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厦门市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441
颗粒名称: 致公党厦门市委
分类号: D665.6
页数: 3
页码: 357-3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福建省厦门市致公党厦门市委情况,包括市委概况、致公党厦门市地方组织成立25周年纪念大会、完成基层组织换届、致公党厦大总支为厦门发展献策、《解决我市“村改居”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获评优秀提案、组团出访南美国家几方面情况。
关键词: 致公党 市委 厦门市

内容

【概况】 截至2005年底,中国致公党厦门市委员会共有1个基层委员会、4个总支部、25个支部,党员667人。年内,新增党员29名,其中有中、高级职称的20名。推荐4名党员担任特约监督员、特约检察员、教育督导员和政策研究员。24个基层组织完成换届选举。在致公党中央举行的纪念致公党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上,致公党厦门市委被致公党中央委员会授予先进集体称号;徐频等4名党员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员、参政议政先进个人、先进组织工作者和反映社情民意先进个人;洪如萍、陈尊法、陈德康等3位老党员获得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1.参政议政。在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致公党厦门市委共提交20个提案,其中《解决我市“村改居”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作为大会发言,《解决我市“村改居”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和《科学发展循环经济,提升人居城市质量》被列为市政协2005年度重点提案。以提案《保护鳌园,刻不容缓》,与市政协合作制作了一期“政协视点”;就“医托”问题与电视台合作制作了一期“十分关注”,均取得良好的社会影响。双月座谈会上,市委会作了题为《加强海洋环保工作,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关于建立预防群体性上访机制的建议》和《理顺体制,创新思路,做大做强厦门港》等发言,其中《关于建立预防群体性上访机制的建议》被《人民政协报》报道,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全年共完成调研课题25个,在市委统战部组织的2002~2004年参政议政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 《加快发展软件业,增强我市经济发展后劲》和《立足海湾型城市,构建大公交体系》、《科学发展循环经济,提升人居城市质量》分别获得一、二等奖。4月,召开首次信息员工作会议,对全市信息员进行宣传信息采写培训,正式建立基层组织信息员网络。全年共收到稿件150多篇,比往年有大幅上升,稿件质量也有所提高,被各类刊物采用73篇,其中全国政协信息专报7篇。在2005年信息工作表彰会上,致公党厦门市委被评为统战系统三等奖、政协系统二等奖。
  2.海外联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多渠道开展海外联谊工作。致公党市委组团和随市政协访问团出访了巴西、墨西哥、土耳其、埃及和菲律宾等国家,进一步密切了与当地侨团和洪门组织的联系。全年共接待来自菲律宾、英国、及台湾和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洪门人士40多人;由致公党员接待的来自印尼、新加坡等国家的华侨华人近300人次;到印度、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探亲讲学的党员约60多人次。协助市侨办做好第三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的接待工作。
  3.社会服务。参加市侨界新春慰问团到竹坝华侨农场、天马华侨农场、侨星实业总公司开展慰问和服务活动,深入侨资企业了解情况,帮助反映和解决困难,并给部分贫困归侨送去慰问金。积极参与市委统战部组织的“人人出份力,共建文明城”活动,开展咨询、义诊、文明宣传督导督查等活动,为厦门市创建文明城市出力。致公党市青年工作委员会与同安支部联合组织党员到社区和农村开展义诊活动和防治疫情讲座;妇委会继续资助翔安区新店镇4位贫困学生。
  【致公党厦门市地方组织成立25周年纪念大会】 于12月18日隆重召开。市分管领导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涉侨单位、各高校、各对口联系单位的领导应邀出席大会。卢炬甫主委在讲话中回顾了致公党老一辈领导人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光辉历史和近几年致公党厦门市委员会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强调今后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发挥“侨”“海”优势,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和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奋斗。会上表彰了思明基层委员会等5个先进集体、31位优秀党员和32位贡献突出的老党员。大会还组织一场由致公党党员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晚会并展出纪念图片。
  【完成基层组织换届】 为做好基层组织的换届工作,致公党厦门市委员会及时制定换届方案,召开基层组织换届工作会议,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24个基层组织的换届工作于3~6月顺利组织实施。一批政治素质高、参政议政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年富力强的同志进入班子,为2006年致公党市委换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致公党厦大总支为厦门发展献策】 为纪念中国致公党成立80周年暨厦门市地方组织成立25周年,致公党厦大总支连续举办了三场参政议政研讨会,为厦门发展建言献策。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市委主委卢炬甫教授建议,厦门的发展要保持并强化厦门最具吸引力的特点,那就是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和交通方便。致公党厦大总支主委王诺教授建议,成立专门检测室内污染的机构并建立房屋装修准住证制度,即政府机构为市民提供免费和权威的甲醛、苯等严重污染物的检测服务,通过检测的住房发给准住证。徐金水教授指出,跨越式发展应当是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要快速进入高科技、低能耗、少污染的知识密集型阶段。徐学教授提议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议在集美端午节龙舟赛上增设诗歌赛,邀请台湾和大陆著名诗人参与,做成厦门的又一个文化品牌。胡明辉教授呼吁在人流密集、交通繁忙的环岛路胡里山段建过街隧道,同时采取铺设减速带或增设红绿灯等临时措施。华侨史研究专家陈毅明建议在同安建设华侨主题公园。会上,还有许多专家学者踊跃发言。
  【《解决我市“村改居”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获评优秀提案】 提案指出,厦门岛内21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撤销村建制和设立社区的工作,但仍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如“村改居”,让原村民就业更加困难,如果仅靠“低保”维持生存,那么他们将可能成为新的“城市贫民”等等。提案建议,集中力量解决农村集体资产改制问题,将集体资产中的流动资金剥离出来,建立村民保障储备金,由新成立的社区居委会代管,专款用于支付村民“土地换社保”或教育、医保等个人保障性费用支出。扣除流动资金后,剩余的固定资产(包括厂房、店面、办公楼等设施)总额作为总股本金成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政府出台具体的文件规定,予以该经济组织适当的税费优惠政策,如5年内免税、8年内减半等。该提案被评为市政协2005年度优秀提案。
  【组团出访南美国家】 应南美洪门总部、巴西及阿根廷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邀请,中国致公党厦门市委员会赴南美国家友好访问代表团一行5人,于11月对巴西、阿根廷等国进行为期12天的联谊访问活动,宣传“一国两制”方针,开展“侨务对台”及“反独促统”工作,并进行第十届投洽会的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陈芹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