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221
颗粒名称: 气候
分类号: P468
页数: 2
页码: 32-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厦门市气候的概况,其中包括了降水、日照、雷暴、海雾、低温阴雨、飑线、热带风暴和台风等。
关键词: 气温 气候变化 厦门市

内容

【概况】 2005年厦门地区年平均气温略偏高,年降水量略偏多,年日照时数偏少,气象灾害偏多。主要的气象灾害有:秋冬连旱;海雾(2月16);连续性低温阴雨(2月17日~3月3日);“倒春寒”(3月12~15日);飑线(5月5~6日);同安局部地区冰雹(5月18日);台风“海棠”、强热带风暴“珊瑚”、台风“泰利”、台风“达维”、台风“龙王”。
  1.对农业的影响。2005年气候对厦门地区农业的影响与常年相比属于偏差年景。全年粮食减产,蔬菜增产,水果减产。春收粮食产量17147吨,下降2.7%。春季低温阴雨和夏秋台风、洪涝是造成粮食和水果减产的主要原因。
  2.对林业的影响。2005年气候对林木种苗生产的影响与常年相比属于正常年景。由于雨水较充沛,对包括育苗在内的整个营林生产较为有利,新造林地成活率相对较高,但夏季三次台风过程对林木有不同程度的毁坏。林业全年产值为1360万元,比增4.78%。
  3.对渔业的影响。2005年气候对水产养殖业和海洋捕捞的影响,属于略偏差年景。由于一季度北方强冷空气频繁入侵,沿海大风日数多,夏季台风影响日数多,不利于海洋捕捞作业,海洋捕捞产量明显下降,全年海洋捕捞产量1.71万吨,比减7.38%。水产养殖全年产量16.78万吨,比减4.51%。
  4.对水利的影响。2005年总降水比常年略偏多,气候对水利来说属于偏丰年景。年底,全市小(一)型以上水库(25个)合计库容9362万立方米,占正常水位相应总库容的67.9%,比上年同期增加17.84%。8月14日,第十号强热带风暴“珊瑚”带来强降水,汀溪水库水位暴涨,最高水位超汛限水位达0.95米。14日开闸泄洪,泄洪流量最高达750立方米/秒,为历史最大值,全年泄洪量达3084万立方米。五丰水文站最高水位100米,洪峰流量1950立方米/秒,为70年一遇,站房被淹达1.25米,洪水冲垮测流缆道、过河便桥及站房围墙,造成水文站出现设站以来第二大洪水,水位9.28米,流量213立方米/秒。2005年是厦门市遭受台风洪涝灾害较严重的一年,尤其是“8.14”特大暴雨造成严重灾害,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达0.678亿元。
  5.对森林火险的影响。2005年降水偏多,雨日较多,土壤较为湿润,林地可燃物减少,高森林火险等级日数明显减少,2005年气候对森林火险的影响属于较好年景。全年发生森林火灾2起,过火面积28.3公顷,森林受害面积24.5公顷。森林防火总体形势比较平稳。
  6.对电业的影响。2005年夏季厦门地区高温日数仍比常年偏多,并创1953年以来年极端最高气温39.0℃历史记录,但与前两年比,高温日数有所回落,工农业生产和市民用电不足的现象有所缓和。
  【气温】 2005年厦门地区平均气温略偏高。岛内年平均气温为20.8℃,比常年偏高0.2℃;岛外年平均气温为21.5℃,比常年偏高0.4℃。虽然气候增暖还在延续,但气温连续偏高的幅度有所下降。岛内年极端最高气温39.0℃,出现在8月5日,创1953年以来历史记录;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6℃,出现在1月1日,为1953年以来第7位偏低年。岛外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7℃,出现在8月11日,是1956年以来第4位偏高年;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7℃,出现在3月6日,并出现霜。
  【降水】 2005年厦门岛内年降水量为1350.0毫米,比常年平均值(1315毫米)略偏多。岛外年降水量为1494.3毫米,比常年平均值略偏少。岛内年降水量出现异常的月份有9个月,降水量偏少的月份分别对应了冬季干旱、夏季气象干旱和秋冬连旱;降水量偏多的月份分别对应了春季连续低温阴雨和台风季节台风洪涝水灾。厦门岛外降水量出现异常的月份有8个月,降水量偏少的月份分别对应了冬季干旱、夏季气象干旱和秋冬连旱;降水量异常偏多的月份对应了台风季节台风洪涝水灾。
  【日照】 2005年厦门岛内年日照时数为1731.0小时,偏少222.0小时,是1953年以来第5位偏少年;岛外年日照时数为1711.2小时,比常年偏少223.2小时,是1956年以来第3位偏少年。
  【雷暴】 2005年厦门岛内年雷暴日数为33天,比常年偏少7.5天,是1953年以来第14位偏少年;岛外年雷暴日数为35天,显著偏少13.1天,是1956年以来第5位偏少年。
  【海雾】 2005年2月15日夜至16日上午台湾海峡及其西岸地区出现海雾天气。厦门机场15日22时起能见度下降到50米以下,并持续10个小时,致使大量航班延误或取消,厦鼓轮渡也停航近10个小时。
  【低温阴雨】 2005年厦门地区从2月16日晚起受强冷空气和锋面降水云系的影响,连续发生两次低温阴雨天气过程,直至3月4日结束。极端最低气温在4~6℃,其中,岛外2~4℃,局部0~2℃,并出现霜冻,这是近20年少见的连续性低温阴雨过程。
  【飑线】 5月5日17时许和5月6日3时许。厦门地区两次出现20年罕见的强对流天气-飑线。飑线发生时,天空出现“天弓”,瞬间一片漆黑,闪电连续十几分钟,狂风暴雨紧接而至。两次飑线天气过程共持续10个小时,风力达8级以上,瞬间风力达到10级,全市大暴雨。其中,5月5日的飑线范围大,还影响到粤东、漳州、泉州等地。
  ·小资料·
  飑线气象上所谓飑,是指突然发生的风向突变,风力突增的大风现象。而飑线是指风向和风力发生剧烈变动的天气变化带。沿飑线可以出现雷暴,大风、暴雨、冰雹、龙卷风等剧烈的天气现象。飑线是强对流系统中破坏性最强和最大的系统之一。飑线的水平尺度一般为5~100公里,宽度1公里至几公里。飑线多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冷锋前的暖区中。此外,台风前缘也常有飑线出现。
  【热带风暴和台风】 2005年共有5个台风影响厦门。第五号热带风暴“海棠”于7月12日08时在西太平洋洋面上生成,13日20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8日14点50分在台湾宜兰登陆,19日17时10分在福建省连江县再次登陆,登陆时最大风力12级,风速为33米/秒。受外围影响,厦门连续三天出现大风,但雨量很小,没有造成灾害。
  第十号热带风暴“珊瑚”于8月11日14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13日12点45分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沿海登陆。“珊瑚”虽然强度不强,但具有影响范围广、降水强度大、破坏力大等特点,对厦门地区造成严重影响。13~14日普降暴雨到特大暴雨,并伴随大风。岛内、海沧和翔安南部过程雨量达170~250毫米,集美、翔安北部、同安南部过程雨量达250~500毫米,同安北部高达500毫米以上,上陵达到556.5毫米。最大日降水量为384毫米。该强热带风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67亿元。
  第十三号台风“泰利”于8月27日08时在西太平洋生成,9月1日凌晨(2时左右)在台湾花莲登陆,14时30分在莆田市平海镇登陆,9月2日8时减弱为热带低压。该台风对厦门地区造成较严重的影响,9月1~2日过程降水量128.6毫米,岛内最大降水量183.5毫米(松柏),岛外最大降水量205毫米(小坪)。岛内平均最大风力为7级,阵风9~1O级;岛外平均最大风力5~6级,阵风7~8级。全市受灾人口2230人,倒塌房屋63间,转移人口10819人,直接经济损失2086万元。
  第十八号热带风暴“达维”于9月21日8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26日4时在海南省万宁登陆。受“达维”外围螺旋雨带的影响,24日岛内出现暴雨,雨量最大的是黄厝。
  第十九号热带风暴“龙王”于9月26日8时在西太平洋生成,10月2日5时30分在台湾花莲县附近沿海登陆,进入台湾海峡,于2日21时35分在厦门登陆,登陆时风力12级,全市雨量在80~150毫米之间,局部超过250毫米,最大的是小坪,为260.5毫米。全市出现大风,市区沿海一带的风力达6~7级,阵风9~10级,极大风速24.7米/秒。(周学鸣 帅红)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