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561
颗粒名称: 集美区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2
页码: 517-518
摘要: 本文记述2005年厦门市集美区的概况。其中包括基本情况、经济发展概况、社会事业发展概况等。
关键词: 厦门市 2005年 集美区

内容

【基本情况】 集美区位于厦门市西部,通过厦门海堤和厦门大桥与厦门本岛相连,东北与同安区接壤,西北与漳州长泰县交界,西南与海沧区毗邻,海岸线长约60公里。辖区总面积275.79平方公里,下辖2镇4街,即灌口镇、后溪镇、集美街道、杏林街道、侨英街道、杏滨街道,共30个行政村、22个社区居委会。全区户籍人口185813人,流动人口172635人。(见表3)
  【经济发展概况】 2005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6.62亿元,比增20.45%;财政总收入达13.02亿元,比增17.32%,其中区级财政收入4.18亿元,比增16.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712元,分别比增7.94%和9.98%。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33:65.41:33.26。
  重点项目带动经济强势增长。设立工业区、文教区、新城区三大平台建设指挥部,强化对重点项目的领导。全年实施重点建设项目60个(含市重点项目27个),开工建设44个,实施财政性投资项目111个,开工建设90个,分别完成投资31.9亿元和10.3亿元。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91亿元,比增88.17%,其中房地产业完成投资4.17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9亿元,比增16.57%。在项目带动下,经济迅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7.91亿元,比增21.76%,其中机械、电子两大支柱产业产值占52.01%,支撑作用明显;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充足,共批准内外资项目327个,投资总额41.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9.02%。
  工业区建设快速拓展。在进一步完善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的基础上,机械工业集中区建设速度加快,1.8平方公里的汽车城一期工程动工建设,金龙客车等4个项目上马,二期控规完成编制,区内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全年有52个项目投产、29个项目投建。厦工二期工程基本建成,金盛鑫金属、逸超汽配等配套项目陆续动工建设。后溪工业组团完成64万平方米用地平整,开工建设21万平方米通用厂房。
  文教区建设有序推进。厦门理工学院、集大诚毅学院新校区建成并开始招生,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建设如期推进,福建软件学院、福州大学工艺美院等4所院校筹建,理工南路等主要道路开始铺设。兑山安置房一期工程建成,二期工程施工。
  新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全区市政专项规划及控制性详规、城市设计等7项规划。“五横五纵”道路网络建设按计划推进,集美大道一期、杏北公铁立交、集美海上立交匝道建成通车,英村至环东海域道路、环东海域旅游大道等开始建设。园博园和马銮湾改造工程正式启动。29.4万平方米的商住用地成功挂牌出让,祥发商贸中心、建昌商业广场等一批房地产项目建成出售,永翔花园经济适用房基本建成,杏北新城一期、古龙明珠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改造完善一批城区道路和路灯、人行道、绿化等配套设施。完成洪厝公园一期、日东公园3.5万平方米绿化景观改造。投资1800万元的LED夜景工程全线亮灯。
  着力破解征地拆迁难题。出台《征地拆迁补偿费发放与管理指导性意见》和《集美区完善征地拆迁政策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实行征地拆迁包干负责制,将具体任务、完成时限、工作要求分解落实到6个镇街和2个管委会,坚持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每周一报和每月例会制度;选派15名干部下村挂职并组成5支工作队,进驻5个涉及重点项目的村(居)协助开展工作,有力推动了征地拆迁,确保重点工程如期动工。全年完成征地近20.6平方公里,在征面积15.2平方公里,拆迁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
  失地农民转产转业初见成效。17个村实施集体发展经济项目,总投资达2.76亿元,建成8个项目,年租金收益可达890余万元。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力3046人,完成市下达任务数的203%。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开展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投入资金1.3亿元,完善与市容环境、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城乡环卫、交通、文体等建设,拆除近10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着力抓好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等7大专项整治工作,城乡道路拥堵以及辖区铁路沿线、旅游景区和农村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为厦门市夺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做出重要贡献。
  民生保障措施有力。全年财政投入社会保障资金1.2亿元,比增50.7%,重点用于解决养老保障和群众就医难、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难问题。出台《集美区被征地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补助办法》和《集美区医疗救助暂行办法》。推行大病救助保险,全区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9.6万人,参保率达90%,全年理赔金额487万元。建立农村贫困学生义务教育学习费用保障补助、初高中落榜贫困生免费上职业技术学校以及计生奖励扶助等一系列制度,有330名贫困学生纳入保障范围,87名人员得到计生奖励扶持。农村低保标准从人均130元提高到150元,发放低保资金276万元。广泛开展社会救济救助活动,成立区慈善会,正式启动“博爱超市”、“爱心超市”,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解囊捐助,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取消农民工子女借读费,全区符合条件的小学和初中全部统筹接收外来人口子女就读。
  科教文卫工作上新台阶。四度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4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计划,14家企业列为市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金鹭、虹鹭两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钨材料产业基地。投入资金1.86亿元,建设中小学校舍8万平方米。集美中学高考成绩名列全省第17名,集美小学、曾营小学和灌口中心小学跨入省示范小学、省级素质教育先进校行列,灌口中学通过省三级达标中学验收。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集美职业技术学校被确定为省职教重点校,集美轻工学校办学规模居全省前列。成功举办首届文化艺术节和“温馨集美”进社区系列文艺活动,参加第十七届市运会取得好成绩,侨英街道秧歌队获得全国秧歌比赛一等奖。嘉庚体育馆、嘉庚纪念馆和区广电中心等10个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16幢嘉庚风格建筑被确认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区文化馆被评定为国家二级馆,灌口镇文化中心投入使用。采取措施全面防控禽流感、霍乱等传染性疫病,投入800多万元改造基层卫生中心。计生工作保持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和计生一类区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69‰。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集美台商投资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良好的基础上,杏林台商投资区又通过该管理体系认证;噪声控制达标区覆盖面84.9%,达到全国文明城市A级水平;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度,拆除坂头水库水源保护区内的规模化养猪场;加强绿化造林和劣质林分改造,完成造林绿化2240亩,裸露山体绿化治理34.6亩;启动月美池生态环境整治,基本完成深青溪和瑶山溪流域综合整治前期工作。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完成8条通村道路建设,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新增4条农村客运线路;全区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入户率达82.6%,新增受惠人口超过5万;新建5座清洁楼、50个农村无害化水冲式公厕以及一批农村环卫设施;32个行政村建立了969155农业信息服务站。
  实现全省首批“平安区”目标。投入近1000万元资金建设现代化技防设施,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8.3%,顺利通过全省首批“平安区”考评,6个镇街均被评为市“平安镇街”。12个村被省市认定为民主法制示范村,集美公安分局被评为全国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先进单位,集美大学成为全省高校唯一的“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
  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优抚安置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实现“双拥”模范区“四连冠”。区老年大学被评为省老年教育先进集体,前场村被授予省级敬老模范村。圆满完成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全区标准化地名标志设置任务,基本完成重点侨情普查。获得福建省山海协作先进单位称号。建立4个街道和银亭社区局域网,设立档案信息化等3个便民电子服务平台。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清理并废止4个规范性文件,停止执行1项行政许可;设立区长律师团,完善法律咨询制度;坚持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国有资产和经营性土地公开挂牌出让制度,建立征地拆迁听证、公示制度。
  【实现农村公路村村通】 年底,集美区通村道路硬化工作历时3年基本完成,省、市、区、镇、村各级总投入840万元,建成通村硬化道路8条,总里程16.8公里,其中6条通过省验收,2条通过市验收,并申报省验收。8条道路建成后,集美区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行政村“村村通硬化道路”的目标。
  【建立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004年以来,集美区在实施城市化进程中,征地30平方公里,产生一批失地农民。为保障失地农民生活,帮助他们融入城市化进程,2005年,集美区作为全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施试点单位,出台《集美区被征地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补助办法》,区财政给予每名参保对象1万元补助。至年底,区财政投入3427万元资助3522名失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中2063人已按月领取退休金。
  【凤林美、叶厝社区集体发展经济项目】 凤林美社区集体发展经济项目综合楼及通用厂房位于同集路东侧,总投资1200多万元。项目采取集体投入、收益量化的方式,所需资金全部由凤林美社区居委会集体投入,区财政补助100万元。凤林美社区居委会作为项目业主,代表社区集体负责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年内,综合楼及厂房全部出租,年租金收入120万元,扣除税收和管理费用,可支配收益为96万元,按社区常住居民(1278人)分红,每人每年可分得750元。
  叶厝社区集体发展经济项目综合楼位于霞梧中路北侧,总投资约600万元。2005年底基本完工,并进行招租。项目100%由居民参股,街道牵头推动,农村信用联社提供入股集资(8000元/股)低息贷款。叶厝社区居委会成立霞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经营实体,出台《社区集体经济实体利润分配方案》和《纳入社区集体经济实体利润分配的社区居民身份界定原则的规定》。项目年租金预计可达150万元,扣除税收和管理费用,可支配收益为120万元,计划再投资用于滚动发展集体项目,或将收益分配给入股的534名社区居民,每人每年可分得2000元。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唐明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集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