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经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213
颗粒名称: 创建经验
分类号: D64
页数: 3
页码: 14-16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厦门市创建经验包括民心工程、创新机制、提升实力、追求和谐、贵在坚持情况。 、 、 、
关键词: 厦门市 经济 发展

内容

民心工程
  民心工程,以人为本。孔子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说的是人,也可用来形容一座城市。城市与人密不可分。人有人格,城有品格。城市如人。所谓城市文明,其实就是客观化了的人的文明。城市的文明,最终体现在市民的文明素质和文明诉求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创建文明城市,本质是塑造文明的市民。基于这种认识站位,创建活动伊始,市委、市政府就明确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终目的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全体市民的文明素质;就是要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做到“城市上水平,百姓得实惠”。这些定位和思路,是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念在创建活动中的生动诠释。
  民心工程,创建惠民。创建文明城市归根结底是要提高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促进市民生活质量和自身素质的同步提高。为此,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创建惠民”的理念,找到了激发市民积极性、创造性的“共振点”,使广大市民成为创建的主体、生力军、受益者,创建活动成为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全民工程。“厦门是我家,文明靠大家”,不仅成为市民的共识,也成为市民的统一行动:从街头到社区,从机关到庭院,从医院到学校,从军营到地方,厦门人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参与热情。广大市民在各自不同岗位上,从自己做起,从细节做起,为创建文明城市献计献策、尽心尽力。在整个创建的过程中,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每天都在创造并展现着自己的城市文明。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一种表达,也凝聚成一种可贵的力量。
  而且,通过这次创建活动,市民的自信心、荣誉感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是厦门创建活动蒸蒸日上的根本动力。
  “民心工程”,就是以人为本、人民构建的过程;“民心工程”,就是为民造福、帮民解忧的过程;“民心工程”,就是广大群众分享文明成果的过程。厦门创建的成功源于民心工程,也得益于民心工程。
  创新机制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对于创建工作同样重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社会科学实验,是一个构建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以创新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建立健全一系列有效的创建工作领导管理机制,是厦门夺取创建全面胜利的关键。
  实施“一把手”工程,是这次创建的关键。“一把手”有两层含义,一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是领导责任,责任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把自身的荣辱、利害和责任与创建的成败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一把手”工程,并非“政绩”工程,而是“首长问责”工程。创建,并非搞形式、走过场,或单纯追求“金牌”。创建,关乎国计民生,关乎改革开放,关乎和谐发展。创建,内有压力,外有挑战,责任重于泰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站在这一高度上,立下“志在必得”的军令状,始终如一地把创建工作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
  基于此,厦门市各级“一把手”主动挂帅,勇挑重担,敢于负责,善于作为,真正发挥了创建“带头人”的作用。同时,创新科学领导责任机制,特别是“一把手”责任制,强化了创建领导工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诸如锻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责任链”、“相互衔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约束链”,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良性循环,使创建工作真正做到领导负责、上下同心、严格制约、高效推进。
  建立“一月一点评”制度,是厦门市创建工作的一个创新,一个“专利”,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独树一帜。在创建过程中,坚持天天督促,周周检查,月月点评,对创建工作进行阶段性评议,摆问题,找差距,提出整改措施,真正做到点评问题“刺刀见红”,解决问题有的放矢,切实整改,消灭“死角”。
  点评会,是一种民主会,既严肃又活跃,成为很有诱惑力的大讨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点评,各区、市直各部委办党政领导参加,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参与,市容考评监督员和新闻记者上台“揭丑”,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查找问题,共商解决办法。点评会还亮出“绝招”,透过实地拍摄的图片和现场点评,进行曝光,直击要害。
  创造性的点评制度,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生产力”,成为创建的“特殊武器”。通过点评,锁定了薄弱环节,直指责任人的“软肋”,从而促进不折不扣地落实测评体系指标,硬碰硬地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生命线。创新机制,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改革开放需要创新,创建文明城市也要创新。创新,就是力求突破,力求出新,力求有效,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勇于打破旧框框。如果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创建就不可能最后摘取桂冠。
  提升实力
  “思想有多远,舞台就有多大”。以前瞻的思维看创建,以全新的思路抓创建,把创建文明城市与加快厦门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结合起来,是厦门市取得成功的又一条宝贵经验。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不只是物质形式的增长,也是精神价值体系的引领;不仅是推动经济建设,也是促进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厦门,是党中央确立的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排头兵,是改革开放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厦门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不一般。厦门又与台湾隔海相望,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厦门发展得越快,发展得越好,越能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越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顺利实现。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厦门应该做到“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开放,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发展”。
  靠什么特别能发展?靠的是提升实力,靠的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城市实力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构成的。“硬实力”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区位条件、资源资本、人才科技等。“软实力”是城市发展的精神文化力量,包括政府作用及效率、民主与法制化程度、社会福利与保障、社会公平与稳定、公民素质等。“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有一种“弓弦理论”,把“硬实力”比做弓,“软实力”比做弦,城市产业竞争力比做箭。“弓”强“弦”劲,“箭”就会射得越远,城市竞争力就越强,发展就越快又好。
  基于这种认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多次指出,城市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区位优势的竞争,也是文明环境的竞争,市民素质的竞争。厦门创建文明城市,不是为创建而创建,也不是图什么虚名。创建要有生命力,就要解决“两张皮”,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与改革、发展、稳定相结合;创建要有发展力,就要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创业环境、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以城市文明促进投资环境的优化,最终推动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厦门创建活动以这种全新、科学的理念作指导,事半功倍,成效卓然。厦门创建所形成的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大大提高了厦门的“软实力”。同时,又对“硬实力”形成促进作用。
  总之,通过这次创建活动,厦门实现了城市形态、文化神态、市民心态的内外和谐,城市经济实力、发展活力、文化魅力的刚柔相济,为厦门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夯实了基础,增强了后劲,提升了实力。全国文明城市,衡量的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厦门获此殊荣,实至而名归。
  追求和谐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终目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激发城市活力,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时地利人和。这些朴实的至理名言,说的正是和谐浅显而基本的内涵。和谐,是一个目标,一种追求,一种形态,一个过程。因此,创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营造和谐的过程。
  近几年来,厦门在创建中求和谐,围绕发展求和谐,始终坚持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取得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创建的本质收获,也是造福于民的最根本体现。
  人与城市的相互依存、相互包容与相互促进,进而成为富有生命力的有机整体,关键在于建设一个平安、和谐而温馨的文明城市。那么,怎样才能把和谐这一目标贯穿在创建过程中呢?
  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就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厦门自然条件优越,历来被誉为“温馨小城”。但这还不够,吃祖宗老本求安逸,终究要败下阵来。创建,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创新,需要尊重自然,形成“天人合一”的和谐。厦门以发展的眼光、超前的意识和科学的态度,从城市功能、经济发展、文化品位、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入手,竭力打造具有现代文明特色的精品城市,实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三同步”。厦门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就是很好的印证。
  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如何,一个社会和谐与否,实事求是、科学管理是关键。厦门正是牢牢掌握这一关键环节,有力地保障了社会这部庞大的“机器”正常有序地运行。以法建城,依法治市,是厦门创建活动的一个特色。致力构建“平安厦门”,有效地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是创建得到市民拥护的原因之一。而建立廉政高效的政务环境,则树立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良好形象。功夫不负有心人。城市现代化的管理,构成了一个平安、温馨而和谐的厦门之城。
  诚信,是每个人的道德行为准则,部门、单位和企业等的信用价值,是构成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诚信,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和要求,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围绕创建,厦门坚持政务公开,形成社会对政府部门承诺的监督网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地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尊重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同时着手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促进职能部门和企业的诚信服务,并积极引导广大市民自觉维护诚信。
  总之,只有塑造诚信群体形象,才能为和谐社会注入活力。
  厦门创建实践证明,求真务实,造就活力,致力和谐,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当一个活力四射的城市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当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屹立在时代前沿时,全国文明城市的梦想就会变成现实,变成美好而实在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贵在坚持
  历史,又一次把厦门推到一个新的起点。戴上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桂冠的厦门,以更加自信的姿态,站在更高层次的起跑线上,开始新一轮的冲刺。厦门创建工作,只有一个个新起点,永远没有终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从人类的文明发展史看,社会在不断进步,城市在不断演进,城市文明历程没有终结的时候。文明是考量城市进步程度的永恒标尺。创建,是一门持续性发展的社会科学实践课,是长期、持续和不断改进、完善、提高的过程,绝不是权宜之计。
  从厦门创建工作的最终目标看,创建是厦门发展的长久之计,是城市建设永恒的主题。古人云:意高而旨宏,旨宏而行远。创建之初,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厦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根本目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强做大厦门经济特区,全面推进现代化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坚持创建不动摇,坚持创建不停滞,坚持创建不松懈,才能实现这个宏伟目标。
  所以,在取得荣誉拿到牌子之后,千万不能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更不能“放马回山、解甲归田”,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取得荣誉不易,保持荣誉更难。珍惜、保持、光大荣誉,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
  坚持创建,就要查摆差距问题。“乱花渐欲迷人眼”。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不等于创建工作完美无缺,不能被成绩掩盖存在的问题,更不能用荣誉粉饰自己的不足。成绩毕竟属于过去,缺点却影响着将来。要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119项指标,对比其他文明城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正视、查找厦门创建工作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认真分析问题的根源。
  坚持创建,就要整改薄弱环节。要继续坚持把“城市上水平、百姓得实惠”作为创建的根本目标,加大整改力度。要把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作为整改的重点,解决问题务求实效。要做到“抓反弹要有高站位,治难题要有大决心,抓长远要有好机制”。
  坚持创建,就要实施长效管理。要认真总结在创建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有效的运行、管理、督察机制,并加以梳理、健全、完善,使创建及其管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长期化,做到落实责任、分工协作、合力创建、实现长效。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着眼于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属地化的现代管理体系。坚持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使创建工作正常化、制度化。
  荣誉,已赋予厦门足够的信心;面对未来,我们一如既往,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搞创建,用心呵护荣誉,让精神文明的价值和诉求,贯穿于厦门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来源:《厦门日报》)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