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527
颗粒名称: 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分类号: F249.26
页数: 2
页码: 490-4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厦门市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基本工作。其中包含:概况、创建和谐工业园、市级劳动监察机构升格、预防和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建立劳动书面审查制度、建立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劳动法》执法检查等。
关键词: 厦门市 劳动关系 劳动保障

内容

【概况】 2005年,厦门市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协调作用,在全市7个工业园区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试点工作。推进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工作,全年共审核452户企业的集体合同,涉及职工5.77万人。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仲裁处理,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年内,劳动监察机构共检查用人单位5155户,清理拖欠工资5289万多元;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1756起,涉及劳动者7334人,结案率达100%。
  【创建和谐工业园】 6月1日起,厦门市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活动。至年底,确定厦门航空工业园、思明区思明光电基地、湖里区后浦1号工业区、集美台商投资区等园区为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试点园区。试点园区通过建立“自我调节,平等协商,劳动保障制度落实,劳动关系实现双赢”的劳动关系机制,优化了投资环境,提升了工业园区素质和形象,促进园区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市级劳动监察机构升格】 年内,市级劳动监察机构由原来的市劳动监察大队升格为市劳动监察支队,进一步强化了劳动监察组织建设。全年劳动监察机构共检查用人单位5155户,受理群众举报4659件,处理劳动突发事件及集体上访案件568件,督促用人单位补签、续签劳动合同8.20万人次、清理拖欠工资5289万多元、清退押金101万多元。
  “十五”期间,市劳动监察机构共处理劳动保障突发事件1703起,共清欠拖欠工资16606万多元,补缴社会保险费2469万多元,清退非法使用童工138人。
  【预防和处理劳动争议案件】 年内,市劳动争议仲裁院正式成立,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积极预防和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全年共立案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2113起,结案率达100%。立案和结案数均比上年度有所上升,但集体案件较上年度有所下降。“十五”期间,累计处理劳动争议案件7184起,结案率达100%。
  【建立劳动书面审查制度】 7月起,劳动监察部门对全市所有用工单位实行劳动书面审查制度。将审查情况记录《厦门市用人单位书面审查情况登记手册》,并进入企业劳动保障诚信档案;对存在违法违规的单位,则下达整改指令书,督促其限期改正。至年底,有1418户单位参加书面审查。
  【建立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 10月起,市劳动监察部门根据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规章情况,对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分为AAA级、AA级、A级、B级和C级5个等级,并建立诚信档案。诚信等级保持动态管理,对严重失信的用人单位,劳动保障部门将向劳动者和有关部门提出警示。至年底,已受理厦门星际电器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的申请,审核通过2家。
  【《劳动法》执法检查】 10月中旬,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对厦门市进行《劳动法》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组走访了企业、社区等单位,并听取相关部门的汇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认为,厦门对于《劳动法》的宣传教育广泛深入,配套法律法规比较健全,注重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关系稳定和谐,一些工作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开展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 12月,在全市企业中开展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建筑企业、城乡结合部私营小企业及酒吧、KTV等娱乐行业。主要检查企业是否拖欠、克扣工资,支付工资是否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是否依法支付加班费,是否签订劳动合同等。对拖欠工资的用人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的将下达处理决定书,及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或引导劳动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对拖欠工资情节严重或拒不整改的将依法处理,个别典型将给予公开曝光。通过专项执法检查,共帮助1.344万名员工追回工资2021.3万元。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相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