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481
颗粒名称: 科学技术综述
分类号: G322.7
页数: 2
页码: 422-4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8年福建省厦门市科学技术情况,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平稳、一批重大产业科技项目获得资助,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积极培育光电子等特色产业,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各类研发机构逐渐成为全省产业集群最佳研发基地、广泛开展产业科技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社会领域科技工作,促进全社会科学发展与和谐文明、改革和创新科技管理体制,编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几方面情况。
关键词: 科学 技术管理 厦门市

内容

2005年,厦门市科技工作主动融入厦门经济特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发挥优势,找准定位,狠抓落实,努力增创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技领先优势,圆满完成“十五”计划和全年预期目标。
  一、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平稳,科技园区快速扩张。
  截至年底,全市共有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51家。其中,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1家。产值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由75家增至87家。高新技术企业共实现总产值1214亿元,比上年增长21%,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0%;出口创汇6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7%。
  国家批准火炬高新区规划面积扩大到13.75平方公里。火炬(翔安)产业区、厦门软件园二期、同安工业集中区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动工兴建。厦门知识产权转化基地暨海投科技创业中心、厦门光电子孵化器、厦门海外企业孵化器、中科创业大厦基本建成或运营。厦门大学科技园晋升为国家大学科技园。火炬高新区继续发挥产业科技项目招商引资主力作用,全市各区更加重视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原则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戴尔二期、明达光电、力隆氨纶、百脑汇数码科技广场等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已增资、落地或投产。
  二、一批重大产业科技项目获得资助,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年内,除特别资助夏新3G手机、厦华高清电视等项目外,还筛选出12个重大产业科技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共资助2340万元。这些项目总投资8.87亿元,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4.94亿元,税收3.23亿元,利润8.77亿元。
  反映自主创新能力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势良好。全年全市专利申请量2796件、授权量153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88件,比上年增长69.2%。20项优秀科技成果获福建省2005年度科学技术奖,57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金额8.69亿元。大批企业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增强了核心竞争力,扩大了市场份额,打响了品牌。年内,法拉电容器、厦工装载机的市场占有率跃居全国第一,金龙旅行车销售额居全国第二,厦华电子的自有技术“微晶神画”荣获“中国平板电视技术先进奖”,玉晶光电成为世界最大的手机摄像头生产厂商,汉纳森线控在全国率先研制出“车用智能总线控制系统”并实现产业化等。
  三、积极培育光电子等特色产业,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实施“分步推进,重点突破”策略,着力将光电子产业打造成厦门市第四大支柱产业。“2005中国(厦门)国际半导体照明展览会”、“2005中国(厦门)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以及“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第三次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活动成为第九届台交会的重要主题;认定首批16家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其中6家为周边地区的企业,跨区域产业联动逐步形成;在狐尾山气象台灯塔、禾祥西路、中山路等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工程基础上,全市又投入近1.2亿元大规模实施LED夜景亮化工程。厦门光电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年内,国家科技部批准在厦门市设立国家火炬计划厦门视听通讯产业基地和钨材料产业基地。厦门软件产业园二期大规模开工建设,对厦门市软件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福建省将厦门确立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基地,厦门市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四、各类研发机构逐渐成为全省产业集群最佳研发基地。
  企业继续发挥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以企业为主创设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至18家。研发机构申请国家级资质取得重大突破。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晋升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市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规划获科技部批准;厦门大学与厦门养生堂有限公司共建的“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列入2005年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计划,并获科技部500万元资助。
  五、广泛开展产业科技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继续扩大和深化面向中国科学院、面向全国重点理工院校的科技合作工程,以及与境外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建立包括成果库、技术需求库、人才需求库、仪器仪表及测试服务等数据库在内的“院地”、“市校”合作信息网络平台。年内,与大连海事大学签订市校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在厦门举办院、所投资企业股权社会化推介会,多家企业与全国各地高校、院、所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建立联合实验室,设立实习基地等,合作效果逐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市校合作签约高校福州大学全年与17家厦门科技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项目19个,投入合作经费274.5万元。
  与台湾工研院光电所、香港科技大学共同发起成立两岸三地半导体照明产业联盟,并在厦门设立联络处;与台湾资讯工业策进会、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及台资企业合作,积极推动厦门数位内容学院的建设;与台北县电脑同业公会合作共同建立厦门—台北数码科技企业联盟;联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定期编印《台湾产业科技动态》,努力强化两岸在科技产业方面的互动。组织赴美国、加拿大科技招商团、欧洲循环经济考察团等共9批33人次的出访工作。
  六、加强社会领域科技工作,促进全社会科学发展与和谐文明。
  为集中力量解决严重危害本市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2005年,市科技局与市卫生局联合启动防治糖尿病和乙肝研究项目,并将其作为首批重大疾病科研攻关项目,共资助300万元。在以“科学、和谐、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期间,开展科技自主创新报告会、科普短信征集竞赛等形式新颖的科普宣传活动;启动“科普希望快车”项目,为上千名农村和外口小学的孩子提供电脑及网络知识的启蒙教育。年内,厦门市地球科学普及教育基地被中国地震局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各区也以科技进步考核为契机,推动科技工作走上新台阶,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和海沧区被评为“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区)”。
  与此同时,社会各行业的科技应用水平继续提高,一些领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如“e通卡”信息化项目在全省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厦门海关运用科技监管手段提高出口货物通关效率;建成全国首个覆盖全市的森林明火远程监控系统,林地监控面积达90%以上;地税局开通“网上发票验旧”和与国际接轨的“个税全员全额管理系统”;水务集团引进全国最先进的监控系统进行水压监控;市110指挥中心自主研发的“车辆侦测查控系统”投入使用等。
  七、改革和创新科技管理体制,编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2005年,厦门市科技系统努力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宏观管理和服务水平,营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年内,出台《厦门市产业科技项目促进办法》和新的《厦门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启用全国首个科技计划信用管理体系网上信息平台,对项目申请单位进行信用评估。重奖两名科技重大贡献获得者,奖金额由以往的30万元增加至50万元。
  对科技企业实行“贴身、贴心服务”。年内,对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全面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技术贸易机构认定办理时间由原来每季度集中办理一次改为随时办理;设立集成果展示、教育培训、设备协作、技术中介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厦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举办“中小科技企业技术项目与企业产权推介会”,探索推介形式,增强对接实效;启动厦门科技成果推广信息平台;举办“十五”科技成果回顾展,宣传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成果;积极推进制造业信息化ASP平台建设工作,为广大中小企业搭建信息化管理公共平台。
  加强调查研究和宏观规划工作。对厦门创新体系建设状况开展课题研究,完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调研报告;与市计委共同发布今明两年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基本完成《厦门市“十一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和《厦门市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前期研究课题。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君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