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398
颗粒名称: 统战工作
分类号: D613
页数: 3
页码: 310-3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厦门市中共厦门市委统战工作的记事,其中包括了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献爱心、全市统战工作会议、“人人出份力,共创文明城”大型主题活动、《华侨华人》展览获奖、华侨博物院自然馆正式对外开放、统战部机关办公楼迁址、学习中共中央5号文件专题研修班、对口联系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等。
关键词: 统战工作 厦门市 厦门市委

内容

【概况】 2005年,市委统战部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简称中央5号文件)为重点,发挥优势、服务大局,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1.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央5号文件精神,促进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1)市委统战部及时向市委提出学习贯彻的建议,首次举办有党内外人士共同参加的以多党合作为主题的研修班,并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学习贯彻中央5号文件的专题宣传报道。(2)研究制定《厦门市聘请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人员工作暂行办法》,与市府办联合开展对口联系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第三次大检查。(3)协助部分民主党派市委做好届中调整工作,共完成1个党派主委、6个党派副主委的届中调整。支持民主党派开展领导班子和市委常委、委员后备干部人选的民主推荐工作。认真细致地做好市工商联领导班子调整工作,推选产生市工商联新任会长,增补副会长。召开各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增强各民主党派对做好组织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首次公开招考党派市委机关处级干部3名,解决党派机关中层干部紧缺问题。(4)进一步建立健全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加强党外干部培养工作,把每年举办两期党外干部培训班纳入市社会主义学院的培训计划。前年在市社会主义学院共举办5个班次的统战理论知识培训班,特别是举办首届党派新成员暑期培训班,改变了以往由各党派分别办班的做法,由市委统战部牵头集中办班,整合教学资源,提高了办班质量。
  2.组织各党派、有关团体为厦门发展献计出力。(1)发动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参与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组织“人人出份力,共创文明城”为主题的大型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召开“特约四员”、行风评议代表座谈会,针对创建工作的难点问题组织各党派领导联合视察。组织党派领导、党外专家学者深入厦门软件园、火炬(翔安)产业区和同安工业集中区等全市重点工业园区调研考察。组织各民主党派围绕厦门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撰写了一批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课题调研文章。组织开展“2002~2004年各党派、有关团体优秀调研成果评选”活动,对40篇获奖论文进行表彰,并汇集成书。(2)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与市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经济发展局和市工商联(总商会)联合举办宣传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精神专题报告会,有1000多名民营经济界人士到会。以市海外联谊会名义,邀请30余名民营企业家和海外商界人士参加市计委召开的厦门市项目与资金对接会。(3)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统战系统共邀请接待了20多个海外团组、300多人来厦参加投洽会。各区委统战部以商会为平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
  3.认真做好海外联谊工作。(1)充分发挥海联会组织的作用,积极扩大联谊面,增进厦门与港澳台海外各方面的交流。全年邀请接待了台湾农渔民和南部乡里长、香港专业界人士和青年学生等十几个团组,近500人次。成功召开海联会三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并组织部分海外理事赴西部考察投资环境。协助组织厦门市庆贺团出席香港厦门联谊总会第七届理监事会就职典礼,并做好在港召开厦门市与旅港闽籍社团座谈会的组织筹备工作。协助办好第六届世界同安联谊大会。(2)参与组织协调陈嘉庚纪念馆、华侨博物院展馆和厦台史料馆建设,使厦台史料馆、华侨博物院新展如期开馆,并成功举办“秦始皇兵马俑文物展”。加大对集友银行股权、股息管理相关工作的力度。(3)注重加强两岸青少年的交流交往。与市教育局配合,协助邀请台湾台北市中正国小参访团来厦交流;举办“厦金情深”两岸金门籍青少年夏令营;举办第三届小学台商子女、台胞子女作文竞赛;协助安排全国台联组织的台胞青年夏令营在厦活动等。 4.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1)组织开展《宗教事务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注重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与市财政局联合举办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财会人员培训班。(2)继续推进治理乱滥建工作。年内,依法处理7处乱滥建场所,其中拆除3处,制止2处,改作他用2处。批准成立道教协会,引导宗教界开展“宗教与构建和谐社会”主题研讨活动,协助基督教会举办第五次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举办金厦两地祈福法会等。(3)认真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年内成立民族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全市民族工作。开展全市高山族人口的入户调查,提出具体帮扶意见。全面贯彻落实民族政策,积极为少数民族办实事,全年共审批办理60人恢复少数民族身份,为243名少数民族考生办理民族身份证明。认真做好中组部、统战部和国家民委安排来厦挂职锻炼的甘肃省8名干部的联系工作。落实承办新疆内地高中班工作。加强清真食品管理。
  5.加强统战部门自身建设。年内,继续组织好统一战线系统“团结杯”体育竞赛活动和机关文明单位建设;建成并正式开通厦门统一战线网站;调研信息工作位于全省前列;市委统战部荣获2003~2005年度全省统战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献爱心】 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后,市委统战部号召统战系统干部、职工和统一战线各界人士为灾区奉献一份爱心。短短几天,统战部机关、市各民主党派、市工商联(总商会)及所属各团体共有277人捐款63098元。市侨办、市侨联还与灾区地区领事馆和华侨华人社团联系,关注侨胞受灾情况,并为其捐款3.5万元。集美区海联会、区侨联致电慰问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地乡亲,表达对受灾国家人民的同情和关切。市佛教协会向各佛教寺院的佛教徒发出倡议,为灾区难民献爱心,一些法师还应印尼佛教界的邀请,赴印尼灾区慰问幸存者,举行新年祈福法会,全市宗教界人士共向灾区捐款66.8万元。
  【全市统战工作会议】 2月18日上午在厦门宾馆明宵厅召开。来自各区分管领导、统战部部长,市直部委办局党委(党组)分管领导等140多人出席会议。会上,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欧阳建传达全国、全省统战部长会议精神,总结了2004年工作,对2005年统战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市委副书记吴凤章到会并讲话,他在肯定过去一年工作的基础上,就如何做好2005年全市统战工作时强调,统战工作要强化“四个服务”即:要为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人人出份力,共创文明城”大型主题活动】 由市委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市委和团体共同主办,旨在为厦门市争创首批全国文明城市造势出力,活动分主会场和分会场,主会场设在SM商业城。4月2日,来自全市各民主党派、团体会员在主会场表演自编、自导的文艺节目,19位专家为市民提供食品卫生、健康、婚育、心理、教育、法律、环保、交通、医疗等方面的咨询,从中还穿插100道关于创建文明城市应知应会有奖问答,同时还向市民分发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品。其他12个分会场由各民主党派市委、团体组织,同时开展主题宣传、咨询和服务活动。
  【《华侨华人》展览获奖】 5月,华侨博物院新推出的《华侨华人》展览,在沈阳第六届(2003~200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中获“最佳新技术、新材料运用奖”。《华侨华人》展览由“走出国门”、“侨民公民”和“辉耀历史”三大部分组成,展出了近年来华侨博物院从海外征集到的大量侨史文物,在学术上凝聚了国内外学术界对华侨华人研究的最新成果,突出了华侨华人对当地的贡献。该展览布展筹备历时两年,其创新的制作获得了全国文物专家的肯定。
  【华侨博物院自然馆正式对外开放】 五一期间,正式对外开放的华侨博物院自然馆,以展示动物多样性、宣传科学知识和提高人们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意识为设计指导思想,采用主题单元的陈列方式,设计逼真的动物生态景观,运用虚拟技术、多媒体电脑,并配以现代声光电技术,吸引了大量观众。
  【统战部机关办公楼迁址】 年内,位于白鹭洲路16号的市委统战部机关、8个民主党派市委会和市侨联、台联、金联机关的新办公楼建成,5月中下旬陆续迁入新址办公。为改善统战系统各单位的办公条件,市财政还拨出270多万元专款为各单位添置了新的办公设施。
  【学习中共中央5号文件专题研修班】 7月14~15日举办。参加研修班的有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总商会)和无党派人士以及市府办,市政协办和对口联系部门的领导等近百人。会上,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欧阳建作了学习辅导报告,民主党派领导、无党派人士和市委组织部等6位代表作了大会发言。会议期间,党内外人士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共商贯彻落实举措,加深了对文件中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对口联系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从1992年开始,厦门市在全省率先建立政府机关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对口联系制度,至年末,全市共有14个政府部门与各党派、工商联建立了对口联系。13年来,在双方共同推动下,对口联系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并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一是确定对口联系分管领导、责任处室及联系人;二是双方各自把对口联系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有细化分工、有明确责任、有跟踪督促;三是加强互访,推进工作;四是对口联系双方分别协商制定加强联系的工作意见或签订协议;五是制定加强联系、推动工作的工作例会或联席会制度等;六是双方注重整合资源,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海外联谊会三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 于9月8日召开,共有100多人到会(其中海外理事60人)。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海联会会长欧阳建作理事会工作情况通报。会上增聘海联会名誉会长1人、增补副会长1人、常务理事4人、理事19人,并新成立了海外联谊会青年委员会。该会的会员主要由市海外联谊会成员中的港澳青年为骨干,设有委员31人,海联会副会长庄泽锴担任首届青年委员会主任。会上还邀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康涛作厦门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介绍。会后市委统战部组织部分海外理事赴新疆、青海等地考察西部投资环境。
  【做好投洽会客商邀请接待工作】 “九八”期间,市统战系统3个联络小组共邀请和接待了来自美国、法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国家以及港澳地区的22个海外团组、304名客商。其中,市委统战部联络小组共邀请接待7个团组、160名客商,市总商会接待8个团组、102名客商,市侨联接待7个团组、42名客商。
  【“海联-团结杯”系列体育比赛】 由市委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市委、有关团体联合主办的2005年厦门市统一战线“海联-团结杯”系列体育比赛,历时两个月,共设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男、女团体赛)、象棋、围棋、桥牌、扑克80分等8个项目的比赛,有近300人次参加比赛。市工商联(总商会)代表队获篮球、象棋、围棋、桥牌、乒乓球男子团体赛冠军,市侨联代表队获羽毛球赛冠军,致公党市委代表队获乒乓球女子团体赛冠军,华侨博物院获扑克80分赛冠军。9月27日,在市体育中心篮排球馆举行了闭幕式。
  【台湾公会会所旧址开辟为厦台史料馆】 厦台史料馆位于新华路40号原厦门台湾公会会所的旧址。厦门台湾公会成立于1906年,是由当年居住在厦门的台胞发起组织的一个群众团体,其会所旧址是祖国大陆仅存的两座原台湾同乡会馆之一。2003年,为进一步做好对台工作,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该会所旧址调整作为厦台史料馆,用于研究和展示厦门与台湾民间交往的历史演变。两年来,在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该楼进行修缮,保护了该楼的历史风貌。10月25日下午,厦台史料馆举行隆重的开馆仪式。 (参见本书群众团体栏目“市台联”相关条目)
  【香港厦门联谊总会慈善团访京】 11月7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在北京会见了赴京参加“大地之爱,母亲水窖”活动的香港厦门联谊总会慈善访京团。在听取访京团团长、全国侨联常委、市工商联(总商会)会长、香港厦门联谊总会理事长陈成秀的汇报后,陈喜庆高度肯定了香港厦门联谊总会自1993年成立以来在团结乡亲、促进香港平稳过渡、维护香港繁荣稳定、支持家乡建设等方面所做出的积极贡献,称赞香港厦门联谊总会发展快、贡献大,是一个爱国、爱港、爱乡、慈善的社团。他希望该会继续加强与统战部门的联系,共同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发展、建设和谐香港、促进祖国统一作出新的贡献。次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牟本理会见了访京团全体成员,并向全体成员介绍国家民族事务的总体情况,对香港厦门联谊总会多年来对少数民族地区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支持表示感谢。
  年内,香港厦门联谊总会还为西部地区修建母亲水窖共捐赠人民币248万元。
  【优秀调研成果评选】 为全面反映全市各民主党派、有关团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调研、参政议政的成果,市委统战部组织开展“2002~2004年各民主党派、有关团体优秀调研成果评选”活动,共评出获奖调研文章40篇,其中一等奖4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12篇、优秀奖16篇,并将获奖文章汇集成书。
  【“厦门统一战线”网站开通】 经过精心筹划,“厦门统一战线”网站(域名为:http://www.xmtz.cn)于12月29日正式开通。网站共分多党合作、港澳台海外、民族宗教、非公经济、党外干部、党外知识分子、党外人士风采、政策法规等14个栏目和“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社区统战工作等7个专题,并开设了建言献策专栏,为全市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反映社情民意提供了平台。
  【市留学生联谊会换届】 9月4日,市留学生联谊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了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修订章程,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市人大副主任苏文金当选为新一任会长,市领导张昌平、陈修茂等被聘为名誉会长。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陈修茂在会上致辞,他充分肯定了市留学生联谊会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希望留学生联谊会要坚持履行职责,密切联系留学归国人员,加强与海外留学生和留学团体的联络,拓宽他们同祖国的联系渠道,为厦门“科教兴市”的“人才高地”做出贡献。
  【市民主党派机关首次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市委统战部经与市有关民主党派协商,并报市委组织部批准,于8月5日在厦门人才网发布信息,公开选拔3名民主党派市委机关副处级领导干部,共有22人报名。经过笔试、面试、体检、组织考察等程序,录用3人为民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农工党市委办副主任、致公党市委宣传调研处副处长。
  (翁荣标)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