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厦门市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392
颗粒名称: 中共厦门市委
分类号: D22
页数: 25
页码: 299-3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厦门市中共厦门市委的概况,其中包括了重要会议及活动、组织工作、老干部工作、宣传工作、统战工作、纪检监察工作、政策研究、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党校工作、保密工作、信访工作、机关党建、档案工作、党史研究等。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厦门市 厦门市委

内容

综述
  2005年,中共厦门市委认真贯彻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共福建省委七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卢展工书记5月21日和7月16日在厦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全面贯彻落实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决策部署,认真履行各自职责,扎实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更好地发挥在全省发展大格局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历史性的贡献,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各项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
  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根据中央、省委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厦门实际,市委先后下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和《进一步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意见》,对全市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省委七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和省委卢展工书记对厦门工作提出的一系列要求结合起来,与正在深入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推进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各级中心组加强学习,市委重点抓好全市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学习培训,举办专题研讨班和专场报告会,在市属新闻媒体开辟宣传专栏等。市委还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研究制定厦门市“十一五”规划建议。市领导分别带队深入各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增强共识,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中央、省委和市委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
  二、保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市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积极推动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国民经济各项指标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各项指标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厦门大桥、海沧大桥的收费改革,部分物价改革,经营性商业用地及户外广告、公交线路、出租车牌照等竞争性有限行政资源实行“招拍挂”等改革进展顺利。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区域经济合作取得新的进展,进一步密切闽西南五市的协作关系,支援福州、南平、三明开展救灾工作,推进闽粤赣十三市区域合作。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初步形成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态势。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谋划和启动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在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市委坚持运用正确的工作方法,区分轻重缓急,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抓住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重点破解制约建设和发展的瓶颈问题;坚持先谋后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认真做好投入产出测算方案,注重运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操作方法,讲究并坚持就地平衡、紧张平衡、积极平衡、综合平衡的“四大平衡”原则,创新工业集中区等载体平台建设的体制机制,打破常规,高效运作,努力做到动则须快,动则见效。各级各部门自觉服从服务全市发展大局,竭力调动市、区、镇(街)、村(居)各级讲发展、谋发展、干发展、促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市上下迅速形成促进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各级宣传媒体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打好宣传主动仗,营造了齐心协力,奋发有为的浓厚氛围,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势头日益显现。
  四、大力拓展对台交流合作。
  认真贯彻《反分裂国家法》和中央对台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对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五缘”优势,致力落实“六求”任务。继续办好三大台商投资区,积极主动承接台湾光电、石化等产业的转移,认真落实台商“季谈会”制度,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台资企业增资扩产。抓住开放台湾农产品免税进入大陆的契机,积极创造良好的口岸环境,配套完善市场、仓储、物流等设施,打造台湾农产品在大陆的销售、中转口岸平台。积极推进五年期《台胞证》厦门办证中心建设,进一步拓展赴金门旅游业务,继续推动厦门与高雄试点直航和厦金直航。成功举办海峡两岸旅游博览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等一系列文化、艺术、教育交流活动,大力开展对台宣传工作,积极推动厦门卫视落地,充分发挥闽南文化特色优势,进一步密切厦台民间交流交往,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首次开展与中国国民党台中市党部的基层党际交流,顺利完成宋楚瑜、郁慕明、萧万长等台湾重要人士的来访接待工作,妥善处理各类涉台突发事件,为稳定和发展两岸关系作出了贡献。
  五、大力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和社会事业发展。
  市委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方针,全力开展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大力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深入实施《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方案》,落实“各负其责、常抓不懈、建立机制、长效管理”的要求,加大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力度,形成全民创建的浓厚氛围,每月进行创建工作点评,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广泛关注的突出问题,从广度和深度上推动创建活动展开,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0月,厦门市荣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
  年内还积极推进集美、翔安文教区建设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成一批教育卫生项目,促进卫生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逐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深入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成功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全国合唱节、市第十七届运动会等重大文体赛事。
  六、扎实推进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探索建立“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得到巩固发展;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继续扎实推进,基本实现积极推进、力求实效的目标要求。全市关于流动党员和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做法,受到中央和省委教育办的关注和肯定,贺国强、卢展工等中央和省委领导先后对厦门市开展“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活动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2)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干部交流和下派力度,选派120名干部组成驻村(居)工作队;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举办了市直机关、区镇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的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和征地拆迁工作专题培训班等;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调整充实后备干部队伍,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新的加强。(3)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执政基础建设和村级组织建设,着力解决社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国有企业、机关、学校、科研院所、“两新”组织等领域党的建设工作,总结推广一批基层党建先进典型,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4)坚持人才强市战略,深入探索党管人才的新途径,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激发各类人才创业、创造、创新的热情,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5)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行行政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市场化改革,大力推行“阳光工程”。(6)深入学习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出台具体实施意见,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各项工作,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等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七、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认真贯彻全省人大、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全市人大、政协工作会议,制定出台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加强政协工作的两个决定,积极支持人大、政协依法依章履行职能。健全市委与民主党派领导双月座谈会等协商联系制度,重视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工作,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做好党管武装、双拥、民族、宗教、侨务、外事等工作。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制定和修订了一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地方性法规。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推进政务、村务、厂务、校务等办事公开制度,保障基层群众的民主权利。
  八、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解决好涉及群众利益的现实问题。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若干意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不断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被征地人员、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稳步推进。适应新一轮开发建设的需要,制定出台有关完善征地拆迁政策等方面的工作意见,在实施征地拆迁工作中,采取明确具体的工作措施,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既保证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又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推进“平安厦门”建设,人民群众治安满意率持续保持全省最高水平。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做好防灾抗灾工作,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稳妥地处置经济社会重大突发事件,有效地维护了正常社会秩序,为发展创造了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张亚良)
  重要会议及活动
  【全市科教与人才工作暨科技功臣表彰大会】 1月11日在厦门人民会堂召开,大会由市长张昌平主持。会上表彰了产业科技功臣和市科技进步奖的获得者。10位产业科技功臣每人获得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奖金15万元,这是厦门市第一次重奖产业科技功臣。市委书记郑立中、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于伟国、副市长郭振家分别在会上讲话并传达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全市人才工作、科技及教育工作。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 1月25日召开。副市长詹沧洲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吴凤章代表市委、市政府在会上作工作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他用“四个必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三农”工作的努力方向,指出必须充分肯定上年全市农村工作取得的成效,必须明确农村工作的定位,必须深化和落实农村工作的思路,必须抓紧抓好当前农村各项工作。围绕厦门“三农”的定位,必须辩证地加以认识,做到促进农民增收这个大目标要坚定不移,优化农业内部结构,退出传统农业这个大方向要坚定不移。此次会议对于厦门围绕增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领先优势,紧紧把握“两个趋向”,寻求特区“三农”工作的新突破,具有深远意义和现实意义。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 1月31日在厦门人民会堂召开。市“四套班子”中的党员领导干部,及各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昌平主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郑立中和省委第二督导组组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陈祖辉先后在会上作动员讲话。郑立中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按照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和市委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切实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的三个阶段,要严格执行程序,做到不变通、不走样、不简化。做到学习教育要“真”,党性分析要“深”,整改提高要“实”。
  【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 3月18日召开。会议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昌平主持,吴凤章、黄杰成、丁国炎等市领导参加。会上副市长徐模和黄菱分别总结全市上年国内外招商引资工作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当年工作的具体思路和工作着力点。思明、海沧和湖里区3个获得表彰的招商引资先进代表,介绍了上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郑立中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要做好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务必始终保持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务必千方百计做好招商引资的每一个环节;务必真正形成招商引资强大的合力和浓厚的氛围。”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3月23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继承烈士遗志永葆先进,构建和谐厦门争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市领导郑立中、张昌平、洪永世、陈修茂等中心组的全体成员,参观了厦门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厦大囊萤楼和厦门破狱斗争遗址,听取有关革命先烈的事迹介绍,之后还观看教育片《张思德》。中心组成员通过参加主题实践活动,对党员的先进性有了更具体的感悟,对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古田会议精神学习会】 4月10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利用双休日到龙岩上杭,瞻仰古田会议会址,参观古田会议纪念馆,重温古田会议精神,并在会址旁的曙光堂里举行座谈。市四套班子领导、省委督导组成员和市中级人民法院、海事法院的领导参加了学习。
  【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模表彰大会】 4月29日在厦门人民会堂举行。会上表彰148名2002~2004年度厦门市劳动模范,其中有14名是爱岗敬业的外来务工人员,这是厦门市劳模评选中外来员工所占比例最高的一次。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郑立中在会上讲话,市委及各部门领导出席会议。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黄笑影在会上致辞。
  【省委“四个专题”决策落实情况调研检查组来厦调研】 7月12~16日,省委书记卢展工率省委“四个专题”决策落实情况调研检查组在厦门市调研。调研组分别听取各区汇报并召开各区、在厦省、市老同志座谈会。16日,在市委召开的工作汇报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代表市委、市政府汇报厦门市贯彻落实省委“四个专题”等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卢展工要求经济特区的干部群众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冲出一片新的天地、新的空间、新的后劲,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实践中,实现新的跨越。汇报会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昌平主持。省市领导何立峰、陈少勇、唐国忠、张家坤、叶双瑜、陈家骅参加调研检查。
  【全市领导干部大会】 5月21日召开。大会传达中央、省委关于厦门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经中央批准省委常委何立峰任中共厦门市委委员、常委、书记,郑立中不再担任中共厦门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
  【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 7月5日召开,市四套班子中的党员领导干部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会议。会议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昌平主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对全市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进行总结,并对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作动员和部署,省委第二督导组组长陈祖辉代表督导组也在会上讲话。全市参加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共有4000多个基层党组织,8万多名党员。
  【市委九届十次全体会议】 7月18日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主持会议,并代表市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昌平代表市委常委会通报市委常委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民主生活会情况。何立峰强调,加强党的建设,是推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证,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 7月25日举行开班式。研讨班分别围绕“以发展求和谐、以为民求和谐、以风正求和谐、以民主法治求和谐、以提高执政能力求和谐”五个专题进行研讨。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陈修茂主持开办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作动员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昌平围绕“以发展求和谐”这个主题,从“为什么以发展求和谐?怎样以发展求和谐?怎样以和谐求发展?”三个问题入手,作讲解和辅导。市四套班子领导、市直各部、委、办、局党政主要领导等160多人参加了为期一天半的研讨班学习。
  【曾培炎来厦考察】 9月6~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省、市领导卢展工、黄小晶、何立峰、刘德章、张昌平等陪同下在厦考察。期间出席了第九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和亚欧会议贸易投资博览会开幕式、国际投资论坛午餐会、跨国公司代表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还先后会见部分非洲国家代表团成员、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葡语国家部长团、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意大利生产活动部部长斯卡约拉、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素帕猜,分别同他们进行亲切友好的交谈。国务院副秘书长汪洋、国务院发改委副主任姜伟新、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党组成员宁吉等陪同考察。
  【“中国心·海峡情”大型焰火文艺晚会】 9月7日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东侧大草坪举行,这是首次以厦门与金门隔海同燃焰火的形式来迎接投洽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国务院副秘书长汪洋,国家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新党主席郁慕明,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联合国工发组织副总干事温戴里,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副秘书长海克林格,世界投资促进机构主席贺瑞凯,省市领导和前来参加投洽会的海内外嘉宾及十几万市民一起观看精彩的焰火文艺晚会。
  【第六届园博园开工典礼】 9月7日在集美中洲岛举行。国家有关部委办领导、省、市领导等出席开工典礼。典礼由副市长、园博会组委会副主任潘世建主持,省政协主席陈明义宣布工程开工。园博会组委会主任、市长张昌平在开工典礼上讲话指出,园博园将围绕“和谐共存·传承发展”的主题,追求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建成一个永久性的旅游观光新景点,一个休闲互动体验式的新公园。与此同时,厦门将充分发挥对台地缘优势,邀请更多台湾组织参加本届园博会,促进海峡两岸间的交流与合作。
  【省领导在厦门会见港台客人】 9月7日,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晶在厦门宾馆会见前来参加第九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一行。省领导陈明义、张家坤、何立峰、刘德章、张燮飞、陈少勇、唐国忠、王美香、叶双瑜,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副主任何晓卫,市领导张昌平、洪永世,闽澳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副主任邹尔均会见时在座。同日,卢展工、黄小晶还会见了前来参加投洽会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和新党主席郁慕明。
  【全市人大工作会议】 市四套班子领导、市人大老领导,在厦全国人大代表,市各部委办局和各区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共中央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及贯彻全省人大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总结交流全市人大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深入研究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领导的办法和措施。会议由市委副书记、9月13日召开。政法委书记陈炳发主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洪永世、市长张昌平和有关部门领导先后在会上讲话。大会还分组讨论《中共厦门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决定》(讨论稿)。
  【全市政协工作会议】 9月14日召开。市四套班子领导、在厦全国、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负责人,市直各部门领导参加会议。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省政协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总结2000年全市政协工作会议以来的工作经验,分析新时期政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职能作用。会议由市委副书记吴凤章主持。市委书记何立峰、市政协主席陈修茂和市长张昌平分别在会上讲话,会议还分组讨论《中共厦门市委关于切实加强政协工作的决定》(讨论稿)。
  【省领导在厦会见宋楚瑜】 9月17日,省委书记卢展工,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小晶在悦华酒店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卢展工代表中共福建省委和福建人民对客人表示欢迎。他说,此次宋楚瑜主席从海峡东岸来到海峡西岸,既是宋主席今年5月访问大陆“搭桥之旅”的后续,也是两岸搭建互信之桥、沟通之桥的继续。中台办副主任李炳才、郑立中,省、市领导何立峰、唐国忠、王美香、张昌平、洪永世、陈修茂等参加会见。
  【厦门市党政代表团赴龙岩学习考察】 参见本书区域经济协作栏目“厦漳龙山海协作”相关条目。
  【李岚清来厦考察】 10月16~17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省市领导卢展工,黄小晶,何立峰、唐国忠、叶双瑜、张昌平等陪同下参观厦门环岛路、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和钢琴博物馆。17日下午李岚清参观厦门大学,并为该校师生作题为“音乐·艺术·人生”的主题讲座。(参见本书教育栏目“厦门大学”相关条目)
  【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检查组来厦调研】 10月18~20日,以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书记李志坚为组长的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五巡回检查组一行来厦调研并检查指导工作。检查组深入农村、城镇和火炬(翔安)产业区,与党员干部座谈,了解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情况。在听取厦门市委关于第二批先进性教活动情况汇报后,检查组指出,厦门市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市委有力的领导和市委教育办的积极推动下,指导思想明确,注重分类指导,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采取有效措施,进展顺利,取得明显成效。
  【张克辉来厦视察】 10月3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带领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一行抵达厦门,进行为期4天的视察。视察团先后视察了翔安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区、金龙汽车公司、太古飞机维修公司、厦顺铝箔公司等,并与省、市领导举行交换意见座谈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昌平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视察团汇报厦门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工作情况,52位全国政协委员当场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出谋划策,提出许多宝贵建议。座谈会由省政协主席陈明义主持,省、市领导何立峰、张燮飞、苏增添、苍震华、张昌平、吴凤章、陈维钦等出席。
  【市领导会见萧万长】 11月18日,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一行应厦门大学EMBA中心邀请来厦交流。市委书记何立峰在厦门宾馆会见萧万长。会见中萧万长对厦门的城市建设和投资环境深表赞赏,他表示,将以学者的身份,引导和带动更多的台湾商界精英投资厦门。会见时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陈修茂等在座。(参见本书教育栏目“厦门大学”相关条目)
  【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 11月11~12日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部署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审议《中共厦门市委关于制定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主持会议,并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市委九届十次全会以来市委常委会的主要工作,并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总结讲话。张昌平代表市委常委会就《中共厦门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作说明。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厦门市委关于制定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李蒙、董建华来厦考察】 11月1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董建华带领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一行抵厦,进行为期3天的视察。视察团先后视察了翔安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区、海沧投资区、太古飞机维修公司等,60多位委员还与省、市领导举行交换意见座谈会。座谈会由省政协主席陈明义主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昌平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视察团汇报厦门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工作情况,重点介绍厦门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主要思路。
  【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表彰大会】 11月17日在厦门人民会堂隆重举行。会议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昌平主持,市领导何立峰、陈修茂、吴凤章、陈炳发等出席。会上市委、市政府表彰了2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重大突出贡献单位,54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突出贡献单位,122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467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并给102名同志记三等功。市委书记何立峰宣读了在厦门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后省委、省政府发来的贺电,并要求全市以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为新的起点,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上新水平,扎实推进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何立峰接受央视记者采访】 11月21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有关厦门的专题节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在节目中就厦门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的做法和体会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何立峰说,厦门能够建设到今天这样,是比较不容易的,每一位在厦门生活居住过的人,都为此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正是这一分子一分子文明素养的提高,才成就我们今天文明城市整个的综合素质。
  【李铁映在厦会见世联会海外嘉宾代表】 11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会见前来参加第六届世界同安联谊大会的海外嘉宾代表。来自韩国、印尼、缅甸、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乡亲代表数十人参加了会见。省、市领导何立峰、谢先文、李川、陈修茂等会见时在座。
  【第六届世界同安联谊大会】 11月27日在同安会堂隆重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为大会题词——“同根缘·华夏情”,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宣布大会开幕。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建双,国务院侨办主任陈玉杰,全国侨联主席林兆枢,中华海外联谊会,省海外联谊会,省侨办,省归国华侨联谊会等发来贺词和贺电。台湾知名人士江丙坤、王金平分别送来墨宝“唯诚相与”、“华夏增辉”。美国、德国、西班牙、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社团、宗亲会、同安乡亲也发来贺词、贺电或贺信。国家有关单位领导及福建省、厦门市领导,以及来自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的56个社团、1100多名同安乡亲出席开幕式。
  【举办镇党政主要领导培训会】 12月9日,全市15个镇的党委书记、镇长在集美区参加培训。市委副书记吴凤章主持会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作主题报告,他要求全市各级广大基层干部要强化学习、强化责任、强化落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找准定位方向,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主动作为、善于作为、体现作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多作贡献。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黄笑影就深化先进性教育工作、加强干部培训、加强镇干部驻镇村工作制度等作了部署和安排,副市长詹沧洲就近期的“三农”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刘延东来厦考察】 12月1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来厦考察并参加统战部部长专题座谈会。期间,听取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汇报厦门市工作,并考察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和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省、市领导何立峰、张燮飞、张昌平、陈修茂、欧阳建等陪同考察。
  【市委工作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 12月23日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5年和“十五”各项工作,研究部署2006年各项工作主要是经济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昌平在会上讲话,市委副书记吴凤章主持会议。何立峰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为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张亚良)
  组织工作
  【概况】 截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地方党委7个,党组85个,基层党组织5971个(党委、工委315个,总支438个,支部5218个)。其中农村党组织259个(总支43个、支部216个),社区党组织228个(党委4个、总支96个、支部128个);党员110990名,其中女党员30644名,占党员总数的27.61%,少数民族党员959名。全年新发展党员4992名,其中女党员2208名,占44.23%。在全市党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55407名,占49.92%,其中研究生学历的有3777名,本科学历的有30856名。全市党员中在岗职工有57806名,其中,公有经济单位的党员有48011名,非公有经济单位的党员有9795名。据统计,全市新中国成立以前入党的约有1000人,1949年10月到1992年9月期间入党的约有5万人,1992年10月及以后入党的共有6万多人。
  1.干部教育培训。根据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年内市委组织部积极落实“五年内把在职干部轮训一遍”的目标,全年共培训各级、各类干部6187名。主要有:选派参加中央、省党校和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及省级各类培训班次的正处(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61名;在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举办各类培训班17期,培训处级以上干部近800人次;举办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培训班,培训市、区、镇(街)领导干部600多名。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举办全市驻村(居)工作队员培训班、全市征地拆迁培训班,培训镇、街领导600多名。加大出国培训力度,选派第一批21名公派留学生分赴澳大利亚、荷兰、英国等国外知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首次选派35名处级以上干部赴英国、荷兰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中、短期研修学习;举办企事业单位领导高级研修班,参训人员100多人;举办7期省、市对口支援培训班,为宁夏、西藏、新疆培训各类干部216名。
  2.干部选拔任用。全年提拔任用市管干部26名,其中副厅级5名,正处副局级21名;提拔市委组织部管的正处级干部9名,其中事业单位正县级干部2名、镇级1名、街道3名、市直部门组织人事处长3名。主要做法:(1)规范干部选任工作。坚持会议书面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相结合,全市范围民主推荐和部门内部推荐相结合,民主推荐情况与干部的平时表现相结合,坚持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既尊重民意,又不简单以票取人。全年全市各单位、系统共召开多场民主推荐会,其中,对6个副厅级职位还进行全市范围的民主推荐,在此基础上又到人选所在单位进行内部推荐。(2)推进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全年共选派204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到重点工业园区、重点工程涉及的村(居)挂职,既帮助推动工作、解决难题,又指导推动基层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3)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修订完善《厦门市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暂行规定》,规范市管干部任免前沟通程序,注意任前考察与平时考察相结合,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干部考察方法,探索符合企业领导人员实际的考察办法。(4)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全市党政机关集中开展市管党政后备干部的推荐、考察工作,重新调整充实并建立了一支有400多人的市管党政后备干部队伍。
  3.人才工作。加强人才工作组织建设,充实、调整了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暨市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成员,成立人才办,为统筹全市人才工作的常设机构。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厦门市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施办法》两个配套文件,牵头组织并完成全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对全市第一至第四批拔尖人才进行周期考核及重新确认工作,共考核了73名,重点考核他们的业绩和贡献。 4.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把开展先进性教育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整改薄弱环节。(1)调整理顺党组织。全年共整顿38个软弱涣散的党组织,撤并52个设置不合理、组织不健全的党组织,组织处理了一批不合格党员,同时新发展4992名党员。 (2)推进村务公开工作。调整充实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市委办、市政府办的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全市村务公开工作作出进一步规范。(3)推进挂钩扶贫工作。截至年末,市领导和机关企事业挂钩帮扶的31个经济薄弱村,已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建设共发展项目128个。(4)加强非公领域党建工作。一是针对“两新”党员大部分流动分散的特点,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寻找并重新与1049名流动党员取得了联系;二是与市总工会联合制定下发《关于加强新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工作的意见》,明确“党群工作一体化”的思路;三是针对民办高校特点,与市教育党工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意见》;四是推进流动党员服务站点建设,街道社区流动党员服务站增至53个,遍及21个街道,兼职组织员队伍人数增至32名,各街道选聘了30多名社区党建协理员,加强党建工作的综合指导;五是向非公企业选派了209名党建指导员和267名党建联系员,指导帮助非公企业抓好党员发展。至年末,在职工人数50名以上的非公企业中48%有党员,100名以上的非公企业中38%建立了党组织。
  【市管党政后备干部选拔工作】 根据厦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和全市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实际,11月,市委组织部在全市111个单位集中开展后备干部的推荐、考察工作,重新调整充实并建立了一支有400多人的市管后备干部队伍。在选拔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把关:(1)坚持规范操作。认真制定推荐、考察工作方案,合理确定参加会议推荐的对象范围。全市组成10个推荐组先后到各区和市直各部门,组织民主推荐副厅级和正处(副局)级党政后备干部人选,共召开79场民主推荐会,3082人参加,发出推荐表3082份,收回3069份,回收率达99.6%。在综合分析、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市委书记办公会研究确定正处(副局)级后备干部初步考察人选后,按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征求人选所在单位意见,再次提交市委书记办公会研究确定435名后备干部考察人选,其中,副厅级后备干部考察人选154名,正处(副局)级后备干部考察人选281名。(2)坚持群众公认。考察组深入6个区、75个单位,共找2184人进行个别谈话,对432名市管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考察人选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以及发展潜力等进行全面考察,并经过集体审议,对考察对象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3)注重工作实绩。结合年终考核、民主评议、综合考察等结果,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形成凭德绩用干部的导向。
  【全市组工干部培训班】 9月15~16日在翔安区举办。参加培训的有各区委组织部正、副部长,市直各有关单位组织、人事处处长等共150人。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黄笑影在开学式上作动员讲话,并为学员们上了一堂题为《公道植于心,正派付诸行》的职业道德课。培训班还邀请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主任吴江教授作《人力资源开发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专题讲座,帮助学员进一步拓宽思路,提高组工干部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年内,厦门市有5857个党组织、105201名党员分两批参加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第一批教育活动于1~7月开展,参加对象包括市区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和人民团体机关,市区两级机关管理的部分企事业等93个部门或单位1776个党组织的24036名党员。
  第二批教育活动于7~12月开展,参加对象包括镇(街)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社区和“两新”组织、部分市直部门4081个党组织的81165名党员。其中,属于第三批教育对象的16047名农村党员,经省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并报中央教育办同意,纳入第二批同步进行。
  【厦门先进性教育的三大特点】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级党组织严格按照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实施方案》的要求,周密组织,精心安排,规范运作,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呈现出如下特点:
  1.开展特色主题实践活动。市区机关及事业单位普遍开展“转变作风树形象,服务于民当先锋”实践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各镇街机普遍以创建“亲民型、效能型、敬业型、服务型”机关为主题,开展扶贫助困;农村、城市街道社区党组织也纷纷开展了“征地拆迁走在前,促进发展当先进”、“党旗飘扬映社区,党员先锋暖人心”等活动,取得良好实效。第一批教育活动开展了以下基层、解民忧为主题的党员开门搞教育活动,通过开门搞教育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基层群众最“盼”、最“急”、最“难”的问题,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在党员的本职岗位和各项具体工作中,落实到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上。第二批教育活动开展了以送真情、惠百姓为主题的党员教育活动,不断深化、拓展全市党建工作品牌,如同安区以“破难题,解民忧”为主题,各国有企业以“我为企业改革发展献一计”为主题,卫生系统以“诚心诚意为患者服务,一言一行树医院形象”为主题等,为广大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掀起为基层解忧,为群众办实事的活动高潮。
  2.努力抓好载体创新。在先进性教育中,市委组织部在厦门电视台“党的生活”栏目里开辟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厦门”和“时代先锋”两个宣传版块,集中宣传报道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动态进展、典型经验及阶段性成果。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各基层党组织也注意从实际出发,创新载体,推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市人才服务中心直属党委建立“手机短信”群发系统,不定时地向流动党员发送先进性教育信息,并接收党员的反馈;厦门日报社发起的“新闻大篷车”活动,发动党员动起来、走出去,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在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市科技局党员志愿者开展“科普希望快车”活动,深入偏远山村和贫困地区小学,开展帮扶工作;广电集团组建的“广电艺术团”、创作了一批先进性教育的戏剧、快板、歌曲等文艺作品,深入农村、社区和军营开展宣传汇演;同安歌仔戏剧团把先进性教育的一些内容进行艺术创作、排练节目,搬上舞台,深入到田间地头表演、宣传;市委组织部电教办拍摄了《党的生活》先进性教育系列专题片等。这些新载体、新形式丰富了教育内容和形式,增强了教育的生动性、感染力和实际成效。
  3.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市委针对全市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行业党员的特点组织调研,分别起草包括创新农村党员作用平台、完善社区党建机制、关心帮扶困难党员、健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等在内的9个专项指导性意见。各基层单位也能根据各自特点,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
  【推广同安区“丙洲经验”】 同安西柯镇丙洲村有2100亩的虾池,是全村主要经济来源。由于虾池长期以来一直被少数人承包,没有给大多数村民带来收益,还造成80多万元承包款无法追回,村民们意见很大。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镇党委决定从原承包户中的党员教育入手,改变存在18年的虾池顺延承包制,号召党员带头参加公开招投标。最终虾池以1255.8万元的高标价成功发包,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约400万元,每位村民由此得到2200元的分红。3月3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题报道了“丙洲经验”,《人民日报》也以内参形式对此作了专题报道。市委教育办在总结“丙洲经验”的基础上,要求全市各区镇通过构筑党员“权利、责任和奉献”三个平台,探索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载体,各区根据市委的要求,推出多项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做法。
  【人才中心开发建设“网络党校”】 为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市人才中心直属党委自主开发建设了“网络党校”,在网络上建立学习平台,开设时政要闻、党务知识、党务指南、专题学习、支部生活、党员之友、党员论坛、在线课堂、下载中心等栏目,为广大党员提供方便快捷、直观感性的学习信息。此外该党委还开辟了“手机短信”群发系统,不定时地向流动党员发送先进性教育信息,并接收党员的反馈;开辟网上党费缴纳等专用功能,加强对1800多名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出台公务员转任工作规定】 年内,市委组织部制定出台《厦门市党政机关科级以下公务员转任工作规定》,明确了公务员跨地区转任的原则、条件、方法和程序,规定从外地调入公务员必须参加市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组织的考试,确保外地调入公务员的基本素质。严把本市公务员队伍“入口”关,有利于改善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
  【部署贯彻实施《公务员法》】 按照中央和福建省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的精神,市委组织部积极做好贯彻实施该法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是发出通知要求全市组织人事干部带头学习《公务员法》;二是组织市行政学院等有关部门人员参加全国、全省《公务员法》师资培训班、研讨班;三是组织全市机关工作人员参加全省统一的《公务员法》学习培训考试;四是在思明区开展公务员模拟登记,为下步工作积累经验;五是会同市人事局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各类津补贴的清理归并,11月底召开全市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建立镇机关干部驻镇工作制度】 市委组织部与市纪委、市委农办联合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镇机关干部驻镇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镇确保正常工作日晚上和“双休日”全天要有六分之一的镇机关干部驻镇,节假日期间还要有加强班,并规定利用驻镇时间加强学习、做好接访,尤其要安排好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宣传各项政策,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村级组织“无址办公”问题】 市委组织部与市委农办、市财政局研究出台《关于解决全市村级组织“无址办公”问题的通知》,明确21个村的村部建设经费由市区财政共同承担,其中市财政承担71万元,并要求各镇村于2006年上半年确保完工并投入使用。
  【面向基层开展党员电化教育】 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市委组织部电教办自行编发了《厦门党课一小时》音像教材,每月制作一期VCD(DVD)光盘(分农村和城市版),免费向全市基层党组织发放,为教育单位及时提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材等,平均每月发放量在1000片以上。针对第二批先进性教育单位绝大多数是农村、街道等基层党组织的特点,电教办精心选编制作了由12部理论、文献和人物专题片等汇编成《厦门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音像教材》合订本,复制2000多套,免费下发到第二批教育单位。同时,还制作了闽南语音像教材光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百题问答》,下发农村基层组织,受到农民党员的普遍欢迎。开展先进性教育以来,电教办共向全市发放了4万多片电教片,全市各基层单位共组织播放电教片3万多场次。年内,在中组部召开的全国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会议上,市委组织部作了题为《在服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续写党员电化教育的新篇章》的经验介绍。
  【电教专题片获精品奖】 在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市委组织部拍摄了《为了失地农民的今天和明天》专题片,反映集美区委破解征地拆迁难题,维护失地农民利益的经验和做法。该专题片在8月份举行的全国副省级城市党员电化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中荣获精品奖。
  (张雅玉)
  老干部工作
  【概况】 2005年全市老干部工作按照市委的部署,认真做好老干部“双先”表彰工作,办好老干部学习中共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读书班,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系列活动,坚持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关心爱护老干部,确保老干部“三个保障机制”有效运转,落实老干部各项待遇,充分发挥老干部在“三个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1.进一步落实好老干部政治待遇。市委常委会、书记办公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老干部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市委坚持每季度召开1次市级老领导座谈会,全年召开2次全市老干部通报会,市领导亲自向老干部通报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和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认真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年内,市老干部局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1期原市级老领导暑期读书班,2期地专级老干部读书班,1期离退休党支部书记读书班。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还通过举办读书班、报告会、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授课等形式组织老干部学习中共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年全市共举办了200多场报告会、学习讲座。
  2.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系列活动。(1)组织慰问抗战老战士。市老干局分别与老同志所在单位领导一起上门,共慰问272位参加抗战的老战士,每人发给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1枚和慰问金2000元。(2)《鹭江银潮》出版专刊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刊出系列纪念文章和报道。(3)组织全市老干部及工作人员参加由中国老年报社等单位联合举办 的知识竞赛活动,市委老干部局荣获参 赛组织奖。 (4)市老干局与市委组织 部、市老龄办、市离退联、市离退休干 部集邮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纪念抗日战 争胜利座谈会、图片展、邮票展、中老 年人歌咏会和“庆团圆、话抗战”等活 动;组织老同志观看纪念抗战胜利60 周年的纪录片和故事片。(5)市委老干 局与市关工委、市文明办等8家单位联 合在五通口“万人坑”举行以“勿忘历 史,振兴中华”为主题的纪念大会。
  3.加强老干部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1)充分发挥《鹭江银潮》和《厦门老年报》的作用,全年《鹭江银潮》刊登老同志稿件264篇,刊登各级领导和老干部工作人员稿件140篇,并及时向《中国老年报》、《福建老年报》、《厦门日报》、省老干局报送信息、稿件61篇(次),积极宣传老干部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贡献和如何做好老干部工作。年内,市委老干部局被省局评为老干部宣传工作先进单位,4位同志受到表彰。(2)召开全市老干部“双先”表彰暨老干部工作会议,会上表彰58名先进个人,17个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3)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为党增辉,美在夕阳”老干部先进事迹报告会;制作题为《为霞尚满天》的VCD片,编印“双先”事迹小册子,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种形式宣传老干部的先进事迹。(4)认真推广先进党支部建设经验,巩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共建工作,至年末,有共建单位20多个。
  4.确保老干部“三个保障机制”有效运转。年内,市委老干部局深入各有关单位,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广泛听取老干部意见和建议。市委组织部、市老干局还联合组成检查组,对同安区等9个单位进行老干部工作领导责任制大检查。在各级财政、劳动、人事、社保等单位的共同协调支持下,老干部“两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运转良好。全年市财政为离休干部提供社保支持资金1942万元,医疗保障资金2600多万元,帮助困难企业支付离休干部各项补贴425万元;完成全市企业单位离休干部住房货币化补贴工作,有305名离休干部的货币化住房补贴得落实,共发放补贴465万;解决“5.12”退休干部和副厅以上退休干部的交通费、防暑降温费等待遇和离休干部使用保健卡的新增医疗保险目录费用直接在定点医疗机构刷卡结算的问题。
  5.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1)开展医疗保健服务。邀请全国著名保健专家洪昭光、齐伯力教授来厦为老同志讲授保健知识;举办“中医养身与健康长寿”、“老年心理卫生保健”等7场保健讲座。(2)根据市干部保健办的安排,分批组织1021名保健对象到鼓浪屿干部疗养院疗养。(3)继续为老干部争取社会优待项目。与市气象局联合发文为老干部提供免费和部分优惠参观气象馆、天文馆、海上明珠等景点。(4)坚持重大节日和老干部住院走访慰问制度。春节、敬老节、中秋节期间,全市各有关单位都以各种形式走访慰问老干部。全年市委、市政府共向离休干部及遗属发放慰问金101.6万元,老干部困难补助款15万元。市老干局还同有关单位一同赴省外慰问在易地安置的老干部及其遗属,发放慰问金18万元。(5)努力建设好各级老干部活动中心。至年末,全市有区级以上老干部活动中心5个,各部、委、办、局以及乡镇都设有老干部活动场所,各活动场所均设有电视、棋牌、麻将桌、乒乓球桌,康乐球,健身器材,阅览室,阅文室等设备。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年内还投入6万多元更新部分健身器材,并认真做好各场所整洁及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老干部能正常活动。
  【完成20多年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年内,市老干局组织人员将该单位自1981年成立以来,库存积累和分散在各处室的老干部档案和文件材料收集整理、编排装订、立卷归档,共整理文件(1979~2004年)411卷。这些档案材料清楚记载老干部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功绩,加以整理归档方便了老干部工作人员查阅历史资料。
  【市老年大学建校2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 12月24日,市委、市政府在厦门人民会堂召开老年大学建校20周年庆祝大会。原省政协主席、省老年大学校长游德馨和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大会,市老年大学校长陈昆源作工作报告,他回顾老年大学从初创时一无校舍、二无资金、三无经验、学员仅有150名,发展至今已有5000余名学员,有独立的校舍,有稳定的办学经费,有较先进的教学设备,形成一些特色教学科目并且积累丰富的办学经验。会上表彰5个老年教育先进集体和51位先进个人。在庆典期间,老年大学师生还开展献中医验方活动,并将搜集到的230多条验方整理编成《验方集》;此外还印制《鹭江唱晚》诗集,出版《城市之光》摄影集,举办老人千人体育会操活动。(陈文英)
  宣传工作
  【概况】 2005年,全市宣传系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1.理论学习与宣传。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抓好各级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市委宣传部多次举办全市领导干部报告会,先后邀请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国台办主任助理张铭清、厦大台研院刘国深等领导、专家,就学习《反分裂国家法》、发展循环经济、海峡两岸形势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题学习辅导。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深入到机关、街道、企业、农村、学校、军营开展百场宣讲。编发《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讲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推动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等学习辅导材料3万多册。做好福建省“百场社会科学报告会”在厦门5场报告会的组织协调工作。围绕中心任务举办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秘书、大型企业理论骨干等人员培训班。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宣传,促进了理论成果的转化和理论成果在社会各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2.新闻宣传。年内,市委宣传部先后召开全市新闻工作破解“四难”和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召集中央、省、境外驻厦和市属主要新闻单位负责人与市领导座谈、深入探讨破解“正面报道难、树立典型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等问题。提出《关于贯彻落实市委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要求的意见》,建立健全了主要新闻媒体领导列席市委常委会制度、新闻媒体每季度新闻例会和新闻通气会制度、重大事件和敏感问题的请示报告制度、新闻阅评制度和社会监督员制度等,形成指令性报道、宣传注意事项、受众咨询投诉处置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新闻舆论宏观管理。市委宣传部还建立健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处置机制,做到快速反应,严格把握好报道的口径和舆论导向,在有关改革的敏感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上,发挥舆论导向的积极作用。为维护社会稳定,及时有效地协调处置了多起涉及食品、交通、生产、消防等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问题。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会议、重大活动,组织各新闻单位提前介入,精心策划,分步实施,充分发挥“喉舌”作用。
  3.精神文明创建。围绕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组织市属各媒体开辟“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厦门”等专栏,集中宣传报道创建工作情况;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编发《市民文明手册》等宣传图册81万册;在重要街道、重点场所设立公益广告12000多平方米。在厦门市被评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后,组织各媒体继续就如何巩固扩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进行宣传跟踪报道,认真听取各界意见,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做好先进单位、典型的宣传,及时刊发领导重要指示,及时指出存在问题,充分发挥了舆论的正确引导和监督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创建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
  4.思想政治工作。宣传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抓好基层的宣传教育,及时组织巡回宣讲团就普法、禁毒、防灾、计划生育、破除迷信、打击六合彩等工作进行宣讲,并围绕重点问题抓好基层思想调研。如针对征地拆迁难问题,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关于征地拆迁过程中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摸清征地拆迁中失地农民的思想状况,提出针对性对策,为进一步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奠定思想基础。同时还注重运用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市民,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先后策划和宣传了盛运昌、李永裕、黄启龙等先进典型,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来引导教育市民,收到良好效果。
  5.文化事业和产业。(1)成立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初拟《厦门市“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2)积极探索文化事业改革和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培育广播电视产业市场主体,扶持民营影视传媒产业发展;启动《厦门商报》整体改革;推动娱乐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支持创作音乐舞蹈剧《榴莲飘香》,并推向市场;积极谋划推动网游动漫业的发展;重点推进全市印刷业和商品油画业的发展。(3)推出一批文化精品。歌仔戏《邵江海》获第九届中国戏剧节最高奖——“优秀剧目奖”;市金莲升高甲戏剧团青年演员吴晶晶获全国第二十一届戏曲“梅花奖”;认真做好歌剧《阿美姑娘》、南音乐舞《长恨歌》申报2005~2006年国家舞台精品工程的工作;组织参加福建省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有12个节目获奖,其中4个获金奖。(4)加快城乡文化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厦门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小白鹭民间舞团团部翻建工程和郑成功纪念馆改造等,书法、音乐、摄影广场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积极推进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作,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由27.4%提高到52%。继续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对其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给予适当经费补助,推动了各基地活动的顺利开展。
  6.对台宣传。全年以重大经贸、文体活动为契机,加强与台湾新闻界的交流,借助台湾媒体开展入岛宣传。精心办好厦门卫视和闽南之声广播,加强广播电视对台入岛宣传,积极与台湾广播电视媒体开展互换节目、联合拍摄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承担发射的全部15套节目、20个频率或频道及厦门卫视均能有效覆盖金门及台湾海峡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积极做好《厦门晚报》进入厦金航线的工作,不断探索报刊入岛宣传的新途径。成功举办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首次实现台版图书在大陆展会直接销售。精心组织好台湾农产品进口祖国大陆以及对台农业合作、对台文体、对台旅游的宣传报道工作;组织好连战、宋楚瑜、郁慕明大陆行,以及厦门市与台中市国共两党基层党际交流的报道,引起境内外媒体特别是台湾媒体、以及互联网高度关注。据统计,仅境内外媒体和网站报道或转载厦门与台中国共两党基层党际交流消息就达1300多条。
  7.舆情信息。市委宣传部加强对舆情信息的收集、调研、分析和报送,全面收集舆情民意,深入研析成因对策,及时分类专题报送,并加强重要舆情跟踪,全年编辑出刊《厦门宣传》26期,《社会思想动态》21期,《信息专报》约500条,《调研与对策》13期,《厦门市对台宣传信息专报》6期,有49篇被中宣部采用,50篇被省委宣传部采用,19篇被各级领导批示并送相关部门落实。其中《以爱心超市为平台,推动和谐社会建构》、《厦门日报新闻大篷车与活动经验》、《海峡卫视入岛宣传稳步推进》等文章被中宣部相关刊物刊用,连宋访问大陆的反映等信息获得中宣部的表扬。
  【完成重大课题调研】 年内,市委宣传部围绕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决策部署,围绕思想文化领域战略性问题以及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调研,先后完成中宣部课题《舆情信息工作的保障与激励机制研究》和《关于干群对全国十六大以来宣传工作评价》的(国家级)课题调研报告;完成《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八大”精神》、《建国以来学习宣传雷锋精神》等3个地方党史专题的调研;完成《厦门市思想道德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厦门》、《厦门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境外非政府文化组织在厦门活动情况》、《加强宣传和文化工作,为构建和谐厦门提供舆论支持和精神保证》、《建立厦门诚信体系和机制》等重大课题的调研工作。
  【举办系列大型文体活动】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全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全国合唱展演、全市群众歌咏活动、纪念抗战胜利大型图片展等。在投洽会、台交会、国际马拉松赛、第十七届城市运动会等重大活动期间也举办全市性配套文化活动。此外,年内还举办第四届全国正书书法大展、建国56周年“祝福祖国”交响音乐会、以“享受读书乐趣,创造美好人生”为主题的“2005年书香鹭岛活动月”等丰富多彩的大型文体活动。
  【继续开展“温馨厦门”广场文化活动】 全年共组织市重点广场活动230多场,区重点广场活动400多场,基层广场活动近千场;组织6个区(6场)社区文艺队进电视台演播厅演出活动。“温馨厦门”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广大市民及中外游客的一致好评,同时得到中宣部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市文化管理部门积极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不断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坚决封堵和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和淫秽色情出版物,严厉打击出版物市场各类侵权盗版行为,清理整治文化娱乐场所和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全年全市共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60.2万册(盘),破获各类非法出版案件157起,抓捕犯罪嫌疑人155人,维护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促进了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开展闽南文化对台交流】 年内,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单位组织市歌仔戏剧团、市金莲升高甲戏剧团、吕塘戏校先后赴金门演出,参加台湾民间音乐采风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邀请台湾、金门等南音社团来厦参加海峡两岸南音展演暨民间艺术节的交流演出。组织海峡两岸书法笔会、海峡两岸大学生歌手邀请赛、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手大赛、海峡两岸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筛选了一批对台影响较大、文物保存较好的文物古迹作为涉台文物保护单位,充分发挥涉台文物古迹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作用。
  【积极开展对外宣传】 年内,各新闻单位加强与境内外媒体的合作,精心组织好重大经贸、文体活动的对外宣传工作。先后在香港《文汇报》、《大公报》、《香港商报》、澳大利亚《澳华时报》、美国《国际日报》等境外媒体开辟“厦门专版”22个,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此外,以年内举办的国际马拉松赛、台交会、投洽会以及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主题活动为契机,组织好对外宣传,取得一定成效。据统计,全年海外媒体报道厦门的有关消息达660多条(篇),中央各媒体报道厦门的有关消息达1330多条(篇),境内外网站刊载有关厦门的消息2万多条(篇)。
  市委宣传部还积极抓好对外宣传品的“精品”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外宣品的编辑、制作水平,拓宽外宣品输出渠道,逐步建立和健全外宣品输出机制,加强外宣品陈列点建设。全年通过各类对外宣传渠道,输送《中国·厦门》画册及DVD、《今日厦门》和《厦门风景名胜》宣传折页等宣传品5万多件,扩大了厦门的影响。
  【驻厦新闻媒体全方位宣传厦门】 2005年,中央、省驻厦新闻媒体积极关注厦门的改革、发展和开放态势,重视报道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大成就。同时还借助投洽会、台交会、国际马拉松赛、全国审计工作会、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年会、国际海洋城市论坛、国共两党首开基层交流等重大会议、重大活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高密集、大篇幅地宣传厦门。全年中央、省驻厦主要新闻单位共发稿(含内参)4785篇(条),新闻图片104幅。其中,《人民日报》厦门记者站4~12月发稿99篇(《人民日报》72篇,内参14篇,海外版5篇,《厦门日报》转载8篇);新华社厦门支社全年发通稿1166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台厦门记者站在中央电台、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国广播网播发各类新闻稿件422篇(广播稿182篇,网络稿160篇,国际台稿80篇);《光明日报》厦门记者站全年发稿121篇;《经济日报》厦门记者站全年刊发稿件189篇;中新社厦门支社全年发稿500篇,新闻图片104幅;《福建日报》厦门记者站全年发稿1285篇;福建广电集团厦门记者站全年发稿1003篇。全年香港媒体共刊发报道厦门情况的稿件近2000篇。其中,香港《大公报》409篇,香港《文汇报》1032篇,《香港商报》400多篇。(张加民)
  统战工作
  【概况】 2005年,市委统战部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简称中央5号文件)为重点,发挥优势、服务大局,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1.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央5号文件精神,促进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1)市委统战部及时向市委提出学习贯彻的建议,首次举办有党内外人士共同参加的以多党合作为主题的研修班,并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学习贯彻中央5号文件的专题宣传报道。(2)研究制定《厦门市聘请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人员工作暂行办法》,与市府办联合开展对口联系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第三次大检查。(3)协助部分民主党派市委做好届中调整工作,共完成1个党派主委、6个党派副主委的届中调整。支持民主党派开展领导班子和市委常委、委员后备干部人选的民主推荐工作。认真细致地做好市工商联领导班子调整工作,推选产生市工商联新任会长,增补副会长。召开各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增强各民主党派对做好组织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首次公开招考党派市委机关处级干部3名,解决党派机关中层干部紧缺问题。(4)进一步建立健全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加强党外干部培养工作,把每年举办两期党外干部培训班纳入市社会主义学院的培训计划。前年在市社会主义学院共举办5个班次的统战理论知识培训班,特别是举办首届党派新成员暑期培训班,改变了以往由各党派分别办班的做法,由市委统战部牵头集中办班,整合教学资源,提高了办班质量。
  2.组织各党派、有关团体为厦门发展献计出力。(1)发动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参与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组织“人人出份力,共创文明城”为主题的大型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召开“特约四员”、行风评议代表座谈会,针对创建工作的难点问题组织各党派领导联合视察。组织党派领导、党外专家学者深入厦门软件园、火炬(翔安)产业区和同安工业集中区等全市重点工业园区调研考察。组织各民主党派围绕厦门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撰写了一批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课题调研文章。组织开展“2002~2004年各党派、有关团体优秀调研成果评选”活动,对40篇获奖论文进行表彰,并汇集成书。(2)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与市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经济发展局和市工商联(总商会)联合举办宣传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精神专题报告会,有1000多名民营经济界人士到会。以市海外联谊会名义,邀请30余名民营企业家和海外商界人士参加市计委召开的厦门市项目与资金对接会。(3)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统战系统共邀请接待了20多个海外团组、300多人来厦参加投洽会。各区委统战部以商会为平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
  3.认真做好海外联谊工作。(1)充分发挥海联会组织的作用,积极扩大联谊面,增进厦门与港澳台海外各方面的交流。全年邀请接待了台湾农渔民和南部乡里长、香港专业界人士和青年学生等十几个团组,近500人次。成功召开海联会三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并组织部分海外理事赴西部考察投资环境。协助组织厦门市庆贺团出席香港厦门联谊总会第七届理监事会就职典礼,并做好在港召开厦门市与旅港闽籍社团座谈会的组织筹备工作。协助办好第六届世界同安联谊大会。(2)参与组织协调陈嘉庚纪念馆、华侨博物院展馆和厦台史料馆建设,使厦台史料馆、华侨博物院新展如期开馆,并成功举办“秦始皇兵马俑文物展”。加大对集友银行股权、股息管理相关工作的力度。(3)注重加强两岸青少年的交流交往。与市教育局配合,协助邀请台湾台北市中正国小参访团来厦交流;举办“厦金情深”两岸金门籍青少年夏令营;举办第三届小学台商子女、台胞子女作文竞赛;协助安排全国台联组织的台胞青年夏令营在厦活动等。 4.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1)组织开展《宗教事务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注重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与市财政局联合举办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财会人员培训班。(2)继续推进治理乱滥建工作。年内,依法处理7处乱滥建场所,其中拆除3处,制止2处,改作他用2处。批准成立道教协会,引导宗教界开展“宗教与构建和谐社会”主题研讨活动,协助基督教会举办第五次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举办金厦两地祈福法会等。(3)认真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年内成立民族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全市民族工作。开展全市高山族人口的入户调查,提出具体帮扶意见。全面贯彻落实民族政策,积极为少数民族办实事,全年共审批办理60人恢复少数民族身份,为243名少数民族考生办理民族身份证明。认真做好中组部、统战部和国家民委安排来厦挂职锻炼的甘肃省8名干部的联系工作。落实承办新疆内地高中班工作。加强清真食品管理。
  5.加强统战部门自身建设。年内,继续组织好统一战线系统“团结杯”体育竞赛活动和机关文明单位建设;建成并正式开通厦门统一战线网站;调研信息工作位于全省前列;市委统战部荣获2003~2005年度全省统战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献爱心】 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后,市委统战部号召统战系统干部、职工和统一战线各界人士为灾区奉献一份爱心。短短几天,统战部机关、市各民主党派、市工商联(总商会)及所属各团体共有277人捐款63098元。市侨办、市侨联还与灾区地区领事馆和华侨华人社团联系,关注侨胞受灾情况,并为其捐款3.5万元。集美区海联会、区侨联致电慰问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地乡亲,表达对受灾国家人民的同情和关切。市佛教协会向各佛教寺院的佛教徒发出倡议,为灾区难民献爱心,一些法师还应印尼佛教界的邀请,赴印尼灾区慰问幸存者,举行新年祈福法会,全市宗教界人士共向灾区捐款66.8万元。
  【全市统战工作会议】 2月18日上午在厦门宾馆明宵厅召开。来自各区分管领导、统战部部长,市直部委办局党委(党组)分管领导等140多人出席会议。会上,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欧阳建传达全国、全省统战部长会议精神,总结了2004年工作,对2005年统战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市委副书记吴凤章到会并讲话,他在肯定过去一年工作的基础上,就如何做好2005年全市统战工作时强调,统战工作要强化“四个服务”即:要为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人人出份力,共创文明城”大型主题活动】 由市委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市委和团体共同主办,旨在为厦门市争创首批全国文明城市造势出力,活动分主会场和分会场,主会场设在SM商业城。4月2日,来自全市各民主党派、团体会员在主会场表演自编、自导的文艺节目,19位专家为市民提供食品卫生、健康、婚育、心理、教育、法律、环保、交通、医疗等方面的咨询,从中还穿插100道关于创建文明城市应知应会有奖问答,同时还向市民分发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品。其他12个分会场由各民主党派市委、团体组织,同时开展主题宣传、咨询和服务活动。
  【《华侨华人》展览获奖】 5月,华侨博物院新推出的《华侨华人》展览,在沈阳第六届(2003~200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中获“最佳新技术、新材料运用奖”。《华侨华人》展览由“走出国门”、“侨民公民”和“辉耀历史”三大部分组成,展出了近年来华侨博物院从海外征集到的大量侨史文物,在学术上凝聚了国内外学术界对华侨华人研究的最新成果,突出了华侨华人对当地的贡献。该展览布展筹备历时两年,其创新的制作获得了全国文物专家的肯定。
  【华侨博物院自然馆正式对外开放】 五一期间,正式对外开放的华侨博物院自然馆,以展示动物多样性、宣传科学知识和提高人们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意识为设计指导思想,采用主题单元的陈列方式,设计逼真的动物生态景观,运用虚拟技术、多媒体电脑,并配以现代声光电技术,吸引了大量观众。
  【统战部机关办公楼迁址】 年内,位于白鹭洲路16号的市委统战部机关、8个民主党派市委会和市侨联、台联、金联机关的新办公楼建成,5月中下旬陆续迁入新址办公。为改善统战系统各单位的办公条件,市财政还拨出270多万元专款为各单位添置了新的办公设施。
  【学习中共中央5号文件专题研修班】 7月14~15日举办。参加研修班的有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总商会)和无党派人士以及市府办,市政协办和对口联系部门的领导等近百人。会上,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欧阳建作了学习辅导报告,民主党派领导、无党派人士和市委组织部等6位代表作了大会发言。会议期间,党内外人士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共商贯彻落实举措,加深了对文件中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对口联系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从1992年开始,厦门市在全省率先建立政府机关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对口联系制度,至年末,全市共有14个政府部门与各党派、工商联建立了对口联系。13年来,在双方共同推动下,对口联系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并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一是确定对口联系分管领导、责任处室及联系人;二是双方各自把对口联系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有细化分工、有明确责任、有跟踪督促;三是加强互访,推进工作;四是对口联系双方分别协商制定加强联系的工作意见或签订协议;五是制定加强联系、推动工作的工作例会或联席会制度等;六是双方注重整合资源,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海外联谊会三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 于9月8日召开,共有100多人到会(其中海外理事60人)。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海联会会长欧阳建作理事会工作情况通报。会上增聘海联会名誉会长1人、增补副会长1人、常务理事4人、理事19人,并新成立了海外联谊会青年委员会。该会的会员主要由市海外联谊会成员中的港澳青年为骨干,设有委员31人,海联会副会长庄泽锴担任首届青年委员会主任。会上还邀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康涛作厦门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介绍。会后市委统战部组织部分海外理事赴新疆、青海等地考察西部投资环境。
  【做好投洽会客商邀请接待工作】 “九八”期间,市统战系统3个联络小组共邀请和接待了来自美国、法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国家以及港澳地区的22个海外团组、304名客商。其中,市委统战部联络小组共邀请接待7个团组、160名客商,市总商会接待8个团组、102名客商,市侨联接待7个团组、42名客商。
  【“海联-团结杯”系列体育比赛】 由市委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市委、有关团体联合主办的2005年厦门市统一战线“海联-团结杯”系列体育比赛,历时两个月,共设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男、女团体赛)、象棋、围棋、桥牌、扑克80分等8个项目的比赛,有近300人次参加比赛。市工商联(总商会)代表队获篮球、象棋、围棋、桥牌、乒乓球男子团体赛冠军,市侨联代表队获羽毛球赛冠军,致公党市委代表队获乒乓球女子团体赛冠军,华侨博物院获扑克80分赛冠军。9月27日,在市体育中心篮排球馆举行了闭幕式。
  【台湾公会会所旧址开辟为厦台史料馆】 厦台史料馆位于新华路40号原厦门台湾公会会所的旧址。厦门台湾公会成立于1906年,是由当年居住在厦门的台胞发起组织的一个群众团体,其会所旧址是祖国大陆仅存的两座原台湾同乡会馆之一。2003年,为进一步做好对台工作,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该会所旧址调整作为厦台史料馆,用于研究和展示厦门与台湾民间交往的历史演变。两年来,在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该楼进行修缮,保护了该楼的历史风貌。10月25日下午,厦台史料馆举行隆重的开馆仪式。 (参见本书群众团体栏目“市台联”相关条目)
  【香港厦门联谊总会慈善团访京】 11月7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在北京会见了赴京参加“大地之爱,母亲水窖”活动的香港厦门联谊总会慈善访京团。在听取访京团团长、全国侨联常委、市工商联(总商会)会长、香港厦门联谊总会理事长陈成秀的汇报后,陈喜庆高度肯定了香港厦门联谊总会自1993年成立以来在团结乡亲、促进香港平稳过渡、维护香港繁荣稳定、支持家乡建设等方面所做出的积极贡献,称赞香港厦门联谊总会发展快、贡献大,是一个爱国、爱港、爱乡、慈善的社团。他希望该会继续加强与统战部门的联系,共同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发展、建设和谐香港、促进祖国统一作出新的贡献。次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牟本理会见了访京团全体成员,并向全体成员介绍国家民族事务的总体情况,对香港厦门联谊总会多年来对少数民族地区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支持表示感谢。
  年内,香港厦门联谊总会还为西部地区修建母亲水窖共捐赠人民币248万元。
  【优秀调研成果评选】 为全面反映全市各民主党派、有关团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调研、参政议政的成果,市委统战部组织开展“2002~2004年各民主党派、有关团体优秀调研成果评选”活动,共评出获奖调研文章40篇,其中一等奖4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12篇、优秀奖16篇,并将获奖文章汇集成书。
  【“厦门统一战线”网站开通】 经过精心筹划,“厦门统一战线”网站(域名为:http://www.xmtz.cn)于12月29日正式开通。网站共分多党合作、港澳台海外、民族宗教、非公经济、党外干部、党外知识分子、党外人士风采、政策法规等14个栏目和“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社区统战工作等7个专题,并开设了建言献策专栏,为全市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反映社情民意提供了平台。
  【市留学生联谊会换届】 9月4日,市留学生联谊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了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修订章程,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市人大副主任苏文金当选为新一任会长,市领导张昌平、陈修茂等被聘为名誉会长。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陈修茂在会上致辞,他充分肯定了市留学生联谊会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希望留学生联谊会要坚持履行职责,密切联系留学归国人员,加强与海外留学生和留学团体的联络,拓宽他们同祖国的联系渠道,为厦门“科教兴市”的“人才高地”做出贡献。
  【市民主党派机关首次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市委统战部经与市有关民主党派协商,并报市委组织部批准,于8月5日在厦门人才网发布信息,公开选拔3名民主党派市委机关副处级领导干部,共有22人报名。经过笔试、面试、体检、组织考察等程序,录用3人为民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农工党市委办副主任、致公党市委宣传调研处副处长。
  (翁荣标)
  纪检监察工作
  【概况】 2005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共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227件228人, (其中新立案件213件214人,大案78件79人,涉及处级干部案件25件25人。)自办案件174件175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51件52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88人,其中给予撤职以上重处分92人。通过办案,挽回经济损失1693.14万元。全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1.党风廉政建设。开展禁止送收“红包”工作、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等从业情况登记、拖欠公款清查、领导干部持有因私护照情况的登记清理工作,制定了国企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开展落实领导干部监督制约的三项制度,继续抓好述职述廉试点,全年共有1019位领导干部进行述职述廉,其中地厅级39人,县处级845人,乡科级135人。
  2.开展纠风工作。市纪检监察局参与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活动的监督,对医疗药品市场秩序的管理和监督。全年监督检查医疗机构805家,取缔无证行医200家,立案8家,没收非法所得9.3万元,处罚6.3万元。在全市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中继续开展制止收受“红包”、回扣活动,全年市属医疗卫生单位共有70人次上缴礼金、“红包”、回扣、有价证券74925元,礼品13件(折合人民币2393元),82人次拒收“红包”、回扣50961元、礼品8件。参与治理教育乱收费和党政机关及其所属单位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工作。参与涉农专项收费检查,监督执行缓收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民的税费尾欠的政策,对全市农民税费尾欠1118.66万元进行核实、登记、归类和造册。根据《厦门市2005年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意见》,配合有关单位开展对企业乱评比(达标)、乱排序、乱收费情况调查,开展减轻企业负担工作的监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行风评议工作,评选出15个先进单位(集体)、40个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和服务窗口以及99名先进工作者,在全市纠风和效能建设工作会议上予以表彰。
  3.开展执法检查和效能建设。重点开展纠正损害群众利益及社会关注的热点开展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开展拖欠工程款、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专项督查,全年共查处拖欠工资案件2637起(件),有33863位农民工拿回被拖欠的工资4765万元。对全市经济适用房、落实侨房政策专用房源配售工作,以及建设工程招投标、重点项目和违法建设、违规审批的项目开展执法监察;对土地市场、征地拆迁和国有与集体资产产权交易进行监督检查;参与了各类招生、招干、职称、资格的考务监督;参与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与事故的调查处理。
  【禁止送收“红包”工作】 元旦、春节期间,市纪委向全市副局以上领导干部发出廉政贺卡,并在《厦门日报》刊登《致领导干部家属的公开信》,同时开展明察暗访。据统计,“两节”期间全市共上交礼金2.99万元、礼品30件折合人民币2.67万元,34人次拒收礼金1.1万元、礼品20件。
  【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等从业情况登记】 根据市纪委五次全会的部署和近年来干部变动情况,年内,市纪委对全市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从业情况进行登记,并载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全市共有156名厅级、463名副局级领导干部参加填报。经过甄别,未发现有违反从业规定的情况。
  【清理党政领导干部拖欠公款】 根据财政部、监察部《关于清理党政领导干部拖欠公款清缴工作的通知》,经过清查,全年共有19人拖欠公款61.76万元,至年末已全部归还。此外,市纪委还对2004年清理后新发生的欠款情况进行了清理,查出2人欠款1.75万元,已归还0.2万元;清理党政机关违规为个人购买商业保险,涉及1678人,保费207.4万元,应清退201.27万元,已清退181.49万元。
  【对国企领导人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等问题进行清理】 根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市监察部门对全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及投资入股问题进行重点清理,查出市属国有企业有68人分别在22个企业中违规投资入股,投资额达589.5841万元。在此清理活动前已有38人进行了自查自纠,撤资192.2937万元,此次清理中又有32人从9家企业中撤资347.2104万元。至年末,累计有66人从21家企业中退股,撤出资金539.5041万元。
  【落实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为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市纪委会同市委组织部下发文件重申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的有关规定,并在全市领导干部中进行一次集中报告,共有副局以上领导干部647名,市管企业领导干部115名上报个人重大事项登记表,并将此表归入个人廉政档案。
  【继续落实领导干部监督制约三项制度】 一是继续落实领导干部任前廉政勤政谈话教育制度。全年,全市各级纪委对157名(处级70人、科级87人)新任领导干部进行了任前廉政勤政谈话教育。二是开展市纪委负责人同各区和市直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制度。全年,全市各级纪委对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273人,其中,处级135人、乡科级138人。三是进一步完善廉政谈话制度,对领导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早打招呼,及时批评、提醒,防微杜渐。全年,全市对19名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谈话,其中县处级18人、科级1人。
  【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活动的监督】 年内,市监察局对医疗机构第二十期药品和第五期医用材料集中招标采购活动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监督签订药品、医用材料集中招标采购合同1300多份,采购金额共计4.85亿元人民币。同时加强标后监管,取消了2家违规企业的中标资格,对2个有争议的品种进行核查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加大中标药品质量监督,药品抽检发现6批次中标药品不合格,查处了6起违法行为,罚没款24.9万。
  【整顿药品市场秩序】 市监察局协同有关部门开展了13个专项整治工作,主要有“两节”药品专项检查、中药材市场和中药饮片经营秩序专项整治、广告药品专项整治、各类药械展示活动的专项整治以及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的检查等。共出动执法人员1365人次,检查涉药单位784家,监督抽验药品1002件,纠正违规行为146起,查处违法行为126起,没收药品货值12.6万元,罚没款158.8万元。其中,对广告药品进行了重点整治,监督抽验违规广告药品71批次,依法查处了15起假劣药品广告案件,罚没款91.7万元。
  【治理教育乱收费】 市监察局联合市教育局开展2005年春季、秋季收费检查,对各区及市属学校教育收费项目、教育收费公示和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清退违规收费共计130585元,对违规收费较严重的两所学校进行了通报批评。5月起,对全市7所一级达标校进行专项收费管理情况财务审计,清理违规金额100多万元。
  【涉农专项收费督查】 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市监察局配合市物价局对全市73家单位进行涉农专项收费检查,查处违规收费36.22万元,清退18.10万元,没收18.12万元;受理农民群众的投诉,清退扣留征地青苗补偿费110万元。
  【开展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的专项治理】 7月,市监察局、市人事局联合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开展治理党政机关及其所属单位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的专项整顿工作。会后向有关单位发放治理整顿通知书和“培训办班项目清理登记表”,并对回收的130多份表格进行99个项目的汇总,提出整改意见。
  【整治虚假违法广告】 8月,市监察局联合市工商局、药监局开展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重点查处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的广告和在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广告中使用消费者、患者、专家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及药品广告夸大功能、保证疗效,医疗广告夸大功能,保证治愈等虚假违法广告行为。截至年末,对新闻媒体违法广告共立案查处22起,罚没款18.15万元。通过整治,媒体广告违法率由1月份的17.77%下降至10月份的6.61%。
  【清理整顿统一着装】 年内,市监察局会同财政局对统一着装进行清理整顿,收回的违规制式服装1652套已全部交由市公物处理中心处理,标志1174套已全部销毁,清理整顿工作通过了省财政厅、省纠风办组织的考评验收。
  【“行风热线”专题节目获奖】 由市纠风办、厦门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行风热线”专题节目,3月在中纪委组织的全国省级反腐倡廉优秀栏目评选活动中荣获广播类栏目一等奖。该专题节目1~11月共制作了20多期,先后有20多个部门的领导到电台直播间接受群众咨询,解答有关问题。
  【纠正企业违法排污问题的专项执法监察】 全年共检查企业2762家,查处违法排污企业232家,对企业污染物不稳定达标排放、畜禽污染整治缓慢、污水管网建设滞后以及辖区空气污染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负有责任的11家单位发出《监察建议书》。
  【市级采购代理公司的年度监督考核】 年初,市监察局会同市采购办开展市级采购代理公司的年度监督考核,抽查了96个采购项目,抽查面为25%以上,检查内容包括采购预算执行情况、采购方式和程序执行情况、质疑处理等10个方面。
  【开展违法建设、违规审批执法监察】 8月,市监察局协调市规划局、市土房局、思明区监察局,对思明区莲前街道东坪山违法建设、违规审批问题开展立项调查,并对相关责任人以党政纪处理2人,行政告诫2人,责令检查3人。
  【对经济适用房源配售工作的执法监察】 年内,市监察局配合有关部门,对2004年度全市经济适用房、落实侨房政策专用房源配售工作进行监察。着重对1058户经济适用房申请配售对象、条件、分值设置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督促配售过程公开运作,接受市民监督;同时受理、处理群众投诉30件次,通过调查核实,对不符合申购条件54户取消其申购资格。
  【各类招生、招干、职称考务的监督】 年内,市监察局参与对初招电脑派位的全程监督;参与中招第一、二、三批录取切线工作;参与对2005年春季党群机关工作人员、公务员招考,2005年营以下军队干部转业进机关与事业单位的考试,市区两级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招考的笔试、面试、体检、复检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此外还派出37人次参加一级建造师、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会计职称、外销员、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以及成人自考等考试的监察与考场巡视。
  【对镇级政府依法行政的执法监察】 年内,市纪委首次对镇级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履行职责情况开展执法监察。牵头组织市、区有关单位,和市政府特邀监察员,对集美区灌口镇政府机关2003~2004年度在社会事务、计生、村建、征地拆迁、行政执法、镇(村)务公开、信访、财务管理等方面依法履行职能、依法行政的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此举对全市镇级政府机关提高法制意识、促进依法行政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开展“两个纲要”知识竞答】 7~8月,按照中纪委、省纪委的要求,市纪委组织全市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腐倡廉理论学习纲要》(简称“两个纲要”)的知识竞答活动。全市共有22635名党员干部参加,其中正处(副局)级以上干部参与率达99.39%,答题优秀率达100%。
  【征集反腐倡廉歌曲作品】 7月初,市纪委、市委宣传部等有关单位联合在《厦门日报》、厦门政府网、厦门廉政勤政网向社会发布通告,公开征集反腐倡廉歌曲作品,8月底共征集到78首歌曲,其中新创作歌曲50首。
  【廉洁教育进校园】 年内,市纪委与市教育局等有关单位联合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采取“先行试点、局部推广、全面普及”的工作思路,确定厦门理工学院、同安一中、电子职专、厦门十一中、槟榔小学等15所大、中、小学为试点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启蒙,使学生从小树立“敬廉崇洁”的意识,为今后一生廉洁打好思想基础。
  【开展廉政公益广告宣传活动】 年初,厦门电视台在厦视一、二套黄金时段播放了电视公益广告“触动篇”和“作茧自缚”,最多时每天播放达6次,对营造社会廉政氛围,提高领导干部做好廉洁自律,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市纪委还将征集的公益广告汇集、印制1000册下发各级纪检监察机构,以扩大社会教育和影响面。(王星旦)
  政策研究
  【概况】 2005年,中共厦门市委政策研究室围绕市委增创海峡西岸经济区领先优势、构建和谐厦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一五”规划等重点工作,在反复征求各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年初确定22个重点调研课题,下半年又根据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做强做大厦门经济特区的新形势、新任务确定了关于《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做强做大厦门经济特区工业经济的思考》、《工业集中区建设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征地拆迁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以“金包银”方式推进村镇改造方案》等5个重点课题。为了使调研工作更加贴近市委中心工作,更好地为市委决策服务,研究室人员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思路,即:从年初选题转到根据市委的需要随时选题调研为主;从中长期课题研究转到以短期急需调研为主;从中长期战略思考转到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主。
  全年完成《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建设》专题调研,为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关于制定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供依据;完成《构建厦门和谐社会》专题调研,为市领导“构建和谐社会”专题培训班学习提供辅助性材料;完成《厦门贷款所建道路收取通行费改革方案研究》课题调研,为市政府制定出台《厦门贷款道路(公路)车辆通行费征收管理办法》提供依据;通过开展征地拆迁工作的调研,完成《征地拆迁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为全市制定和完善征地拆迁政策提供依据。此外,还组织撰写《在文明城市的建设中唱响和谐》、《坚持“四位一体”构建现代文明城市》、《论厦门市经济增长模式》、《龙头项目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等文章在《求是》、《学习与研究》等中央及省、市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
  全年除了完成市委领导交办的督查、督办件、批示件外,还完成市委专题会议纪要督查件16件,市重点项目领导小组和土地管理委员会会议督查件,专项督办件38件,编发《省外动态》85期。
  【《厦门特区论坛》刊物更名】 为了更紧密配合市委中心工作,提高办刊质量,增强时效性,办出新特色。从下半年起《厦门特区论坛》更名为《厦门通讯》。更名后,编辑部邀请了一些专家、学者对厦门跨越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把好宣传舆论导向的意见、建议,同时还改变以往约稿方式,走出去组织稿源。该刊全年共出版12期,编发文章260篇,约156万字。
  【为中小企业改制制定配套政策】 年内,市委政策研究室经济处承担全市中小企业改制的政策研究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国企改革的要求,积极做好调研,指导改制企业做好扫尾工作,同时针对厦门中小企业改制中出现的新问题起草了《关于我市加快推进国企改制的若干意见》、《关于厦门市属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程序意见》、《关于厦门市国有改制企业退出工作岗位休养人员托管意见》等3个征求意见稿;起草《关于我市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中职工分流安置若干问题的紧急请求》的意见,针对有些企业改制补偿金偏低,影响职工的安置、分流等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为全市国企改革、企业改制提供政策依据。
  【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成立】 该委员会4月正式成立,办公室挂靠在市委政研室。委员会设委员17名,聘请顾问18名,并建立与顾问、委员的联系制度,每周定期编发内部刊物《决策咨询信息》,不定期编发《决策咨询专报》,至年末共编发28期,分别送市四套班子领导决策参考。年内,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对厦门“十一五”规划建议案进行论证;组织部分委员对将在厦门举办“大中华经济论坛”的构想进行研讨,形成建议案向市委作专题报告;针对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组织有关委员深入调研,提出《人民币升值对厦门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为企业经营者和市委、市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与厦门大学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合作建设“决策咨询信息系统”,至年末已完成决策参考数据的采集整理工作,并进入系统软件建设和对外公开招标阶段。(刘斐蓉)
  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
  【概况】 2005年,中共厦门市委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针对厦门频繁发生的传播“法轮功”传单、信件、光盘等反动宣传品案件,结合贯彻省委领导批示精神,以打击“法轮功”反动宣传和流窜作案为重点,进一步开展专案攻坚行动,破获一批专案,抓获一批嫌疑人。通过对“法轮功”案件的起诉、审判,依法严惩一批“法轮功”犯罪分子。确保各个敏感期间全市的社会政治稳定。
  在做好教育转化工作方面,年初市防邪办制定全年帮教工作实施方案和教育转化实施计划表。8月,为帮助帮教骨干和社区群众掌握法律武器,组织编写“法轮功”练习者帮教工作手册下发各区及基层帮教工作人员。通过采取“结对子”的帮教模式,着力抓解脱、抓巩固、抓反复,同时坚持点面结合,既抓好学习班帮教,又抓好社会面的帮教和监控。各区、各部门在强化帮教接茬工作中,建立由相关单位、社区、家庭共同组成的社会帮教工作机制,做到“政治上不歧视,思想上重引导,工作上给出路,生活上多关心,感情上常联络”。
  【全市农村反邪教警示教育】 为从根本上遏制邪教活动在农村发展的势头,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年初由市反邪办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利用农闲时间,在全市农村开展以“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为主题的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在形式上与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三下乡”以及节假日文化活动紧密结合,主要抓好基层领导骨干的集中培训,统一制作宣传挂图和播放VCD教育片,组织开展宣讲。教育活动力求贴近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注重实效,并做到“进村、入户、面对面”。
  【加强校园反邪教阵地建设】 2月,市防邪办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明办等单位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市各中小学师生中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系列活动的通知》,并编印反邪教宣传材料下发到各中小学。全市各中小学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出主题黑板报和专栏,举办校园广播宣传周,校园反邪教万人大签名,进行“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宣传教育。5月17日还举行全市中小学生“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书法绘画展,并将部分获奖的优秀书画作品编印成图册下发各中小学校。
  【开展对其他邪教的基础调查】 根据省公安厅部署,市反邪办会同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对冒用宗教名义的邪教组织进行专项基础调查工作,成立了专门调查工作机构,并于7月举办专项培训班。
  【创“三无”活动表彰会】 8月24日,市反邪办会同市综治办、文明办、禁毒办等单位,召开全市创“三无”(无邪教、无毒害、无黄丑)先进社区(个人)表彰暨创“六有六无”县(区)活动动员部署会议,对在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30个基层单位和20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出版《厦门市“法轮功”练习者帮教工作实用手册》】 该书由市防邪办与市反邪教协会联合编写,8月中旬出版。全书分基础知识、工作方法、经验交流、案例点评和法律法规5篇,约8万字。该书作为“法轮功”人员教育转化学习班的主要教材和基层帮教人员的实用工具书,同时也是广大干部群众普及反邪教知识、提高同邪教斗争能力的良好读物。
  【破获传播“法轮功”反动宣传品系列案件】 年内,市公安局组织了以张贴“法轮功”标语专案和散发宣传品专案为重点的侦破会战。7月14日,思明分局在开展巡逻伏击工作中,在辖区仙岳东村成功抓获了作案后正欲逃窜的犯罪嫌疑人,侦破了“五五”系列张贴“法轮功”标语案。12月13日,“一二·一七”专案组在市公安局网监处、技侦支队和湖里分局国保大队、湖里派出所的积极配合下,当场抓获在网吧利用互联网传播“法轮功”邪教信息的犯罪嫌疑人曹某,缴获大量“法轮功”宣传品和作案工具,带破了“九二二”、 “九二三”、“十一·一五”、“十一·二一”等在侦的“法轮功”光盘系列案件。
  【数名“法轮功”分子被判刑】 6月和8月,“法轮功”顽固分子陈某和余某因散发“法轮功”宣传品,构成利用邪教组织破坏国家法律实施罪,分别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5年和3年6个月。9月,“法轮功”顽固分子吴某因上网下载“法轮功”信息并制作传播“法轮功”光盘母盘构成犯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3年。12月,某高校教师叶某因投寄“法轮功”信件构成犯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4年。(市防邪办)
  党校工作
  【概况】 2005年,中共厦门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共举办各级各类干部培训、轮训班以及各类短训班29期,受训干部1603人,其中轮训班,党校系列班13期(次),轮训、培训学员1014人;行政学院系列班7期(次),培训学员424人;社会主义学院系列班4期(次),培训学员165人。下半年,在办好常规主体班的同时,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举办5期短训班,每期1~2天,及时对驻村工作队、征地拆迁、农村财务审计、党员先进性教育、区镇“十一五”规划等重要工作开展骨干培训。
  1.党校函授教育工作。全年共招收学员702人,其中福建省委党校函授大专班学员200人,中央党校函授本科班学员472人,在职党员领导干部研究生班学员30人。。毕业学员747人,其中大专学员462人,本科学员255人,研究生学员30人。截至年末,在校函授班级30个,学员1654人。
  2.科研工作。全年教研人员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111篇,其中在全国人文社科权威、核心学术刊物发表10篇。承担各类课题17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1项、全国党校系统课题2项、国家行政学院院级课题1项、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级课题1项、全省党校系统课题6项。有16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获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厦门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5项。如期完成省(部)、市、校三级课题14项,其中全国党校系统调研课题2项,全省党校系统课题7项、市软科学课题1项。
  【举办中欧公共管理项目培训班】 3月9~18日,中欧公共管理项目“机构和人员测评”培训班(厦门)在市行政学院举办。来自思明区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市行政学院部分教师共40多人参加培训。中欧公共管理项目是欧盟委员会和国家行政学院的合作项目,“机构和人员测评”是该项目的子项目,思明区政府是实施该项目的试点单位,市行政学院受国家行政学院委托参与本项目活动的实施。本期培训班分两步进行,3月9~11日,由欧盟2位测评专家负责进行“机构和人员测评”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培训。3月12~18日,欧盟测评专家到思明区政府实地考察并对受训学员就如何实施“机构和人员测评”进行现场指导。
  【开展“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专题教学】 秋季开学的第一周,市委党校在主体班中专门安排“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专题学习单元,采用领导动员报告,学员认真学习专题资料、集中讨论、举办学员论坛、请有关部门负责人现身说法、现场体验式教学等方式进行。通过培训,学员深化对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认识,强化“冲”的工作理念和“提速”的工作作风。学员普遍对如何从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主动融入发展,找准工作定位,做到勇于作为,善于作为,体现作为,有了新的观念和新的思路。此外,学员在集中学习研讨中,还就推进厦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形成《情况反映》呈报市领导参阅。
  【中国-欧盟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国际研讨会】 10月24~28日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举行。来自中欧公共管理项目欧方代表、欧盟专家,中央国家机关、地方政府部门的有关领导和国内专家学者70多人出席会议。市委、市政府、国家行政学院、省效能办和思明区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市委副书记吴凤章在开幕式上讲话,简要介绍了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会议期间,欧盟专家分别介绍欧盟公共部门通用评估框架(CAF)的起源、背景、基本框架和CAF在欧洲国家应用情况,思明区政府和哈尔滨铁路检察院领导分别介绍了各自如何构建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经验。与会领导和专家还就CAF在中国的适用性和应用前景等进行深入研讨。本次研讨会由国家行政学院、欧盟行政学院、思明区政府和厦门市行政学院共同主办。
  【党校系统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 12月23~24日在翔安区马塘村召开。来自全市党校系统26名教研人员、理论工作者出席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推动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23篇。(郭芳玉)
  保密工作
  【概况】 年内,全市各级各部门保密组织根据上级保密工作会议部署,努力做好组织领导、宣传教育、技术防范、日常管理、保密检查、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为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和保障。
  1.学习贯彻省、市委领导的重要指示。8月24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到市国家保密局调研时指出,保密工作就像空气一样容易被人忽略,出现了问题才知道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保密教育、更新保密手段、配齐防范设备、保障工作经费、改善办公场所、培养干部队伍等具体要求。10月底,市委保密委员会专门召开会议传达贯彻省市领导的指示,并研究形成《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重要批示的意见》下发全市各单位贯彻落实。各级保密组织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全市共有76个单位上报了贯彻落实情况,提出具体整改措施。
  2.抓好保密宣传教育。年内,全市开展了“四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总结验收工作;市国家保密局分别举办市、区各收文单位分管领导、网络管理员和保密安全员的业务会、保密技术培训班;依托市委党校为各级领导讲授《从宪法的角度看保密工作》和《我国保密法律实务的几主要环节及其问题》,共授课8个班次、64课时、294位学员参加听课。市国家保密局还在金宏网上开通保密工作网站,全年共刊登保密工作简报等21期;征订《保密法律法规文件汇编》1480本,并做好保密刊物学刊用刊工作,全年全市共订阅《保密工作》杂志1247份。
  3.开展保密督查,提高保密技术手段现代化。全市围绕党政机关保密工作、国家统考试卷保密工作、涉密工程保密防范、国家秘密技术项目保密情况和案件查处工作等5个方面开展保密督查,并按照中央保密委员会关于保密技术手段现代化的要求,在监控、保障、检测、防范等方面下功夫。全年投入420万元用于保密技术防范,有效实行涉密网络管理监控,为全市涉外工作、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提供保障服务。
  【国家保密局调研组来厦调研】 8月,由国家保密局沈永社副局长带领的保密工作综合调研组来厦专题考察保密技术管理工作,在听取市国家保密局关于做好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的建议后,对厦门市运用高新技术实现涉密网络的自动化管理和涉密硬盘的安全保障这一做法予以充分肯定。
  【“四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总结验收】 4月,市委保密办、市国家保密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四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总结验收工作的通知》,并召开全市保密工作业务会部署总结验收工作。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从2001年起,历时5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保密教育,使各单位领导和职工的保密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本次总结验收工作,市国家保密局在各单位总结的基础上抽查部分单位。7月,省国家保密局又来厦抽查思明区、湖里区、市中级法院,抽查验收结果均评为“优秀”。
  【保密业务培训】 市国家保密局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期。其中,4月,组织各区保密局局长、市直各收文单位办公室领导共135人以会代训学习《关于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保密管理的规定》、《国家保密局关于2004年泄密事件的情况通报》等文件。5月,保密技术服务中心为各区保密干部举办涉密计算机上网管理短训班。10月,市国家保密局举办保密技术培训班,各涉密单位的124名网管员和保密安全员参加培训和知识测试。
  【党政机关保密大检查】 7月,根据中央保密委员会《关于在全国党政军机关开展一次保密工作大检查的通知》和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在中央和国家机关保密工作会议上提出的5项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市委保密委下发文件,在全市开展一次全面的自查整改活动。各单位在自查的基础上,市国家保密局于8月底至9月初抽查了市总工会、火炬高技术产业管委会、质监局等12家单位的保密工作情况,对存在的薄弱环节督促其认真整改。
  【国家统考保密检查】 年内,根据省国家保密局《关于做好我省国家统一考试试卷印制等环节保密工作的通知》,市国家保密局加强与教育局、人事局、司法局、卫生局等业务主管部门的沟通配合,联合各区保密局分别检查辖区内的高考试卷保密室、考试中心的保密管理情况,同时制定《2005年国家统一考试试卷存放期间保密检查安排表》,落实保密检查人员,及时纠正试卷交接、存放场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消除隐患,确保考试期间保密工作万无一失。
  【涉密网络管理】 3月,市保密技术服务中心研制的涉密信息网络管理监控系统通过国家保密局安全保密测评中心的检测,并更名为“‘网警’违规主机接入和外联监管系统”,思明区、湖里区、海沧区先后设立了监管分中心。全年,通过该套系统及时发现并限制涉密计算机违规上网448台次,向31个单位发出整改通知书。涉密信息网络管理监控系统的运用,使全市实现涉密计算机的自动化管理,该系统并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涉密工程保密防范检查】 年内,市国家保密局对历年鉴定为涉密工程的项目开展保密检查,重点检查了广电总局厦门监测站、检验检疫局办公自动化系统、市党政专用电话改造扩容工程等,确保涉密工程安全。
  【国家秘密技术项目保密检查】 2004年底,全市共有5个产品或科研项目被确定为国家秘密技术项目。为了解项目持有单位保密情况,1月,市国家保密局对中药厂、海洋三所等项目持有单位开展保密检查,通过检查对相关单位提出有关保密制度、技术防范的改进意见。
  【组织观看保密教育片】 为增强广大保密专兼职干部做好新时期保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年内,全市各单位积极组织干部、职工观看保密教育片《刘兵、龙向京窃密案》等。至年末,全市共有40个单位、3000人观看了保密教育片。(蔡耀鹏)
  信访工作
  【概况】 2005年,厦门市信访态势总体较为平稳,全市各区和市直机关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57300件(批)96953人次,同比分别减少5.8%和8.9%,其中集体上访1105批27350人次,同比分别减少9.6%和10.4%。全市各区和市直机关共受理群众来电300545件,其中市长专线电话受理市民来电和电子邮件56690件(其中电话51778件,电子邮件4912件)。厦门市信访局受理群众信访(包括电话、电子邮件)8113件(批)53461人次,同比分别增加20.9%和43.6%;其中来信5793件40678人次,同比分别增加19.5%和87.7%;来访2320批12783人次,同比分别增加27.7%和减少17.9%;集体上访455批10201人次,同比分别增加1.6%和减少25.4%。在全省设区市中,厦门市赴省进京上访保持最低数量,其中赴省集体上访12批187人次,同比批次增加2批,人次减少48.1%;进京上访7批8人次,同比批数持平人次减少66.7%。市信访局承办上级交办信访122件,全部按期办结上报,向各区、各部门交办信访892件,已督促办结837件,结案率为93.8%。
  信访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是城镇房屋拆迁和农村小规模征地问题较为突出,群众经常多头反复上访,有时伴有过激行为;二是房地产规划建设以及商品房销售、交房、办证和物业管理等纠纷问题增多;三是中小企业和建筑工地因拖欠工资引发的劳动纠纷问题仍然不少,集体上访时间相对集中在年初岁首;四是部分改制企事业单位职工要求享受或提高福利;五是一些重要政策调整,如出租车经营改革,引发部分利益群体反映激烈;六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有所抬头。
  【学习、宣传、贯彻《信访条例》】 1月10日,国务院公布新的《信访条例》,5月1日起施行。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信访条例》作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好抓实,并将这项工作列为当年全市普法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市依法治市办和市信访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学习宣传《信访条例》活动的通知,市信访局同时编发有关《信访条例》宣传提纲和指导要点;2月18日全市召开学习、宣传、贯彻《信访条例》动员大会,会后分别举办各类人员培训班和专题讲座,先后有155人参加国家、省级相关部门组织的《信访条例》培训。全年市、区两级共办班93批,参训人数10325人次,其中市直部门办班44批5072人次,区、镇(街)办班49批5253人次,基本达到政务工作人员全员轮训一遍的工作目标。
  为更好地宣传《信访条例》,全市主流媒体开辟《信访条例》宣传专栏,厦门电视台制作的“依法信访、维护秩序”电视访谈节目安排在黄金时段播放。市依法治市办、司法局、信访局等22个部门联合开展《信访条例》大型街头宣传咨询活动。各区同步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社区”活动,在各区、各村张贴《信访条例》大型宣传彩图2000多幅。思明区举办《信访条例》宣传板报评比和知识竞赛;湖里区开展《信访条例》宣传月;同安区出动广播车,以普通话、闽南话进村进行“双语宣传”;海沧区检察院与辖区学校配合,在辖区中小学生中开展“带法回家”等活动。这些都取得较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 年内,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在巩固和完善定期研究信访工作制度、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制度和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每季集体办公会议制度的同时,市信访局每月还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报告重点来信内容及跟踪办理情况,对涉及重大或突出问题的,直接呈送市领导阅批,限承办部门一周内办结反馈。全年市领导深入基层处理群众信访200多件,亲自接听电话10余场。各级各部门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领导接访活动。如:在为期3个多月的“开门大接访”活动中,市公安局领导亲自接待群众来访414件,办结率达97.6%,停访息诉率达92.3%。同安区实行区五套班子领导定期到挂钩镇(街)下访的制度,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
  【制定贯彻《信访条例》的配套制度】 根据新的《信访条例》精神,结合厦门实际,市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以下7方面的配套制度:《办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工作规则(试行)》、《督查督办工作规则(试行)》、《厦门市信访听证暂行办法》、《信访告知答复工作暂行规定》、《交办信访案件办理规定(试行)》、《关于处置信访人在市行政中心门口及周边聚集上访的工作预案》及其《实施细则》、《关于信访举报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等。各区、各部门也根据各自的实际,制订了相关配套措施和制度。
  【以联席会议形式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根据全国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厦门市继续推进“事要解决”联席会议的组织形式,进行分析、排查和调处,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较为强烈、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信访突出问题,全年市联席会议先后召开4次全体成员会议,排查出114件重点信访问题,已办结103件,办结率达90%。此外,还办结中央联席办和省联席办交办的信访件各9件。
  【注重抓苗头性、潜在性问题的化解】 年内,思明区、同安区、翔安区因征地拆迁面积大、涉及人数多、时间紧、任务重,各级领导及信访部门注重抓苗头性、潜在性的问题,提前介入、超前处置,使重大征地拆迁项目无一出现越级集体上访事件。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针对某些企业劳动纠纷,快速介入处理,全年共调解结案1678起,为2791名职工追讨工资900多万元,为801名职工清退押金54多万元,督促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4.6万人次,及时妥善处理劳动突发事件及集体上访案件397起。
  【市各专项工作小组认真办理信访件】 1.涉法涉诉问题专项工作小组积极围绕“一升两降三无”的工作目标,清点历年涉法涉诉案件,对9起重点挂牌督办件进行“回头看”,基本做到息诉息访。2.国有企业改制问题专项工作小组针对因住房补贴政策因素引起的信访问题,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现有政策,提出了职工住房补贴补充政策的实施方案,报请市政府审定。3.事业单位改制问题专项工作小组研究解决了多批改制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要求提高生活待遇的集体上访问题。4.征地拆迁问题专项工作小组出台《厦门市城镇土地房屋权属登记发证若干问题处理意见》,明确因开发商违法违规造成产权证办证难问题的处置办法,同时成立产权疑难协调工作小组,共妥善解决2万多件办证难的信访件。
  【办好市长专线电话】 全年市长专线电话共接听、接收来电、来邮56690件,其中电话51778件、邮件4912件,日均受理155件。市长专线电话以“落实就是生命力”为首要工作准则,对27106件投诉件进行妥善分流处理,共呈阅221件、效能督办429件、交办1285件,办结率均达100%,成为市民群众信赖的“爱民专线”。3月份因一中新校区建设需要封闭坑内路,市民反映强烈,专线办整理呈阅快报后,张昌平市长批请相关部门办理,经调整设计,解决了片区居民出行难问题。8月28日,《厦门市贷款道路(公路)车辆通行费征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在报纸公布后,部分市民认为通行费征收办法不合理,反映较为强烈。市长专线办及时汇总市民反映,邀请市交通委于8月31日开设专题,对征收管理办法进行集中解读,缓解了政策实施的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此外,对停水、停电等影响市民生产生活的投诉均在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处理,确保了市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全年市长专线电话共收到群众表扬的电话、邮件400多件(次)。
  【市长专线与媒体密切配合、良性互动】 年内,张昌平市长和7位副市长以及思明区、湖里区和26个职能部门的领导先后到市长专线与市民直接沟通。全年共开设98个专题,接听2063个市民来电,不少轮值专题围绕社会热点问题,通过领导轮值接听、集中解释和快速处理,化解了大量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媒体与之密切配合,及时报道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全年人民网和本市媒体刊发市长专线相关报道600多篇。通过媒体的舆论监督,有效促进了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市民满意率达98.6%。
  【完成市长专线电话二期整合】 10月15日,市长专线电话进行二期整合,将市外资局5057458、市台办5091659、市经发局5040009、市侨办2023405等4个部门的投诉电话并入市长专线电话,并实行统一管理,从而拓展了专线服务空间和信访联系渠道。
  【人民建议征集活动常态化】 年内,市征集办先后开展4次人民建议专题征集活动。其中,4月2日至5月10日以问卷形式开展“你心中的和谐厦门”专题征集,共回收问卷380份,收到群众意见、建议326条。6月6~25日与市文明城市创建办联合开展“城市文明标语、口号及公益广告词”等专题征集,共收到169位群众撰写的2272条稿件,经评选采用50条向社会公布并上路张贴宣传。此外还开展“文明路上不止步-大家齐参与”和“2006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征集,共收到市民建议上千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办理建议规范化】 市征集办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使办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规范化。一是加强重要建议的呈报和督办。注重筛选有价值的重要建议,以专报形式呈报市委、市政府,及时反映民意、民声,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二是以多种联系形式与建议人沟通,如及时给予书信回复,感谢建议人对全市“三个文明”建设的关心和支持,年内还向近500位建议人寄送感谢卡,并举办建议人新春联欢会、征集工作座谈会和评奖活动,从而增进市委、市政府和市民的联系。三是加强引导,集中民智。针对日常建议零碎、表象多、对策少的特点,加强引导,不断提高意见、建议的质量。(黄光明)
  机关党建
  【概况】 2005年,市直机关党的工作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特别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争创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切实加强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1.干部理论学习。年内,市直机关党工委举行形式多样的培训班、座谈会和报告会共16场,邀请市领导和省市委党校教授作报告或授课,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参加“张仁和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协助机关各单位党委(党组、党工委)抓好中心组学习,督促中心组落实学习制度。为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讲党课的水平和质量,党工委开展了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构建和谐厦门”为主题的优质党课教案评比活动,并推荐参加全市优质党课教案评选,市直机关囊括了全部一等奖的3名。年内还召开2005年市直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年会暨理论研讨会,研究探讨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2.基层组织建设。市委下发《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通知》,就解决机关党委(总支)专职副书记列席各单位党委(党组、党工委)会议、提拔使用干部需征求机关党组织的意见、机关党组织活动经费列入行政经费预算等问题提出具体意见。同时对落实逐级谈心、思想分析会、领导干部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会,进一步完善党内制度,扩大党内民主提出了具体意见。党工委还加强对各区直机关党工委的工作指导,年内先后在海沧区、翔安区召开全市第十三、十四次市、区机关党工委书记联席会议,及时督促指导各直属党组织做好换届改选工作。全年市直机关新成立3个党委(含机关党委)、10个党总支、29个支部,另有19个机关党委、5个总支、16个直属支部完成换届改选,截至年末,共有93个直属党组织,1410个基层党委、总支、支部,20466名党员。党工委继续协同市委有关部门搞好党建和党风廉政责任制“月巡查”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市直机关各单位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管理。在“七一”前夕,开展评先活动,表彰了3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5个先进纪检组织、50名优秀共产党员、3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5名优秀纪检干部。为了加大对全市机关党的工作的指导力度,党工委认真办好机关刊物、简报,全年出版《机关党的工作》6期、《机关党建要讯》42期、《机关纪检工作》28期,并评选表彰2004~2005年度厦门市机关党建信息、宣传、调研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年内还修定《厦门市机关党的工作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完善《厦门机关党建》网站,“七一”前对该网站进行第四次扩容改版,通过刊物、简报、网站,加强与基层党组织的联系与沟通。 3.勤政廉政建设。(1)以“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为依托,采取多种方式,学习宣传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落实专项整治,特别是根据元旦、春节期间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特点,认真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2)认真抓好信访和案件检查工作。截至11月底,市直机关纪工委受理各类群众来信来访30件次,办理达标件28件,立案调查违纪违法案件20件。通过办案办信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2万余元。同时在查办案件工作中,进一步搞好“一案一整改”工作,并积极指导基层党组织、纪检组织做好案件审理工作和案卷归档、立卷工作。
  4.机关群团工作。年内,机关工青妇组织按照各自章程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1)工会工委认真实施“送温暖工程”,全年慰问病困干部职工300多人,提供慰问金14万多元,并通过开展“金秋助学”活动,扶助贫困学子32人;牵头组织市直机关第四届运动会的拔河、羽毛球、乒乓球、田径等比赛,组织协调市直机关代表团参加市第十七届运动会;组织厦门市直机关评选2002~2004年度市劳模,检查验收“职工之家”。(2)机关团工委组织机关青年与团市委、市国土房产局联合开展植树活动,整治裸露山体;组织机关团员青年参与春运工作、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服务农村;组织市直机关青年参加“读书节”、“感动厦门”文明短信大赛和参加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群众歌咏比赛活动;参加由团中央组织的全国团员青年学习“三个代表”活动。(3)机关妇工委组织市直机关巾帼志愿者服务大队到同安大嶝学区开展第六批助学助困活动,共结对子117个,捐款23万元;召开市直机关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95周年暨表彰“五个十佳”大会和庆祝六一儿童节“家家展风采”展示大会;承办市直机关第十届运动会的“全民健身活动”展示大会;与市妇联巾帼园联合举办两期“五小公民夏令营”活动;组织科、处级女干部40多人参加市直机关妇女干部研修班培训;深化巾帼建功活动,加强巾帼文明岗创建力度,至年末,市直机关共有巾帼文明岗国家级4个、省级22个、市级50个、市直机关级17个。(4)关工委、离退联、老体协以活跃市直机关离退休干部职工文化生活为宗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文体活动,年内还组团前往金门进行民间文体交流,促进了海峡两岸的沟通与联系。
  【配合市委抓好市直机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根据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党工委针对市直机关1400多个党组织和2万多名党员分布在不同单位不同行业的特点,加强分类指导,通过学习培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党的观念,强化党员意识,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增强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和解决自身问题的内在动力,自觉保持先进性。同时,及时总结和推广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把这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转化为对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经常方法,探索使广大机关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转化为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的强大动力。
  【积极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 在争创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中,机关党工委通过组织系列主题活动,广泛发动机关干部职工深入社区,走上街头,积极参与创建活动。(1)开展“公仆与文明同行”主题活动,组织市直机关1.2万人次参加的食品和公共安全、交通安全的宣传督导,举办“公仆与文明同行”公务员普通话演讲比赛和市直机关党员干部摄影作品展;(2)与厦门日报社联合开展以“保持先进性,心中有百姓”为主题的党员奉献月活动,组织30多家单位400余名党员干部到社区进行访问、参加义务劳动、开展法律政策咨询、送医义诊、提供便民服务、发放创建宣传材料等活动,吸引万余名居民群众参加;(3)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开展百场机关干部“七进社区”宣传活动,组织19家单位深入到16个社区开展大规模宣传活动,把科教、文化、卫生、法律、涉台政策、环保、交通等知识送到社区千家万户;(4)先后3次共组织1200多名的党员干部到湖里区金湖路等地开展义务劳动,美化清洁城市环境;(5)发动广大干部职工捐出各类图书30114册、光盘199盘,现金156040元,为全市图书馆人均藏书数量达到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标准要求作出了贡献;(6)对市直机关党员干部掌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应知应会知识”情况进行两次电话抽查,并将抽查情况通报;(7)发动市水利局、市交通委、市侨办、象屿保税区管委会、市国税局、厦门总商会、市审计局、市海洋渔业局等单位为翔安农村捐建10个宣传栏。
  【实施“公仆爱心行动”】 全年组织较大的行动有十多次,其中,在“万人献爱心”、“慈善一日捐”活动中募集善款360多万元;在“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中,为社会弱势群体捐款100万元,捐衣被1.6万余件;为印度洋海啸受灾人民捐款103万元;为遭受水灾的三明、南平捐款55.6万元。市直机关97个文明单位为山区贫困农民,共捐赠价值10万元的衣被;各级文明单位、巾帼文明岗为翔安区新店镇和大嶝镇、集美后溪镇贫困学童捐助新学年学费约15万余元;参与厦门日报社“新闻大篷车”开赴革命老区——漳州军溪村开展扶贫助学活动,为该村送电脑、图书,送医义诊;在“七一”、元旦、春节期间慰问病、困、下岗党员干部职工上千户,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邓美丹)
  档案工作
  【概况】 2005年,厦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为社会各界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接待利用者5514人(次),提供档案资料44765卷(次),出具证明2108份。
  1.档案法制建设。市档案局印发《厦门市档案系统2004-2008年依法治档实施意见》,要求在全市档案系统分步骤、分阶段地加强档案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年内,市档案局重新组织档案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全市行政执法人员注册考试,有28人取得行政执法资格。全市各级档案部门按照《厦门市档案系统“四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普法实施规划或年度计划,形成市、区、镇(街道)、社区四级“四五”普法工作网络,取得了较好效果。在福建省“四五”档案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市档案局、集美区档案局、厦门大学档案馆获得先进单位称号。
  2.档案基础业务建设。一是加强档案安全管理教育,定期开展档案安全大检查,落实档案安全管理规定。二是认真做好2004年度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按照《厦门市<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实施细则》的要求,实行文书立卷改革,促进机关文档一体化管理,全市已有83家市直单位采用新的文书立卷方法。三是在市直机关继续推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报备制,全市已有103家单位拟定或重新修订本单位的“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报备率为99%。四是继续做好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达标认定工作。年内,全市共有59家单位档案管理通过达标认定。
  3.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市档案局加强对海沧大道、PTA工程、古龙集团异地搬迁、高科技翔安工业园区、厦门东通道项目、翔安大道、五通滚装码头等重点工程项目档案工作的指导;参与厦门东通道项目竣工档案编制办法的审查,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PTA工程、海沧大道等重点工程项目竣工档案的验收工作。
  4.城市建设档案管理。11月29日,厦门市地下管线探测及信息化建设成果通过鉴定验收。至年末,市城建档案馆累计完成探测管线总长度5600多公里,完成管线档案的编目、明显点调查表、探测手册、管线点成果表的装订共4000余本,管线探测成果用于城市规划、市政建设、重点工程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年内在全国地下管线工作会议上,市城建档案馆作了地下管线探测及信息化建设工作经验介绍,受到国家建设部的好评,被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
  5.档案业务培训。全年市档案局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期,主要有:举办第二十五期档案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班,295名专兼职档案人员参训并全部取得上岗合格证;举办档案目录电子数据报送、档案登记、文书立卷改革三项工作短期业务培训,有210人参加培训;组织50多人参加国家档案局主办的档案专业继续教育学习。此外,市纪检系统、市政园林局、船舶重工公司、厦门边防支队、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馆等单位也根据工作需要,举办档案业务培训。
  【开发测绘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 年内,市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馆开发了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二期,并通过专家和市有关部门的验收。至年末,该系统已存储50万卷档案信息,覆盖率达98%,其中已完成了41万卷档案的扫描,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土地利用处、交易登记中心实现远程调档。该系统的开发,使原需两年完成的工作量现在只要一年即可完成。
  【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 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集中向社会公众提供已公开现行文件查阅利用工作的通知》精神,市档案馆和各区档案馆作为市、区两级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场所,负责集中向社会公众提供已公开现行文件的查阅利用工作。市档案馆从3月开始筹备,8月24日,在《厦门日报》、《厦门晚报》上刊登公告,正式向社会公众提供已公开现行文件查阅利用服务。普通市民凭身份证或单位介绍信等有效身份证明,就可以免费查阅有关教育、文化、科技、医疗卫生等与市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性、规范性文件以及公开和内部出版的政策法规汇编、政报、信息、年报和其他出版物、音像制品等。至年末,市档案馆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接收、下载各部门制定的正在执行的政策性、法规性、公益性公开文件1690份,编制完成手工和计算机检索目录,并开通了服务热线。
  【报送档案目录电子数据】 根据福建省档案局的统一部署,年内市直单位继续开展档案目录电子数据报送工作。全市应报送的单位有103家,除2家经市档案局批准暂不报送外,至年末已完成报送任务的有99家,报送率达98%,报送数据41797条。
  【三个区级档案馆通过省档案馆考评】 年内,湖里、集美、思明3个区级档案馆通过福建省档案局的考评验收,达到省二级档案馆标准。到“十五”末,全市6个区级档案馆,已有4家达到省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以上标准,其中同安区档案馆为省一级档案馆。
  【开展社区档案管理合格认定】 6月,市档案局下发《关于开展社区居委会档案管理合格认定工作的通知》,在全市社区普遍建档的基础上,开展社区居委会档案管理合格认定。到年底,全市共有51家社区居委会档案管理达到合格认定标准,其中湖里区、同安区、海沧区的社区居委会合格认定达到100%。至“十五”末,全市177个社区已形成25867卷有保存价值的纸质档案。
  【海沧区档案馆迁址】 8月8日,海沧区档案馆迁入新址,新馆位于海沧区行政中心大楼内,馆库总面积580平方米,全部按照《档案馆库建筑规范》设计建设。新建成的档案馆设有8个功能区,投入320万元配置了三大智能化自控系统,档案密集柜总价43万元、容积300多平方米,预计可满足今后30年进馆档案的存放需要。
  【加快各区档案馆建设】 年内,思明区抓紧档案馆工程改造,改造后的档案馆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250平方米。同期,湖里区也将档案馆馆舍建设列入区行政中心建设计划。“十五”期间,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总建筑面积13532平方米,比“九五”期间增加了47%。
  【闽南地区第四届档案学术研讨会】 6月23~24日在厦门召开。该会由市档案学会主办,来自厦、漳、泉三地的档案工作者共62人,围绕社区档案工作、文书立卷改革、重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等开展学术交流,与会者共提交44篇论文。
  【湖里区档案局网站开通】 于6月开通的网站,设有档案法制、标准规范、档案新闻等栏目,成为湖里区档案局开展信息服务的窗口和工作交流的平台。
  (李沁园)
  党史研究
  【概况】 2005年,中共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以社会主义时期党史编纂工作为重心,资政、修史、宣传等诸方面工作均有长足进展,除召开全市专题征编工作会议外,还公开出版《中共厦门地方史专题研究(社会主义时期Ⅲ)》等党史研究专著。在党史宣传方面,以开展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为主线,编发系列纪念文章、召开座谈会、组队参加“抗战知识电视大赛”以及参与举办图片展等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党史宣传。在资政方面,开展党史专题调研,发表一批理论研究文章。在事业发展方面,制定“十一五”时期党史工作规划,并派员参加全国党史研讨班及工作会议。
  【党史资料成为先进性教育的好教材】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史研究室与《厦门晚报》合作,分别在《厦门晚报》上开辟“先烈雄风”栏目,分17期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厦门革命先烈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事迹,此举拓宽了革命传统教育渠道,也丰富了全市先进性教育的内容和题材,受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欢迎。
  【深入开展党史专题征编】 3月15日,党史研究室召开全市党史专题征编工作座谈会,56个承担厦门社会主义时期专题写作任务的单位领导及撰稿人参加会议。会议总结了2003年以来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征编工作的经验,并就2005年的专题征编工作提出新的任务和时限要求。会后,全市各承编单位均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组织专题的撰写。截至10月底,大部分初稿完成。在此基础上,党史研究室抓紧专题初稿的修改和审定工作,并于年末公开出版32万字的《中共厦门地方史专题研究(社会主义时期Ⅲ)》。
  【全方位开展党史宣传工作】 年内,党史研究室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党史宣传工作。一是在《厦门党史通讯》中开辟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如刊发《鹭江掀起抗日潮》、《厦门抗战史上的一朵浪花》等记述厦门人民奋勇抗战历史的文章,藉以激发和鼓舞全市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注意拓展《厦门党史通讯》的内容涵量和宣传空间,在宣传和研究厦门党史的基础上,大篇幅地增加了宣传中共党史的内容,先后开辟“党史讲座”和“国史讲座”等栏目,使刊物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教育功能,刊物赠阅范围也扩大到全国大部分省市及省内所有市县党史研究室,以及本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二是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座谈会暨《钢铁的一群》首发式。三是参与组队参加由省委宣传部等8部门组织的“福建省抗战知识电视大赛”。赛前,党史研究室还负责对代表队进行抗战知识培训。经过复赛和决赛,厦门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四是参与厦门市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图片展的组织工作。
  【《钢铁的一群》首发式】 8月19日举行,参加首发式的有在厦的原“厦青团”和“厦儿团”部分老同志,原闽中、闽西南和城工部的部分老同志,厦门市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厦门市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厦门市南下服务团团史研究会的部分老同志,以及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全体同志共140余人。
  【积极开展资政工作】 年内,党史研究室利用党史资源,加强对党建领域现实课题的研究。(1)根据市委副书记吴凤章关于鼓浪屿保护问题的批示,组织专题调研,写出《关于鼓浪屿革命遗址及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利用问题的报告》。该报告分析并提出鼓浪屿革命遗址及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的途径和方法。(2)根据市委常委洪碧玲、徐模的批示,对《关于揭露日本军国主义60年前在闽南地区进行细菌战报告》文章进行相应调研、核实,并提出实事求是的处理意见。(3)积极组织撰写理论类资政报告。年内,先后撰写《部分执政党的执政得失》、《强化制度监督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关键》、《部分执政党的执政方略及其自身建设》和《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与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等资政报告并刊发在《厦门党史通讯》、《厦门组工通讯》、《鹭涛》杂志上供党政干部参阅。
  【党史工作五年规划】 根据上级部署,党史研究室结合厦门的具体实际,制定了2006~2010年党史工作规划,提出要以建国后中共厦门地方史正本编写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时期党史研究。(1)于2010年底前完成中共厦门地方史“二卷”初稿的写作和初步论证工作,初稿计划字数为30万字左右。(2)从2006~2008年,进行第二轮党史资料征集和党史专题征编工作,拟向全市各有关单位征集党史专题研究资料28篇,并出版1~2本中共厦门地方史专题研究(社会主义时期)文集。(3)根据厦门市的发展实际及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争取每年完成2篇以上有较高质量的资政报告。(4)组织编撰并出版《厦门民兵与英雄小八路》等若干党史中间成果。(5)每年编撰出版4期《厦门党史通讯》,充分发挥该刊物在党史研究、党史资政、党史宣传和党史教育等方面的“轻骑兵”作用。(6)开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中共厦门地方组织成立80周年等一系列纪念活动。
  (谷空)
  接待工作
  【概况】 2005年,厦门市接待办公室(中共厦门市委市政府接待办公室)接待工作主要有5个特点。一是二级以上重要接待任务多,规格高、节奏快。主要接待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等中央领导。二是参与和协调接待各地市来厦的重要团组增多。全年来厦参观、考察、参加商洽活动及中央、省行业检查团组多,接待工作量明显增加。三是参与全市大型会议、大型活动的会务接待明显增多。主要参与第三届国际马拉松邀请赛、第九届台交会、第三届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海峡西岸行”活动、中国经济联合会年会、海峡两岸博览会、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国际海洋论坛、第九届投洽会、第六届世界同安联谊会等的会务接待工作。四是台港澳重要接待任务增多。先后参与接待宋楚瑜、郁慕明、萧万长、曾荫权、何厚铧等重要人物。五是进一步完善接待协作网。加强与接待酒店、景点、企业、机场、港口、公安、卫生等部门的协作联系,形成“大接待”的格局。据统计,全年共接待来宾3257批,37191人;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其随员19批286人;省部级领导及其随员469批5710人;地市级领导及其随员2410批,27077人;重要外商359批4118人。
  【接待办所属事业单位改制方案出台】 经市有关部门批准,市接待办分别出台《厦门宾馆改制和人员分流经济补偿方案》、《鼓浪屿宾馆改制和人员分流经济补偿方案》和《关于接待办车队管理体制建议和意见》文件,对原所属事业单位改制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做了明确规定。年内,基本完成人员分流和经济补偿,车队与驾驶员重新签订了劳动合同,进一步理顺了车队隶属关系。按照改制方案,所属事业单位有178名固定职工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并已领取经济补偿金,有68名职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并将关系转入社区;有3名离休干部和1名“五一二”干部的关系划转接待办管理,还有15名固定职工和52名已退休职工的关系挂在留守处。同时还按时完成厦门宾馆商品部库存物资、部分往来债务、鼓浪屿宾馆遗留事项的处理,对华夏旅行社、汇源进出口公司进行了审计和资产评估,理清了宾馆与两家公司的往来债务,督促其加快改制进程。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沈力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