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都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009
颗粒名称: 中国茶都建设
分类号: F327.57
页数: 4
页码: 10-13
摘要: 本节记述了改革开放后,安溪茶产业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县级茶园面积、茶叶总产量、涉茶总产值、茶叶平均单价、受益人口、从业人员、茶农人均收入等多项全国产茶县第一。成绩的取得,与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以下简称中国茶都)的规划、建设和成功运作是密不可分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安溪县 茶都 建设

内容

中国茶都建设
  改革开放后,安溪茶产业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县级茶园面积、茶叶总产量、涉茶总产值、茶叶平均单价、受益人口、从业人员、茶农人均收入等多项全国产茶县第一。成绩的取得,与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以下简称中国茶都)的规划、建设和成功运作是密不可分的。
  兴建茶都
  安溪县是中国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产茶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素有“闽南茶都”的美誉。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港的兴起,安溪茶叶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行销世界各地。
  新中国成立后,安溪乌龙茶外销一直由国家外贸部门统一收购经销,内销由供销社系统统一收购经营。1985年,国家实施茶叶流通体制改革,茶叶外销实行多渠道、多口岸出口,茶叶内销实行放开经营。是年,安溪却被定为福建省最大的贫困县,人均工农业产值只有3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79元,各项经济指标大多处于全省末位。全县79万人口中,有近32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广大茶乡人民一直处于手捧“金饭碗”、却连温饱都成问题的窘境之中。同时,不甘受困落后、勇于开拓的海内外乡亲也一直在努力创造和争取有利的发展机遇。著名侨领李尚大看到国外市场茶价昂贵,而国内外贸收购价格偏低,故茶农得利甚少,影响了安溪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此,他彻夜难眠。在向安溪、厦门及台湾的乡亲深入了解收集资料,并请老领导张连、王新整、李冬水到安溪实地考察后,李尚大亲笔整理了一份长达20多页的《为我安溪人请命》的材料,呈送中央、省、市领导及有关部门,呼吁将茶叶出口权下放给安溪,还致函时任国务委员谷牧,请求帮助。1996年底,在中央有关领导的关怀下,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安溪终于拥有了茶叶出口经营权。安溪茶叶外销有了自营出口权,茶叶内销市场也进一步拓展,全县集体、个体茶叶企业迅速崛起,安溪茶叶逐步打开北方市场,打破了“只销南不销北”的局面。
  1998年9月,县委、县政府重新审视市场在安溪茶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为“市场是行业发展壮大的生命线,只有掌握和占领市场的主动权、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于是,因势利导地提出并实施茶业发展“三步走”(创名牌、拓市场,保名牌、抓质量,建市场、组集团)的发展策略。1999年春节前后,县委、县政府经过全面调研,反复论证,作出兴建中国茶都,培育茶叶大市场的决定。是年4月,县委发出《关于成立安溪县茶叶市场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安委〔1999〕112号文),建设中国茶都的工程正式启动。县委书记洪泽生、县政府县长曾荣华等主要领导向中国茶都筹建领导小组负责人明确指出,资金要想办法多方融资,人员需要可以从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调。随后,茶叶市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多次深入国内茶市调研,有关专家再次反复论证,决定打造一个“以茶经贸为主,茶文化为辅,集茶叶贸易、信息交流、茶文化研究传播、茶旅游、茶科研、茶质量检测为一体的全国最大茶叶市场”。
  高定位、大手笔、高起点地建设中国茶都,选址、资金、销售都是难题。地处城东的城厢后垵大云片区无疑是块“风水宝地”,经过茶叶市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干部的努力,1999年6月,分租该片区的两位侨胞、台胞和两家房地产商,很快同意原价无息退回土地款,选址难题迎刃而解。资金上,由于当时距离安溪摘掉国定贫困县的帽子不久,单靠政府或某个部门的投入无疑是不现实的,必须创新整个工程的运作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资金难题。是年11月,县委、县政府批准成立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开发有限公司,决定走市场运作路线,群策群力,筹集资金300万元,破解资金难题。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县政府只花了3万元,用于添置筹建组和售楼部的办公用具。2000年初,当选定的中国茶都地址还是一片荒滩时,依靠“预售店铺、银行按揭、适当规模贷款、滚动发展”的办法,凭着一张效果图和一座模型,营造“人人到茶都买店铺”的良好氛围,在春节期间就把中国茶都一期店铺全部售出,资金随即到位,确保中国茶都按时有序开工。
  2000年3月,中国茶都一期工程建设启动,投资1.3亿元,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至是年12月,中国茶都竣工并开业,“三万元起步建起一个大茶都”,引起海内外社会各界的良好评价。2002年,第二期工程投建,投资1.2亿元,2003年年底竣工并交付使用。2003年9月,第三期工程建设开工,投资2.5亿元,2004年底竣工并交付使用。是年,一座占地面积16.66公顷、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商住两用商铺1500间、茶叶交易大厅2个、摊位3000个、年交易额8亿元、扩大就业5000人以上的具有现代化气息的中国茶都,屹立在城东的晋江西溪河畔。不到3年,纳税1000多万元,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全国重点茶市”。
  经过11年的市场商业运作,中国茶都基本实现当年提出的目标,正逐步成长为当今国内同类市场中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品位高雅、配套功能完善的国家级茶叶专业市场,年年名列全国茶叶批发市场前列,堪称我国茶业发展史上的商业奇迹。
  繁荣茶都
  中国茶都建起来了,更要活起来。新世纪后,历届县委、县政府在中国茶都,通过举办茶王赛,举办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等大型茶事活动,陆续出台一系列形象宣传措施,让活动回归本土,中国茶都日益繁荣。
  2000—2003年,先后在中国茶都举办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暨首届安溪铁观音乌龙茶节,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和第一届、第二届中华茶产业国际合作高峰会,邀请国家和省市领导、茶叶专家、海内外嘉宾参加,活动内容不断创新,参会人员不断增加,社会影响不断扩大。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推出象征福建的“品铁观音,香飘两岸;拜妈祖庙,情系一家”楹联,在海峡两岸同胞及广大茶人中引发共鸣,更令喜爱铁观音的人们引以为豪。2006年8月,县委书记尤猛军、县长陈灿辉等县领导推出“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新理念,开展新一轮兴茶方略。
  此外,在中国茶都还举办“铁观音杯”《中华茶韵》全国摄影大赛、广场文化表演、文艺踩街、焰火晚会、烛光品茗会、国际茶艺表演、全国最佳茶艺小姐大赛、中国十佳茶艺之星大赛、“飘香的歌”大型歌会、千店寻韵、游湖品茗茶文化旅游、茶文化论坛、茶叶订货会、产品展销会、投资项目洽谈会等系列活动,深深吸引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及欧洲茶叶委员会等国际茶叶机构官员,同时也给中国茶都注入了更加深厚宽广的茶文化内涵。
  与此同时,中国茶都成立管理委员会,出台、制定一整套管理措施和办法,统一协调和管理市场的各项服务工作,包括卫生、绿化、治安、消防、物业、办证和税费收缴等交易和生活配套服务。并成立茶文化研究中心、茶文化博览馆、茶叶精品展厅、文化广场、电子商务网站、茶叶科技咨询中心、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和客运站、酒店等配套服务设施;成立中介服务机构,开通因特网站,为中国茶都发展提供茶叶产销信息、策划广告宣传、进行技术培训等到位的管理服务。
  2010年11月,安溪中国茶都集团联合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三方联合打造权威、官方的安溪铁观音电子商务平台茶多网。对安溪铁观音网上交易进行监管和规范,接受消费者投诉、建议和维权,发布权威的安溪铁观音原产地资讯,传播规范的安溪铁观音文化。茶多网旗下囊括了中国茶都的1860家实体店铺,每月平均订单数3万多份、交易额900多万元。开通10个月来,创造了“20多万份订单,零退货,无一因等级和质量问题而退货”神话,被广大茶叶消费者称之为“茶叶放心平台”,同时中国网络零售业“金蚕奖”授予茶多网“年度最受欢迎食品类网络商城品牌”。
  中国茶都开业即步入良性循环运作态势:2001年(第一年),茶叶交易额2.78亿元。是年10月,被农业部批准为定点市场。2003年,虽受“非典”影响,全年茶叶交易额也达5.6亿元。2005年,茶叶交易量1.28万吨,交易额10.2亿元,交易量年均增长40%,交易额年均增长60%。至2007年,中国茶都茶叶交易量1.43万吨,交易额超过13.2亿元,成为一座集茶业贸易、信息交流、茶文化、旅游、科研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新型茶叶城,位居全国茶叶市场前列。
  辐射带动
  在中国茶都的辐射带动下,全县先后在西坪、大坪、祥华、感德、剑斗、金谷、虎邱、长坑等乡(镇),建立一批茶青交易市场和茶叶交易市场,为广大茶农、客商提供茶青、茶叶交易平台。2005年,祥华乡扩建祥华茶叶市场,店铺400多间。2006年,长坑乡建成山格茶叶市场;白濑乡建成白濑茶叶市场。2007年,龙涓乡建成茶叶城,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拥有320间店铺和一幢精装样品楼盘,是融茶叶贸易、旅游、茶文化为一体的茶叶专业市场。感德镇建成感德一品茶都,有店铺173间、商品房168套,包括铁观音茶叶交易中心、茶文化展览博物馆、酒店公寓、物流中心等相关配套。这一批乡镇级茶叶市场的兴起,成为中国茶都在安溪大地上的卫星市场,共同助推安溪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
  茶业还助力安溪甩掉“贫困县”帽子。2003年后,安溪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以及“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行列,成为全国产茶县的一面旗帜。
  中国茶都的成功运作引起国内外媒体的重点关注,也引起国内茶业界的极大轰动。国内的山东、湖南、浙江、河南、河北、陕西、四川、上海、甘肃、辽宁、黑龙江、广东、海南、江苏、重庆、新疆等省份的许多城市和产茶县,以及省内的泉州、漳州、福州、宁德等地级市,纷纷仿效中国茶都的做法,建造自己的茶叶批发市场,省内如泉州的闽南茶都、漳州的新城茶叶大市场、宁德的中国海峡大茶都、福州的五里亭海峡茶都广场;省外如广东省广州芳村茶叶批发市场、深圳茶叶批发市场、汕头茶叶批发市场,北京马连道茶叶市场,山东省济南茶叶市场,湖南省长沙天下茶都,浙江省杭州杭为茶都,河南省信阳国际茶城等一大批茶叶专业市场,带动了全国茶产业的繁荣。同时,安溪乌龙茶市场迅速扩展,形成广东、闽南、长江流域和北方四大市场,其产品热销日本、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给从业人员带来丰厚的收益,茶业作为民生产业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中国茶都品牌形象的确立,又促进中国茶都自身功能逐步升级和生意日益红火。到中国茶都观光、旅游、品茗购茶的国内外安溪铁观音爱好者不断增多,北京、广东、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甘肃、湖南、新疆等地茶商纷纷到中国茶都设店卖茶,并创造了“无安不成市,无铁不成店”的茶市神话;日本、俄罗斯、法国等国外客商,也纷纷到中国茶都购茶,市场空前火爆。而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良性流动,更是让中国茶都熠熠生辉。
  一招对路全盘活。安溪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全县包装印刷、机械制造、交通运输、餐饮旅馆、房地产、茶文化旅游等关联行业的发展,呈现“一业兴、百业旺”良好局面。如今,安溪茶农把铁观音茶店开到世界各地,逐步由传统茶农向现代茶商的角色蜕变。据不完全统计,安溪人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开设的茶庄、茶店、茶行、茶艺馆3万多家,在全国各地营销茶叶的安溪人10多万人,全国市场占有率从2000年的5%提高到2010年的10%左右,实现了“哪里有茶叶市场,哪里就有安溪人”的目标。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安溪县志(1991-2007)上册》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