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与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252
颗粒名称: 城市建设与管理
分类号: F299.27
页数: 16
页码: 76-91
摘要: 本文概括了2005年厦门市重点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房地产开发、建筑业、村镇建设、城管行政执法、市容市貌管理、城市管理等。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 城市管理

内容

综述
  2005年,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建设局)根据中共厦门市委、市政府“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决策和工作部署,推进全市建设与管理事业科学、全面、跨越式发展,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单位”等称号。
  一、继续整顿与规范建筑市场。
  1.进一步规范建筑企业监管。先后颁发《厦门市建筑企业建安信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建筑业企业在厦从事建筑活动备案办法》、《关于改善和加强建筑劳力管理与监督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加强建筑企业的规范管理。
  2.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全年受理施工、设计、监理、材料设备、代建、物业等各种备案899项,处理违法违规19项,发出行政监督意见书19份,受理招投标投诉129案,办结129件,办结率100%。全年共开展施工招标571项,总预算价171.65亿元,总中标价143.78亿元,降低工程造价27.87亿元,工程造价降幅达16.24%。7月21日,市建设局颁发《关于规范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计价和投标报价合理性评审的通知》,对招标投标计价作了详细规定,对投标报价合理性评审标准作具体界定;对财政投融资、资金控股或主导地位的建设工程项目应先优选代理机构,规范招标代理服务行为;实行招标代理保证金制度,以确保招标代理服务质量。同时引导建筑企业理性报价,促进完善建设工程施工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中标的制度。
  3.继续清欠工程款。年内,市建筑市场整顿办组建房地产、工商企业、财政投融资三个建设项目工作组,对所有拖欠项目进行梳理,提出清欠方案。抓紧协调解决清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工作力度,全年清欠工程款7.35亿元,其中市财政欠款项目的清欠率100%。为防止新拖欠工程款,采取将拖欠工程款的企业记入信用档案、上网公示、对拒不还款的房地产企业不准其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也不准其新设立房地产企业等措施。
  二、重点工程建设总体进展顺利。
  2005年本市安排重点工程建设70个(88个单项工程),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05.5亿元,重点工程年度投资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的超额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年在建重点建设项目73项,其中续建44项,新开工29项;全年竣工投产项目18项,其中基础设施建设5项,文教建设4项,工业建设7项,其他建设2项。
  三、房地产开发持续稳健发展。
  2005年,厦门市从三个方面对房地产开发实施调控:一是整顿与规范房地产市场。市建设局受市政府委托发布《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享受优惠政策普通商品住宅界定标准的通知》,规定具备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在1.0以上、单套建筑面积在140平方米以下、实际成交价格在7000元/平方米以下等条件的普通商品住宅,方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同时还规定房地产交易市场不允许转让楼花,不允许转让未付清按揭的房屋,不允许转让购买不满五年的经济适用房,商品房无预售许可证不得收订金,购房取得产权证后不足2年转手应全额征收营业税,房屋转让必须具备产权证等,遏制炒房、哄台房价等行为。二是完善房地产网络服务平台。开通厦门房地产开发经营动态管理系统,实现了房地产企业和建设项目的基础数字整合,资质管理、房地产信用档案网上公示,帮助购房者全面了解市场信息。三是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提高商品住房占商品房的比例,增建安置房8250套,加快霞阳、马垅、岭下11万平方米阳光公寓建设,促使住房供应结构基本合理。四是完善住房供应体系,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加大岛外经济适用房建设,全年在建3321套,已竣工700套,已面向社会配售400套,为引进人才配售100套。每年可向社会提供1000套经济适用房。
  实施调控措施后,有效遏制了投机性购房,使房价涨幅趋缓,房地产市场更为规范有序。2005年全市房地产企业424家,其中348家通过资质年检(57家企业升级,41家企业降级)。全年实际完成投资110.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46%,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7.43%;商品房施工面积1264.39万平方米,比增6.66%,其中新开工478.80万平方米,比增64.39%;商品房竣工面积349.01万平方米,比增7.39%,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319.49万平方米,比增4.45%,商品房预售面积176.58万平方米,比增2.45%;至2005年底商品空置房面积64.5万平方米,比降32.95%,其中商品住宅空置面积16.03万平方米,比降23.19%。
  四、建筑业发展较快。
  截至年底,全市共有421家建筑业企业,其中一级企业68家、二级企业160家,本年度新增68家;从业人员155687人。本市5家国有、集体建筑企业完成改制,实行民营,全市民营建筑业企业比例达90%以上。截至年底,全市建筑业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0.33亿元,比增44.71%;房屋施工面积2550.62万平方米,比增51.49%;房屋新开工面积1380.44万平方米,比增83.24%;房屋竣工面积723.76万平米,比增20.62%。全市未发生四级以上重大质量事故,未发生三级以上重大安全事故。
  五、确保重点工程建筑材料有序供应。
  2005年批准新增加建材生产企业31家,取消不合格企业5家;通过年审的建材企业52家;进入厦门市场并取得新墙材确认资格的企业67家。市建设局成立“厦门市混凝土与建筑材料调度办公室”,与本市及周边地区的建材企业加强联系,积极协调,确保建筑材料有序供应。同时委托质检站、检测中心、水泥检测站等,加强对建筑材料抽检,从源头控制建筑材料质量。全年使用混凝土550万立方米,其中预拌混凝土500万立方米,全年共消耗水泥235万吨、碎石660万吨、砂550万吨、粉煤灰20万吨、矿粉及外加剂13万吨、墙体材料8亿块标砖、钢材80万吨。市建设局根据“禁实限粘”的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生产与采用混凝土多孔砖等新型墙体建材。对重点工程项目使用新墙材进行跟踪与监督,严格把好新墙材使用质量关。全年开发应用新型墙体材料7.2亿块标砖,节约土地730亩,节约能源2.05万吨标煤;综合利用各类工业固体废弃物23吨。按有关规定,全市返退墙改基金638万元。
  六、加快村镇建设步伐。
  2005年,市建设局大力推进村镇建设,加大农村城市化及工业化建设步伐。一是编制同安工业集中区和翔安火炬园区内的村庄改造规划,编制翔安区新圩镇的镇区和村庄规划,编制汀溪镇总体规划。二是市财政投入2000万元辅助村镇建设,促进霞浯、新村、琼头、新村建设及进行村容村貌整治。三是协调推进大店、坂下、山坪、珠厝、橄榄树、前埔、下埔、坝仔埔村等8个村的“金包银”工程规划;前埔村、珠厝村建设面积20888平方米的“金包银”工程已开工兴建。四是抓紧铁山、黄厝等8处“阳光公寓”(外口公寓)建设,计划总建筑面积30.68万平方米,可安排外来务工人员6.14万人。
  七、建设科技研究与应用获新成果。
  2005年,市建设局建设科技研究计划立项共24项,其中属建设部计划2项,属省建设厅计划9项,属市建设局计划13项。研究经费517.64万元,其中市财政资助156万元。全年建设科技成果验收6项,其中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开展“厦门祥店、刘厝数字化社区及蓝湾国际小区生态住宅”等三项建设科技示范工程研究;组织专家对同安城南工业区、翔安火炬开展区等重大项目咨询活动,对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施工措施的前提下大幅度缩短工期办法进行攻关论证;对在建工程的“蓝湾国际基础”、“文化艺术中心膜结构”等多项技术专题进行攻关论证;开展建设领域“四节”(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研究与实践;全面完成岛内地下管线数字化探测及采集,建立地下管线数字库,并通过省建设厅专家组鉴定验收。
  由传统科研院所改制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建筑节能、新型建材、地质信息系统、加固技术等科研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其中《厦门市建筑节能五年规划》的编制、《Point可再分散聚合物粉末的研制及性能研究》、《Point-AC高性能砼抗氯离子渗透增强剂的研制》、《厦门城市工程地质信息智能系统》、《高性能纤维增强材料(FRP)加固砌体结构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成果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该院编制的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粒化高炉矿渣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于2005年9月由省建设厅正式颁布执行。
  八、提高建设工程行政审批效率,规范行政许可,强化建设法治力度。
  建设工程行政审批坚持限时办理、并联审批、协调会审、审批督办、跟踪服务、告知承诺、激励约束等一系列机制。年内,市建设局出台《厦门市投资项目基本建设前期手续代办暂行办法》,设立建设项目代办工作站,为重大投资引资项目免费提供审批服务。市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对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工程建设,组织市招标办、市质检站等相关审批单位将审批服务延伸到现场,派人现场驻点,实行提前介入,将问题尽量消化在审批前,推进零耗时服务。为重大投资引资项目免费提供审批服务,对重点建设工程采用“超常规、不违规”的创新模式,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建设行政审批效能。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全年共收件14153件次,办结13915件次,办结率98.3%;退件率2.23%,补件率7.99%,均比前两年下降。
  2005年,市建设局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对外公布省厅委托的部分行政许可事项的名称、依据、条件、程序、期限等,接受社会监督。组织开展实施行政许可情况的执法检查,完成建筑施工等7项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公布3项非许可审批和18项备案项目,行政审批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完成《厦门市停车场建设与管理规定》、《厦门市城市供水条例》两个立法项目的起草与上报;配合市人大起草修改《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规定》、《关于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决定》,制订《厦门市建设工程材料管理规定》和《厦门市用水单位水平衡测试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福建省招投标条例》、《厦门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数十份文件提出修改意见。结合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整顿,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并加强对建设行业的行政执法和监督指导工作,使建设行业管理和依法治建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年查处徐州一建、湖南六建、福建九龙等30余家单位违法行为30多起,实施行政处罚103.1万元。(陶相木 朱太福 陈瑞能)
  【南方建筑节能综合试点工作】 《建设部2004年科技项目计划》将厦门市立为南方建筑节能综合试点城市,由市建设局组织申报的美国能源基金建筑节能项目获得批准和资助,并开始进行第一期工作。从2005年1月1日起,开展了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积极发展轻质、隔热、保温新型墙体材料和节能门窗,建筑节能成为施工质量监管及工程竣工验收的内容。9月初,一期试点工作通过建设部和美国能源基金会的验收,并在杏北新城、蓝湾国际、瑞景新村二期等项目启动第二期计划。年内,还完成了《厦门市建筑节能工作调研报告》、《厦门市建筑节能五年(2006~2010)规划》、《厦门市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实施方案的研究》等一系列建筑节能基础性工作。
  【市建设系统科学技术委员会调整】 3月30日,厦门市建设行业综合性咨询服务和决策顾问机构——厦门市建设系统科学技术委员会进行调整,修改了《厦门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章程》,聘任第一批委员110人,下设10个专业组,分别为城市规划组、建筑设计组、结构工程组、岩土工程组、施工监理组、市政园林组、环境保护组、建材设备组、建筑智能化组、工程经济组。
  【地下管线探测与信息化建设项目(一期)通过验收】 该项目于2002年9月开始,已探测厦门岛(含鼓浪屿)管线总长度5600多公里,测绘地下管线位置图、1∶500带状地形图1500多幅,为编制综合管线图和各种专业管线图提供了清晰、准确的地形图背景。在计算机上输入管线的类别、规格、所在位置等信息,即可对地下管线资料进行存储、管理、检索、查询和输出,实现管线信息的现代化管理。11月29日,该项目一期工程通过省科技厅、省建设厅组织的鉴定验收。
  【首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 9月21日,由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厦门市土木建筑学会与台湾金马地区建筑师公会联合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市人民会堂召开。共有189人参加会议,其中台方参会人员31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安徽省、山东省、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派代表出席会议。本次会议主题为“两岸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施工与检测”。厦门市副市长黄菱、福建省建设副厅长翁玉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范立础教授、台湾金马地区建筑师公会理事长李驯良等参加会议并讲话,还有12位两岸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大会交流论文74篇,编印论文集1本。会后还公布了《首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厦门备忘录》。
  【厦门岛城市工程地质信息智能系统开发成功】 该系统由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厦门市地质工程勘察院于2001年10月开始开发,2005年9月投入使用。系统采用具有国内自主版权的GIS平台软件,建立了工程地质数据库并与地理信息系统挂接,编制了厦门岛地层及岩土体划分总表,可方便地查询和使用工程地质信息,进行剖面、平面和三维立体分析。该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便,能快速、自动生成各种工程地质图件和表格,提高了工程地质资料查询的效率。
  【厦门市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实施方案出炉】 2005年10月18日,由厦门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单位负责的该项目正式提交研究成果。项目借鉴云南、广西、山东等地太阳能热利用的经验教训,针对厦门市不同类型建筑提出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方案,在屋顶、阳台等不影响建筑结构和外观的部位设置太阳能利用的部件。方案对厦门市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方面具有指导作用。
  【高性能砂浆通过鉴定】 9月24日,由厦门市建筑科学院有限公司单位研发的高性能砂浆通过市科技局和市建设与管理局组织的鉴定。这种砂浆在低掺量范围内使用聚便物乳液对传统砂浆进行改性,替代混合砂浆中的粘土膏和石灰膏,能够显著改善水泥砂浆的和易性,满足各类新型墙体材料的砌筑和抹灰的需要。(胡建勤)
  重点工程
  【概况】 2005年,全市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70个(88个单项工程),年度计划总投资约124亿元。截至年底,累计完成投资约105.5亿元,约占年度计划投资的85.1%,比上年增加6.1个百分点。在全市重点项目中,省重点建设项目17个,其中省管项目2个、厦门市负责分级管理的项目12个、负责跟踪、服务的外资重点项目3个,年度计划投资43.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约50.2亿元。
  年内,全市有18个重点建设项目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分别是:腾龙特种树脂、古龙集团易地搬迁改造一期、明达玻璃、集美大道(319国道—鹰厦铁路立交段)、一中新校区高中部、双十中学新校区、六中高中部、厦门理工学院二期、农村供水、疏港路改造(石鼓山立交—象屿保税区段和湖滨北路—海沧大桥段)、区港联动一期、大嶝桥、嵩屿电厂、太古四期、闽台渔轮避风港二期、ECCO鞋业、DELL二期、海沧港区4号与5号泊泊位。新开工项目有翔安隧道、园博园、马銮湾开口改造、仙岳路西段改造等29个。其余的尚未开工或者在建。
  【火炬(翔安)高科技产业区工程】 参见本书开发区栏目“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相关条目。
  【厦门软件园二期工程】 参见本书工业栏目“工业投资与招商引资”相关条目。
  【同安城南工业区工程】 位于324国道以南,同集路以西,由思明园、湖里园、同安园、火炬园组成,总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实际可开发用地7.88平方公里,规划建成通用厂房总面积480多万平方米,是以发展机械电子、服装鞋帽、皮革化纤、有色金属、运动器械、塑料制品等产业为主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大约可吸纳劳动人口6万至8万人。工程于7月底开工,至年底已开工的厂房124栋、建筑面积114.47万平方米,已有53栋厂房封顶、建筑面积50.66万平方米。
  【翔安隧道工程】 该隧道为中国大陆第一座大断面海底隧道,也是第一条由国内专家自行设计的海底隧道。隧道西接厦门本岛的仙岳路,东与翔安区的翔安大道相连,分为五通互通、海底隧道和西滨互通三部分。隧道全长9公里,海底主体工程长约6公里,隧道最深在海平面下约70米,工程总投资约32亿元,是迄今厦门基础建设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隧道按双向六车道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80公里。4月30日,隧道西滨洞正式动工。10月1日,隧道五通洞正式开挖。施工采用三孔建设形式修建,主洞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3.5米,净高5米。业主厦门路桥建设投资总公司。年度计划投资239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31800万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五通岸A1标:行车左洞洞身开挖折合全断面完成26米,服务洞洞身开挖完成33米,明洞衬砌完成20米;五通岸A2标:暗洞开挖支护和路堑挡土墙浆砌片已完成,左上导洞完成掘进81米;翔安岸A3标:完成洞口土方开挖1.3万立方米,正在进行行车隧道开挖、支护工作;翔安岸A4标:路基工程已开工,工程进展顺利。隧道预计于2008年建成通车,届时厦门岛到翔安只需15分钟。
  【腾龙特种树脂工程】 参见本书工业栏目“工业投资与招商引资”相关条目。
  【汽车工业城工程】 位于集美灌南工业区。规划建成一个集汽车制造、研发、综合配套及公园化环境为一体的高科技工业园。总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规划面积为1.8平方公里,二期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区域规划分成主机整车生产、底盘研发生产、配套项目生产、技术研发中心与综合行政办公、生活配套服务等五大功能区,总投资24亿元。截至年底,已明确进驻的项目有:厦门金龙联合(大金龙)、车身、底盘(车架)、汽车轮毂、发动机活塞环与凸轮轴、空调以及客车设计研发中心等7个项目,总投资规模约为20亿元人民币。预计2010年达产后产值将超过20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客车产业基地。
  【机场快速路一期工程】 起点于福厦路与机场路交汇点,终点与演武大桥南端相接,全长14公里,设有全互通式立交、高架桥、隧道。该路是贯穿厦门岛南北的快速干道,与仙岳路形成“十字型”城市快速干道网络。一期工程(仙岳路—演武大桥段)全长10.532公里,业主单位为厦门路桥建设投资总公司,年度计划投资65000万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5363万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39%。工程于2月1日开工建设,截至年底,工程进展顺利。JC1标:完成桩基33根。JC5标:梧村山隧道出口左洞215米,右洞263米;万石山隧道出口左洞373米,右洞277米;文曾立交完成桩基16根。计划于2007年前建成通车。
  【杏北新城锦园居住区(一期)开工】 杏北新城锦园居住区位于集美杏北,用地面积5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104.8万平方米,总户数7190户,容积率2.0,绿化率55%。其中一期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总户数1163户。主要建设经济适用房、安置房和部分商品房。该项目以绿色、健康、舒适为建设主题,配套设计完善居住区。该项目的业主单位:厦门市住宅建设总公司。年度计划投资25420万元。8月1日开工建设,截至年底,已完成投资10000万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39%。正在进行土主工程施工及一组团正进行桩基工程。
  【三项新措施服务重点工程建设】 2005年,市建设局提出“超常不违规、创新不走样”新思路,采取三项新措施服务重点工程建设。一是成立由施工组,规划设计组、质量监督组和建设管理组组成的工作班子,由局领导带队进驻现场办公,主动对接,靠前服务,确保工程建设施工与验收等关键环节“零”耗时服务;二是制定《厦门市重大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监管工作意见》、《厦门市重大建设项目监理监管工作意见》、《厦门市重大建设项目施工企业监管工作要点》等规范性文件,确保监管工作规范化,通过开展建筑质量月活动等活动,狠抓建设工程质量,促进安全文明施工;三是加快实施“金包银”工程建设,促进工业区内旧房拆迁与土地征用的顺利进行。(郑晓君 朱太福)
  勘察设计
  【概况】 2005年,全市共有勘察设计企业133家(不含装修等专项设计单位),其中:勘察企业31家(本地甲级3家、乙级3家,外地甲级25家);工程设计企业102家(本地甲级17家、乙级14家,外地甲级69家、乙级2家)。全年共完成工程勘察项目812项,合同金额8807.7万元;完成工程设计项目785项,合同金额47752.6万元;两者合计实现产值56560.3万元,比上年度增长57.9%。
  1.加强勘察设计质量和市场管理。
  一是完善施工图审查制度。出台《关于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建立和健全施工图审查各项管理制度,在制度上为顺利开展施工图审查提供了保证;二是加强对审查机构和审查人员监管,实行审查质量问责制;三是建立审查情况月报、季报制度,根据各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和设计总量进行排序,培育勘察设计公平、公正竞争的市场;四是每年开展不少于两次的全市勘察设计质量大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对设计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影响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的工程,对其设计人员和设计单位进行通报批评或行政处罚处理。
  2.加强监管,促进勘察设计质量的提高。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和规定,加大了勘察设计行业的监管力度。将建设主管部门直接对施工图进行审查、批准的做法,改为由建设主管部门认定的审查机构进行审查,审查机构出具的审查合格书可直接作为施工许可的依据,以加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审查机构对设计质量的把关。对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发现的违反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通报,对2家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较多的勘察单位处以罚款,促进了勘察设计质量的提高。根据行政审批和技术审查相分离的原则,2005年全市各施工图审查机构在原市政园林、民防工程施工图委托审查的基础上又增加建筑工程配套管道燃气设计和防雷设计施工图的委托专项审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工程各专业设计图纸的审查质量。全年共完成一、二级工程施工图勘察设计文件审查879项,其中:施工图设计文件共405项(含市政30项);地勘报告434项;基坑支护40项。总建筑面积1389.47万平方米。所有审批项目基本上提前或按承诺时限完成。
  3.继续推进勘察设计体制改革。厦门市建筑设计院、厦门市市政设计院在上年完成改企建制的基础上,2005年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厦门市建筑设计院全年完成营业额6316.1万元,比上年增长53.8%;厦门市市政设计院全年完成营业额4621.3万元,比上年增长141.2%。年内,先后完成厦门市新区建筑设计院、厦门市住宅设计院和厦门市工业设计院的改企建制工作。
  【本地建筑工程甲级设计单位增至13家】 2005年,厦门市新增风景园林甲级设计资质1家、建筑智能化设计甲级1家,使本地建筑工程甲级设计单位达到13家。同时,新增乙级设计单位1家、丙级设计单位2家、建筑装饰设计单位4家。13家甲级设计单位是:厦门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厦门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厦门市工业设计院、厦门市新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厦门中建东北设计院、厦门陆原建筑设计院、厦门中福元建筑设计研究院、厦门天厦建筑设计院、厦门市佰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厦门泛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厦门市中合现代设计有限公司、厦门市经纬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厦门万年地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评优】 2005年,厦门市推荐市建筑设计院、中建东北设计院、市市政设计院、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新区建筑设计公司等5家设计单位设计的有关体育馆、花卉博览会展厅、厂房、办公楼、学校、居住建筑等建筑工程及道路、桥梁市政工程和园林景观设计等21个工程项目参加本年度省级优秀勘察设计评选活动。(详见表1)
  【制定勘察设计保险方案】 8月,市建设局制定《关于开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厦门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责任保险推荐方案》。
  《意见》建议:(1)鼓励、支持、引导与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密切相关的市政工程、公共建筑、居住小区和高层建筑等其他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参加勘察设计责任保险。(2)凡政府财政投融资和国有控股投资建设项目的业主单位在编制招标文件时,应将提供保险证明文件作为中标条件予以载明,其他不需要招投标,但属于与公众安全密切相关的公共工程,在项目委托设计前,也应当要求设计承接人提供保险证明文件。(3)勘察设计单位可采用单位年度投保或单项工程投保等投保方式。(4)勘察设计单位改制时,应预留一定的风险金,用于勘察设计工程的责任保险;已改制的也可逐年提留一定的风险金,逐步对已勘察设计工程进行风险责任保险。(5)提倡勘察设计责任保险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6)发生质量事故时,勘察设计单位对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结论有异议的,可向市建设工程质量协会提出申请,由协会组织专家进行鉴定认定。检测结论或鉴定认定文件是保险索赔的文件依据之一。
  《推荐方案》则分别对办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责任保险的程序、工程勘察设计责任保险的保险形式、赔偿损失范围和限额、理赔方式、赔偿程序以及保险经纪公司与保险公司服务职责和服务承诺作出了具体规定。
  【中山路南乐宫加固改造】 10月20日,厦门中山路南乐宫加固改造工程动工。该建筑建于20世纪40年代,为历史风貌建筑。但该建筑未考虑抗震设防,且年久失修。此次加固改造由市建设局委托建研抗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采用高新技术进行。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用托换法和加大截面法加固柱、用不锈钢饺线和高强聚合物砂浆组合技术加固、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面加固外墙、用自密实性混凝土板和双面钢筋网水泥砂浆加固内墙等。截至年底,加固改造工程已大部完成。
  【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2004年8月,市建设局受市政府委托,组织编制《厦门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2005年4月,市建设局委托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规划院)进行《厦门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前期研究》,并组织以国防科工委钱七虎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对前期研究进行了评审。专家组认为:该成果确定了厦门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框架、主要内容和规划思路,探讨了规划编制的组织方式、技术和深度要求、规划编制工作进度及成果表达方式等,对进一步编制厦门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有指导意义。2005年9月,市建设局与规划院正式签订规划设计合同,委托其编制该规划,并聘请了国防科工委钱七虎院士、同济大学束昱教授、清华大学祝文君副教授作为专家组顾问。该项规划预计2006年9月完成。(黄建南 陈惠霞 黄勇)
  房地产开发
  【概况】 2005年,厦门市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出台相关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监管,规范交易行为,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切实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房地产市场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措施的大环境中继续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实现了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增幅有所趋缓、房价基本稳定的目标。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0.17亿元,比投资计划超额5.1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7.43%。2005年厦门房地产开发情况见表2至表4。
  (吴晓琦)
  【厦门房地产开发经营动态管理系统获奖】 2005年,市建设局委托厦门海迈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厦门房地产开发经营动态管理系统2003版获得该年度厦门市科学技术奖。该管理系统包含房地产企业和项目的基础数据备案、日常资质管理和年检管理、房地产企业信用档案的网上公示、《项目手册》管理、房地产开发统计月报管理以及与市统计局和市计委数据接口等功能。2005年增加了安置房收购、销售及房款统计等功能,物业管理系统也不断得到完善。
  (陈美美)
  【一批经济适用房动工】 年内,为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一批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相继动工。(1)杏北新城锦园居住区:总用地面积5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房47万平方米,一期工程12万平方米于8月开工,截至年底,竣工3幢277套2.9万平方米,其余部分征地拆迁工作全部完成,均已投入施工。(2)翔安“东方新城”:总用地面积4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房用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一期工程2.9万平方米于9月动工。截至年底,开工面积达15万平方米1200套(含公建)。(3)集美永祥花园:主要用于解决大学城教师住房。住宅建筑面积3.08万平方米293套,7月动工。至年底,主体工程封顶。(4)濠头小区F组团:18号、19号楼已完工;13~17号开始主体施工,工程进展顺利。(郭晓敏)
  【举办闽南人居环境展示会】 详见本书会展业栏目“其他主要展会”相关条目。
  【商品房空置面积减少三成】 2005年,市建设局抓住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良好时机,加大盘活“烂尾楼”力度,有效减少了商品房空置面积。至2005年底,全市商品房空置面积为64.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95%,其中:商品房住宅空置面积16.0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19%;办公写字楼空置面积7.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0%;商业营业用房空置面积27.8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29%;其他用房空置面积13.3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0.83%。
  【完成绿苑小区经济适用房配售】 5月,海沧绿苑小区400套经济适用房配售工作顺利完成。该项目为2004年中共厦门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自2004年年底发布配售公告以来,经过表格发放、申购材料初审、调查核实、三榜公布申购人情况、再核实等程序,为中低收入家庭办了一件实事。
  【六种途径处理“烂尾楼”】 自2003年以来,市建设与管理局局积极为“烂尾楼”寻找出路。至2005年底,盘活“烂尾楼”项目9个、建筑面积35.66万平方米。主要措施有:(1)对建设周期过长的项目,摸清存在问题后,敦促并协助开发商尽快解决;对企业名存实亡或法定代表人不在的项目,可由政府委托市城建国投牵头对项目进行处理,采取挂牌等方式解决。(2)对开发企业因负债而无力自救的项目,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由法院按司法程序公开拍卖。(3)如无债权债务问题,则由市房地产业协会负责穿针引线、盘活项目。(4)对无法联系到开发商的项目,在媒体上发布公告,限期处理,否则由政府收回另行处置。(5)对有“烂尾”工程的建设单位,在工程未复工或未处置完毕前不予审批新的建设项目,不得进入土地市场参与土地竞买或以其他形式购买建设用地。(6)对各债权人的债务,明确由法院牵头,各相关行政部门配合协调,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相互理解、实事求是、解决纠纷。施工队工程款问题,可另行协调,尽快让新开发商和施工队伍进场。
  【房地产开发向岛外拓展】 2005年,连接岛内外的两桥收费改为年费制,厦门公铁大桥和翔安隧道正式动工,马銮湾、杏林湾、园博园、轻轨铁路等市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同安工业集中区、翔安火炬高新产业区开始了大规模开发,这刺激并带动了岛外新一轮房地产投资热潮的兴起。岛外全年房地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达到全市总投资的18.60%,同比增长0.99%。
  (吴晓琦)
  建筑业
  【概况】 2005年,厦门市建筑业通过企业改制、兼并,扶持有实力的企业晋级、增项,提高了企业的整体实力。同时,出台一系列完善和规范建筑市场的法规、规章,使厦门市的建筑市场秩序得到明显改善,建筑管理机制改革与创新取得了新成果,工程款清欠成效显著,建筑业产值大幅度增长,本市建筑业企业拓展外地市场也取得很大成效,健康良好的建筑市场环境,吸引一批有实力的一级企业将注册地由龙岩、漳州、南平转移到厦门,使厦门市建筑业企业的整体实力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至年底,厦门市建筑业企业共有421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96家(一级企业17家,二级企业31家,三级企业48家),专业承包企业253家(一级企业25家,二级企业97家,三级企业125家,不分等级企业6家),劳务分包企业72家(一级企业26家,二级企业32家,不分等级企业14家);按企业经济性质分:国有企业10家,集体企业17家,有限责任公司310家,股份有限公司4家,私营企业42家,港澳台商企业9家,外商投资企业5家,其他类型企业24家。建筑业期未从业人员155687人,全部人员平均人数13824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7297人。
  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0.33亿元(含厦门市建筑施工企业在外地完成的产值45.16亿元,装修企业在外地完成的产值7.13亿元),同比增长44.71%。其中:市属施工企业187家,完成产值120.39亿元,外来施工企业189家,完成产值65.67亿元;装修企业101家,完成产值14.27亿元。全年各类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50.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1.49%;当年新开工面积1380.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3.24%;全年房屋竣工面积723.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6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94.7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28.38%,同比下降7.26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0.15亿元,同比增长17.73%;年末建筑业资产总值196.33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年末流动资产合计为162.28亿元,同比增长25.88%;全年建筑业利税总额88433万元,同比增长32.66%,实现利润总额21647万元,同比增长17.46%;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44911元/人(其中厦门施工企业为158628元/人,外来施工企业为119977元/人,装修企业为187387元/人)。
  但在厦门,一些跨地区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企业,挂靠、转包现象严重,在建筑市场上过度压低工程造价,加上建筑业“诚信制度”的建立相对滞后,市场清出制度不够完善,2005年全市有7家建筑企业没有接到业务,还有32家建筑企业接到的业务量不足100万元,企业难以为继。因此,本市的建筑业企业必须加快改制、兼并、合并步伐,提升资质等级,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刘丽娟 陈瑞能)
  【出台《建筑业企业在厦从事建筑活动备案管理办法》】 6月10日,市建设局出台《建筑业企业在厦从事建筑活动备案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非本市注册的建筑业企业进入厦门参加工程投标或直接承接工程任务前,应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资质备案。备案时应提交符合以下条件的相关资料:(1)营业执照;(2)资质证书;(3)派驻本市的经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及质量、安全、材料、劳务等管理人员的企业证明文件、劳动用工合同、职称证、岗位证及社会养老保险证明材料;(4)在本市新承接的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管理班子情况、工程承包合同。办理备案手续时,还应提交有关企业的有效真实的信用资料。未经备案的企业或在备案时未提交有关信用资料的企业,招标人或招标代理单位有权拒绝其参加投标。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在厦从事建筑活动而未办理资质备案的企业或者单位将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孙劲峰 陈瑞能)
  【出台《厦门市建筑业企业建安信用监管办法(试行)》】 6月,市建设局出台全国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建筑市场信用监管的第一个政府法规性文件——《厦门市建筑业企业建安信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主要是对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招标代理机构、造价咨询企业的资质资格、经营管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质量、社会责任等信用项目的有关信息进行采集与录入,并形成评价等级,以便对建筑业企业实施差别化监管。
  信用监管评价等级分为10级,即:AAA(信用优良)、AA(信用良好)、A(信用稳定)、BBB(信用尚可)、BB+(信用一般,但超过平均水平)、BB-(信用一般低于平均水平)、B(信用欠佳)、CCC(信用较差)、CC(信用很差)、C(信用极差)。并分为绿色(AAA、AA、A级)、蓝色(BBB、BB+级)、黄色(BB-、B级)、红色(CCC、CC、C级)四种类别进行监管提示。
  当企业在本年度发生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有其他严重失信情节的,可调整该企业的检查项目数量或监管类别。企业在一定期限内主动采取整改措施、纠正失信行为,消除因失信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重建企业信用的,可在调整生效三个月后向作出调整的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恢复原监管类别。
  (孙劲峰 陈瑞能)
  【建筑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新规定】 11月24日,厦门市人民政府批转《关于建筑、矿山及石材加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办法(试行)》,该办法主要内容有:(1)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一般按工程项目工程总造价的1.5%在工程开工前为在建工程施工工地所有职工向地税机关办理单项工伤保险。(2)建筑企业按规定向地税机关动态地申报职工花名册以及在建工程项目的施工期限。职工花名册上载明的职工的工伤保险关系自申报之次日起生效;因特殊情况未被及时报送到增员职工花名册的工人在48小时内发生工伤事故的,由地税、劳动保障和建设行政部门确认后,按参保职工处理。(3)职工在遭受工伤事故或职业病伤害后,由在建工程项目施工工地的施工总承包企业或专业分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在30日内为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4)职工遭受工伤事故或职业病伤害后享受工伤待遇的工资标准,采取与职工职业技术资格等级挂钩的办法。(5)建筑企业违反规定发包、分包给不具备法定资质或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个人,该组织或个人招用的劳动者发生工伤的,由具备法定资质或用工主体资格的企业单位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该试行办法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自1999年以来对建筑施工企业实行职工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来,厦门市专门为保障农民工权益而出台的新制度。(孙劲峰)
  【改善和加强建筑劳务管理和监督】 5月23日,市建设局颁布、实施关于改善和加强建筑劳务管理和监督的有关规定。主要内容如下:
  1.规范人员聘用,改善经营管理。建筑施工企业聘用人员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实行建筑劳务分包的必须签订劳务分包合同,明确发包和分包人的责、权、利;及时足额地将工资支付给建筑民工,项目部管理人员的奖励工资和班组承包人或带队人员的超额工资必须在全部参加施工的工人工资发放完结后支付;对未持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所有建筑工人进行劳动法律常识、职业道德、质量安全生产常识、建筑材料及成品保护、城市社会生活常识培训。经培训考试合格者,颁发《建筑工人上岗证书(普工证)》;做好具体作业活动的组织、工人出勤、完成任务的记录,依据工人的技术水平,劳动态度,完成任务情况,决定劳动报酬分配;建立健全计生台账并及时报送计生报表,办理育龄女职工证件。
  2.规范劳务分包活动。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进行施工劳务作业分包的,其劳务作业只能分包给具有建筑劳务资质的建筑企业,严禁将工程发包给无资质的劳务队伍或个人,强化劳务发包主体的发包约束,规范劳务分包合同的签订,禁止违法竞争劳务分包业务,严格劳务价款的支付管理。同时加强工程监理活动,合理解决劳务分包合同纠纷。
  3.强化基础监督。对全部自行组织施工的项目实行严格重点监控,实行劳务分包的合同必须备案,并进行建安信用监管,规范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的设立。(陈瑞能 孙劲峰)
  【厦门建筑企业积极开拓外地建筑市场】
  2005年,厦门市共有65家建筑业企业走出福建省,参加全国各地近300个工程项目、造价91.36亿元的工程建设施工。省外的工程主要集中在房建、市政、路桥、水利、港口、装修、智能化、机电安装、消防、体育设施等专业。截至年底,厦门市建筑企业全年在外地共完成产值52.29亿元,同比增长70.6%。其中,在省外完成的建筑业产值29.63亿元,同比增长142.87%;在省内其他地区完成的产值达22.66亿元,同比增长22.82%。(刘丽娟)
  【政府项目工程拖欠款全部清理完毕】 2005年,市建筑市场整顿办按照国务院、省、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组织有关部门对拖欠工程款项目进行梳理,提出清欠方案,周密部署,加强协调,全年共清欠工程款7.35亿元,其中政府项目拖欠款3.14亿元均已清理完毕,清欠率达100%,在全省9个设区市中率先完成国务院要求的政府工程款清欠目标。(孙劲峰)
  【加强招投标监管力度】 2005年,厦门市招标办全面实行“背靠背”式投标模式,加强监管力度,及时纠正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全年共办理工程项目报建734项,总投资519.37亿元,其中施工招标571项,总预算价171.65亿元,总中标价143.78亿元,降低工程造价27.87亿元,降幅达16.24%。此外,开展工程设计招标78项、监理招标179项、代建招标4项、物业招标4项、材料设备招标备案63项。监管过程中发现违法违规或不完善内容的项目19项,其中施工招标15项、设计招标3项、监理招标1项,共发出行政监督意见书19项。全年受理招投标投诉129件,办结129件,办结率100%。(陈瑞能)
  【五项措施确保重点工程招投标顺利进行】 2005年,市招标办改进工作思路,打破常规,在依法监管的同时,主动靠前提供优质服务:一是成立由办领导、科室领导、技术骨干组成的服务小组,为优质服务提供组织保障;二是招标前协同建设单位制定招标方案,组织专家对施工方案、技术要求、建设工期进行论证,使招投标工作有计划、有步骤;三是严格把关,尤其是对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评标规则逐条斟酌,确保招标文件的操作性和严密性;四是在开标评标阶段跟踪服务,实行全封闭评标,确保评标的公正性和顺利进行;五是做到时间保证,随叫随到,及时处理招投标有关事宜。
  【坚持和完善最低价中标制度】 7月21日,市建设局发出《关于规范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计价行为和投标报价合理性评审的通知》。该《通知》主要内容:一是对招标投标计价作了详细规定,使招标工程预算造价(最高控制价)和企业投标报价的编制更加规范、合理;二是对投标报价合理性评审的标准作了具体的界定,使评审标准更加科学合理和具操作性;三是财政投融资资金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建设工程项目应当从具备相应资格和良好信誉的招标代理机构中采用随机抽选的方法确定招标代理机构,以规范招标代理服务行为;四是实行招标代理保证金制度,招标人可以要求招标代理机构提交一般不超过工程估算价的0.5‰、最高不超过5万元的保证金,以确保招标代理服务质量。(吴广启)
  【完善工程计价机制】 2005年,市造价站积极配合各有关部门,对厦门市推行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中标的竣工建设项目实施工程造价调研,开展联合执法监察检查,全面调查中标企业标后的经营及发展情况;深入了解各项目的施工管理情况,客观反映施工企业在建设中实际投入的施工成本,并具体分析成本变化的原因,合理评价建设成本的合理性;积极探寻建设过程的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和有效途径、措施及方法,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正确引导企业自主定价、理性报价、合理确定市场成本价,逐步完善市场形成工程造价机制,通过加强对工程造价全方位的监管,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深化工程造价计价改革,引导和规范建设工程计价行为,加强对各类工程消耗量定额等计价依据、计价办法的管理,强化对招投标工程的工程量清单、工程预算造价(控制价)编制、审核质量的监督管理,使编审的工程造价更贴切于实际,从而建立由市场有序竞争形成合理工程造价的新机制,提高政府对建筑市场工程造价的宏观管理能力和宏观调控水平。
  【收缴劳保费近3亿元】 2005年,市造价站根据《厦门市建筑安装工程劳保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完成对345家施工企业劳保费核定卡资料的核定、报批工作。加强对全市建筑安装工程劳动保险统筹金的统筹、监督和管理,并加大依法监督力度,对各类工程劳保费的支付及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全年共收缴劳保费近3亿元,比上年增收1.4亿多元。按规定返拨给500余家建安施工企业,返拨金额达2.3亿元,统筹补贴劳保费达600多万元,发挥了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提高了全市建筑业的社会保障水平。(黄吉上)
  【10万余人受益“建工人意险”】 2005年,厦门市建筑行业“建工人意险”保障标准适当调高:意外伤害保险提高到18万元/每人;附加医疗费用保险提高到1.6万元/每人(工业园、软件园区等重点工程达到3万元/每人),分别比原有标准提高50%和100%。同时建立浮动费率机制,调动了施工企业抓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有效地维护投保企业和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全年市管工程424个新开工项目均投保“建工人意险”,综合平均费率为工程总造价的1.46%,提供了总额为180亿元的风险保障,受保障员工10万余人,其中85%以上为外来务工人员。
  市建设局同时强化“建工人意险”的风险防范服务工作,组织各建设行业协会、保险代理机构举办各类培训62场次,受教育1万余人次;组织专家组开展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巡查活动,巡视在建工程89个,提供隐患整改建议1000多条;新增监控点位25个,提高远程监控系统运行能力;开辟应急求援体系,建立工伤救治“绿色通道”,协助投保施工企业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张清辉)
  【开展“四节”管理】 2005年,市建设局着力抓好建设领域的“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管理,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一是按照节能省地型住宅要求,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选定当年开工建设的杏北新城、东方新城一期、瑞景新城作为建筑节能示范工程,按照“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的要求做好住宅设计,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中水回用及屋面节能保温隔热、新型墙体材料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并认真组织施工,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二是完善标准,建立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制度,编制实施了《厦门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审查技术要点》,从1月1日起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审查作为施工图审查的重要内容;实施中国《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组织开展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的专项检查。三是推广应用墙体材料生产新技术,按照“禁实(实心砖)限粘(粘土砖)”的国家产业政策,投入“禁实”工作经费500多万元,先后关闭5家实心砖厂,整顿转产2家实心砖厂,节约土地730亩,节约能源2.05万吨标煤。全市房屋建筑内隔墙大部分采用加气砼砌块、轻质内隔墙板,有5家企业筹建加气砼砌块生产线,有6家企业筹建干混砂浆生产。四是继续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全年节水约6000多万吨,计划用水管理率达到78%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2%以上,万元GDP用水量仅为69立方米。(陈瑞能)
  【推广应用新型墙材三项措施】 一是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全年立项科研项目12个,计划投入科研经费163.5万元,实际投入45.5万元,完成了《厦门市新型墙体材料“五年”发展规划》、《厦门市商品砂浆应用及发展规划》等5个课题。同时,加强新型结构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高层和小高层建筑积极鼓励和推广采用可回收材料的钢结构,以推动墙体材料的更新换代和建筑材料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各种新墙材的应用技术规程,编制了《普通砼小型空心砌块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及图集、《GRC板隔墙设计与施工规程》及图集、《蒸压加气砼砌块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及图集、《干混砂浆应用技术规程》等技术规范,为新墙材的推广、设计、施工、生产提供技术条件。三是组织召开砼小型砌块推广应用研讨会、建筑领域干混砂浆推广会,抓好中烟大厦、鹭槟大厦、华天花园C栋等新墙材应用的示范工程,发挥示范工程的导向作用。全市全年累计开发应用新型墙材达7.2亿块标砖。
  (林浩宣 陈瑞能)
  【推广“零耗时、八同步、十不准”的工作模式】 2005年,市质安站在总结多年对重点工程的质量监督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零耗时、八同步、十不准”的工作模式。
  零耗时:一般隐蔽工程验收由提前24小时通知,改变为随叫随到;结构验收由提前两个工作日通知缩短为提前24小时通知;竣工预验收由提前三个工作日通知缩短为提前一个工作日通知;竣工验收由提前七个工作日通知缩短为提前两个工作日通知。
  八同步:现场施工与质量安全监督同步;监、帮、促同步;尚无国家标准的重要工序验收标准与实施验收同步;监督抽查与监督检测同步;样板验收与监督认可同步;专项治理与重点检查同步;工程实体检查与内业资料核查同步;竣工预验收与竣工验收同步。
  十不准:不准超越法律法规而擅自裁决;不准不执行法律法规而徇私舞弊;不准推诿、拖拉、扯皮、敷衍塞责或刁难管理对象;不准包庇、纵容管理对象的违法违规行为;不准利用职权为本人和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准介绍施工队伍或建筑材料;不准参与赌博活动和高消费活动;不准要求管理对象无偿派工、派料、改建、装修个人和亲友的住处;不准向管理对象借用交通、通讯工具;不准找管理对象报销应当由个人支付的各种费用。
  【开展“质量月”、“安全月”活动】 5~11月,市建设局根据建设部和省建设厅有关通知精神,积极组织以“奉献优质产品、构建和谐社会”、“质量在我手中,用户在我心中”为主题的“质量月”活动和以“遵章守法、关爱生命”为主题的“安全月”活动。市质安站编写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有关法规知识宣传材料及宣传标语,组织三个巡查组和六个专项检查组,对全市在建工程施工现场进行专项检查。组织部分施工企业管理人员观摩学习中医院新址扩建工程、海关业务办公大楼工程的施工制度和措施及成功经验。市质安站还动员全体一线监督人员对责任监督的工程进行认真细致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共检查400个单位工程,涉及施工单位140家,监理单位94家,检查施工质量安全管理行为和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12150项,消除质量安全隐患2200余处。
  【加大建材监督检测力度】 2005年,市质安站中心检测室改变工作方式,实行“上午监督抽检,下午实验检测,晚上出检测报告”的工作制度,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检测仪器运转不停,以最快的速度把科学、真实的检测结果通报给监督部门和参建单位。全年完成常规项目检测16615组,监督抽检292个单位工程,抽检的数量比2004年增加1.4倍。有效防止伪劣和不合格产品流入施工现场,打击了不法材料供应商,确保全市建材市场的规范和建材质量的稳定。
  【12项工程获“闽江杯”】 5月,厦门市有12个建设工程荣获省“闽江杯”奖,分别是:厦门卷烟厂易地技改综合办公楼、厦门卷烟厂易地技改联合工房、厦门卷烟厂异地技改H型烟叶醇化库B库、D库、厦门革新塑胶制品有限公司3号厂房、湖明新村四期(Ⅱ)18号楼、厦门市裕发花园二期8~11号楼、国贸广场二期9号楼、杏林宁宝小区宁韵园Ⅵ幢、V8幢、同安区鸿福新村一期4号楼。“闽江杯”是由福建省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对建设质量达到省优的工程而授予的一个奖项。
  【两项工程获全国“鲁班奖”】 年底,建设部授予厦门国际银行大厦和厦门市武夷嘉园(住宅小区)两项工程中国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厦门国际银行大厦由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设计、中建一局集团公司施工,厦门市武夷嘉园(住宅小区)由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设计、省七建公司施工。一年内连获两项“鲁班奖”在福建省九个设区市中尚属首例。(陈隽峰)
  【部分建设工程存在七大隐患】 由于建设工程规模扩大,参建主体多,工期短,监管难度提高,厦门市建设工程在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方面存在七大隐患:一是部分监理单位没有认真履行监理职责,监理人员不到位,工作不认真,对存在的质量隐患和重大问题,未能按程序上报;二是一些跨地区从事建筑活动的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管理不到位,出让企业资质给一些包工头进行建筑活动,在市场上过度压低工程造价,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克扣安全文明和临时设施费;三是一些中介检测机构对检测发现的不合格建筑材料未能及时报告,容易造成不合格建材流入施工现场;四是一些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中过于强调施工进度,对施工安全缺乏足够重视,随意签批施工单位提出的要求变更合同承诺条款;五是机械设备租赁单位没有按照安全施工要求配备齐全有效的保险、限位等安全设施和装置,安装与拆卸机械没有严格按技术文件和法规要求编制专项方案,制定安全措施和派人现场监督;六是有的项目为了提高效率,简化手续,规避必要的前置安全条件;七是建筑业“诚信制度”的建立滞后,市场进入清出脱节,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两场联动”机制尚未完善,“优质优价”预选承包商制度尚待建立。(陈隽峰 陈瑞能)
  村镇建设
  【概况】 2005年市建设局加大推进村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及工业化建设的步伐。
  1.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对偏远山区村庄自然情况、各村庄规划编制情况、各村庄村容村貌整治情况的调查工作。会同市农办草拟《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厦门市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实施方案》。完成同安工业集中区和翔安火炬园区内村庄改造规划、翔安区新圩镇镇区及村庄建设规划、汀溪镇总体规划。其中,新圩镇、汀溪镇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报规划分局审批;翔安区霞浯试点村建设规划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并开工建设。截至年底,全市有15个建制镇完成镇域总体规划编制,12个镇调整并完善建设规划,161个行政村(占60.07%)、501个自然村(占47.18%)完成建设规划。
  2.加强重点镇建设,扶持引导一般集镇建设。重点推进马巷、灌口、大嶝3个重点镇的建设,以项目带动改造,在资金安排上重点扶持,促进中心镇建设及基础设施配套的完善,共投入补助资金230万元用于马巷、灌口两镇村庄的整治和建设。投入补助资金190万元用于汀溪、莲花,新圩和后溪镇镇区建设。
  3.推进新村建设,主要推进新店镇霞浯新村、马巷镇琼头新村建设,继续从资金上给予扶持,2005年安排140万元用于霞浯、琼头新村建设,采取统一小区规划设计,统一对住宅基础进行投标建设,统一建筑外墙装修,统一公建绿化,统一小区管理等措施,坚持按规划设计施工,按村规民约进行管理,同时组织专门施工监督人员进行现场管理,保证新村建设进度和质量,力争创建省级优秀试点小区。霞浯新村规划总用地面积45615平方米,规划总户数102户,小区计划安排51栋并联式三层住宅,总建筑面积30205平方米,霞浯新村一期已封顶,2006年初可投入使用。琼头新村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建成村民新居77栋,已基本形成基础设施、生活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农民新村。
  4.加强村庄整治工作,按照“五通、五改、绿化、美化”的要求,对一批村庄进行村容村貌整治,用较少的资金,在较短的时间里,改变村庄面貌,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取得较好的成果。扶持资金重点用于村庄整治规划及工业区周边村庄整治,全年共投入补助32个行政村资金880万元。至年底,整治规划基本完成,村庄整治建设正按计划有序进展,大部分项目已完工或即将完工。
  【划拨2000万元扶持村镇建设】 2005年,厦门市划拨2000万元作为村镇规划建设补助等资金,安排扶助项目23个,其中:用于村镇规划190万,用于村镇基础设施建设1020万元,用于阳光公寓建设300万元,用于“金包银”建设490万。截至年底,各建设项目进展顺利,资金也大部分拨付到位。
  【同安工业集中区“金包银”工程试点】 市建设局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多家规划院对同安工业集中区首期建设涉及的大店、坂下、山坪、珠厝、橄榄树、前埔、下埔、坝仔埔村8个“金包银”工程试点进行了规划设计,提交同安区政府研究实施。同时组织村民60余人前往思明区前埔小区参观,激发村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截至年底,同安工业集中区7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的规划方案已经完成,正在进一步征求村民意见;首期试点前埔村及珠厝村共计20888平方米“金边”工程已开工;西湖、梧吕、乌涂、西洪塘村“金边”工程已完成开工前期工作。
  【阳光公寓建设】 2005年,厦门市加大“阳光公寓”(外口公寓)的建设力度,改善外来人口的居住环境,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年内,重点抓好集美区铁山、黄庄、新村,湖里区马垅、岭下,同安区埭头,翔安区五星,海沧区霞阳等“阳光公寓”的建设,所有项目共计建设306845平方米的外口公寓,可解决61369名外来务工人员居住问题。截至年底,投入资金约3040万元,已建成面积31213平方米,在建面积38087平方米。
  (孙琦)
  城管行政执法
  【概况】 2005年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按照《厦门经济特区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规定》,完善市、区“两级管理、两级执法”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新体制;建立市、区城市行政执法部门统一指挥协调机制;建全内部管理制度,包括执法岗位责任制、执法绩效考评制、执法社会服务承诺制、错案追究制、办案“五公开”制度等,加强执法力度。全年共纠正各类违法行为120.44万起,处罚9806起,罚款617.09万元。拆除违法建设3878处,面积68.42万平方米;检查工地3187处次;清理无主垃圾土头167处23706立方米;纠正餐饮业油烟、噪音扰民15288起,责令停止经营497家;纠正违规露天烧烤30474起,没收烧烤工具10810件;暂扣“黑气”2160瓶;纠正在筼筜湖非法捕鱼347起,暂扣渔具711次852件;限制违规养犬3673起,强制捕犬374头;受理投诉48440起,办结46004起,办结率94.97%。(不含市行政执法局110投诉中心受理案件数)。
  【开展“执法为民”活动】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既是执法管理,更是为民服务”的理念下坚持“执法为民”服务宗旨,开展行政执法活动。一是全面开展争当美丽家园管护员,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员,文明行为示范员,群众纠纷调解员“四员”活动;推行“主动服务”模式,即主动发放“服务联系卡”,主动送法上门,主动公开政务,主动协调排除纠纷,主动进行民意调查与民主测评,主动接受举报,主动进行案件回访;实行传宣教育和劝导为主、处罚为辅,推出“五个一”宣传办法(告市民公开信、宣传车、咨询点、城管执法栏目,全天候投诉电话网络),设咨询点500多点,散发20多万份宣传资料;三是开展执法进社区活动,执法队伍以社区为管理单位,加强早晨、中午和23点前的夜间巡视,对重点场所、“窗口”地带,定人定岗和不定时、不定期联合整治,由专人带领协调员反复巡查、督导,做到城区无盲区,时间无空档,维护社区整洁和安宁。四是积极推行“科技接警”,实现了从接警、出警、处理、结案、告示的全过程电脑化,并设立市、区两级执法队伍“点对点”110联动专线电话,保证社会服务联动反应服务快捷、服务优质高效。2005年,市行政执法局110投诉中心共受理投诉40042件,(其中市110转办14616件,市长专线转办1717件,直接受理11879件)比上年同期增加65.2%,已办结37806件,办结率94.4%。
  【强化“三分离”、“五公开”制度】 为了对执法权力进行有效制约,防止因权力集中、监督弱化而引发的腐败行为,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了2002年开始的“三分离”、“五公开”制度。即调查取证与行政处罚分离、行政处罚与强制执行分离、行政处罚与收缴罚款分离;公开办案程序、办案进度、办案依据、办案结果、办案人员。两项制度推行以来,基本消除了暗箱操作、徇私舞弊等违规行为,促进了阳光执法。
  【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依据《厦门市城市管理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规定》、《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采用定点监管与流动巡查相结合、主动侦察与受理举报相结合、“拉网”整治与重点整治相结合、夜间伏击与错时管理相结合以及疏堵结合等管理方式开展大规模市容市貌整治活动,重点整治“三乱”(乱张贴、乱悬挂、乱涂写)和占道经营,落实门前“三包”。共纠正市容管理方面各类违章行为109.05万件。其中:纠正处罚占道经营行为47.21万起,取缔占道经营摊点71216处42181家;纠正处罚“三乱”行为15.22万起,责令清洗5.92万处等。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白天不见乱扔乱丢废弃物,晚上不见大摆档、烧烤摊点,凌晨不见溢漏抛洒和乱倒土头垃圾。在文明城市考评中,市容环境卫生方面得到满分。
  【落实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新举措】 一是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一接到举报,立即出动,及时制止工地“噪音扰民”影响周边民众等情况;二是推行建筑工地“黄土不见天”,凡主体工程未完成的工地,都要对工地内裸露地面进行绿化和硬化,降低工地扬尘污染;三是在实行工地车辆“净车上路”的基础上,推广建筑废土机械运输车辆加盖运输,从源头上防止了路面污染;四是推广建筑工地“拆墙建绿”和“绿地认养”,绿化总面积达16000多平方米。2005年,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累计检查工地3187家,纠正处罚不文明施工行6695起,中转建筑废土186万立方米,纠正车辆运输洒落、泄漏、遗撒污染道路行为4751起,责令清洗路面10.79万平方米,清理无主垃圾土头167处23706立方米;纠正建筑工地违反规定时间施工噪音扰民4321起。
  【拆除违法建筑】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组织全市城管执法队伍联系相关管理单位,对违法建筑采用“堵源头、抓苗头、打出头”,争取早发现、早制止,做到“拆除一点、遏制一批、教育一片”。在专项整治期间共纠正违法建设8255起,拆除3878处68.42万平方米,其中进行较大规模的违法建筑拆除是拆除湖东路临时建筑91处、6688平方米,铁路沿线违法建设整治共拆除65处、15300平方米。(朱太福 蔡樱军)
  市容市貌管理
  【概况】 2005年,市城管办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创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为中心,围绕《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规定的标准,加大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力度,严格城市市容管理,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市容市貌水平,为实现市政府提出的“争创首批,志在必得”的奋斗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大措施治理城市“牛皮癣”】 2005年市有关部门采取三大措施,重点打击和加强日常治理相结合,治理城市“牛皮癣”。一是购置高温高压冲洗设施,加大清洗保洁力度;二是强化“呼死你”整治追呼系统作用;三是公、检、法“顺藤摸瓜端窝点”,联合整治办假证章者,对制造城市“牛皮癣”者起到有力的震慑作用,一度泛滥的城市“牛皮癣”得到明显的遏制。
  【续建大规模夜景工程】 10月18日,厦门市夜景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出台《厦门市“2006年春节亮灯工程”实施方案》,由市夜景办(挂靠市城管办)组织协调,筹措资金,督促落实。同时聘请国内景观灯光专家组成夜景工程方案设计评审专家组,对各夜景工程方案逐项评审,报领导小组决定后实施。各区相应组建夜景工程临时机构,根据“以区为主、条块结合、突出重点、普遍推进”的原则开展工作。全市续建夜景工程建设20项,其中市级4项,包括鹭江两岸、环筼筜湖、集美学村南侧、厦门大桥两端的夜景节点补强改造工程;另16项包括中山路至中山公园南门;禾祥西路延伸段;火车站到富山广场;石鼓山、台湾一条街、兴湖路、吕岭路、嘉禾路及SM商城一带;海沧区行政中心及未来海岸一带高楼与道路;集美区各景点、大楼、道路等夜景街点,由市、区二级合建。夜景工程全部采用LED照明技术,总投资2000万元。工程于10月动工,截至年底已完成过半。
  【培植三角梅花带】 2005年,市财政投入300万元,由市城管办牵头,市市政园林局、市公路局、市路桥公司共同实施,培植三角梅花带。花带分布在湖滨北路、演武路、环岛路、仙岳路、南山路等重点路段两侧和云顶隧道、机场立交桥、演武大桥、海沧大桥、厦门大桥、石鼓山立交桥、高速公路等重要设施周围及外国语学校,总长度20公里,并适当设置三角梅架,凸现立体效果。种植品种有红、白、黄、紫和嫁接杂色花等。工程于5月20日动工,12月上旬基本完工。
  【建设街景喷泉】 该项目为中共厦门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由市财政拨款300万元组织实施。2004年底,市城管办牵头、组织市景观绿化建设行业协会向其会员单位征集设计方案。评审组从15家设计单位提供的120个设计方案中挑选20个实施方案。首批8个于2005年春节前完成,至9月8日,20个街景喷泉全部竣工。城管办组织市民开展街景小喷泉命名活动。市民共提出建议名称122个,被采用6个,其他14个水景沿用原来的名称。20座喷泉简况见下表:
  【完善无障碍设施】 2005年初,市内15条主次干道及人民会堂、文化宫广场、轮渡广场3个广场的无障碍设施动工,年底竣工。至此,全市30条主次干道配备盲道、坡道;公交候车站增设提示盲道、安装盲文标识;广场园地设无障碍坡道、台阶;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安装盲文标识;公厕装上无障碍坡道、过道及专用的用厕蹲位。厦门市继2002年被国家列入首批12个创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之后,2005年2月25日,市领导与思明区代表共同赴京接受“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表彰。
  【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 5月,厦门市制定《厦门市关于规范宣传标语设置管理办法》,并对灯杆挂旗进行规范。市、区两级工商局和城管执法部门共同配合,根据管理法规对户外广告开展专项整治。全年共拆除城区主次干道违法违章广告牌共计23000多块。同时收购14处企业广告、新建1处、改造2处,作为公益广告阵地。
  【加强早餐工程管理】 3月,市城管办颁布、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早餐工程管理的通知》,要求各早餐工程供应企业严格遵守摊点设置、经营时间、设置卫生容器及对消费者进行卫生宣传、劝导,对违规的经营摊点进行取缔,规范了各早餐工程供应企业的经营行为。
  【铁路沿线环境整治】 1月1日至7月初,开展厦门段铁路沿线垃圾清理、植树绿化和违章拆除工作,主要路段、节点的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完成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共清除土头垃圾4300立方米,绿化面积14700平方米,安装防护栅栏400米,沿线围墙立面粉刷32000平方米。
  【火车站广场整治】 4月中旬,针对火车站广场片区店家多头管理、市容管理工作不落实的问题,市城管办与思明区政府一起召开协调会,明确火车站广场片区的店家纳入属地管理,统一由思明区实施监督、检查,进一步明确了铁路各单位与街道、社区的管理责任,健全了监管机制。在整治行动中,拆除了火车站广场临时搭盖的亭屋,搬移了两处严重污染环境的快餐店,对广场上破损的果皮箱、地砖进行添增和修补,对原有的公交公司站点值班室、火车站派出所报警点、城管执法大队值勤点和火车站咨询服务点进行了合理安排。
  【中山路街景改造】 4月底,中山路街景改造工作完成。此次改造由厦门园创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按步行街要求设计出景观方案,对原有漏水、漏土的花器进行改造或调换,量身订做一批花器,并对街景重新布置,调整了一些树种。工程于2月27日月动工,投入资金180万左右。改造后定时更换时令花卉,收到花常开、树常绿的效果。
  【湖东路整治】 7月1日至8月1日,开展湖东路脏、乱、差整治行动,共拆除临时店面97间、面积约8000平方米,重新铺设人行道地砖2852平方米,恢复围墙400多米,绿化面积2000多平方米。
  【收编厦门大桥南端引车带路人】 4月14日,市城管办主持召开协调会,就厦门大桥南端引车带路人影响交通安全和社会治安的问题展开协调,形成《关于厦门大桥带路人影响交通治安问题会议纪要》。此后又经多方协调,以市城管办名义下发《关于厦门大桥收费站附近农民引车带路整治督办函》,责成湖里区城管办将400余名引车带路人加以引导,成立高崎严福江交通咨询服务公司,并出资设置不锈钢房子一座作为营业场所,在房子上方安装了引车带路灯箱广告,于8月1日正式对外运作。该公司制定了《厦门大桥引车带路管理办法》,实行统一工作服、统一挂牌、统一调度、统一派工、统一收费,即方便了外地司机,又改变了过去分散无序、杂乱无章的状况。
  【高殿一、二号路专项整治】 针对高殿一、二号路存在把道路作为停车场或货物堆场,以及道路两侧店外店、摊外摊和违章搭盖、违法广告等问题,4月1日至1O月1日,市城管办协调湖里交警、市政、行政执法局、工商局等单位对高殿一、二号路开展专项整治,对违法的车辆采取贴单处罚、拖吊等措施,对贴单后拒不接受处理的外来车辆则通过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录入电脑,通知厦门大桥和海沧大桥检查站查扣。同时,协调附近相关单位开放停车场所,满足本地和外来集装箱车辆的停车需求。同时协调工商行政执法局对摊外摊、店外店进行综合整治,取得预期的效果。
  【招收交通协管员疏导交通】 夏季开始,市城管办从本市下岗工人中招收300名交通协管员,安排在市内各交通要道,纠正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的行为,劝导行人走斑马线,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 从3月1日起,市城管办在全市开展交通安全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活动,并组织机关干部、共青团员利用双休日开展“青年志愿者文明督导行动”,提高社区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创文明城市意识。活动期间,共设置交通宣传标语16条,制作路面宣传广告450幅,光盘100片,编印《行人骑车人交通安全文明手册》9万份,交通安全社区建设标准300份,宣传单5万份,《社区交通安全手册》2万份。
  【制定《厦门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 7月,市城管办委托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厦门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按照国家公安部,建设部印发的2004年畅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厦门的实际情况,在进行交通流特性,交通安全设施等必要的交通调查基础上,深入分析城市交通安全状况与存在问题,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立足近期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提出了十一五期间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指导思想、基本方针、主要任务、保障措施。(邹振冈)
  物业管理
  【概况】 截至2005年底,厦门市有物业企业312家,其中一级企业2家、二级企业19家、三级企业210家、临时三级企业78家。全市有物业企业从业人员21140人,管理物业小区1086个、楼盘7713幢。全年收到各类物业投诉165件,办结158件,办结率95%。年内,建设部门从六个方面规范物业管理:一是对前期物业管理实行严格的招投标制度,从源头上规范开发商行为;二是理顺物业管理资格管理机制,制定全市物业管理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是加强物业管理知识普及工作,培养正确的物业管理消费观念;四是加强与各区建设局和街道办的沟通协调,理顺业主、业委会、物业企业和社区居委会的关系;五是妥善处理物业管理企业代收代缴水电费的工作;六是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行业自律。
  (张婉珍)
  【制定《厦门市物业管理服务与收费标准》(草案)】 该《标准》于8月编制完成。《标准》根据“物业收费应当遵循合理、公平以及费用与服务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将物业分为普通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两大类。每一类分为五个物业服务等级,每一个等级中的物业服务划分为“基本要求”、“房屋管理”、“设备设施维修养护管理”、“公共秩序协助维护管理”、“公共保洁服务”、“绿化养护管理”六项,根据每一等级物业服务项目标准量的不同,规定相应的服务基准价格。该《标准》的制定,有利于业主根据服务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自主选择服务等级项目,有利于业主对物业企业的服务进行监督,有利于规范物业日常服务工作,有利于规范物业管理市场。
  【物业小区用电抄表收费四种模式】 10月8日,市建设局、物价局、电业局联合发出《关于在全市实行用电统一抄表收费到户的通知》。该通知提供四种抄表收费到户的模式供物业小区选择:(1)彻底改造配电设施,实施一户一表;(2)绕越产权,抄表收费到户改造;(3)绕越产权,电业局直接接管抄表收费业务;(4)部分交费及时的物业小区可选择保留原有管理模式。同时对公用电费实行“一票制”,并将全市尚未实行抄表收费到户的物业小区的抄表日调整为与电业局同步进行,每月1~5日为抄表日。
  【10个小区物业管理分获国家级、省级示范项目称号】 11月,国贸广场、邮电广通等2个项目获得国家级示范项目称号;祥和广场、水务广场、建设银行大厦、创冠体育大厦、裕发花园、海景公寓、仙岳山庄、绿家园等8个项目获得省级示范项目称号,另有14个项目获得市示范项目称号,10个项目获得市优秀项目称号。该项评选依据国家建设部的《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大厦)评分标准》,由物业企业自行申报,经国家、省、市三级物业管理专家组进行现场考评,并将考评结果公示后确定。专家考评组还对1999年、2002年度获得省级以上物业管理示范项目的3个物业小区进行了复检。
  【市物业管理协会开展行业评选“四十佳”活动】 9月23日,在市物业管理协会成立五周年大会上,市物业管理协会对全市物业企业中十名“最佳管理处主任”、十名“最佳安防员”、十名“最佳保洁员”、十名“最佳工程机电员”(简称“四十佳”)进行表彰。“四十佳”由所在企业推荐,经评选办公室现场调查、征求所在社区居委会意见、在网上和管理现场公示后产生。(林昆明)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启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