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城市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211
颗粒名称: 创建文明城市综述
分类号: D64
页数: 2
页码: 7-8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厦门市创建文明城市综述包括一、强化领导,创新机制,提供创建工作保障。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组织发动全民参与。三、以人为本,注重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四、以“三大创建”为重点,全面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五、依法治市,建管并重,建设现代文明城市。
关键词: 厦门市 创建 文明城市

内容

自2003年9月中央文明委颁布《关于评选表彰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暂行办法》,并作出开展评选表彰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决定以来,中共厦门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原有的基础上,认真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指标,精心组织实施,举全市之力,争创首批全国文明城市。2005年10月26日,厦门市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一、强化领导,创新机制,提供创建工作保障。
  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市文明委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分类指导,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狠抓落实”的创建领导体制,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为创建文明城市提供有力保障。一是抓制度。市委常委会定期和不定期听取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汇报,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月点评制度,2005年共召开了8次点评会,市委书记、市长亲自点评,并发动社会各界从不同层面、角度点评突出问题,共商解决办法。二是抓落实。成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先后召开4次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动员部署,靠前指挥,狠抓工作落实,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各区、各部门签订责任状,查摆问题,认真整改,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抓责任。不断深化领导责任制,进一步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具体工作层分解,构成一条相互连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责任“约束链”。实现创建活动各项任务与指标在时间、空间上的全面覆盖,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性格局。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组织发动全民参与。
  通过新闻、文化、社会宣传等手段,积极营造出人人支持、全民参与的浓厚创建氛围,各级各部门印发各类宣传资料600多万份,发布公益广告近万个。报纸、电台、电视台均开设专栏专版。市直机关开展“七进社区”活动,市委统战部与各民主党派举办“人人出份力,共创文明城”系列活动,市妇联、市总工会等组织“文明大行动”,市委文明办推出“五个百”活动,各区开展“春风拂万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你我同行”、“树文明新风,创文明城区”等系列活动,大中专院校学生组成了200多支宣传小分队,100多名离退休老干部成立了文明宣讲团,数十万人次机关干部参加双休日义务劳动,1.5万余人次部队官兵帮助整治环境卫生,8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自觉规范文明举止,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计献策,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万众自觉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以人为本,注重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不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一是加强宣传教育。策划、开设电视台“公民道德论坛”、电台“走近文明城市”、报纸“道德新风进万家”等专栏专目,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道德建设。建立来厦务工人员文明学校,坚持对来厦务工人员开展文明道德规范教育,提高新市民文明素质。二是开展主题活动。以3月5日毛泽东为雷锋题词纪念日和9月20日公民道德宣传日为契机,把学习贯彻《纲要》融入主题实践活动之中,开展“文明从我做起”等主题活动,推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各部门也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效果突出的道德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十大感动人物”、“十大好邻居”、“十大杰出母亲”等各种评选活动,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高尚的道德情操。三是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督促落实市委市政府为未成年人办10件实事工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开展网吧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切实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建设一批未成年人实践基地,首批命名24个青少年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社区“绿色网吧”,选派社区德育辅导员;提高班主任补贴,增加德育教师,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初步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厦门两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案例,获全国创新案例二等奖。
  四、以“三大创建”为重点,全面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推进“三项工程”建设。一是抓好文明社区“温馨工程”。广泛开展“七进社区”活动;总结推广特色社区、精品社区创建经验;深化“扶贫济困,情暖厦门”活动,发动文明单位与贫困户结对帮扶。二是抓好文明村镇“新风工程”。组织开展“四下乡”活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整治村容村貌;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废除“封建日”吃喝宴请、大操大办陋习。三是抓好文明行业“满意工程”。在各行各业深入开展“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活动,全市36个行业、121个示范点参加竞赛活动。各行业以“共铸诚信”为重点,深入推进优质规范服务。开展评选“最佳诚信企业、诚信建设先进单位、最佳信用村(社区居委会)、最佳信用户”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信用意识。
  2.打造四大创建品牌。一是创办“爱心超市”、“博爱超市”,创新扶贫济困工作新模式。思明区嘉莲街道在全省首创“爱心超市”,搭建了一个资源汇集、爱心凝聚的平台,全市所有街道都创办“爱心超市”、“博爱超市”,并从城区拓展到农村,现在全市帮扶的贫困户达1万多户。创办“爱心超市”的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嘉莲街道爱心超市荣膺第三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二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小学校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个学校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并建立59所示范学校。社区与大学、医院合作,分别开展了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咨询等工作,形成心理咨询的“深田模式”和全省第一个“阳光网站”。三是加强新市民教育。针对来厦务工人员超过总人口的1/3的特点,深化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入市”教育,分期办班,集中培训,讲文明道德规范和劳动法规等,2005年培训进城务工人员20多万人次。四是在台资企业中深化文明创建。广泛开展“比贡献、比技能、比守法、比诚信”教育活动。创建学习型企业,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引导台资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积极参与各种群众性创建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融入本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中。
  五、依法治市,建管并重,建设现代文明城市。
  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牛皮癣”、卫生死角、文化市场、不文明交通行为、食品卫生、公共安全环境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问题,将日常管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开展六项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效。针对社会治安问题,广大公安干警放弃节假日休息,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以打促防,强化防控,较好地维护了特区的社会治安。针对城市“牛皮癣”问题,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综治办联合发布通告,严厉打击伪造、买卖假文凭、假证件、假印章违法犯罪活动,从源头上遏制了“牛皮癣”的产生。各区、各部门组织专门的清洗队伍,发动青年志愿者、老人除“癣”队及社区群众全面清理,使城市“牛皮癣”得到有效遏制。针对文化市场管理存在问题,市文化市场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并发布通告,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加大检查管理力度,整治无证经营“两吧一室”,打击黄色、非法出版物,有效净化文化市场。针对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不合格问题,市卫生局成立6个督导组对各区食品和公共场所卫生进行督查,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简化办证手续,提高办证率。另一方面加大查处力度,坚决取缔无证经营餐饮店。针对环境卫生存在问题,开展铁路沿线、公路沿线、城乡结合部、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并公布卫生死角举报热线,对举报者给予奖励,使环境卫生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还在全市开展创建无卫生死角、无“牛皮癣”、无“黑吧”、无不合格饮食店等“四无”社区活动,并表彰了一批“四无”街道、“四无”社区。

附注

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 机构设置 一、组织协调组 牵头单位:市委办公厅、市委组织部 成员单位: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党工委、市委文明办、市财政局、市广电局 二、廉政建设组 牵头单位:市纪委办公厅 成员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市纪委办公厅、市监察局、市双拥办、市效能办 三、社会治安与稳定组 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 成员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610办、市海防办、厦门警备区政治部、市交通委、市司法局、市城管办、市交警支队、市城监支队、市信访局 四、宣传与创建组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 成员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民政局、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市广电局、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旅游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市科协、市工商联、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厦门日报社、电视台、电台;各区、各系统 五、经济与设施建设组 牵头单位:市计委、市文化局,市卫生局 成员单位:市计委、市经发委、市规划局、市统计局、市贸发委、市外资局、厦门国税局、厦门地税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新闻出版局,各区、各系统 六、市容环境组 牵头单位:市城管办 成员单位:市农办、市建设与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政园林局、市城管办、市环保局、市城监支队、市容考评委;各区、各系统 (《厦门日报》2005-10-27)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