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380
颗粒名称: 财政
分类号: F812.7
页数: 5
页码: 271-2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厦门市财政的情况,其中包括了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以财政政策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三农”发展资金投入、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城市环境建设经费投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等。
关键词: 财政 厦门市 经济

内容

【概况】 2005年,厦门市各级财政部门围绕构建“收入组织有方、公共保障有力、资源配置有效、监督管理有序”的公共财政体制的目标,努力建立调控型财政运行机制、主动型财政工作方式、集约型财政管理形式和公共型财政目标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市财政收入实现“双突破”: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达209.6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8.9%;全市地方级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达103.74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5%,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市本级财政收入74.05亿元,完成预算的100.9%。从1981年厦门经济特区成立时起,财政总收入到2001年达到100亿元,用了20年时间,而到2005年再增长100亿元,仅用了不到5年时间。全市财政实际支出127.7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市本级实际支出75.74亿元。各项财政收支任务的顺利完成,有效地保障了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了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各项建设资金需求。
  1.财政运行机制。2005年厦门市加大了财政对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调控力度,促进了厦门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充分发挥财政的筹融资功能,努力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通过预算资金安排、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和开发银行、商业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筹集19.37亿元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和调度财政资金6亿元,同时争取到国家开发银行200亿元的政府信用贷款额度等大量银行信贷资金规模,支持工业园区载体建设,为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2)有效发挥财政的“经济杠杆”作用,加大扶持企业发展的力度。用于扶持企业发展的资金达12.89亿元。(3)出台鼓励外贸出口的财政扶持政策,通过对出口信用保单融资进行贴息等手段,解决中小型外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高企业出口的竞争力,鼓励和促进出口的增长。
  2.财政目标模式。2005年厦门市按照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让更多人群能够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1)加大财政投入,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市本级各项社会事业支出的增幅全部超过20%,明显高于财政收入的增幅。其中,教育支出6.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医疗卫生支出3.01亿元,增长26.6%;科学支出及文体广播事业费3.05亿元,增长24.1%。(2)关注农村和农民,增加三农发展支出。全年共投入约2.8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以及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扶助弱势群体。在逐步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同时,将农村低保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市政府还出台相关政策着手建立困难人群医疗救助机制,并对已故原工商业者无工作配偶发放生活补贴,以保障他们必要的生活来源。(4)加强城市维护,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做到敢于投入、善于投入和有效投入。2005年市财政仅文明城市创建经费支出就达3833万元,保证了创建经费需求,同时注重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促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3.财政管理形式。2005年厦门市财政资金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迈进了一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稳步提升。(1)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步入正轨,为2006年在市级部门、单位全面推开做好充分准备。(2)政府采购制度更加规范完善,财政资金节约率进一步提高。(3)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监督,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4)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5)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成本,向资金管理要效益:一方面督促项目前期工作做深做细,提高项目与资金的衔接程度;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财政融资的新路子和新方法,拓展信托计划和发行企业建设债券的发展空间,尽可能降低财政融资成本;同时,通过合理利用财政资金使用的“时间差”,科学调剂财政预算内外间歇资金用于垫付工程款,减少利息支出;坚持按审核后的实际工程进度提款制度,避免资金沉淀浪费。(6)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建立良性建设机制。在筹集建设资金过程中,始终贯彻稳固平衡原则,算好投入产出账,确保举债有还款来源,举债规模与若干年内财力增长及承载能力相匹配,有效防范财政债务风险。同时,将按期偿还政府债务摆在突出位置,多渠道筹措财政偿债资金,在2004年偿还政府债务5.9亿元的基础上,2005年又按时偿还了13.87亿元的债务。
  【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 厦门市采取预算资金安排、争取中央财政支持、金融机构融资等多种筹资渠道,还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引导和激活各类投资主体,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基怠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积极筹措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市财政除预算内投入8.6亿元和土地基金7.6亿元外,还争取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补助1.1亿元,通过银行资金融资16亿元,集中力量建设疏港路、成功大道、同安湾大道、园博园、东通道、福厦铁路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项目。同时,积极争取到国家开发银行200亿元的政府信用贷款额度,为本市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持。年内集中各项建设资金62.6亿元,投入到同安工业集中区、厦门软件园二期工程等载体建设,通过规模集约开发,营造完善的产业环境,引导项目向工业集中区集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财政政策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2005年,厦门市从市财政预算安排外贸扶持资金6000万元,出台鼓励外贸出口的财政扶持政策,通过对出口信用保单融资进行贴息等手段解决中小型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提高了企业出口竞争力;积极向中央反映出口退税负担政策对口岸城市的不利影响,促进中央及时调整与地方负担机制,缓解厦门市的退税压力;逐步转变出口增长方式,打破所有制的框框,通过贷款贴息、提高资金支持比例以及对企业创新进行奖励等手段,培育一批扎根于本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出口企业;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用好用足中央给予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同时,对重点出口企业拓宽国外营销渠道和建立售后服务中心给予资金上的支持,高出口信用保险补贴标准,累计拨付保险补贴900万元,进一步增强企业出口竞争力;通过按1000元/吨的标准奖励台湾水果进口和对进口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予以贴息,促使厦门市成为台湾水果进口中转集散地。此外,还促成中央调整石材、铝箔板的关税税率,每年为厦门企业节约成本约1亿元;足额安排出口退税资金,及时兑现出口退税3.34亿元,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005年,厦门市共安排2.87亿元资金用于企业挖潜改造、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创新,有效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其中安排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创新资金3583万元,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调整;安排名牌产品及著名商标奖励金、贴息资金1200万元,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年内共有10家企业的13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安排800万元用于补助3个国家级和20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11个国家批准的企业博士后流动站;安排信息化专项资金3711万元,确保信息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为市民服务目标的实现。此外,还及时安排5000万元资金帮助夏新电子渡过难关,加快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安排2000万元的技术创新资金补贴帮助厦华应对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厦华2005年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产生了积极影响。
  【加大“三农”发展资金投入】 2005年,市财政安排1亿元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资金,确定的162个项目全部动工,82个项目已竣工验收。市财政资金扶持农村义务教育的着力点放在整合教育资源,强化薄弱学校建设,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重点支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危房改造、农村高中建设、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及实验室建设和各类职业教育发展。市财政共投入3000多万元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资金,重点用于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年内,还安排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3066万元,确保农民负担稳定不反弹;安排500万元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5295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146人;安排1595万元用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冬春修、8068万元用于农村自来水建设以及4695万元支持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还创新了“金包银”的带动农民致富模式,投入1376万元,带动被征地农民将征地补偿款集资用于厂房、农贸市场、外口公寓等工业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其中700万元资金用于同安工业集中区和翔安火炬高新产业区周边村镇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失地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壮大农村第三产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005年,厦门市首次从预算中安排4000万元设立社会保障风险准备金,逐步做实社保个人账户,这种做法走在全国前列;投入800万元,扶持医学中心和医疗重点学科建设,完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和应急机制;投入859万元,资助61万农村居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基本住院保险和大病补充保险,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筹资机制;投入4500万元用于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再就业免费培训、免费职介以及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的支出,使2万人享受社会保险补贴,1.9万失业人员受到培训;投入2350万元,保障残疾人的康复、就业、培训、教育等方面需要;安排资金101万元,免费为外来员工提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和文明道德教育培训,培训外来员工5.3万人;通过对“城乡社保一体化”及实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过程中存在困难和问题的调研,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初步建立起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三条医疗保障线为一体的多层次保障体系。为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面,市政府从1月起实行统一招标,在全市推行农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保费为每人每年15元,由各级政府按比例承担,农民个人不必出资,赔付起点为8000元以上部分。考虑到少数农民长期患病或患重症且无经济收入来源,市财政在按农村人口下达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时,要求此项资金的结余部分应全部用于建立医疗救助基金。2005年起,年人均筹资水平达45~53元,最高保障金额达5万至5.8万元。据统计,2005年本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参保人数656505人,实际参保人数616364人,参保率为93.89%,比上年增长13.26个百分点。
  【加大城市环境建设经费投入】 2005年,厦门市继续将改善城市人居和投资环境作为财政资金投向的一个重点。全年共投入14785万元,用于城市的“美、洁、亮、绿、畅、居”建设。其中:1933万元用于铁路沿线、城乡结合部及市区重点路段的市容市貌整治,1019万元用于清洁楼、公厕、垃圾清扫转运和处理设施设备建设,投入2994万元对白鹭洲公园、园林植物园、南湖公园等绿化景观和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以及对仙岳山、狐尾山进行林相改造,进一步绿化和美化城市。此外,2005年市财政还从城管专项资金、预算内基建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以保障思明、湖里、海沧、集美、鼓浪屿等城区主要道路两侧夜景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
  【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2005年,厦门市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各项措施,着力解决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扩充了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功能;设立国库集中支付垫款专户,延长支付业务办理时间;开发指标管理系统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接口软件,使两个系统之间实现无缝连接、互联互通;积极稳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试点单位由上年的40个扩大到了140个;注重强化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水平,及时处理改革出现的各种业务、技术等问题。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2005年,厦门市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程序,实施采购过程录音录像监控,完善评审专家日常考核、投诉处理、网上信息公告等制度,开展《政府采购法》贯彻实施情况专项检查,切实督促整改存在问题;加大对采购代理机构的监管力度,督促采购代理机构严格依法操作、透明操作,不断提高采购运作的规范水平和效率;加强采购人员业务培训,增进采购知识,提高采购操作水平;健全招标、评标制度和工作纪律,以制度管理人、以纪律约束人。2005年全市完成的政府采购项目涉及预算资金6.01亿元,中标金额4.86亿元,节约1.15亿元,资金节约率为19.11%。
  【加强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管理】 2005年,厦门国际港务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完整港口概念股和福建省首家国有企业境外上市公司,共筹集资金12.31亿元人民币,为加快厦门市港口码头建设解决了重要的资金来源。为推动厦门港务在H股上市,市财政局全力配合,在政策把握、具体操作等方面进行详细指导,对港务集团及所属公司股权结构调整、资产重组整合、土地资产转增国有资本金等方面,按照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规定,给予积极的支持,仅为此出具的相关文件就达100多份。同时,为支持国际港务控股子公司厦门港务发展公司重点发展物流业,市财政还给予其5500万元的资金扶持。年内,还研究解决燃气总公司在财务上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和亏损补贴问题,为燃气总公司下一步在引进战略投资者,转让特许经营权的同时保障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专业管理和安全打下基础;积极解决公交体制改革后公交总公司、公交场站公司运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促成明达玻璃、金龙联合汽车、医药化学供销公司等的股权转让。
  【改革事业单位经费供给方式】 2005年,市财政对事业单位的经费供给方式进行全面清理并重新核定,逐步减少财政核拨经费单位的数量,对事业单位的经费供给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对一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重点对市政园林系统实行了管干分离,对少数管理层按定额,对大量的作业层人员按作业项目实行经费包干。实行该办法之后的当年,市政园林局所属事业单位的建设事业费支出减少224万元;会同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修订了《厦门市机关事业单位公务车辆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了预算单位公务车辆的更新购置和管理;拟订并下发了《厦门市市直党政机关办公设施设备配置标准》,统一规范了办公设施设备配备的配置标准。积极推动住宅设计院、园林设计院、厦门宾馆、富通达停车公司等的改制、撤并工作;对事业单位的收入和分配制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完善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和分配制度意见,为事业单位的下一步改革创造了条件。
  【三大举措强化财政监督管理】 (1)严格开支标准,降低行政成本。统一规范公务车辆、办公设施设备的配置标准,研究定点办会、定点接待办法,加强行政表彰奖励经费、因公临时出国费用管理,防止奢侈浪费;按照中央、省统一部署,清理规范本市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为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和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打下基础;积极推行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全年共计采购纳入节能产品目录的计算机、空调等设备约7000万元,减少了政府机构能源费用开支。(2)转变监督方式,注重监督实效。逐步解决财政监督工作中的缺位现象,使财政监督更多地融入财政管理中,形成“收支并举、内外并行、监管并重”的覆盖财政管理全过程的监督工作格局;实施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及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抽查66家单位或企业,总金额36465.65万元,查出违规使用专项资金额126.72万元,未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资金855万元,并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措施解决会计基础薄弱、会计信息失真、内控制度不严等问题。(3)规范会计行为,完善内控制度。严把会计从业资格市场准入关,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做好2005年度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培训各级财务人员1185人,在培训中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培训效果和档次;推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贯彻,培训各类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人员150人,各区农村会计服务站会计115人,各类型小企业会计60人;开展纪念《会计法》颁布实施2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评选厦门市会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促进会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李如春)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