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经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562
颗粒名称: 集美区经济发展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1
页码: 5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经济发展概况。重点项目带动经济强势增长、工业区建设快速拓展、文教区建设有序推进、着力破解征地拆迁难题等。
关键词: 集美区 地方经济 经济建设

内容

2005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6.62亿元,比增20.45%;财政总收入达13.02亿元,比增17.32%,其中区级财政收入4.18亿元,比增16.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712元,分别比增7.94%和9.98%。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33:65.41:33.26。
  重点项目带动经济强势增长。设立工业区、文教区、新城区三大平台建设指挥部,强化对重点项目的领导。全年实施重点建设项目60个(含市重点项目27个),开工建设44个,实施财政性投资项目111个,开工建设90个,分别完成投资31.9亿元和10.3亿元。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91亿元,比增88.17%,其中房地产业完成投资4.17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9亿元,比增16.57%。在项目带动下,经济迅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7.91亿元,比增21.76%,其中机械、电子两大支柱产业产值占52.01%,支撑作用明显;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充足,共批准内外资项目327个,投资总额41.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9.02%。
  工业区建设快速拓展。在进一步完善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的基础上,机械工业集中区建设速度加快,1.8平方公里的汽车城一期工程动工建设,金龙客车等4个项目上马,二期控规完成编制,区内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全年有52个项目投产、29个项目投建。厦工二期工程基本建成,金盛鑫金属、逸超汽配等配套项目陆续动工建设。后溪工业组团完成64万平方米用地平整,开工建设21万平方米通用厂房。
  文教区建设有序推进。厦门理工学院、集大诚毅学院新校区建成并开始招生,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建设如期推进,福建软件学院、福州大学工艺美院等4所院校筹建,理工南路等主要道路开始铺设。兑山安置房一期工程建成,二期工程施工。
  新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全区市政专项规划及控制性详规、城市设计等7项规划。“五横五纵”道路网络建设按计划推进,集美大道一期、杏北公铁立交、集美海上立交匝道建成通车,英村至环东海域道路、环东海域旅游大道等开始建设。园博园和马銮湾改造工程正式启动。29.4万平方米的商住用地成功挂牌出让,祥发商贸中心、建昌商业广场等一批房地产项目建成出售,永翔花园经济适用房基本建成,杏北新城一期、古龙明珠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改造完善一批城区道路和路灯、人行道、绿化等配套设施。完成洪厝公园一期、日东公园3.5万平方米绿化景观改造。投资1800万元的LED夜景工程全线亮灯。
  着力破解征地拆迁难题。出台《征地拆迁补偿费发放与管理指导性意见》和《集美区完善征地拆迁政策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实行征地拆迁包干负责制,将具体任务、完成时限、工作要求分解落实到6个镇街和2个管委会,坚持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每周一报和每月例会制度;选派15名干部下村挂职并组成5支工作队,进驻5个涉及重点项目的村(居)协助开展工作,有力推动了征地拆迁,确保重点工程如期动工。全年完成征地近20.6平方公里,在征面积15.2平方公里,拆迁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
  失地农民转产转业初见成效。17个村实施集体发展经济项目,总投资达2.76亿元,建成8个项目,年租金收益可达890余万元。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力3046人,完成市下达任务数的203%。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集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