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473
颗粒名称: 政法综述
分类号: D926.1
页数: 2
页码: 404-4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福建省厦门市政法情况,包括大力推进“平安厦门”建设,为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作出积极贡献、充分履行政法职能,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政法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几方面情况。
关键词: 政治 法律 厦门市

内容

2005年,厦门市政法系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平安建设为载体,以保障和促进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己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7.75%,对党委、政府抓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2.62%,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达84.13%,均位居全省之首。
  一、大力推进“平安厦门”建设,为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1.平安建设宣传示范效应显著。各级各部门把建设“平安厦门”与创建文明城市结合起来抓,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指标和任务,开展“平安厦门——走进社区”等10项宣传活动,召开全市街(镇)平安创建现场会、全市见义勇为表彰大会,市民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大幅提高。开展创建“平安区”、“平安街(镇)”达标活动,全市有29个街(镇)达到平安标准,思明、湖里、集美3个区被授予全省首批“平安区”。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建工作突出贡献单位”,15个政法单位、83名政法干警和综治干部受到表彰。
  2.打击违法犯罪效能明显增强。全市共破获刑事案件13564起,破案率达50.5%,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挂牌案件破案率和命案破案率均创历史新高。检察机关共批捕各类刑事案件2745件3935人,提起公诉2891件4336人,查处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54件73人;审判机关共受理一审刑事案件2952件4620人,一审审结2867件4413人。
  3.整治治安热点难点成效明显。开展打击制贩假证章违法犯罪活动,集中整治“站街招嫖”、散发按摩小卡片等问题,此类现象明显减少;开展整治摩托车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了“飞车”抢夺多发势头;开展对出租房屋的清理整顿和校园周边的治安整治,取缔了一批非法网吧和娱乐场所;开展火灾隐患大排查,对重大火灾隐患实行挂牌督办,消除一批火灾隐患。
  4.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完善。加强社区、路面、内部单位防控网建设,警务室运作进一步规范,基层“11211”(即:一个综治领导小组、一个警务室,治保会、调委会,一支群防群治队伍、一个外口管理站。)工程建设基本到位,社区可防性案件明显减少。全市有40%的社区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重要目标、要害部门、重点场所以及重要交通路口电子监控覆盖率达80%以上。
  二、充分履行政法职能,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有效化解。以宣传和贯彻新的《信访条例》为契机,开展涉法涉诉问题“大接访”活动,强化诉讼调解功能,一批突出矛盾纠纷和久拖未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全市共排查矛盾纠纷8096件,调处成功率达97.8%。 2.社会政治环境进一步优化。有效防范和打击了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渗透、策反、窃密活动,破获一批危害国家安全及“法轮功”案件。抓好非传统安全工作,加强网上监控,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妥善处置民间“保钓”等涉日活动。
  3.市场经济秩序得到有效整治。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经济犯罪,共破获经济案件430起。依法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22172件,审结21105件;受理海事海商案件921件,审结905件,受理行政案件330件,审结301件,新收执行案件12191件,结案10685件,结案率达83.49%。对重点工程周边治安环境开展专项整治,查处强揽工程、暴力垄断、滋扰重点工程建设案件36起,保障了翔安火炬开发区等一批重点工程的顺利进行。
  4.保障服务水平得到新的提高。治安、户政、出入境、交警等“窗口”部门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武警内卫、消防、边防、边检、海警等单位,积极参与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工作。一年来共实施抢险救灾296起,救助群众2799人。司法行政部门协助解决了一批贸易和知识产权纠纷,开展法律援助活动,推进普法宣传工作,举行了《反分裂国家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通过了省“四五”普法检查验收,法学研究取得新成果。
  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政法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
  1.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各级把平安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调整充实了维稳办、创建办(即:维护稳定办公室、创建平安厦门办公室),镇(街)专抓综治工作的副书记落实到位,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基本建成,36个司法所已挂牌运作,居(村)全部设立了综治专委。人大、政协关心支持“平安厦门”建设,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检查,建言献策,督促落实。
  2.物质保障进一步落实。市级财政划拨政法综治、平安建设经费6.46亿,同比增长15%,其中拨出50万元作为举报违法犯罪奖励基金。调高了协警队员经费保障标准,增加了治安防控、平安宣传、基础设施建设等经费投入比重。
  3.法规制度进一步健全。市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了《关于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决定》,市委政法委协调公、检、法、司等部门,依法出台了打击制贩假证件、假印章、“站街招嫖”、“六合彩”赌博、散发按摩小卡片以及办理毒品犯罪案件中有关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意见,为有效打击和整治上述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法律支持。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徐积京
责任者
林连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