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本立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唯一号: 130130020210000095
人物姓名: 黄本立
文件路径: 1301/01/object/PDF/130110020210000004/001
起始页: 0600.pdf
出生年: 1925年

传略

黄本立 广东新会人,1925年出身于香港,1949年毕业于岭南大学物理系,1950年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到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科研所(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前身)工作。1986年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93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88~1998年,任福建省政协常委。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福建省优秀专家、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50多年来,黄本立一直从事原子光谱分析的科学研究工作,在原子发射、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和激光光谱分析的理论方法、应用和仪器装置等方面颇有创见,为中国的原子光谱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在他的一生中,曾经创下过多项闪亮的“第一”:1957年,第一个研制一种可测定包括卤素在内的微量易挥发元素的双电弧光谱分析光源,这项成果被国外著名专家誉为“最完善的双电弧光源”;1960年在国内首次建立原子吸收光谱装置并开展研究工作,发表了原子吸收论文;1984年成为国内第一位以原子光谱分析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1988~1989年在国内首次以该研究方向招收一批从国外回来的博士后研究人员;1993年成为国内第一位以原子光谱分析为研究方向的院士;2000年第一个创立流动注射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法、不用一氧化碳的镍蒸气发生法等。 此外,他主持的光谱感光板测光自动化课题、多种环境标准参考物的ICP—AES定值分析工作等多个科研项目曾荣获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4次,三等奖2次,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次。出版专著7种,发表译文15篇、论文逾200篇。他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在《今日化学》讲座中为本科生讲授分析化学进展、科学道德等专题。先后培养了12名硕士和10名博士,指导了9名博士后,并争取多名留学博士回国工作。 黄本立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热心公益事业。近年来先后被聘为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厦门市科学技术顾问和广东省江门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为地方建设事业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例如他提出重视科学仪器研发和生产的建议为厦门市领导所采纳,将科学仪器列为厦门市新兴产业之一。2003年他代表中国化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光谱学会出席在西班牙举行的第三十四届国际光谱大会,并成功争取第三十五届国际光谱大会于2007年在厦门举行,使得有50多年历史的该国际会议将首次在中国召开。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专题

教授
职位
院士
职位
常委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