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575
颗粒名称: 新闻人物
分类号: K825.42
页数: 4
页码: 530-533
摘要: 本文记述2005年厦门市新闻人物情况。其中包括柯溪水、吕志华、由欣、蔡荣国、陈焕章、许永撰、邵茶花、殷昌杰、陈亚兰、田中群、刘海峰、蓝伟光等。
关键词: 厦门市 人物传记 新闻人物

内容

2005年度“感动厦门”人物“
  柯溪水 同安区新民镇梧侣村党支部书记,厦门绿地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为改变梧侣村贫困落后的面貌,他十几年如一日,带领村干部四处奔走,找项目,筹资金,努力发展村经济。他坚持办实事,帮民困,解民优,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中,为改变梧侣村的落后面貌呕心沥血。2004年同安工业集中区开发建设,面对规模空前的征地拆迁,他无暇顾及自己的企业,舍小家,顾大家,多次上门到村民家中进行征地拆迁政策宣传,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带领全村干部完成了全部土地征用协议签订、青苗的清点清理、地上物的拆迁、坟墓迁移等工作。梧侣村的表率作用带动了其他村,从而使同安工业集中区的征地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创造了被省委书记卢展工所称的“同安速度”。
  吕志华 海峡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司机。江苏人,出身农民家庭,1999年来厦务工。他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嫉恶如仇,看到不平事就要挺身相助,碰到坏人从不袖手旁观,抓贼几乎成了他的第二职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多次与违法犯罪分子斗智斗勇,协助公安机关抓获抢劫、盗窃、诈骗等各种违法犯罪嫌疑人共22起32人,2004年被厦门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评为热心市民。2005年10月,被授予福建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11月,被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称号。
  厦大支教队厦门大学先后派出7批研究生支教队,共37名成员,在宁夏西海固支教。西海固是一个曾被联合国评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年降水量仅有300毫米。而支教队这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面对着赤贫的土地,艰难的生活,还有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下决心把全部的爱都奉献给孩子们。支教队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克服重重困难,先后联系到社会各界捐款超过32万元,各类实物捐赠折合人民币超过50万元,7年来,共有1300多名贫困学生受到资助。
  由欣(女)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建设管理处处长。2005年6月,火炬(翔安)产业区的大开发大建设拉开序幕,由欣作为该产业区建设指挥部的主要成员,放弃所有节假日休息,迅速组织6家设计单位到现场熟悉情况,排定超常规的工作流程,勘探人员7天完成1717个地勘样洞,25天完成了90万立方米的场平土方量,创造了大组团高效率开工准备的奇迹。她忘我工作,以工地为家,顾不上家庭,连心爱的儿子一周也只能见上一面。她秉公办事,不打招呼不偏心,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被称为“铁面”女监管,工地“花木兰”。
  蔡荣国 进城务工人员,1965年出生,龙海市隆教乡人,现为思明区教育考试中心保安。1994年,蔡荣国带着妻儿到厦门打工,一年后,一双儿子先后患重症肌无力,双腿瘫痪,医生说目前国内外尚无良方,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病会越来越重。他10年如一日,坚持每天用残疾人三轮车驮着一双儿子去上学。为支付儿子的医药费和教育费,夫妻俩下班之后还要去做钟点工。让孩子站起来的梦想一直支撑着这对贫苦的夫妻乐观面对未来。
  赵雷 厦门边检总站高崎边检站政治处副主任,厦门市第一位维和民警。从2000年以来,他先后两次放弃国内安逸的生活,奔赴危机四伏的东帝汶和利比里亚,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曾担任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民事警察大队队长。他经历过车祸,还险些遭遇空难;夜晚,常常枕着枪声入梦。他不怕牺牲,克服种种困难与艰辛,在来自世界各国的同行面前树起了中国警察、厦门警察的光辉形象。2005年9月,被公安部记个人二等功。
  陈焕章 印尼归侨,1963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现为厦门第一医院专家组副组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国家医师行业最高奖“中国医师奖”获得者。从医四十余载,他用高超的医术和慈悲的胸怀医治和服务病人,处处为病人着想,视病人为亲人,看病,不看人——是他恪守的行为准则。在他眼里,医术有高下,贫富无差别。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平民百姓,他都尽心救治。他严谨地为每个病人确定最佳治疗方案,设身处地为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着想,许多患者把他视为知己。他辛勤工作,悬壶济世,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奉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
  许永撰、邵茶花夫妇同安区汀溪镇农民企业家。两人出身贫苦,没上过一天学,20世纪80年代靠经商办企业发家致富。20多年来,省吃俭用,艰苦创业,但在帮助贫困失学儿童方面却从不吝啬。从1984年起共捐资300万元,资助500多名贫困孩子上学,其中已有29人考上大学。他们夫妇俩有一个朴素的想法:“我们的钱是从社会挣来的,应该服务于社会。”邵茶花于2005年9月被全国妇联授予“让你感动的中国母亲”荣誉称号,同时还被评为“厦门市十大杰出母亲”。
  殷昌杰 台湾退伍老兵,1927年出生,原籍江西九江,1987年回到祖国大陆,1999年来到厦门,租住在集美大学太源花园公寓。他把套房隔出5间出租,将租金和每月退休金的一部分按月发给家境贫寒的大学生。而自己却省吃俭用,甚至拣废品来补贴家用。到2005年,接受他资助的大学生已超过100人,资助金额超过10万元。他乐此不疲,不图回报,甚至在被查出患了直肠癌,还乐呵呵地说: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做一天义工。
  陈亚兰(女) 台湾节目主持、歌仔戏、影视三栖明星,出身澎湖歌仔戏世家。2005年2月1日加盟厦门卫视,任“娱乐斗阵行”节目的主持人。她有厚实的闽南话功底,主持风格洒脱伶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用幽默的语言和亲切的笑容征服了从7岁的小朋友到70多岁的老阿嬷,深受厦门及其周边地区电视观众的喜爱。
  注:“感动厦门”人物由市委文明办、厦门日报社等单位联合举办,在广大读者和市民推荐、投票基础上,经专家评选产生。自2003年起每年举办一次,评出9名个人和1个集体,统称“感动厦门十大人物。”
  其他新闻人物
  田中群 1955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83年9月公派赴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化学系学习谱学电化学,师从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前国际电化学会主席、SERS领域的开拓者之一M·FIeischmann教授,1987年1月获博士学位后即回厦门大学工作,现任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2001年被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005年11月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谱学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纳米电化学。自1995年起,他带领的课题组通过发展或建立多种制备表面的方法,先后在铁、铂等7种过渡金属电极上直接获得高质量的表面拉曼光谱信号,他们用实验和理论计算证实这些过渡金属至少分别具有数十倍至数万倍的表面增强效应。在拉曼光谱方面的研究特点是将拉曼光谱学与电化学结合,研究具有重大应用背景的各类电化学界面体系。取得较重要的成果包括:突破20余年来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研究体系的限制,获得一批纯过渡金属电极体系的SERS谱,为发展SERS技术和解决SERS机理难题开拓新途径,同时还发展出新研究方法和应用技术,如拉曼光谱与扫描隧道显微术(STM)的实时联用技术和电位平均拉曼光谱技术等。由于上述贡献,他被国际同行公认为学术带头人之一。他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被SCI登录80余篇),被其他学者引用270余次(根据SCI检索)。先后获得国家教委的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资助。
  刘海峰 1959年出生,祖籍惠安。1977年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1984年硕士毕业后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工作,1988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考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考试暨自学考试研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考试制度与科举学。已出版《唐代教育与选举制度综论》、《科举考试的教育视角》等11部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他从1984年开始科举制研究,1992年首创“科举学”一说,在该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一直在为还原中国科举历史的真实面目而奔忙,国内学术界对科举制的研究无人能出其右。2005年正好是科举制度被废除100周年,年初,一篇发表在《书屋》杂志的《为科举平反》的文章,让许多人认识了他。以此为开端,海内外媒体掀起了重新认识科举制度的热潮。由他发起并筹备了5年的“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终于于2005年9月2日在厦门大学举行。
  新浪网2005年度文化人物评选,刘海峰的名字赫然名列其中,和他一起入围的还有刘心武、金庸、崔永元、纪宝成、李欧梵、陈丹青、靳尚谊、贾平凹、季羡林、阎崇年、何祚庥等11名大师级的人物。
  蓝伟光 1964年出生,武平县人。198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在集美水产学院任教,1990年赴新加坡国立大学留学,1995年获博士学位。现任新加坡新达科技集团董事局主席、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董事长、厦门大学兼职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膜工业协会理事,同年还当选为美国纽约科学院、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新加坡化学会会员。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并两度入选MarquisWios Who世界名人录。他长期从事膜分离应用软件的开发与创新,先后开发出几百项膜应用工艺与设备,并成功应用于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收益、减少污染,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在国内外膜科技领域中做出的主要成就有:实现中国维生素C生产技术领先全球的梦想;突破国内头孢菌素生产的重大关键技术;结束了中国出口青霉素返购6-APA的历史,改写了中国食品染料生产的国家行业标准;促进了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
  蓝伟光创立的三达公司承担了国家、省、市多项科技攻关项目,荣获多项科技进步奖,被厦门市政府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纳税大户及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2002年,公司名列中国企业家最具成长性的“未来之星”评选第三名。2003年6月18日,由他创办的新达科技集团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同年12月,在德勤公布的亚太地区高科技高成长500强企业排名中,新达科技集团名列第28位,他也被《亚洲周刊》评选为亚洲杰出华人青年企业家。此外,蓝伟光及其公司还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并得到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等领导人的热情关怀与鼓励。在拥有400名富豪的“’2005胡润百富榜”中,蓝伟光家族以10亿元人民币排在第168位。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韩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柯溪水
相关人物
吕志华
相关人物
由欣
相关人物
蔡荣国
相关人物
陈焕章
相关人物
许永撰
相关人物
邵茶花
相关人物
殷昌杰
相关人物
陈亚兰
相关人物
田中群
相关人物
刘海峰
相关人物
蓝伟光
相关人物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