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跻身中国城市竞争力前十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594
颗粒名称: 厦门跻身中国城市竞争力前十强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
页码: 602-603
摘要: 本文记述2005年厦门市跻身中国城市竞争力前十强。打造强烈的商业创业精神和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实现由海岛型文化向海湾型文化,再到海洋型文化的历史性跨越。
关键词: 2005年 厦门市 竞争力

内容

2005年3月17日,由中国近百名专家联合完成的《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3》正式出炉,全国200个较有影响的城市参加了竞争力排名比拼,结果,厦门以不到千亿元的生产总值排名综合竞争力第9位。而进入前10名的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天津9城市,GDP的规模最大的为7450.27亿元,最小的排名在厦门后一位的天津也有2931.88亿元,厦门还不到天津的零头。这个骄人成绩的取得,证明了以“小投入、大产出”为特征的厦门模式得到了最充分的肯定。小投入,即厦门土地面积只占全省的1.3%,人口只占全省4%;大产出,即厦门的GDP和财政收入分别约占福建省的13%和27%,这还是2003年的数据,由此数据测算出的城市竞争力排名还在全国第13位。2004年厦门市GDP又比2003年增加了123多亿元,在土地面积和人口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这个数据的取得,表明厦门GDP和财政收入在福建省的占比又前进了一大步,在全国城市竞争力中的排名也就顺理成章地前移了4位。
  一个GDP仅为883.2亿元的“小城”,居然跻身于GDP在2000亿元以上的城市中,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9位,厦门所创下的奇迹为世人瞩目。从2003年的第19名,到2004年的13名,再到2005年的第9名,厦门每年均以加速度在跨越。从该报告的分项竞争力排序中发现,厦门综合竞争力排名第9位,是在综合人才、资本、科技、结构、基础设施、综合区位、环境、文化、制度、政府管理、企业管理、开放等各项竞争力指标上综合出来的排名。其中,厦门的政府管理竞争力表现最出色,排名在第3位,企业管理竞争力排名第4位,开放竞争力排名第5位,基础竞争力排名第6位,环境竞争力与制度竞争力均排名第7位,结构竞争力排名第9位。这些都可圈可点,厦门被称为“中国经济充满长期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也因此当之无愧。
  结构竞争力可以区分为国家的经济结构竞争力和区域的经济结构竞争力,而衡量一个地方区域经济结构竞争力优劣的主要指标有: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重、工业化水平(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加工度水平(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非国有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等。
  厦门结构竞争力表现上乘,主要原因有四:一是长期坚持“优一强二进三”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各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已初现雏形。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2004年厦门一、二、三产的比例已达2.3:59.3:38.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加大。二是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工业主导经济增长的格局日益显现。2004年厦门完成工业总产值1729.06亿元,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直接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三是较为合理有效的产业集群布局。目前厦门已形成“老三大”支柱产业的电子、机械、化工一马当先,“新三大”支柱产业光电、海洋生物医药、软件日益崛起和纺织服装、食品水产、商贸旅游、航运物流群雄并起的可喜局面,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为突出。比如2004年,厦门市机械、电子、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共完成规模以上产值1289.4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8.2%。
  厦门企业管理竞争力排名第四,同厦门历届政府和民间经过长期努力所形成的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企业微观运作主体为跨国公司的经济运行格局紧密相关。如像戴尔(中国)等跨国公司的卓越运营流程、高效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敏捷快速供应链管理等为厦门此项“挣分不少”。更为重要的是,厦门各支柱产业价值链逐步涌现出一批运营极为优秀的龙头企业,这无疑极大提升了厦门企业管理竞争力。如“老三大”中电子行业的DELL电脑、TDK电子元器件、日本NEC、PHILIP照明、富士电器、灿坤、厦华、夏新、联想手机等;机械行业的林德叉车、“大小金龙”、厦工股份、厦船重工、诺尔(中国)等;化工行业的翔鹭石化、柯达胶卷、南亚管件、明达塑胶、三圈日化等。“新三大”中光电行业的安美光电、华联电子、瑞华电子等。
  另一方面,厦门民营企业也逐渐摆脱“温室花朵”的阴影,出现了以三安电子为代表的光电产业企业群、以东南融通为代表的软件产业企业群和以迈克生化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产业企业群。同时,精通科技、惠尔康、三达膜等民企在国内相关领域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尤其可贵的是,厦门民企二次创业不断坚持体制创新,以海内外上市、融资租赁、ODM加工等形式与跨国公司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潮流相配合,不断打造企业管理核心竞争力,相信会同外资、国企等一道,共同提升厦门企业管理竞争力。
  成绩之下,厦门市一些专家也保持了头脑冷静,他们认为厦门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才能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中起龙头领跑作用。如人才竞争力、资本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等方面厦门都不具优势,未能进入前10名。尤其是文化竞争力方面更应着手加强,打造强烈的商业创业精神和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实现由海岛型文化向海湾型文化,再到海洋型文化的历史性跨越。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