1.47ppm,速效钾57±15.10ppm,pH值4.8—5.5。有红土田1个土种。(3)白土田土属:分布于山丘坡地梯田及山垄峡谷下部,面积9公顷。土体中铁、锰淋失,硅、铝被漂洗白化,含细沙多,呈白色。耕作层厚度15±1.73厘米,有机质含量1.06±0.17%,全氮0.062%,碱解氮55ppm,速效磷2.3±0.43ppm,速效钾53±15.1ppm,pH值5.2—5.4。有白鳝泥田1个土种。(4)沙质田土属:分布于沿溪两岸,面积171公顷。由冲积田质发育而成,其地下水位低,成土过程短,沙壤渗漏性强,保水保肥能力弱,耕作层厚度14.95±2.085厘米,有机质含量1.6±0.32%,全氮0.084%,碱解氮88.5ppm,pH值5.7。有沙层田、黄沙田2个土种。
  潴育型水稻土 分布于河谷盆地和村落周围,面积7073.3公顷。其成土母质以冲积物及坡积物为主,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耕地土壤类型。土壤孔隙处于水分饱和状态,铁、锰被还原,剖面呈不同程度的潴育现象。有4个土属:(1)乌泥田土属:分布于冲积河谷盆地,面积13.4公顷。其土层深厚,剖面发育完整,呈乌灰色,微团粒结构,多孔隙,通透性、保水保肥性好,耕作层厚度17.3±0.95厘米,有机质含量2±0.25%,全氮0.121±0.018%,速效磷2.1±0.99ppm,速效钾41±23.4ppmpH值6.2,为县内上等肥力土壤。(2)灰泥田土属:分布于河谷盆地及村落附近,面积4434公顷。其,土层深厚,剖面发育完整,土质疏松,多孔隙,通气性好,耕作层厚度17.18±1.41厘米,有机质含量2.23±0.273%,全氮0.116±0.016%,碱解氮151±16.45ppm,速效磷5.05±2.94ppm,速效钾59.25±23.32ppm,pH值5.1—5.8。有灰泥田、青底灰泥田、黄底灰泥田、沙底灰泥田等4个土种。(3)潮沙田土属:分布于冲积河谷盆地及河流两岸的阶地上,面积2613.3公顷。其成土母质是冲积、沉积物;粉沙性,剖面发育明显、土层深厚,多孔隙,通气性好,耕作层保肥能力较差,有机质含量2.7±0.77%,全氮0.152±0.028%,碱解氮157±9.19ppm,速效磷6.25±2.89ppm,速效钾53±18.39ppm,pH值5.25。有乌沙泥田、灰泥田2个土种。(4)石灰泥土属:分布于湖上乡珍地、感德霞村等地,面积12.6公顷。耕作层厚度14.6±0.88厘米,有机质含量2.9±0.41%,全氮0.13±0.018%,速效钾60±29.9ppm,速效磷3.2±1.28ppm,pH值7.3—8.3。有石灰泥田1个土种。
  潜育型水稻土 分布于山垄峡谷及山坡下部低凹处,面积4626.7公顷。其发育于凝灰熔岩及少量的花岗岩母岩上,地下水位高,常年积水,土壤处于强烈的还原状态,亚铁含量高,有明显的青泥层,没有渗育层和淀斑层,土壤剖面潜育化特征明显。有2个土属:(1)青泥田土属:全县有零星分布,面积311.7公顷。其前身是烂泥田,经开沟排水改造而成。耕作层厚度15.8±1.2厘米,有机质含量
  1.8±0.29%,全氮0.112%,碱解氮152ppm。有青泥田1个土种。(2)冷烂田土属:全县各地都有零星分布,面积4315公顷。其土层处于还原状态,有冷水型和冷烂型两类。土层深厚,亚铁反应强烈;耕作层厚度19.56±2.52厘米,有机质含量2.03±0.245%,全氮0.143%,碱解氮169ppm。有冷水田、锈水田、浅脚烂泥田、深脚烂泥田4个土种。
  2.砖红壤性红壤
  分布于外安溪海拔50米—250米的低丘台地上,面积107.87公顷。成土母岩有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部分凝灰熔岩。耕地土壤有一个赤土亚类,多为旱作土壤。有2个土属:(1)赤土属:分布于外安溪,面积51.07公顷。系砖红壤性红壤发育成的耕地土壤,土层较浅,保水保肥能力差,耕作层厚度15±3.4厘米,有机质含量1.4±0.52%,全氮0.072%,碱解氮117ppmpH值4.7—5.5。有赤土1个土种。(2)赤沙土属:分布于水土流失区,面积56.8公顷。发育于粗晶花,岗岩的低山丘陵坡地上,质地沙化,耕作层厚度小于12厘米,有机质含量0.23%,全氮0.023%,碱解氮58ppm,pH值5.0。有赤沙土1个土种。
  3.红壤
  系地带性土壤,在海拔880米以下,为旱作耕地土壤,面积808.07公顷。有红土1个亚类,2个土属:(1)红泥土土属:是全县分布较广的旱作耕地,面积554.87公顷。耕作层厚度22厘米,有机质含量1.46%,全氮0.08%,全磷0.045%,全钾0.74%,pH值4.9—5.7。有灰红泥土、红泥土2个土种。(2)红泥沙土土属:分布于全县各地,面积323.2公顷。养分缺,肥力低,耕作层厚度14.6±1.9厘米,有机质含量1.25±0.295%,全氮0.041%,碱解氮107ppm,速效磷1.7±0.795ppm,速效钾42±20.6ppm,pH值4.9—6.8。有红泥沙土、红沙土2个土种。
  4.黄壤
  分布于海拔880米以上的中山地带,集中在祥华、感德、芦田等地,面积530.67公顷。成土母质以凝灰溶岩、花岗岩为主,在植被条件好、湿度大、气温较低的条件下,经人为开垦耕种而成的农业旱作黄泥土土壤亚类。有2个土属:(1)黄泥土土属:分布于内安溪,面积350.4公顷。耕作层厚度18±2.07厘米,有机质含量1.7±0.275%,全氮0.114%,碱解氮161ppm,速效磷3.0±1.2ppm,速效钾120±32.5ppmpH值5.5。有黄泥土1个土种。(2)黄泥沙土属:分布于内安溪山地徒坡上,面积180.27公顷。耕作,层厚度17.1±1.8厘米,有机质含量1.74±0.29%,全氮0.092%,碱解氮105ppm,速效磷2.8±0.94ppm,速效钾112±31ppm,pH值5.9。有黄泥沙1个土种。
  5.潮土 分布于溪流两岸的河漫滩地和沙州地上,面积274.33公顷。成土母质为河流冲积物,土层深厚,养分含量丰富,多为农业旱作耕地。有2个亚类:
  淤土 分布于外安溪主要溪流两岸,为第四纪冲、洪积物堆积而成,面积39.93公顷。其地下水位70—120厘米,地下水夜间可达地表,使其反潮。由于水文、地质的影响,铁、锰氧化物处于氧化还原过程特征。耕作层厚度17.7±2.75厘米,有机质含量1.54±0.275%,全氮0.085%,速效磷2.41±0.9ppm,速效钾34±11ppmpH值5.8。有潮沙土1个土属,潮沙土1个土种。
  沙土 多为第四纪冲积母质起来,经旱耕熟化而成的农业土壤,面积234.4公顷。土层深厚,水源良好。有3个土属:(1)沙泥土土属:分布于近溪边,常受季节性洪水浸渍,有明显的泥沙发育,沉积层,并有多量的铁锰斑块,面积14公顷。土层深厚,养分不高。耕作层厚度17±4.36厘米,有机质含量1.47±0.23%,全氮0.077%,碱解氮104ppm,速效磷2.2±0.35ppm,速效钾76±30.6ppmpH值5.2。有千层沙土1个土种。(2)黄沙土土属:分布于近溪边的河漫滩上,面积136.4公顷。在洪水,期易受涝害,土壤松散,易漏水漏肥,熟化度低,耕作层厚度16.7±2.24厘米,有机质含量1.3±0.28%,全氮0.67%,碱解氮67.5ppm,速效磷3.9±1.54ppm,速效钾61±15.8ppmpH值5.8—6.8。有黄沙土1个土种。(3)灰沙土土属:分布于溪流两岸阶地上,面积84公顷。耕作年,限较久,熟化度较高,耕作层厚度17±4.36厘米,全氮含量0.072%,碱解氮140ppm,速效磷2.2±0.35ppm,速效钾72±30.2ppm,pH值5.9。有灰沙土1个土种。
  全县耕地土壤普查面积27460.94公顷,一级土壤占10.23%,二级土壤占36.26%,三级(差的)土壤占53.51%。
  (二)山地土壤类型及分布
  1991—2007年,全县山地土壤有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紫色土、石灰性土等6个土类,13个亚类,39个土属。
  1.砖红壤性红壤
  分布于300米以下的丘陵地带,面积9966.67公顷,占山地面积4.16%。有赤红壤、粗骨性赤红壤2个亚类,5个土属。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流纹岩等。赤红壤亚类分布于海拔200米以下的低丘地带,土层平均厚度130厘米以上,腐殖质层厚度3厘米,有机质含量1.44%,pH值5—5.6之间,大部属水土流失区。粗骨性赤红壤分布于海拔200—300米,含有较多的石砾碎块。
  2.红壤
  是全县分布最广的自然土壤,面积180026.67公顷,占山地面积83.22%。有红壤、黄红壤、暗红壤、水化红壤和粗骨性红壤5个亚类,24土属。红壤亚类占山地面积35.38%,土层深厚,腐殖质层厚度10厘米,有机质含量1.85%,中等肥力。黄红壤占山地面积37.66%,土层深厚,腐殖质层厚度10.9厘米,有机质含量1.90%,肥力较高。暗红壤占山地面积2.64%,土层深厚,腐殖质厚度12.6厘米,有机质含量1.65%,肥力较高。水化红壤占山地面积2.16%,土层深厚,腐殖质层厚度11.7厘米,有机质含量1.91%,肥力高。粗骨性红壤占山地面积5.08%,土层浅薄,平均厚度70厘米,腐殖质层厚度6.3厘米。
  3.黄壤
  分布于800米以下的中山地区,面积25846.67公顷,占山地面积11.95%。土层厚度120厘米以上,腐殖质层厚度9厘米,有机质含量1.90%,中等肥力。有黄壤、表潜黄壤、粗骨性黄壤3个亚类。黄壤亚类占山地面积9.73%,土层厚度135厘米,腐殖质层厚度9厘米,有机质含量1.94%。表潜黄壤占山地面积0.14%,土层厚度150厘米以上,腐殖质层厚度2.0厘米,有机质含量2.0%。粗骨性黄壤占山地面积2.07%,土层厚度72厘米,腐殖质层厚度9.1厘米,有机质含量1.71%,肥力较低。
  4.黄棕壤 紫色土 石灰性土
  是在特定母岩母质上发育和成土条件下形成的,面积486.65公顷,占山地面积0.23%。
  全县山地土壤肥力普查,面积216326.66公顷,属一等肥力面积9593.33公顷,占4.43%;二等肥力面积188573.33公顷,占87.17%;三等肥力面积18160公顷,占8.39%;总体肥力属中等水平。
  二、植被
  1995年,据省植被区划和安溪县植被调查,全县有两个明显的植被带:西北部的常绿阔叶林(照叶林)植被带和东南部的南亚热带植被带。大致界限是从剑斗潮碧大牛山连后井、月星,经长坑扶地、山格凤冠尖、珊屏同发山、田中太湖山,过祥华石狮碧岩山、白玉佛耳尖一线为界。界西北部为照叶林带;界东南在海拔400—450米以下为亚热带雨林带,在400米以上的山地,仍出现区域性的照叶林植被。
  长期人为活动的影响,这两个原生植被群落特征已不明显,所存面积不大。除感德镇达新太华山北坡有较大面积的照叶林外,在祥华乡福洋西洋坎、福洋尾、祥东标仑以及丰田林场、福前农场等,仅有小面积呈零星分布的次生照叶林。其主要乔木树种有甜槠、石栎、两广石栎、栎叶枇杷、细柄蕈树、蕈树、青岗栎、少叶黄杞、木荷、虎皮楠、凤凰润楠、新木姜、大叶楠、红楠、狭叶四照花、丝栗栲、树参等。大面积植被仍处于不同阶段的逆行演替过程中,原生植被多被马尾松林、杉木林、建柏林、黄山松林及毛竹林等人工林或天然林所代替。东南部原生植被现无完整地块,只有过渡性的亚热带雨林残迹可见。龙涓乡崎畲山后廖坑口、内灶东庵圳,虎邱镇福洋西坑口等地尚有小面积的亚热带雨林残存。其主要树种有丝栗栲、厚壳桂、木荷、红楠、红栲、鹅掌柴、笔罗子、臂型果、猴耳环、闽粤栲、甜槠、山杜英、华南桂、香叶树等。大面积的植被是被马尾松幼林、小面积杉木林,相思树木及灌丛草坡所代替。
  据调查和初步鉴定,已知的植物种类有145科,399属,685种(或变种、变型),大体可分6个植被类型,42个群系,43个群丛。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