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493
颗粒名称: 教育综述
分类号: G527
页数: 2
页码: 440-4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7年厦门市教育工作问题。其中包含:开展科普教育和创新大赛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大政协提案办理全部办结等。
关键词: 厦门市 2007年 教育

内容

【概况】 至2005年底,全市拥有各级学校(含成人教育)1108所,全年招收生员13.71万人,年末在校生员共计50.59万人。“十五”期间,在校生年均增长率分别是:高等教育29.2%,高中阶段8.93%,初中阶段8.9%,小学阶段0.3%,幼教阶段4.47%。
  一、开展科普教育和创新大赛活动。
  举办厦门市第二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六届厦门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第十二届厦门市中小学生信息学科竞赛、省第四届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市级选拔赛等数十项活动,有近百人次获全国或省级竞赛奖项。举办两期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达百人次。继续推进小学、幼儿园“做中学”课题实验。
  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创造新经验,取得新成果,特别是“校园心理剧”被视为是学生心理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年内,市教育局编写的《校园心理剧》和外国语学校的“家庭教育互助协作小组”活动,在中央文明办主持的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为未成年人办的10件实事中,涉及教育局的工作任务绝大部分已完成或列入工作计划。
  三、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年内,市教育工委和在厦各高校认真贯彻厦门地区高校党建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民办学校党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市教育系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受到中共福建省委检查组的肯定。年内,市委确定的为大学生办8件实事工作已启动。
  四、人大政协提案办理全部办结。
  年内,市教育局共受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7件,政协委员提案58件,全部按时办结,有的还做了二次答复。绝大多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
  【教育投入继续增长】 2005年,全市教育经费(含省部属院校)预计投入4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各级各类学校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中小学生均经费各增长10%左右。
  “十五”期间,全市教育经费(含省部属院校)预计投入161.99亿元,是“九五”期间67.16亿元的2.41倍。学校生均经费大幅度增长,其中中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中学由2663.56元增加到4041.21元,增长51.7%;小学由1499.04元增加到2932.19元,增长95.6%。生均公用经费:中学由690.05元增加到1094.91元,增长58.7%;小学由260.89元增加到678.74元,增长160%。
  【教育重点建设项目】 年内,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及六中新校区的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图书馆等主要建筑已建成投入使用,新生按时入驻。外国语学校二期建筑已封顶。集美文教区建设进展顺利,已确定进驻的高校有: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厦门职业技术中心学校、华厦职业技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厦门学院、哈工大厦门研究生院。至年底,厦门理工学院一期工程竣工,入驻新生2176名;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建设有新进展,年底可入驻新生;厦门职业教育中心校在办理施工招标;哈工大厦门研究生院选定建设用地。翔安文教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厦门海洋职业学院建设用地已交付使用,厦门高级技工学校完成设计招标,民办厦门华天涉外职业学院、厦门南洋专修学院已在办理用地规划,东南职院开始征地。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二期工程部分项目已进行预验收。
  “十五”期间,厦门市加快教育重点工程建设,共新建学校13所,扩建117所,总建筑面积108.3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21.62亿元。
  【教育教学改革】 基础教育着重做好义务教育课改的深化和高中课改的准备,确立以县(区)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优质高中增量扩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新进展,启动农村贫困生就读中职助学工作,组织职业学校160名专业教师至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全面推开,继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人事和分配制度、教师继续教育二期工程和教师职称评审改革进展顺利。
  “十五”期间,厦门市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主要有:(1)教育投融资体制改革。除加大财政投入外,还通过吸纳社会资本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一批高校和中学采用向银行贷款、由政府贴息等办法,集中资金加快建设新校区。近3年动工的7个项目共筹措资金11.7亿元,其中学校贷款7.8亿元。(2)推进办学体制创新。采用新的办学模式,如共建模式、中外名校合作办学模式、民办学校模式、国有民办模式、连锁办学模式和集团办学模式等。其中,民办高校发展最为显著,由“九五”期间1所增至17所。(3)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创新。下放市属中小学校的管理权限,确立以县(区)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学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如实行教师全员聘用制、社会养老保险和人事代理制等;推行教师职务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改革分配制度,实行校园结构工资。(4)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扎实深入,成为全国38个国家级课改实验区之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新进展,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全面推开。(5)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普及信息技术工作成效突出,尤其在网络设备建设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年内,厦门市师资队伍总体水平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支素质优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在全市3.39万名教职员工中,共有中小学特级教师71人,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101人。中学高级和一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2%,小学占77.6%。
  “十五”期间,厦门市重视教育系统内部的师资培养,启动校长、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共有1万多名教师得到培训,并取得良好效果。同时,积极从外地和师范院校引进优秀教师和优秀毕业生,共调入副高职称以上教师259人。
  【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名列全国前茅】 年内,市直属学校、各区属学校以及岛外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全面铺设,教师基本上实现人手一台电脑,学生数与电脑数量比例为8:1。已开通教育宽带城域网,主干带宽达到1000兆,至年底,全市有100多所学校接入该城域网,主干光纤长度近300公里。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家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