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585
颗粒名称: 附录
页数: 35
页码: 572-606

内容

厦门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节选)
  为了全面掌握厦门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厦门市于2004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4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4年度。普查对象是在厦门市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就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一、单位基本情况。
  2004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22940个。其中,企业法人单位20433个,机关、事业法人单位1299个,社会团体法人单位393个,其他法人单位815个;在法人单位中,第二产业单位7015个,第三产业15925个。全市产业活动单位27096个,其中,第二产业7192个,第三产业199表1单位数与个体经营户数04个。个体经营户85367户,其中,第二产业5996户,第三产业79371户。(详见表1)
  与2001年厦门市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同口径数据比较,企业法人单位数增加了3047个,增长了15.3%。其中,第二产业单位数增加了1106个,增长18.7%,第三产业单位数增加了1941个,增长13.9%。从法人单位分经济类型看,全市国有企业2102家,私营企业13292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473家,外商投资企业1027家。(详见表2)
  从单位分布区域来看,全市第二、三产业单位半数以上集中于厦门岛内(思明区、湖里区),其中,岛内法人单位为17721家,占全部法人单位的77.2%;产业活动单位20588家,占全市产业单位的76.0%;个体经营户49561户,占全市个体经营户的58.1%。
  法人单位数较多的区为思明区和湖里区,两个区分别占全市法人单位数的50.2%和27.0%;产业活动单位数较多的区为思明区和集美区,两个区分别占全市产业活动单位数的50.9%和25.1%;个体经营户单位数较多的区为思明区和湖里区,两个区分别占全市个体经营户的29.2%和28.8%。(详见表3)
  从单位的行业分布来看,全市产业活动单位27096家,其中第二产业7192家,占26.5%,第三产业19904家,占73.5%。在第二产业中,制造业6055家,占全部产业单位的22.3%;在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业9023家,占全部产业单位的33.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860家,占全部产业单位的6.9%,房地产业1784家,占全部产业单位的6.6%,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722家,占全部产业单位的6.4%。(详见表4)
  全市个体经营户85367户。个体经营户较为集中的四个行业是:工业5639户,占个体经营户总数的6.6%;交通运输业2733户,占3.2%;零售业49522户,占58.0%;餐饮业10365户,占12.1%。(详见表5)
  二、就业人员。
  2004年末,全市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数为133.44万人。其中,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员为78.87万人,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为54.57万人。在就业人员中,单位就业人员113.16万人,占84.8%,个体经营人员20.28万人,占15.2%。
  在单位就业人员中,制造业61.87万人,占54.7%;建筑业13.57万人,占12.0%;批发和零售业9.96万人,占8.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11万人,占3.6%;教育3.57万人,占3.2%。(详见表6)
  在单位就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大学本科、专科、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分别占0.8%、8.4%、12.1%、32.8%和45.8%。在具有技术职称的人员中,具有高级、中级、初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分别占9.2%、35.4%和55.5%。在具有技术等级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具有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资格证书的人员分别占4.4%、10.1%、21.9%和63.7%。在单位就业人员中,女性比重为45.4%。(详见表7)
  三、企业实收资本。
  2004年末,全市第二、三产业20433个企业法人单位的实收资本总额为1223.22亿元。在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实收资本总额中,由国家投入的资本339.88亿元,占33.8%;集体投入的资本20.55亿元,占2.0%;个人投入的资本242.21亿元,占24.1%;港澳台投入的资本235.67亿元,占23.5%;外商投入的资本166.49亿元,占16.6%。各类企业实收资本来源构成。(详见表8)
  第二产业
  一、工业。
  (一)企业单位数和就业人员
  2004年末,全市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5979个,就业人员61.36万人;工业个体经营户5639户,就业人员2.79万人。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46个,占0.8%;集体企业229个,占3.8%;私营企业3062个,占51.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162个,占19.4%;外商投资企业687个,占11.5%;其余类型企业793个,占13.3%。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占1.8%,集体企业占0.7%,私营企业占21.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38.9%,外商投资企业占27.3%,其余类型企业占10.0%。(详见表1)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22个,制造业5920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7个,分别占0.4%、99.0%和0.6%。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就业人员中,采矿业占0.1%,制造业占99.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0.7%。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就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15.6%、8.0%和7.2%。(详见表2)
  (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200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3。
  (三)能源消费
  2004年工业企业分品种能源消费总量见表4。
  (四)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004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合计1587.53亿元,负债合计854.82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732.71亿元。(详见表5)
  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率为53.8%,其中采矿业为26.8%;制造业为54.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43.9%。
  (五)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
  2004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1785.09亿元,其中,采矿业占0.02%,制造业占98.7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1.20%。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行业有3个: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工业个体经营户营业收入10.2亿元。
  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利润总额135.59亿元,其中,采矿业占0.01%,制造业占97.3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2.66%。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的行业有3个: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
  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详见表6)
  (六)企业科技活动
  2004年末,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有204个,占1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科技活动经费24.79亿元,其中,用于新产品开发的经费11.51亿元,占46.4%0科技活动人员12644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8340人,占66.0%。
  在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中,代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为13.04亿元,投入强度为0.75%。
  分行业看,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过亿元的行业有3个: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入强度在1%以上的行业有8个: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详见表7)
  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32.59亿元,占同口径工业总产值的12.96%。全年专利申请量为41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98件,占23.6%。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8.49亿元,技术引进经费支出3.0亿元,消化吸收经费支出0.27亿元。
  二、建筑业。
  (一)企业单位数和就业人员
  2004年末,全市共有建筑业法人企业单位1018个,就业人员13.57万人;建筑业个体经营户357户,就业人员1296人。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39个,占3.8%;集体企业63个,占6.2%;私营企业685个,占67.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1个,占1.1%;外商投资企业6个,占0.6%;其余类型企业214个,占21.0%。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占10.1%,集体企业占7.6%,私营企业占28.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0%,外商投资企业占0.2%,其余类型企业占52.6%。(详见表8)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16.5%;建筑安装业占23.2%;建筑装饰业占37.7%;其他建筑业占22.6%。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45.0%;建筑安装业占8.9%;建筑装饰业占10.4%;其他建筑业占35.7%。(详见表9)
  (二)建筑业总产值
  2004年,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的建筑业总产值119.77亿元。其中,资质内企业104.34亿元,资质外企业完成15.43亿元。建筑业个体经营户经营收入0.43亿元。
  在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的建筑业总产值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68.2%;建筑安装业占11.6%;建筑装饰业占9.3%;其他建筑业占10.9%。(详见表10)
  (三)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
  2004年,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37.8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67.99万平方米,竣工价值31.12亿元。按用途分的房屋建筑完成情况。(详见表11)
  (四)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004年末,建筑业企业的资产合计为136.66亿元,负债合计为92.51亿元,企业所有者权益合计为44.1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7.7%。(详见表12)
  (五)工程结算收入和利润总额
  2004年,全市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工程结算收入121.91亿元,其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67.4%,建筑安装业占13.3%,建筑装饰业占8.7%,其他建筑业占10.6%;利润总额2.54亿元,其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68.4%,建筑安装业占18.0%,建筑装饰业占1.8%,其他建筑业占11.8%。(详见表13)
  第三产业
  一、交通运输、仓储业。
  (一)单位数和就业人员
  2004年末,全市共有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733个,就业人员40899人;个体交通运输经营户2733户,就业人员3681人。
  在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道路运输业占34.2%,城市公共交通业占3.4%,水上运输业占5.7%,航空运输业占1.4%,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占48.3%,仓储业占7.0%;在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中,道路运输业占30.3%,城市公共交通业占19.8%,水上运输业占10.6%,航空运输业占14.0%,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占21.0%,仓储业占4.3%。(详见表1)
  (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004年末,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合计1151.76亿元,其中,道路运输业占9.7%,城市公共交通业占3.2%,水上运输业占37.7%,航空运输业占28.6%,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占12.8%,仓储业占8.0%,负债合计551.53亿元,其中,道路运输业占9.7%,城市公共交通业占2.9%,水上运输业占31.5%,航空运输业占35.4%,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占13.1%,仓储业占7.4%,;所有者权益合计600.23亿元,其中,道路运输业占9.7%,城市公共交通业占3.5%,水上运输业占43.4%,航空运输业占22.3%,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占12.6%,仓储业占8.4%。
  交通运输、仓储企业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率为47.9%。分行业看,道路运输业为47.8%,城市公共交通业为42.9%,水上运输业为40.0%,航空运输业为59.3%,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为48.7%,仓储业为44.7%。(详见表2)
  (三)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
  2004年,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111.33亿元。其中,道路运输业占18.9%,城市公共交通业占7.1%,水上运输业占14.4%,航空运输业占41.9%,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占13.8%,仓储业占3.9%。。交通运输个体户营业收入1.2亿元。
  交通运输、仓储业法人单位利润总额11.97亿元。其中,道路运输业占6.3%,水上运输业占53.0%,航空运输业占26.9%,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占12.4%,仓储业占1.6%。(详见表3)
  二、房地产业。
  (一)单位数和就业人员
  2004年末,全市共有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1151个,年末就业人员29926人;房地产业个体经营户398户,就业人员1434人。(详见表4)
  (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004年末,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合计为741.22亿元,负债合计为514.93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为226.29亿元。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资产负债率为69.5%,分行业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为70.6%,物业管理业为44.3%,中介服务业为39.6%,其他房地产业为48.1%。(详见表5)
  (三)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
  2004年,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为183.18亿元,利润总额28.66亿元(详见表6)。房地产业个体经营户营业收入为1886万元。
  (四)房地产业生产经营情况
  2004年,商品房建设施工面积1231.01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393.5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51.0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89.8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62.13亿元。住宅销售额为125.43亿元。
  物业管理企业在管房屋建筑面积3931.99万平方米;中介服务业房屋代理销售成交合同面积180.16万平方米,房屋代理销售成交合同482.45亿元。
  三、批发和零售业。
  (一)单位数、就业人员和商品销售额
  2004年末,全市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7530个,就业人员10.06万人。批发和零售业全年商品销售额合计1496.74亿元,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382.47亿元,零售业销售额114.27亿元。
  批发业个体经营户2388户,就业人员5609人,零售业个体经营户49522户,就业人员9.13万人。(详见表7)
  在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国有联营和国有独资公司共占4.2%,集体、集体联营和股份合作企业共占2.9%,私营企业占77.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7%,外商投资企业占0.8%,其余类型企业共占13.7%。
  在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法人企业就业人员中,国有、国有联营和国有独资公司共占10.3%,集体、集体联营和股份合作企业共占2.0%,私营企业占65.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2%,外商投资企业占1.3%,其余类型企业共占19.9%。(详见表8)
  (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004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合计639.45亿元,负债合计388.48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250.97亿元。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率为60.8%,分行业看,批发业为59.8%,零售业为69.7%。(详见表9)
  (三)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
  2004年,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1322.89亿元,利润总额16.67亿元。(详见表10)
  批发业个体经营户营业收入4.25亿元;零售业个体经营户营业收入59.09亿元。
  四、住宿和餐饮业。
  (一)单位数、就业人员和营业额
  2004年末,全市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416个,就业人员2.89万人,全年营业额26.09亿元。(详见表11)
  住宿业个体经营户123户,就业人员422人,餐饮业个体经营户1.04万户,就业人员3.54万人。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国有联营和国有独资公司共占14.7%,集体、集体联营和股份合作企业共占13.0%,私营企业占46.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6.7%,外商投资企业占7.2%,其余类型企业共占12.2%。
  在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就业人员中,国有、国有联营和国有独资公司共占20.5%,集体、集体联营和股份合作企业共占3.3%,私营企业占28.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3.7%,外商投资企业占20.7%,其余类型企业共占12.9%。(详见表12)
  (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004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合计为37.64亿元,负债合计为26.20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1.44亿元。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的资产负债率为69.6%,分行业看,住宿业为73.1%,餐饮业为52.6%。(详见表13)
  (三)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
  2004年,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25.99亿元,利润总额-2.58亿元(详见表14)。个体住宿业营业收入为0.09亿元;个体餐饮业营业收入为12.0亿元。
  五、其他第三产业。
  (一)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4年末,全市共有从事其他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8578个,就业人员17.16万人,其中,企业法人单位6076个,就业人员8.32万人,行政事业及其他非企业单位2502个,就业人员8.84万人。全市共有从事其他第三产业个体经营户1.38万户,就业人员3.57万人。单位数和就业人员的行业分布详见表15。
  (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004年末,其他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资产合计为2047.02亿元,负债合计1713.00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334.0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3.7%。(详见表16)
  (三)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
  2004年末,其他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主营业务收入155.96亿元,利润总额35.1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中,金融业、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所占比重分别是49.1%、9.1%、21.7%,三个行业合计占79.9%。利润总额中,上述三个行业分别占50.2%、2.3%、34.2%,合计占86.7%。(详见表17)
  (四)行政事业和其他非企业法人单位的资产、收入和支出
  2004年末,其他第三产业中的行政事业和其他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合计262.22亿元,全年收入110.74亿元,全年支出108.97亿元。(详见表18)
  报刊集萃
  坚持“四位一体”构建现代文明城市
  厦门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造福人民为根本,以公平公正为内涵,以构建和谐为目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整体推进,城市文明水平得到全面提高,2005年10月被评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
  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夯实文明城市的物质基础。
  发展是文明的前提和基础,文明是发展的环境和体现。厦门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创建文明城市和发展大局融为一体,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为现代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坚持又快又好发展。198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20多年来,厦门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把握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契合点,积极实施壮大中心城市、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区级经济、提升民营经济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战略举措,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规模经济、循环经济。2004年,全市实现GDP总值883.2亿元,比1990年增长10.1倍,年均递增18.75%;实现财政收入160.4亿元,比1990年增长14.6倍,年均递增2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43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647元。实现了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人均收入增长三同步。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九位。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以城市化、工业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逐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2004年农村重点项目24个,固定资产投资42.5亿元,分别占全市的68.6%和65.8%。同时,厦门市不断创新“三农”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市1/3耕地的生产,订单农业农户户均每年从此项收入中获益8900元,近四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以9%以上的速度增长。厦门还大力实施了“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缩小农村发展农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战略,到2005年上半年,全市8万多农村中青年富余劳动力已基本实现转移;随着在农村实施的“村村通水泥路、自来水和有线电视”工程的大力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促进区域联动发展。近年来,厦门市认真贯彻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努力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致力于打造“两个基地、四个中心”:对台交流合作基地、高新技术研发生产基地,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金融商贸中心、旅游会展中心、文化教育中心。注重发挥对台的特殊区位优势,大力加强对台产业合作、经贸交流、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目前厦门已成为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和两岸交流交往的重要通道。到2004年,累计签订台商协议投资项目2296个,合同利用台资43.92亿美元,实际到资27.46亿美元,对台贸易累计达159.43亿美元。注重发挥经济特区中心城市龙头作用,服务和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以闽南金三角地区为基础,积极推动构筑厦(厦门)泉(泉州)漳(漳州)城市联盟;以开展山海协作与对口帮扶为纽带,首倡闽西南5市建立经济协作区;着眼于促进区域资源整合,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积极推动闽粤赣相邻13市建立区域经济协作区。
  二、以造福人民为根本,激发文明城市的社会活力。
  厦门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不同收入群众的各种现实问题,坚持把发展、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创建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此同时,千方百计调动市民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创建现代文明城市的主体和创建成果的受益者。
  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城市的文明,核心是人的文明。厦门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一直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各种方式方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着力加强对市民的思想道德教育,精心编写厦门市道德教育读本,广泛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厦门市市民文明公约》;着力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引导教育,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全市各中学都配备了1~2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四有”、“五爱”、“五小”、“五德”等道德实践活动;成立外来务工人员培训中心、外来务工人员文明学校,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文明道德规范和劳动法规教育,使之融入城市文明进程等等。在创建活动中,市民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关注厦门、热爱厦门、献身厦门已成为社会主旋律;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蔚然成风。
  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厦门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一直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并大力加以解决。关注解决广大职工的后顾之忧问题,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障覆盖面达90%以上;关注解决困难群体、低收入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逐步建立完善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出台地方性法规《厦门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确保做到“应保尽保”;关注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村民每人年交10元,便可加入合作医疗,并可享受大病救助,年累计最高可获医疗补助5万元;关注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有针对性地实施重点援助,城市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率达71.32%;关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和待遇问题,兴建了外来员工服务中心,取消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证和子女寄读费,加强对有关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养老、工伤保险、超时用工和拖欠工资等问题的检查和监督,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关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卫生死角、不文明交通行为、食品卫生、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等问题,开展六项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努力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为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创建文明城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厦门市广泛开展了“十大感动人物”、“十大好邻居”、“十大杰出母亲”、“十佳孝敬父母好儿女”、“十大慈善人物”等各种评选活动;开展了“寻找百名我们身边的好市民”、“百个一流服务‘窗口’创建活动”等“五个百”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了“人人出份力,共创文明城”、“双休日,我们上街义务劳动去”、“树文明新风,创文明城区”等活动。厦门从1994年开始就成立了由老干部、老军人、老知识分子和志愿者组成的市容考评团,制定了16个大项的考评标准,长期坚持对市容进行考评。通过这些活动,参与创建,投身创建,已成为厦门广大市民普遍的自觉行动,广大市民真正成为了文明城市的创建者、见证者和享有者。
  三、以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为重点,提升文明城市的品质和内涵。
  公平公正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社会主义所追求的重要内涵和价值目标,是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反映,更是创建“四位一体”现代文明城市的核心内容之一。厦门在创建文明城市中,始终把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内容和工作目标。
  着力构建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政务环境。多年来,厦门市从政府机构改革入手,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厦门市委先后制订了有关加强人大、政协工作的意见和常委议事规则,进一步完善市人大、市政协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作用;建立了决策咨询委员会和决策咨询制度,加强了科学民主决策;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向基层,实行村委会和居委会的直选制度,并对村(居)委会干部实行统一财政津贴制度;不断强化行政体制改革,简化了审批权和办事程序,把原有1177项审批事项精简为200项,同时采取“一门式”办事、电子政务等办法,大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对土地出让、国有资产转让、政府采购、户外广告等行政性资源配置都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市长热线和专线电子信箱的咨询投诉件办结率达95%,市民对政务满意率达97.6%。
  着力构建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关键,是坚持依法治市。在有法可依方面,厦门已制订73部地方法规和110多件行政规章,既规范了社会行为,也规范了政府行为;在有法必依方面,市委对事关全局的决策和必须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的干部,都事先征求人大、政协的意见,坚持按法定程序办事,尊重人民代表的意愿;在普法教育方面,通过市委中心组带头学法等活动,使普法宣传教育更加广泛,普及率达96%;在科学执法方面,率先推行行政综合执法,率先实行审立分开、审执分开的制度,率先在法院实行证人宣誓、司法文书等改革措施,推动了司法与执法的公平公正。
  着力构建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诚信体系。在诚信政府建设方面,着力构建社会对政府承诺的监督网络,实行为民办实事公开征集制度,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以取信于民;在诚信企业建设方面,建立企业信用查询系统、企业“诚信档案”,广泛开展了“守合同、重信用”的评比活动,开展诚信企业示范活动,表彰扶持诚信先进单位;在防范和打击不诚信行为方面,要求律师、会计、建筑企业等协会组织制订诚信公约和相关奖惩办法。市消费者协会也严格管理,“12315”电话两年受理申诉15142件,办结率达100%,逐步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有序开展。
  四、以营造和谐社会为目标,创新文明城市的社会风貌。
  在整个创建进程中,厦门市始终坚持营造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统筹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努力唱响和谐、促进和谐、营造和谐,形成文明城市和谐温馨的社会风貌。
  致力于改善公共服务环境。公共服务水平是城市文明和谐的重要标志和载体,更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聚焦点。厦门在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大大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全市已拥有1547所各类学校,建立起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发达的教育体系,现有在校学生51.7万人,并正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高考落榜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全市已建立起疾病防控中心、传染病防控中心和急救中心,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防疫、康复网络,万人拥有医护人员63人,拥有床位50张,市民平均预期寿命77.2岁。城市公共设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55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16.38标台,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0.23平方米。
  致力于建设温馨和谐的生态环境。厦门注重生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在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洁净”五大工程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近几年来,依靠科技进步,按市场规律办事,走循环经济发展路子,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目前,全市空气污染指数为58,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9.5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3.1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6.62%。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6.9%。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质量考核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并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称号。
  致力于建设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厦门市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管理,致力于创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成立了城市综合执法局,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认真实施《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和规章;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除“黄赌毒”和除黑打恶工作;全市建立“110”联动中心,实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和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建立交通监控指挥中心、出租车GPS卫星定位系统、工地施工监控中心,林场、水库卫星定位监检系统、房地产地理信息系统等,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维护了城市的秩序。为做好人民内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设立了市长专线电话以及电视、报纸、电台等新闻单位的市民热线电话,通畅了民情反馈渠道,及时解决了大量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来源:《求是》杂志2005年第24期)
  厦门缘何未挤进“全国最适合企业发展城市”十强
  在国内权威商业杂志《北大商业评论》新出炉的“中国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城市”排名中,厦门被企业家们评为第11个值得投资的城市。在全国被调查的44个城市中,前十名为:深圳、上海、东莞、广州、杭州、宁波、北京、苏州、常州、中山。厦门列第11名,与第10名的中山市仅差0.017分。
  此次对厦门市的调查样本为57家企业,其中26家为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其余为本土企业;大型企业有11家,制造业有33家。分析数据发现,与“中国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前十名城市相比,厦门的经营成本非常低廉,仅略高于中山市和深圳市,这无疑成为厦门最大的优势。但是,低廉的“经营成本”背后,是人均消费水平偏低(仅高于苏州和常州),再加上人口规模比较小(仅高于东莞),导致厦门市场狭小、消费需求不足。
  《北大商业评论》执行总编何志毅认为,对于一个城市的投资和发展环境状况,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正在这些城市投资经营的企业家,也正是这些企业家掌握着投资权,他们的意见完全会转化为实际行动。而以往的调查多依赖官方数据,或是基于极为有限的和缺乏代表性的样本。这次调查设计的政府服务水平、经营成本、产业配套能力、信息发达程度、城市基础设施、商业文化等共11项二级指标,均由当地企业家按五分制进行打分,并通过企业家选择投资地点时最看重的因素,调整各指标的权重,具有较高的说服力和参考价值。
  在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中,厦门总体上对企业家的吸引力虽不及深圳,但却大大优于珠海。不足之处在于:人均消费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都低于深圳和珠海。个中缘由可能是深圳和珠海都属于珠三角,整个经济带的对外经济都蓬勃发展;而厦门虽然也是港口经济城市,但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落后。调查还显示:厦门的商业信息相对不发达,得分与排名23位的福州相同。“信息发达程度”指标包括报刊获得便利度、商业信息获取便利度、对外信息联系度。
  如果横向比较东南地区的城市,厦门对企业家的吸引力与无锡相近,高于福州和台州,处于中游水平。厦门在经营成本、经济规模和对外开放程度上的吸引力并不比“长三角”城市低。但是,与“长三角”城市的差距仍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产业配套能力低、缺少商业文化传统、基础设施状况较差、信息不够发达。
  《北大商业评论》研究部认为,厦门如果想要晋级引资“十强”,还需要有针对性的改善投资环境。首先,把“经营成本低廉”作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市内投资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厦门目前工业的主要支柱是电子、机械、化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低廉的成本有助于这些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明显的价格优势。其次,大幅提升信息获取的便捷程度迫在眉睫。在“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企业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如果企业家认为在厦门很难及时有效地获取商业信息,他们就有可能把企业设在一个其他条件类似、但信息相对发达的城市(如苏州、常州)。第三,加强产业配套能力、改善基础设施状况将有助于缩短与“长三角”投资环境的差距。由于地缘上的接近,厦门总体的投资环境与长三角城市较为类似,从而双方在招商引资方面形成了竞争。通过发展制造业、以制造业带动服务业、整合产业区和产业链、投入更多的资金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厦门将有望赶上“长三角”。
  中国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曹宏瑛处长认为,厦门是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重点发展的东南沿海开放城市,要敢想,不要自满。近几年,有人说深圳没有优势,这让深圳很有危机感,反而给了深圳前进的动力。厦门也要有更多危机感,要和深圳找差距。”
  (来源:《厦门晚报》2005-09-21)
  集美破解失地农民“三难”
  从今年7月起,厦门市集美区高埔村69岁的失地农民高赐汉和老伴每月都能领到1008元养老金了。针对失地农民面临的如何公平合理地得到征地补偿款、必要的社会保障以及现时的生财之道等三大问题,集美区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予以解决。目前,该区已顺利完成征地7.15平方公里。
  随着厦门岛内几家大企业的搬迁入驻以及台资等外来投资的加速涌入,集美区征地拆迁量达30平方公里,5万多名农民将因此失去土地。“政府必须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扎实解决他们面临的难题,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集美区委书记曾晓民说。
  由于原先有关征地款发放的政策规定不够细化,各个时期补偿标准不同等问题,集美区有几亿元征地款分到了各个征地村,村里却发不下去。今年4月19日,集美区出台了厦门市第一个《征地补偿费发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详细规范了各项征地款的分配标准、集体与个人的分配比例等。后溪镇新村村支书吴万能说:“指导意见为我们村干部的工作解了套,今后发放征地款有规可依,更加清楚了。”6月10日,该村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同意政府对257亩土地的征用,征地款也顺利分发到位。
  为解决失地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集美区实施被征地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补助办法,对全区男45岁、女40岁以上的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者每人补助1万元,以调动他们的参保积极性。为此,集美区准备从现在起3年内拿出4亿多元用于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助。截至6月底,全区已有3415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参保手续。
  集美区还提供土地和补助资金,引导失地农民利用征地补偿款,以股份合作形式兴建风险小、见效快的项目,让失地农民获得稳定收入。叶厝社区霞梧村地处黄金地段,该村集资入股兴建一栋6000平方米的综合楼,总投资500万元,538名村民拥有80%的股权,社区和村集体占有20%股份。叶厝社区主任张朱华告诉记者,按最保守估计,每年的租金收入也有100万元,霞梧村每个村民每年将有1100多元的分红。这一政策激励了集美区失地农民投资参股兴建项目的积极性。到目前,集美区已确定农民入股项目14个,总投资2.76亿元。(来源《人民日报》2005-07-16)
  厦门市在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中寻找“我们身边的好市民”一个有创意的策划——当选“好市民”,没有高门槛
  炎炎烈日下,您在过马路时仍会走斑马线而不闯红灯吗?在能买到便宜的盗版音像制品时,您还会购买正版音像制品吗?在公交车上,您会主动给老人、孩童和残疾人让座吗?在剧场看戏、听音乐时,您能做到不轻易出声、不随意走动吗?如果您能做到这些,您就可能成为厦门市要寻找的百名“我们身边的好市民”。
  从7月6日开始,厦门当地的多名记者走上街头,以暗访的形式寻找100名符合文明标准的“我们身边的好市民”。这是厦门市委文明办和厦门日报社在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联手推出的大型社会互动式活动。
  活动分10个专题进行,涉及道路交通、文明礼貌、市容卫生、便民服务和公共场所秩序等各个方面,寻找“好市民”的地点几乎遍及厦门市的每一个角落,对象涵盖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历时两个月,100名“我们身边的好市民”全部产生。在8月27日举行的颁奖晚会上,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洪碧玲动情地说:“我要向为我们的城市文明建设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好市民衷心地说一声——谢谢!”
  暗访者说——身边人和事给我们很多感动
  9月16日,参与寻找“好市民”采访活动的年轻记者楚燕、王菲菲等人向本报记者讲述了寻找“好市民”的故事。
  宁挨烈日“烧烤”也不闯红灯
  7月6日,中午12时31分,气温高达34摄氏度。车流人流密集的厦门火车站前的十字路口旁,走来了华侨中学高二学生王秀玲。此时刚好红灯亮着,虽然附近没有车辆,但小王还是站在路边耐心地等待。一直等到亮起了绿灯,小王才踩着斑马线,踏着轻快的步伐走过马路。
  这时,她被守候在路口的楚燕拦住了。最初的惊愕过后,王秀玲说:“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文明市民。而文明是很具体的,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上。现在,我们大多数同学遵守交规都已经成了‘条件反射’,见红灯立即停下,绿灯亮了才过马路。”——王秀玲当选3号“好市民”。
  宁愿多花钱也要开心买正版
  7月19日,上午11时03分,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学府书城一楼。音像柜台前,厦门大学研究生吕春座一边认真地挑着DVD光盘,一边和服务员愉快地聊着。显然,他是这里的常客。
  当他买好光盘将要离开时,守候多时的王菲菲迎了上去。
  “买盗版碟很便宜,您为什么选择正版?”
  “买正版质量可以放心啊。最主要的是,购买正版有利于维护知识产权,保护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作为一名研究生应该有这种维权意识。再说,现在正版的价格也下来了,我可以接受。”——吕春座当选31号“好市民”。
  宁肯错过儿子演出也不愿剧院有“杂音”
  8月11日晚,厦门音乐岛爱乐厅。首届殷承宗钢琴大师班“桃李芬芳”音乐会已经开始了。一位女士匆匆走到后门,焦急地问工作人员,“开始演出了吗?”“已经开始了。”“那好吧,我就不进去了。”
  守在门口的记者王文静上前一问,才知道这位女士叫卓超英,她10岁的儿子就是正在音乐厅内演出的黎卓宇。她说:“我先送儿子到后台,然后再赶过来想从后门进场,没想到已经来不及了。如果在曲间进去,会影响别人欣赏音乐,我不愿打扰他人。不能立刻看到儿子的演出太遗憾了,但我可以先靠在门外听他的演奏,等到幕间的时候再进去。”——卓超英当选96号“好市民”。
  100名“好市民”就是这样被找到的。“这是偶然中的必然。”回忆起采访经历,楚燕显得有点激动,“在目睹了众多市民不经意中的文明行为后,我真的被感动了:讲文明、讲公德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厦门市民的习惯。” “好市民”说——做好点滴小事,汇成文明江河
  8月27日晚,厦门举行的“我们身边的好市民”颁奖晚会吸引了数以千计的市民。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不是名流,不是明星,而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请听“好市民”们的朴实话语:
  徐志福(消防战士,6号好市民):我觉得,寻找“好市民”活动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所涉及的都是我们每天要经历的事儿,比如过马路不闯红灯、垃圾扔进垃圾桶、坐公交车为老弱病残让座等等。我想,文明就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每个人做好点滴的小事,就能汇成我们这个城市的文明江河!
  李一行(退休干部,38号好市民):作为一个城市的市民,就要尽到一个文明市民的责任与义务,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考虑是否与我们的城市文明形象相符。
  蔡学礼(出租车司机,58号好市民):我每天穿行于大街小巷,又经常和人打交道,因此对这个城市的文明风貌有很深的感触。这几年,我感觉厦门市民的文明素质一直在不断提升:走斑马线的行人越来越多了;骑车过马路下车推行的人越来越多了;礼让行人的驾驶员也越来越多了……策划者说——希望有更多人走入“好市民”的行列
  寻找百名“好市民”活动在厦门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许多市民打进热线电话,饶有兴趣地讲述起自己身边的文明人、文明事。
  “这正符合我们搞这个活动的初衷。”厦门市委文明办主任高玉顺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文明新风,人人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使更多的市民走入到‘好市民’的行列中来,用实际行动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厦门日报》总编辑李泉佃说,这些“最可爱的厦门人”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但他们用自己惯常的行为,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平常生活中的真、善、美。
  (来源:《人民日报》2005-09-20)
  厦门居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第十位
  2005年9月13日,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发布了《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报告》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在国内首次推出“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并对GDP排名前100位城市生活质量进行了排行,排在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东莞、上海、北京、杭州、珠海、宁波、苏州、广州和厦门。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报告》认为生活质量指数为0.8~1.0的城市生活质量“很好”,0.6~0.8为“较好”,0.4~0.6为“一般”,0.2~0.4为“较低”,0.2以下为“很低”。生活质量属于低层次的城市,其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就业机率等相应地比较低,而对于生活质量属于高层次的城市来讲,这些要素则呈高速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趋势。100个中国城市生活质量入围城市相关数据分析如下: 第一大类(0.8~1.0):城市生活质量层次为“很好”,所含城市仅有4个,分别为:1.深圳0.990,2.东莞0.899,3.上海0.860,4.北京0.831。
  第二大类(0.6~0.8):城市生活质量层次为“较好”,共有15个城市,分别为:5.杭州0.738,6.珠海0.727,7.宁波0.726,8.苏州0.691,9.广州0.690,10.厦门0.689,11.无锡0.675,12.青岛0.657,13.佛山0.649,14.大庆0.631,15.桂林0.631,16.温州0.617,17.嘉兴0.604,18.绍兴0.603,19.烟台0.602。
  第三大类(0.4~0.6):城市生活质量层次为“一般”,共32个城市,分别为:20.威海0.594,21.昆明0.590,22.常州0.587,23.秦皇岛0.585,24.大连0.576,25.福州0.551,26.南京0.550,27.扬州0.550,28.海口0.547,29.台州0.523,30.日照0.506,31.中山0.502,32.泉州0.499,33.连云港0.499,34.哈尔滨0.498,35.天津0.494,36.克拉玛依0.488,37.南通0.487,38.乌鲁木齐0.479,39.镇江0.472,40.湛江0.465,41.襄樊0.444,42.玉溪0.443,43.徐州0.435,44.武汉0.421,45.成都0.416,46.济南0.415,47.长春0.413,48.长沙0.409,49.东营0.406,50.保定0.404,51.西安0.402。
  第四大类(0.2~0.4):城市生活质量层次为“较低”,共29个城市,分别为:52.太原0.399,53.唐山0.399,54.淄博0.382,55.郑州0.378,56.江门0.376,57.沈阳0.362,58.临沂0.359,59.石家庄0.346,60.重庆0.336,61.吉林0.327,62.潍坊0.320,63.汕头0.310,64.大同0.296,65.洛阳0.294,66.合肥0.281,67.呼和浩特0.263,68.南宁0.261,69.盘锦0.260,70.茂名0.257,71.惠州0.257,72.包头0.255,73.泰安0.253,74.荆门0.248,75.宜昌0.247,76.十堰0.241,77.泰州0.228,78.马鞍山0.207,79.南昌0.204,80.湖州0.200。
  第五大类(0.2以下):城市生活质量层次为“很低”,共20个城市,分别为:81.莱芜0.199,82.张家口0.192,83.兰州0.189,84.齐齐哈尔0.179,85.抚顺0.175,86.淮安0.173,87.芜湖0.170,88.贵阳0.165,89.岳阳0.155,90.枣庄0.152,91.湘潭0.149,92.邯郸0.146,93.本溪0.143,94.南阳0.140,95.柳州0.130,96.株洲0.124,97.鞍山0.120,98.安阳0.114,99.常德0.092,100.绵阳0.089。
  注:本次排名为抽样排名。抽样城市为GDP排名全国前100名的城市(GDP统计范围不包含下辖县级市及县级区)。所以没有进入“2005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100的城市,并不代表比“很低”还要低。
  《报告》认为,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生活质量的基础。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高并不等于城市生活质量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生活质量并不完全成正相关。影响中国城市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有12个方面:即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衣”要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食”要看恩格尔系数及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住”要看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行”要看交通便利度;“生”要看适龄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年限;“老”要看社会保障覆盖率;“病”要看医疗保障及公共卫生体系;“死”要看人均预期寿命;“安”要看公共安全体系以及非正常死亡率;“居”要看人居环境;“乐”要看文化娱乐休闲;“业”要看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
  一个城市有没有价值,不仅要看这个城市能否创造更强大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要看这个城市能否更高地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能否为它的居住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生活质量高低谁最有发言权?不是某个人对城市价值就说了算的,而是真正需要每天为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操心的老百姓说了算——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是城市价值的核心:
  最好的城市是先规划后建设的城市
  当前,中国城市之所以出现了种种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先建设后规划,边建设边规划,甚至是滞后的,这就导致了城市建设的无序开发和城市徘徊的不可逆转。对于城市化来说,规划必须是比建设更为重要,如果规划滞后,即使再高标准的建设、再高水平的管理也无济于事。
  为什么现在的大城市交通会越来越拥堵呢?这种城市化进程中典型的事例具备两个特点:1.交通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它具有很长的潜伏期,有的是十年,有的是二十年,甚至更长。2.在各种因素的诱导下,这种交通堵塞一旦爆发,它就会转移,表面上来看它是一个交通问题,实际上它已经转移成为人、车、路一个交通堵塞的链条,甚至形成城市管理的综合症。所以为了缓解交通,政府要不断地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如果不能把交通问题提到战略规划的高度去解决,即使政府不惜代价、不计成本也会收效甚微。
  曾培炎副总理最近指出,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在城市化强大动力的情况下,我国城市化率从15年的18.9%已经增长到2004年的41.8%,平均年增长率为1.5%。今后的15年,城市化率的增长率,每年不会低于1%,如果把城市化比作一辆火车,那么城市规划就是铁轨,火车头的动力越多,轨道的刚性就要越好。从这个角度讲,城市规划对中国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绝不能让城市停滞在规划上。
  最好的城市是能够把握成长关键期的城市
  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上,城市化进程就进入了成长关键期。目前,中国每年的建设量按面积计算已占到全球的40%,仅上海的建设量就相当于整个欧盟。
  我国每年消耗的水泥相当于全球的40%。英国是最早完成城市化的过程,但是它的城市化率从30%提到70%用了200年时间,美国用了100年时间,日本用了70年时间,韩国用了50年时间,而我们中国预计只用40年时间。用40年时间要走过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带来城市化高速发展背后的一些问题。
  比如大城市摊大饼地铺张,能源紧张,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生态环境恶化,甚至出现贫民屋。现在中国很多城市陷入了盲目的圈地等。数据显示,到2003年年底,大约182座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大都市化的目标,过高的城市定位、一哄而上的开发热,并没有真正认识和把握城市的成长关键期的特征。相反,也造成了城市功能的重复和浪费,进而严重影响到城市健康、理性和可持续的发展。所以中国的城市化不能再走城市蔓延的老路,而应该采取更加紧凑的模式,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功,这才是最好的城市的成功之路。
  最好的城市是适宜人居住的城市
  什么样的城市适宜人居住?就要看这个城市能不能真正以人为本,能不能真正实现人文关怀,能不能最大化地满足他的居住的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并一切从生活质量出发,为居民创造更加优美的环境,更加优良的秩序,更加优化的环境,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更加优秀的文化。我们认为,宜居是城市价值的最高体现,生活质量是城市价值的核心。
  细化来说,“衣”要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食”要看恩格尔系数及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住”要看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行”要看交通便利度;“生”要看适龄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年限;“老”要看社会保障覆盖率;“病”要看医疗保障及公共卫生体系;“死”要看人均预期寿命;“安”要看公共安全体系以及非正常死亡率;“居”要看人居环境;“乐”要看文化娱乐休闲;“业”要看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
  最好的城市是与众不同的个性化城市
  为什么现在城市都是千城一面、千篇一律呢?研究表明,有两个重要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一是盲人摸象。有些城市盲目地追求经济增长,盲目地调整城市规划,盲目地崇洋媚外,照搬照抄国外的经验。这些盲目性就像盲人摸象,而这个盲人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是长官意志所造成的权力行为。其后果就是大城市在模仿和复制国外的模式,小城市在模仿和复制大城市的模式。
  二是拔苗助长。有些城市不顾自己的条件、特色,不计成本、不惜代价拔高城市定位,扩张城市人口,土地过度开发,不计成本大拆大建,这种所谓现代化的开发,使我们无法看到这个城市的历史痕迹,也无法完成这个城市的文化风貌。一个失去资源化和人性化的空间,再高的高楼大厦,也会让人感到孤独。
  城市要发展,要旧城改造,要消除危房,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这个城市,尊重自然,尊重市民。这些尊重的背后就是这个城市文明的传承,是城市文化所折射出的个性。
  最好的城市是百姓期待和向往的城市
  城市归根到底是市民的城市,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究竟在想什么?他们的期盼是什么?“未来5~10年中国城市发展的十大愿景”已经评出,它们分别是:平价医疗、社会保障全覆盖、诚信、迁徙自由、扩大中等收入者、阳光政府、节水节能节约、防治艾滋病、公共安全、无差别教育。
  这些愿景体现了市民对未来城市的想法,也是对城市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为发展成为一个好的城市提供了发展的目标。
  据悉,“未来5~10年中国城市发展的十大愿景”评选结果是:平价医疗、社会保障全覆盖、诚信、迁徙自由、扩大中等收入者、阳光政府、节水节能节约、防治艾滋病、公共安全、无差别教育。(来源:人民网、《海峡导报》)
  厦门火炬高新区种出“高产田”
  厦门火炬高新区很小,面积仅有1平方公里。
  厦门火炬高新区又很“大”,2004年工业产值达到476亿元。
  以占全市不到3%的工业能耗、0.2%的城市建设用地,实现全市27.5%的工业总产值,厦门火炬高新区成为国内开发面积最小、单位产出最高的国家级高新区。
  今年6月,国家四部委批准厦门火炬高新区面积由l平方公里扩大为13.75平方公里。在国家严格控制开发区规模的背景下,厦门火炬高新区面积得以扩大,殊为难得。
  “螺蛳壳里做道场”,厦门火炬高新区为何能走上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该区党委书记杨金兴说,最根本的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念好了严格筛选引进项目、坚持集约利用土地的“直经”。
  严格按照土地规划,集约利用每寸土地
  11月初,厦门火炬高新区新开发的厦门火炬(翔安)产业区95幢通用厂房,已有26幢封顶,这些厂房全都是四层或五层。向空中要地,是该区节约土地的一招。
  1991年3月,厦门火炬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寸土寸金,高新区要真正姓‘高’,保证高科技、高产出,就必须对土地实行集约化管理。”高新区负责人说。
  为此,厦门火炬高新区在土地使用上严把“三关”:一是规划关,严格根据投资企业实际需要给予最低限度的地块,确保每一寸土地用得其所。二是土地投资强度关,土地出让合同明确约定投资强度、容积率、工业产值等集约利用指标,规定岛内园区投资强度标准为外资35万美元/亩。在区内倡导兴建通用厂房,大幅提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三是清理关,对超时限荒置土地、擅自改变用途或者利用效率不高的土地依法进行清理,对现有土地和已用土地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和及时回收的土地管理模式。
  为吸引高效益企业,高新区还通过税收杠杆建立土地利用激励机制,在不改变目前税收征收体制的情况下,将税收和地价结合起来,建立浮动调节机制。即对多占用土地先征收高地价,待体现税收效益后,再给予优惠补偿。
  严格按照产业规划,筛选每个入区项目
  高新区要想低能耗、高产出,必须严格按照产业规划设立的“门槛”筛选入区项目。这是厦门火炬高新区始终坚持的原则。
  如今,一个新项目落户高新区须过7道门槛:产业方向、科技含量、投入强度、产出效益、环境影响、就业机会、资源消耗。高新区的招商已从“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成功转到“科学招商,理性引资”上来。按照该区的产业规划,目前入区的都是光电、电子信息、电工、软件、生物医药等领域、产品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企业,这既保证了高新技术、高产出,又能做到节约土地、降低能耗。
  随着一个个科技含量高、投资回报率高的重大项目陆续落户,厦门火炬高新区形成了以高新企业为骨干,跨国公司为龙头,电子信息、光电、电工、软件等重点产业为支柱的格局。园区内不仅集聚了一批像戴尔、ABB、联想、松下等行业的领头羊,也孕育了一大批生机勃勃的中小企业。目前,区内年工业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就达20多家。
  一批科技水平不高、投资回报率不高的项目则被挡在了门外。近两年,有投资总额近15亿元的项目,因产业方向、能耗等方面达不到规划要求,被厦门火炬高新区婉拒。今年7月,有一家规模很大的箱包企业听到厦门火炬高新区“扩容”的消息后,前来商谈投资事宜,表示将在高新区投资1亿元建立生产基地。因其产业不符合高新区的规划要求,高新区予以婉拒。
  鼓励企业增资扩产,探索实现“无地招商”
  鼓励入区企业在不增加建设用地的情况下进行增资扩产,实现“无地招商”,是厦门火炬高新区集约利用土地的又一招数。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孙大海认为:“只要把环境和服务做好,就可以在较少的土地上积聚项目群落,招进来、稳定住、发展大。”高新区对每一个进区项目进行无微不至的服务,招商联席会议每周举行一次,一事一议,项目负责制从始至终,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
  ABB公司原准备选择在另一地方的在华企业追加投资,但经过对环境、劳动力、人文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后,公司总部最终还是把追加投资放在了厦门火炬高新区。该公司负责人说:“厦门既坚持原则又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这让我们真正放心。”
  近3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已有包括ABB、玉晶光电、瑞声达、巨龙在内的40多家企业追加了投资额,同时吸引大批配套企业前来落户。“有限空间,无限发展”,这一集约开发理念在厦门火炬高新区已经开花结果。
  (来源:《人民日报》2005-11-15)
  厦门跻身中国城市竞争力前十强
  2005年3月17日,由中国近百名专家联合完成的《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3》正式出炉,全国200个较有影响的城市参加了竞争力排名比拼,结果,厦门以不到千亿元的生产总值排名综合竞争力第9位。而进入前10名的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天津9城市,GDP的规模最大的为7450.27亿元,最小的排名在厦门后一位的天津也有2931.88亿元,厦门还不到天津的零头。这个骄人成绩的取得,证明了以“小投入、大产出”为特征的厦门模式得到了最充分的肯定。小投入,即厦门土地面积只占全省的1.3%,人口只占全省4%;大产出,即厦门的GDP和财政收入分别约占福建省的13%和27%,这还是2003年的数据,由此数据测算出的城市竞争力排名还在全国第13位。2004年厦门市GDP又比2003年增加了123多亿元,在土地面积和人口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这个数据的取得,表明厦门GDP和财政收入在福建省的占比又前进了一大步,在全国城市竞争力中的排名也就顺理成章地前移了4位。
  一个GDP仅为883.2亿元的“小城”,居然跻身于GDP在2000亿元以上的城市中,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9位,厦门所创下的奇迹为世人瞩目。从2003年的第19名,到2004年的13名,再到2005年的第9名,厦门每年均以加速度在跨越。从该报告的分项竞争力排序中发现,厦门综合竞争力排名第9位,是在综合人才、资本、科技、结构、基础设施、综合区位、环境、文化、制度、政府管理、企业管理、开放等各项竞争力指标上综合出来的排名。其中,厦门的政府管理竞争力表现最出色,排名在第3位,企业管理竞争力排名第4位,开放竞争力排名第5位,基础竞争力排名第6位,环境竞争力与制度竞争力均排名第7位,结构竞争力排名第9位。这些都可圈可点,厦门被称为“中国经济充满长期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也因此当之无愧。
  结构竞争力可以区分为国家的经济结构竞争力和区域的经济结构竞争力,而衡量一个地方区域经济结构竞争力优劣的主要指标有: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重、工业化水平(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加工度水平(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非国有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等。
  厦门结构竞争力表现上乘,主要原因有四:一是长期坚持“优一强二进三”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各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已初现雏形。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2004年厦门一、二、三产的比例已达2.3:59.3:38.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加大。二是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工业主导经济增长的格局日益显现。2004年厦门完成工业总产值1729.06亿元,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直接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三是较为合理有效的产业集群布局。目前厦门已形成“老三大”支柱产业的电子、机械、化工一马当先,“新三大”支柱产业光电、海洋生物医药、软件日益崛起和纺织服装、食品水产、商贸旅游、航运物流群雄并起的可喜局面,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为突出。比如2004年,厦门市机械、电子、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共完成规模以上产值1289.4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8.2%。
  厦门企业管理竞争力排名第四,同厦门历届政府和民间经过长期努力所形成的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企业微观运作主体为跨国公司的经济运行格局紧密相关。如像戴尔(中国)等跨国公司的卓越运营流程、高效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敏捷快速供应链管理等为厦门此项“挣分不少”。更为重要的是,厦门各支柱产业价值链逐步涌现出一批运营极为优秀的龙头企业,这无疑极大提升了厦门企业管理竞争力。如“老三大”中电子行业的DELL电脑、TDK电子元器件、日本NEC、PHILIP照明、富士电器、灿坤、厦华、夏新、联想手机等;机械行业的林德叉车、“大小金龙”、厦工股份、厦船重工、诺尔(中国)等;化工行业的翔鹭石化、柯达胶卷、南亚管件、明达塑胶、三圈日化等。“新三大”中光电行业的安美光电、华联电子、瑞华电子等。
  另一方面,厦门民营企业也逐渐摆脱“温室花朵”的阴影,出现了以三安电子为代表的光电产业企业群、以东南融通为代表的软件产业企业群和以迈克生化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产业企业群。同时,精通科技、惠尔康、三达膜等民企在国内相关领域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尤其可贵的是,厦门民企二次创业不断坚持体制创新,以海内外上市、融资租赁、ODM加工等形式与跨国公司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潮流相配合,不断打造企业管理核心竞争力,相信会同外资、国企等一道,共同提升厦门企业管理竞争力。
  成绩之下,厦门市一些专家也保持了头脑冷静,他们认为厦门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才能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中起龙头领跑作用。如人才竞争力、资本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等方面厦门都不具优势,未能进入前10名。尤其是文化竞争力方面更应着手加强,打造强烈的商业创业精神和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实现由海岛型文化向海湾型文化,再到海洋型文化的历史性跨越。
  (来源:《海峡导报》、《厦门晚报》)
  借助国际性平台做强做大厦门
  ——专访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
  根据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做强做大厦门经济特区,成为厦门市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九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前夕,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就“借助国际性投资促进平台、做强做大厦门经济特区”接受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的专访。
  厦门是“坐在国际市场上的城市”
  何立峰说,做强做大厦门经济特区,核心就是要不断增强吸引力、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在福建全省9个设区市中争第一,在全国5个经济特区中争先进、15个副省级城市中争上游,真正把厦门建设发展成为现代化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
  何谓做强?何谓做大?何立峰认为,做强,就是要造就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不断强化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强大支撑;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增强人才竞争力;构筑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营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和集聚辐射功能。做大,就是要拥有一大批大企业、大项目、大工业园区,经济总量大,城市规模大,支柱产业多,产业链长,产业集群大,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强大的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大交通、大口岸、大物流,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形成大进大出的良好态势。
  何立峰表示,“投洽会”是中国唯一以促进双向投资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重大经贸活动,也是厦门市对外开放的突出象征、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旅游会展业发展的拳头产品,更是做强做大厦门经济特区的重要依托。每年“投洽会”的举办,不仅为厦门市引进了数量可观的国际国内资本,促进了旅游会展业的繁荣发展;而且对推动厦门的城市建设管理、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厦门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都起到了十分直接而有力的促进效应,厦门也因此成了“坐在国际市场上的城市”。
  据了解,一至八届“投洽会”共签约各类投资项目15000多个,合同和协议投资金额共计943亿美元;而厦门“近水楼台先得月”,占据了其中的近1/10。截至目前,厦门外商投资实际到资累计已达14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有35家来厦投资53个项目,投资额达16.54亿美元。
  今年工业投资将首次突破100亿元
  何立峰说,在新的发展时期,厦门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好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努力促进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特别要围绕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结合厦门实际,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把加快发展工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力求通过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第三产业,提升第一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的协调发展。
  何立峰认为,工业是基础工程、后劲工程、栽树工程;工业的强弱、工业化水平的高低,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没有强大的工业,就无法持久地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就无法壮大经济规模,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市场风险。厦门经济特区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得益于这一点,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据了解,厦门市今年的工业投资将首次突破百亿元,以加快工业发展的载体建设。厦门岛内思明区、湖里区主要发展对环境无污染、科技密集型的光电、软件等产业,占地1平方公里的厦门软件园二期已动工兴建。岛外重点发展大体量的项目,如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工业、汽车工业,以及其他资金、技术、劳动“三密集”企业。随着同安工业集中区480多万平方米通用厂房、火炬高科技翔安产业区首期130多万平方米通用厂房的形成,这些工业园区可容纳就业人口6~8万人。
  何立峰说,在发展工业进程中,厦门将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强化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具有较强产业带动力的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加大对戴尔、夏新、厦华等重点企业的扶持,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特别要创新招商方式和机制,注重把引进外资同提升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相结合,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同时加大对国内大企业的招商力度,全面扩大利用内资的成效,促进内源型与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一个龙头带动作用两个历史性贡献“更好地发挥在全省发展大局中龙头带动作用,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历史性贡献,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历史性贡献。”这是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对厦门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何立峰表示,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特别是赣州—龙岩铁路、龙岩—厦门铁路、厦门—深圳铁路、温州—福州铁路、福州—厦门铁路及若干高速公路连接线的相继建设,将为厦门市拓展腹地、加快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提供新的平台和动力,厦门有信心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得更快更好,更好地完成中央、省赋予厦门的神圣使命。今年1月至7月,厦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99个,实际利用外资5.12亿美元,比增35.5%。厦门招商引资保持强劲势头,就是得益于这里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跨越式发展的宏伟气势。
  目前,厦门正在认真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注重投资效益,加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投资力度,集美大道、翔安大道等主干道建成通车,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翔安隧道等正式动工,三明至泉州高速厦门连接线、福厦铁路、公铁大桥等前期工作都在抓紧推进。
  与此同时,厦门致力于突破港湾局限,做大港口文章,向重要的国际中转港迈进。去年厦门集装箱吞吐量287.17万多标箱,居全国第7位、世界第26位。厦门将以拓展集装箱运输为龙头,改革港口建设投融资体制,加大港口岸线资源开发和功能调整力度,积极整合厦门湾港口资源;并通过海铁联运、陆空联运、区港联动等,突破腹地瓶颈,把周边的闽南、闽西乃至整个福建纳入视野,纵深挺进江西、湖南、湖北等京广线广大内陆区域,延伸港口物流腹地,扩大港口物流辐射半径,建设海峡西岸航运物流中心。
  何立峰高兴地说,连宋访问大陆后,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新的有利因素,台湾电子、光电、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航运物流、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正在加快向大陆转移,这为我们加强对台经贸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重要契机。厦门将充分发挥对台区位优势,继续办好海沧、集美、杏林三个台商投资区,承接台湾光电子、石化等产业转移;以开放台湾农产品销售大陆为契机,组织举办“台湾水果进口对接会”,为台湾水果进口建立“绿色通道”,努力使厦门成为台湾水果集散地;积极推动扩大五年期“台胞证”、继续推动厦金直航、厦门高雄试点直航和两岸旅游双向对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闽南地方特色,大力开展对台宣传,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厦台戏曲、图书、宗教、民俗等各方面的交流,努力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历史性贡献。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2005年第36期)
  媒体有比煽情更高的责任
  厦门市有个孕妇凌雪珠,怀孕7个月却被发现到了肝癌晚期。她面临一个生死抉择:要么保胎,要么保命。可当她决定引产时,医生说这个孩子拿掉了,以后就不能再怀孕了,凌雪珠就改变了主意。
  肝癌的危险性不用多说,对于孕妇而言,由于不能采取必要的治疗方法,癌症的恶化可能更快。但这一切凌雪珠本人并不知道,家人和医生没有把病情的严重性如实告诉她。她天真地认为能坚持到生下宝宝,再和宝宝一起治疗。
  这么一件生死攸关的事情,到了一些媒体那里,却变成了凌雪珠“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再活一个月”,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于是,社会的受关注度迅速上升,一些不相识的人也慷慨解囊,为她捐了10万多元。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些媒体在刻意制造谎言,它们替凌雪珠一步步安排着自己和孩子的命运。雪珠家人说,由于媒体的报道,全社会都知道她要保孩子,他们已经没办法告诉雪珠真实病情了。凌雪珠目前出现了贫血、呕吐、骨痛现象,部分是因为孕期本身造成的,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晚期恶性肿瘤消耗的结果。
  凌雪珠的个人命运令人同情,社会为她筹款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是,媒体误导公众、越俎代庖替当事人一步步安排自己和孩子的命运的做法,无论出于多么高尚的动机和目的,都是媒体的大忌。
  真实是媒体的生命。任何媒体不能保证说出所有的真话,但应该保证所说出的话都是真实的。这是媒体公信力和权威性的源泉。我们不妨看看下面的例子:
  1981年4月,《华盛顿邮报》记者雅内特·库克撰写一个8岁海洛因吸食者“吉米”的故事,并因此获得普利策奖。但后来证明此人并不存在,《华盛顿邮报》遂放弃该奖项。
  1998年7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宣布撤销1个月前播出的一则报道。报道说,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在老挝行动中在叛逃者身上使用神经毒气”。后来,CNN因报道失实向五角大楼道歉,并解雇了两名制片人。
  2004年3月,《今日美国报》查实该报著名记者杰克·凯利多篇报道系剽窃和捏造而来,凯利迫于压力辞职,报社总编辑等高层管理人员也引咎辞职。
  在凌雪珠这个新闻事件上,不仅事关新闻的真实性,而且事关当事人的两条生命。一些媒体通过极度煽情的做法,吸引读者的同时,也为凌雪珠治病筹集了部分款项,它们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然而,这样的角色是令人生疑的:金钱不能代表爱,真正的爱,是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敬畏与尊重。凌雪珠的个人选择,本身就冒着极大的风险,这样的风险,可能两条命都不保。媒体在这个问题上推波助澜,有悖于媒体的良知和道义,有悖于对生命自由本身的尊重。媒体的故意误导和煽情描述,可能给社会一个极大的误导和暗示:认为只要出于高尚的目的,一些人可以轻易决定另一些人的命运。毫无疑问,这是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侵犯!
  在现代文明社会,任何人、任何媒体都必须有一个基本自觉和自信:每个人都有能力、有权利和自由决定自己的命运。任何他人,不管其出于何种目的,不管其目的是高尚还是卑鄙,都无权超越此底线。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5-11-24)
  社会珍闻
  百年古树发清香
  集美区灌口镇深青村有一棵300多年的老树,当气温超过30摄氏度时,就会散发香味,温度越高,香味越浓。
  这棵古香树位于深青村东面,两条村道的交汇点。前几年,林业部门到村里考察这棵树,并挂上了古树名木的牌子,村民们才知道这棵树叫做古香树、树龄有300多年。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还说,这种高龄的古香树在厦门非常少见,可能就只有深青村这一棵了。由于古香树两边都有民宅,一到夏天,三四百平方的树冠覆盖面下的树阴,成了村民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古香树的树枝呈伞状生长。远远看去,就像一把半撑的雨伞。村民林得时说,这一点很像榕树,但树枝又不完全落地,使得这棵古香树的树冠面积很大。四季轮回在古香树身上非常明显,春天长嫩枝、吐新芽,夏天枝繁叶茂,秋天树叶一片片归于尘土,冬天就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很多在冬天见到古香树的人还以为这是一棵即将枯死的古树,可是到来年春天,古树又枯木逢春、生机勃勃了。
  (来源:《厦门晚报》2005-08-31)
  家里布满“神秘电流”
  家住湖滨南路292号的谢先生在2005年七八月份把自己一套两居室旧房子进行了装修。9月初,一家人又搬了进来。刚开始的时候,这房子跟老谢一家“相安无事”。12月5日清晨,谢先生和儿子开门时,发现手摸到金属门把手会感到微微有些麻,但妻子每次摸都没有任何反应。谢先生感到不放心,找来电笔往门把手上一量,发现电笔红光一闪显示有电流。后来,谢先生又用电笔把客厅、小孩房等房间中带金属的地方测了一下,凡是有带金属的地方,甚至包括挂画的铁钉等处,电笔也都显示有电流。谢先生被这股“神秘电流”搞得很紧张。思明电业分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李伟新亲自带队登门,用专业仪器对谢先生家进行了实地检测。果然,仪器上显示出有电。大门把手上的电压最高,不过也仅有1.5伏,相当于一节五号电池,而且是时断时续,房间其他部位的电压更弱。尽管将家的电源总闸拉掉,不时仍能够测出极低的电流,但均不会对人体构成任何危险。
  电业技术人员经过检测,基本排除了外线电流传入的可能。而谢先生家周围也没有变电站或高压线,外部漏电传入也被排除。有线电视技术人员赶到现场拔掉有线电视线,发现这股神秘的电流与有线电视线也没有关系。在谢先生隔壁住户家中,电业技术人员均未测到任何电流。电业人员还拉了一根线接到外墙的自来水管上,结果检测到的最大电压仍是1.5伏,因此也排除了接地线带电的可能。
  李伟新副局长分析说,这种微小电流并非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谢先生家中也仅有他与儿子有感觉,电业技术人员前去试也没有感觉。可以肯定与电业局的供电方式没有任何关系,即使整幢楼的电全部拉下来,仍然存在着上面出现的静电现象,而且自始至终谢先生家的漏电保护器未跳,说明这一现象并非漏电所产生。对于“神秘电流”产生的原因,思明电业分局的方师傅则分析说,老谢家的房子装修完后马上就搬进去了,有可能是装修材料挥发出来的某些物质与空气磨擦产生静电荷。还有就是在微电场的情况下,也会产生电荷。倘若较潮湿的天气里,这些静电荷就会在空气中“和”掉了,但最近天气较干燥,这些电荷随空气飘移,容易集结在一些金属器件的尖端,如铁把手、木柜拉手等,当人手摸上去时,就会有点麻麻的感觉。电流电压的大小因集结时间而定,如每天清晨,经过一夜的电荷集结后,电压可能高些。而白天由于一再使用,一再检测,静电荷集结时间较短,电压就较低。不过,这些猜测是否正确,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来源:《厦门晚报》、《海峡导报》)
  一公司因广告承诺赔了10万
  近日,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厦门市奥普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违约,应赔偿用户赖先生10万元。
  2005年2月7日,赖先生购买了一台空气净化器雅风400型,放进刚装修好的新居里。销售商在产品广告中承诺说,该产品“去甲醛,新居3天安全入住,无效赔偿10万元”。然而,赖先生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使用净化器的房间还是有异味。经奥普公司同意,赖先生委托市建筑工程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数据表明卧室内的甲醛含量超标。
  一审法院认为,被告奥普公司发布广告,是传达其产品质量过硬的商业信息,目的是促销;同时,也是对不特定购买者作出的在一定条件下自愿承担责任的意思表示,是被告为自己设定义务的行为。虽然双方当事人在交易过程中并没有明确约定赔偿条款,但根据诚实信用原则,被告应切实履行在买卖过程中产生的全部义务。
  (来源:《人民法院报》2006-01-09)
  巨蟒一顿吞下12只鸭
  陈先生是海沧区东孚镇一家养鸭场的场主,最近一个星期以来,他发现自家鸭场里的鸭子天天减少,就怀疑很可能是被蛇吃了。2005年11月11日晚,他在养鸭场巡逻时发现一条巨蟒正在吞食鸭子,可能因为受到惊吓,巨蟒迅速跑掉了。第二天晚,陈先生巡逻时,那条巨蟒再一次出现在养鸭场里,这次可能已经吃饱,静静地躺在草丛中睡觉,于是陈先生向市林业局求助。市林业局捕蛇专家张启利立即赶往现场,在养鸭场靠山脚的杂草丛中将这条巨蟒捕获。随后将其在深山野林中放生。 这条巨蟒空腹时重约80斤、长近4米,一顿可以吞下12只每只重四五斤的鸭子。张启利说,这是到目前为止在厦门发现的最大的蟒蛇,也是他抓过的蟒蛇中最难对付、最危险的一只。(来源:《海峡导报》2005-11-14)
  高崎海域惊现“水龙卷”
  2005年7月31日上午7时55分,杨先生有幸在高崎机场附近海域一睹“海上水龙卷”。
  “那个水龙卷‘砰’的一声就把海水卷了上去,大概有几百米高,都快和天上的云连起来了。”回忆起当时在海边看到的一幕,杨先生还是激动不已。当时他正与几个好友在小渔排上钓鱼,有十几个人同时看到了这个奇观。“水龙卷”大约在离岸400米的地方形成,起初大家以为是海市蜃楼。“但仔细一看才发现那是一道直径约20米的巨大白色水柱,与它连接的是一个呈喇叭形的黑色云彩,感觉就像是喇叭云把海水都吸上去一样,十分好看。”
  据了解,在“水龙卷”出现之前,海边的天气情况就有些异常。当时,杨先生坐在渔排上,距离他两三米的地方在下暴雨,而他所在的地方却一滴雨都没有。“我们当时就笑称这是‘东边日出西边雨’,几分钟后,‘水龙卷’就来了。和我们一起有十几年打鱼经验的渔民也被惊呆了,他们说‘云雨’经常见,‘水龙卷’却是头回见。”
  “水龙卷”从7时55分开始,大约持续了20分钟,这期间还慢慢移动。在快要消失的时候,白色的水柱越来越细,喇叭云的中间部分也好像被水洗过一样,外黑内白,十分奇特。可惜的是,杨先生一行都没有带相机,虽然渔排主人用手机拍了一张,但因为距离太远,手机像素不高,图像模糊不清。
  而厦门气象台的气象雷达并没有监测到杨先生所反映的“水龙卷”。据气象台专家介绍,“水龙卷”是一个快速旋转的云柱(由于水滴的存在而变得明显),由对流云底部下伸至水面。旋转云柱若未到达水面或地面,叫漏斗云。它是强对流天气的一种现象,主要是上下空气出现强烈的对流,形成强烈的上升运动而形成的。一般来说,具有破坏性的龙卷风是可以监测到的,杨先生看到的“水龙卷”应属于局部的小龙卷。(来源:《厦门日报》2005-08-02)
  六名村妇遭到雷击
  2005年8月24日下午,翔安区内厝镇张厝村6名受雇于马巷一个香烛作坊的妇女正在村旁的湖边清洗残香枝,大约2点半的时候,天空下起了雨,她们6人便躲到边上的一棵木麻黄树下避雨。3点左右一声响雷过后,七八米高的木麻黄树被拦腰劈断,树的下半部分还被劈成两半,6名正在树下躲雨的村妇也应声倒地。事发后,翔安区安监局、内厝镇等有关负责人立即赶赴现场,将受伤村民送往同民医院。由于抢救及时,6名村妇都脱离了危险。
  市防雷中心王春扬工程师分析说,这种情况属于“旁侧闪络”和“跨步电压”,就是说:雷电击中人体附近的物体,由于被击的物体带有高电位而向附近的人闪击放电;当雷电流向大地散逸时,与雷电流击入点的不同距离有不同的电位,各点之间有电压存在。人站在附近地面上,由于两脚站的地方电位不同,两脚之间就有电压,称为跨步电压。当跨步电压足够大时,就会危及人的生命。
  (来源:《海峡导报》、《厦门日报》)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葛向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