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监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490
颗粒名称: 地震监测
分类号: P315.73
页数: 2
页码: 433-4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8年福建省厦门市地震监测情况,包括地震监测概况、地震活动、地震监测网点分布更加合理、提高地震监测人员业务水平、完善政府防灾职能等几方面情况。
关键词: 厦门市 科学 技术管理 地震监测

内容

【概况】 2005年,市地震局围绕地震监测、震害预防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完善地震监测设施,地震监测网点分布更趋合理。加强监测队伍业务学习,监测人员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健全应急救援工作机制,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建立以社区为单位的全社会防灾体系。年内,市地震科普基地被评定为全国首批国家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年度地震趋势会商报告获省地震局评比第一名。
  【地震监测设施更趋完善】 (1)市地震重点防御区工程(地震活动断层勘探)通过由中科院院士马宗晋等组成的专家组审定。该工程由厦门市政府与省政府共投入560万元建成,是市防震减灾重要基础性建设。年内,通过地震活动断层勘探,首次查明厦门市地质断裂的分布、产状和活动性,为本市长远规划及大型工程场地的选址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2)市地震监测网络增添新的观测手段。首个深达百米的水位自记远程传输专用观测井通过省地震局组织的专家组审定。该井孔隔水良好,抗干扰能力强,达到地震前兆水位观测井设计的规范要求。投入运行后,资料详实可靠;(3)针对空间电磁环境干扰日益严重、市地震遥测台网个别子台时有出现误码中断等现象,市地震局进行电磁干扰分析识别,并对子台传输参数作调整,使误码中断现象明显减少。
  【地震活动】 2005年,福建及其沿海地区地震活动强度和频度与上年相比,均明显回落,厦门市数字化遥测台网共记录到福建及其沿海地区地震183次,比上年减少143次。其中≥2.0地震79次。最大震级为8月9日发生在晋江海域的3.6级地震。
  【地震监测网点分布更加合理】 2005年,由市政府每年投入近30万元加密的市地震监测网点分布日趋合理。至年底,全市拥有水准网400公里,重力网13个测点,地磁网19个测点,跨断层水位2个场地,电磁波观测2个测点,强震观测网5个测点,地震遥测网孔径83公里5个测点,深井水位及温泉水氯各1个测点。此外,还有省地震局在厦门地震台设置的倾斜仪、水平摆、垂直摆、GPS测项,这些监测网点设置形成了东南沿海城市中监测手段密度最高的地震监测网。合理的地震监测网点,为保障特区社会安定及监测地震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高地震监测人员业务水平】 2005年,市地震局组织12名地震监测人员外出技术学习。其中,8人赴美国和英国参加监测技术交流培训,4人赴云南大学地球物理专业研究生进修班学习。各种形式的培训与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地震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
  【完善政府防灾职能】 (1)进一步健全应对灾害突发事件的市级领导指挥机制。5月,召开新一届政府首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会议,传达落实全国地震局长工作会议精神,并在全市行政区划重新调整和部门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对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作了调整。(2)重新修订市地震局内部应急运作预案。预案对应急工作时间进程,震情应急条件下市分管领导的信息传递和运作程序做了相应规定。同时,以市政府名义下发本市行政区划重整后各区和相关部门对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汇编,这是福建省最新的市级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汇编,也是处置经济社会突发情况工作预案的配套工作预案,使政府防灾职能进一步科学规范化。
  【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 2005年,市地震局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台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全年举办各类地震科普讲座52场,参加人数8000人次;参观科普基地36批、4000人次,宣传群众15500人;对科普宣传较薄弱的地区下发地震宣传小册8万册;组织首届台商子女地震夏令营,获得在厦台商好评;选派4人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地震研习(夏令营)活动。此外,还制作《厦门市地球科学宣传普及基地》及《首届台商子女夏令营》等两部宣传录像片。年内,市地震科普基地被评定为全国首批国家防震减灾科普基地。
  【制定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 年内,市地震局在广泛征集各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经过4次修订,完成厦门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该规划强调了诸如高速列车、煤气、电力等地震预警系统硬件设施的研制和特区民众减灾防灾素质的提高,以及以社区为单位的全社会防灾体系的建立,为“十一五”期间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设计了与之相匹配的应对社会突发灾害防御技术体系。
  【建立以社区为单位的全社会防灾体系】 5月10日,市地震局在全市6个区统一组织社区灾害救援志愿者演练(简称“五一〇”演练)。至年底,全市已接受正规培训的志愿者达388人;确定白鹭洲等10个公园为首批灾害避难场所,并结合“五一〇”演练进行有数千人参加的避难场所疏散与救护演练。以社区为单位的全社会防灾体系的建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使灾害在发生的第一现场和第一时间内能够得到本社区志愿者积极有效的救援,以使灾害损失降至最小。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蔡欣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