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485
颗粒名称: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分类号: N4
页数: 1
页码: 4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8年福建省厦门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情况,包括建设概况、福建省首个知识产权转化中心投入运营、厦门市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通过专家论证、首家省市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等几方面情况。
关键词: 厦门市 科技创新 科普

内容

概况】 2005年,厦门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厦门火炬高新区由1平方公里扩大到13.75平方公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实现零的突破,第二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成立,新设立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验收,厦门大学科技园成为全省首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一批科技园区和孵化器开工建设或开始运营。
  【福建省首个知识产权转化中心投入运营】 3月,厦门市首个由企业投资的孵化器—厦门知识产权转化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该中心位于海沧新阳工业区内,总投资约4亿元。建成后可入驻企业200家以上,可吸纳高级人才1000人、产业工人1万人以上、内外资30亿元。这是福建省唯一的知识产权转化基地。全部工程计划于2006年完成并投入使用。
  【厦门市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通过专家论证】 5月29日,国家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项目—厦门市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通过专家论证。该实验室是我国首个专门从事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的实验室,在深海生物资源研究开发和海洋生物病毒研究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研究优势,是国际上少数全面具备深海极端微生物研究能力的实验室,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
  【设立海外企业孵化器】 参见本书开发区栏目“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相关条目。
  【首家省市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 10月8日,依托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厦门市混凝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由福建省科技厅、厦门市科技局组织的组建认定。这是厦门首家由科研院所改制建设的成果转化平台,也是首家省市共建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作为福建省混凝土产业公共技术平台,主要围绕材料领域开展研究、开发和服务工作。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列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计划】 12月19日,国家科技部批复同意将由厦门大学和养生堂有限公司联合承担的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列入2005年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计划,并给予500万元资助。该中心是厦门市首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是福建省医药领域内首个国家级工程中心。
  【厦大科技园晋级国家大学科技园】 参见本书教育栏目“厦门大学”相关条目。
  【首家科技项目监理公司成立】 12月,厦门市第一家信息工程与科技项目监理有限公司—老科偕信息工程与科技项目监理公司成立。该公司是市老科协与福建省巨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实体,市老科协的相关专家将通过这一平台为本市一些科技项目和信息工程项目进行后期监理,并评估项目的实效性和达标度,它填补了厦门市工程项目监理的一项空白。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厦成立】 参见本书教育栏目“厦门大学”相关条目。
  【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挂牌】 为加强科技引领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工作,年内,市政府批准建立厦门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中心以厦门市科技情报研究所为基础,第一批聘用13位特约研究员。12月22日,中心正式挂牌。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君玉
责任者
郑秋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