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277
颗粒名称: 气象事业
分类号: S16
页数: 3
页码: 109-1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厦门市气象事业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多普勒天气雷达塔楼向社会征集冠名、新增特色气象节目、市青少年天文气象馆开馆、海洋预报、海洋监测、首次进行赤潮每日预报、安装水文气象观测系统、参与研发风暴潮减灾决策辅助系统等。
关键词: 气象事业 厦门市

内容

气象局
  【概况】 2005年是厦门市气象局“十五”计划任务完成的收尾年,作为厦门市“十五”计划重点工程之一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塔楼建成使用,大大提高了对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在汛期、人工增雨作业和台风监测预报服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厦门市气象事业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1.以防抗台风为重点,做好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报和服务工作。年内共有4个台风(或热带风暴)对厦门造成严重影响,其中,强热带风暴“珊瑚”和台风“泰利”造成严重洪涝灾害。面对台风来袭,全市气象部门充分发挥新一代天气雷达等现代化设备的作用,严密监测,加强会商,准确预报,为市委市政府提供重要天气报告和天气信息快报100多期,没有出现漏报现象。台风影响期间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台风动向及可能影响;与新闻媒体密切配合,在电视台、电台连续发布台风警报、雷达定位报告等信息90多次;通过手机短信、网络和121气象信息服务电话等多种方式发布台风警报信息,最大限度减轻台风灾害造成的损失。
  2.灾害性气象服务特色凸显。台风影响期间,市气象局利用高科技手段,以多种形式开展全方位气象信息服务。每小时为每位党政军领导提供最新台风消息短信服务和台风路径、雷达回波图像彩信服务;利用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免费为20万农村手机用户提供逐时台风动向短信服务;首次实现与电视台、电台主持人的连线互动,气象专家每小时一次在电视和电台直播节目中接受主持人采访,介绍台风的最新动态和预报以及台风的防御知识等。对5月5日下午和5月6日凌晨厦门地区出现的两次罕见的飑线天气,市气象台根据雷达探测,提前半小时通过电台、电视、12121等各种媒体发布预警信号,避免了可能造成的损失。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开展公众气象服务调查,满意率高达95.2%。
  3.开展专项服务,提供气象保障。市气象部门主动作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保障。先后为市重点工程建设提供气象保障服务;为南宁卫星监控中心提供卫星发射气象服务;为厦门渔业公司到南太平洋进行渔业捕捞提供远洋航线气象服务;为海警海上缉私提供气象保障服务;为海上船只航行安全提供风球气象服务;为厦门保险公司开展雷电资料服务;开展跨海大桥气象应急预案服务等。全市气象部门还与有关部门合作,积极开拓服务领域,如开展航空气象保障,空气质量预报,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森林火险等级预报,高温用电监测预报等专业气象服务等;尝试开展气象环境评价工作,为厦门公铁大桥提供气象专题研究报告;与金龙客车公司合作开展客车防雨试验及降雨强度检测等。
  【多普勒天气雷达塔楼向社会征集冠名】 该雷达塔楼2004年11月16日竣工使用,是集气象业务、科普教育、旅游观光和夜景功能为一体的标志性建筑。2005年1月23日由市气象局和市文明办主办,厦门晚报、中国联通厦门分公司协办,面向全社会开展征集雷达塔楼名字活动,要求名字能体现厦门的文化底蕴、城市特色以及塔楼本身的功能特点,赋予塔楼以文化内涵。共有上千市民参加征名活动,取名1588个。最长的名字有13个字,最短的两个字。出现频率最多的字是珠、鹭、塔。经过市地名办的确认,耸立于狐尾山上的气象雷达塔楼正式命名“海上明珠”。2月2日,在市气象局举行气象雷达塔的命名仪式。
  【新增特色气象节目】 1月21日晚,市气象局与市电视台合作开办的天气预报连线直播节目在“厦视新闻直播室”栏目开播,节目采用电视台新闻主持人与市气象局气象专家连线直接对话的方式,即时播报最新的天气实况和预报。节目播出后市民反映良好。11月26日在厦门卫视频道推出“海峡气象”栏目,气象专家用闽南语播报海峡地区天气,这是国内首档服务台湾同胞和东南亚侨胞的闽南话气象节目。同时还在《厦门晚报》及“闽南之声”广播电台等媒体增加“厦金(台)地区天气信息”,提供厦门至金门航线的航行气象条件及台北、高雄、台中、金门四地区的天气预报内容。
  【市青少年天文气象馆开馆】 3月23日举行开馆仪式。由市气象局、市科协、市教育局承办。该馆由气象馆,天文馆,天象馆三部分组成,总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馆内设施充分运用声、光、电技术显示气象科学原理,并依托气象现代化业务系统,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可参与性于一体。厦门市青少年天文气象馆的开馆填补了厦门市和福建省青少年天文气象科普教育的空白,金门方面也将该馆定为金门学生科普活动基地。(帅红)
  海洋环境预报台
  【海洋预报】 年内,通过省市新闻媒体发布的主要海洋预报有:福建省主要港口的每日高(低)潮时预报、台湾海峡及福建沿海海域的海浪预报和表层海水温度预报、厦门港每月两次的大潮预报等,共计发出预报单近2600份,电子邮件1000多份。在台风汛期发布台风暴潮、台风浪预警报和消息19次,发送预报单近500份,发送海洋灾害年、月预测单250多份。此外,继续开展全市5个海水浴场的环境监测预报,发送预报单1000多份。
  【海洋监测】 8月,厦门海洋环境预报台首次独立承担福建省近海及远海海域环境质量趋势性监测,完成31个监测站位、9个质控站位的样品采集工作,共采集430个水质样品、74个沉积物、28个浮游生物和11个底栖生物样品。5月和8月分别进行闽江口以南近岸海域趋势性监测,对32个站位进行样品采集,采集到的样品包括22个站位的水质样品、16个站位的浮游生物样品、18个站位的沉积物样品、7个站位的底栖生物样品。此外,还开展了海水浴场监测、赤潮监测、福建省主要港湾的常规水质监测以及进行海洋倾倒区、排污口、增养殖区、疏浚物成分的样品检测等监测工作。
  【首次进行赤潮每日预报】 年内,在往年赤潮周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对赤潮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探索赤潮发生的生物、水环境和水文气象临界条件,并划分赤潮预警预报等级。5~10月,在国内首次以海洋环境监测资料和实时海洋水文气象资料为基础,进行每日的赤潮预报,并通过厦门电视台、《厦门日报》等媒体向社会发布。(参见本书海洋与渔业栏目“海洋灾害与防御”相关条目)
  【安装水文气象观测系统】 年底,在上屿岛东北方向附近的礁石上安装水文气象观测系统。该系统安装运行后,可以获取厦门东部海域海浪、海流、潮汐、水温、海面雾、海面风等海洋环境实时数据信息,提高厦门海洋环境预报的精确度和时效性,并能为涉海单位提供避免海洋自然危害的信息,同时为厦门东部沿岸的涉海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海洋环境基础数据。
  【参与研发风暴潮减灾决策辅助系统】 “十五”期间,厦门海洋环境预报台预报室的全体人员参与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海洋环境预报及减灾技术”的研制开发。配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构建完成了基于网络平台的、支持多元信息综合查询的“东南沿海风暴潮减灾决策辅助系统”。该系统建立以Oracle9i为平台的风暴潮综合数据库,实现了风暴潮信息的网络查询和可视化显示以及基于GIS的风暴潮信息可视化查询和结果输出。该系统已在厦门海洋环境预报台实现业务化运行,并为厦门市的海洋防灾减灾服务提供有利的技术保障。(张世民)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