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渔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280
颗粒名称: 海洋与渔业
分类号: P74;F326.4
页数: 6
页码: 112-117
摘要: 本节讲述了2005年厦门海洋与渔业:海洋综合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技与经济合作、海洋灾害与防御。渔业生产与管理、海洋与渔业执法概况。
关键词: 厦门市 海洋环境 渔业管理

内容

综述
  2005年,厦门市以港口为依托,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施“科技兴市”、“以海兴城”战略,开发海洋资源,以港口航运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水产业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海洋经济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0%。
  年内,围绕西海域整治遗留问题、厦泉漳城市联盟海域联合执法管理行动、海上环卫综合整治、海域综合执法制度完善等做了大量的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全年共办理非养殖用海手续20项,用海面积853.37万平方米;办理临时用海手续2项,面积45.50万平方米;办理变更手续20项;办理用海验收3项;办理海域使用论证9项,完成海域使用年审项目50项,收缴海域使用金1500万元。(许金练)
  海洋综合管理
  【概况】 2005年,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在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和省海洋与渔业局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海域使用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完善海域使用管理。开展《厦门市海域使用规划》的编制工作,西部海域使用规划形成征求意见稿并召开会议听取专家意见;同安湾海域、东部海域和大嶝海域使用规划在合同签订后,研究单位提交初步成果。启动海域使用年审工作。根据海域使用年审工作方案,召开海域使用年审工作会议,刊登海域使用年审公告,受理用海单位及个人办理年审手续,分门别类进行登记审核,办理年审项目80多项,其中完成年审项目超过50项。
  做好用海项目协调服务工作。到重点用海项目单位现场办公,解决前期工作存在问题,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简化办理用海手续,采用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提供优质服务,年内办理的用海手续均在公布的时限内完成;采取召开会议、现场调研等多种方式,先后开展马銮湾综合整治与开发用海、船舶重工用海、725所用海、大离浦周边用海、航空物流园区二期等一系列用海项目的协调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有力地保证了用海项目正常开展。
  夯实海洋管理科技基础。完成编制《厦门海洋综合管理五年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厦门用海总量控制课题研究提交初步成果;九龙江口、东部海域、大嶝海域1∶5000水深测量工作提交成果报告和图件,并通过专家评审;岸线修测初步完成,针对岸线修测规范问题,9月召集相关专家进行内部咨询;西海域海洋地质环境历史演变及其数据库建设提交中间成果;开始启动海洋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新一轮升级工作。
  【无居民海岛管理】 年内,在《厦门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的基础上,委托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厦门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厦门周边海域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共7个,分别是位于西海域的宝珠屿、大兔屿、小兔屿和猴屿,东部海域的土屿,同安湾海域的鳄鱼屿和大离浦屿。按照非经营性利用海岛的程序办理土屿岛设置海洋观测系统项目,组织相关部门专家进行现场踏勘和项目会审。启动对合法利用无居民海岛项目的登记工作。开展《厦门市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管理办法》和《厦门市无居民海岛经营权招标拍卖管理办法》课题研究工作。组织有关单位编写《海上有仙山——厦门篇》,对厦门市的海岛旅游资源和海洋文化进行宣传。建立无居民海岛地名数据库和卫星遥感资料,完成两个岛屿的岛碑建设,加强无居民海岛的地名管理工作。对无居民海岛检查108次,发现渔民67人在宝珠屿上清洗花蛤,劝阻5起游客上无居民海岛游玩烧烤。调查鸡屿白鹭保护区管理部门未办理相关手续进行设施建设等违法行为。
  【海域使用权挂牌拍卖试点成功】 厦门国际游艇俱乐部工程项目位于厦门岛东部的香山附近,项目合同用海面积69.56万平方米,其中填海部分约22万平方米。7月,市海洋与渔业局与土房局和土地总公司协商,开展国际游艇俱乐部码头用海项目海域使用权挂牌拍卖试点工作,在全国首次制定海域使用权和土地使用权捆绑招标拍卖方案,8月上旬拍卖成功。12月举行厦门国际游艇俱乐部工程项目海域使用权出让合同签字仪式,成交价比底价增长3倍以上。该项目的成功运作,为以后经营性海域使用权的挂牌招标拍卖积累了经验。
  【完成区际间海域勘界】 继2004年完成思明、湖里、集美、翔安各区之间8条61公里海域界限的勘界和协议书后,3月,集美区—同安区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签订,至此共签订10条区际间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完成海域勘界线全长约70.5公里。 (黄超群)
  海洋环境保护
  【概况】 2005年,厦门市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坚持发展经济与海洋环境保护相统一,生态保护与污染预防并重,在加大厦门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力度、加强陆源污染物排海的监督管理、落实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修复海洋生态、恢复滨海湿地、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海洋环境监测】 年内,厦门市制定了《2005年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开展趋势性海水水质监测、底栖环境监测、陆源排污口调查监测、海水浴场监测、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九龙江入海口总量监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跟踪监测、养殖功能区监测、生物质量监测、渔业污染事故监测、赤潮应急监测监视等12个项目的监测,布设站位81个,比上年增加13个,有效覆盖厦门全海域。监测结果表明,2005年厦门海域水体重金属(Cu、Pb、Cd、Hg)、砷和油类含量不高,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影响厦门海域水质的主要因子是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按照海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数法对厦门海域水质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厦门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程度较上年有所上升,除大嶝海域、东部海域、同安湾海域水质综合状况基本符合二类水质标准外,其他海域普遍超二类或三类水质标准。各海域水质状况由好到差依次为:大嶝海域、东部海域、同安湾、河口区、西海域和马銮湾。
  【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年内,对15家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及运输项目进行初审,对3家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单位进行年审。同时,为了使厦门海域中国鲎的种群得以恢复,组织开展《厦门鲎特别保护区建区可行性研究》及《鲎人工育苗、放流技术及保护措施的研究》课题研究,形成一套成熟的中国鲎人工繁育工艺,成功培育出20多万尾中国鲎。9月,市海洋与渔业局在火烧屿放流8万多尾一龄鲎苗。举办“中华白海豚声学保护技术——声驱法驱赶操作规程培训班”,将声驱法操作实践总结上升为理论,并通过理论进一步指导规范厦门海域水下爆破施工前的驱赶操作规程,组建专业驱赶队,使水下爆破对中华白海豚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召开中华白海豚声学保护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的鲸豚专家就中华白海豚生理特性、声学特性进行研讨,寻找更科学的方式,保护中华白海豚。
  【文昌鱼人工繁殖及放流】 年内,《厦门文昌鱼人工育苗、放流技术及保护措施的研究》课题取得重大的突破,共培育出80万尾0.45~0.70厘米的文昌鱼鱼苗,形成了规模化文昌鱼人工繁育工艺。11月在文昌鱼的核心区——黄厝海滩放流17万尾人工繁殖的文昌鱼苗,从而为文昌鱼的工厂化养殖及资源增殖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文昌鱼保护更为主动。
  【红树林示范性种植】 5月,厦门大学著名红树林研究专家林鹏院士牵头在潮位较低(黄零0.4~1.2米)的翔安区山亭村示范种植了120多亩、60多万株的红树林。种植品种有秋茄、红海榄、无瓣海桑、木榄等。同时,开展不同滩涂高程红树林的生态适应性、不同红树林品种的合理搭配、红树林适宜种植密度、红树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模式的试验,试验取得较好成效。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了《红树林科学管理规程》,为下一步在厦门海域滩涂大面积推广种植红树林提供了示范基地和科学管理基础。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它具有维护海岸带平衡的功能,可以大大减弱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破坏力。厦门市现有天然红树林的面积仅有21公顷,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种植工作迫在眉睫。
  【清除海沧互花米草】 互花米草是国内滨海滩涂最主要入侵植物,如何科学防除互花米草及建立预警预报体系是国内外生物入侵控制的难点。9月,海洋与渔业局实施人工清除与药剂防除相结合的方法,清除西海域互花米草3万多平方米。初步筛选出能有效防除互花米草且对环境污染很小的化学药剂,同时,建立了互花米草生物入侵的预警预报体系,提高了保护海洋滩涂生态环境的科学水平。
  【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2005年,市海洋与渔业局共组织放流了长毛对虾1.45亿尾、黄鳍鲷6285尾、珍稀物种文昌鱼17万尾、珍稀物种中国鲎8万只。同时在火烧屿滩涂上进行了中国鲎放流的对比试验,一种是采取开放式放流,另一种是采取网拦增殖,以便探索增殖放流的生态经济效益,寻找增殖放流的最佳方法。
  【厦门海洋环境管理体系通过ISO14001认证】 12月,厦门海洋环境管理体系经过三个月的试运行工作,成功获得了ISO14001认证证书,厦门成为全国首个获得海洋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认证的行政区域,标志着厦门的海洋环境管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洪荣标张荔锋)
  海洋科技与经济合作
  【概况】 年内,厦门海洋与渔业科技工作按照“面向经济、面向管理”的要求,大力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维护海洋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海洋科技成果显著。
  海洋药物高新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葡糖胺硫酸盐制备中试研究”通过鉴定并获得2005年度厦门市重大科技进步三等奖。“海洋细菌多糖”、“抗肿瘤新药多宝龙及H-7A的研制”、“海藻生物吸附剂”和“可溶性海带多聚糖饮食纤维及其应用研究”、“发酵法生产虾青素3吨罐发酵及分离提取中试、试产”等海洋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和开发项目通过了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取得进展。“应用高新技术培育紫菜优良新品种(系)的研究”、“对虾杂交选育及辐射育种”、“海洋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开发”等项目通过相关部门组织的验收或鉴定。其中,“应用高新技术培育紫菜优良新品种(系)的研究”、“南方海区牙鲆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获2005年度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病原生物学及其RT-PCR检测操作规程的研究”、“海水养殖鱼类弧菌病快速检测及防治研究”获三等奖。
  海洋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科学研究得到应用和推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文昌鱼人工育苗技术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地方保护动物中国鲎人工育苗项目取得成功;厦门海域环境监测及赤潮灾害预警研究、同安湾、大嶝海域水产养殖容量研究和厦门市海域功能区划地理信息系统等一批科研成果已由相关部门采纳使用;开展ISO14001认证工作,厦门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O14001体系认证的沿海城市。这些成果的转化,促进了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海洋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建设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平台。扶持海洋三所建设厦门海洋生物基因工程中试平台和海洋药物公共研究平台;扶持厦门大学建设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抓好“产、学、研”结合,孵化和培育海洋新兴产业,促进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2005年,厦门海洋经济增加值约达180多亿元。厦门市初步形成海洋制药、海水利用、海洋种源、海洋生态经济等新兴海洋产业雏形。
  【海洋科技合作】 年内,与东亚海域环境管理机构(PEMSEA)合作,基本完成厦门第二轮海岸带综合管理国际示范项目各子项目,其中,《厦门第二轮海岸带综合管理战略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批转执行;与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NOAA)开展合作,制定厦门海域生态修复行动计划;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委员会(IOC)开展合作,进行海岸带综合管理指标体系研究,厦门成为IOC选定的全球十家进行海岸带综合管理经验总结的城市之一。
  【建设“科技兴海”机制】 年内,编制《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科技发展规划》、《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厦门海洋科技和“科技兴海”工作的指导思想;市海洋与渔业局新增“科技与外经外事处”,明确授予其拟定海洋与渔业行业科技发展规划、技术进步措施,组织实施“科技兴海”、“科教兴渔”,组织重大科技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等科研活动的职能;出台《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对科技项目的管理,强化了科技管理职能;建立“科技兴海”咨询机制,成立厦门市海洋专家组,以市政府名义继续聘请海洋、经济、规划、法律、港口、工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17位专家做顾问,发挥海洋专家组的决策咨询作用;利用厦门电视台的“海洋视点”节目,宣传海洋科技工作。
  【海水综合利用】 年内,开展海水利用的调查工作,在全国沿海地、市率先编制《厦门市海水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开展《厦门市海水冲厕项目预可行性研究》,邀请国家海洋局、香港水务署、香港渠务署、厦门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对厦门市海水冲厕可行性研究中期报告进行深入讨论。
  【启动一批科技攻关项目】 2005年启动了“高纯无钠(钾)葡糖胺硫酸盐中试和海洋药物公共研发平台建设”、“美国白点牙鲆新品种引进及开发研究”、“厦门市海岸带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研究(跨年度)”“对虾杂交选育及辐射育种的研究(跨年度)”,组织了“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遗传结构及保护措施”、“中国鲎自然保护区建区研究”、“水下爆破监测与中华白海豚声学保护措施”、“马銮湾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厦门海岸线修测”和《厦门市海洋功能区划地理信息系统》新一轮升级工作等项目。上述各项目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科技成果产业化】 年内,一批海洋药物投入生产。葡糖胺硫酸盐实现当年投入中试,当年实现产业化生产。高纯河豚毒素产业化项目,在获得国家产业化示范工程后,完成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申请国家一类药物并投入生产提供了保障。丙谷二肽(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肠外营养药物)项目,与中坤化学公司合作,申领了国家一类药物批件,建成化工级丙谷二肽生产线并投入生产。
  【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科学研究取得进展】 年内,《厦门生态海洋指标体系研究》通过专家评审验收,在国内首次建立了生态城市海洋指标体系的层次评估模型,对海洋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海岸带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厦门西海域红树林修复提供示范;完成“厦门湾物种多样性研究”;编制《厦门市海洋综合管理五年规划》;组织厦门重点港湾海域面积总量控制课题研究,为控制围填海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完成厦门湾物模、数模和海底地形、地貌的研究;厦门海洋环境监测与预警预报调查研究,获2005年度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林瑞才)
  海洋灾害与防御
  【概况】 厦门海域面积390平方公里,拥有海岸线234公里、大小岛屿31个,海洋资源丰富。厦门既是气候资源优越之区,同时也是海洋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每年平均有4~5个台风影响厦门,其中有2~3个影响较严重。海域每年有4~7个赤潮发生。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重视做好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体系的建设,为减少海洋灾害损失提供依据;制定相关海洋防灾减灾方案,确保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有条不紊;加强渔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加大海洋生态修复力度,减少海洋灾害发生频率。
  【加强对赤潮的预测预报】 2005年,投资180万元引进美国YSI全自动水质监测仪,在同安湾及西海域等比较容易发生赤潮的海域布置3个监测点,通过对海水的10个理化参数一年的连续监测,找到了与海洋赤潮发生有显著关联的指标因子,初步探索出一套赤潮预警预报方法,赤潮发现率达100%。
  【高崎闽台渔轮避风港建设】 一期工程9月16日完成,通过专家组验收;二期完成投资9000万元,水工主体工程基本完成,11万平方米的陆域吹填按计划启动软基处理工作,整个工程年底完成。高崎中心渔港建设设计招标工作10月5日通过国家农业部项目评审。
  在建中的高崎闽台渔轮避风港,自2004年起,已接待2780艘次渔船、近3万人次安全避风。(许金练)
  【八条措施确保高崎渔港渔船安全】 在台风“龙王”来袭之际,市海洋与渔业局制订八条措施确保高崎渔港避风船只安全。(1)成立现场协调指挥小组。由市海洋与渔业局牵头,海事局、公安局、海洋综合执法支队、渔监局、湖里消防大队、渔港建发公司以及漳州、龙海渔监等单位共同参加,明确工作任务,加强协调,形成合力。(2)完善渔港消防设施和人员准备。10月1日深夜,建港公司完成全港14个消防炮、消防泵房的检测工作,专用消防船也于当晚投入使用,锚泊于随时可机动的位置。(3)逐船开展防火宣传。海洋综合执法、渔监、消防等执法人员登上停泊渔船,逐船检查消防设施配备情况和技术状况,要求所有船舶停泊避风期间禁止使用明火。(4)建立快餐供应点,解决近3000名渔民避风用餐、饮水问题,消除火源。(5)公安、消防人员实地察看现场,提前做好应急准备。湖里消防大队1个中队、2部消防车,于10月2日上午来港熟悉港区环境和线路,深入停泊水域和渔船,制定扑救措施。(6)关闭鱼市场,撤离人员,26户经营户约160人全部撤离港区。 (7)加强海上、陆上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海洋综合执法支队、渔监局及漳州执法人员和7艘公务船不间断在港池内巡视,避风港公司组成3组人员负责陆上东、南、北三道堤观察巡逻,发现险情及时处置。(8)加强港内执法监管,及时制止一起电焊作业,对8艘无序停靠的工程船发出处罚通知书。截至10月2日下午4时30分,进入高崎渔港避风的各类船舶589艘,其中各类渔船544艘,大型工程船8艘,大型砂船6艘,客渡船7艘(含厦金航线客轮4艘),油船7艘,公务船7艘,违法被扣船10艘。(吕日周)
  渔业生产与管理
  【概 况】 2005年全市水产品产量16.68万吨,比减5.06%。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57万吨,比减15.14%;海水养殖产量13.27万吨,比减1.19%;淡水养殖产量1.85万吨,比减19.57%;完成年计划的101.09%。渔业产值11.28亿元,比减3.51%。渔民人均纯收入5400元,与上年相比略有减少。水产加工产值10亿元。继续推行水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强水产品检测,实施贝类净化等质量安全管理。制定《2005年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意见》、《厦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和《厦门市贝类产品净化管理实施细则》,提出贯彻《厦门市生鲜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明确各区渔业部门和相关单位的职责和工作任务,对水产品生产、批发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加强水产品批发市场监管,严把批发市场源头关,杜绝不符合质量安全和来源不明的水产品进场交易,有效地保障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建成2家贝类净化厂,日净化贝类30吨,基本满足市场的需要。查处出口产品农药残留,加大水产品无公害基地建设及对龙头企业的服务力度。认真抓好西柯2000亩对虾基地、杏林鳗业500亩养殖基地、翔安刘五店1000箱网箱养殖基地、大帽山斑点幼尾鲴200亩养殖基地、小嶝岛虾贝混养100亩养殖基地等5个无公害基地建设。同时,组织推动银祥集团水产加工、新阳洲紫菜加工生产线建设和洋江公司建设休闲渔业网箱。
  【开展渔药专项整治】 2005年,渔药经营和使用查处整治纳入渔业管理工作范围。市海洋渔业部门共编制《禁用渔药目录清单》挂图3000份和无公害标准规范资料汇编3000份,发放到养殖户和经营者手中。逐步建立健全渔药经营和使用管理制度。要求渔药店建立经营档案,便于经营者及时发现问题并可追溯,有利于执法部门的监督管理。各区渔业部门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执法检查,设立举报电话。年内查处多起违法违规案件,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厦门市渔业环境监测站每月对渔业生产环境开展监测,每个月抽取养殖水产品20个批次进行药物残留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氯霉素、呋喃唑酮、恩诺沙星、粪大肠菌群、重金属、贝类毒素等。检测结果再反馈指导生产。
  【加强水产品生产环节培训】 年内,市、区渔业技术推广部门把宣传贯彻《厦门市生鲜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作为重点,举办数期有关质量法律法规和无公害养殖技术规范培训。受训对象包括无公害基地管理人员、养殖人员和村级渔技员,全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发放培训资料1000份。培训内容包括:《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厦门市生鲜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等有关的法规、规章和无公害养殖技术标准、规范等。要求养殖户建立生产日志制度和用药处方制度,杜绝使用禁用渔药和饲料添加剂等,严格执行渔药的使用限量和水产品出池前休药期规定。
  【水产苗种建设】 年内,召开贯彻新《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座谈会,严格实行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开展发证业务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水产苗种场普查登记等工作。从养殖户中挑选44名人员作为村级渔民技术员,通过岗前培训考试,实行定岗、定责、定酬的管理,进一步健全基层渔业科技服务体系和水生动物防疫网络。建立紫菜选育生物工程实验室,集美大学利用生物工程技术,选育出不同颜色、不同长度、不同厚度的4个系列的优良紫菜品种。开展对中国鲎及文昌鱼人工繁殖、增殖放流及保护措施研究,培育中国鲎第一批幼苗8万尾,于9月上旬组织人工放流;繁殖文昌鱼苗80多万尾,放流17万尾;进行淡水观赏鱼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培育出1.5万尾不同品系的神仙鱼苗。
  【发展休闲渔业】 年内,着力发展休闲渔业,探索既减少网箱养殖又能发展海上休闲娱乐的都市休闲渔业新路子。编制完成《厦门市休闲渔业发展规划》、《休闲渔业主题园区方案规划》。在鳄鱼屿实施休闲网箱示范项目,建设占海面积1100平方米的示范性休闲渔排,于7月初投入使用,每天可接待200多个游客,至年底已接待游客1000多人。
  【渔民安置工作】 年内,市财政投入资金1089万元,支付835名兴洋股份有限公司和鼓浪屿渔业公司渔民的转产转业、分流安置补偿金,补交95名渔民不足缴费年限养老保险。提高退休渔民生活待遇,7月1日开始,渔民退休金从300元左右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360元。安置兴洋公司渔民转产转业806人。推动思明区曾厝垵、黄厝渔民转产上岸工作。(池信才郑斌)
  【举办首届观赏鱼展赛】 11月13日,由市渔业协会观赏鱼分会主办,市政园林局协办,马来西亚建荣集团、香港太阳集团承办的厦门市首届观赏鱼展赛在厦门万石植物园百花厅举办。展赛分七彩神仙鱼、龙鱼、孔雀鱼、金鱼和罗汉鱼、水族器材5个展馆,100多个品种,最贵的龙鱼价值20万元人民币,参观市民达1.6万人。下午还召开了首届观赏鱼展赛座谈会,与会代表畅谈水族行业的发展对策以及如何办好今后的观赏鱼展赛。此次展赛丰富了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扩大了与港澳、东南亚等地区观赏鱼产业的交流和合作,促进观赏鱼科研、种苗、繁育等的全面发展。
  (郑斌)
  海洋与渔业执法
  【概况】 2005年,各级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行政执法机构依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在海域使用监察、渔政渔港监督、海洋环境和资源保护、社会公共安全等领域严格执法。共对各类执法对象实施执法检查1503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435起。作出行政处罚373件,罚款61.45万元。开展8项专项执法检查,即《渔业法》、《安全生产法》、《行政许可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无居民海岛管理办法》、政务公开、六条禁令以及四五普法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整改。6~7月举办海洋与渔业法律法规巡回宣传活动8场,发放法律知识小册3000份,宣传渔民3000多人次,现场咨询近百人次,宣传人数上万人。宣传贯彻《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海洋工程、生态保护区、海洋珍稀物种、水生野生保护动物进行重点检查,全年共检查以上领域工作项目82个,累计检查651次,发现违法行为87起,作出行政处罚57件,处罚金额达6.39万元。开展打击非法海洋捕捞行动89次,组织参加全省统一联合行动5次,通过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电鱼等非法捕捞行为,共查处违法案件55起,立案14起,按简易程序处罚41起,结案53起,罚款4.5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000元。其中,非法围填海4起、非法采砂42起、旅游餐饮业非法用海3起、交通建设非法用海2起、其他4起。开展联合执法12次,加大海洋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对珍稀海洋物种——白海豚、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的执法重点放在打击在保护区内违法采砂和查处保护措施不落实行为,依法查处从事违法采砂行为42起,共计罚款4.79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000元;检查炸礁工程97次,纠正18次保护措施不落实的行为,确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物种的安全,落实中国海监总队对自然保护区的执法监管要求。
  【海洋与渔业法制建设课题调研】 一是《厦门市海洋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立法研究》课题6月21日通过专家组评审,认为课题达到同类研究的较高水平,对厦门市的相关立法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二是以闽同渔8856船事故调查为基础,对全市海洋与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监管和执法工作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三是根据新一轮对台工作需要,针对厦金海域渔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问题进行调研;四是参与中国海监六支队海上联合执法工作机制课题研究,总结和研究几年来海上联合执法工作。
  【用海项目常规检查】 全年检查各类用海项目共计87个,累计检查852次。发现违法行为41起,纠正制止28起,立案13起,作出行政处罚9起,处罚金额达40.24万元。
  【治理港区倾废】 针对违章倾废严重影响航道、锚地及港区正常运营的状况,开展为期6个月的专项治理。采用GPS装置实时监控倾废船舶动向,及时查处违法船舶。出动执法人员150人次,船艇13艘次,查处违法行为2起。
  【整治岸线环境】 年内,为维护岸线环境和景观,执法人员对厦门沿岸59处有碍观瞻的废弃船只、船骸、养殖废弃管理房等进行拆除清理。
  【伏季休渔监管】 根据国家和省伏季休渔制度规定,5月1日和6月1日分期实行两个月的伏季休渔,全市共有354艘定置网作业渔船、8艘拖网渔船按时进入伏休。另有20艘灯光围网渔船参与了作业区域限制的休渔。在执法队伍严格监管下,伏季休渔于8月1日顺利结束,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查处电鱼船和“三无”渔船】 年内共查获电鱼船49艘,没收电鱼船和“三无”渔船39艘。组织三次渔船拆解现场会,对没收的渔船公开进行拆解。与同安区陈新村“两委”联手,将该村全部电鱼船集中进行取缔拆解,开创执法队伍与行政村联手共同打击电鱼行为的先例。
  【开展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执法检查】 年内,开展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执法检查75次,对50家商店、66家餐饮店的经营行为进行执法检查,并与工商、林业部门开展多次联合执法行动,收缴一大批国家一、二级及省重点保护动物及其制品,对2家违法经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花鳗鲡的商家进行处罚。结合野生保护动物宣传月活动,首次对鼓浪屿违法经营保护动物制品(冠螺、虎斑贝等)的8家工艺品店进行处罚,严厉打击了违法经营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行为。
  【治理餐桌污染】 年内,水产品抽样检验1.8万批次,查处售卖不卫生及掺杂掺假水产品4起。积极贯彻落实新出台的《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对渔排养殖户、养鳗场等重要养殖场所开展禁用渔药的执法宣传和监督检查,并首次对水产养殖过程中违法使用禁用农药三唑磷的行为进行处罚,对事故损失进行调解,调解赔偿金额达10万元。
  【渔业执法】 办理及年审渔业捕捞许可证683艘(本),办理渔船进出港签证3299艘次,职务船员考证264人,船员审换证及任离职签证1135人次,新办及电台执照年审26本,办理渔船变更17艘、注销26艘,检验各类渔业船舶2720艘,检验审核船用产品、图纸8批3(套),收取各类渔业规费55.5万元。监督拆解外海大马力报废渔船20艘,监督船员“四小证”技能考试2期81人。开展维护捕捞、养殖、港航秩序等工作,以打击非法电鱼、违规养殖和“三无”渔船为工作重点,检查各类渔船3930艘次,出动执法船艇890航次、执法人员8049人次,行政处罚案件470起,罚款19.98万元。
  【厦泉漳三市海上联合执法】 5月26日,在厦泉漳三城市联盟的框架下,根据三市海洋与渔业局联盟纲要要求,三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在厦门召开,通过三市海洋与渔业执法队伍共同打击违法海洋捕捞、打击电炸鱼和违反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规行为的监管方案,建立了联合查处的机制。在2005年的伏季休渔、龙海渔船退出厦金航线、联合打击非法采砂、非法捕捞等海上违法行为以及防台风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效,初步显示跨区域联合执法的作用。
  【清除非法占用海域设施专项整治】 年内,共组织开展清除非法占用海域设施专项整治行动43次,出动执法人员905人次,雇用民工512人。在西海域、马銮内湾、同安湾海域、东部海域内组织拆除新增吊养和围养设施约4800亩、定置捕捞设施2300余处(个)、插网捕捞设施15000余米、拆除新增网箱76格、劝退养殖户自行拆除网箱120格、处理暂养船和养殖船15艘、没收已补助上岸的定置网作业渔船9艘、限期拆除东屿湾海域育苗设施400余亩。组织7次清理废弃船骸专项整治行动,共拆除占用海域的废弃船骸59艘。
  【妥善处理厦金航道占用捕捞海域问题】 新的厦金航线7月25日开通以后,由于占用原捕捞海域,立即引发思明区滨海街道曾厝垵、黄厝渔民的强烈反应,频繁上访。市海洋与渔业局与思明区政府积极配合,向市政府申请财政资金885万多元,组织两个社区渔船上岸,安排渔民转业、转产。年内,253艘在册渔船核实工作基本完成,同时组织渔民签订上岸协议,拆解渔船,确保厦金航线安全。
  【查清入海污水处理不达标问题原因】 年内,市海洋与渔业局调研组深入厦门岛海域岸线实地勘察,查明入海污水处理不达标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污水处理率不够高。全岛182个排污口,除6个大排污口(属污水处理厂)污水经过排污处理外,其余176个小排污口基本上属于直排,年污水直排放总量约1.34×109立方米;二是污水处理程度不足,还无法脱氮、磷,而无机氮、磷超标恰是厦门海域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许金练 吴东凯 邹金芳)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安智宏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