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缘何未挤进“全国最适合企业发展城市”十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589
颗粒名称: 厦门缘何未挤进“全国最适合企业发展城市”十强
分类号: F279.27
页数: 2
页码: 597-598
摘要: 本文记述2005年厦门被企业家们评为“全国最适合企业发展城市”十强。通过发展制造业、以制造业带动服务业、整合产业区和产业链、投入更多的资金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厦门将有望赶上“长三角”。
关键词: 2005年 厦门市 企业发展

内容

在国内权威商业杂志《北大商业评论》新出炉的“中国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城市”排名中,厦门被企业家们评为第11个值得投资的城市。在全国被调查的44个城市中,前十名为:深圳、上海、东莞、广州、杭州、宁波、北京、苏州、常州、中山。厦门列第11名,与第10名的中山市仅差0.017分。
  此次对厦门市的调查样本为57家企业,其中26家为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其余为本土企业;大型企业有11家,制造业有33家。分析数据发现,与“中国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前十名城市相比,厦门的经营成本非常低廉,仅略高于中山市和深圳市,这无疑成为厦门最大的优势。但是,低廉的“经营成本”背后,是人均消费水平偏低(仅高于苏州和常州),再加上人口规模比较小(仅高于东莞),导致厦门市场狭小、消费需求不足。
  《北大商业评论》执行总编何志毅认为,对于一个城市的投资和发展环境状况,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正在这些城市投资经营的企业家,也正是这些企业家掌握着投资权,他们的意见完全会转化为实际行动。而以往的调查多依赖官方数据,或是基于极为有限的和缺乏代表性的样本。这次调查设计的政府服务水平、经营成本、产业配套能力、信息发达程度、城市基础设施、商业文化等共11项二级指标,均由当地企业家按五分制进行打分,并通过企业家选择投资地点时最看重的因素,调整各指标的权重,具有较高的说服力和参考价值。
  在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中,厦门总体上对企业家的吸引力虽不及深圳,但却大大优于珠海。不足之处在于:人均消费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都低于深圳和珠海。个中缘由可能是深圳和珠海都属于珠三角,整个经济带的对外经济都蓬勃发展;而厦门虽然也是港口经济城市,但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落后。调查还显示:厦门的商业信息相对不发达,得分与排名23位的福州相同。“信息发达程度”指标包括报刊获得便利度、商业信息获取便利度、对外信息联系度。
  如果横向比较东南地区的城市,厦门对企业家的吸引力与无锡相近,高于福州和台州,处于中游水平。厦门在经营成本、经济规模和对外开放程度上的吸引力并不比“长三角”城市低。但是,与“长三角”城市的差距仍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产业配套能力低、缺少商业文化传统、基础设施状况较差、信息不够发达。
  《北大商业评论》研究部认为,厦门如果想要晋级引资“十强”,还需要有针对性的改善投资环境。首先,把“经营成本低廉”作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市内投资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厦门目前工业的主要支柱是电子、机械、化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低廉的成本有助于这些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明显的价格优势。其次,大幅提升信息获取的便捷程度迫在眉睫。在“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企业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如果企业家认为在厦门很难及时有效地获取商业信息,他们就有可能把企业设在一个其他条件类似、但信息相对发达的城市(如苏州、常州)。第三,加强产业配套能力、改善基础设施状况将有助于缩短与“长三角”投资环境的差距。由于地缘上的接近,厦门总体的投资环境与长三角城市较为类似,从而双方在招商引资方面形成了竞争。通过发展制造业、以制造业带动服务业、整合产业区和产业链、投入更多的资金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厦门将有望赶上“长三角”。
  中国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曹宏瑛处长认为,厦门是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重点发展的东南沿海开放城市,要敢想,不要自满。近几年,有人说深圳没有优势,这让深圳很有危机感,反而给了深圳前进的动力。厦门也要有更多危机感,要和深圳找差距。”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