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272
颗粒名称: 种植业
分类号: F326.1
页数: 2
页码: 104-1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厦门市种植业的情况,其中包括了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无公害农业、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等。
关键词: 种植业 农业 厦门市

内容

【概况】 200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情况如下:粮食播种面积25.58万亩,比上年调减6.19万亩,比减19.48%;总产9.44万吨,比上年减产2.38万吨,比减20.14%。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1.84万亩、总产4.44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19.46%和17.78%。甘薯种植面积8.25万亩、产量3.32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29.91%和31.69%。蔬菜播种面积32.10万亩,比上年增加1.86万亩,比增6.15%;总产61.40万吨,比上年增产5.91万吨,比增10.65%。油料播种面积10.21万亩,比上年减少1.69万亩,比减14.20%;总产1.77万吨,比上年减产0.35万吨,比减16.51%。水果种植面积22.50万亩,比上年减少0.92万亩,比减3.93%;总产量3.50万吨,比上年减产2.10万吨,比减37.50%;其中龙眼种植面积19.43万亩,产量2.01万吨,比上年减产1.71万吨,比减45.97%,但市场价格上涨,每公斤龙眼收购价格在1.5~3.6元左右。花卉种植面积1.43万亩,比上年减少0.03万亩,比减2.05%。茶叶种植面积1.35万亩,比上年增加0.25万亩,比增22.73%;投产面积1.00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总产1000吨,与上年持平。食用菌总产0.49万吨,比上年增产0.04万吨,比增8.89%。由于厦门市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农业技术培训的广泛开展,蔬菜单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在耕地面积缩减的情况下保持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和总产量的持续增长,加上蔬菜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种植效益明显提高。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1)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扩大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粮经比例由2004年的41.6∶58.4调整为2005年的36.5∶63.5,蔬菜播种面积达32.10万亩,培育发展了一批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如新店万亩胡萝卜基地,新圩万亩青蒜基地,洪塘郭山、新民西山千亩紫长茄基地等。还有各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的各种特色蔬菜出口基地,如洋葱、毛豆、菠菜、西芹、芥兰、荷兰豆等出口生产基地。(2)积极引进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使全市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全年引进各种农作物优新品种80多个,推广优良品种60.5万亩,更新更换良种20.3万亩。其中“sk4-316”胡萝卜和农友“704”紫长茄效益尤为明显,亩产值均在万元左右,农户种植效益大幅度提高。(3)推广高接换种技术,调优水果品种结构。市财政投入100万元,扶持各区农业部门实施龙眼、荔枝高接换种6500亩,进一步优化全市龙眼、荔枝早、中、晚熟优良品种结构,其中龙眼以嫁接中熟优质品种“凤梨穗”为主,其次为优质早、晚熟品种;荔枝以嫁接优质晚熟品种为主。同时通过市、区、镇三级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技术熟练的园艺工人。(4)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生产技术,全年推广蔬菜精细播种、穴盘与营养钵育苗1万多亩(次),地膜覆盖栽培6万多亩,大棚栽培1万多亩,节水灌溉2万多亩,反季节栽培1万多亩,示范蔬菜防虫网400多亩(次)。推广水果套袋技术1.2万亩,套袋1600万个以上。推广“蔬菜—中稻—蔬菜”水旱轮作模式3000亩。启动工厂化蔬菜育苗防灾抗灾体系,培育紫长茄嫁接苗280万株,茄子嫁接技术应用面积扩大至7000亩,推广嫁接苗达840多万株,示范推广苦瓜嫁接栽培面积500亩。建立省级土壤肥力动态监测点2个、市级40个,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完成测土面积18.86万亩,推广配方施肥面积15.42万亩,累计发放施肥建议卡3500份。全市推广增施有机肥30万亩次、作物秸秆回田25万亩次,开展幼龄果园套种经济绿肥3000亩。
  【发展无公害农业】 年内新建36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其中蔬菜(茶叶)基地26个,共计2.1万亩;水果基地7个,共计0.3万亩;食用菌基地3个,年产种菌300万袋、食用菌160万袋。其中13个蔬菜(茶叶)基地1.27万亩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其余基地正在进行产地认定。新增蔬菜、茶叶等无公害农产品14个,年产量1.53万吨。
  发展无公害农业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以宣传贯彻实施《厦门市生鲜食品监督管理办法》为契机,认真贯彻《厦门市农业环境保护办法》、《厦门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销售和使用部分剧毒、高毒农药的通告》等规章,使管理进一步规范化。(2)对厦门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和产地标牌实行动态管理,凡无公害基地一年内两次被检出使用禁用农药的,撤销其产地认定证书并摘牌,承建单位两年内不得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项目扶持。(3)完善植物疫病监测网络,共建设植物病虫害监测点18个,及时发布病虫害防治警报,发布农作物病虫测报180多期。组织制定46个蔬菜、水果、粮油和食用菌等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其中5个蔬菜、7个水果和3个食用菌的栽培技术规范通过审定并发布。(4)加大农产品检测监管力度。统一购买36台农残检测仪,下发到各区、镇(街)和农场,完善基层农产品检测设施。积极配合农业部开展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共抽样500批次。对全市主要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进行不定期抽样检测,累计完成蔬菜农残抽样检测1225份,检测结果平均合格率达91%;开展蔬菜重金属检测500多份、种子质量抽样检测102份,为蔬菜质量安全检查监督提供可靠依据。(5)举办各种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12期,参加人数1500多人次。开展以“安全生产、放心消费”为主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加强农业信息服务】 年内,据不完全统计,厦门市农业信息网和969155咨询服务热线全年累计受理各种咨询服务3622人次;组织农业系统科技人员开展调查研究及现场指导1133次,累计人数3608人;组织科技下乡2432次,累计人数6586人;开展技术培训151期,培训人数8273人。及时更新农业信息网站网页,发布各类农业信息2680条,定期发行厦门农业信息网刊73期,发表文章844篇。建立百名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进一步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积极配合有关执法部门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查处伪劣种子、化肥、农药等案件48件,没收伪劣农资206包(箱),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620.8万元,新增经济效益1183.6万元,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与好评。(姜平孙 传芝)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