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568
颗粒名称: 同安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1
页码: 5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其中包括工业区开发建设迅速推进、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等。
关键词: 厦门市 2005年 同安区

内容

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3.92亿元,比增18.9%。实现财政总收入6.94亿元,比增2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为3.48亿元,比增3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00元,比增15.08%。农民人均纯收入5240元,比增10%。
  工业区开发建设迅速推进。轻工、石材、莲花、城南等工业区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120多万平方米通用厂房全部预售完毕,共与120多家企业签约。实现工业总产值155.15亿元,比增21.3%。四大支柱产业总产值97.0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6.8%。陆域物流产业形成规模,兴荣物流、建材物流配送中心开工建设,大顺、普迅、晋联等物流项目签约入驻。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新批外资项目34个,增资项目35个,合同利用外资1.6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8亿美元,比增19.8%。引进投资、增资总额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尤扬电器、钰洲食品、三德盛实业、广盛纺织、凯歌高尔夫等。新批内资项目196个,投资总额37.6亿元,比增36.9%。
  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北片区规划、东西溪两侧和旧城中心区整治规戈叭同安工业集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市政配套规划编制完成。银湖桥头绿化景观工程、同南路照明工程和城南大街夜景工程竣工使用。完成23个行政村112公里的硬质化道路建设,基本实现“村村通”。查处各类非法占地、违法建筑721起,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
  “金包银”建设工程动工。工程规划面积约380公顷,涉及同安新民镇和祥平街道的7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受益人口约2万人。(参见本栏目“翔安区”相关条目)
  推进农业产业化。完成订单农业5.4万亩,建设无公害农业基地18个7910亩,实现农业总产值12.09亿元。闽南蔬菜批发市场全年交易量突破100万吨,被评为“全国城市蔬菜批发市场二十强”。
  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年内,全区共保障城乡低保户2404户人,发放保障金321.38万元。全面实施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人数22.34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93.85%。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实现转移1.15万人,培训4400人。组织实施“同发展、共富裕”工程,启动建设新民湖安商贸一条街。推动对外交流,成功举办以“同根缘、华夏情”为主题的第六届世界同安联谊大会。科教事业进一步发展,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企业被认定为市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采取措施整改教育薄弱环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由上年的62%提高到82.91%,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2.43%。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体系建设,17个教育基建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20所小学的整合工作完成。市第三医院一期主体工程竣工,卫生监督所和皮肤病防治院门诊楼投入使用。稳定低生育水平,常住人口出生率11.12%。,出生政策符合率97.56%,继续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积极完善文体基础设施,青少年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基本竣工,体育中心游泳馆、羽毛球馆动工兴建。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得到较好落实,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在城乡发动12万人的“人人动手洁净家园"义务劳动;成立由318人组成的文明劝导队并开展文明劝导;举办“争创全国文明城”中国女排对抗赛和百场“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电影晚会;开设有线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专栏播报创建文明城市新闻;投入2000多万元在城乡结合部、工业区周边、过境公路两侧、旅游景区等重点部位建26座清洁楼;追加215.75万元专项经费强化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同安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