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区经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570
颗粒名称: 翔安区经济发展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2
页码: 523-5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经济发展情况。其中包括工业经济发展较快、重点工程扎实推进、农业产值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等。
关键词: 翔安区 地方经济 经济建设

内容

2005年,翔安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8.00亿元,比增23.8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11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21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68亿元,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6.08:47.92:36.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亿元,比增112.7%,其中城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8.18亿元,农村项目固定资产投资0.73亿元,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和房地产开发投资1.10亿元。全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22828万元,比增54.48%,完成年度预算的104.72%,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3547万元,比增66.96%,完成年度预算的102.82%;上划中央“四税”收入9281万元,比增39.29%,完成年度预算的107.62%。
  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实现工业总产值64.5亿元,比增2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7.7亿元,比增22.7%。完成工业销售产值57.30亿元,比增24.45%,产销率为99.37%;完成出口交货值26.47亿元,比增26.45%,出口率为46.20%;用电量达2.18亿千瓦时,比增25.14%。加强对经济运行中薄弱环节的调控,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达1.94亿元,比增113.13%。
  规模以上企业数增至63家,其中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5家。出台扶持民营企业实施细则,评定一批重点民营企业,全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43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数的70%,实现产值27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58%。企业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银鹭牌番茄汁饮料、梅春牌卫生香、如意情牌果蔬制品获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宏祥”、“昌友”商标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上述5家企业各获得区政府奖励30万元。
  利用各种引资平台,推介新区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效。在第九届“九八”投洽会和第六届世界同安联谊会上,分别有31个和12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为61.3亿和30.1亿元人民币。引资领域不断拓展,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为区工业经济的崛起集聚后劲。全年共新批准外资项目14个,增资项目9个,股权转让项目6个,合同投资总额12841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5075万美元,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112.8%,实际利用外资2605万美元,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104.2%。
  重点工程扎实推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开工建设翔安隧道、同安湾大桥及引线工程(翔安段)、岛外快速路(琼头-香山)、八一公路、内垵路一期、经济适用房小区一期、污水处理厂一期(投产后日处理能力可达2.5万吨)、翔安22万伏变电站、林尾11万伏变电站等。完成大嶝桥、刘五店滚装码头、区府大道一期、祥吴公园等建设。启动刘五店港区岸壁建设。积极配合开展福厦高速铁路、海湾大道、LNG燃气电厂、东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启动舫山水厂扩容改造工程。完善区内交通网络,基本完成新圩至马巷公路、新店新兴街延伸段、324国道(翔安段)一期的市政化改造。基本完成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硬质化道路工程。园区建设突飞猛进。抓住火炬高新区扩区的机遇,全力支持火炬(翔安)产业区做大做强,完成产业区一期4.75平方公里用地征迁任务,快速推进首批114万平方米的通用厂房和20万平方米的商住配套设施建设,产业区招商进展顺利。完成友达光电、中华映管、厦华电子等项目及配套厂近6平方公里的征地场平,促进项目落地。推进翔安综合工业园区建设,巷北工业区20万平方米通用厂房建设基本完成;建成银鹭日处理5000吨污水处理厂,银鹭三期的前期工作顺利推进。
  农业产值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8亿元,比增0.51%;全年种植业播种面积29.85万亩,农业产值4.81亿元;新造林1372亩,林业产值208万元;生猪出栏数8.85万头,家禽出栏数196万只,畜牧业产值1.12亿元;水产养殖6452公顷,水产品生产总量8.04万吨,其中海水产品产量7.46万吨,渔业产值3.13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081元,比增10.05%,其中家庭经营收入2357元,比增11.1%;工资性收入2409元,比增13.7%。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挖抗旱大井50口,修复水毁水利工程22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4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冬春水利建设投资1.1亿元,提前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荣获2004~2005年度全省冬春水利建设优胜区称号。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建立稳固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源水、新时鲜等14家龙头企业建成5225亩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和12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使自营基地与订单农业面积达9万亩,实现农户和企业共同受益。组织相关部门对龙头企业已建、扩建厂房给予确定产权,共为19家龙头企业补办土地确权面积9.6万平方米、房屋确权面积12.8万平方米。
  加强海域使用管理,结合东海域渔排整治,发展海上田园休闲渔业,促进渔业结构调整,被国家海洋局纳入全国百个海域管理示范县(区)。完成6988亩盐田废转和土地收储任务。
  新村建设进程加快。根据“异地新建,就地改造,环境整治”的新村建设模式,完成西亭、郑坂、赵岗等7个村的“金包银”规划设计,并率先启动西亭试点村建设。动工建设新城区农民安置小区一期工程。抓好同发展通用厂房建设,加快城镇一体化进程。
  2005年是翔安新区打基础、拉框架、求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年。在工作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工业园区开发,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翔安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