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国际性平台做强做大厦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595
颗粒名称: 借助国际性平台做强做大厦门
其他题名: 专访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
分类号: F127
页数: 2
页码: 603-604
摘要: 本文记述2005年厦门市借助国际性平台做强做大。其中包括厦门是“坐在国际市场上的城市”、工业投资将首次突破100亿元、一个龙头带动作用两个历史性贡献等。
关键词: 2005年 厦门市 国际平台

内容

根据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做强做大厦门经济特区,成为厦门市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九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前夕,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就“借助国际性投资促进平台、做强做大厦门经济特区”接受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的专访。
  厦门是“坐在国际市场上的城市”
  何立峰说,做强做大厦门经济特区,核心就是要不断增强吸引力、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在福建全省9个设区市中争第一,在全国5个经济特区中争先进、15个副省级城市中争上游,真正把厦门建设发展成为现代化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
  何谓做强?何谓做大?何立峰认为,做强,就是要造就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不断强化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强大支撑;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增强人才竞争力;构筑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营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和集聚辐射功能。做大,就是要拥有一大批大企业、大项目、大工业园区,经济总量大,城市规模大,支柱产业多,产业链长,产业集群大,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强大的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大交通、大口岸、大物流,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形成大进大出的良好态势。
  何立峰表示,“投洽会”是中国唯一以促进双向投资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重大经贸活动,也是厦门市对外开放的突出象征、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旅游会展业发展的拳头产品,更是做强做大厦门经济特区的重要依托。每年“投洽会”的举办,不仅为厦门市引进了数量可观的国际国内资本,促进了旅游会展业的繁荣发展;而且对推动厦门的城市建设管理、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厦门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都起到了十分直接而有力的促进效应,厦门也因此成了“坐在国际市场上的城市”。
  据了解,一至八届“投洽会”共签约各类投资项目15000多个,合同和协议投资金额共计943亿美元;而厦门“近水楼台先得月”,占据了其中的近1/10。截至目前,厦门外商投资实际到资累计已达14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有35家来厦投资53个项目,投资额达16.54亿美元。
  今年工业投资将首次突破100亿元
  何立峰说,在新的发展时期,厦门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好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努力促进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特别要围绕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结合厦门实际,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把加快发展工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力求通过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第三产业,提升第一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的协调发展。
  何立峰认为,工业是基础工程、后劲工程、栽树工程;工业的强弱、工业化水平的高低,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没有强大的工业,就无法持久地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就无法壮大经济规模,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市场风险。厦门经济特区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得益于这一点,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据了解,厦门市今年的工业投资将首次突破百亿元,以加快工业发展的载体建设。厦门岛内思明区、湖里区主要发展对环境无污染、科技密集型的光电、软件等产业,占地1平方公里的厦门软件园二期已动工兴建。岛外重点发展大体量的项目,如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工业、汽车工业,以及其他资金、技术、劳动“三密集”企业。随着同安工业集中区480多万平方米通用厂房、火炬高科技翔安产业区首期130多万平方米通用厂房的形成,这些工业园区可容纳就业人口6~8万人。
  何立峰说,在发展工业进程中,厦门将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强化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具有较强产业带动力的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加大对戴尔、夏新、厦华等重点企业的扶持,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特别要创新招商方式和机制,注重把引进外资同提升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相结合,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同时加大对国内大企业的招商力度,全面扩大利用内资的成效,促进内源型与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一个龙头带动作用两个历史性贡献“更好地发挥在全省发展大局中龙头带动作用,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历史性贡献,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历史性贡献。”这是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对厦门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何立峰表示,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特别是赣州—龙岩铁路、龙岩—厦门铁路、厦门—深圳铁路、温州—福州铁路、福州—厦门铁路及若干高速公路连接线的相继建设,将为厦门市拓展腹地、加快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提供新的平台和动力,厦门有信心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得更快更好,更好地完成中央、省赋予厦门的神圣使命。今年1月至7月,厦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99个,实际利用外资5.12亿美元,比增35.5%。厦门招商引资保持强劲势头,就是得益于这里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跨越式发展的宏伟气势。
  目前,厦门正在认真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注重投资效益,加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投资力度,集美大道、翔安大道等主干道建成通车,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翔安隧道等正式动工,三明至泉州高速厦门连接线、福厦铁路、公铁大桥等前期工作都在抓紧推进。
  与此同时,厦门致力于突破港湾局限,做大港口文章,向重要的国际中转港迈进。去年厦门集装箱吞吐量287.17万多标箱,居全国第7位、世界第26位。厦门将以拓展集装箱运输为龙头,改革港口建设投融资体制,加大港口岸线资源开发和功能调整力度,积极整合厦门湾港口资源;并通过海铁联运、陆空联运、区港联动等,突破腹地瓶颈,把周边的闽南、闽西乃至整个福建纳入视野,纵深挺进江西、湖南、湖北等京广线广大内陆区域,延伸港口物流腹地,扩大港口物流辐射半径,建设海峡西岸航运物流中心。
  何立峰高兴地说,连宋访问大陆后,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新的有利因素,台湾电子、光电、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航运物流、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正在加快向大陆转移,这为我们加强对台经贸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重要契机。厦门将充分发挥对台区位优势,继续办好海沧、集美、杏林三个台商投资区,承接台湾光电子、石化等产业转移;以开放台湾农产品销售大陆为契机,组织举办“台湾水果进口对接会”,为台湾水果进口建立“绿色通道”,努力使厦门成为台湾水果集散地;积极推动扩大五年期“台胞证”、继续推动厦金直航、厦门高雄试点直航和两岸旅游双向对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闽南地方特色,大力开展对台宣传,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厦台戏曲、图书、宗教、民俗等各方面的交流,努力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历史性贡献。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