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399
颗粒名称: 纪检监察工作
分类号: D262.6
页数: 3
页码: 312-3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厦门市中共厦门市委纪检监察工作的记事,其中包括了禁止送收“红包”工作、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等从业情况登记、清理党政领导干部拖欠公款、对国企领导人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等问题进行清理、落实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继续落实领导干部监督制约三项制度、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活动的监督等。
关键词: 纪检 监察工作 厦门市

内容

【概况】 2005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共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227件228人, (其中新立案件213件214人,大案78件79人,涉及处级干部案件25件25人。)自办案件174件175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51件52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88人,其中给予撤职以上重处分92人。通过办案,挽回经济损失1693.14万元。全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1.党风廉政建设。开展禁止送收“红包”工作、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等从业情况登记、拖欠公款清查、领导干部持有因私护照情况的登记清理工作,制定了国企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开展落实领导干部监督制约的三项制度,继续抓好述职述廉试点,全年共有1019位领导干部进行述职述廉,其中地厅级39人,县处级845人,乡科级135人。
  2.开展纠风工作。市纪检监察局参与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活动的监督,对医疗药品市场秩序的管理和监督。全年监督检查医疗机构805家,取缔无证行医200家,立案8家,没收非法所得9.3万元,处罚6.3万元。在全市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中继续开展制止收受“红包”、回扣活动,全年市属医疗卫生单位共有70人次上缴礼金、“红包”、回扣、有价证券74925元,礼品13件(折合人民币2393元),82人次拒收“红包”、回扣50961元、礼品8件。参与治理教育乱收费和党政机关及其所属单位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工作。参与涉农专项收费检查,监督执行缓收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民的税费尾欠的政策,对全市农民税费尾欠1118.66万元进行核实、登记、归类和造册。根据《厦门市2005年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意见》,配合有关单位开展对企业乱评比(达标)、乱排序、乱收费情况调查,开展减轻企业负担工作的监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行风评议工作,评选出15个先进单位(集体)、40个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和服务窗口以及99名先进工作者,在全市纠风和效能建设工作会议上予以表彰。
  3.开展执法检查和效能建设。重点开展纠正损害群众利益及社会关注的热点开展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开展拖欠工程款、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专项督查,全年共查处拖欠工资案件2637起(件),有33863位农民工拿回被拖欠的工资4765万元。对全市经济适用房、落实侨房政策专用房源配售工作,以及建设工程招投标、重点项目和违法建设、违规审批的项目开展执法监察;对土地市场、征地拆迁和国有与集体资产产权交易进行监督检查;参与了各类招生、招干、职称、资格的考务监督;参与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与事故的调查处理。
  【禁止送收“红包”工作】 元旦、春节期间,市纪委向全市副局以上领导干部发出廉政贺卡,并在《厦门日报》刊登《致领导干部家属的公开信》,同时开展明察暗访。据统计,“两节”期间全市共上交礼金2.99万元、礼品30件折合人民币2.67万元,34人次拒收礼金1.1万元、礼品20件。
  【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等从业情况登记】 根据市纪委五次全会的部署和近年来干部变动情况,年内,市纪委对全市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从业情况进行登记,并载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全市共有156名厅级、463名副局级领导干部参加填报。经过甄别,未发现有违反从业规定的情况。
  【清理党政领导干部拖欠公款】 根据财政部、监察部《关于清理党政领导干部拖欠公款清缴工作的通知》,经过清查,全年共有19人拖欠公款61.76万元,至年末已全部归还。此外,市纪委还对2004年清理后新发生的欠款情况进行了清理,查出2人欠款1.75万元,已归还0.2万元;清理党政机关违规为个人购买商业保险,涉及1678人,保费207.4万元,应清退201.27万元,已清退181.49万元。
  【对国企领导人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等问题进行清理】 根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市监察部门对全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及投资入股问题进行重点清理,查出市属国有企业有68人分别在22个企业中违规投资入股,投资额达589.5841万元。在此清理活动前已有38人进行了自查自纠,撤资192.2937万元,此次清理中又有32人从9家企业中撤资347.2104万元。至年末,累计有66人从21家企业中退股,撤出资金539.5041万元。
  【落实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为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市纪委会同市委组织部下发文件重申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的有关规定,并在全市领导干部中进行一次集中报告,共有副局以上领导干部647名,市管企业领导干部115名上报个人重大事项登记表,并将此表归入个人廉政档案。
  【继续落实领导干部监督制约三项制度】 一是继续落实领导干部任前廉政勤政谈话教育制度。全年,全市各级纪委对157名(处级70人、科级87人)新任领导干部进行了任前廉政勤政谈话教育。二是开展市纪委负责人同各区和市直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制度。全年,全市各级纪委对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273人,其中,处级135人、乡科级138人。三是进一步完善廉政谈话制度,对领导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早打招呼,及时批评、提醒,防微杜渐。全年,全市对19名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谈话,其中县处级18人、科级1人。
  【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活动的监督】 年内,市监察局对医疗机构第二十期药品和第五期医用材料集中招标采购活动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监督签订药品、医用材料集中招标采购合同1300多份,采购金额共计4.85亿元人民币。同时加强标后监管,取消了2家违规企业的中标资格,对2个有争议的品种进行核查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加大中标药品质量监督,药品抽检发现6批次中标药品不合格,查处了6起违法行为,罚没款24.9万。
  【整顿药品市场秩序】 市监察局协同有关部门开展了13个专项整治工作,主要有“两节”药品专项检查、中药材市场和中药饮片经营秩序专项整治、广告药品专项整治、各类药械展示活动的专项整治以及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的检查等。共出动执法人员1365人次,检查涉药单位784家,监督抽验药品1002件,纠正违规行为146起,查处违法行为126起,没收药品货值12.6万元,罚没款158.8万元。其中,对广告药品进行了重点整治,监督抽验违规广告药品71批次,依法查处了15起假劣药品广告案件,罚没款91.7万元。
  【治理教育乱收费】 市监察局联合市教育局开展2005年春季、秋季收费检查,对各区及市属学校教育收费项目、教育收费公示和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清退违规收费共计130585元,对违规收费较严重的两所学校进行了通报批评。5月起,对全市7所一级达标校进行专项收费管理情况财务审计,清理违规金额100多万元。
  【涉农专项收费督查】 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市监察局配合市物价局对全市73家单位进行涉农专项收费检查,查处违规收费36.22万元,清退18.10万元,没收18.12万元;受理农民群众的投诉,清退扣留征地青苗补偿费110万元。
  【开展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的专项治理】 7月,市监察局、市人事局联合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开展治理党政机关及其所属单位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的专项整顿工作。会后向有关单位发放治理整顿通知书和“培训办班项目清理登记表”,并对回收的130多份表格进行99个项目的汇总,提出整改意见。
  【整治虚假违法广告】 8月,市监察局联合市工商局、药监局开展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重点查处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的广告和在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广告中使用消费者、患者、专家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及药品广告夸大功能、保证疗效,医疗广告夸大功能,保证治愈等虚假违法广告行为。截至年末,对新闻媒体违法广告共立案查处22起,罚没款18.15万元。通过整治,媒体广告违法率由1月份的17.77%下降至10月份的6.61%。
  【清理整顿统一着装】 年内,市监察局会同财政局对统一着装进行清理整顿,收回的违规制式服装1652套已全部交由市公物处理中心处理,标志1174套已全部销毁,清理整顿工作通过了省财政厅、省纠风办组织的考评验收。
  【“行风热线”专题节目获奖】 由市纠风办、厦门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行风热线”专题节目,3月在中纪委组织的全国省级反腐倡廉优秀栏目评选活动中荣获广播类栏目一等奖。该专题节目1~11月共制作了20多期,先后有20多个部门的领导到电台直播间接受群众咨询,解答有关问题。
  【纠正企业违法排污问题的专项执法监察】 全年共检查企业2762家,查处违法排污企业232家,对企业污染物不稳定达标排放、畜禽污染整治缓慢、污水管网建设滞后以及辖区空气污染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负有责任的11家单位发出《监察建议书》。
  【市级采购代理公司的年度监督考核】 年初,市监察局会同市采购办开展市级采购代理公司的年度监督考核,抽查了96个采购项目,抽查面为25%以上,检查内容包括采购预算执行情况、采购方式和程序执行情况、质疑处理等10个方面。
  【开展违法建设、违规审批执法监察】 8月,市监察局协调市规划局、市土房局、思明区监察局,对思明区莲前街道东坪山违法建设、违规审批问题开展立项调查,并对相关责任人以党政纪处理2人,行政告诫2人,责令检查3人。
  【对经济适用房源配售工作的执法监察】 年内,市监察局配合有关部门,对2004年度全市经济适用房、落实侨房政策专用房源配售工作进行监察。着重对1058户经济适用房申请配售对象、条件、分值设置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督促配售过程公开运作,接受市民监督;同时受理、处理群众投诉30件次,通过调查核实,对不符合申购条件54户取消其申购资格。
  【各类招生、招干、职称考务的监督】 年内,市监察局参与对初招电脑派位的全程监督;参与中招第一、二、三批录取切线工作;参与对2005年春季党群机关工作人员、公务员招考,2005年营以下军队干部转业进机关与事业单位的考试,市区两级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招考的笔试、面试、体检、复检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此外还派出37人次参加一级建造师、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会计职称、外销员、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以及成人自考等考试的监察与考场巡视。
  【对镇级政府依法行政的执法监察】 年内,市纪委首次对镇级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履行职责情况开展执法监察。牵头组织市、区有关单位,和市政府特邀监察员,对集美区灌口镇政府机关2003~2004年度在社会事务、计生、村建、征地拆迁、行政执法、镇(村)务公开、信访、财务管理等方面依法履行职能、依法行政的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此举对全市镇级政府机关提高法制意识、促进依法行政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开展“两个纲要”知识竞答】 7~8月,按照中纪委、省纪委的要求,市纪委组织全市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腐倡廉理论学习纲要》(简称“两个纲要”)的知识竞答活动。全市共有22635名党员干部参加,其中正处(副局)级以上干部参与率达99.39%,答题优秀率达100%。
  【征集反腐倡廉歌曲作品】 7月初,市纪委、市委宣传部等有关单位联合在《厦门日报》、厦门政府网、厦门廉政勤政网向社会发布通告,公开征集反腐倡廉歌曲作品,8月底共征集到78首歌曲,其中新创作歌曲50首。
  【廉洁教育进校园】 年内,市纪委与市教育局等有关单位联合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采取“先行试点、局部推广、全面普及”的工作思路,确定厦门理工学院、同安一中、电子职专、厦门十一中、槟榔小学等15所大、中、小学为试点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启蒙,使学生从小树立“敬廉崇洁”的意识,为今后一生廉洁打好思想基础。
  【开展廉政公益广告宣传活动】 年初,厦门电视台在厦视一、二套黄金时段播放了电视公益广告“触动篇”和“作茧自缚”,最多时每天播放达6次,对营造社会廉政氛围,提高领导干部做好廉洁自律,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市纪委还将征集的公益广告汇集、印制1000册下发各级纪检监察机构,以扩大社会教育和影响面。(王星旦)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