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发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519
颗粒名称: 出版发行
分类号: G239.23
页数: 3
页码: 476-4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厦门市出版发行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鹭江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厦门分公司等。
关键词: 厦门市 出版 出版社

内容

鹭江出版社
  【概况】 2005年,鹭江出版社注重鹭江版图书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积累价值。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暨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以及两岸关系等热点问题上,适时组织出版《百年沧桑——中国国民党史》、《中国西藏视点丛书》、《闽台抗战纪实》、《南侨机工抗战纪实》、《厦门一中课程资源书系》等图书。出版的《陈嘉庚的故事》入选为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图书。在动漫类图书出版上有所突破,出版动漫图书《忍者神龟》等,动漫图书已成为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图书品种。根据图书市场的热点,进一步加强与发行主渠道——省新华发行集团的联系,拓展与省外各新华书店的业务往来,巩固教育图书市场占有份额。确定2006年教辅图书结构调整与改版思路,制定“十一五”事业发展和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全年共出版图书400种,资产总额超过2亿元。
  【《百年沧桑——中国国民党史》出版】 1月,国内第一部完整、全面、集国民党史研究最新成果的国民党史专著由鹭江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由茅家琦等主撰,近120万字,共设孙中山与中国国民党,蒋介石与中国国民党,败退台湾后的蒋介石、蒋经国与中国国民党,李登辉与中国国民党四编。有关专家认为,无论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还是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角度,该书都是一部具有理论厚度与学术深度的扛鼎之作,填补了国内国民党史研究的空白,具有重大学术价值。该书出版后,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在台湾宋楚瑜、连战等人到大陆访问期间,市场销售情况良好。民国史研究专家王泠一在《新民周刊》上称:这本书“是送给连战的最好的一份礼物”。在2005年度全国城市出版社图书评奖及华东地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评奖中,该书均获得一等奖。
  【鹭江出版社成立20周年】 2月25日,鹭江出版社举行建社20周年庆典活动。省新闻出版局领导及来宾、媒体记者等100多人参加了庆典活动。社庆期间,鹭江出版社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在各大媒体包括专业报和地方报,以及广播和电视上作了充分的报道。2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刊登了沈世豪撰写的报告文学《追求卓越,问鼎春秋》,《中国图书商报》和《厦门日报》分别以整个版面刊登鹭江出版社20年发展业绩的文章和图书介绍与书影。此外,鹭江出版社自制《鹭翔千鸥上,江流万里长——鹭江出版社建社20周年纪念册》,完整地记录了鹭江出版社20年的发展成就,展示了鹭江社的风采。
  鹭江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2月15日,是福建省新闻出版局直属的一家综合性出版社。建社以来,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的办社宗旨,累计出版图书3000多种,在全国各级图书评奖中获奖的图书达200多奖次。其中,1997年“特区经济丛书”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8年《香港文学史》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2000年《金门史稿》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2001年长篇传记小说《林则徐》以题材好、立意高、质量过关获得专家好评,并摘取中宣部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的桂冠,2004年出版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线装本《四库全书》,该书被称为是中国出版史上的里程碑。全社平均年发行码洋上亿元。从1996年起,鹭江出版社连续多年被评为“福建省300家最佳形象企业”、“福建省利税300强企业”、“厦门市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先进单位”、“厦门市纳税大户”,其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等项经济效率评价指标均保持在最好水平上,其中几项财务指标达到全系统最优水平。
  【出版重点图书】 8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鹭江出版社推出《闽台抗战纪实》、《南侨机工抗战纪实》两本具有地方特色的献礼图书。书中作者分别引用大量珍贵史料,从卢沟桥事变中最先对付侵略者的福建人落笔,把金门沦陷、厦门保卫战、福建作战等闽台抗战的事实,放在整个中国抗战的历史大背景中叙述,写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歌颂了爱国华侨从海外回国参战和南侨机工在抗战中为国捐躯、流芳千古的事迹。此外,作者还随文配置了100多幅抗战图片。10月,在纪念西藏和平解放暨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鹭江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国西藏》视点”丛书。“《中国西藏》视点”丛书一套共5种6册,约120多万字,包括《西藏史话》、 《金钥匙·十七条协议》(上、下册)、《神奇之由——探究雪域佛教》、《素描西藏——地域·生活·文化》、《探险珠峰》等5个主题,内容含西藏简史、藏传佛教、西藏社会历史文化变迁、西藏社会生活以及人类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史诗性壮举等。该套丛书由《中国西藏》杂志社特别策划,并精心组织藏学专家共同撰写,展示出西藏社会生活的多彩画卷。
  【《厦门一中课程资源书系》出版】 在课程改革中,学校课程的自主开发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资源之一。从上年开始,厦门一中计划出版《厦门一中课程资源书系》82种,至2005年已出版8种,分别是《青少年发明技法教程》、《厦门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手册》、《高中新课程数学学习法》、《我看见了什么》、《校园园艺》、《中学生灯谜猜制与训练》、《精妙的初等数学模型》、《数学:趣在其中》。该套丛书陆续出版后,鹭江出版社组织了专题图书宣传,邀请厦门各媒体记者参加,并在《厦门日报》读书版做图书专版介绍,厦门电视台、厦门广播电台、《厦门日报》、《厦门晚报》、《厦门商报》,《海峡导报》等均作了报道,宣传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图书促销作用。
  【教辅图书结构调整与改版思路确定】 年内,教辅图书结构的调整和改版是鹭江出版社的工作重点之一,通过多次对教辅图书下滑原因的讨论和探究,以及多方资料汇总,基本形成2006年秋季鹭江版教辅图书结构整合、改版的主要思路与意见:教育图书将删去80多个品种,重新增添120多个品种。教辅图书的整合改版,将成为鹭江社出版事业发展新的起点。
  【制定“十一五”事业发展和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年内,鹭江出版社依据《福建省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2005~2010福建省新闻出版(版权)队伍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等有关材料,制定“十一五”事业发展和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经过10多次讨论及反复修订和重新定位,最后确定了“十一五”期间鹭江社的发展方向:(1)充分发挥综合性出版社的优势及所处的地域特点,做好人员结构、选题结构和图书结构的调整,使鹭江社发展成为一家人数适中,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经济实力,具有特色和创新活力的出版社;(2)重视队伍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打造一支能够将出版的传统技能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出版人才队伍;(3)继续实施精品战略,建立特色,树立品牌。组织出版有关台港和海峡两岸关系、华侨华人、闽南文化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专题类图书;(4)继续努力优化图书结构。注重教辅图书的更新换代,大力发展一般图书的出版,提高图书的重版率,使鹭江社的图书出版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社会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余丽珍)
  厦门大学出版社
  【概况】 2005年,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380种,其中新书183种,重印197种,重印率52%。有28种图书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8项,其中《台湾文献汇刊》获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别奖,《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获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女缘丛书》在全国书市上广受瞩目,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台湾文献汇刊》(100册)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年内,制定厦大出版社“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了“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方针、总体目标与任务。
  【两部图书获中国优秀法律图书奖】 1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中国优秀法律图书奖评选总结会上,厦大出版社出版的《英国证据法》和《民事程序法》两种图书分获法学理论类和法学教育类优秀法律图书奖。两部著作由厦门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齐树洁教授主编。本届评选活动由中国法学会主管、中国法律图书出版发行联合会主办,全国仅24家出版社的56种图书获奖,其中特别奖1种,法学理论类14种,法律实务类14种,法学教育类22种,法制文艺类5种,基本上囊括了2002~2003年全国所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法律图书。
  【《台湾文献汇刊》出版座谈会】 1月2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和九州出版社共同举办,国家领导人成思危、许嘉璐、张克辉及出版署、教育部、社科院、台办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各大媒体做了充分报道。《台湾文献汇刊》由厦大出版社和九州出版社共同出版,是“十五”国家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和中央对台宣传重点项目,也是祖国大陆首部大型台湾文献,由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主编,厦大人文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多位专家学者编著。该《汇刊》通过收录有关台湾的珍本、古籍、档案、族谱、私人文件、契约文书、碑刻等大量资料,揭示了台湾的发展变迁,印证了海峡两岸割不断的血缘关系及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统。
  【厦大出版社建社20周年社庆】 4~5月,厦大出版社举行20周年社庆系列活动。活动期间,出版20周年社庆纪念册及校报社庆专刊,邀请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著名时事评论员阮次山来厦大做学术报告,邀请厦大管理学院MBA中心的教授潘维廉作题为“一个老外的厦门情结”的演讲,在厦大图书馆举办精品书展,举办厦大“出版杯”教工男子篮球赛及社庆晚会等。
  20年来,厦大出版社坚持以特色、品牌取胜的经营思想,始终贯彻党的出版方针,坚持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办社宗旨,争创一流业绩,为读者奉献了一大批具有高学术品位、高文化品位的优秀图书,在学术界和出版界赢得了较高的声誉。累计出版新书近3000种,其中高校教材、学术专著占80%,本校作者约占50%。出版的图书中,获省级以上奖励的385项,其中全国性大奖91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税利分流研究》、 《膜分子生物学》、《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荣获中国图书奖。
  【《女缘》丛书首发式】 5月20日,厦门大学出版社在天津书市举行《女缘》丛书首发式。《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评论》、《中国妇女报》、《中国图书商报》、《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福建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女缘》丛书的首次发行作了专题介绍,丛书各作者所在城市的日报、晚报专门开辟专版给予评价。该丛书与其他以女性为写作对象的书籍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充分注意到了各地女性和其所处地域文化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各地女性的衣、食、住、行等外在方面,又更深刻地表现在她们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不同上。
  【厦大电子出版社正式成立】 9月12日,厦门大学电子出版社正式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成立。该社于上年6月29日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是由教育部主管、厦门大学主办的独立的电子专业出版机构,与厦大出版社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经营管理。它将依托厦大的学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结合厦大出版社的出版方向,坚持为教学、科研和高校学科建设服务的宗旨,主要出版和发行社会科学类、科技类、教育类的电子出版物。此前,厦门出版社已出版几十种电子出版物,并培养了一批从事电子出版的专业人才。
  【加强对台业务交流】 9月18~27日,厦大出版社社长蒋东明与社长助理徐长春参加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组织的访问团,赴台进行出版、发行及版权贸易的业务交流。通过与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台北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等台湾出版发行业界的广泛交流,了解台湾出版发行的现状,吸取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了解大陆简体版图书进台过程及在台湾的销售状况;了解高等教育类图书的出版发行意向;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寻求合作机会,与台湾同行洽谈并签订合作意向。(王洪春)
  音像出版社
  【概况】 2005年9月6日,厦门音像出版社正式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单位。改制后,在保持原有光盘等音像品复制加工业务的同时,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造,重新确立发展方向,明确以出版业务为主轴,大力发展内容产业,寻找新媒体时期出版社的新定位,并积极开拓影视节目摄制业务。全年出版VCD468.97万张,CD101.25万张,DVD99.6万张。主要有《小白鹭之舞》、《五月花海》、《好儿童画报》、《重返滇湎路》等十几种自主版权的音像制品,其中《重返滇湎路》获中宣部新闻出版署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全国40个重点选题之一。年内,完成厦门卫视近500集专题片及300多集卡通片的闽南语译制,为厦门卫视的正常播出和宣传做出了贡献,获市广播电视集团颁发的创新创优鼓励奖。同时,出版社近十年来首次实现扭亏为盈,产值突破1000万元。(詹朝晖)
  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厦门分公司
  【概况】 2005年,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厦门分公司(厦门市新华书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企业改革步伐,进一步开拓图书市场,继续推进“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工作。超额完成全年销售、利润任务指标,全年共发行图书1320万册,实现销售总额7451万元,比上年增长7.86%;利润比上年增长4.4%。
  【扩大图书销售】 一是加大对图书馆、单位的团体供应。3月,重新组建团供部,并在人员、设备、政策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保障。全年团体图书销售额明显增长,成为分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共完成团体图书销售29.57万册,比上年增长844.73%。二是教材发行保持较好销售业绩。分公司始终把学校和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提倡以服务为导向,以产品为基础的营销理念,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了学校的信赖。全年发行教材884万册。三是扩大图书零售市场占有份额。落实“为读者找好书、为好书找读者”的办店宗旨,树立新华书店在读者中的品牌地位。全年举办优惠促销和图书展销活动35次,共让利400万元以回馈读者。
  【加大企业改革步伐】 一是人事制度的改革。分别于4月和12月与27位职工签订企业内部退养协议,并办理相关工作移交手续。二是进一步深化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企业改制。分公司委托天衡律师事务所拟定职工身份置换、安置分流的改革方案,全面实施全员劳动合同管理,逐步建立市场化的、以岗位薪酬制度为核心的新型劳动关系。至年底,改革方案已报集团公司审批。
  【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1)为提高读者满意度、忠诚度,提升书店的市场竞争力,全面推广使用文明用语,重点突出“一理二看三总结四声一微笑”服务,要求员工接待读者要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为广大读者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祥和、温馨的购书环境。(2)不断完善服务内容,为读者选书、购书提供便捷服务。全年为读者办理缺书登记15873人次,到货通知购书11613人次,为外地读者代邮、代购图书296人次,为读者送书上门2899人次,电脑查询服务计99619人次。(3)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交流。分别召开各界读者代表参加的读者座谈会、客户座谈会和市教育部门的座谈会,直接与读者、客户见面、沟通,倾听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了解读者的需求,增强服务意识。年内,在中山、富山两大门店向读者发放“问卷调查表”1730份。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吴毅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