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区社会事业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571
颗粒名称: 翔安区社会事业发展
分类号: C916
页数: 2
页码: 524-5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社会事业发展概况。其中包括科教文卫蓬勃发展、城市管理初见成效、民生工作常抓不懈等。
关键词: 厦门市 社会事业 翔安区

内容

2005年,翔安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完成第一次全区经济普查,科学编制“十一五”规划;调整部分土地利用规划,调增规划建设用地11平方公里;完成翔安分区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区规划展示厅建设;完成九溪流域综合整治与开发利用等专项规划和后莲片区、巷西片区、香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等控规;完成翔安综合工业园区的规划;积极推进镇、村建设规划。
  科教文卫蓬勃发展。开展科技进步考核,组织申报30项市级科技项目,科技三项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5.8%。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 “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高考录取率达90.2%。大力培植优质学校,翔安一中荣获省一级达标校称号,新店中学、内厝中学分别通过省二级、三级达标校的评估验收。推进教育资源整合,撤并小学15所。文教区建设全面启动,5所院校入驻。加强社区和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许厝文化村、赵岗宋江阵等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纳入保护与发展规划。加强对金、对台文化交流,组织吕塘高甲戏校二度赴金门演出,荣获省“十佳剧团”称号和全国首届民办学校文艺汇演古装戏曲类金奖。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共接待游客70万人次。开展重点侨情调查,与同安区共同成功承办第六届世界同安联谊会。组团参加第十七届市运会,获金牌总数名列全市第二。新圩镇荣获全国农村体育先进镇称号。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成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控制指挥部,完善区、镇、村三级防疫体系,积极应对,严防严控,全区没有出现口蹄疫、禽流感等疫情。完成卫生基建投资1600万元,开工建设同民医院病房楼(二期)、新店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等,完成区公共卫生大楼前期工作。培育文明生态村,开展农村卫生村评比,涌现出新店茂林村、大嶝山头村等新村改造先进典型。成立区红十字会。通过联合国和国家卫生部消除碘缺乏病综合干预项目评估。
  城市管理初见成效。动员全区人民积极投身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和市级文明城区活动,开展“全民洁净家园、共建文明城市”为主题的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建立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体系考评机制,整治占道经营和“三乱”(乱张贴、乱涂写、乱悬挂)行为。开展违法占地、违章建设专项整治,遏制抢建态势。加大市政环卫设施投入,建设马巷、新店、大嶝垃圾中转站。新圩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通过国家考核组检查。大嶝街道办事处、如意集团、银鹭集团建设循环经济试点初显成效。加强移风易俗,基本废除“民俗日”宴请活动。
  民生工作常抓不懈。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转移农村劳动力1050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数的262.5%。建立农村大病医疗保险,全区农民参加合作医疗22万人,占应参保人数的91.1%。完成大嶝镇“撤镇设街”工作;14个村(居)委会改制为13个社区居委会。深化殡葬改革,启动公益性陵园建设。做好拥军优抚工作,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区。建成区“三防”(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动物防疫)指挥中心,形成高效有序的指挥系统。继续完善远程电视瞭望系统,实现对全区90%以上林地面积及主要水库的监控,同时有效监控了“龙王”等6个台风的影响。全面理清供电体制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电力体制上划并同网同价,全区每年可节省电力成本1500万元。落实各项综治措施,扎实推进“平安翔安”建设。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翔安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