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397
颗粒名称: 宣传工作
分类号: D261.5
页数: 2
页码: 308-309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厦门市中共厦门市委宣传工作的记事,其中包括了完成重大课题调研、举办系列大型文体活动、继续开展“温馨厦门”广场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开展闽南文化对台交流、积极开展对外宣传驻厦新闻媒体全方位宣传厦门等。
关键词: 思想工作 宣传工作 厦门市

内容

【概况】 2005年,全市宣传系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1.理论学习与宣传。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抓好各级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市委宣传部多次举办全市领导干部报告会,先后邀请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国台办主任助理张铭清、厦大台研院刘国深等领导、专家,就学习《反分裂国家法》、发展循环经济、海峡两岸形势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题学习辅导。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深入到机关、街道、企业、农村、学校、军营开展百场宣讲。编发《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讲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推动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等学习辅导材料3万多册。做好福建省“百场社会科学报告会”在厦门5场报告会的组织协调工作。围绕中心任务举办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秘书、大型企业理论骨干等人员培训班。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宣传,促进了理论成果的转化和理论成果在社会各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2.新闻宣传。年内,市委宣传部先后召开全市新闻工作破解“四难”和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召集中央、省、境外驻厦和市属主要新闻单位负责人与市领导座谈、深入探讨破解“正面报道难、树立典型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等问题。提出《关于贯彻落实市委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要求的意见》,建立健全了主要新闻媒体领导列席市委常委会制度、新闻媒体每季度新闻例会和新闻通气会制度、重大事件和敏感问题的请示报告制度、新闻阅评制度和社会监督员制度等,形成指令性报道、宣传注意事项、受众咨询投诉处置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新闻舆论宏观管理。市委宣传部还建立健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处置机制,做到快速反应,严格把握好报道的口径和舆论导向,在有关改革的敏感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上,发挥舆论导向的积极作用。为维护社会稳定,及时有效地协调处置了多起涉及食品、交通、生产、消防等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问题。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会议、重大活动,组织各新闻单位提前介入,精心策划,分步实施,充分发挥“喉舌”作用。
  3.精神文明创建。围绕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组织市属各媒体开辟“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厦门”等专栏,集中宣传报道创建工作情况;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编发《市民文明手册》等宣传图册81万册;在重要街道、重点场所设立公益广告12000多平方米。在厦门市被评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后,组织各媒体继续就如何巩固扩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进行宣传跟踪报道,认真听取各界意见,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做好先进单位、典型的宣传,及时刊发领导重要指示,及时指出存在问题,充分发挥了舆论的正确引导和监督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创建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
  4.思想政治工作。宣传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抓好基层的宣传教育,及时组织巡回宣讲团就普法、禁毒、防灾、计划生育、破除迷信、打击六合彩等工作进行宣讲,并围绕重点问题抓好基层思想调研。如针对征地拆迁难问题,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关于征地拆迁过程中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摸清征地拆迁中失地农民的思想状况,提出针对性对策,为进一步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奠定思想基础。同时还注重运用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市民,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先后策划和宣传了盛运昌、李永裕、黄启龙等先进典型,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来引导教育市民,收到良好效果。
  5.文化事业和产业。(1)成立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初拟《厦门市“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2)积极探索文化事业改革和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培育广播电视产业市场主体,扶持民营影视传媒产业发展;启动《厦门商报》整体改革;推动娱乐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支持创作音乐舞蹈剧《榴莲飘香》,并推向市场;积极谋划推动网游动漫业的发展;重点推进全市印刷业和商品油画业的发展。(3)推出一批文化精品。歌仔戏《邵江海》获第九届中国戏剧节最高奖——“优秀剧目奖”;市金莲升高甲戏剧团青年演员吴晶晶获全国第二十一届戏曲“梅花奖”;认真做好歌剧《阿美姑娘》、南音乐舞《长恨歌》申报2005~2006年国家舞台精品工程的工作;组织参加福建省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有12个节目获奖,其中4个获金奖。(4)加快城乡文化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厦门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小白鹭民间舞团团部翻建工程和郑成功纪念馆改造等,书法、音乐、摄影广场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积极推进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作,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由27.4%提高到52%。继续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对其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给予适当经费补助,推动了各基地活动的顺利开展。
  6.对台宣传。全年以重大经贸、文体活动为契机,加强与台湾新闻界的交流,借助台湾媒体开展入岛宣传。精心办好厦门卫视和闽南之声广播,加强广播电视对台入岛宣传,积极与台湾广播电视媒体开展互换节目、联合拍摄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承担发射的全部15套节目、20个频率或频道及厦门卫视均能有效覆盖金门及台湾海峡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积极做好《厦门晚报》进入厦金航线的工作,不断探索报刊入岛宣传的新途径。成功举办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首次实现台版图书在大陆展会直接销售。精心组织好台湾农产品进口祖国大陆以及对台农业合作、对台文体、对台旅游的宣传报道工作;组织好连战、宋楚瑜、郁慕明大陆行,以及厦门市与台中市国共两党基层党际交流的报道,引起境内外媒体特别是台湾媒体、以及互联网高度关注。据统计,仅境内外媒体和网站报道或转载厦门与台中国共两党基层党际交流消息就达1300多条。
  7.舆情信息。市委宣传部加强对舆情信息的收集、调研、分析和报送,全面收集舆情民意,深入研析成因对策,及时分类专题报送,并加强重要舆情跟踪,全年编辑出刊《厦门宣传》26期,《社会思想动态》21期,《信息专报》约500条,《调研与对策》13期,《厦门市对台宣传信息专报》6期,有49篇被中宣部采用,50篇被省委宣传部采用,19篇被各级领导批示并送相关部门落实。其中《以爱心超市为平台,推动和谐社会建构》、《厦门日报新闻大篷车与活动经验》、《海峡卫视入岛宣传稳步推进》等文章被中宣部相关刊物刊用,连宋访问大陆的反映等信息获得中宣部的表扬。
  【完成重大课题调研】 年内,市委宣传部围绕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决策部署,围绕思想文化领域战略性问题以及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调研,先后完成中宣部课题《舆情信息工作的保障与激励机制研究》和《关于干群对全国十六大以来宣传工作评价》的(国家级)课题调研报告;完成《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八大”精神》、《建国以来学习宣传雷锋精神》等3个地方党史专题的调研;完成《厦门市思想道德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厦门》、《厦门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境外非政府文化组织在厦门活动情况》、《加强宣传和文化工作,为构建和谐厦门提供舆论支持和精神保证》、《建立厦门诚信体系和机制》等重大课题的调研工作。
  【举办系列大型文体活动】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全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全国合唱展演、全市群众歌咏活动、纪念抗战胜利大型图片展等。在投洽会、台交会、国际马拉松赛、第十七届城市运动会等重大活动期间也举办全市性配套文化活动。此外,年内还举办第四届全国正书书法大展、建国56周年“祝福祖国”交响音乐会、以“享受读书乐趣,创造美好人生”为主题的“2005年书香鹭岛活动月”等丰富多彩的大型文体活动。
  【继续开展“温馨厦门”广场文化活动】 全年共组织市重点广场活动230多场,区重点广场活动400多场,基层广场活动近千场;组织6个区(6场)社区文艺队进电视台演播厅演出活动。“温馨厦门”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广大市民及中外游客的一致好评,同时得到中宣部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市文化管理部门积极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不断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坚决封堵和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和淫秽色情出版物,严厉打击出版物市场各类侵权盗版行为,清理整治文化娱乐场所和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全年全市共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60.2万册(盘),破获各类非法出版案件157起,抓捕犯罪嫌疑人155人,维护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促进了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开展闽南文化对台交流】 年内,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单位组织市歌仔戏剧团、市金莲升高甲戏剧团、吕塘戏校先后赴金门演出,参加台湾民间音乐采风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邀请台湾、金门等南音社团来厦参加海峡两岸南音展演暨民间艺术节的交流演出。组织海峡两岸书法笔会、海峡两岸大学生歌手邀请赛、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手大赛、海峡两岸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筛选了一批对台影响较大、文物保存较好的文物古迹作为涉台文物保护单位,充分发挥涉台文物古迹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作用。
  【积极开展对外宣传】 年内,各新闻单位加强与境内外媒体的合作,精心组织好重大经贸、文体活动的对外宣传工作。先后在香港《文汇报》、《大公报》、《香港商报》、澳大利亚《澳华时报》、美国《国际日报》等境外媒体开辟“厦门专版”22个,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此外,以年内举办的国际马拉松赛、台交会、投洽会以及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主题活动为契机,组织好对外宣传,取得一定成效。据统计,全年海外媒体报道厦门的有关消息达660多条(篇),中央各媒体报道厦门的有关消息达1330多条(篇),境内外网站刊载有关厦门的消息2万多条(篇)。
  市委宣传部还积极抓好对外宣传品的“精品”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外宣品的编辑、制作水平,拓宽外宣品输出渠道,逐步建立和健全外宣品输出机制,加强外宣品陈列点建设。全年通过各类对外宣传渠道,输送《中国·厦门》画册及DVD、《今日厦门》和《厦门风景名胜》宣传折页等宣传品5万多件,扩大了厦门的影响。
  【驻厦新闻媒体全方位宣传厦门】 2005年,中央、省驻厦新闻媒体积极关注厦门的改革、发展和开放态势,重视报道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大成就。同时还借助投洽会、台交会、国际马拉松赛、全国审计工作会、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年会、国际海洋城市论坛、国共两党首开基层交流等重大会议、重大活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高密集、大篇幅地宣传厦门。全年中央、省驻厦主要新闻单位共发稿(含内参)4785篇(条),新闻图片104幅。其中,《人民日报》厦门记者站4~12月发稿99篇(《人民日报》72篇,内参14篇,海外版5篇,《厦门日报》转载8篇);新华社厦门支社全年发通稿1166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台厦门记者站在中央电台、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国广播网播发各类新闻稿件422篇(广播稿182篇,网络稿160篇,国际台稿80篇);《光明日报》厦门记者站全年发稿121篇;《经济日报》厦门记者站全年刊发稿件189篇;中新社厦门支社全年发稿500篇,新闻图片104幅;《福建日报》厦门记者站全年发稿1285篇;福建广电集团厦门记者站全年发稿1003篇。全年香港媒体共刊发报道厦门情况的稿件近2000篇。其中,香港《大公报》409篇,香港《文汇报》1032篇,《香港商报》400多篇。(张加民)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