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516
颗粒名称: 新闻出版综述
分类号: G219.27;G239.27
页数: 3
页码: 469-471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厦门市新闻出版基本工作。其中包含:出版发行方面、广播电视方面、印刷复制业方面、图书发行方面等。
关键词: 厦门市 2005年 新闻出版

内容

2005年,厦门市新闻出版(版权)局按照新闻出版工作总体部署,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导向,依法加强行业监管,积极促进行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成效,获国家版权局授予的2005年度全国版权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选送的《版权产业,厦门还要做什么?》一文在国家版权局主办的第三届全国著作权好新闻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一、出版发行方面。
  全市有图书出版社2家,音像出版社1家;出版发行各类报纸9种,16504万份;图书505种,1144万册;期刊杂志26种,71万册;驻厦记者站22个。出版发行从业人数1783人,总资产7.7亿元,总收入3.38亿元,实现增加值1.5亿元。报业行业中,从业人员1375人,总资产5.13亿元,利润总额1058万元,全年总印张629103.10千印张。其中,厦门日报社有报纸4种,资产总额4.23亿元,报纸发行总量每天30万份。《厦门日报》和《厦门晚报》全年征订发行各达13万份,发行范围覆盖全市并辐射到周边地区,自费订阅率达78%,居全国党报前列;10月,改版后的《厦门商报》零售量从每天不足300份增至每天2200多份。侨刊乡讯类报刊发行量大幅度增长,总印数65.8万册,总印张611.6千印张,分别比上年增长76.1%、31.4%。在出版业方面,全年新出版图书315种,重印190种。鹭江出版社全年出版图书400种,资产总额超过2亿元。出版的《陈嘉庚的故事》入选为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图书,《中国国民党党史》在2005年度全国城市出版社图书评奖及华东地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评奖中获得一等奖;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380种,其中新书183种,重印197种,重印率52%。有28种图书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8项,其中《英国证据法》和《民事程序法》获首届“中国优秀法律图书奖”,《台湾文献汇刊》获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别奖,《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获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音像出版社全年出版VCD468.97万张、CD101.25万张、DVD99.6万张,产值首次突破1000万,《重返滇湎路》获中宣部新闻出版署为纪念抗战争胜利60周年全国40个重点选题之一。
  二、广播电视方面。
  年内,厦门市新开播“闽南之声”广播频率,拥有新闻、经济交通、音乐、闽南之声4套广播频率,全年公共广播总播出时间37767小时,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9.1%;新开播“厦门卫视”频道,拥有新闻综合、纪实、生活、影视、厦门卫视5套电视频道,全年公共电视总播出时间39885小时,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9.6%。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总长1561公里,用户372818户,城镇居民入户率90%,农村人口入户率52%。从业人员1511人,行业总收入34099万元。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基本完成。
  三、印刷复制业方面。
  全市印刷企业共有554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20家,出版物(专项)印刷企业14家,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企业389家,光盘复制企业1家,其他印刷品130家。从业人员2.78万人,总资产54.8亿元,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印刷业产值占全市新闻出版行业产值的87.9%。在200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厦门市印刷业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在全国排名第十五位。
  四、图书发行方面。
  全市图书发行网点共计462个,其中邮政局报刊发行网点157个,厦门日报发行有限公司下设报刊岛内发行站15个、岛外发行站20个。图书、报纸、期刊批发企业9家(含1家互联网出版物发行企业),图书、电子出版物批发企业12家(含1家省内连锁企业),零售企业199家(不含新华书店网点)。从业人数2095人,资产总计2.5亿元。图书发行市场初步形成国有书店、民营书店相互并存,共同发展和图书发行网点、邮政报刊零售亭遍布城乡的图书发行格局。同时,连锁经营成为规模发展的趋势,主要图书发行单位均设有连锁经营网点。年内,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厦门分公司(厦门市新华书店)共发行图书1320万册,实现销售总额7451万元;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全年图书出口总额达3400万元。其中,对台图书出口额达3000万元,位列全国第一。2月,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与台湾书商合资成立厦门外图台湾书店有限公司。5月,台闽书城在台北市开业。民营书店发展迅速,特色类书店正在兴起。光合作用书房构建以旗舰店为核心的“商业区+社区+学区”城市连锁书店布局,有直营连锁店12家,并在沃尔玛中国的25家卖场设立图书销售区;晓风书屋在零售店坚持学术味的同时,涉足批发业务,拥有分店8家,分布在厦门、福州、漳州等城市。
  【为印刷企业寻求发展空间】 2005年,市新闻出版局主动与市有关部门、各区联系协调,继续推动印刷工业园筹建工作。召集全市50家印刷企业负责人考察同安工业集中区思明园。主办“厦门印刷发展论坛——柔性版印刷技术发展与运用、数码印刷技术发展与运用”报告会,召开数码印刷企业和纸箱包装印刷企业座谈会等。至年底,厦门市印刷工业园项目已列入《福建省新闻出版“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五”期间,厦门市印刷业新设企业数量明显增多,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步伐加快,高端设备占有量位居全省第一,初步形成外资、国有、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全市印刷业共获得国家级(含华东六省一市)金奖13件,银奖25件,优质奖144件。
  【完善审批与年检制度】 年内,市新闻出版局把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服务手段和提高办事效率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在保留35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业务受理程序,明确每一工作环节的职责和权利;在市政府首批网上审批系统试点工作中,积极配合市级网上审批平台检测和试运行工作,为企业和公众提供24小时不间断申报服务,并将审批结果通过网上互动通知、手机短信提醒等方式及时反馈给用户;第一季度,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初步推行网上年检工作,对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213家图书、报刊、电子出版物零售企业和持有《印刷经营许可证》的466家印刷复制企业进行年检换证工作;对公开发行刊物的26家期刊社和8家报社进行年检审核。全年共举办图书发行员资格培训8期376人(其中320人已获得资格证书),印刷企业法人培训371人,开办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等专题讲座15场次;新审批书刊和电子出版物零售店28家、印刷企业69家(其中包装装潢企业38家、其他印刷品企业31家),投资额3亿多元。
  【开展新闻出版行业统计】 2005年,市新闻出版局根据新闻出版统计制度实行改革的实际情况,于1月中旬分4批组织全市500多家印刷企业、出版物发行单位的负责人共600余人进行业务培训,较好地完成了首次年报工作。同时,继续开展社会产业统计调查工作,于每季度对全市1000多家新闻出版单位的经营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及统计分析。年内,市新闻出版局被省新闻出版局评为2004年度福建省新闻出版统计工作先进单位,获市政府办公厅授予的2004~2005年度社会统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扫黄打非”成效显著】 年内,市扫黄办制定《2005年厦门市“扫黄打非”行动方案》,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行动。截至年底,全市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602627册(盘)。其中,政治性非法出版物2324册(盘),淫秽色情出版物26484册(盘),各类盗版出版物573306册(盘)。破获各类“制黄”、“贩黄”案件15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5人,其中刑事拘留25人、治安拘留89人、罚款20人。“扫黄打非”行动打击了侵权盗版行为,净化了市场环境,确保出版物市场繁荣、健康和有序发展。“十五”期间,厦 门市共查缴和销毁各类非法出版物150多万件。
  【著作权保护宣传月活动】 3月26日至4月26日,厦门市版权局、市版权协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为主题的著作权保护宣传月活动。活动期间,举行厦门市中小学生著作权知识竞赛,参赛学生5000多人,答题卡回收率超过90%:市版权局制作上万册《漫“话”版权》漫画小册子,并免费向市民发放;与市广电集团等单位联合制作以“拒绝盗版,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电视公益广告,每天在厦门四套电视频道中分7个时段播出;参加由市整规综合办、市知识产权办在SM城市广场组织的大型知识产权街头宣传咨询及现场侵权盗版物品销毁活动;开通厦门市版权协会网站,网站开设“版权动态”、“版权知识”、“法律服务”等栏目,并提供版权“在线咨询”及相关链接。著作权保护宣传月活动提高了市民的版权保护意识和产业界的维权意识。
  【承办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7月29~31日,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交易会由市新闻出版局为主承办,到会客商近万人,共展出图书17万种85万多册,前来交易会参观和购书的读者达16万余人。销售和征订图书总额2110多万元,其中现场销售图书额500多万元,台湾图书销售额380万元,另有301种图书达成版权交易意向。交易会期间,还举办“书香社会、知识人生”全民读书、“热读两岸好书,爱我中华文化”海峡两岸青少年读书夏令营、海峡两岸作家签名售书、中华传统文化图书出版发行研讨会等系列活动。本届交易会是首次在祖国大陆举办的以海峡两岸图书交流为主题的专业展会,通过开展图书展示、征订、销售、版权贸易以及举办海峡两岸图书交流与发展论坛等形式,实现了台湾图书在大陆展会现场销售的突破。此外,图书入岛宣传和台湾展商以联合组团形式通过厦金航线来大陆参展也取得突破,增进了两岸业界的相互沟通和了解,推动了海峡两岸出版发行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境内外80多家新闻媒体、200多名记者与会采访并作报道。(参见本书会展业栏目“其他主要展会”相关条目)
  【’2005书香鹭岛活动月】 10月1~31日,市新闻出版局承办以“享受读书乐趣,创造美好人生”为主题的’2005书香鹭岛活动月活动。活动期间共举办各种活动53项(次)。主要有:表彰上年度参加本活动的18个先进集体;围绕“感动厦门”、“人文厦门”和“爱心厦门”三大板块,共印发《’2005书香鹭岛活动月专刊》、《鹭岛书香指南》和各类宣传画15万多份(册);向市老龄委和为厦门解放建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同志各赠送价值5000元的图书;开启“厦门市版权服务综合网暨油画版权登记中心”;举办“庆国庆书香鹭岛书市”、“漫舞金秋COSPLAY邀请赛”、网络漂流书和打击非法出版活动成果展,以及“文学大师与厦门”、“闽台韵·厦门情”和“观赏鱼文化”三大系列讲座15场次;组织7家书店2000多种10000多册图书在金尚、前埔、金鸡亭和同新4个社区进行“书香进社区”现场销售;组织多家书店开展“书香进军营”活动,赠送部队官兵近5万元的图书;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开展“书海寻宝—来厦员工读书沙龙”和“知识改变人生—我的打工岁月”征文活动;在市民家庭中开展“《家庭助廉教育读本》读书活动”等。本次活动促进了全民性读书运动的开展。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本次活动作了报道。
  【举办厦门印刷发展论坛】 年内,市新闻出版局举办“厦门印刷发展论坛”,专门推介先进印刷技术。9月14日和12月1日,“柔性版印刷技术发展与运用”报告会和“数码印刷技术发展与运用”报告会分别举行,中国印刷集团公司总裁、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沈海洋等多位中国印刷界专家作专题报告,市党政机关、传统印刷业、广告业和数码印刷业的数百名代表参加了报告会。与会者认为,这种由政府部门出面推广新的印刷工艺技术的方式,使行业管理部门成为印刷业者和委印者之间的桥梁,为两者间提供了沟通交流平台,有利于印刷业的发展。
  【小记者宁晟喆获评第二届中国“百佳小记者”】 10月19日,《厦门晚报》小记者、瑞景小学五年级学生宁晟喆获中国“百佳小记者”荣誉证书,这是厦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小记者。同时,有10名厦门小记者分获“明星小记者”“优秀小记者”称号。第二届中国优秀小记者评选大赛由全国少工委办公室、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少年报社少年新闻学院联合主办。组委会从全国13万名参赛选手中遴选出7000名入围者,再从中评选出“十佳”、“百佳”、“明星”和“优秀”四个级别的小记者。
  【反盗版工作成效显著】 12月4~5日,由海关总署、质监总局、全国整规办、公安部、工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高检等中央各部门组成的国务院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督查组对厦门进行为期两天的督查。督查组督查了定牌加工和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检查音像制品店及中山路、禾祥西路、SM城市广场和多家印刷企业,没有发现一起盗版,但个别商家的商品出现假冒国外产品现象。督查组对厦门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表示满意。认为,厦门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政府在加强立法,有效打击侵权行为的同时,还积极扶持本地企业发展自有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除了政府主导,厦门的企业、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协会的积极性也很高,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